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擊敗韓國,拿下法國海運公司百億造船訂單?

據造船海運媒體「Trade Winds」網站8月20日消息顯示,法國海運公司CMA-CGM(法國達飛海運集團)最近與中國兩家造船公司簽署了建造意向書(LOI),訂單包括9艘2.2萬TEU級(1TEU等於1個20英尺長的集裝箱)的超大型集裝箱船,每艘造價最高可達1.6億美元(約合10.6億人民幣),9艘船隻的總訂單額達到了14.4億美元(約合96億人民幣)左右。

中國用全球最大集裝箱船擊敗韓國 拿下百億大單


匿名來答一發。

本人純技術人員,沒有各位高贊答主那麼懂行情,內幕以及大勢,只是個技術人員,主要從事強度規範校核。單從技術的角度談談我的看法。

利益相關:參與20000,21000設計研究,本次22000很可能也要重點參與。

思路可能有點亂,各位將就一下。

首先,這件事值得恭喜,你先別管虧不虧錢,之前有一點,中國的技術得到了認可。設計一條壞一條,再便宜也沒人找你。雖然比日韓,在高新技術方面還差很大一截,但中國的技術確實一直在進步?特別是近幾年來,出了幾起大的集裝箱船事故,imo等國際組織對集裝箱船等標準提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強度,包括環保等。這次拿下這個訂單,至少證明,這一次,在這個領域,我們跟上趟了,沒被落下。

其次,對集裝箱船來說,目前有兩個大的研究趨勢:大型化和統一化。

大型化,顧名思義,是指將來造的集裝箱船越來越大。但這些超大集裝箱船其實大部分都是超規範船舶,即現有規範無法適用,這使得對設計及校核難度增加了很多。這次拿下這個訂單,一方面說明我國在這一塊說走在世界前列,起碼跟上了世界前列步伐,另一方面也為之後更大的集裝箱船製造提供經驗。

統一化,是指規範的統一,油船和散貨船基本有了統一的要求,集裝箱船規範也必然會統一。這一塊是需要很重視的,一旦統一規範且規範和船級社現行規範差距大,這個虧就吃大了。所以推動統一規範往自己規範身邊靠,是十分必要的。這次訂單,雖說入的不是ccs,起碼提供了經驗和技術支持。

其實社會主義國家有社會主義國家的好處,船市如此低迷國家仍然養著大批科研建造人員,一個個不賺錢的課題項目,一個個虧本的訂單,雖然慢而且弊端很多,但確確實實比在鍵盤上打字更有效的促進了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不管這次有沒有這個訂單,工信部關於超大集裝箱船以及規範統一化的課題從沒斷過。

不多說了,這個單子下來,有的忙了。


潛水這麼久,居然有了首個過千贊的答案,誠惶誠恐,謝謝大家的支持。看了一下評論區,業內的大多數是贊同的,業外的有贊同也有反對。沒關係,不盲從,獨立思考是好事。說一千道一萬,這些文字的主題不是為了說我國造船工業怎麼怎麼不好,而是作為一個業內人覺得有義務來科普一下我們與真正造船強國的差距所在,真相併沒有小粉紅們吹噓的那麼牛逼。如果這都看不出來,要麼是你的預設立場決定了你的思路,要麼是你沒看完整,要麼就只能說你語文沒有完全過關了。

下面我就評論區里典型的幾個反對意見統一回復說明下:

1、「很多大型工業需要全球分工合作。這種配套積累不是一時半刻可以改變過來的 .中國也無須刻意對此進行改變。全球化是世界的全球化。不是中國人的國產化。」

全球化是沒錯,但是你作為一個總裝廠如果沒有資源整合能力和議價能力,材料設備這塊的成本就根本降不下來,就只能靠吃人口紅利和壓榨勞動力過日子。而隨著這兩年物價和整體人工價格的不斷上漲,造船廠已經在逐漸面臨用工荒這個問題了。工資上不去,行業又臟又累又危險,燒個電焊250一天,幹個裝修送個快遞400一天,人家當然轉行了。另外,大家都明白,有的東西國內不能生產,老外就給你賣天價;等你國內可替代的產品出來了,他的東西就大跳水。這樣的例子難道還少嗎?滬東每造一條LNG船,就要給GTT交幾百萬美元的專利使用費,在CCTV的紀錄片里還可以看到,為了不使進口而來的殷瓦鋼被滴到一滴汗,他們做了多麼繁雜的保護工作。某某重工一根艉軸出了問題要買新的,國外供應商說對不起沒現貨請等八個月。我們的國產配套率只有40%,就是因為很多國產設備性能、質量靠不住,打動不了船東,說服不了市場。這一方面,我們離「強」還差得遠。

