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同樣收入的人群,沒有獲得專業理財服務和獲得專業理財服務相比會損失多少財富?

本題亦收入知乎圓桌 ? 日常經濟學 · 我為什麼這麼窮,更多「勞動經濟學」、「貧富差距」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 理財達人,更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個人理財計劃為美國大眾獲取高質量的生活做出
了很大貢獻。根據美國理財行業提供的資料,在同等
情況下,沒有獲得專業理財服務的人比享受專業理財
服務的人平均損失 20%的財富。

在中國損失是否也能達到這個水平?


先說結論:國外的那個統計數據根本說明不了問題,更不用說該結論無法移植到國內了。

理財是否有幫助,真的要看具體的人群。

首先,低收入的人群根本無財可理,或者還處在原始積累的狀態,這時候他們更需要的是自我學習理財投資知識,掌握一些投資常識和對金融回報風險的正確認識。主要精力還是好好工作,力求增加收入。

對於有了一些積蓄的中低端中產階層,這些積蓄來之不易,但是他們負擔不起比較高端複雜的理財服務。全球無限制的資產配置聽上去很美,但是也很昂貴。而低端的網點理財推銷又有許多不可知的風險。對於這部分人群來說,了解自己未來大額消費的高峰低谷,了解自己收入的未來狀況,量入為出的做一些穩健投資,完全可以自己通過學習研究實現。

對於那些已經有了比較高收入的家庭,沒有了房子、子女教育開支的巨大壓力,仍然有一部分閑錢想加以運用的。此時理財服務的幫助對他們來說是兩可之間。如果這些家庭本身有一定投資經驗和眼光,低端理財服務提供的附加值很少,可是這部分家庭仍然負擔不起最高端的理財服務,所以還是自己規劃更有益。而如果不是太精通投資並且工作繁忙的高收入者,找一些可靠的理財服務起碼可以省去自己鑽研的時間成本和學習成本。

最後一波人群就是豪富人群了。對於這些人來說,資產規模足夠大,選擇最好的理財服務完全物有所值,時間精力省下來可以去享受生活,這一沒有什麼可說的。

說到底,理財服務是否必要是和時間成本密切相關,你的時間很值錢,理財這種事情就交給最好的專業人士去做。如果你的時間不是像某些牛人那樣彎腰撿錢都虧損,那就花點時間自己研究一下。

大家需要問自己這一個問題,我這點錢,能給理財顧問帶來多少手續費,值不值得別人盡心儘力的替你打理?


這話我第一次看到

是2007年學AFP(國際金融理財師)的時候

實際上從來沒幾個客戶的資產積累出現大的回撤是因為賺少了、賺慢了

而是因為虧多了

如去年的股災、今年的大量p2p跑路

理財本身是反人性的

而且複雜的專業性也提高了行業門檻

但目前國內的理財師基本都依附於某個機構

有巨大的kpi的銷售壓力

很難提供客觀獨立為客戶出發的建議

而國外尤其歐美目前中產均有自己付費的理財師

避免買產品時候被高大上的金融機構忽悠

中國這方面才開始


相去甚遠,是必然的。

首先我們談一談現狀。先拋開專業的資產配置不談,對於市場上的產品,投資者大多數不了解其真正的風險,也就是投資了自己根本不知所謂的產品。另外投資者們都知道,目前中國主導的投資理財顧問是以產品為導向的,也就是賣理財產品賺錢,這在某種程度上講,不具備獨立性。如果碰到某些素質不高的「理財顧問」,更加倒霉。

其次,研究數據表明(此觀點來自於加拿大,是一個與政府養老計劃合作的研究機構,專門研究對於有顧問與無顧問投資者退休後的資產規模),試用顧問的投資者退休後平均比未使用顧問的資產多3-5倍,說明投資顧問和專業的資產配置、財務規劃、養老、稅務規劃、保險規劃是非常必要的。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最普遍的公募基金,有顧問和沒有顧問的投資者,在相同時間段所獲得的收益可能差很多,因為顧問會根據市場情況,指導投資者分倉操作,或者用定投方式攤薄成本,以及及時提醒投資者止損、止盈,這就體現出了專業顧問的必要性,當然這只是在操作層面上,還沒有開始真正的資產配置。

