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科幻話題都是與三體相關的問題,對其他科幻作品的討論卻很少?
在知乎科幻話題和科幻小說話題中,對科幻作品的討論大量聚焦在三體,尤其是科幻小說話題中,大部分精華回答和問題都是與三體相關的。實際上精彩的科幻作品非常多,為什麼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三體上面?
0.因為關注和討論三體的人不都是科幻迷,其中科幻迷比例甚至可能占不到百分之一。
你把三體的熱度降低一百倍,甚至一千倍,就是科幻本身原有的熱度。兩者根本不在同一個數量級了,出現題主說得這種現象太正常不過了。
關注和討論三體的人中。有多少看過大劉的其他作品,不說看完,就說看過就可以,有多少?
甚至相當一部分根本沒看完三體就來蹭熱點妄圖給自己漲逼格。相信你們遇到過這樣的人。需要注意的是,三體問題很多高質量答案是各行各業非科幻迷大佬們答出來的。他們本身自帶大量粉絲和關注。所以閱讀量高,關注多,點贊也多。這些大佬不是科幻迷,但他們實實在在的推動了三體的關注度。
下面,再吐槽一下科幻的關注度低這個事實吧。
1.首先,科幻作品同質性太差,難以討論。
科幻是個筐,作品特別多,風格和內容差異性特別特別大。一部作品和另一部作品之間可對比可討論性感很差。不容易引起討論。
2.科幻作品難以進入主流社會,一旦進入主流社會,科幻色彩就會被削弱。
進入主流社會的《1984》什麼的通常又不按照科幻去進行討論。
3. 流行的科幻作品多以兒童文學的身份出現,在知乎討論起來沒有逼格。
比如滿大街能看到的科幻可能就是儒勒凡爾納《海底兩萬里》一類少兒向的科幻了。4.科幻迷太少,人口基數過少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科幻是小眾,科幻迷更是小眾。我國只有一本科幻雜誌《科幻世界》,只有一個線下咖啡館賽凡科幻空間,也沒有成規模的轉業科幻網站。
小眾絕對的小眾。5.分布太分散,內部旨趣閱讀量和表達水準差異很大。大佬們討論起來科幻裡面的一些內容,我們萌新瑟瑟發抖根本插不上話。好在,他們的討論也根本沒人看。我們不要談論三體了
我們來討論一下 星船傘兵 小說是不是軍國主義傾向,改編電影丟掉了什麼精髓。我們來討論一下 垂暮戰爭 小說視覺化的難度在哪馬丁大叔那本 圖夫航行記 改編成劇你怎麼看?或者PKD小說的嗑藥感你是否習慣?
國外的太遙遠那我們討論一下 韓松老師的 紅色海洋 劇本化問題也不知道?那江南總可以吧?上海堡壘?你對這部馬上開拍的科幻電影有什麼看法?明白嗎大部分人並沒有那麼熱愛關心科幻在大部分人心中
三體這兩個字和白鹿原 人民的名義並無二致只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這沒什麼錯因為一扯到三體就會有政治坐標不同的人群大範圍撕逼,把其他作品的流量都搶過去了。
說白了就是三體的故事太政治敏感,特別容易導致評價兩極分化(星船傘兵也很類似,然而畢竟是老書了...),其實很多衍生的交流和三體本身半點關係都沒有,已經變成了徹底的價值觀衝突。甚至衍生出了一些半職業的三體黑來...
