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消失了,地球上還會有動物嗎?
一直在思考植物消失之後,食草動物會不會消失,食草動物消失後,以食草動物為食的食肉動物會不會消失,然後導致動物數量越來越少,直至消失殆盡?
------------------------------------------------------------------------人啊,如果連提問的權利都沒有還談什麼人身自由呢。我的理論知識確實有所欠缺,這個我不否認,但是我覺得我有選擇的權利,用看書或者在知乎提問來解決我的疑問。以下選自百度對於知乎的部分闡述:
知乎更像一個論壇:用戶圍繞著某一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相關的討論,同時你可以關注和你興趣一致的人。對於概念性的解釋,網路百科幾乎涵蓋了你所有的疑問;但是對於發散思維的整合,卻是知乎的一大特色。知乎鼓勵在問答過程中進行討論,以拓寬問題的發散性。再次謝謝各位花時間來解答我的問題,萬分感謝,收穫頗豐。
假設是全世界所有的植物一瞬間體內蛋白質全部失活,沒有留下任何後代,藍藻類也是。
隨著食物鏈崩潰,動物很快死亡,然後大家一起腐敗,細菌們嗨皮起來,隨著細菌們缺乏了食物,細菌也完蛋。留下永久孢子和一些隱生動物,比如水熊蟲。當然,很快大氣硫含量暴漲,硫化細菌滋生,以及一些固氮菌。馬上地球轉化為化學能生產者世界。地表不剩下宏觀生物了。有趣的是,深海熱液生態系統里,還有很多螃蟹,貝類,管蠕蟲,這些生物靠的是深海熱液里的化能菌生產者。
地球的生物能級暴跌。然後又會進化出可愛的藍藻類生物。
Ps上文提到的藍藻類,並不是指植物,而是指可以光合的單核生命體。因為光合併不是植物的特權,原生單細胞可以光合的大佬多了去。植物死光光,那麼地球上的自養生物就只剩下了利用光能和無機物的細菌(比如藍細菌)和利用無機物化學能的細菌(比如硫化細菌)可以比較無障礙的生存。如果植物死掉但有機物還在,也夠讓光能有機自養生物(比如紫細菌)和化能有機自養生物(部分產甲烷菌)甚至異養的細菌和真菌活一陣子了。
以藍細菌為例,以藍細菌作為食物的動物是大量存在的。人類也有很長的食用藍細菌的歷史(比如髮菜、螺旋藻、念珠藻)。很多植食性魚類都可以藍細菌為主要食物。即便是大型動物由於沒有足夠吃的植物而不能穩定存在,以藍細菌為食的微型浮遊動物,一定是可以存活於水體中的。
不懂生物,但是看過獅子王,裡面有首歌叫circle of life,我愛豆Elton John唱的。結合辛巴它老爹對辛巴講的一番話,聯合起來,大意就是在陽光的照射下,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合成糖和養分,結合土壤,茁壯成長。食草動物吃了草,我們(辛巴一家以及別的捕食者)吃了食草動物,多年之後,我們掛掉了,腐爛在土裡,又給了植物生長需要的養分。
所以這部動畫片給我的指導是:太陽能是我們(日常生物體)能量和營養的主要來源,所以這個食物鏈圈裡必須有人會光(熱)合作用!我不知道你們會不會光合作用,反正我照照太陽我是不會飽的!噢對了,謝邀很抱歉這樣一個看似文不對題的回答出現在了很多人的時間線上,看到很多人贊同這個答案,我決定更新部分內容讓看到這個答案的人受益更大。
--------------------------
知乎有一種風氣,就是喜歡濫開腦洞,不基於任何科學常識的開腦洞,還美其名曰善於思考。
這樣開腦洞的假設,其最大的問題就是其假設條件不遵循任何客觀事實——通常用一種非自然的力量(omnipotent being)只改變完整系統的特定部分。而其最大的漏洞在於:形成所指條件的過程中,其所在的複雜系統不得不發生本質性的變化,以至於即使假設成立,系統的其他組成部分已經面目全非,而系統再也不是那個曾經單純善良的系統了。
舉例說,下面這道題:
植物消失了,地球上還會有動物嗎?
其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過度的強調假設條件的結果(所有的植物消失了),而忽略極其重要的過程(什麼導致了植物消失?),而這一過程按照題主的假設是瞬間完成的(你確定你不信奉那個全能的主嗎?),然後還好意思問系統的另外一部分(動物)會怎麼樣?