2、「中國人自詡為天朝大國最喜歡和最強的國家相比。這是中國人的傲氣,也是中國人的骨氣。你看他就不和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甚至美國。就盯著韓國日本。韓國日本造船發達。但互聯網市場不如中國啊。拿自己弱的比別人強的。太容易妄自菲薄了 。」

我們這裡說造船不如日韓,你卻說他們互聯網市場不如中國。這就好比是人家說你學習不如他好,你說我掙錢比他多。有這麼比的嗎?中日韓這三個世界造船大國加起來佔了世界造船份額的88%,除了豪華郵輪這塊,其他民船幾乎可以只看中日韓了。為什麼就盯著韓國日本?你個班裡第三名不盯著第一第二名,難道去跟倒數第一名比嗎?

3、「我們中國有航母,日韓沒有航母。」

航母這個問題,首先要算政治賬和經濟賬。日本的技術其實已經可以造航母了,而且已經偷偷摸摸地造了直升機航母,但是它敢叫那是航母嗎?國際政治環境根本不允許。韓國它需要航母嗎?它整個國家都在美軍的庇護之下它花錢造航母不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嗎?光一個薩德都引得中國下髮禁韓令了。印度倒是在造航母,可印度就成了造船強國嗎?從另外一方面來說,軍船和民船是不具有可比性的,造軍船和造民船的目標用戶、性能參數、成本考量、適用規範及標準、生產周期都有著很大差異。從瓦良格號拖到大連到變成遼寧號交付海軍花了十年,哪個廠要是這樣造民船早倒閉了。

~~~~~~~~~~以下是原回答~~~~~~~~~~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大概是因為每個月25號結賬日的緣故,真正搞造船的人最近都在忙生產,沒空上來答題吧。儘管我也還有好多分段要爬,但是看到這個問題被答成這個樣子,實在是潛不下去,掙扎著爬起來怒答一下,畢竟時間像乳溝,擠擠還是有的。

首先表明立場:我是來潑冷水的。

贊數排名第一的 @者也 的回答看似振聾發聵、圖文並茂,其實只是把各大企業的文宣綜合了一下而已,其中多少水分業內人都清楚得很。很明顯,他是不懂造船的。

然後,試著分析一下為什麼這次我們能搶到單。

中國船廠對於日韓船廠而言主要有兩大優勢:

1、價格便宜。一條船報價比韓國便宜了1500萬美金呢,差不多打了九折。雖然老說中國造的船不如日韓怎麼怎麼好,但從用戶體驗上來講並沒有差1500萬美金這麼多,所以性價比還是挺高的,而且最近出問題的大型集裝箱船還真沒有中國造的:斷兩截的那個是日本三菱造的,舵機失靈擱淺的那個是韓國三星造的。價格便宜主要是我們的勞動力成本比人家低很多。在韓國,造船業屬於高薪行業,其人均工資成本大約是中國的6-7倍。而中國,大家都知道搞造船的很屌絲。人家畢業去BAT的月薪十幾k起,你去江南造大驅說起來威風凜凜一看工資單每個月才4-5k

2、容易接受設計修改。日韓船廠的船型設計定型以後,一般是不會同意作大的改動的,或者修改需要船東支付一筆不菲的費用。中國船廠在這方面普遍寬鬆很多,有的甚至是對船東要求(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毫無抵禦能力。

另外,對於中國國有船廠而言,還有一大殺手鐧:可以幫助融資。在外國金融企業紛紛退出航運業之際,中國幾大金融租賃公司則是高歌猛進,幾乎近幾年造船界每筆大單背後都有他們的身影。2016年,中國金融租賃機構對於全球船舶海工市場的放款額高達115億美金,其中新造船51億,售後回租64億,接手數百艘船舶的所有權,成為全球航運業的新金主。之前外高橋曾經向達飛交付過18000TEU集裝箱船,就是由中船(香港)航運租賃有限公司下單訂造,由達飛承租營運的(說白了就是中船自己下單造船,然後租給達飛)。加拿大集裝箱船東Seaspan執行總裁王友貴曾經說道:「在從前的貸款機構幾乎關上大門之際,中國的銀行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融資條件,張開雙臂走向航運業。」而韓國船廠在這方面就不行啦,韓國產業銀行甚至寧可眼看韓進海運倒閉也不願施以援手。所以,除了單船價能便宜1500萬美元之外,更關鍵的應該是我國船廠能夠接受更寬鬆的付款方式(低首付)和幫助融資,這對於航運蕭條期資金捉襟見肘的航運公司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Anyway,如果拿下大單總是可喜的(嗯,「如果」,因為目前只是簽的意向書而已),但也並不值得那麼high!其實人家只是看上了你的錢,你卻以為他看上了你的人。

