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錳鋼電水壺用的多了真的會導致記憶力衰退嗎?
補充連接
專家:用高錳鋼電水壺燒水喝會致記憶力衰退(圖)_新聞頻道【當心!用這種壺燒水喝會記憶力衰退】江蘇省質監局近日發布抽檢報告,55.6%的電水壺樣品以及22.2%的料理機、榨汁機、豆漿機使用高錳鋼錳含量在10%左右。中山大學環境科學博士瞿俊雄說,加熱會把容器裡面的錳溶出來。錳攝入超過一定標準的話,對神經系統會有一定損害,比如說記憶力衰退,精神不振。
作為一名質量工程師,這個【嗶】我來裝!(多圖字小,請自備流量和眼鏡)
結論摘要:
- 錳是人體必需微量元素,不是有毒重金屬。不超過劑量就沒有毒性。(經知友提醒,孩子的錳耐受、代謝及反應不能等同成人,因此建議家有小孩的朋友還是換用304的電熱水壺。)
- *茶水裡面的錳濃度,超過電熱水壺煮出來的開水裡面錳濃度的100倍。(*數據見2005年10月26卷第二期井岡山學院學報《茶葉及浸泡液中錳含量的測定》)- 不合格項裡面沒有錳含量超標。- 高錳不鏽鋼確實不建議作為電熱水壺材料,但未有案例證明會因這種電熱水壺造成記憶力下降。某些媒體和電視台的描述不求甚解,具有誤導成分,容易造成過度恐慌。-------------------------------------------------------分割線看正文
先來驚嚇一下,看看謠言是怎樣一步一步變大的:
0.新聞原文鏈接: 基本對照原文
江蘇質監發布小家電抽檢結果,提醒購買時認準CCC標誌視頻原文: 開始放大恐慌
小心高錳鋼電水壺 用多了記性會變差然後是媒體搞個大事件: 直接把高錳不鏽鋼壺跟記憶力衰退對應太可怕!用這種壺燒水喝會記憶力衰退,後果比你想的嚴重!看完原文可以進參考文獻了:
2016年電水壺產品監督抽查質量分析報告2016年電水壺產品風險監測質量分析報告1.首先針對新聞,新聞的問題在於a.概念和數據混淆,沒有說明什麼是高錳不鏽鋼。b.沒有說明不合格項。給了謠言擴大的一個基礎。c.沒說明風險監測採用的標準及意義。d.給雞湯不給勺子。
而文獻原文是這樣的:a.國標並未要求不鏽鋼牌號。b.不合格項為包裝、安全、排水孔大小及軟電線長度超標。c.風險監測對電熱水壺進行飲用水標準的對照評估,發現超出飲用水要求的【化學成分】標準(非毒理標準)。
下面上圖:
a.
b.c.
- 在風險監督項(非合格性檢測)來看,半數電水壺錳超標量高於飲用水標準,濃度為*低於茶水的百分之一。(風險監督項發現過半採用【高錳】不鏽鋼,高錳不鏽鋼的單次實驗錳析出量大部分超過飲用水標準要求的0.1mg/L,最高達到1.168mg/L。1.168mg/L的錳水從劑量來說相當於*不到第一泡茶水的1%。相關參考指標包括錳人體每日建議攝入量3.5mg,每日耐受攝入量10mg,網上所知國內人日均錳攝入量6.8。如果每天喝一升電水壺的水,攝入量偏高但不至於發生中毒現象。)-------------------------------------------------------------------階段性更新,先給大家安心先,喝口水說某台新聞2. 對某台新聞視頻的吐槽如下:a.該視頻裡面的專家倒確實是專家(雄哥要火),但是在新聞裡面主要是背質監局的報告,【沒有實驗】,而且也沒背全,跟上面新聞一樣容易誤導,這裡不論述了。b.電視台自己也不看報告,採訪跟言論相當不專業。下面上點圖和圖。(視頻圖和文獻截圖)
記者去採訪店鋪的時候是這樣描述的:
全廣東的寶寶都被你嚇到了。(注,純粹調節氣氛,請勿因此否定專家及新聞工作者的勞動。)
最後主持人的結語如下:
「不知道各位明不明白,總之我看到這裡我就還沒有明白:a.廣東賣的這些沒有使用304不鏽鋼材料的這些水壺算不算是合格產品呢?b.如果你說他合格吧,專家都說了這樣東西會讓人變蠢鈍的;你說他不合格,那麼滿大街小巷的隨便就可以買到。有時候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奇妙哈。」a.看上面標準和文獻就知道,沒有使用304的電熱水壺並不會因此而不合格。
b.質監局和專家是說超劑量才會記憶力衰退,不是說吃了就會記憶力衰退。錳致記憶力衰退一般出現在職業病中,質監局和專家的推測也是基於相關文獻。沒有實驗,13億人裡面,至今也沒有因電熱水壺導致的錳中毒記錄。
下面來個錳的科普:
科學松鼠會--------------------------------------------------------來個勺子
補充更新,根據歐盟ROHS 2.0,十項主要的有害物質不包括錳;REACH 163項HVSC(高度關注物質)裡面也不包括錳。事實上,看了下面這張圖你應該就不會對錳有什麼害怕了,根據質監局數據顯示,不合格的水壺煮一升水的錳含量才相當於一兩豆腐皮或者一克茶葉:
更值得關注的項目是長期使用後高錳不鏽鋼壺的金屬析出,尤其是重金屬。水壺裡含有錳,錳攝入超過一定標準的話,對神經系統會有一定損害,比如說記憶力衰退,精神不振。所以不能使用高錳鋼的水壺。
水裡含有氧化氫,氧化氫攝入超過一定標準的話,對心血管和腎臟會造成很大負擔,比如高血壓電解質紊亂等,也會精神不振。所以不但不能使用高錳鋼的水壺,更不能喝水。話說回來,擔心水壺安全之前,先去參觀一下你樓頂的水箱吧。2012年蘇泊爾因錳超標事件被曝光,後來經過一陣子之後,出了一篇報道。地址如下:蘇泊爾「錳超標」是誤區全文如下:
蘇泊爾「錳超標」是誤區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科普「錳」常識
近日,國內「炊具一哥」蘇泊爾莫名其妙地背上「錳超標引發類似於帕金森綜合症」的黑鍋,遭遇來自社會公眾對其品牌信譽和不鏽鋼炊具的質疑,在社會上掀起了「錳超標恐慌」潮。
作為我國唯一的國家級食品安全技術機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針對這一恐慌潮發布了關於「錳與健康的相關知識」的介紹。介紹稱,錳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攝入的途徑主要是呼吸,而胃腸對錳的吸收率僅為1-5%,目前還未在臨床上發現過因飲食攝入錳,引起錳中毒的案例。關於「錳」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介紹稱,錳(Manganese)作為一種常見金屬元素,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大多數食物和飲水中都含有錳,其毒性遠低於鉛、砷、鎘、汞、鉻、鎳等,且在骨骼健康、抗氧化和能量代謝調節等一些生理功能中發揮重要作用。
錳中毒≠帕金森
飲食不會造成錳過量、錳中毒
錳過量導致的慢性錳中毒的病程後期會出現類似帕金森氏綜合征的癥狀,但與帕金森氏綜合征相比,錳中毒震顫通常是運動性震顫,而不是帕金森氏綜合征典型的靜止性震顫。而這些錳過量中毒的病症,要出現在特殊的行業和職業中,例如長期從事錳開採、冶煉和加工以及電焊的產業工人。
此外,錳攝入的途徑主要是經呼吸道,胃腸道對錳的吸收率僅為1-5%,因此還未在臨床上發現因飲食攝入錳或使用不鏽鋼製品導致錳過量、錳中毒的案例。
正是由於飲食不會造成錳過量、錳中毒,我國才沒有對錳析出量制定相關標準。包括
歐盟、美國、日本在內的絕大多數國際組織和國家也未對錳的析出量做出規定。錳難析出
符合標準的不鏽鋼材質都安全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介紹稱,符合我國相關國家標準的不鏽鋼製品,其錳的遷移水平不會造成健康損害,至今未發現由於使用不鏽鋼製品導致錳過量、錳中毒的案例。國家衛生部在去年12月21日前後採用了不同的強制性標準。之前執行《不鏽鋼食具容器衛生標準》(GB9684-1988),之後則執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不鏽鋼製品》(GB9684-2011),都是國家強制標準。蘇泊爾在這兩個時期生產的產品分別符合相應標準,不存在錳含量超標的情況。
針對部分業內人士擔心「錳析出」,中南大學材料學院專家丁榮輝也表示,「錳在不鏽鋼材質中以緻密的組織存在,很難析出。」
蘇泊爾在之前致消費者的公開信中明確表達:由於我國沒有對錳析出量制定相關標準,在發達國家中僅有義大利有相關標準可供參考。在2011年10月24日,蘇泊爾委託德國TUV上海實驗室參照義大利的國家標準進行檢測,所有被檢產品的錳析出量均在0.05毫克/公斤左右,低於義大利相關標準中允許的限值。這一數值僅相當於《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GB8537-2008)中礦泉水錳含量允許值的1/8。
我國第四次全國營養調查結果表明,中國人平均每天錳的攝入量約為7.0毫克,而成人每天最高可攝入錳10毫克。如果每天吃3公斤用蘇泊爾不鏽鋼炊具烹調的食物,攝入量為0.15毫克。加上其他途徑攝入的錳,亦低於10毫克的最高可攝入量。
來源:東南快報
(很少答題,這樣轉載可不可以,不可以請摺疊或刪除!先道歉)
