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餡的包子最好吃? 有什麼好吃但是不常見的餡嗎?


達州,有一種包子,叫,癟包子。

無他,就是餡兒多。

奉上,九種餡兒的包子給你。( ? ̄?? ̄?)σ?

這是癟包子的菜牌~~

癟包子之前是關過一次門的,後來重開以後,包子餡兒就少了很多,原來的奇葩餡兒很多的,有二十多種餡兒。

現在,就只有十種了(?????)

達州的包子,我覺得已然變成了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達州大街上,到處都有各種大小餡兒各不同的包子。

例如,以下這個。

臘!肉!餡兒!

還有青豇豆、藕丁餡兒的,下次去達州就發圖片上來給你們哈~~


說一個某年過年我們家蒸的什錦包子

主料:嫩油菜。輔料:細粉絲,木耳(不要泡的太爛),蛋皮絲,鮮腐竹(類似豆腐衣但超薄,乾的水發後不行,實在沒有可用百葉張代替),裙帶菜(或海帶絲),蝦皮,香乾丁。

調味時候多加一味胡椒粉。

面要農村親戚帶來的那種沒添加劑的好面,市場上的不行

蒸那種扁塌塌的大包子,咬之有汁。


作為一名北方人我最愛的是茴香肉餡的還有韭菜雞蛋的!


山苜楂。

可能大多數人沒吃過山苜楂包子,甚至聽都沒聽說過。但吃過山苜楂包的朋友都愛上了這種包子。

就這東西。

是一種野菜,炒菜的話並不好吃,但用來包包子餃子簡直是人間美味。


我記得很小在念大班還是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媽媽有一次送我去學校,在學校附近買了兩個包子給我做早餐。在教室拿出來,一口吃下去我就哭了,實在太好吃了!!!之後上學都要媽媽買這家包子給我做早餐,而且我早上只捨得吃一個,留一個下午吃。因為那時候我覺得這麼好吃東西,早上我就一下吃完了太可惜了,留一個到下午就一整天都能吃到這麼好吃的包子了。

有一次回家,媽媽說,你怎麼又不聽話,老師說看到你好幾次下午上課吃東西,以後不給你買零食了!

我說,沒有,不是零食,我在吃包子。

媽媽問,哪來的包子?

我說:「就是早上你給我買的,我捨不得吃完,因為太好吃了,放學後也沒有賣了。」說完我哇的哭了。

這麼多年過去了,家裡人到現在偶爾想起來,還笑話我這個事。我也忘了什麼時候開始沒吃這個包子,不過我現在都記得,那是鮮肉末裡面放了剁碎的酸豇豆和粉絲的包子,還記得它的味道。


叉燒包,流沙包和奶黃包是我的真愛

不過很常見(? *`?′ * )??

叉燒包鹹鹹甜甜的口感,再加上叉燒醬汁,大概一輩子都不會膩吧?′???`?


南京大牌檔的金牌烤鴨包!

(自己吃的時候忘記拍了,找的大眾點評里的圖)

真的是鮮甜可口,根本停不下來

眾所周知,南京的鴨子也是很出名的,內里的餡就是很好吃的烤鴨的味道,油香四溢,一口咬破晶瑩剔透的皮,吮盡裡面的湯汁,最後剩下的皮與肉一口塞進嘴裡,頗有一種烤鴨卷著麵餅吃的快感,滿齒留香。

參考價:12元3隻

被烤鴨小籠包擊中了心臟

—————————————————————

1.口味本來就是很私人的東西,我真的一點也不覺得這個小籠包甜。覺得甜的小夥伴可以蘸點醋或者不吃啦,嘗嘗隔壁揚州的蟹黃湯包,那個我覺得還挺咸鮮一點不甜的。么么噠

2.第二點!

關於任何說竟然如此有人粉南京大牌檔都是坑外地人的店的諸如此類的言論,我僅就個人發表一下微薄的意見。

感謝指出並提出寶貴的意見,我能明白那種聽到別人來到自己的城市結果卻並沒有吃到本地的,傳統的,特色的食物的遺憾。

就像來到蘭州沒有吃拉麵,到陝西沒有吃肉夾饃等,都可以說是不完整的。

首先,我只是就是論事的說包子,烤鴨餡的包子我還真的只見過這家有。當時我還感慨南京人民真的把對鴨子的熱愛融到了小籠包里。

現在為這個想法對受到傷害的南京人民道個歉,因為南京大牌檔的小籠包不能算是南京的特色小吃的。

其次,我也沒說過我粉南京大牌檔吧?我確實覺得小籠包,美齡粥之類的好喝,不過很多菜都不太喜歡。(僅是我個人不大喜歡)

我男朋友和在南京上學的同學就覺得大牌檔的菜不錯,但是我喜歡的小籠包表示並沒有那麼好吃。

所以口味真的是很私人的東西,你覺得好吃的,別人可能不愛。你覺得討厭的,別人或許喜歡。

第三.關於專坑遊客的店。

Emm……很多本地人聽說了有外地人吃了這家店還覺得不錯以後常常生出憤懣委屈之情。

你們怎麼可以吃這家店吶?你們知道知道XXX,XXX才是最能代表XX的美食?