看把某大V樂的:

現在連英國都用中國龍門吊建造航母了。中國也開始為英國公司生產海上石油開採利器——浮式生產儲卸油平台了。

你知道焊龍門吊的電焊機都是日本松下么?你知道那個FPSO的主要設備都是進口么?你知道LNG船的核心技術貨物圍護系統是來自法國GTT么?你說「目前中國VLCC船建造量約佔全球10%」,但你不知道這個「全球」其實只是中日韓,所以「10%」真沒什麼可驕傲的。基於我國文宣系統一貫的尿性,有的報道看過算數得了,但是你作為大V你有責任去辨明真相,將來群眾的認識出了偏差,你是要負責任的。

贊數第二多的答主 @熊貓的黑白照 說

引用一個有意思的新聞,韓國國內造船企業選了中國生產。

今年中國船廠接獲韓國船東65%訂單 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截止5月15日,今年韓國航運公司共下單訂造了20艘新船,然而,這其中只有7艘新船訂單由韓國船企接獲,剩餘13艘均由中國船企建造,佔比達到65%。 相比之下,在此期間,中國航運公司訂造的16艘新船訂單全部由中國船企接獲;日本航運公司訂造的6艘新船訂單中有4艘由日本船企接獲,佔比67%。 去年同期,韓國航運公司的新船訂單共計26艘,其中22艘均在韓國船企訂造,佔比高達84%

還有~

國船企訂造最多新船的是韓國最大的干散貨航運公司泛洋海運,泛洋海運今年在新揚子造船下單訂造了5艘63000載重噸敞口木片運輸船,總價值約為1.46億美元。

大韓海運在今年年初以來訂造了6艘81200載重噸散貨船(船型 船廠 買賣),其中4艘由中船澄西接獲,價值約為9800萬美元。

此外,三星物產在武船重工訂造了4艘13000載重噸甲板運輸船。5月11日,中船澄西與大韓海運簽訂了4艘81200噸散貨船建造合同

其實這個並不是因為我們比韓國船廠領先,而是由於韓國船廠專註於高技術高附加值項目比如LNG船、大型集裝箱船以及海工平台,使得產能接近飽和,無法顧及小型常規船的生產,從而讓很多訂單流入了中國船廠。

他另外有段話說的挺對:

配套設備國產化在業內的呼聲一直很高,但雷聲大,雨點小,國內配套能力仍然很低,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僅為40%左右,而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日本是95%,韓國是85%而德國、挪威等國的船用設備生產除了滿足本國需要還可以大量出口。

我們可以看下某廠在建的20000TEU集裝箱船的機艙設備配置:

主機:中船三井(用的MAN BW的許可證)

分油機:日本三菱

各種泵:日本TAIKO

空壓機:挪威SPERRE

輔機:芬蘭瓦錫蘭

鍋爐:丹麥AALBORG

造水機、中央冷卻器:瑞典ALFA LAVAL

艉管密封、中間軸承:日本KEMEL

可以看出,基本上主要機電設備都是進口或者國外品牌國內生產。這還是中國船東的船,如果換了達飛,國產配套率會只低不高。

至於橋樓里的通導設備就不列舉了,業內都知道,民船上用的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個國外品牌,沒國內廠家什麼事。

所以,儘管造船工業發展了這麼多年,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更多地只是在賺船殼費、加工費而已,離真正的「強大」還差得很遠。我們距離韓國船廠的水平特別是管理水平,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根據今天貿易風最新的消息,另一大集裝箱船船東MSC即將在韓國建造11艘22000TEU集裝箱船(非雙燃料型),預計單價1.45億美元,其中6艘交給三星重工,5艘交給大宇DSME。你方唱罷我登場,如果前幾天是韓國船廠切膚之痛,那麼這次是不是又輪到我們黯然銷魂了呢?