三體強就強在可以在人群中把價值觀衝突給激化了。
其它的「哲學性」的科幻?撕逼主力軍怕是沒多少能看懂的。因為普通讀者不看科幻小說,全世界都一樣。
《科幻世界》是全世界銷量最大的科幻雜誌,可見科幻文學的市場是多麼的小。
所謂的科幻名著,銷量都少得可憐,別說跟單本上億的《哈利波特》比了,就是比起大毒草《洛麗塔》也是差的遠了——歐美可是有5000萬蘿莉控呢。
普通人的想法很簡單,想看幻想作品的話,直接看盜墓、穿越、法師就行了,看科幻還需要基本的科學常識,多麻煩啊。
相對來說,貼近讀者生活的科幻小說更好賣。這也是為什麼邁克爾克萊頓成了美國科幻之王,沒辦法,他的小說里出現的東西你只要肯花錢就能在市場上買到,太有生活啦。
一個非常可悲現象就是電影化,科幻名著一定要拍成電影才有人看原著,導致科幻小說淪為好萊塢的劇本來源。《火星救援》算是10年來美國最爆款的科幻小說了,科幻迷聽到電影化的消息紛紛歡呼,又可以向身邊的文盲們傳教了。
《三體》的火爆,是因為它超越了科幻小說的範疇,成為了社會現象。劉慈欣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三體會火,這次流行沒什麼普適性。
因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
受歡迎的東西就是討論的多嘛,沒有法律規定同一領域下的所有話題要被均衡的討論。
當然,我能夠理解題主對這種現象的不滿。不過真正的問題不是大家對三體討論的多,而是看不到對於其他作品的討論。這是因為知乎這種平台不適合討論小眾話題。一個人辛辛苦苦打了幾千字去講一些科幻小說,最後拿到兩三個贊,這種體驗是很負面的。對此我有兩策,請諸位靜聽:
①搞個微信群之類的東西,把想討論的人拉進去討論。
②從科幻小說里找些有意思的劇情,然後學習公眾號體,發布專欄或回答。所謂公眾號體,就是把有意思的小說內容用那種很磨嘰的方法寫出來(比如強行和當前熱點聯繫),中間插入各種不一定相關的圖片以及表情包,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起一個聳人聽聞的標題。這樣的話——有那麼一定可能——可以在知乎上帶起一些其他小說的——所謂「討論」。
以前我也覺得這樣的現象說明知乎科幻版討論質量不高……
但是,前段時間開始看SE的科幻版(其實是Science FictionFantasy),發現外國網站上的關注重心也都集中在幾個熱度很高的作品系列上。題外話,只看過三體的科幻迷不等於三體廚,科幻小說里只看過三體也不應該被鄙視。
以後三體入門科幻的幻迷只會越來越多的,難道都要擋在門外嗎?最近有些引戰問題接二連三出現,真的過分了啊喂!因為很多人除了三體沒看過科幻啊。
小粉紅多了。
說白了,若一個事情,若沒有中國元素的加入,他們基本都不知道,也沒有興趣。
這跟偽球迷是一樣的。
事實上我自己的觀察,很多看三體的人也沒在管裡面提到的科學知識,比如說「三體」為什麼會有問題,為什麼不能運轉下去。他們只是看水滴大戰銀河艦隊,羅輯大戰三體人,程心大戰全宇宙看的津津有味,一有太複雜的物理知識就趕緊跳過。反正好像不懂也能看完(注意是看完,不是看懂)。回頭扯兩句黑暗森林,第三宇宙速度(雖然他們可能也不知道這個是啥),最後總結:人類真是無知/聖母/罪該萬死~,逼格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不信你私信幾個高票答案跟他們討論第三宇宙速度或者水滴的強作用力,看人家會不會拉黑你。
說明科幻迷還是太少了,同時能對中國主流媒體造成影響的科幻小說也只有三體這一部,兩者綜合下來的結果就是知乎科幻迷的數量不足以把科幻話題刷得百花齊放,於是就被非科幻迷用三體霸屏了。。。不過也不是壞事兒,非科幻迷通過三體這個優秀的小說了解科幻,會讓科幻的名聲變得很好
因為這個要分成科幻迷,和三體迷,科幻迷讀的科幻太多所以三體並不是什麼出彩的,可以值得深究的作品。而三體迷是一大堆三體都沒讀完的時尚弄潮兒,他們對於科幻的認知就僅限於三體,而國內和國外的最大區別是科幻太過於小眾,在國外科普和科幻作品是常上暢銷榜單的(買過很多)。國內人其實從心底是迷戀成功學的,對科普科幻沒什麼興趣,就算讀小說也是讀通俗小說,這就造成了這一堆想談個科幻,最後只能談個三體,因為三體比較淺顯易懂,誰都能參與。
你要說現在好多人張嘴相對論,閉嘴量子力學,其實這些人根本不懂究竟是什麼意思,國人對宇宙的認知還處在伽利略牛頓時代的機械宇宙論,在這情況下科幻沒有生存土壤的,說句難聽話三體是我看過國內最像科幻的科幻作品,劉哥給了中國科幻一點點星火,至於後人能不能燎原,就看造化了。
因為在中國,《三體》的影響力大於整個科幻圈。
因為別的別人不知道啊
就像那些天天問手機的拍照能不能比得上單反的那群人一樣,他們既不了解單反也不了解手機,但蘋果啊藍綠廠啊,天天在互聯網上面灌輸這個
大家都是小白,誰也別嫌誰白
對於自己不了解的領域肯定是刷臉多的被記住
不會玩兒手機的當然鋪天蓋地蘋果三星藍綠華米
就像我兩年前問的想買電動牙刷的問題,我自己不了解,但是電子產品玩兒得多了我知道中關村不靠譜,於是求助知乎,你們不也是不知道嗎?