我以前也常常有這種想法,所以每次有小夥伴來無錫都親自帶著轉悠,告訴她們無錫本地人喜歡吃什麼。哪些店是外地遊客去的。

後來……我發現,無錫土生的小籠包受到了一致的唾棄,甚至有吃著吃著抑制不住委屈之情當下掏出手機開始對同鄉哭訴:天哪,世界上竟然有這麼甜這麼難吃的小籠包!

後來發現反倒是幾家遊客去的多的店他們覺得好吃。

所以這說明什麼呢?就是口味存在差異呀,不僅說地區性的,還跟個人也有關係的呀。

我現在也放開了這種成見。

白貓黑貓,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

作為一個吃貨來說,甭管正不正宗,好吃的就要可勁吃是不是?

最後.當然啦,正宗的也是要吃的,這不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文化一種傳承呀。

(不過許多傳統糕點由於過油過甜被許多人不愛,我希望可以改良成適應當代大多數人口味的繼續傳承下去。)

所以,如果你知道南京不得不吃的,或好吃的或傳統地道的菜或館子麻煩私信我或者貼評論噢。

造福廣大吃貨們


《舌尖上的中國》中曾播出的,靖江湯包。

前段時間,風物君集結了一批吃貨去江蘇靖江。

到了之後,大家第一頓飯就奔向了傳說中的蟹黃湯包

包子皮還可以吹氣球?中華第一湯包就是這麼霸氣!

我們直接進到了製作湯包的後廚……

哇噻,這麼酷

聞著味道就應該好吃

靖江這湯包,餡兒里全是蟹肉,北方的包子沒法比

……

(以上為風物之旅成員們所說,不代表風物君觀點喔)

單看湯包的製作流程

大家就已經咽了好多口水了

那這中華第一湯包到底有啥秘密呢?

靖江的湯包,吃它彷彿在初吻

▼ 喝著吃

▼嘬著吃

▼燙著嘴也得吃

風物之旅大部分隊友都是第一次吃湯包,簡直無從下嘴……

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

吃湯包之前,大家都默默念了這吃包要訣。

要吃得先「開天窗」——從湯包上面入手,輕輕地在包子上方咬破一個小口,或者用筷子在上面戳個孔,不過別太用力了。這時候再把嘴湊過去,一點點吮吸湯汁。湯汁兒肯定會燙,所以吃湯包也考驗你的耐性。「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話在湯包上同樣適用。

朕下江南的糗事都被你們知道了!哼(圖片來自網路)

傳說當年乾隆去靖江吃湯包時,直接吃到後背上!

他當時一上桌就抓起湯包張嘴就咬,結果湯汁直接射出來濺到衣袖上,燙得他手足無措。但由於味道實在太鮮美,手裡的湯包捨不得丟,湯汁嘩啦啦地往外濺,著急的他趕忙抬起手吸走袖子上的湯汁。這時乾隆的手已經舉到肩膀了,結果剩下的湯汁被直接甩到後背上。

性感無比的湯包

江蘇靖江,是一個需要調動味覺去感受的長江邊城,9月正是吃靖江湯包的時候,10月到12月蟹都很肥。

靖江蟹黃湯包最大的特色就是湯汁鮮美,而且裡面除了鮮美湯汁和三兩蟹肉外,沒有豬肉團。師傅告訴我們,以前湯包里也會加點雞肉、豬肉,「但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所以現在都只放蟹肉。」

這麼性感的湯包怎麼做成的?

靖江湯包吃是一絕,它的做法也是一絕。「一」加「一」得出了靖江湯包的「兩絕」。

這皮兒薄如紙,湯汁鮮美,吹彈可破的湯包,經過 30 多道工序被製作出來。最複雜的步驟就在熬制湯汁。

這是第一步,調製湯汁的原材料首先要取豬蹄膀的厚皮,切細然後用文火在雞湯中煨上一段時間。等到豬皮完全溶入湯中之後再冷卻成透明的皮凍;其次才是選用鮮美的蟹肉,將它和豬腿心肉與雞湯、姜蒜末、皮凍一起攪拌均勻。等 11 月蟹肥了之後,湯汁里還會加入蟹黃。

其次還有一個重要步驟是做湯包皮

師傅們的動作如此飄逸

靖江的蟹黃湯包皮很薄,彷彿透明,這便是因為他們採用了韌性更好的高筋面,即使很薄的皮野能兜住湯餡。

廚房裡擀麵的師傅都是用兩根兩頭尖的擀麵棒擀麵,經過揉、捏,製成極薄的麵皮,且厚薄均勻,軟硬適中。

最後一步就是包湯包,將調好的料包入麵皮中,這就是考驗師傅技術的時刻了,每個動作都很有技巧,講究輕、柔、均勻,每個包子上面是25-32道褶。

靖江湯包最多 32 道褶子,不能再多了,多了中間那坨麵疙瘩就會厚的煮不熟。

晶瑩剔透的湯包出鍋了!