另外有個業內人士的答案也很深刻(可惜他匿名了不能@):

匿名用戶:如何評價中國擊敗韓國拿下法國海運公司百億造船訂單?

這位答主提到了熔盛重工,那麼我再補充兩句:

其實中國造船界乃至全球造船界第一個百億大單記錄正是熔盛重工創下的。

2008年8月4日,排名世界首位的鐵礦石出口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在上海與熔盛重工簽署合同,建造12艘40萬噸級巨型礦石運輸船,訂單金額為16億美元。這筆訂單創下了世界造船史上單筆訂單金額最大、噸位最大的兩個紀錄。

然而如今,昔日這個中國最大的民營船企廠區內已是銹跡斑斑、雜草叢生,若不是上面擔心巨額債務引發社會問題,估計早就宣布破產了。在南通,同樣已經破產的明德重工和太平洋海工都在今年成功重組,涅槃重生。而熔盛因為黑洞巨大,無人敢接盤。與其相同命運的還有STX大連。真是一南一北,遙相呼應。但這是歷史的必然,在發展的大潮中淚水也是浪花的一部分。只苦了年輕的造船人,寶貴的青春耗費在了行業的低谷里,拿著微薄的工資看著飛漲的房價,箇中滋味又豈是幾個「第一」能夠撫慰的?更何況有些「第一」還只是吹出來的。


棒子丟了這筆大訂單,之後他們把矛頭直指中國。韓國網友紛紛吐槽道:

韓國造船業做不成霸主,全怪中國!」

????

不只韓國人喜歡怨我們,全世界哪裡出了事,外國人都喜歡怪我們。

韓國造船不景氣,怪我們。

日本丟了澳大利亞的500億潛艇訂單,聲稱澳大利亞是因為中國反對,害怕失去和中國的貿易夥伴關係,才沒有選擇日本。

所以他們丟了這500億潛艇訂單,全怪我們。。

美軍艦隊在南海巡航被撞,美國媒體聲稱遭到了黑客攻擊。背後主謀不是俄國就是中國。又怪我們。。

連韓國有了霧霾,都要怪我們。。

韓國的造船業,不過是罵我們的其中之一,為什麼他們要罵我們呢?

那是因為中國造船崛起的歷史,就是一部瘋狂打臉韓國的歷史。

20世紀70年代開始,韓國造船業就飛速發展,很快擊敗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一。

韓國的幾大造船廠,雄踞著世界造船的頭幾名。

而這個時候的中國,在造船業一窮二白

遠遠落後世界先進水平。

整個中國造船在全球的份額,僅僅只有4%-7%左右。

所有人都認為,「中國的製造業就是不行」。

但是我們不這麼覺得,再好的技術,還不都是一點點學來的?

不會,我們就虛心學習。

就拿一件簡簡單單的刷漆來說,以往我國造船隻要油漆刷上去就行,根本不知道怎麼刷科學。造出來的船出一趟遠洋

回來就銹跡斑斑,根本不能看。

造船業開始復甦時,我們請了日本的油漆商來指導。日本人要求十分嚴格,要按照瑞典的標準刷漆,鋼板上的銹除不凈不行,但是除太光也不行,刷太厚不行,太薄也不行。天太冷不刷,太潮也不刷。就這樣一點一點糾正,我國工人給船刷出來的漆才算是符合了國際標準。這樣的船出國一年回來還是嶄新的一樣。

雖然我們欠缺的東西很多,但是我們願意一點一點學。

而我國海岸線很長,內陸也有眾多大江大河,船舶的市場又很大,非常利於造船業。

在所有造船工人的辛勤苦幹下,短短几年時間,國內就遍布了數千家船廠。

2008年,我國造船產量成功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

所有看不起我們的人,都被我們狠狠打臉。

這個時候,韓國人又說,中國的造船業創新不行,只能造低端廉價的船隻,高端船隻還是韓國在行!

的確,那個時候的中國造船業以低端船、廉價船為主,雖然在世界造船業的比重越來越大,但也僅僅只是造船大國

距離我們「造船強國」的夢想,還有很大差距。

但是有了低端船舶市場作為基礎,我國船舶開始逐漸往高端船舶發展。

什麼樣的船才算高端船呢?在現在的民用船舶中,超大型油輪、超大型集裝箱船、液化天然氣船就是高端船。是衡量一個國家造船水平的標杆。

早在2002年我們就造出了第一艘伊朗·德爾瓦號超大型油輪,排水量達到了30萬噸,是遼寧艦的七倍之多。

到2010年之後,我們已經可以全程自助建造這種30萬噸級別的超大型油輪。

