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陳喬恩微博淪陷?
每次看到微博眾生相,我就想起姜昆先生、李文華先生的相聲《如此照相》
甲:這還是櫃檯里一位同志,偷偷跟我努的哪能。我順著方向一瞅,牆上有一張紙,上頭寫著四個字:「顧客須知」。
乙:什麼內容?甲:我給你念念:「凡到我革命照相館,拍革命照片的革命同志,進我革命門,問革命話,須先呼口號,如革命群眾不呼革命口號,則革命職工堅決以革命態度不給革命回答。致革命敬禮。」乙:真夠「革命」的。那時候是那樣,進門得這樣說:「『為人民服務』,同志,問您點事。」甲:「『要鬥私批修』!你說吧!」
乙:「『滅資興無』,我照張相。」甲:「『破私立公』,照幾吋?」乙:「『革命無罪』,三吋的。」甲:「『造反有理』,您拿錢!」乙:「『突出政治』,多少錢?」甲:「『立竿見影』,一塊三。」乙:「『批判反動權威』!給您錢。」甲:「『反對金錢挂帥』!給您票。」乙:「『橫掃一切牛鬼蛇神』!謝謝!」甲:「『狠斗私字一閃念』!不用了。」
乙:「『靈魂深處鬧革命』!在哪兒照相?」甲:「『為公前進一步死』!往前走!」乙:「為公前進一步死」,我這就完了?甲:「那也不許『為私後退半步生』!」乙:我還回不來了!這不是搞庸俗化么!
乙:「死者安息。吃了。」
甲:「願天堂美好。吃的啥?」乙:「生者節哀順便。吃的火鍋」想想這個場景:喬離開了,陳作為七年好友悲慟不己,淚流滿面,儼然成了一個淚人,這時她突然想起一件事,馬上拍了張哭的照片,配幾句話,上傳微博。網友評論真好友啊!這場景你們希望看到,但不覺得彆扭唏噓嗎?微博並不是言情台。死者為大,尊重先行,活人緬懷,內心自痛,不必告知。
第一,閑得蛋疼;第二,兩粒都疼;第三,綁架無恥。
陳喬恩沒有義務向公眾證明自己的悲傷
文/楊時暘
處理悲痛與哀傷,是一件極其私密的事。不同的人各有各的方式,有人暴飲暴食,有人水米不進,有人沉默不語,有人大放悲聲。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悲傷,作為有同理心的動物,我們應該明白,在他人處理心理傷痛的當口,保持安靜,不去指摘,給予同情,是怎樣一種必備的道德和教養。我們可以設想一種情境,當我們身邊的親人和朋友意外去世之後,一群人擁到我們的朋友圈和微博下面,指斥我們為什麼沒有及時在社交賬號上點起蠟燭並配以煽情的文字和哭泣的表情,我們會爆發出怎樣的情緒?
