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教育機構為什麼普遍不使用口碑良好的國外著名教材,而用良莠不齊的國家規劃教材?
我大學前兩年一直在接觸良莠不齊的國內教材,大多都是「國家規劃」工程下的產物。談不上深受其害,但也因為一直沒有用更為優秀的國外著名教材而遭受了慘烈的機會成本損失。現在我次每選課程都要考慮是否自行購買國外教材。
就我個人感覺是,國外教材適合自學。國內教材適合做講義。我(在美國)上課買過的國外教材,其實上課基本就沒看過。這麼說吧,認真聽老師講的話,其實自己是沒有多少必要去啃教材的。反倒是我需要了解一個方法一個理論的時候,自己讀國外教材感覺還比較順暢。國外教材循序漸進,前後左右講的都非常周到,一般不會發生「看完了還不明白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事情。但是這些書都講得過於詳細、面面俱到,往往老師上課都不可能講其中大部分內容。而且,價格還特別貴。總的來說就是你要是上課用這些書,實在是性價比不高。自學還不錯。
國內教材基本比較「乾瘦」。做講義合適,自學不合適。所以我 一些需要備查的資料,用的都是國內教材。一翻就能找到重點,一條一條列舉,很容易就能找到我需要的條目。外國教材巨大一本,攜帶、擺放不便且不說,它講半天也講不到重點,各個核心條目之間距離很大。要找自己需要的條目就要花更多的時間。比方說,臨時需要查一個變換方程,你是希望查一本直接把一堆變換方程列成表但是不詳細講解變換過程的書,還是一本用了幾十頁逐一詳細講解變換過程,但是沒有列表的書?
即便是美國老師上課,很多也喜歡用自己寫的講義,而不太用課本(除了布置作業,有時候連布置的作業都是老師單獨出的,和課本沒關係)。上課沒聽懂,下課自己去看看,這還算稍微有用一點,但是如果老師水平還行你也注意聽了,一般都犯不著專門花時間去讀書。自己的筆記和講義/中式課本就夠用了。
所以,用哪個教材,在上課的時候並沒有太大影響。老師講得好,你聽的好,就事半功倍。老師講得不好,或者你不聽,那讀外國經典教材才有點意義。我唯一一次上課借了三本教材硬啃,就是因為老師講得稀爛。關於教材的問題,我先引用一下北大某系著名大boss的課堂上的話,這哥們拿起一本教材(國內同仁按照國外的流行體系編的),說:這本書確實好,但是讓學生怎麼學——沒有條條框框,都沒法背。」雖然,乍看起來這位大boss的話很荒唐,但是如果仔細想想,其中的話有十分的道理。大家回想一下,國內大學的各種考試,是怎麼進行的。除了交論文(這個很多時候純屬扯淡,很多人直接去CNKI上下了幾篇複製粘貼就完事了,老師也很少細看,雖然很多老師教授自稱自己讀論文無數,爾等學生論文,我一眼就能看出什麼程度來),那就是考試,那麼對於老師而言,什麼樣的考試一方面能使自己最省心,另一方面又能向教務處啊,系所交差呢?,還能使考分讓學生信服呢?那就是有標準答案的閉卷考卷,標準答案從哪來,那就是從書上來,那麼國內教材是非常合適的,國內教材通常一個概念,解釋一大段,語句中又包含大堆抽象名詞,另外條理非常明細,都是首先,其次,等等的,這非常適於成為答案,而且答案里的每條的分數也便於計算,對於已經經歷高考的學生而言呢,也容易知道自己該背什麼,也習慣對付這種考試的思路。而國外的教材就不同了,很多用語都採用口語化,大段的抽象講述不多,相關的例子卻非常多(總不能考例子吧)這也決定這不適合考試。然後,大家想想自己的心智思維,我們最習慣(不是最喜歡)的考試方式和學習方式是不是高中式教材式的,那些洋教材大概是不符合我們習慣的。再從領導層面來看,如果有人拋出這麼一句話,中國的研究和教學需要符合中國的情況,需要積極的本土化,國外的情況不一定適用於國內。你聽了這話信不信,是不是覺得有道理。那覺得有道理以後是不是該做點行動,那行動之一就出出版我們自己的「教材」。好,領導很有遠見的,指出了政策方針,下面的幹部就馬上把這一政策立項撥款。大學的部分教授們也爭先恐後地申請該項目。你看,最終,領導真知灼見有政績,中間的的幹部勤奮刻苦制定項目順便拿一筆吃喝以加強幹部團隊建設,低下的教授們拿錢還有了科研成果,好評職稱(編教材也是科研成果,沒準還能拿個什麼獎),至於書嘛,讓自己手裡的研究生去編吧——(不才,鄙人本科時就編過一本),編書的學生一方面可以討好老闆,另一方面,還能領點零花錢,如果老闆為人不錯,還會多發點獎金,請幾頓飯。最終,皆大歡喜,大家都有肉吃。最後,我想說的是,制度是會思維的,在一個制度里待久了,自然也會按照這個制度去思維辦事,其實,所有人,領導,幹部,教授,學生,都不是傻子,個人道德也沒什麼問題,但是在一個制度里呆慣了,自然會發生改變,做出讓制度外的人覺得可笑的事情來,不過究竟是制度里的人可笑呢,還是我們這些只顧嘲笑批評的人可笑呢(受下面的答案提醒,國外教材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版權,教材的版權費多少我不太清楚,不過就我所知,國外一些入選SCI的論文一篇就得一百美刀)
你們都沒說到點子上!編教材本身就是個項目,可以拿經費!還能直接體現你在行業中的地位!教材發行出去未來還可以賺名聲!能不能拿活兒完全靠關係+地位+名氣,除了那種 「在任何行業任何時代都有的認真做事的人」 或者 「特定的不好摻水的重點項目」,老闆拿了活都是直接丟給學生,拿著前人編寫的各版舊教材、業界經典、最新論文等等東拼西湊一下交差!這還是良心做法,沒良心的直接就是幾本教材打亂了給你重新排個版連邏輯都懶得管啊!然後等著領錢賺名聲!