2015年9月12日,我國又造出了超大型集裝箱船「鄭和號」在上海成功完工,該船長399.9米,比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還要長出70米!裝載量達到18000標準箱(TEU)甲板面積有4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

液化天然氣船是貨運類船型中技術難度最高的一種,代表著造船工業的頂尖水平。全世界只有13家船廠能造。

然而在2016年4月15日,我國自主設計建造LNG運輸船「泛亞」號就在滬東中華船廠出塢成功下水。

至此,象徵船舶製造業的高端船隻我們又一個一個地造了出來,再一次打了全世界的臉。

這個時候韓國人又說,中國人造民用船行,造科考船和軍艦不行。

然而,我們的科考船也飛速發展了起來。

2016年3月,我國首艘萬米級深淵科考母船「張謇號」下水。我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掌握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就連載人潛航器上,我們也竄到了世界前列。

此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載人潛水器,下潛深度最深的就是日本的6527m。

然而我們造出的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溝的第一次海試,就達到了7020m,創造了人類載人潛航的新紀錄。

PS.至於某國一萬多米的最深下潛記錄,那個屬於不可進行科考作業,僅僅只是下潛到了那個深度,下潛還能進行科考作業的,目前世界上都是6000-6500米左右的,我們的到了7000米。

科考船之外,我國的軍艦建造速度也在瘋狂增加。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國平均每6周就有一艘軍艦下水。

僅僅這幾個月,我們就有幾艘重量級的軍艦成功下水。

今年4月26日,我們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

今年6月28日055導彈驅逐艦下水。

僅2012-2015四年間,我們就成功下水了100多艘軍艦,總噸位超過50萬噸,其中包括了:

1艘001型航空母艦遼寧號

6艘052C型大型相控陣導彈驅逐艦

3艘052D型大型相控陣驅逐艦(另有6艘已經下水即將服役)

11艘054A型遠洋多用途護衛艦

23艘056/056A型輕型護衛艦

6艘903A型綜合補給艦(另有2艘已經刷上舷號,即將服役)

2艘904A型島礁補給艦

1艘071型大型船塢登陸艦

2艘072A型坦克登陸艦

4艘726型氣墊登陸艇

2艘野牛級大型氣墊登陸艇

6艘081型掃雷艦、1艘082II型大型掃雷艦

4艘815A型電子偵察船、4艘636A型測量船

6艘雙體測量船、2艘水聲武器試驗艦艇

9艘039B/C型潛艇、3艘093A型核潛艇、3艘094型戰略核潛艇

我們下軍艦的速度,就跟下餃子一樣,我國的海軍艦艇的總排水量,也成功超越俄羅斯,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

我們又一次打了,那些只會冷嘲熱諷人的臉!

這時候他們又說,中國製造利潤太低,企業營收不行。

在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中國遠洋航運和中國船舶工業都榜上有名。

中國船舶重工還位列233位,擊敗了第294位的日本三菱重工和第313位的韓國現代重工,成為了航運和船舶行業世界第一大集團!

外國人的臉,已經被我們打得不能看了

。。。。。

到了這個地步,我們的造船業已經成為了世界頂尖,時至今日,世界95%的船隻我們的船廠都造得出來,全球有40%的船都是中國製造的。

2017年上半年世界船舶三大指標中,我們在其中的兩項指標上都名列世界第一

