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17世紀傳入中國,會對中國的歷史產生怎樣影響?
謝邀,我覺得不會有什麼影響。
1600年,是萬曆二十八年,這一年恰巧是徐光啟第一次見利瑪竇的時間。徐光啟最高幹到了禮部尚書,已經是朝廷高層了,他翻譯的《幾何原本》都對中國的歷史幾乎沒什麼影響,我不認為再來一個傳教士,帶一本《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其命運就能和《幾何原本》有多大的不同。1700年,是康熙三十九年,康熙本身就對科學十分感興趣,向來華傳教士學習各種科學知識。一國皇帝都對科學感興趣,然並卵,中國的基礎科學依然沒什麼起色。何況,《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只是經典物理的基礎,不是經典物理的全部,物理學在西方的發展也是經過了一代代物理學家的不斷努力,我並不覺得當時的中國有這種科學研究的土壤。
牛頓先生的一部分理論,以及同在西方的開普勒定律,還有諸如卡西尼之類的天文學家的成果,中國康乾時候都有接觸學習到的,而後引入官方天文學,唔,大概是十八世紀上半葉。
有人說不考這個。。。別鬧,這個真考的。國立算學館,學校教育,定期考試排名。
但是一部分原因是老祖宗思維有點那啥,一部分原因是一直過分依賴耶穌會傳教士的單一途徑(他們有信仰嘛,所以傳遞過程有很多出於宗教信仰考慮的遮遮掩掩,還有為了取信清政府營銷宗教的策略),搞得不尷不尬。
這個假設,首先途徑有問題,牛頓的理論很多傳教士不接受(英格蘭可不是天主教勢力範圍)
其次,傳進來國人也未必能接受——傳教士把本輪均輪改成開普勒橢圓等面積法還有國人嘲笑西人不能守一。。。自歐羅巴向化遠來,譯其步天之術,於是有本輪、均輪、次輪之算。此蓋設形象以明均數之加減而已,而無識之徒以其能言盈縮遲疾之所以然,遂誤認蒼天果有如是諸輪者,斯真大惑矣。乃未幾而所謂諸輪者又易為橢圓面積之術,且以為地球動而太陽靜。是西人亦不能堅守其前說也。夫第假象以明算理,則謂橢圓面積可,謂地球動而太陽靜亦何所不可?然其為說至於上下易位,動靜倒置,則離經畔道,不可為訓,未有若是甚焉者也。地谷至今才百餘年,而其法屢變如此。自是而後必更於此數端之外,逞其私智,創為悠謬之論者,吾不知其伊於何底也。謝邀。有趣的問題。我估計不會有什麼影響,因為其中的數學太高深了。當時的中國人還在對《幾何原本》中的初等幾何、代數感到新奇呢,怎麼看得懂微積分?
中國人,不打不服,不服不學。狂的很。你不打他他會理你?
再說,紙上得來終覺淺。人西方都是實實在在研究出來的,親自大航海,做星圖,觀天像,測經緯,互相撕比又打架,發展哲學和技術,這些東西,可不是一紙結論,告訴你就可以了的。這得有產業,可持續發展。
再說了,你連個印刷業都沒有,識字率提升和思想啟蒙都沒法展開,先別打斷我,我是說,人家的印刷術是可以排版的,中國的5000個漢字在古代是沒法排版的。就算能排也不能普及。人家早早的就是新聞、報紙、流行小說、期刊,中國這雕版印刷累死你,等印出來早就成舊聞了,……再說統治者還不定讓不讓你印呢。隨便哪天就滿門抄斬了。就跟現在我這貼子不定哪天就刪了,這都沒事,滿門抄斬那威懾可就大了去了。
……其實真實情況是,直到清末中國還大量的使用的手抄術,手抄,手抄,手抄。……還是拿毛筆手抄,累不說,還抄不了多少。而人家起碼是早在17世紀初就有現代意義的報紙產業了。想想這是多麼大的差距。1600年。
中國這四庫全書還是什麼大典,都是皇家供起來的,那叫藝術品,叫活寶,一場戰火就都沒了。文化隨時可以斷代。真的,那就是紙質藝術品,不能叫書。
人西方的百科全書,那是賣給市民看的,這才是書。這才是書的意義。還是暢銷書。中國科舉牢籠人才,你除了識字外什麼都不會,真的。它對你有用,可以讓你坐官,但它不會讓你有用。百無一用是書生。做人道理都扯淡,那都是古代版的雞湯,就靠著幾本雞湯治天下,孫子兵法也扯淡,那都是紙上談兵。