當喬任梁去世之後,一些網友正在做著類似的事。而且他們還都帶著義正詞嚴的表情,以一種道德訓誡的語氣,質問陳喬恩為什麼沒有在公共社交媒體上表達出適時的悲傷。這一切迅速發酵成彌散著暴戾和聳動的群情激奮。
或許沒有人能夠想到事情會發展成這樣。在此之前,人們的討論不過也都局限於對死者的死因與生前私生活的猜忌是否應該告一段落。而是非突然降臨到好友身上,事態的變化確實有些過於旁逸斜出。
這群網友正在下意識中,大踏步地走向教養的反面,而他們自己或許還覺得正在從事某項正義的行動。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王寶強發出離婚聲明之後,這群人攻陷了鄧超和徐錚的微博,質問他們為什麼沒有在第一時間挺兄弟;在大地震的時候,這群人狂躁地質問王石和馬云為什麼沒有及時捐款或者捐款數額那麼小;在閱兵的當天,同樣還是這群人衝到范瑋琪的賬號下,指責對方為什麼在這麼舉國關注的日子裡,還有心曬娃過自己的小日子……
很多人習慣了單一化和集體化的思維模式,他們善於塑造出一種想像中的「應該」和「完美」的情境,然後尋找和篩選那些沒有進入自己設定情境的人,加以砍伐和修正。或許,直到今天,他們仍然並不清楚,這種逼迫他人就範自己狹隘道德想像的行為是一種嚴重的精神暴力。在我們的教育系統和文明習得中,幾乎沒人告訴我們,逼人表態是一種侵犯。而與此相反,有某些文化一直在默默鼓勵著人們強迫他人表態。所以,很多人把不觸及肉身的暴力並不當做暴力,把逼迫他人表態當做一種正義和見義勇為,善於假裝英勇地用廉價的口水對他人進行一場場虛擬的批鬥。
喬任梁的去世引發了一次極其弔詭道德拷問,最初,一群人擠眉弄眼地嘲諷他的死因,很快,這就被另外的人加以指斥這不道德,而與此同時,一些人又迅速轉向那些尚未表達哀悼的喬的友人,認為這樣保持沉默不近人情。這成為了一場急功近利的道德表演秀。這群參演的主角很快就開始斥責未能及時作出表演的人,為什麼不趕緊加入群眾演員的序列。這場莫名其妙遷怒於陳喬恩的鬧劇,最終,陳的團隊後來不得不及時補充了表態,稱陳喬恩因為好友離世極度悲傷,淚流滿面而無法上妝。這種極具畫面感的回應,不知道我們該感到殘忍還是該覺得搞笑,或者,二者兼具,才是典型的中國式娛樂,一種黑色、灰色和血色混搭的荒誕又令人唏噓的混亂情緒。
我們都明白,在社交媒體上表達情緒是經過理性安排的,那些文字和配圖背後都是心思,而一旦一個人真的陷入了極度的、無法自持的悲痛,是根本不會去考慮社交媒體的管理的。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離世,往往離事件越遠,情感上越無關的人,越容易輕易地表達出那種具備表演性的悲痛,這就是為什麼一旦有個明星去世,毫無關係的粉絲們都能迅速布置好悲傷的表情,在微博和朋友圈點起蠟燭,配以雙手合十的圖標,爭搶式地表達自己的震驚與哀傷,而那些真正親近的人,估計早已無暇估計社交賬號的維護。你真正悲傷的時候,還會考慮到底哪個濾鏡適合自拍下自己憂傷的面容嗎?
自從有了社交網路,一切都發生了微妙的改變。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可以進行某種巧妙的修飾與點綴,而對於他人的生活,可以毫無成本地進行評判、指摘和攻擊。社交賬號上呈現出的一切,成為了真實生活的古怪鏡像,有時貼切,有時扭曲,有時差池萬里。那倒影中與真實生活無法重合的部分就叫做表演性。社交網路開始被使用的同時,就意味著一種表演性的滋長。但這種表演性有時特別符合某些人性中虛偽的部分,在很多時候,我們寧願相信那些表演出來的、符合自己設想的東西,也不願意去相信那些更加真實的,但缺乏觀賞性的內容。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陳喬恩沒有及時發布哀悼,更加真實也更加令人心碎,這意味著她真的浸入悲傷與震驚,如果她在事發五分鐘之後,發布一篇充滿排比句的通稿昭告哀思,難道就意味著她有情有義嗎?其實,陳喬恩根本沒有義務必須向公眾證明自己到底陷入了多麼深邃的悲傷。
表態,有很多種方式,也有很多種功用,有真情流露的,也有敷衍了事的,有有感而發的也有充滿策略的,但表態有一個前提,就是自發與自願。被強迫表態,近似精神上的被強暴。在我們的文化中,表態文化有著長久而複雜的歷史,它進入了我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無論宏大敘事還是日常生活,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表態,我們習慣了一種公開化自己內心世界的方式,對於個人保留精神自留地的方式不懂得尊重。而這個特點卻又與這個社交網路時代的當代性病理意外苟合。道德綁架、精神暴力在互聯網的簡便社交系統中,就變得更加成本低廉。