但按照題主(以及很多腦袋都是洞的近殘障人士)的想法,他們還可能問出來這樣的問題:
1. 吃一小勺電子會怎麼樣?(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個題主還得到了知乎的獎勵,所以這個鍋應該由知乎一起背)
2. 如果今天的中國瞬間回到1860,會發生什麼事情?(以及在穿越/腦洞欄目下的大部分問題,知乎——讓我們一起意淫吧)
3. 如果你保留了現在的記憶並回到了小學的課堂上,你會怎麼做?
4. 如果你突然得到2億現金,接下來會怎麼樣?(你們別再做夢中彩票浪費時間了行嗎?)
5. 如果能重來,你會怎樣度過大學四年?
按照他們的邏輯,我還可以提以下問題:
1. 假設我的精子有自我意識且瞬間移動,因此懷孕的女人可以告我強姦嗎?
2. 假設地球上所有其他人都變成了女人,那麼作為男人的題主應該如何合理的分配體力才能滿足全世界的需求?
3. 如果我打一個噴嚏就達到了第五宇宙速度,那麼我怎麼移開飛行過程中的障礙物?
4. 假設牛頓出生的時候是女漢子,那個倒霉的蘋果還會砸向她嗎?
5. 假設我能讓時間靜止,我怎樣才能快速找到願意和我合作的經紀人?
6. 假設題主的「主」字沒有點,是否你們應該叫我題王?
7. 如果題主長了三個眼睛,眼鏡怎麼設計才美觀?
8. 如果我是X國的現總統,怎麼不讓別人看出我對自己女兒的意圖?
9. 我叫你一聲孫子,你敢答應嗎?
10. 我編不下去了,有人繼承我的衣缽嗎?
還有那些(假裝)認真答這種題的人,能少做點惡嗎?能先推敲下問題本身是否成立嗎?能少抖一回機靈嗎?X乎這樣不是因為你(每一個用戶)的作為/不作為嗎?
而你的正確思路應該是:
如果真的有一種過程能導致植物消失,那麼這個過程還會有哪些副作用,這個過程的結果是怎麼的,我們基於這樣的結果而產生的新系統,還會有哪些其他後果產生。
我不是來單純的增加X乎已經非常凝重的戾氣來的,我會告訴你如何修改這個問題。
1. 地球上是否存在完全沒有植物的(子)生態系統?如果有,那麼動物是靠什麼獲取能量的?
2. 把一個生物圈的動物放入完全沒有植物的模擬生態系統中,後果會如何?
3. 動物在極端條件下是否能進化出類似光合作用的功能以生存?
4. 如果強效除草劑能殺死一個生物圈的所有植物,那麼這個生物圈是否會消失?
5. 地球是否能進入一種極端氣候,在這樣的氣候里植物無法生存,而動物卻倖存下來?
-----------------------------------------
以上是原答案。
在知乎上有個傳統,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我認為,很多人贊同我觀點的人,也會贊同再增加一層:先判斷問題主體是否有問題,接著問是不是,最後問為什麼?
下面再額外談一些我對知乎的看法,以及我認為的更好的利用這個平台的建議。
我在知乎的目的:充實自己,幫助他人。
我很讚賞羅素的名言之一: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
在我看來,知識存在於各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學科中,所以你會注意到我關注的問題廣而雜。我也堅信,更廣闊的涉獵各學科的知識也會讓我在自己的專長中走的更遠,就像我的另外一個偶像說的那樣:
『『A century ago, a man was judged to be educated by his knowledge of art, literature, language, and the classics. In today』s world, a man can scarcely count himself among the ranks of the educated if he knows nothing of commerce, econom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duction management is not represented by any one of these fields, but is a delicate blend of them all. Those individuals who make a future for themselves in this general field have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creation of our basic way of life, which depends so much on abundance』』.
Elwood Spencer Buffa, 1961
相信給我點贊的人和能堅持看到這裡的人或多或少認同我的某些觀點,那麼我建議你:
1. 請永遠記住自己來知乎的初衷——鞏固知識,拓展視野,提高自己,學習他人。我希望能在知乎學習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技能,我希望讓自己看到更廣闊的天地,我希望時刻保持謙卑的心態去更好的認識和改變自己,我希望他人身上的閃光點也能成為我的一部分,我想了解別人是怎樣去度過短暫而充實的一生的。——一句話,I wanna be my better self(我想做更好的自己)。
但是,當你看到這裡的時候,你是否能短暫的檢討一下自己——你是否踐行了自己的初衷呢?你是否打著學習知識的旗號在:追熱點,研究如何交友/yp,看美女/帥哥照片,看家長里短,盯著自己長關注/贊/感謝,和/圍觀別人撕逼的不亦樂乎,追星(seriously),灌水,抖機靈,發牢騷,看別人裝逼,假裝自己是小透明,甚至編故事(其實你是自欺欺人)?我想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所以我的時間線上都是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才有了我這篇回答。你能再拷問一下自己的良心為什麼這樣做嗎?