技術人才的,他也沒有上升通道,他那都是秘籍,幾代人就靠著幾本秘籍生活,也沒法傳播,也沒法發展,難以行成產業,口傳身教,傳男不傳女,沒過幾代秘籍不小心一燒就斷了香火,你沒看武俠小說里一本葵花寶典就搶來搶去的嘛,你要是早點印個幾萬份出來不早就統治世界了嘛?(那是不可能的)
國外的大學就完全不一樣,那是真正的學問,雖然少不了錯誤和愚昧,但是不停試錯不停改進的,那是人類的財富。那是真正的【武林秘籍】,拿出去真的可以統治天下,沒有半點誇張,而不是雞湯。西方的天文學是真有經天緯地之才,那是真的能量出地球的經緯來,讓你的艦隊縱橫世界,那不是吹的。所有人都看得見。人家的物理化學真的就是格物窮理,不是吹的,真能統治世界。誰掌握了先機誰就能稱霸世界,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學問。包括人文歷史地理也都一樣。人家為了這些學問和人才,各國費勁了心機耍了不少手段,不停研究,發展。這些中國都沒有。不是教給你就行的。
雞湯文萬年不變,但有個卵用?學而時之不亦說乎,這不廢話嗎?用得著學?這完全就是給心理病人看的書。你有病了你看看這些書,你哪天傻了去讀一讀這些道理。心智健全的正常人是用不著的,真的。
行會,沒有行會的發展,光有知識也是屁用不頂啊,你連個手錶和六分儀都造不出來,就算你拿著【天文秘籍】有個卵用啊,還是出不了海,對吧?知行合一。
但是沿著海岸走一圈還是可以的。(也只是皇家可以做到,集中力量辦大事~~面子之事為大事)中國沒有行會,所有就不可能有什麼製造業了,更不可能有工業革命了嘛,這些都是一環套一環的,不是光有知識和秘籍就行的。(我是說古代啊)
……
所以你看,這是全方面的落後,不是說差了哪一點,差了哪一本書,差了哪一個知識。這是差了十萬八千里,這是方向差了。這是科技樹長歪了,幸虧西方文明向外擴張,把你給覆蓋了,最終進入了現代文明,不幸中的大幸,雖然其間少不了屈辱,但也沒多大事。這都是活該,教訓,應得的,有好處的,不吃打怎能記住?沒有痛覺感應器你能活到這麼大?早被電死燒死了對吧,傷疤都是學問。
屈辱其實多是日本給的,人西方人真沒怎麼屈辱你,那只是觀念不同,以及自己冥頑不化,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那都屬於自作死,一丁點都怪不得別人。不僅不怪別人,而且你還得了好處,鴉片戰爭幫你打開國門,續了你30年的命,不然真死在天王手裡;義和團不清除的話你TM就往武俠修仙的道路上發展下去了。又續了10幾年命,你說義和團都到北京城和朝廷里蔓延了他會聽你的話呀?還扶你?扶他。
別說傳過來,哪怕古代有人開了個掛,自己寫了本這樣的書,最好的下場大概也不過被某些藏書家收藏,若干年後被人從故紙堆中發現,然後人們可以自豪地宣布:中國率先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領先世界x百年!
我認為不會有影響。當時一些基礎的數學著作已經傳進來了,中國也出現過水平不低的數學家,但從學術界到鄉野,沒人重視它,也沒有帶來任何變化。既然數學無法發展普及,物理學又怎麼傳播,甚至改變社會呢
從政治體制上說,資本主義的民主制度更適合科學理論的研究與普及,而封建君主制度,則相反。畢竟科學理論的研究除了理論,就是倫理。倫理是建立在自然科學之上的,人與自然,人與人,這是底線。民主制度以人為本,所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主導的大自然被作為倫理道德制定的背景板,而封建君主制度下的社會,是愚民政策在起作用,倫理道德的制定是在於國家需要,不在於自然規律。這也正是中國人沒有信仰的原因。
沒影響,又不考這個
我們的祖先可能會問:這玩意兒有用嗎?