擁有道德感是好事,但我們要有能力判斷,哪些是道德感督促下的對某些人和事的監督,而哪些是多管閑事的對他人隱私的侵犯。我們分泌道德感的方式出現了問題。在很多時候,該具備道德感的關口,我們選擇用冷漠和憤世嫉俗代替,比如看到公共利益被侵犯;而有時,該收斂起自己的言語和目光時,我們卻發出了無盡的謾罵、訕笑和調侃,比如這一次。這樣的結果導致了該被監督的人可以逍遙,該被尊重的人總被騷擾。想想,這荒誕又悲涼。
陳喬恩先是失去了一位親密的朋友,然後突然又收到了無數陌生人的謾罵,這對於她來說會有怎樣的影響不得而知。但是,如果從此之後,你們發現她的微博變得謹小慎微,毫無差錯,通稿味道十足,或許那才真的讓人心酸。
(首發騰訊娛樂觀)
演員喬任梁於家中過世。陳喬恩卻受累進了微博熱點榜。網友指其好友過世,沒在微博上有所表示。
這不禁讓人聯想出一個畫面:
逝者已逝,群情悲痛。這時,有人戴著紅袖章赫然出場,一臉正義的說要檢查誰沒有掉眼淚。
可是,眼淚不是唯一表達悲痛的方式,就像發微博不是一樣。
面對悲痛:有人會哭,有人甚至會笑,有人會發木,有人終身都在用拒絕接受的方式生活,更有人想哭都哭不出來了......只不過是不同的防禦機制罷了,哭是宣洩,笑是反向形成,發木是隔離......
沒有誰的悲傷更比誰的輕一點。。。
死亡對親者而言是種別離,而非正常死亡更因為無法被親者接受,而帶有更大意味創傷的味道。
即使親不至此,一個普通鄰居的過世都可以讓你夜夢驚坐起,因為僅僅死亡二字都足以激起一個常人對生命無常和死亡本能的思考和恐懼。
比之悲痛更深的情緒是,面對死去的人,活著的人會為自己還活著感到愧疚......
他死了,而我卻還活著。
為自己倖存於世而愧疚。。。
倖存者有著無以言說的悲痛,此時,他們還要迎來輿論惡意解讀的二次傷害。這往往是加劇了他們的創傷。
魯迅說:「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這紅袖章上也寫著兩個字:冷漠!
真實不被干預的情緒
當情緒不被干預的表達,才能最透徹的真實表達。
就好像:
小朋友剛開始接觸學習的時候,勁頭十足,一下考個一百分。家長為了鼓勵好學大方獎勵。久而久之,獎勵成為一種習慣。孩子開始將對獎勵的需要和學習成績捆綁在一起。而原本對學習的天然興趣和對獎勵的需要開始混淆。時間更久的時候,對獎勵的需要被不斷強化,而學習的天然興趣則不斷弱化漸失了。
此時,小朋友對學習的天然情緒就被抑制了。
當事件發生時第一條件反射是對照標準做出反應時,真實的情緒被擱置和壓抑了。
情緒要被允許,情緒的表達方式也要被尊重。
這也是價值多元一種表現。價值多元本身就是一種寬鬆而尊重人性的文化氛圍。
用道德綁架的方式去要求說,「此刻你應該悲傷」甚至刻板到「此刻你應該悲傷的發一條微博」不僅是一種不尊重,更是對他人自主性的干涉和控制,是對他人人格邊界的侵犯。
人格層面上人人平等。借道德之名,以侵犯邊界為實的方式干涉他人行為。實則是一種強勢人格對他人人格欺辱。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另外一些人被勾出不滿情緒,跳出來維護的原因。
那些本該被質疑的控制,比如讚賞抑或指責
有一個地方值得深思:那些評論很莫名的就佔據著人們的視線,讓一些人贊同,讓另一些人受傷。被關注著,被在乎著。
就像小時候,老師說,你是個好孩子,就能讓你樂半天。說你是個壞孩子,就能讓你難過一樣。
評論一出,評論者就擁有了某種權利。
就像那個紅袖章,哪怕臨時扯了紅桌布縫的,只要足夠一本正經的戴著,總是有人會被唬住的。
自立山頭,自封為王這種事情多少是有點幹頭的,多少是會有人信的,信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真的王。
然而這種權利顯然是個偽命題。
因為,我是不是好孩子這件事情,不在於老師怎麼評價、鄰居怎麼說,在於我自己。
就像我是否悲痛,不在於我是否留下眼淚,是否發一條微博,而在於我的心。
評論者的權利來自於被評論者的在乎。
當自我意識足夠清晰,自我邊界足夠明確,自己足夠了解自己時,那些惡意也好善意也罷的評論就不再具有力量。
那些可以傷害你、侵犯你人格邊界的力量都被你收回了。。。
願逝者安息!
