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大學期末考能在一晚上或者幾天學會,並且好多人取得很好的成績?

題主大二,之前看網易公開課學習線性代數,發現mit老師講的都十分通俗,但是要花很多時間,聽後大有增益。但是發現舍友學兩三天就可以90+,這種高效的背後和即使名校仍花大量課堂時間去講解知識對比,有什麼學習內在規律?


在大學,尤其是數學這樣的課程,難道你就僅僅滿足於期末考試的90+嗎?


感謝邀請。

我選修過一門課,特別難。期中考試兩個小時時間,我怎麼也做不完。題倒是不多,就是太難。三十多人選課跟我室友倆人一個倒數第二一個倒數第三。

而我一個認識的同學,半個小時交卷,成績接近滿分。我深深感覺智商受到了打擊。

期末考試,我再一次陷入了困境,同樣的故事再一次發生了,我又考的特別差,人家又很快答完了成績還非常高。我都要質疑人生了。

後來我聽到一個消息:這門課的期中期末考試試題每年基本都是一樣的,考完試老師不講解考題但是會每人發一份標準答案,標準答案發下去不回收。。。


因為學成什麼樣跟考成什麼樣不成正比,甚至都不成正相關。

談談我自己的經歷吧。

泛函分析期中之後基本沒怎麼去上課[這學期研究生課選的有點多,都在填坑自學],考前刷了個夜,加一起不到15個小時,基本就是把概念過一遍,作業題做一遍,看看定理內容和不太大篇幅定理的證明,卷面87,總成績92,雖然不算高,95+的大神比比皆是,但是我覺得這個成績已經很對得起我了,不然讓那些辛辛苦苦學習的人心裡怎麼平衡,手動笑。

再說微分幾何,差不多最用心學的一門本科課程,期中遇到了助教秘制改卷[四個人評分標準不一樣,三個很嚴,一個奇松,導致某組平均分高於其他三個組平均分10+],當然我是三個組裡面的,期末複習差不多留給這門課一周時間,教材陳卿彭家貴,參考書看的陳維桓,不敢說學的多麼清楚,但是所有課後題涉及到的定理的證明到題目的想法再到細節的處理都不止一遍操作過,然而期末考試大概是為了照顧平均成績?[不知道,我猜的]惡意放水:gauss codazzi 差不多完全避開了,出了個四分的填空拼寫這倆單詞也是沒誰了;第五章and第四章後一半只出了一個原封不動的課後題,其他的都是期中前曲線曲面的東西;最後壓軸題是一個沒講過的用gauss bennot公式的整體部分的定理證明,據說是SM老師講這門課時候出的往年卷子,原封不動拿來用了。但是沒看過往年題的表示,這門課是這學期專業課成績最低的。

額,好像有點跑題了,嗯。。。

1.套路的東西太多:一些老師不知道是出於"懶"還是想故意放水提高平均分的目的,經常一套題翻來覆去用好幾遍,拿不到題的就gg了,雖然我也有找往年題的習慣,但是還是被坑過兩次。

2.默認的東西太多:很多東西一看就沒法當成考試題,雖然結論本身很精彩證明很漂亮也很有用。

3.難度太低:為了照顧絕大多數人的平均成績,放水太嚴重,特別是當了助教之後才知道相當一部分人的基礎差到了讓我難以想像的程度,借用一個大神學長的一句話就是,"不是我大神,只是別人配合的好",但是為了大多數人及格也只能這樣了。

4.再多說一句就是,這又不是初高中,特別是數學這種難度很大的課程,別說90+,就算考試成績都是100,也最多最多只是學個皮毛而已,但凡老師放開了出題能考的大家都叫爸爸。


和試題本身有關,大學裡期末考試更多是檢查你有沒有學過這門課程,大部分考試都以作業題/計算題/課本例題or定理為主(也就是考你記憶力),這也是為了照顧大部分同學。所以只要你大概知道這門課講了啥,期末突擊對於應付考試效果很明顯。如果你連這門課大概的脈絡啥的都不知道,還是洗洗睡吧......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這學期我微分流形和數學分析A3成績一樣,微分流形是傾盡一學期心血學的,期中/期末卷子幾乎沒有原題,層次分明,最後雖然不是特別高但是心服口服......(在此跪膜王大佬orz)

然而數學分析一學期都沒怎麼學,9號晚上考完流形10號上午期末,突擊了三個小時就去考試去了......期末卷子基本上都是課本/作業題,除了跪謝李思敏老師不殺之恩也很想吐槽自己真的真的配不上這個成績......

