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鮮為人知的物理知識?
物理知識 比較常見 但是大部分人多不知道 比如水開時冒出的「汽」不是水蒸氣 而是水
123456789分割線987654321題主開學了一個星期回來後這道題目的的關注量增加了1000+,非常感謝大家的關注和回答!題主是一名初二學生,上學期剛接觸物理,確實現在還認為一些物理知識可以用來裝逼啊 讓各位大神見笑了……題目不是題主修改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會認真學習物理的
說個比較偏門的領域,顆粒物質有很多很奇異的性質:
1、穀倉效應。如果是一個直壁的水缸,當其中的水不斷增多的時候,其底部的壓力會線性增加,這即是伯努利定律的靜態情況。而穀倉則不同,當穀倉中的穀物堆積到一定高度之後,再增加穀物,穀倉底部所承受的壓力也基本不再變化了。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沙漏是一種相對可靠的計時工具。當沙漏中有一定高度的沙子時,其底部的流速是一定的,這正符合對於計時工具要均勻變化的要求。相比較來說,水漏在這方面的性質就要差一些,水流速度會隨水面的高度而不同。
更:在原理上,這實際上是穀倉內壁與穀物之間的摩擦力分擔了穀物的重量。就類似當我們身處一個不太寬的井中時,我們可以用雙腿叉開(或者用雙腳和背部)支撐兩側井壁向上攀爬。
2、巴西果效應。把大小不同的顆粒(比如瓜子和榛子)均勻混合在一起,裝在一個密閉容器(比如飯盒)中。這時如果不停的上下晃動容器,你會發現這兩種顆粒會漸趨分離,而且分離的趨勢一般是較大的在上層,較小的在下層。
更:又查了一下兒,發現還有很多故事。混合顆粒在震動條件下的行為還比較複雜,在一定的條件下還會出現「反巴西果效應」(上小下大),以及「三明治效應」(小大小或大小大)。具體出現哪種情況,要看外力的振幅和頻率,這樣可以畫出一張相圖來(圖中的照片里,顆粒為兩種,一種黑色(大)一種白色(小),可以看到分明的黑層和白層)。還有報道說縱向(平行於重力方向)震動會導致巴西果效應,而橫向(垂直於重力方向)震動會導致反巴西果效應。
所以,現在的局面是,實驗現象有很多,但是這方面的原理尚且眾說紛紜。
3、蘋果堆問題。當一堆蘋果被堆得越來越高時,最先被壓壞的,並不是處在「最底下」(比如一個圓錐形的堆,即指最底部那個圓的圓心)的那個,而一般是相對靠邊兒的那些。
更:實際上,如果去測( Vanel 1999)沙堆底部的壓力徑向分布,結果是下圖這個樣子:
可以看到,壓力在中心處是有一個凹陷的。這裡給出某一種理論下的解釋,這個現象與另一個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有關——顆粒/塊狀物的成拱現象。如下圖所示,顆粒在漏鬥口附近形成了一個拱形的結構,阻塞了漏斗。而成拱現象另一個重要的應用是拱橋。不難想像,蘋果堆內也會有這種情況,處於拱形「橋洞」庇護之下的部分承力較小,而處於拱形根部的「橋墩」部分則承力較大。所以有可能在圓錐堆的底心附近更容易形成這種拱形結構。
4、沙堆效應:若空中不斷有沙子落下,會在地面形成一個沙堆。這個沙堆會不斷的變高,也逐漸的變陡。而當陡坡的傾斜程度達到某一個角度的時候,沙堆一定會崩塌,即一部分「山尖」上的沙子會落到旁邊去。對於一種沙子來說,這個角度是一定的。這個現象也是「自組織臨界」(這詞兒聽著逼格還不錯……)的一個例子。
更:評論中很多同學提到這個現象在工程中和地質中有很多應用。總結起來,就是斜坡能夠保持不崩塌的最大角度被稱為「最大穩定角」,而崩塌之後也基本會是一個固定的角度,叫「靜止角」。也就是說沙坡會在靜止角和最大穩定角之間不斷變化。而不同的沙子,不同的氣候條件,這兩個角度也會不同。常見的情況中,它們大體在~30度的樣子,它們之間一般差個兩三度。這基本就塑造的我們常見的沙丘的模樣。
5、再說一個顆粒流相關的。當顆粒從漏斗底部留下的時候,如果在漏鬥口部附近有一個障礙物(如下圖(b)),在一定的條件下(位置形狀尺度等合適),顆粒流的流速反而會比沒有障礙物(圖(a))時更大。這個現象實際上是由於「合適」的障礙物會避免顆粒形成上面第3條中所述的那種「拱形結構」的傾向。
這個效應還有一個挺有喜感的應用場景,那就是公共場所的人群疏散。有實驗和計算表明,如果在疏散口附近合適的位置有一個障礙物(比如柱子),疏散效率反而能提高。
6、成層現象。這一條是第2條的延續,還是整體運動導致顆粒物質出現斑圖的現象。將均勻混合的顆粒物質置於圓筒中,滾動圓筒,會發現顆粒物質會在軸向上漸趨於一層一層的分布。見下圖。
7、震動致斑圖。震動可以在混合顆粒中形成斑圖,也可以在單一顆粒中形成斑圖。如下圖所示,圖注中有文獻出處。
感謝大家的贊!也謝謝@鍵盤上的煙灰兄的提醒,第一條關於水流原來的敘述有問題,已更正。——20170206_1
有很多朋友提到原理的問題,俺會更新一些原理性的解釋以及一些新現象。——20170206_2
更新了關於「蘋果堆」那條的一些實驗結果和原理——20170207_1