我可以給你提供一個原因:你那樣做因為本質上你就是那樣的人,你成為了自己曾經討厭的人卻不自知。你的時間線上的所有存在就是一個真實的自己的寫照,而且很多人沒有能力去改變這個狀態。你每天在罵別人很low的時候,你應該先照照鏡子啊,你和他們難道不一樣嗎?你在羨慕別人約到美女的時候,你心裡怎麼也同樣期待呢?天天看著別人發各種體驗,你怎麼不去實地體驗一下?你每次在抱怨自己的生活狀態的時候,你自己做了什麼?人類最愚蠢的地方在於重複同樣的事情卻期待不同的回報。(我好像把這裡寫成雞湯文了)
怎麼改變?卸載知乎,離開這裡,回到現實生活,過自己夢想中的生活。或者,在這裡改變自己:關掉那些撕逼文吧,別去看別人那撕心裂肺的悲催故事了,取關大部分大V(他們和Trump一樣是跳樑小丑),你放心,沒聽過別人家的某些故事只會讓你更優秀。什麼時候你的時間線上是你初衷的樣子,你就在成功的道路上邁開了第一步。
(我做的更徹底:屏蔽所有和我找茬打架的/三觀不合的/推送內容不是我喜歡的,盡量不關注別人)
2.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裡我引用 三國志 的一句話,是想提醒你,你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對你或者他人產生一系列的影響,而有時這種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你的每一次惡語都會傷害到別人,也會反傷到自己。你的每一次抖機靈,都偏離自己的初衷,讓自己活成他人的段子。你的每一次放縱,都會讓自己在迷茫的泥潭裡越陷越深。而你的每一次認真回答,都讓知乎多了一條優秀答案,都讓在地球的某個角落的另外一個人提高了認識,也會受到他/她衷心的感謝。你的每一句祝福,都讓另外一個人倍感堅強,甚至有時是活下去的動力。你的每一個善意,都讓知乎,甚至這個星球,都增加一份正能量。
而你的每一個動作,影響最深的,還是你自己。你在不斷修正你的三觀,你在讓自己更接近夢想。
也許你會問,知乎已經這麼爛了,我一個人杯水車薪有用嗎?有用!無論知乎有多爛,你的正能量,只會讓知乎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哪怕只前進了一毫米。
也許你會問,憑什麼要求我一個人這麼做?你錯了,你是在幫助你自己。一個更好的知乎,永遠讓每一個人都受益。
所以,每一次答題,我都引經據典,認真的整理我的思路,把我知道的有限的知識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寫出來。我堅信,只有這樣的答案才是我應該做到的,因為我希望別人在答題時也能這樣做。
(我能這樣一直雞湯下去,不過今天沒時間了,有空再補)
3. 這條獻給所有想追求科學道路的人。科學家和民科,在我看來,只有一念之差。他倆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科學家腳踏實地的做科研,民科異想天開的畫大餅。所謂腳踏實地,就是一步一個腳印,把基礎知識用十幾年的時間學好,把論文讀上幾千篇,把實驗重複上無數遍,把數據模型建立了推翻,推翻後再建立。但是,我堅信,科學家之外的所有人,無非不是辛苦工作為科學家服務的人,而科學家們,才是決定這個星球發展方向的掌舵人。
用Matt Might, PhD教授的觀點暫時先結尾一下:
他是這樣總結博士的目標的:
The illustrated guide to a Ph.D.Imagine a circle that contains all of human knowledge:
http://matt.might.net/articles/phd-school-in-pictures/images/PhDKnowledge.001.jpg
By the time you finish elementary school, you know a little:
http://matt.might.net/articles/phd-school-in-pictures/images/PhDKnowledge.002.jpg
By the time you finish high school, you know a bit more:
http://matt.might.net/articles/phd-school-in-pictures/images/PhDKnowledge.003.jpg
With a bachelor"s degree, you gain a specialty:
http://matt.might.net/articles/phd-school-in-pictures/images/PhDKnowledge.004.jpg
A master"s degree deepens that specialty:
http://matt.might.net/articles/phd-school-in-pictures/images/PhDKnowledge.005.jpg
Reading research papers takes you to the edge of human knowledge:
http://matt.might.net/articles/phd-school-in-pictures/images/PhDKnowledge.006.jpg
Once you"re at the boundary, you focus:
http://matt.might.net/articles/phd-school-in-pictures/images/PhDKnowledge.007.jpg
You push at the boundary for a few years:
http://matt.might.net/articles/phd-school-in-pictures/images/PhDKnowledge.008.jpg
Until one day, the boundary gives way:
http://matt.might.net/articles/phd-school-in-pictures/images/PhDKnowledge.009.jpg
And, that dent you"ve made is called a Ph.D.:
http://matt.might.net/articles/phd-school-in-pictures/images/PhDKnowledge.010.jpg
Of course, the world looks different to you now:
http://matt.might.net/articles/phd-school-in-pictures/images/PhDKnowledge.011.jpg
So, don"t forget the bigger picture:
http://matt.might.net/articles/phd-school-in-pictures/images/PhDKnowledge.012.jpg
Keep pushing.