沒用?讀它幹啥
在中國,任何超脫飛揚的思想都會砰然墜地的,現實的引力太沉重了。
/《三體》
你以為一本書能對歷史產生多大的影響?一本書從來都是自上而下的深刻影響的一個導火索而已,可以說是量變到質變的一個標誌,僅此而已。可以考察法國科學院的歷史,我們就容易知道,法國科學和哲學的蓬勃不是幾個偉人造就的,而是長久以來制度的孕育。如果沒有量變基礎,一本書根本毫無意義。最多在某個不為人知的歷史角落有一個奇葩被我們所認識,而這種人在我們現在的歷史裡不也有很多嗎?鬼知道我們錯過了什麼。
不具有17世紀內傳入的可能性。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第一版出版於1687年,原文為當時數學通行的用語拉丁語。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第一個英譯本出版於1729年,該譯本基於牛頓18世紀寫作的第三版。所以以中國當時的外語水平,不存在17世紀內翻譯出來的可能性。
然後明朝皇帝嚴令禁止邪書
先要翻譯過來,然後還得有人能看懂。其實我國同時期也有一些著名的科學家,只是不被重視罷了
文字獄,乾隆皇帝把牛頓流放寧古塔。原因很簡單,乾隆皇帝看不懂。
你給5歲小孩一本高中物理他也考不上清華啊。英國是從大憲章到大航海時代到資產階級革命再到工業革命一步一步過來的,牛頓只是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而已。。而中國就像一個雖然上學早,但是上了十幾年一年級的小孩
我覺得,按愛新覺羅的尿性,基本就是:我大天朝不需要這個。
不納入科舉就沒個卵用。而且清朝情況更加特殊,數學這種東西沒有意識到實用價值還好,一點被意識到了,估計下場比火器還慘。
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為驅動的因素都不一樣。其實這個問題李約瑟早就提出了。——「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其實,古代中國的科技一直領先於世界,現代以後開始落後了。其實這種事,葛劍雄老師曾提到一個事例。
我們的科技發展的驅動因素和現代不一樣。中國科技發展的源頭有很多,有中央組織發展出來的(如上文的《皇輿全覽圖》),有個人研究發展出來的「如《本草綱目》」。還有很多民間在生產發展出來的(如據說是最早觀察到氧氣的唐代堪輿著作《平龍認》)。關鍵是相互間幾乎無交流。能用這種科技的人和開發人割裂開,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止步不前了。如果要回答本題,延伸的問題就多了。原著傳播進中國後,誰會負責大規模傳播?誰會去學習並研究?誰會在原著作基礎上繼續推進?自古至今,《九章算經》有多少人研究了。倒是《紅樓夢》自發形成了「紅學」。我們處在一個人人會吟詩的民族。不是別的。
理論分類從古希臘時代就開始了,但文明一直沒有現代那麼大。包括亞里士多德等大牛都這是樣的。認為研究是為了追求真理,而不是用於指導生產。雖然有很強大的哲學理論和科學研究。
歐洲的現代科技產生的背境是知識分子開始與生產的階層靠攏了。當時的哲學家/科學家與匠人聯合,開始相互促進。知識分子的研究開始指導生產,才開始了現代科學。
按《全球通史》的分類,世界在公元1500年前是互相孤立的。而我們再讀回那段歷史。羅馬帝國因蠻族入侵後解體後進入了漫長的中世紀。教會繼承了很少的一部分羅馬時代的文化。但只是殘章斷句。當時還要大規模地向保存了古代文明的土耳其等伊斯蘭文明學習。所謂「黑暗的中世紀」嘛,就是一群文盲在歐洲大陸上種地。但後來活字印刷術在歐洲推廣開了。普通人開識逐漸接觸到了當時的文化。產生了新一代的知識分子。而且16世紀開始了大航海時代,新一代知識分子的理論開始應用於生產(最開始是航海技術)。才產生了現代科學。
人類的發展其實是向不同的方向發展的。某一歷史階段,某個民族的發展模式更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那這個民族就會處於那個歷史時期人類的頂端。中國在過去的2000多年曾經領先了很長時間。但後來西方產生了更先進的生產關係。越過了我們,但我們現在也在轉變。而且已經取得了不少的成績呀。
1.我國古代關注的數術問題,主要是和天文曆法直接掛鉤的問題。
至於算數問題其實大體上不太在乎。2.我國古代的數學成就高是高,架不住文盲率99%以上。
3.按照皇權思想來說,如果某個皇帝特別喜歡做數學題,指不定真的高數就普及開了。。
推薦閱讀:
※磁鐵放久了會失去磁性,是因為散發磁場的緣故嗎?
※下面三個專業那個前景最好呢?
※真空沒有原子,是不是真空也沒有溫度?
※為什麼磁鐵可以吸引鐵、鈷、鎳?
TAG:中國歷史 | 物理學 | 數學史 | 科學史 |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