更新了一個新的現象,關於漏斗中的顆粒流——20170207_2
更新了關於穀倉效應的解釋——20170207_3
更新了關於巴西果效應的新現象——20170207_4
更新了兩個新的現象,震動成層和震動致斑圖——20170207_5
更新了關於沙堆效應的內容——20170207_6
更多更一般的(看著逼格更高的)關於顆粒物質和自組織系統的理論就過兩天再更了,再次謝謝大家的贊!——20170207_7
謝謝@王汵兄的討論!原文漏洞已修正——20170207_8
- 在外人看來,你掉入黑洞需要無窮長的時間。換言之,在你掉入黑洞視界的那一剎那,外面的宇宙應該已經走過了天荒地老。而在你看來,掉入黑洞只是刷的一下就進去了。所以,找一個大一點的掉進去不會被潮汐力撕碎的黑洞,然後掉進去,應該是現在「獲得永生」走到時間盡頭的唯一方法。
- 至少對於Schwarzschild黑洞(不含電荷不自轉的黑洞),當你已經掉入黑洞視界的時候,你做的任何掙扎(比如想打開火箭發動機逃命)都會加速你的墜入。也就是說,活得最久的辦法是什麼也不做,等死。
- 與Schwarzschild黑洞不同,Reissner–Nordstr?m黑洞(含電荷但不自轉的黑洞)有兩層事件視界。如果我們把外面那一層稱為第一層,裡面那一層稱為第二層,那麼對於一個不帶電的粒子,它掉進Reissner–Nordstr?m黑洞以後會停留在第二層和黑洞奇點之間的地方,即無法掉進奇點也絕對無法出來。有點像平常所說的:既不能上天堂也不能下地獄。
- 根據廣義相對論,任何有質量的物體看起來都比它們實際要大。這是因為它們的質量會使周圍的光線發生彎曲。比如,根據Schwarzschild metric算出來的結果,太陽的真實直徑要比它看起來的小3km。
- 你的身體發出的或者反射的光,不論你怎樣運動,都將以同心球的形式以光速傳播開。換句話說,不管你怎樣努力,開飛機也好坐火箭也好,那些光都將以恆定的速度永遠離你遠去。如果忽略環境的引力作用,在你看來,那些光線會形成一個完美的球體籠罩著你,而你站在球心。這條結論源於狹義相對論的兩條基本假設之一:光速在任何參考系中都不變。
- 至少到目前為止,除了醫學手段以外,即使在理論上(尤其指物理上)也絕對沒有任何其他方式可以延長你的壽命。在這裡,你的壽命指的是你生命的本徵時間(proper time),也即你自己親身經歷的時間。(看過星際穿越的同學知道,你自己經歷的時間和外界流逝的時間是可以不同的。)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活到80歲就要死了,除了用醫學手段也許能讓他延壽幾年以外,其他任何現有的物理方法都不能讓他多活1s,坐近光速飛船也不行,因為每個人經歷的本徵時間是無法用物理方法改變的。這一條同樣是廣義相對論的結論。
- 上面的事實告訴我們,寸金難買寸光陰實乃千真萬確。以後如果有了時間機器,你也許可以隨意穿越到未來,但你自己經歷的時間還是那麼長。從長度上來說,你的人生並沒有因為時間機器的出現而變得更豐富。
----------
思考題:假設小明現在站在A點。根據上面的結論,2016年1月1號到12月31號他發出的光會成一個光圈籠罩著他。現在小明使用忍術「影分身之術」,本體留在A點,分身移動到100公里以外的B點。根據之前的結論,小明的本體和分身都認為自己才處在2016年1月1號到12月31號發出的光圈的球心,請問本體和分身誰才是對的?
讓我們繼續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黃油貓永動機到底存不存在。
在我們的嚴肅論證開始之前,為防止朋友們不明白個中原理,我們先來說說黃油貓永動機:
黃油貓永動機的理論基礎來源於以下兩條公理:
貓從任意高度墜落時,必然腳先著地。
一片單面塗有黃油的麵包從任意高度墜落時,必然黃油麵先著地。
於是將麵包和貓捆在一起,黃油麵和貓的腳面相反,從任意高度墜落,由以上兩條公理可以得出黃油貓處於不定態。
由實驗得知,黃油貓墜落時,會處於懸浮旋轉的狀態。
然而黃油貓永動機是有限制的,這些限制導致了其並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永動:
A:塗抹在麵包上的黃油會被甩出。待黃油甩干後,貓就可以以正常方式落地。
B:通過目前各位卑賤的觀察者對主子的研究發現,貓可以有效地掙脫固定物。
由A,黃油量決定了動力的儲備,當黃油耗盡,永動機就停下。所以黃油貓永動機的能量來源是黃油和麵包間的作用力。也就是 黏糊勢能 。
由B,固定物的固定強度決定了黃油貓的維持時間,當貓掙脫固定物,永動機就解散。所以黃油貓永動機的能量來源是按壓、固定、捆綁、繩藝貓時儲備的動能。也就是 貓控勢能 。
有以上兩條,我們知道,黃油貓永動機的能量來源,其實是存儲在麵包內的黏糊勢能,和存儲在貓身上的貓控勢能。
針對以上兩種情況,有永動機愛好者提出以下補充:
關於黃油,可以使用固定在麵包上的固態黃油(永固式黃油工事)。
關於貓,可以使用經過精心調製,被主子訓練到可以......