後記:假期因為看黎曼幾何需要算一下T^2上Laplace運算元的特徵值對應的特徵函數(其實就是解一個PDE),學長提醒我用Fourier變換然而我忘了......還是求助於wiki才想起來。(數分、方程都沒怎麼學的鍋)

期末考試拿高分不是目的,重要是要把這門課學會。再說平時下功夫了,考前多看一點,自然會有高分,知識和成績大部分是統一的。

(不過作為學渣平時一直在浪,期末不突擊會gg的啊QAQ)


強答一發。

先介紹背景,某技校數院學生一枚。大學裡考過的數學考試還算不少,各種難度的都見過一點,所以稍微答一下。

首先,部分老師懶於出題,年年套用陳題(當然不是所有題都是,計算題換個數字算算就行),部分同學可以通過某些方法弄到陳題,自然複習效率比別人高不少……類似的還有學長學姐給的筆記什麼的。

第二,是考前的強行記憶,考前複習帶來的提高確實不能忽視。平時再認真學,考前總要再整理複習一遍。如果悟性夠好,也是能短時間提高成績的。當然,根據我個人經驗,平時學得不算太認真(至少作業要寫了),靠考前突擊起來的科目真的容易忘:大二下時選修了《代數學》這門難度大,知識抽象的課程。平時沒有太深入去理解一些知識點,最後靠考前突擊拿到了一個不錯的分數,但我真的想說確實沒學懂這門課,而且果不其然,大三上剛剛開學沒多久,就發現許多知識都忘了不少了。並不比我認真學了,卻由於期末大腦空轉而沒考好的《近世代數》學得好。

類似這樣的情況還有不少,總之就是考前的效率確實對考試成績提升有幫助,但不一定就能讓對這門課的理解有什麼什麼質的提高。

3 考試難度,這個我要吐槽一下,現在出卷子很好的老師確實不多了。當然也不能怪老師,畢竟即使整張卷子全是作業原題或者書上的定理,也可以照樣讓人不及格(沒錯,就是我):前期的必修課程班裡總有跟不上的,老師想盡量降低不及格率;後期的有難度的課程,稍微出點新東西可能就全班覆沒。所以正因為這樣出試卷,導致考前突擊的效果很明顯:無非是背作業,背書上的定理,考試套用一下,然後就能有高分。但實際上這門課學得如何,只有自己心裡清楚了。自己有幾門課就有這樣的學得不紮實卻意外拿了高分的經歷。畢竟如果以後要靠這東西吃飯,不學紮實點很難往前走啊。

只是看身邊大多數同學,感覺把分數弄好看點好像才是現在的主流。


看那麼多熟人回答,也答一發吧

也不是沒有關係,首先你怎麼定義學的好???

誰便來個大哥說:我學的好沒考好2333你怎麼想

個人體會是:

學的好的人,有一種是不上課完全自學,課本會其大意,很有自信,刷了很多很多別的書23333這種考不考的好還真難說。反正考的分數和題目難易無關,大概是隨機吧,蜜汁高蜜汁低那種。

還有一種:第一層,掌握老師所有上課內容,吃透課本,再上一層次刷很多題十分的熟練,再上一層次深刻體會到這門課或者這個學科的主旨。

這種人的感受就是:

第一階層:考前虛,怕出新題,考完後,遇到不同的老師結果是不同的。(參考泛函H期末和張希的微分幾何H期末2333)分數不會低,可能會考出意想不到的高分。這個狀態考試還是挺刺激的,要麼狂喜(卧槽都是原題)要麼大悲(沃日這一題不會做嗚嗚嗚)2333

第二階層:做題的感覺就是簡單題秒出,整張試卷用30min做前面所有題,花1h30min做最後一題,要麼做出來,要麼在試卷上扯幾句蛋拿個過程分,反正得分基本就看那麼一題的結果吧。(最後交卷的心理大概是,穩穩的覺得能考85+,95+之類的,還有那麼一些分看運氣咯,反正再多給時間也想不出來)

