古人對對聯能否做到「脫口而出」?

就算是天才,是否真能像不少影視作品(如周星馳版的《唐伯虎點秋香》)里那麼誇張?師爺上聯出口話音未落,唐寅下聯便已脫口而出。


對於古代的讀書人來說,對偶(也就是對對聯了)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文學技巧。考試要用(八股文、試帖詩),社交要用(席間聯句、作詩),個人搞點文學創作掙稿費也要用(駢文、律詩等),所以對聯真可謂是居家旅行之必備啊!

對於古人來說,對這個技巧的訓練是非常重視的,甚至編寫了專門的教材,比如《笠翁對韻》《訓蒙駢句》和《聲韻啟蒙》[1][2]。這種書籍里都是「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雷隱隱,霧蒙蒙,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咦,我竟然能背下來?)這樣的形式,相當於對偶入門的實用指南。培養對偶的其他教材就是前人的優秀詩文,「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不都是很好的對聯教材?古人通過背誦,一邊掌握對偶的基本範式,一遍培養對音韻和對偶的敏感度。

背誦之後,進階的訓練就是應用了。對對子就是古代乃至近代私塾比較常見的考試項目之一,很多名人都有在少年時巧對對聯的軼事。比如林則徐的「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魯迅的「獨角獸」對「比目魚」。直到民國時期清華國學院招生,陳寅恪先生出的考題中,還有對聯題,上聯為「孫行者」,後來的古漢語專家周祖謨先生對曰「胡適之」,被選為最佳答案。

平時不斷的寫詩,作文,對於古人的對偶能力,也是一遍遍的鍛煉。

至於這種即興的對聯,往往都見於民間傳說。傳說嘛,總要有誇張的成分,周星馳的電影更是誇張,所以是不能完全相信的。不過《紅樓夢》中有兩次聯句,冬日聯句[2]和中秋聯句[3],可以作為古代才子(才女)對對聯速度的一個參考。聯句是一種文字遊戲,大家圍繞一個主題,依次作詩,每個人都要說兩句詩,前一句和上一個人所說的後一句對偶。這就相當於要對一個下聯,還要出一個上聯,還要注意音律、平仄、內容、意境等等等等,所以其實是很考驗文字功底的。不過才女們幾乎都是談笑風生,最多「想了一想」,便從容作答。

當然,曹雪芹先生是不是偏愛寶姐姐林妹妹,故意有些誇張也說不準。不過在酒席間你也不能半個小時才憋出一句來。正是由於宴會等應酬場合的需要,古人確實也很重視對於對聯速度的訓練。如美國漢學家宇文所安先生在《初唐詩》中所指出,最早可以上述到南北朝時期,詩人們就總結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法,讓一般智力的人在需要的時候,能夠較迅速地作出一般水平的詩來(詩中是有對偶的),不會因為思路遲緩而受窘。可見脫口而出對對聯,還是很有可能的。

註:

[1] 《笠翁對韻》全文,參見這裡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996372/answer/13602871

[2] 這本書將以上三種合成一冊,並且加上了注釋,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強烈推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527374/

[3] 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即景詩 暖香塢雅制春燈謎》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1092043284_hongloumeng/50.shtml

[4]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館聯詩悲寂寞》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1092043284_hongloumeng/76.shtml


上面陳章魚的答案,說出了對聯一半的真相。

事實上,經過長期嚴格的對句訓練和詩詞熏陶,對一般的出句,的確是可以做到信口便來——別說自己擬對句,就是從古人詩詞里找現成的句子來對,對高手而言也都不是難事。儲備越豐富,可用素材就越多,對起來就越方便。長期的訓練之後,即使稍微有些難度的句子,也能很快對出來。比如蘑菇叔剛才看到有群友出句:閻王種下鬼谷子。立對曰:單于開來胡車兒。無他,惟手熟爾。

但是,對於一些較高難度技巧的出句,想信口而對是非常難的。民間流傳的這種「絕對」、「巧對」的句子,大多假託蘇東坡、唐伯虎、紀曉嵐等人的名義。顯然,古人也不認為這樣的句子可以信口而對,而是只有這類大神級的人物才能做到。

當然,即便是這些才子的故事,也是良莠不齊,很多是後人瞎JB編的。比如下面這個:

傳說徐文長小時候便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稱。本縣有位徐知縣,是個大貪官。每年壽誕之日都要老百姓給他送禮。這事被徐文長知道了,於是徐寫了一副壽聯送去:

眼前皆赤子;

頭上有黑天。

縣令一看大怒,立馬派人把徐文長抓起來。徐文長不服,擊鼓鳴冤。縣令就說了:你不是說對聯牛逼么?我出個句子,你要對上了,就放了你;對不上,打20殺威棍。徐文長說好,於是縣令出句:

霧鎖山頭,哪個尖峰敢出?

徐文長想了半天,苦無妙對。縣官得意洋洋,正要吩咐大刑伺候。徐文長徘徊思索,忽然間一道日光下來射了一臉。原來那縣衙有個大鋼門,鋼門上幾排銅釘,一個銅釘脫落,露出一個小洞,日光從洞口照下來,恰形成一條光柱。於是徐文長豁然開朗,開口對道:

日穿鋼板,這條光棍難拿!