抓小偷!保護財產!別看人家又懶又肥,心裡可是住著大英雄。
但是,經過我們的實踐和理論測試:
當黃油墜落在地面上也不會污染地面或被地面污染時,黃油麵落地的概率會下降。在超凈室內對黃油麵包的測試證明了這一結論。也許揭示了黏糊勢能的本質是污染熵。
機動貓堡壘在自由落體時會選擇舒適的姿勢落地,而不保證以四腳落地的方式落下。
所以總之,永固式黃油工事和機動貓是無法保證黃油貓永動機的實現的。
實驗也證明了,低溫下永固的黃油工事在墜落時,並不能保證先於麵包著陸。而足夠懶肥的貓,在落地時也時常以後背、側面落地。可能是因為他們以為下面是床。
有黏糊學者為我們提供了不污染空間,不被地面污染,且依然能保證黃油麵落地的黃油麵包。同時,有貓控學者為我們提供了即使足夠懶肥也能夠保證四腳著地的貓……
我們對二者進行了仔細而嚴格的能量測試:
黏糊學者提供的麵包儘管性能表現優秀,但當我們試圖製作時發現,為了將黃油塗抹到麵包上會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其本質是將原本儲存在黃油內的黏糊能量壓縮到了黃-包交界面上。這樣的麵包在使用初期會有很好的效果,但黏糊勢能耗盡後,整塊黃油將會從麵包上剝落立刻失效。
所以經過嚴格的論證和實驗,我們發現,黃油貓永動機本質依然是普通的儲能發動機。
其能源為儲存在黃油中的黏糊勢能(污染熵),和貓所攜帶的貓控勢能。
我們依然相信永動機是有製造的可能的,但黃油貓永動機令我們失望。
關於文中提到的一些術語的說明:
污染熵:經過測試,房間、建築、實驗室、辦公桌等處,環境會自發地被污染,呈現整體的污染熵增。這可能是黏糊勢能的來源,因為黏糊物在低溫穩定保存時,污染熵極低,而一旦擴散,其污染係數暴脹可以帶來極為可觀的污染熵增。
貓控勢能:本質是貓被控制時儲備的能量。但現代文化的發展讓其能量儲備中多出一些不可名狀的特殊場能。我們暫時將其稱作Meow場,簡稱喵場或萌場。
喵喵喵,你們在說啥~喵喵完全聽不懂~
多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然後要善於利用搜索引擎,知識水平絕對噌噌往上漲啊。有一天,我同學跟我聊天,說想買個手機,但是聽說iphone7的輻射好大又有點擔心,畢竟天天隨身攜帶的東西。我拿著手機輕蔑的笑了一下,又是輻射呀,肯定那些腦殘公眾號的文章看多了。想到之前看到的闢謠的文章,什麼wifi輻射手機輻射其實都是在說電磁波,那太陽光也是電磁波,能量比手機wifi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大家不照樣曬著太陽談笑風生嘛。但作為一個有科學素養的人,我怎麼能妄下結論呢?我還是問了下她,哪聽說的。然後收到個鏈接。M?gliche Gesundheitsgefahr: Apple warnt vor hoher Strahlung bei iPhone 7我把主要的段落複製過來了。
竟然不是公眾號里的文章!還是德語的。。。好吧我大概翻譯一下。總的意思大概就是說給 iphone 7 測試了一下輻射,這個輻射的標準是個叫「SAR-Wert」的東西。然後有兩種測量方法,第一种放在腦袋旁邊測出來的值是1.19,標準是1.6。第二種方法測出來是1.38,而標準是2.0。所以說結果都沒有超出標準。但是這1.38到底是高還是低呢?然後很貼心的列出一組數據是各個手機的檢測值(標準是2.0,也就是第二種測量方法)。牌子和數字大家都看得懂我就不說拉。不過對比一下之前的iphone 6s發現差距還是挺大的,再看看三星的s7 edge只有0.26,卧槽iphone7約是它的5倍啊。先打把dota壓壓驚。等等,說不定國外媒體也喜歡搞大新聞呢。我自己去查查。先看看這個SAR-Wert是什麼吧。維基百科是個好東西呀。Spezifische AbsorptionsrateSAR是用來描述物體吸收的電磁波的量,單位是W/kg。反正就是這個值越大越危險就對了。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是2.0,美國標準是1.6。再去查查這寫測量值是不是瞎寫的。然後搜到德國聯邦輻射防護中心。BfS - SAR Suche貼幾個圖吧這邊有兩個值,左邊那個是放在耳朵邊上測的值,右邊那個是離身體一定距離測的值。iphone系列三星竟然有15頁。。太多了,我就挑了s7的截圖小米好多都沒有數據,可能德國人不用吧哈哈啊哈其他的我也懶得找了,反正跟上面的文章數據吻合,主流手機的值直接看那個文章的吧。好啦,總結一下就是,該用用,主流手機里最高值的Nokia Lumia 630也才1.51,離標準值2.0還有些距離。哦對了我們要裝逼呀。這玩意怎麼裝逼?聊天的時候有人提到iphone有多好多好呀,這時候你擺出一副我真為你捉雞的表情,然後掏出小米,打開這個德國聯邦輻射防護中心,滿滿的德語喲,一般人看不懂喲,這逼格夠高了吧。然後搜個iphone7的數值給他看,1.38,再給他看個小米5的,才0.376,滿滿的都是輻射喲。以後少玩手機呀,我這都是為你好。然後關掉網頁,深藏功與名。聊天的時候有人提到iphone垃圾輻射多高怕死別用,這時候你擺出一副我真為你捉雞的表情,然後掏出iphone7s,先給他看維基,滿滿的德語喲,一般人看不懂喲,這逼格夠高了吧。你不認識也沒關係,找那個數字2.0,對咯然後指著2.0跟他說這是國際標準,然後再打開這個德國聯邦輻射防護中心,又是滿滿的德語喲。搜個Lumia 630,再搜個Huawei P9,哪個比我iphone低?哦你說三星低,人家輻射低,但人家會爆炸呀~然後關掉網頁,深藏功與名。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查資料2小時,裝逼就2分鐘。請善待身邊那些裝逼的人,你造他有多努力嗎?ps:吹牛逼和裝逼是不一樣的,我們裝逼是靠技術的。Düsseldorf. Das iPhone 7 macht Apple derzeit ?rger. Tests haben eine hohe Strahlenbelastung ergeben – jetzt empfiehlt der Hersteller selber, das Smartphone nicht direkt an den Kopf zu halten. Wir geben Tipps, wie man die Belastung m?glichst gering halten kann. Von Christoph Schroeter