也願生者安寧!
原文發自微信公眾號:奮鬥吧諮詢狗(微信號:zixungou)
http://weixin.qq.com/r/eDtielzE_gGFrRgZ925q (二維碼自動識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微信公眾號:奮鬥吧諮詢狗(zixungou)
去年就是鍵盤俠把kimi逼上了絕路。然後現在一邊緬懷逝者一邊繼續去綁架活著的人人家比你個無關的路人不知道難受痛心多少倍,不知道哪來的聖母的嘴臉牙尖嘴利的去指責人家不發微博。站在莫名其妙的道德高地上冷不冷?一邊當婊子,一邊還想立牌坊。垃圾。
有些人真可憐,只能活在微博里
我想起了在知乎看到的兩張圖,作者見水印。
那些攻擊陳喬恩的人,這是你們的寫照噢。
微博真的只能當最新爆料來看。我覺得這個時候她現在應該沒心情玩手機上網吧。
現在很多微博上很多人實在淺薄得很,無恥得很。朋友離婚你微博不聲援是無義,朋友去世微博不悼念是無情。他的人生都活在隻言片語里,是非觀只有140字。本來人生之事,無論父母夫妻友人之間皆是無常,三言兩語的慰藉容易,可真正的友情從來不流於表面,真正的悲傷也不露於人前。妄言者不僅把他人的生命當做消遣來發泄自己生活中的蠅營狗苟。忙著指手畫腳,張牙舞爪,忘記自己在放光的屏幕前那張冷漠的臉和看戲的眼才是無情無義無理取鬧。
昨晚還興高采烈的主持中秋節目,還是首跨內地,明明是那麼大喜的日子。第二天晚上卻收到七年好友逝去的消息,這是一個怎樣的打擊!難道還要停下來傷心發表一下微博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嗎。那些說他sm死掉的人,你們是從哪裡聽來的,亂傳流言,無故中傷,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好嗎。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包括道德指責和法律約束 。她現在肯定在房間里哭著,畢竟是自己那麼多 年的好友啊,希望她早點從悲傷中走出來。
這件事情,講真,很多明星微博下都有發生。字眼要多討厭有多討厭。
跟喬任梁有過幾度合作的趙麗穎最近一條微博也是一片。連和喬任梁沒什麼交集的孫儷微博下也有人罵。什麼邏輯???還有人贊??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認為是它的責任。-------伏爾泰
道德綁架的沒長腦子,隨手舉報。
先不說道德綁架之類大家都在談的問題,從這一事件,以及之前王寶強離婚眾網民譴責鄧超等其他相似事例中不難看出,很多人的認知已經被微博和朋友圈等社交網路支配了。很多人對於「Virtual reality」這個詞並不陌上,但有多少人知道,它除了指代虛擬現實技術外,在傳播學上還有另一層定義?當觀眾在看電視時,當人們在瀏覽社交網路時,他們會自以為從那些媒體上獲得的信息就是現實的全貌,從而產生一種自己很了解某個其實現實生活中完全沒有交集的人或事的錯覺,這一種現象也叫Virtual reality。具體來說吧,容嬤嬤和李明啟、安嘉和與馮遠征、雪姨和王琳,曾經很多人把電視劇中的角色和演員本人的形象重合起來,這就是Virtual reality的一種體現。而陳喬恩微博淪陷,以及鄧超自王寶強離婚事件後因未表態而被罵也是同理,一些人認為網路上的陳喬恩和鄧超默不作聲,現實中的他們肯定也是置之不理的。道德綁架固然噁心,但我更擔心的,是社交網路讓人變得越來越懶于思考,自以為是。