縣官一聽,頓時啞口無言,又見群情洶洶,只得把徐文長釋放了事。

這正是:片言生不測,一語定乾坤。世人多腦疾,偏將假作真。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耀斗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風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也不知道記得對不對。對對子是有規則可依的,能妙手偶得當然最好,但沒有創意也能做到出口成對。跟應付考試的題海戰術一樣,只要做得夠多,就能條件反射了。

基本上就是這個意思。


事實上是這樣子的。對聯本就有太多分歧。
例如有律和無律,意境與機巧,古音與今音等等。
這樣的爭端,我學聯這些年見了無數。
您問的這個問題,大抵與意境機巧這一門類相關。
對於意境聯來說,與詩與詞是相同的。可以【七步同子健】,亦可以【二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這一門下,我見過十五秒臨屏對句亦可以令人眼前一亮的大神,也參加過三天一句的比賽。無非是一在奇峰一在穩罷了。各有其樂趣各有其千秋。
而大家聽的絕大多數對聯故事,則屬於機巧或稱機關聯這一門類。這一門類的人以憋死後來人,成為片玉孤花為樂趣。在現今,真正的機關高手大多通過留言和郵件來交流。蓋因他們知道,機關之苦,機關之趣,皆在於三年不解一朝頓悟。
對於我們平時聽到的對聯故事中的才思敏捷,大多是兩類的。
一類是真絕的機巧聯,譬如去了凡心一點的蘇東坡這一類,大多是有聯家妙手偶得一副機巧,借用某位賢人的名頭和背景。當然,不排除也有的確才思敏捷的情況,但絕對是少的。
另一類則是對的巧出句一般。這類與上一類相反,大多是才思敏捷的真事,而少部分是為了表現某人很聰慧而做的故事。嗯。類似於林肯砍果樹或者愛因斯坦做板凳這類。譬如獨角獸比目魚,譬如三角如鼓架一禿似擂錘

當然,古代也是有以聯為酒令或者遊戲的。例如培養小盆友寫詩對仗才能的【詩鐘】遊戲。在線上焚香計時,香燃盡時把線燒斷,線上掛的銅錢就會落在下面的銅盤裡,發出當的一聲。
詩鐘要求在限時內就鍾格鍾眼做題。鍾眼是指這個鐘要包含的內容。比如要嵌的字或者不犯字題詠的物品。鍾格則是這個鐘題的要求,比如在哪個位置嵌字或者兩句分別詠物之類。

至於脫口而出?省省吧。


曾經有幾年專註詩詞楹聯,章魚成說的平仄,對偶之類的,玩兒多了其實就是個熟練工,平仄格律幾乎成了對聯措辭時的本能,或者說是條件反射,基本無需思考。再說聯意,對聯內容也有一些定式,包括吟詠事物的某些特定品質,某些情境對應特定的情緒,一些對於地域景觀特定的描述方式,這些在大量積累之後,幾乎也能成為本能或是條件反射。就我自己來說,如果聯意不深,未有機關,用辭措意相大眾 ,且無入典的上聯,本人幾乎可以脫口對上。

最後撰一聯回答題主:

今朝莽漢尚如此 ==== 過去先生豈這般


幾百年後,可能也會有人問:傳說古代人可以不藉助晶元,脫口而答數學題,是不是真的?

…——…——…——…

是的,那些古讀書人啊,天天要做數學卷子,惟手熟爾。


長時間練習這個 總能對個八九不離十的

參看:人丑就該多讀書 一題


完全有可能,大量背誦+訓練,脫口而出難度不大。是否精彩就看水平了。浙大bbs上有個對聯版,很多年前人氣旺的時候有幾個高手。幾乎也可以做脫口而出。不過在電腦前,多少還可以查字典,問度娘之類手段。古人專門靠這個混圈子,這個水平我相信是很常見的


以我最佳狀態的經歷來看,問題不大。樓上說道浙大bbs上有過對聯版即景作對,本人自己也見識過水木yepiaoling挑起的「打油詩」(只有絕句,主要押韻,略顧平仄,沒有對仗)挑戰,覺得這種人在古代應該是比比皆是。曹植七步成詩,其實難在比喻適當,並不難在作詩一首。


能,呵呵。

[背景]小學的時候有一年寒假,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是抄1000幅對聯(不能重複)。哎,當時比較傻,就真的騎著自行車挨家挨戶的看人家門上的對聯。好多都是重複的,大冬天的跑遍了附件的城鎮。最後還是湊齊了。

[熟練了之後,有的時候 實在不想跑了 就讓同伴出個上聯,自己對下聯。雖說不能說是脫口而出,但稍加思考就對出來了]。

到現在我們家的過年用的對聯還是 我,弟弟,老爸自己出,自己寫的。呵呵!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幸早里(杏棗李),且蓯蓉。

奈這事(柰枳柿),需當歸。


比較難的or不是讀書人,否則應該可以。

ps:一直求破——月照紗窗,格格孔明諸葛


熟能生巧吧 古代知識分子每天都圍繞詩詞文字打轉轉 對對聯脫口而出也就很平常了吧


給我三分鐘我可能能勉強對出來,估計古人絕對沒問題


推薦閱讀:

《西遊記》是否被高估了?四大名著該如何排名?
中國古典文化與日本古典文化究竟有哪些異同?
現代中國人已經難以寫出像古代詩詞一樣美的詩詞算不算一種文化流失(或是不是一種遺憾)?
古代有哪些比較小眾又意境很美的辭賦?
古人是否有形容男性之美的文章或詩詞賦?

TAG:中國古代文學 | 對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