Smartphones, aber auch schnurlose Telefone zuhause, senden im Betrieb elektromagnetische Strahlung aus. Der Wert, den ein Mensch bei der Nutzung dieser Ger?te aufnimmt, wird als SAR-Wert bezeichnet. Je niedriger dieser Wert ist, desto besser, r?t das Bundesamt für Strahlenschutz (BfS).
Der SAR-Wert beschreibt die Sendeleistung, mit der ein Mobiltelefon w?hrend eines Gespr?chs mit maximaler Sendeleistung an den menschlichen Kopf abstrahlen darf. Je niedriger er ist, desto weniger wird das Gewebe im Kopf w?hrend eines Telefonats erw?rmt.
Das iPhone 7 von Apple überschreitet die aktuellen Grenzwerte zwar nicht, kommt diesen aber nahe. Es gibt zwei unterschiedliche Messmethoden. Bei der einen liegt der Grenzwert bei 1,6 Watt pro Kilogramm K?rpergewebe, hier kommt das iPhone 7 auf einen Wert von 1,19 Watt pro Kilogramm bei Messung am Kopf. Bei der anderen Methode liegt der Grenzwert bei 2,0 Watt pro Kilogramm, hier kommt das iPhone 7 auf einen Wert von 1,38. Die Werte beim gr??eren iPhone 7 Plus liegen etwas darunter.
Fotos: Neues aus der Smartphone-WeltFOTO: dpa, av sirVergleicht man diese Werte mit anderen aktuellen Smartphone-Modellen, belegt das iPhone 7 einen vorderen Platz. Ein paar Beispiele (Werte laut BfS, Messmethode mit Grenzwert 2,0 W/kg):
- Samsung Galaxy S7: SAR-Wert 0,41
- Samsung Galaxy S7 Edge: SAR-Wert 0,26
- Motorola G, 4. Generation: SAR-Wert 1,24
- HTC 10: SAR-Wert 0,42
- iPhone 6S: SAR-Wert 0,87
- iPhone 6S Plus: SAR-Wert 0,93
- iPhone SE: SAR-Wert 0,72
- Microsoft / Nokia Lumia 630: SAR-Wert 1,51
- Huawei P9: SAR-wert: 1,43
- Sony Xperia M5: SAR-Wert 0,21
- OnePlus 3: SAR-Wert 0,39
- LG Joy: SAR-Wert 1,15
Schon diese willkürliche Auswahl zeigt, dass es durchaus aktuelle Smartphones gibt, die h?here SAR-Werte aufweisen als das iPhone 7.
關於很多人在評論出指出,手必須是乾燥的。在此統一回復,根據文獻指出,手必須是濕的(Willey, David (1999). "The Physics Behind Four Amazing Demonstrations". Skeptical Inquirer. 23 (6). Retrieved 11 October 2014.)
分割線對於實驗物理學而言,最裝逼莫過於萊頓弗羅斯特現象(Leidenfrost Phenomenon)知乎上有相應回答,但還是簡單介紹一下。如果濕潤的手伸入液氮之中,液氮在手的表面會迅速汽化,形成的薄氣膜可以很好地保護手阻止熱量傳遞從而防止受傷。瘋子教你如何用手插入超低溫液氮_科技人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當然也有大佬,為了裝逼吞液氮。最後經過搶救撿回一命,但是少了大半食道和胃。年輕人莫裝逼啊。一輛汽車從你面前經過的時候,不管它有多快,車身上總有一個點相對於你是靜止的。
那就是車輪與地面的接觸點(當然現實生活中情況不會那麼「理想」)。很久以前,以拉普拉斯為首的物理學霸們認為給定一個初態宇宙,可以推演得到以後的一切歷史。
所以自從百億年前的宇宙開始,就決定了我要愛你。
後來人們發現,宇宙一直在擲骰子,每時每刻都有無數種可能的歷史。
但在這無數種可能中,我還是選擇愛你。唉~看了好多回復的人都不信我說的,我也只能感慨下你們匱乏的物理知識了!