雖然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造船業還有很多薄弱的環節,比如缺乏具有競爭力的國際品牌,比如高科技的船舶依然一定程度依賴國外設計,比如因為前幾年發展很快,這幾年行業不景氣時,國內造船就出現了產能過剩,很多船廠處於開工不足停產半停產狀況。即使勉強開工的船廠也是利潤微薄,造船整體的下滑。對我國造船業也造成了很大影響。

這些都是擺在我國造船業眼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但必須要肯定的是,我們已經從一個造船基礎幾乎為零的國家,一躍成了世界頂尖,把世界造船業的格局改寫成了中、日、韓三足鼎立的局面

對於目前的困境,我國造船業也在進行積極的改革。

韓國則不然,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

海運行情下降,造船訂單大幅度減少。

很多中小型造船企業,紛紛宣布倒閉

大的船企雖然沒有倒閉,但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大宇造船一年的虧損

甚至達到了萬億韓元,不得不賣掉總部續命。

加上這幾年裡中國造船崛起,但凡是船舶方面的訂單,韓國都必須和我國競爭。

我們走了韓國人的路,勢必會讓韓國人無路可走。

連韓國人自己,都寧肯選擇中國造船廠造船,到今年的5月15日韓國的航運公司,一共下單訂了20艘船,其中的13艘

都是中國船企業製造的。

雙重的打擊,讓韓國造船業雪上加霜。

大部分船企業為了保命,只能選擇裁員。

據韓國海洋工程及造船協會的數據,2015年韓國造船業已經裁員兩萬人,

2016年上半年半年時間又裁掉兩萬人。

其中一家企業的董事說「下面的員工成倍離開,有些樓層都沒什麼人,晚上加班的話,都覺得安靜的讓人心裡發毛」

這次的大訂單,在韓國人看來本來是雪中送炭,可以讓韓國造船緩一口氣。

因為這次的船隻,要求同時具備傳統廉價丙級鍋爐油和環保燃料液化天然氣驅動系統,屬於雙燃料系統的高附加價值船。

此前,在高附加價值船隻領域韓國一直牢牢佔據領先,所以,韓國人很自信的以為這筆訂單早已是囊中之物。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我們又從韓國手裡

搶到了這筆訂單,在這種高附加值的船訂單上,正面擊敗了韓國重工。

冷嘲熱諷被我們不斷打臉,我們的崛起又讓他們的造船備受打擊,所以,惱羞成怒的韓國人才會說「韓國做不成造船業霸主全怪中國!

其實,我國的造船業歷史上就是第一

自宋朝開始中國的造船術就是世界第一

根據史料記載,在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宋朝的官方造船業場規模極為龐大

一天就能造出一艘船來。

在船的種類上還分落腳頭船、大灘船、舫船、飛蓬船多種。不同的船有不同的作用。

到了明朝鄭和下西洋時,中國的造船技術依然是世界第一。

根據美國學者的研究,那個時候鄭和的船和哥倫布的船比起來,差距如下圖所示:

圖:大船為鄭和的船,小船為哥倫布的船

但是因為閉關鎖國,鄭和龐大的艦隊

成為了中國造船業的在封建時代的最後一抹餘暉。

在近代,我國造船業逐漸走向衰敗,直至落後於全世界。

我們現在振興造船業不過是為了拿回

曾經屬於我們的榮耀。

至於那些,一開始說中國製造不行被打臉,然後說中國製造沒創新被打臉,後來說中國製造沒利潤被打臉,最後實在無話可說只能找各種理由罵我們的人。

我們只能對他們說一句:

  • 轉載自酷玩實驗室
  • 參考資料:
  • 《韓國網友吐槽:韓國做不成造船業「霸主」都怪中國!》
  • 《盤點中國六大軍工船廠》
  • 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
  • 席龍飛《中國造船史》


推薦閱讀:

什麼東西早已經發明出來了,卻並沒有普及?
如何評價蘋果A9和A9X處理器?
如何評價小米的 4.15 發布會?
翻譯行業會不會以後被人工智慧取代?
國產破壁機,祈和、奧克斯、好生活、歐麥斯、惠爾寶、潔氏和維仕美品牌分析,哪個品牌最可靠?

TAG:經濟 | 科技 | 國際貿易 | 對外貿易 | 船舶製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