真正的資產配置是穩中求勝的,致力於相同收益,波動最小;相同波動,收益最大。那麼其中就可以運用各種手段來分散風險、降低風險,比如用海外資產配置或外幣配置來抵禦區域性的市場震蕩,用投資品種之間的負相關性或無相關性來分散投資風險等等手段,都是金融方面帶來的益處。

除了資產配置,投資顧問還會為客戶做財務規劃,模擬人生中各個時間段的現金流量,使資產更好的累積。另外,遺產、稅務規劃與保險規劃可以保障整個生涯的平穩。

所以,很多投資者印象中的投資顧問都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投資顧問是一個專業的、長時間、不間斷的財富管家。這樣的專業人士,一定會比自己投資效果更好。


先下結論,在中國,先不要提理財師能夠給客戶帶來多少財富的問題,先來談談不稱職的理財師給客戶帶來多少損失的問題。

目前中國的理財顧問行業僅僅是起步不久的狀態,刨除掉那些高凈值的客戶,絕大多數的普通投資者並沒有能力去甄別理財顧問的好壞。目前的理財服務依然拼的是流量和營銷,整天想的是在百度的競價排名中擠得更靠前一些;想的是如何讓銷售人員的話術弄得更加漂亮一些;想的是KPI,數據增長——至於真切的替客戶考慮,那都是次而次之的事情。同留學諮詢一樣,干這行的是一鎚子買賣,我先把流量和錢拿到手,這樣公司才能壯大成長;至於如果發生了虧損如何安撫客戶,那是另外的一套精緻的說辭體系。

我當然知道我這麼說肯定會引起很多同行的不滿,但是看了那麼多自薦微信平台與APP一類的人,我要說像我這樣的半桶水,也算是接到不少類似的職業邀請了。在我看來,普通投資者去找理財顧問是一個很靠運氣的事情,你不知道你買的P2P產品會不會資金鏈斷裂,你也不知道你買的基金,其基金經理到底水平如何,還是顧問其實拿了抽成才推薦的。更危險的就是比特幣與現貨原油、貴金屬諮詢了,雖然做得好當然有暴利,但是如果對這類產品一無所知,其風險之大不可想像。但是你賠了,說不定你會加錢;再加錢,意味著就有更多的傭金。在某些情況下,理財師並不在意你的盈虧。更殘酷的情況,是不少公司經常換馬甲,新銳的技術、產品與冠冕堂皇的說辭(大數據、量化、雲計算)讓歷史變得不重要。(「我們是一個年輕精銳的團隊…」)

我曾經做過一個統計,調研了從2005年到2015年A股市場上推出的股票基金,90%以上都是各領風騷十幾月,基金經理頻繁的調動與神奇的A股常年的熊市,讓能長期跑贏大盤的基金顯得非常罕見。我在某基金公司做營銷的時候,看到我親手篩選包裝出來的數據,我感到噁心。對於普通投資者,我只能告誡一句話:金融銷售領域充滿了謊言。

這種悲劇的亂象,導致廣大的投資者最喜歡做的就是自我摸索,然而自我摸索也經常會遇到那種高暴利的龐氏騙局與金融詐騙中。龐氏騙局在大陸從90年代到現在經歷二十多年的歷史,依然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橫行。更不用說形形色色的高風險投機:比如賭殼、交諮詢費抓漲停、商鋪與古玩投資、空殼的海外不動產投資、代理香港的warrants、比特幣期貨、不靠譜的P2P、沒銀行託管的貴金屬與原油對賭盤……

一個前輩曾和我講過,利用人性的貪婪與慾望來賺錢是暴利。賺聰明人的錢很難,但是賺蠢人的錢容易。天上不會掉餡餅這種真理,總是有人不明白。

在中國的話如果得到真正專業的理財服務,我認為能比普通人高10%已經稱得上不錯。要想拿到比較高的夏普的話,個人建議不妨找一些靠譜的信託,此外投資標普指數基金,買一些金磚四國的LOF長期持有,我看來算是穩健進取的選擇,如果有興趣買黃金與石油的ETF也不可以考慮(雖然現在漲挺多了)。此外,不少港股的銀行股與白馬股處於歷史低點,即使拿股息也算是不錯的選擇,可以考慮長期持有。