這是水的熱對流產生的現象,以前認真看過一本書上講的,當然我也是非常小心的求證過的。另外還有童鞋說電熱水壺的,那個內部加熱的都不行的,燙到了不要怪我!
還有人提到托個幾分鐘就會熱了,這是對的,壺裡的熱水慢慢的肯定就把壺底也帶熱了,不過這個過程不會太快的,托個一兩分鐘也就是感覺到溫水的溫度而已!
==========分割線=====以下原答案====我來回答一個!
曾經有意用這個姿勢震驚了意圖給我傳教的農村大娘們!水壺煮開了水以後,壺底是不熱的!
忘記了辣么年幼的我是從哪本書上獲取的姿勢,然後膽戰心驚的親自用手嘗試了!壺底果然是一點都不燙的!當然了,壺壁是非常熱的!
記得當年也就十幾歲的樣子吧,鄰居中幾個連字都認不全的幾位大媽,居然要給我普及下基督教的信仰!極度不耐煩又不得無禮的情形下,我默念了幾句咒語,然後給她們表演了手托熱水壺底的絕技!然後她們就各自閉嘴了!90%的人都找不到教職?
世界上有10種人,懂二進位的和不懂的。。。
鑽石是這個世界上已知最堅硬的東西,然而沒有那個鑽石經得起一榔頭,或者是燒一下,放大鏡和一個天氣晴好的中午也可以。曾經一個老外把鑽石和鋯石放一起用氫氧焰燒,然後得出一個結論——鋯石恆久遠,鑽石怕火煉——鋯石完好無損閃閃發光,耀眼奪目,宛若鑽石,唉?說起鑽石,剛才放鍋里的那個鑽石昵?
物理狗強答
「同時放入同一冰箱的兩杯等量的熱水和冷水,往往熱水降溫速度快且先完成凝固」這句話其實是錯的
也並非完全錯,但至少可以說是不嚴謹的
這一現象被稱作「姆潘巴現象」,實際上與該液體的成分有很大關係
比如換做純度高的蒸餾水,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了
有試驗表明,液體中是否存在「硬物」「雜質」是姆潘巴效應能否出現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同時,在二者溫差過大的時候,也往往是冷水先完成凝固的過程
所以姆潘巴現象,其實是一個偶然罷了
網上的那些道聽途說,真的是不可盡信我們見到的太陽,是8分鐘之前的太陽,見到的月亮,是1.3秒之前的月亮,見到1英里之外的建築,是5微秒之前存在的,即使你在我一米之外,我見到的也是3納秒以前的你 。我們所眼見的都是過去,而一切也都會過去。
從微觀尺度來看,這世界上從來都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接觸。
我們感受到的觸覺只不過是皮膚上原子間的斥力罷了。想來也很悲傷我可以擁抱你、握住你的手,卻永遠不能真正地觸碰到你不確定性原理就可以啊
比如當你看到連續好幾天看到學校里豪車副駕上坐著不同的妹子之後,你可以說「妹子」和「車」是對易算符,所以你理解不了土豪的世界,還是老老實實去搬磚吧。1、平面鏡是唯一能夠理想成像的光學元件
(為了表述上的嚴謹,做了一些微小的修改)
在教材中,我們很熟悉類似下圖的光學原理圖,透鏡右邊的光線相交於同一個點。
而實際上,這三條光線只是近似交於一點,並非真正交於一點,因此成像是「不嚴格」的。下圖是單色平行光通過凸透鏡的真實光路圖,可以看到,右邊的光線不交於一點。
可以證明,能對任意物點嚴格成像的只有平面鏡,即除平面鏡外,成像光線一般不交於一點,無法理想成像(對於某些特殊形狀,如旋轉橢球/雙曲/拋物反射面、四次折射曲面可以存在共軛點,但不是任意的)。由此可知,即使相機的感光器件具有無窮的解析度,我們也不能得到無限清晰的的照片。
(繼續補充)
2、自由落體運動中,「重的物體先落地」理論上是正確的
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理想模型,它要求物體只受重力作用。然而,在這樣「理想」的條件下,重的物體依然下落得更快。因為物體受地球引力下落時,物體也吸引著地球,使地球產生一個加速度。
有一理想天體(球形、密度均勻,無自轉、其他星體吸引等干擾)。在高度h相同時,若m&<&
假想地球是這樣的理想天體(半徑取6371km),分別讓兩個半徑相同的球從100km高度落下,一個質量為十噸,一個為一千克。如果我們有足夠精確的計時器,我們會發現後者的落地時間比前者大概多出了秒。
3、被過度「神化」的次聲波
本問題同時歸類在「物理科普」話題,在此補充一個關於聲音方面的,不知能否算「鮮為人知」。至少,有一定的科普價值。
也許很多人都看過這樣的文字,把次聲波描寫為衰減極小,穿透力極強、無孔不入的事物。這裡先分析衰減。「空氣對次聲波的吸收作用小」並不假,然而這不等同於「次聲幾乎不衰減」。現實中的聲波,能量總將向周圍發散,致使強度減小,這一點對長波尤甚。對於次聲,離聲源較近時聲波就開始發散為球面波,聲強按平方反比律衰減:
。
上式中是聲源的「特徵尺度」,若取,可得100m處聲強只有原來的萬分之一。
考慮穿透力。「次聲波不易受阻擋」是因為衍射效應,不代表真正「穿透」了障礙物,不是透射能力的體現。下表是理論計算的透射率。