第三階層:考完後的感覺是「卧槽這題太他媽簡單了」(眾人詫異)「***題本質就是***」(汗)「我感覺啥都不會,就拿了幾個定理裸考,以為會出很難,結果就這水平的題……」(裝逼力爆棚)考試分數,反正是前幾吧,有時候可能虐第二4,50分之類的,看題目怎麼出。

不知道有沒有人有一種,學完一科,過了一個暑假,細枝末節都忘光了,但是總有一點東西深深的映在你的腦海……


因為試卷的套路又明顯,又固定,突擊把書看完,再刷上兩張卷子就能拿高分。換個考題套路或是過上兩周再考就慘不忍睹了。

但是靠兩三天突擊拿的高分又能說明什麼?拉出去照樣被平時基礎紮實的同學分分鐘秒殺;同時,還把自己麻痹,掂量不出自己幾斤幾兩,以為自己水平跟大佬差不多。


雖然分數高,但是這門課的精華你沒有學到!!!

本人物理考了96,但是對於光的衍射啥的真是一竅不同。

班裡有個學習不錯的,我請教「衍射到底是啥原理?」。

他回答:不用考慮這麼多,我也不明白,背公式就行了,會做題就行了。

我不甘心這樣,只是一個會做題的傻子。

上課認真聽跟考前突擊考試真的不一樣,大二,概率論一節沒逃,

每節課都很專註,我感覺對於課本上,老師說的精華吸取了很多。

真的感覺考試只是小意思。

很多學生批判應試教育,但是應該想想,只會突擊考試的學生,你配

接受更好的教育嗎,你能在非應試教育中生存下來嗎?


大多數大學本科考試都只考本學期已經留過的作業題。我到大二下學期才發現。已經吐血了一年多。


1.這些同學只是記住了一些最常用的公式和定理,然後把它套用在了考試題目當中

2.你真的確定大學每一屆的同一科目考試題有什麼太大的變化?我們學校的前幾屆學長學姐總結了一套「線代攻略」,我從考試前一天下午5點複習到凌晨一點,第二天考的成績比我複習了兩周的高數還高

3.關於題目的難度,學校不同,出題的老師不同,當然不能一概而論,但確實有一些學校,有一些科目出題老師會把題出得比較簡單,畢竟讓一半以上的同學來年補考自己面子上也會掛不住的

再說一下為什麼想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今天剛考完了大學物理………學校實行教考分離,試題由外校出,沒有選擇題,就說明靠蒙能過的幾率大大減小,所以結果就是,複習了好長時間的題型沒考,反而一些之前不怎麼出的考點考了一大堆,還出現了比較新鮮的題型(大學物理的簡答與論述,真是讓我感動),致使大部分同學一臉懵逼,感覺這兩三天都白複習了…

說了這麼多廢話,你確定他們是真的掌握了這門課程而不是背了幾個公式和定理然後把它們套用在了學校的古董題型中?我只是想說,學校的水準和學生的水準千差萬別,但三兩天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能做到的也就是在天時地利人和(出題人是你的授課老師,題型萬年不變,考察的知識較為淺顯)的情況下過了期末這場考試而已,並不能做到真正地對一門學科的深入了解,所以他們的突擊學習效率從某種程度上也並不能算高,可能只是高於他們平時的學習水準罷了,距離對課程有一定深入的了解和掌握還是有差距的。

話說你可以試著建議讓學校實行教考分離,這樣老師不知道出題點在哪塊,題型怎麼樣,往年的試題也不具有了參考性,這時你再看看下一屆的掛科率,你就明白突擊複習的效率是不是想像得那麼高了


那是複習到真書了…

像我當年,至少有三次複習到假書…


周圍沒見過同學是靠期末突擊一兩天就學會的,要麼是大神本來就會,要麼是平時穩紮穩打期末查缺補漏把遺忘的知識撿起來。

舉我自己的例子吧,平時認真聽課和完成作業/編程,但期末仍然需要每天複習到兩三點,因為內容太多太龐雜,考試對細節的要求又比較多…至少在貴校,做往年題很大可能不會押到題甚至被「誤導」,參考今年的ICS和高代考試…

