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凸透鏡原理,當我們眼中的物體是正立的時候,那麼視網膜上的圖像應該是倒立的,為什麼我們感受到的世界依然是正立的呢?

相關問題:嬰兒看到的世界是顛倒的嗎?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36461


我覺得事實上根本不存在再處理這一過程,而是習得的過程,人會學習發現視網膜上的投影和真實世界之間的關係。


我是來為 @秋水 和 @張曉菲 提供文獻支持的。

實驗由美國心理學家 George M. Stratton 在 1890 年代完成。

維基頁面:http://en.wikipedia.org/wiki/Perceptual_adaptation#Experimental_support

實驗論文:http://psycnet.apa.org/journals/rev/3/6/611/

免費閱讀:http://www.cns.nyu.edu/~nava/courses/psych_and_brain/pdfs/Stratton_1896.pdf


為什麼現在的單反相機沒法做得更輕巧?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38910/answer/14814245上,@蹙暮給了我們一張圖。

看到這張圖,我才知道,我自己的眼睛只是一個卡片相機,連微單都不是,更不是單反相機。

如果我的眼睛是個單反會怎麼樣?

如果視網膜是水平方向的(把那一大坨去掉,換成視網膜),那我看到的圖像豈不是連「倒立圖」都不是了?前後和上下會不會混淆?

當然不是。所以贊同Ivony的答案。本答案是Ivony答案的註解。我們能看到世界,是因為世界的像在視網膜上的每一個細胞落下的信息,和世界建立一一映射。至於視網膜本身什麼位置並不重要。


導入光學信息的時候是倒的,處理信息的時候又倒了一次,正了呵呵


經過大腦處理以後是正立的。


科學上簡單講就是視神經又倒咯一次。至於為什麼會倒,就是人的一種習慣上的接受。就如同一個先天盲人,摸一個杯子,他的想像中一定和我們看到的杯子樣子不同,但是他的世界裡有他心中杯子的模樣,假如有一天他恢復視力,看到了杯子的模樣,發現和自己心中不一樣,也會很不適應,但是,他不久後也會接受杯子真正的樣子,忘卻他失明時想像的杯子的模樣。


因為實際上讓我們產生視覺的是視神經,而不是晶狀體。


準確的說法是神經適應性。我懷疑腦神經根本沒有再次倒轉圖像。神經只需要執行感覺統合保持一致即可。區分正反是缺乏實際操作性的。

心理學上有佩戴上下顛倒眼鏡並適應的實驗。這樣的實驗其實揭示了神經可以利用適應性調整感官統合性,而區分正或者倒可能是我們假說中不必要的部分。

我們現實中的圖像並非擁有方向,而是我們定義方向時與圖像有了相對應的關聯。沒有絕對的方向,只有相對自洽的系統。


所以:

現實中的物體如果在左下方,則視網膜上成像在右上方,最後又傳到左腦下方的初級視皮質。圖片來源:

「當代認知神經科學:腦與心智」 【L2:課程講義】感覺_知覺I

國立清華大學開放式課程OpenCourseWare(NTHU, OCW)


推薦閱讀:

在人類大腦機制的探索上,研究者主要遇到的困難有哪些?
自由意志(free will)是否僅僅是特定文化意義上的、沒有充分必要使用的概念?
近期神經科學領域有哪些對人工智慧研究有啟發的工作?
為什麼小動物可以醒來以後瞬間清醒,而人需要一個緩衝期?
神經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具體有多痛?和肉體的疼痛有什麼區別?

TAG:生理學 | 認知心理學 | 神經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