喬自殺去世後,有網友翻出車徑行導演當年斥責他因病遲到的微博,之後車導演的微博下方就驟然多了許多指責甚至辱罵的評論,其中有許多直接稱其為「殺人兇手」,更不乏前文指責車導演微博公開斥責喬老師的行為引起網路暴力、是害死喬的罪魁禍首,而後文就對車導演肆意的以「婊子」等辭彙進行謾罵,對自己的行為很顯然就是典型的網路暴力懵然不知。不管人類的觀念有多靈活,網友的思路有多豐富,有一句話,在沒有證據之前必然是確定的:沒有哪個確定的人是殺死喬的兇手。車徑行不是,陳喬恩不是,夏莎莎不是,任何沒有做到讓網友滿意的人都不是。說任何一個人是殺人兇手,都是扣了一頂巨大的帽子。遙遠的那十年里,留下許多讓我們當作笑話的罪名,它們被強行放在同胞們的身上,什麼「反革命」、「流氓」、「老右」、「小爬蟲」…多少顆頭顱經受了這般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多少鮮活的生命成為這惡語之刀下的亡魂。為什麼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了,還是有那麼多人,不能夠獨立的思考,隨隨便便的給他人扣帽子,在意見不合時,不去尋求事實、不能講出道理,而是找來一群人,讓人數眾多成為自己觀念正確的堅實依靠。即使所有的名人都表態了,南海還是有人仲裁;即使所有的行業都封殺了,台獨現象也未必會緩解;即使所有的明星都轉發了,那個人,那條命,走了也終究走了,我們事後的吶喊不能讓他重回世間,卻完全能讓更多的人,以同樣的方法,成為陪葬。
傷心事發微博在我看來是在嘩眾取寵
得知喬任梁過世的消息,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陳喬恩會怎樣的傷心?死亡不是最痛苦的,活著的人才是最痛苦的。我的狗狗去世八年了,可是每當我想起它,我都會哭的不行,現在只要我看到有關於狗狗的電影、視頻等消息,我就會痛哭流涕,熟悉我的人見我突然哭了,都知道我又在看狗狗。而且不止是我一個人,養過狗狗的都有我這樣的經驗,狗狗尚且對人類能產生這樣的影響,何況在你傷心時安慰你,無助時幫助你,需要時出現保護你的人呢?也許除了喬任梁的爸媽,最傷心的就是陳喬恩了吧,也許她正在後悔,為什麼過節,她沒有去陪他,去過有她陪,事情會不會不一樣?現在的她需要的是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她能夠自己治癒,因為能安慰她的人已經不在。 對於看戲,辱罵陳喬恩的人,你們因為人家沒發微博,你就罵人家,你這是正常人的思維嗎?對於你們的行為,我除了想到你們是為了給自己增加關注,我再也想不到合理的解釋了,如果人家發了微博,你們是不是又會說,你男閨蜜死了,你還有心情發微博?無論陳喬恩說什麼,你們都能在她微博底下說她壞話,這不是為了增加關注又是為了什麼,請你們行行好,不要在站著聖人的角度上拿人家的痛去隨便指責別人! 曾經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可以很好的看出那些評論者的心理想法,去年我在外地讀書的時候,媽媽打電話告訴我,我家的金毛死了,剛剛還活得好好的,突然就死了,我覺得我狗狗死得有蹊蹺,叫獸醫過去看看,獸醫告訴我,我的狗狗是被毒死的!我傷心啊,我氣憤啊,可是我又回不去,後來等我停止哭泣了以後,我在朋友圈發了一個文章,寫的是我和它在一起快樂的事情,以及對下毒人的詛咒...我只發了朋友圈,只有朋友圈的人才知道我家的狗狗發生了什麼事,過了幾天,我想起我家狗狗,在朋友圈和空間都貼了一張我和狗狗的圖,寫著:一個羈絆需要多久才能產生?結果有幾個喜歡玩微信的朋友在我微信底下什麼動靜也沒有,卻特意跑到空間里評論讓我不要傷心…其中有一個是對我有好感的人,然後我有一個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的朋友看到評論後對我說,對不起,她不知道,所有才點了贊,然後把贊給取消了...