幾乎可以認為10Hz次聲波無法通過磚牆。窗玻璃透射率雖要大得多,但不是那麼誇張,畢竟這裡考慮的厚度只有三毫米。當然,這裡不否定次聲波可能對生物體造成的生理、心理影響,而是說明它其實並不獨具「神奇」的特性。當然,符合那段誇張描寫的事物的確存在,也無時不刻發生在身邊,那就是太陽發射出的中微子流。
開水是不可以喝的,涼開水才可以。
1.在家站在絕緣梯子上只抓220v火線不會觸電2.被酒精浸泡的紗布點燃後紗布不會燒毀3.用紙做的鍋可以燒開水(這個知道的人有點多4.用溫差可以製造電勢差不說了。。感覺可以去當個氣功大師賺一發了233333
物理不是拿來裝逼用的
我上初中的時候中二病爆表,在新華書店隨便翻了一個量子力學的教材,上面有一章標題叫「尤拉氏函數描繪波函數時間變化」。雖然當時一個字都聽不懂,但是覺得特別屌,所以就背下來。以後跟朋友吹逼,上來就是一句:「你明白尤拉氏函數描繪波函數時間變化嗎?!」
後來上了大學,學了量子力學,才知道這個概念是一個多麼幼稚的玩意。
再後來讀博,我已經完全不敢裝逼了,總覺得自己懂得實在太少。我受寵若驚啊...其實後面還有幾個來著,謝謝各位的點贊,繼續贊就繼續更!
我來裝一波長逼。那麼來普及一下那些關於容易誤解的超光速現象。1.切倫科夫效應媒質中的光速比真空中的光速小。粒子在媒質中的傳播速度可能超過媒質中的光速。在這種情況下會發生輻射,稱為切侖科夫效應。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超光速,真正意義上的超光速是指超過真空中的光速。2.第三觀察者如果A相對於C以0.6c的速度向東運動,B相對於C以0.6c的速度向西運動。對於C來說,A和B之間的距離以1.2c的速度增大。這種「速度」--兩個運動物體之間相對於第三觀察者的速度--可以超過光速。但是兩個物體相對於彼此的運動速度並沒有超過光速。在這個例子中,在A的坐標系中B的速度是0.88c。在B的坐標系中A的速度也是0.88c。3.影子和光斑在燈下晃動你的手,你會發現影子的速度比手的速度要快。影子與手晃動的速度之比等於它們到燈的距離之比。如果你朝月球晃動手電筒,你很容易就能讓落在月球上的光斑的移動速度超過光速。遺憾的是,不能以這種方式超光速地傳遞信息。 影子和與手晃動的速度之比確實等於它們到燈的距離之比,但影子的最快速度不會超過光速.光斑也是如此.假設有一個仰角為60度的斜坡,一個物體以0.6C的速度水平運動,那麼理論上在斜坡上的投影的速度是1.2C,實際上影子最大速度為C.現象表現為影子不會出現在該物體垂直投射的方位,而是會滯後.4.剛體敲一根棍子的一頭,振動會不會立刻傳到另一頭?這豈不是提供了一種超光速通訊方式?很遺憾,理想的剛體是不存在的,振動在棍子中的傳播是以聲速進行的,而聲速歸根結底是電磁作用的結果,因此不可能超過光速。(一個有趣的問題是,豎直地拎著一根棍子的上端,突然鬆手,是棍子的上端先開始下落還是棍子的下端先開始下落?答案是上端。)5.相速度光在媒質中的相速度在某些頻段可以超過真空中的光速。相速度是指連續的(假定信號已傳播了足夠長的時間,達到了穩定狀態)的正弦波在媒質中傳播一段距離後的相位滯後所對應的「傳播速度」。很顯然,單純的正弦波是無法傳遞信息的。要傳遞信息,需要把變化較慢的波包調製在正弦波上,這種波包的傳播速度叫做群速度,群速度是小於光速的。(譯者註:索末菲和布里淵關於脈衝在媒質中的傳播的研究證明了有起始時間的信號[在某時刻之前為零的信號]在媒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可能超過光速。)6.超光速星系朝我們運動的星系的視速度有可能超過光速。這是一種假象,因為沒有修正從星繫到我們的時間的減少。舉一個例子:假如我們測量一個目前離我們10光年的星系,它的運動速度為2/3 c。現在測量,測出的距離卻是30光年,因為它當時發出的光到時,星系恰到達10光年處;3年後,星繫到了8光年處,那末視距離為8光年的3倍,即24光年。結果,3年中,視距離減小了6光年……7.相對論火箭地球上的人看到火箭以0.8c的速度遠離,火箭上的時鐘相對於地球上的人變慢,是地球時鐘的0.6倍。如果用火箭移動的距離除以火箭上的時間,將得到一個「速度」是4/3 c。因此,火箭上的人是以「相當於」超光速的速度運動。對於火箭上的人來說,時間沒有變慢,但是星系之間的距離縮小到原來的0.6倍,因此他們也感到是以相當於4/3 c的速度運動。這裡問題在於這種用一個坐標系的距離除以另一個坐標系中的時間所得到的數不是真正的速度。8.萬有引力傳播的速度有人認為萬有引力的傳播速度超過光速。實際上萬有引力以光速傳播。 也就是不存在超距作用。中午累了要午覺,有贊夠一定數量繼續更新後面六個唄,並且會有圖片註解補充喲,嘻嘻————————————————————更新於2017.2.10晚上22.44PS.沒有第十一點,正在想它的合理性...查查資料先吧...PPS.進一步的解釋好累...