沒獲得專業理財服務

身邊有一新認識的姐妹,有錢任性,最重要膽大

朋友介紹一家P2P,踩雷跑了,15萬損失

朋友的朋友又介紹一家不知名的P2P,踩雷,又跑路

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介紹了一個有限合夥,100萬,還不起了,你愛咋咋地,我不跑,就是還不起了

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又介紹了外匯,白銀,黃金,日進斗金,保證賺錢,你懂得,血本無歸

總共算下來,沒得到對方說的承諾利息不說,損失本金小300萬。

現在她啥都不相信了,現在理財:買房,買房,國內買,國外買,其餘錢不用的時候,放銀行。

獲得專業理財服務

一大姐,40歲,2007年殺進基金隊伍,他不買股票,只買基金,持有40多隻,10年初,接觸到一家正規專業理財服務

11年,建議贖回部分長期不漲只跌的基金,換成信託,基金虧死10萬,信託賺10萬,打平

12年,嘗到信託甜頭,繼續買入,賺10萬

13年,接觸到陽光私募,沒買,觀望,繼續持有信託10萬

14年,買陽光私募,15年賺,20萬,保守不貪心,贖回了

15年,拿出來付一房子首付,又增加一房產

16年,滿滿的賺錢運

不說了,我先去賺第一桶金去。


別說理財了,08年買房和沒買房的,你看看現在的生活差距


謝謝邀請,其實這個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理財的目的不是只有增值而已。


我感覺國人對他人的基礎信任都很難建立起來,更別說是把錢交給別人管理了。他們總感覺別人都是來騙你的,同時自認為自己的知識夠用了,結果就是各種試錯!

我覺得一個成熟的理財行業,應該是有足夠比例的人願意把錢交給專業的機構和人來管理。


現在的問題是所謂的專業理財師只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賣一些垃圾產品給客戶,本人深受其害。


在中國不會理財的至少能保證本金。會理財的可能熱包子打狗。

都在說國人不會理財,國內理財平台不規範,國人能夠相信哪個。


這個問題,個人感覺同樓上。討論意義不大。

重點你在於是否認為,理財是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你才會花心思去研究它。然後才有機會談收益。

如果你的收入沒有到一定的程度,獲取理財服務的成本比較高,更多還是要靠自己。

收入到了一定的程度,建議找靠譜的機構諮詢,配置財產結構,因為單一投資承擔的風險比較大。需要全面的風險分散。

當然上述所有的可能,都是基於你有一定的理財基礎。這年頭騙子太多,還是需要有頭腦去分辨真假的


二者相比,那損失可真的無法估量。其決定因素很多。我遇到很多這樣的案例,有的幾倍幾十倍,更有甚至上百上千倍都有。


非常大。同樣的工資水平,如果沒有理財觀念和方法,就只能啃老本。如果去理財,會發現你用的永遠是理財的錢


按理財年收益0.1算,一年空閑資產多出0.1,第二年多出0.21(原空閑和理財收益加次年空閑收益),第三年自己算了。

由此來說,理想狀態下,理財和不理財的差距從長遠來看是巨大的。


本錢一輛8萬元的byds6,2年後工資加股票成了途觀,差距在這裡


首先一個專業的理財師肯定是一個知心的好朋友,他對你的收入以及狀況了解得比較清楚,對你未知的金融投資領域又是擁有知識積累,他能給到你很多不僅僅是財富規劃的建議,還同時給到職業規劃以及人生規劃的建議。


從這個命題,你就能窺見個人理財這個行當,是以銷售為導向的職業。理財行業說,「不用我你要損失20%」,完全沒有事實根據,不就是典型的自賣自誇嗎?

日常你碰見的銀行理財經理、保險代理人、證券經紀等金融機構的銷售人員,他們本質上都是在干同一件事——把手上的金融產品推銷給你,然後賺取傭金。至於你買了這些金融產品後結果如何,就與TA關係不大了,只要別上門鬧事就好。因此,你想從金融機構的銷售人員那裡得到客觀專業的建議,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你們之間有利益衝突

所以,現在的金融服務是難以提供專業的服務,除非客戶肯為客觀專業的理財建議付足夠的費用。否則就只能像看醫生一樣,付幾塊錢的診金,結果花幾百元買來一大堆沒用的葯。


中國也差不多是20%這個數字吧,在通貨膨脹的時候。有專業理財服務的人會去投資,沒有專業理財服務的人只能看著自己存在銀行的錢打水漂,這種差距,導致自己會理財的人損失微小,沒錢的損失慘重。


是否獲得理財服務我覺得現在討論意義不大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收入大致相等的人群,一個人注意理財收益,而另外一個不注意的結果會如何

網上有太多例子我就不貼鏈接了

我想說的還是那句話,技不壓身,如果你無法獲得年化10%的薪金增長就一定要注意理財知識的培養,因為它可以讓你在付出很低廉的成本獲取儲蓄10%以上的收益


財富的損失差距必然隨時間擴大!