對於這幾個特意跑到空間安慰我的人,我想說你們是真的安慰我嗎?只是想讓其他人知道,你們有多麼善良,你們有多關心我吧?真正關心你的人,會給你打電話,會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而不是做給他人看! 傷心事發微博在我看來是一種嘩眾取寵的行為,以假意換取假意,不過為了引起關注而已,點贊,評論的人哪一個是真正關心你的人?而且作為一個名人,應該學會將不開心的事隱藏起來,因為你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很多人的心。如果真的想寫寫什麼,可以用小號,或者將內容隱藏。 能說出來的痛,都不是真的痛,活著的人才是最痛苦的,希望陳喬恩不會網友惡意的言語傷害到,希望你一直笑下去,這也是愛你的喬任梁的心愿。_______不好意思,確實那句:傷心事發微博是嘩眾取寵,有點偏激,我表示抱歉,因為每個人的發泄的方式都不同,尤其是作為明星,遇到一些事情不想發微博也必須發,不然又會被噴。我當時寫這個其實是希望大家能夠辯證的去看待事情,不過現在我發現微博除了那些無腦鍵盤俠,別人做什麼都會噴的人和各種營銷水軍外,大家都能理智,而這兩類人我們不需要太在意他們說的話,越在意他們越感覺自己有價值越搬弄是非。垃圾人,我們遠離就好! 18.1.5我看世人多傻逼,世人看我應如是
真的有去翻看幾個道德綁架評論的微博主頁,感覺裡面有一部分是營銷號或者水軍,不知道這些水軍故意挑起事端的目的何在。但我還是願意相信世界之大,即使有三觀不合,但在生死大事上大部分的人群還是善意的,有同理心的。
1、參與網路暴力的人群:
1)藉機炒作,價值觀扭曲,相比道德觀,更看重實際的金錢利益。2)仇恨社會,生活中遇到的不滿不公無處發泄,找到個名人的微博就去踩兩腳,吐口痰,似乎這樣就輕鬆了,在道德上就高人一等了。2、帶來的影響:
1)被攻擊者,若心理承受能力無法像鋼鐵般堅強,會對自身價值產生懷疑,包括自身的世界觀等等。因為善良的人都有渴望被他人認可的願望。2)對於旁觀者而言,同樣是災難。難道世界已經扭曲到了這種程度?難道我所生活的社會是如此醜陋?同樣容易心灰意冷。所以有一群人就是以扼殺社會生命力、摧毀他人活力和希望為目的而存在的惡人。3、為什麼不這樣解決:
要求所有人對自身的言論負責:微博實名制。任何不當,故意誹謗,歪曲事實的言論,間接導致他人的不幸,都必須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制裁。我以為言論自由表示可以隨便說話,但是對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必須要負責。---------------------------------------------------------------------------------------------------------------------------發的第一條知乎,因為微博不會發-_-|| ,但有些想法,想在知乎里留一筆。。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陳喬恩致喬任梁長文?
※陳喬恩和林依晨誰是台灣偶像劇史上的一姐?
※佟大為被陳喬恩抱腰,自語沒有私心雜念是什麼水平?
※36歲阿嬌和38歲陳喬恩穿同款衣服同框,誰更美?
※如何評價陳喬恩的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