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類創造藝術的目的是為什麼?


悅己、悅人。

有痛苦排遣抑鬱其實也算是。

再問這種問題就成豆瓣社區了。


這個問題很難,我看 Steven Pinker 說進化論遇到它都很頭痛,比如藝術的價值,潮流變化等等。

我個人的看法是,藝術源於人對自我的認知,對 self identity 的追求,和對社會認同的追求。

人是社會性動物,社會性動物的大腦都較同體積動物要大,比如蜜蜂。

大腦大了,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處理自我和他人的關係。對於獨行的動物,是無需太多自我概念的,但社會性的不一樣。越社會性,反而越強調自我的概念。

結果就是一邊是要尋找自我和他人的不同,一邊是要尋找他人對自己的認同。

藝術里這對矛盾挺突出的。藝術家大多追求個性,但同時,也希望自己的藝術得到認同。對於欣賞者也是如此。


原本是圖個樂,現在是打份工。


Art is perfectly useless. Oscar Wilde


1)藝術的本質是表達自我,表達作為個體的喜悅。

2)在開初,原始人在洞穴牆上作畫,也許是求偶的一種方式,如孔雀開屏般展示自我:選我,我很棒。當然,彼時的藝術功力再深厚,也不得不寄在武力籬下。


交流與認同。

藝術只是載體,思想才是本質。而且不僅僅是藝術,人類創造的很多事物都是為了這個。


手機說一下,回頭空了補充材料

在古代,是沒有藝術這個概念的,更多的是技藝,無論在任何一個文化中,擁有超凡技藝的人都會被用於展示權利與威望。也就是說,以普通人難以達到和掌握的造型之美,來體現它的稀缺性。所以,中國人喜歡鑄鼎,希臘人喜歡蓋房子,埃及人熱衷修墓,方法雖不同,目的是一樣的。

工業革命之後,所謂藝術才被逐漸剝離開成為獨立事物。當生存不再是全人類最緊迫的問題時,大量的勞動力被解放,在藝術上的探索也變的更為頻繁。

但追捧藝術的本質原因並沒有變,至今仍然會以稀缺性為主要的價值標準,只不過方向上發生了一點改變。工業革命以前,注重物理狀態的稀有,工業革命之後,更在意形的突破。

所以如果要看到藝術的目的,必須要理解稀缺性對人類的意義。

稀缺性所對應的應該是多樣性,所有的不同和特例,如果吻合大部分人的審美,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便會因稀而貴,而非因稀而滅,最終這種稀缺會泛濫,其他的稀缺又會出現,循環往複向前。

在生命的進化之路上,我們總是以不斷增加的多樣性為基礎,再以環境篩選出更適宜的部分,或者因環境的變化,刺激多樣性的產生,探尋更適宜環境的方法。

前者可以用來解釋,為何人類之外還有那麼多類人猿,後者可以用來理解,為何恐龍滅絕之後,哺乳動物會進化的如此迅速。

所以,考慮到生命進化的邏輯,藝術可以理解為是人類在形式探索上的進化。任何藝術上的創新就如同基因的變異,最終需要的被留下,不合適的被淘汰,人類對形式的感知經過藝術一步步向前。

藝術與科學之間是互補的,前者用於擴充想像力的邊界,後者用於尋找理解力的極限。


分享自己認為美的東西...找到共鳴的人 稱這種美為藝術


很多事情的存在不一定有明確的目的性。藝術是一種形式,表達情緒表達理解。你說人做藝術一定是為了什麼么?其實也許只是一種再自然不過的行為而已。


《人類簡史》中提到,人與動物之間根本區別,或者說為何人能最終進化,發展得如此迅速,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人類的大腦能想像,這種想像力解放了人類自身的局限和束縛,人類用想像力凝聚了部落,讓許多人有了信仰,讓他們團結在一個信仰之下為了一個目標而共同作戰,共同努力,最終人類社會才能一步步發展至今日。 而在想像力中有一種產物就叫:藝術,藝術是人類精神和文明發展的源泉,藝術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其中一個重要標誌。 人類創造藝術的同時在不斷的更新和變革過去的藝術,可以理解為人類在不斷推翻和變革自己的思想和思維方式以及不斷通過藝術去探索世界,預知世界,和認識世界。即便它更多是一種感性思維,而許多突破和進步都是在感性認識為起始點,因此可以理解為,藝術是人類進化和進步的起源。


人類可以沒有科技 但是不能沒有藝術

不同意 許多人覺得藝術是吃飽飯沒事幹 (當然個人鄙視現在許多所謂的行為藝術 完全是嘩眾取寵的 神經病變態)

藝術是美的升華 是心靈與思想的終點


表達自己所想所悟所感。


為了在我們溫飽解決後,那些漫長的空閑時間是獲得向上的刺激,或者回味美好的,然後鼓勵接下來的日子怎麼過。

而不是因為無聊去吸毒和放縱自己隨地大小便和殺人放火


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藝術也差不多是這個目的:抒發感情、觀察世界、人際交往、書寫不平。


推薦閱讀:

藝術有什麼用?
為什麼大多數藝術審美相關領域傑出的都是男性?
什麼是繪畫中的「學生腔」?
如何評價SNH48 S隊在2017年3月26日晚表演的《心的旅程》公演暨李宇琪生日公演?
專業的美術教育應該注重傳授哪些方面的知識?

TAG: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