那些「只知道三體」的人別的知識未必比你少
其實你要是注意一下就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你自己覺得你自己在這個領域不傻逼,那麼你會發現在這個領域中有99%的人都是傻逼
而放到其他的領域,別人變成了那個不傻逼的,你才是那99%
作為一個其他領域的99%,「三體宇宙」領域也不敢說自己是1%的人,我覺得,這件事太正常了,沒有那麼多為什麼
哦對了,你們知不知道昨天留疤節,電工發布了一個就叫這個「三體宇宙」的計劃,你看嘛人家自己都承認了要把這玩意搞成一個大IP,邏輯就很通順了,換句話說就是,美國那麼多美國佬都說星球大戰帶個防毒面具,披個破被子,拿著個熒光燈管子來回像二大媽茬架似的對劈就特么叫科幻,你覺得這是為什麼呢?
在知乎的galgame專題下,幾乎都是fate和白色相簿。
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知乎不是一個在某個領域的專業性社區,而是泛用性社區。因此,起決定性的是大多數人所知道的內容,而不是專門探索某方面的人所知道的內容。當然,還有一種情形。有些板塊下的內容不會被不夠了解的人所關心,因而也就在一個泛用性社區中以獨立的方式存在著。只不過,這種獨立可能也不夠穩定,可能會以某種契機被打破平靜。
經典作品自有經典之處,而需要人去做的是發掘那些不知名作品的微光。你也知道是「知乎科幻話題」啊。
在知乎,全世界最好的職業是碼農,年輕人最常見的生活方式是創業三年月入百萬,最流行的交流方式是辯論賽,最好玩的遊戲是DOTA2,騙子最多的地方是中醫院,網上最紅的紅人是你姨你勃迷濛之類(誰能告訴我他們是誰)?
說白了,在這些話題下發言的,並不如你所想,是社會大眾。大部分高贊回答很可能是一個三五十人的鬆散小團體互相吹捧出來的,眼界之狹窄和百度貼吧也差不了多少。
所以,知乎的科幻話題一大半是三體話題,沒毛病。
科幻圈子其實都特別小眾,喜歡看科幻的比起周圍人一般都是少數,大家在自己的圈子裡自娛自樂,不問外人怎麼評價。三體熱說到底只是一部現象級的產物,突然從新聞上聽說了《三體一》拿了個大獎,吃瓜群眾都很好奇,趨之若鶩去看小說去討論。受眾一旦擴大討論的話題就變多了。甚至又拿"黑暗森林"法則,社會達爾文法則當做真理……這和當時莫言獲獎其實沒什麼兩樣,好多人在聽到莫言獲獎都不知道莫言是誰。然後去看莫言的書,然後和周圍人吹牛,小說怎麼怎麼好看。
真正的科幻迷圈子實在是太小了……我一直認為看科幻、喜歡科幻、討論科幻是三個層級,涉及的人數呈遞減趨勢。
三體作為現象級作品,圈了很大一部分科幻迷以外的群體,算是好事。總要有這樣的一部能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度的作品來讓大家重新把目光投向科幻。順便就發個企鵝群號吧,64349896,討論太空歌劇為主(其實什麼都聊),群名貝拉亞帝國,懂的人自然就懂了。因為科幻迷當中,有一部分人,非常不待見,那些只看過《三體》,將三體奉為經典的人。
然後,他們會在各種平台,找各種機會,來噴這些人。
比如這個問題。
因為大部分人並不了解並且喜歡科幻,只是恰巧知道並且閱讀了作為熱點流行的《三體》。換言之,不是「科幻」的標籤給《三體》帶去讀者,而是《三體》給科幻帶來關注度。在中國的閱讀環境下,《三體》一直以來就是脫離「科幻」標籤而獨立存在的小說,對讀者來說尤其如此。
我看過上百長篇,上千短篇科幻。你看完兩三本甚至只有一本《三體》,然後告訴我《三體》秒殺我看過的一切?那還有什麼好聊的。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安德的遊戲》的小說?
※三體和光暈二者在星際戰爭的幻想誰更有科學引導意義?
※為什麼三體人不把行星做成一個流浪地球里的地球一樣的東西?
※如何評價《地球紀元》這本網路科幻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