靖江湯包是怎麼來的?

一方水土一方人。湯包最開始不起源於江浙。北宋的時候市場上最早出現的湯包在河南開封。後來這種「灌湯的饅頭」被傳到了江南淮陽一帶,於是螃蟹被引入了湯包這個系列,成為了江浙一代的特色小吃。

實際上靖江的湯包從一開始也還不是個街頭小吃,從這麼複雜的製作和食用工序上你就能感受到,它不是重慶小面,也不是沙縣小吃。

《舌尖上的中國》片段

文/逸驍

編輯/林間小住

攝影 / 余榮培

更多好玩有趣的內容,歡迎關注▼

微信公號: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

微博:@地道風物

豆瓣:地道風物

「定義地道 / 分享風物 / 發現鄉土中國之美」


地軟雞蛋餡的包子。

小時候下了雷雨後,在地上有很多類似於木耳的小黑色地軟,我們一大幫孩子去取撿很多回來,然後奶奶就會做地軟雞蛋包子或者地軟盒子,比木耳要更嫩一點,非常好吃。

後來上學了就再沒吃過,一直非常懷念,前幾天小菜同學在京東上找到了,叫地皮菜。並且買了一大盒寄給我,雖然是乾貨,風味少了點,不過拿來包餃子,非常香。(感動)

圖片來自網路。


核桃包子

長得像核桃,裡面的餡也是核桃仁做的。

我從來不知道核桃仁還能做包子餡,直到我去了一個叫甘肅平涼的地方,吃了一次核桃餡的包子。核桃仁蒸過以後,口感粉粉的,和麵粉混合的味道還挺特別的。

而且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核桃剛從樹上打下來的時候,是綠色。叫做鮮核桃,裡面的那層衣可以撕下來,口感是嫩嫩的,很好吃。


包子餡很多,我卻獨愛你那一種,這是我看完下面這個視頻的唯一感覺


永遠最喜歡豆沙包。這個很常見,不過喜歡的人很少。


排骨餡包子。

山東特產吧,其他地區不常見。

大學同學從家裡帶過一次給我們吃,吃包子還要吐核,震驚了。不過很好吃。

那之後就再也沒吃過了 T_T


我喜歡雞汁兒餡的包子!!!真的太好吃了有沒有啊!!早餐必點雞汁兒包子加一碗豆腐腦,美滋滋


非常懷念以前樓下國營副食部的醬排骨包子……


竟然沒有人說三丁包

(話說要真的「不常見」的話,好答案豈不是得不到贊……)


天津有種包子叫津味素,裡面的餡是豆芽菜、豆腐乾、粉條和上醬豆腐和麻醬,最喜歡了!

還有天津烤鴨店的鴨油包!


我最喜歡海帶肉餡的包子,百吃不厭。

蟹黃湯包其實很難吃,只是吃個儀式感,真是喜歡蟹黃包還是吃蟹粉小籠吧。

三丁包也很好吃,但做的不好的話吃起來很容易膩,讓人一下子很長時間不想碰所有的三丁包。


洋蔥豬肉。這是大眾餡,但很好吃,我超喜歡。熟了之後洋蔥會化掉一部分,咬一口會有汁。

雞肉香菇。也是大眾的,我愛的(好吧,我就是大眾口味)。拌餡的時候打點水或高湯進去,多汁~

皮皮蝦。不是蝦仁,是皮皮蝦,或叫蝦爬子,不知道你們管它叫什麼。放冰箱凍一下,取肉會更方便,用剪刀把頭尾和兩邊的皮剪掉,一撕肉就下來了。剁餡,加豬肉和韭菜,味道超鮮。

蟹黃。大閘蟹蒸熟,取蟹黃和蟹肉,也可以買現成的蟹黃醬,加豬肉。同樣,拌餡的時候,打湯或湯凍進去,我喜歡一咬溢汁的趕腳。


甜的:剛蒸好的白糖、黑糖包,熱氣喧騰帶著小麥的香味和糖的甜香味,小時候拿著包子給啥都不換。

鹹的:豆腐、酸菜、粉絲、白蘿蔔,稍微帶點麻辣味兒的,曾經一頓飯吃了八個包子,喝了兩碗胡辣湯。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天津人都不推薦去狗不理?

TAG:美食 | 吃貨 | 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