陸生動物會消失,但在海洋里,生產者並非只有植物,大量存在的藍藻便是原核生物,並不能歸屬於植物。而浮遊動物通過吃藍藻活下來,浮遊動物又被蝦等更大體型的動物所食,蝦又養活了部分魚類,甚至藍鯨這樣的大型生物。而在深海,大量存在的地熱生態也不會受到波及。在那裡,利用化學能的細菌和真菌擔任起了生產者,一堆的蟹、魚等也會因為它們的惠澤而僥倖生存下來。這個時候,地球或許會暫時因為固碳能力驟減,出現全球氣溫的上升以及氧含量的驟減,但馬上,藍藻的大量繁殖將讓地球再次氧化。生命就這樣重新回到海洋。如果足夠幸運,人類沒有在末世戰爭中全部死亡,那麼前期靠著存儲的大量食物能好好的活一段時間。然後,存活的人類利用技術手段也熬過了大還原,之後人類將通過捕撈海洋生物在沿海艱難的活下去。或許還會有那麼幾個人類跋山涉水,找到種質資源庫(比如昆明就有一個),那樣便能快速地復原地球上的植物。但這趟尋找必然充滿艱辛,沒有植物的大陸是一片荒漠,烈日的炙烤無處可躲。沒有蒸騰作用的護佑,雲貴高原的晝夜溫差將非常巨大,尋找種質庫之旅更像是在煎鍋上的探險。更大的問題是水,河流改道,部分河流甚至消失,尋找水源將成為旅程的主要問題之一。第一個被複活的植物,大概是椰樹吧,從椰林開始,人類一步一步推動著地球生態的發展變化,直到綠濤重新光顧大陸。而海洋里的動物們也會重新爬上陸地,新的演化歷程開始了。
食物鏈會隨著演變而轉移的……恐龍滅絕就有說是因為當時作為食物的那部分植物大面積滅亡導致食物鏈崩塌,但是小型哺乳動物活了下來,不要小瞧自然的力量,就算植物滅絕,也能衍生出相應的改變。如果你說的是植物在一天內滅絕並不再生長,那甭想了,地球生態毀滅妥妥的_(:з」∠)_
大型動物會嗝屁。
小型的存活一部分。還有一部分細菌,藻類。說不定再來一次單細胞到多細胞,再分化晉級成各種動植物。。。最可怕的是
用愛發電的聖母婊可能存活,拯救世界。我們可以用豬肉餵豬,然後繼續快樂的生活
我們先做一個極端的假設,是地球上的植物在一夜之間全部死亡,而且沒有留下任何種子之類的可供繁衍的可能性。
在解答之前,我們先要知道的一點是:生態系統。什麼是生態系統呢?是在一定範圍內生物與環境相互制約並處於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通過捕食與被捕食,組成了食物鏈、食物網,這兩個名詞相信很熟悉了,就不多的闡釋了。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傳遞的。
在解答之前,我們再來了解一個東西,叫做營養級,這是什麼東西呢?就是該動物、植物在這條食物鏈中的位置。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下:草→牛→人。其中草就是第一營養級,牛就是第二營養級,人就是第三營養級。怎麼樣,很簡單吧?