(我不會告訴你《@#¥#%》幾乎就是肢解重排版的《0#¥%*》!MB勞資還是先讀的後者再上的課!你要勞資怎麼直視那本上氣不接下氣像是二十六個比利自說自話的紅皮書!)
還要解釋嗎?首先,重點大學的學生學原版國外教材沒有想像中的難!!!我在台灣做交換生的時候,幾乎全部課程都是英文原版教材。私以為大陸同檔次大學的學生平均水平還是要比台灣高一些的,人家學都不難,咱怕啥?如果從大一開始就學原版教材,過一個學期之後很快就適應了。四級的英文水平加上查查字典,讀教材絕對沒有難度,而且國外教材思路清晰,敘述明了,更好懂。但是,雖然我覺得國外教材寫得好,我仍然認為,在努力提高國內教材水平這一前提下,我們還是應該用自己的教材。因為從長遠來看,中國要想引領世界科技的發展,必須建立自己的學術體系。就拿我在台灣所見為例,他們很多學生甚至教授都不知道專業術語準確的中文翻譯。寫作業中英文混用,寫論文傾向於用英文寫,所以台灣是沒有自己獨立的學術體系的。試想如果我們全部用英文教材,也會一樣喪失學術體系的獨立性。這和支持國產是一個道理。當然,說實話,國內寫教材的太不爭氣了。。。
採購其他出版社的教材倒算了,我們學校很多教材都是用的自己學校出版社的,害了不少人!
1、教材這塊是塊大肥肉,誰都想吃,不能便宜了外國人
2、外國人的教材版權太貴
3、你還真以為高等教育教材是為了給學生看然後學好習的嗎?曾經也對這個問題很氣憤,自我認為結論就是:一是老師好教好考,條條框框的,不像國外教材的解釋和討論都特別多,這要放在課堂上老師要麼累死要麼鬱悶死,國內的話照書本讀讀講講拍拍屁股走人。二是國外的教材直接使原版上課不太可能,翻譯版的話也是夠厚且貴,課時數有限加之價格就使得今天的局面了。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昨天在教育部學習貫徹《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精神座談會上表示,高校教師必須守好政治底線、法律底線、道德底線。
袁貴仁指出,《意見》的貫徹落實要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管理,特別是加強教材建設和課堂講壇管理。加強對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絕不能讓傳播西方價值觀念的教材進入我們的課堂;決不允許各種攻擊誹謗黨的領導、抹黑社會主義的言論在大學課堂出現;決不允許各種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言論在大學課堂蔓延;決不允許教師在課堂上發牢騷、泄怨氣,把各種不良情緒傳導給學生。
袁貴仁強調,要強化理論武裝和正面引導,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紮實推進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同時掌握網路輿論的主動權,建好管好用好校園網路。在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隊伍建設方面,要把好關口,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則,把政治上過硬作為第一標準,選配好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隊伍。
「教材是一個國家意志的體現,加強大學課堂教材的建設管理是各國的普遍做法。」袁貴仁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教育界聯組討論上作此表態。
袁貴仁今年初在《求是》上發文,提出要「堅決抵制那些傳播西方錯誤觀點的教材進入我們的大學。」
袁貴仁說,中國辦的大學是社會主義大學。「我們就是要通過教育來培養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以及我們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觀的自信。」
以下為個人結論:
中國教育最重要的學習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這些理論博大精深,學會這些已經足以覆蓋人類所有的智慧了。
對中國本科學生來說,直接閱讀外語教材難度較大,以至於即使使用優秀國外教材,學生們還是會買上一本與之配套的翻譯版教材,而這種教材一般是博士生之類翻譯而成,未必得其精華,有時也有許多瑕疵,因此我們的老師一般推薦我們直接閱讀國外教材,但在以考試為目的的整體氛圍下,又有幾人能安心去自己翻譯,研究國外經典教材? 使用國外教材,增加了老師的教學成本,學生方面也較為吃力,可能是我國廣泛不使用國外教材的緣故吧。但在我看來,大學期間,課本僅僅是個輔助,更多的知識需要去圖書館裡學習,那裡一般有大量的經典教材供你參閱,所以,談不上使學生遭受損失,只要你善於利用你的時間及現有資源。
一看就想到 機械工業出版 的碼農們 你們的春天!
我覺得一方面除了IT等少數專業有比較好的國外教材翻譯本,大多數專業並沒有特別好的翻譯本。還有一個上面人沒有講到的就是評職稱的問題。在學校不像在企業,工資和職稱是直接相關的。你職稱上不去,哪怕你能力再強,貢獻再大,領導再認可,也是沒法加工資的。而職稱的評定除了論文和科研外,教材出版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此,不管有沒有足夠的水平,有沒有足夠的市場,為了評職稱,大家一擁而上,紛紛編書。所以市場上才會有這麼多形形色色,編者各異,內容相似的教科書。
都是沒辦法的,老師想評職稱什麼的肯定是要出書的啊,而且在評國家優秀課程什麼的時候有自己的教材,肯定是會有加分的吧。都是沒有辦法的,不少書都是大同小異的,有的還是倉促出版有些錯誤都沒有更正,老師也不容易的。
推薦閱讀:
※中國有哪些好看的校服?
※體制內人員的更新換代是否會使現今狀況有所改變?
※中國的高等教育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在哪裡?
※妻子對丈夫說自己孩子的時候總說你兒子(女兒)是什麼心理?
※中國應試教育的成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