建議這位同學還是平時穩紮穩打一點的好,靠期末突擊即使能打高分,記憶也不會深刻的。

//還是想吐槽一句ICS期末…導論課出那種特別生僻的小字部分的完全考察背誦的細節,這樣真的好么…


因為絕大多數大學的期末試題都太簡單

不過學會知識和學會做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靠突擊拿高分的考試即使短期不被虐長期也一定會被虐的


成績不代表什麼。相對而言,70分到90分並沒有什麼區別。大學課程相比於高中,其複雜度提升了不止一個級別,同時,其課程量也增大了極多。在實現這種跨度的時候,對於一般人而言,即便是課程上學會了,學懂了,但是在經歷了幾個月後難免會忘記。教師為了保證其過關概率,自然而然需要將題目布置的與往年想像,或者給予樣題,或者出作業題。在這門課程經歷了幾年後,這種出題規律必然流傳下來,因此,在期末通過簡單的複習自然可以考的很高。但是,成績並沒有什麼大的意義。大學知識的核心是通過一段複習,你能重新拿起來,抓得住。而單單是期末簡單的複習並不能使你真正學會什麼。因此,在平常好好學習,好好鑽研,這才是掌握知識的方法。因為你以後需要的是在短時間內抓起來,進行使用,知識對於一般人而言,是很難完全記住,永不忘記。希望題主能保持本心,真正學會能力。


前不久一個大一的學弟問我,大學的考試都是原題例題,考試之前好好複習就行了。那麼大學為什麼要考試呢?

咋一看,感覺他說的很有道理,對啊,既然大學的考試是考前抱抱佛腳,找找往年題、題庫資料,打著60分及格萬歲的旗號路過,那幹嘛還要花費時間去考試呢?

我不禁想起以前的一個段子,大學考試考的不是智商,考的是人類的生理極限和情商,外加情報收集能力,套詞套話的能力,預習能力,速記能力,背到假重點的心理承受能力,考場的偵查與反偵察能力,以及印那一堆跟考試無關的東西的財力,所以我始終認為大學期末考試是高水平的,能真正反映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的考試。大學並不僅僅是教我們學習的地方,她也會交給我們一些社會技巧。


沒有內在規律,只看個人天賦。同樣都是考前學兩三天,有人只能考60+,比如我;有人能考80+,還有人能考90甚至100分。這哪有地方說理去啊。


我大學寢室有個同學,考試前從來不怎麼複習,當我們吭哧吭哧跑圖書館搶座複習的時候,他一般都在寢室刷日漫。越臨近考試越悠閑。但是每次考試都在班裡前幾名。所以在外人眼裡他簡直就是bug一樣的存在。

但是他平時像什麼高數大物之類重要的課從來不逃課,並且作業寫的極其漂亮。反觀我們其他三個人,一般能逃的課盡量逃,作業一般都是拿他的當範本修修改改。所以我們期末佯裝勤奮的通宵刷題,成績出來我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比。

所以,從來就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因為老師在放水,從出卷到閱卷都在放水。老師會估計你們的水平,來控制放水的程度。


規律就是你學會了同樣能考90+,人家突擊了幾天也考了90+,這種情況下你有疑問很正常,我也經常有疑問,這就是考試題的問題,你學會了知識,可以以不變應萬變,他複習了套路,只能對應這一種套路,換一種他就不會了,囫圇吞棗,這種人很多的。

最氣的是你努力學習了還沒考到90+,說明你學到的還沒人家多,這種問題不能出現(;`O′)o,因為這完全是自己的問題,你連試題這種套路都沒搞懂,怎麼敢說自己學會了數學呢


你就等著看你室友一遍又一遍的回爐重學線代吧。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雙一流中南大學僅入圍四個學科?
如何看待施一公和楊振寧?
歐美等有些發達國家的名校(這概念比較模糊。總之就是在各類排名中比較前的大學吧)真的比c9強的多嗎?
教育商店購買蘋果筆記本 學生證過期怎麼處理?或怎麼買更優惠?

TAG:學習 | 大學 | 高等教育 | 期末考試 | 大學考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