有了這些基礎知識後,再回過頭來看這個問題:植物消失了,還有動物嗎?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生物想要生活下去,都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取能量以維持自身的生長發育繁殖。那麼這些能量從哪裡來呢?讓我們推導一下,以獅子為例:獅子有時會捕食野牛,也就是說獅子會將野牛化並獲取它體內的能量,那麼野牛體內的能量又從哪裡來呢?野牛食草,自然是從植物中獲取啊,那麼植物又是從何處獲取的能量呢?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自主合成所需能量。
推根到底,自然界所需的絕大部分能量都是來自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
當植物全部消失後,自然界失去了能量供給來源,整個建立在綠色植物上的食物鏈、食物網全部崩塌。也許會說,剛剛不是說植物只是佔了大部分嘛,還剩下的那一小部分是什麼呢?剩下這一小部分,是能夠進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那麼我們有沒有可能人工培養這些能夠進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而維持整個食物鏈、食物網呢?答案是否定的。
剛剛提到能量流動和營養級。有什麼關係呢?能量沿著食物鏈單項傳遞,逐級遞減。現在的高中理科生都遇到過這樣的題:A營養級要增重xx千克,問至少需要B營養級多少千克?(A>B,x>1)這種只要垮了三個營養級以上的至少都要B營養級三位數。為什麼呢?一個營養級吞食前一營養級不能獲取它的全部能能量,只能獲取10%——20%。那麼你覺得我們至少要培養多少這樣的微生物才能維持整個星球上的食物鏈、食物網呢?
何況我們在實驗室培養微生物的時候,很多時候還是要給它提供基礎的營養物質。
在寫這篇回答的時候,鄰居家小朋友跑來看到這個,給了她的解答。如果所有植物都消失了,那麼每天排入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必然無法被消耗,那麼勢必會加聚溫室效應,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絕大部分陸地被淹沒,生物自然無法生存。
嗯,也不是沒有道理。
其實在生物領域,當你研究的越深,就越感嘆大自然的精密。用精密這個詞一點都不過分,不論是宏觀的生物圈所維持的平衡,還是一個個體體內穩態的平衡,都是共同作用,相互協調的結果。就不寫了,在寫就偏題了。如果有關於自然界穩態與平衡的維持,我很樂意來答。
最近生態學老師放了紀錄片,結尾一句話很觸動。
「動物都是僕人,植物才是這個星球的主人。」—————————————————————————
最近在看《人類簡史》突然想補一個答案
當時沒什麼說動物是僕人,植物才是主人。舉個栗子,花的傳粉,會想方設法困住蜜蜂、蒼蠅、昆蟲等動物,而這些動物總是在有意識無意識地為植物工作著。
摘《人類簡史》的一段話吧
「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但其實是植物馴化了智人。小麥的秘訣就在於操縱智人,為其所用。智人這種猿類,原本靠著狩獵和採集過著頗為舒適的生活,直到大約1萬年前,才開始投入越來越多的精力來培育小麥。而在接下來的幾千年間,全球許多地方的人類都開始種起小麥,從早到晚只忙這件事就已經焦頭爛額了。…」
沒有摘完,這本書挺不錯的,對人類史有了新的認識~哈哈,安利一波 ?三?( "ω" )?三?1號地球文明在匪夷所思的自養生物大滅絕中消亡了,該文明毀於自養生物滅絕之後的生態崩潰。但是文明的種子留了下來,地球將在未來再一次進行變幻莫測的演化。感謝參與《你乎腦洞》遊戲
要考慮 生態位 這個概念。如果所有能光能自養的生物消失(死亡)了,那當然是會引起一場細菌、黴菌的盛宴。但之後呢?長期來看,只要地球環境沒劇變,光能仍然是這個星球上能量最密集的方式(核聚變能自養 進化難度太大),所以一定會有一種生物演化出某種利用光能的方式,並且取得優勢,佔據空閑的生態位。進化的巨輪,再次啟動。
海底有兩種特殊的生態群落:鯨落、熱液生物群
會,海底的熱液生態系統就不會受到影響,裡面的小動物也不會滅絕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殖民火星第一步是種植土豆啊!植物才能大戰殭屍!
地球生物的唯一低熵能量就是太陽能,植物是其最主要的吸收對象,除此之外沒有生物能直接獲取太陽能,那麼地球將高熵化。。。。生物基本活不了,但是超低等的某些生物,比如某些可以靠地熱就可以活的微生物可能活下來,超高等的,比如未來的人類可能活下來
根據邏輯學,如果植物都消失,那麼所有動物都能長生不老。
我來寫一個超低級的回答 植物沒了食草動物就沒了那麼食肉動物就沒了那麼動物就沒了
我只關心到時候他還能續多久。
推薦閱讀:
※環境科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有哪些適合在家門口種的植物?
※「我在這個國家學習、工作、生活都是應得的,是努力的結果,與國家/體制/政黨無關」的說法對嗎?
※知乎什麼時候開始對 環化材生 勸退了。。。為什麼?
※沛縣是一個什麼樣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