想重新開一個回答來說吧PPPS.睡前用手機打字打那麼長可能有打錯字,還累死了...君為何不一贊呢?!PPPPS.增加了新的一個部分:懸而未決的超光速情況9.EPR悖論1935年Einstein,Podolski和Rosen發表了一個思想實驗試圖表明量子力學的不完全性。他們認為在測量兩個分離的處於entangled state的粒子時有明顯的超距作用。Ebhard證明了不可能利用這種效應傳遞任何信息,因此超光速通信不存在。但是關於EPR悖論仍有爭議。阿斯派克特實驗10.虛粒子在量子場論中力是通過虛粒子來傳遞的。由於海森堡不確定性這些虛粒子可以以超光速傳播,但是虛粒子只是數學符號,超光速旅行或通信仍不存在。12 卡西米(Casimir)效應當兩塊不帶電荷的導體板距離非常接近時,它們之間會有非常微弱但仍可測量的力,這就是卡西米效應。卡西米效應是由真空能(vacuum energy)引起的。Scharnhorst的計算表明,在兩塊金屬板之間橫向運動的光子的速度必須略大於光速(對於一納米的間隙,這個速度比光速大10-24)。在特定的宇宙學條件下(比如在宇宙弦(cosmicstring)的附近[假如它們存在的話]),這種效應會顯著得多。但進一步的理論研究表明不可能利用這種效應進行超光速通信。13.宇宙膨脹哈勃定理說:距離為D的星系以HD的速度分離。H是與星系無關的常數,稱為哈勃常數。距離足夠遠的星系可能以超過光速的速度彼此分離,但這是相對於第三觀察者的分離速度。14.月亮以超光速的速度繞著我旋轉!當月亮在地平線上的時候,假定我們以每秒半周的速度轉圈兒,因為月亮離我們385,000公里,月亮相對於我們的旋轉速度是每秒121萬公里,大約是光速的四倍多!這聽起來相當荒謬,因為實際上是我們自己在旋轉,卻說是月亮繞這我們轉。但是根據廣義相對論,包括旋轉坐標系在內的任何坐標系都是可用的,這難道不是月亮以超光速在運動嗎?問題在於,在廣義相對論中,不同地點的速度是不可以直接比較的。月亮的速度只能與其局部慣性系中的其他物體相比較。實際上,速度的概念在廣義相對論中沒多大用處,定義什麼是「超光速」在廣義相對論中很困難。在廣義相對論中,甚至「光速不變」都需要解釋。愛因斯坦自己在《相對論:狹義與廣義理論》第76頁說「光速不變」並不是始終正確的。當時間和距離沒有絕對的定義的時候,如何確定速度並不是那麼清楚的。儘管如此,現代物理學認為廣義相對論中光速仍然是不變的。當距離和時間單位通過光速聯繫起來的時候,光速不變作為一條不言自明的公理而得到定義。在前面所說的例子中,月亮的速度仍然小於光速,因為在任何時刻,它都位於從它當前位置發出的未來光錐之內。15.明確超光速的定義第一部份列舉的各種似是而非的「超光速」例子表明了定義「超光速」的困難。象影子和光斑的「超光速」不是真正意義的超光速,那麼,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超光速呢?在相對論中「世界線」是一個重要概念,我們可以藉助「世界線」來給「超光速」下一個明確定義。什麼是「世界線」?我們知道,一切物體都是由粒子構成的,如果我們能夠描述粒子在任何時刻的位置,我們就描述了物體的全部「歷史」。想像一個由空間的三維加上時間的一維共同構成的四維空間。由於一個粒子在任何時刻只能處於一個特定的位置,它的全部「歷史」在這個四維空間中是一條連續的曲線,這就是「世界線」。一個物體的世界線是構成它的所有粒子的世界線的集合。不光粒子的歷史可以構成世界線,一些人為定義的「東西」的歷史也可以構成世界線,比如說影子和光斑。影子可以用其邊界上的點來定義。這些點並不是真正的粒子,但它們的位置可以移動,因此它們的「歷史」也構成世界線。四維時空中的一個點表示的是一個「事件」,即三個空間坐標加上一個時間坐標。任何兩個「事件」之間可以定義時空距離,它是兩個事件之間的空間距離的平方減去其時間間隔與光速的乘積的平方再開根號。狹義相對論證明了這種時空距離與坐標系無關,因此是有物理意義的。時空距離可分三類:類時距離:空間間隔小於時間間隔與光速的乘積類光距離:空間間隔等於時間間隔與光速的乘積類空距離:空間間隔大於時間間隔與光速的乘積下面我們需要引入「局部」的概念。一條光滑曲線,「局部」地看,非常類似一條直線。類似的,四維時空在局部是平直的,世界線在局部是類似直線的,也就是說,可以用勻速運動來描述,這個速度就是粒子的瞬時速度。光子的世界線上,局部地看,相鄰事件之間的距離都是類光的。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把光子的世界線說成是類光的。任何以低於光速的速度運動的粒子的世界線,局部的看,相鄰事件之間的距離都是類時的。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把這種世界線說成是類時的。而以超光速運動的粒子或人為定義的「點」,它的世界線是類空的。這裡說世界線是類空的,是指局部地看,相鄰事件的時空距離是類空的。