可以用3點說明沒有找專業理財的家庭/個人會比有專業人士服務的家庭/個人損失更多財富:

1、72法則

什麼是72法則?相信不太多人知道!但是複利相信大多人明白,而72法則就用作估計將投資倍增或減半所需的時間,反映出的是複利的結果。為啥提到複利?很簡單,72法則就是以1%的複利來計息,經過72年以後,你的本金就會變成原來的一倍,那如果以9%來算,最初投資金額為100元,約8年時間投資金額滾存至200元(兩倍於100元),同理可推算出不同情況。

72法則介紹完了,那我想說的是理財必然跟時間有關係,那麼在時間同等的基礎上,有專業理財服務的家庭是能夠使得財富處於穩定的複利水平增長,而沒有的呢?大多是處於比較大的波動狀態,這使得財富可能大起大落,起還好,萬一落下去,這苦水只能自己吞了。所以,隨時間推移,享有專業理財的群體必然能使得財富健康增長,而缺少專業人士服務的群體大部分必然損失的財富比前者多。

2、國情不同

美國的獨立理財行業發展之久不是中國能比,美國行業發展已經成熟,最基本的保險業務是理財中的基礎,僅拿這眾所周知的對比吧,同屬於中國的香港,其保險行業與國內對比也可知,香港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和完善,而中國呢,才30年多的歷史,就已經有許多銷售人員美其名曰理財顧問,實際只知道售賣自己公司的產品,並無什麼獨立理財師的專業可言,實屬照搬,虛名而已,實質就是保險代理人。

那麼在美國行業成熟的情況下,理財是結合了不同的渠道和產品進行資產配置,並且投資範圍覆蓋全球。中國呢?只有本土,這種情況下,已經說明了有專業理財服務的人群,能更好更廣的進行投資,那麼中國呢?已然只能在本國的情況下,投資渠道就少了,自己知道的甚至更少,可想而知,有專業的人士服務,更多的選擇和投資建議,是不是能更好的使財富增長呢?當然,在中國,也得找到真正的專業理財服務,幫助家庭/個人尋找更廣的資產配置和財務規劃,因為理財是長期的,專業的,不間斷的服務,很多人印象中的投資就是股票,其實不是,理財是個綜合的服務,沒專業人士服務的人群必然在人生中會使財富在某個時間段缺少保護,進而發生不想發生的事情。(PS:別再把保險公司的代理人當做是獨立理財顧問了,那大多只是個賣公司產品的銷售,眾多原因導致,具體不說了

3、理財的真正含義

在我看來,理財理人生!財富的打理是一輩子的事情,而不是短期的投入和取出,國人將理財看做投資,這就是個誤解,應該說理財包含了投資,而更多的是管理財富保證穩中求勝,懂得這點的人,大多會請專業理財人士服務,這也是大多高凈值資產群體的選擇。而不懂的人,大多都是沉溺於中國最大的賭場(股市)和房產的人,當然,這也跟中國發展歷史有關係。

所以懂得理財的人,應該知道,財富健康的基礎建立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個人如果沒有保障談何經濟來源與財富增長,只要保障有了,後續的其他資產配置(包括人生中各個時間段的現金流,稅務規劃、遺產規劃、投資規劃、信託等)才能持續的進行,而這些的進行都需要理財師服務,如果沒有,自然也不可能達到理想的財富增長了!

簡單的從這3點跟大家分享分享,希望有興趣的人可以多交流交流。


推薦閱讀:

怎麼看中國私人可投資資產1000萬元以上高凈值人群在今年將達到112萬?
中國的高凈值人群規模到底有多大?
剛步入工作的年輕女性如何理財?
三公子的理財觀念怎麼樣?
對於普通的工薪階層來說,在大城市,買車和打車哪個跟合適?

TAG:個人理財 | 貧富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