因為有可能存在彎曲的時空,有可能存在這樣的世界線:局部地看,相鄰事件的距離都是類時的,粒子並沒有超光速運動;但是存在相距很遠的兩個事件,其時空距離是類空的。這種情況算不算超光速呢?這個問題的意義在於說明既可以定義局部的「超光速」16.無限大的能量E = mc^2/sqrt(1 - v^2/c^2)上述公式是靜止質量為m的粒子以速度v運動時所具有的能量。很顯然,速度越高能量越大。因此要使粒子加速必須要對它做功,做的功等於粒子能量的增加。注意當v趨近於c時,能量趨於無窮大,因此以通常加速的方式使粒子達到光速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說超光速了。但是這並沒有排除以其他方式使粒子超光速的可能性。粒子可以衰變成其他粒子,包括以光速運動的光子(光子的靜止質量為零,因此雖以光速運動,其能量也可以是有限值,上述公式對光子無效)。衰變過程的細節無法用經典物理學來描述,因此我們無法否定通過衰變產生超光速粒子的可能性(?)。另一種可能性是速度始終高於光速的粒子。既然有始終以光速運動的光子,有始終以低於光速的速度運動的粒子,為什麼不會有始終以高於光速的速度運動的粒子呢?問題是,如果在上述公式中v&>c,要麼能量是虛數,要麼質量是虛數。假如存在這樣的粒子,虛數的能量與質量有沒有物理意義呢?應該如何解釋它們的意義?能否推出可觀測的預言?只要找到這種粒子存在的證據,找到檢測這種粒子的方法,找到使這種粒子的運動發生偏轉的方法,就能實現超光速通信。17.量子場論到目前為止,除引力外的所有物理現象都符合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標準模型是一個相對論量子場論,它可以描述包括電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在內的三種基本相互作用以及所有已觀測到的粒子。根據這個理論,任何對應於兩個在有類空距離的事件處所作物理觀測的運算元是對易的(any pair of operators corresponding to physical observables at space-time events which are separated by a space like interval commute)。原則上講,這意味著任何作用不可能以超過光速的速度傳播。但是,沒有人能證明標準模型是自洽的(self-consistent)。很有可能它實際上確實不是自洽的。無論如何,它不能保證將來不會發現它無法描述的粒子或相互作用。也沒有人把它推廣到包括廣義相對論和引力。很多研究量子引力的人懷疑關於因果性和局域性的如此簡單的表述能否作這樣的推廣。總而言之,在將來更完善的理論中,無法保證光速仍然是速度的上限。18.祖父悖論(因果性)反對超光速的最好證據恐怕莫過於祖父悖論了。根據狹義相對論,在一個參考系中超光速運動的粒子在另一坐標系中有可能回到過去。因此超光速旅行和超光速通信也意味著回到過去或者向過去傳送信息。如果時間旅行是可能的,你就可以回到過去殺死你自己的祖父。這是對超光速強有力的反駁。但是它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即我們可能作有限的超光速旅行但不能回到過去。另一種可能是當我們作超光速旅行時,因果性以某種一致的方式遭到破壞。總而言之,時間旅行和超光速旅行不完全相同但有聯繫。如果我們能回到過去,我們大體上也能實現超光速旅行。第三部份:未定論的超光速的可能性19.快子(tachyon)快子是理論上預言的粒子。它具有超過光速的局部速度(瞬時速度)。它的質量是虛數,但能量和動量是實數。 有人認為這種粒子無法檢測(譯註:那這種預言有什麼意義:-)),但實際未必如此。影子和光斑的例子就說明超過光速的東西也是可以觀測到的。目前尚無快子存在的實驗證據,絕大多數人懷疑它們的存在。有人聲稱在測Tritium貝塔衰變放出的中微子質量的實驗中有證據表明這些中微子是快子。這很讓人懷疑,但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快子理論的問題,一是違反因果性,二是快子的存在使真空不穩定。後者可以在理論上避免,但那樣就無法實現我們想要得超光速通信了。實際上,大多數物理學家認為快子是場論的病態行為的表現,而公眾對於快子的興趣多是因為它們在科幻作品中出現得次數很多。推薦閱讀:
※學好量子力學對人生有什麼用?
※如果一個漂浮物在高速行駛的物體裡面,那麼它是會後退還是跟這個物體保持一致前進。?
※請問基本粒子難道沒有什麼形狀之類的性質嗎?
※為什麼沖泡豆漿粉容易起塊,但速溶咖啡卻不會?
※一束光穿過一個高速旋轉的透鏡,光的傳播方向會偏轉嗎?誰做過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