這幾天304不鏽鋼電水壺火了,幾個朋友居然專門來問我。特假冒鋼鐵材料專家,裝一下:1、高錳鋼是不是工業材料用?是不是不能做為食用餐具材料?羅輝答:高錳鋼一般做為工業用,特性是耐磨,並不是說不能做餐具。餐具對鋼材的特性要求是不銹,即抗腐蝕。所以,高錳鋼一般不用於做餐具。2、高錳鋼做的電水壺煮水,會不會有錳析出到水裡面?高錳鋼會不會讓人中毒?羅輝答:高錳鋼確實會在煮水的時候析出錳;但是那種量,呵呵,即使你持續煮1000小時,水中的錳含量可能還比不上礦泉水;離開劑量談高錳鋼有毒,就是耍流氓呀!3、家裡有高錳鋼電水壺怎麼辦?羅輝答:為了穩妥,避免造成記憶衰退,可以將新的電水壺送給羅輝。至於舊的電水壺,發現生鏽的話,還是換掉吧,主要功能還是促進消費。4、奸商為何不用304不鏽鋼,而要用高錳鋼?羅輝答:商人使用高錳鋼,不使用不鏽鋼不是奸商,但是他號稱或者標識為不鏽鋼就是奸商。高錳鋼成本低一點,售價低一些,但是在抗腐蝕的性能上差一些。更關鍵的是,老百姓大多還是更關注價格,這其實是目前這個經濟發展階段的消費習慣嘛。5、德國的不鏽鋼鍋好漂亮,而且超級性能100年!怎麼中國人生產不出來?生產企業、監管機構都吃屎去啦!羅輝答:304隻是普通不鏽鋼,德國鍋可能使用更高檔不鏽鋼,或者是鋼水純凈度,或者是420?或者是鋼的熱處理工藝提升性能,工藝上的突破有一點點難,在美觀度上只是經驗的差異突破不難,難的是在商業影響力。企業生產產品,主要是賣給大多數的消費者,德國或發達國家工業化程度高,社會經濟發展程度高,居民消費要求高,所以生產出來的高品質不鏽鋼鍋能普遍適應市場。我們若生產高端不鏽鋼鍋則是面對小眾市場。所以,需要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鍋還是買進口貨吧,預計再過幾年,等企業感覺到高端貨要成為市場主流,在市場力的推動下,ok啦,高端貨就越來越多,之後就是高端品牌貨形成商業影響力。產品升級換代還是需要市場的原生內在力量。至於監管,不管是監管假冒還是監管偽劣,肯定是沒做好。行政性質的監管,疲於奔命,有心無力,官味決定了其效率與效果,市場化第三方監管,三天就會給被監管者收買,距離獨立監管體制還差20年。6、人們為何喜歡選擇相信負面新聞?羅輝答:這個要從心理學來回答了。[呲牙][呲牙]對於影響健康的負面新聞,我們第一時間選擇相信。這是自我保護,寧可信其有的心理;慣性思維,出了一些惡性事件哪,所以給讓憤怒遮蓋了眼睛;據說有個詞叫做負面偏好,經過統計人會更多地注意負面信息,這是社會人的特性之一吧,大概跟西方管理學提的「人之初,性本惡」同源。
僅僅燒水的話,保持沒有銹跡,錳的溶解量很微量,不用太擔心什麼。還是擔心下要不要加個凈水器把水質改善下下吧
江蘇省質監局實在是太搞笑。。
拿測定的不鏽鋼錳金屬元素析出量去和飲用水標準的錳金屬含量來比較。。。
------------------割--------------------
先上《2016年電水壺產品風險監測質量分析報告》原文鏈接
2016年電水壺產品風險監測質量分析報告
其中錳析出量的測定方法為SN/T 2829-2011《食品接觸材料 金屬材料 食品模擬物中重金屬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此標準引用的GB/T 5009.81《不鏽鋼食具容器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中寫明了詳細的試驗方法:
看到這裡有判斷力的人已經會發現問題所在了,合著你這錳含量是用4%的乙酸(即醋酸,食醋的主要成分)溶液燒開半個小時然後又泡了一整天之後的溶液里測出來的。。。
我們再來看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也就是規定了錳含量小於0.1mg/L的標準)中引用的標準
再看GB/T 5750.6-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金屬指標》中關於錳的部分的規定:
內容太多,不需要全看,只需要知道那是直接取水樣來檢測的。。。
所以說,對不鏽鋼製品的錳析出量和生活飲用水的錳含量的檢測完全是不同的方法,怎麼能拿前者的檢測結果去對比後者的標準要求呢?
假如這還說服不了你,請看這篇論文:《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同時測定不鏽鋼製品中鉻、鎳、鉛、鎘的析出量》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同時測定不鏽鋼製品中鉻
論文本身是研究測定方法的,沒關係,我們只要看他們的試驗數據就行了,作者使用了與GB/T 5009.81中相同的試驗方法:
得出的結果是這樣(沒測錳元素,不過這不重要):
我們學習江蘇省質監局的大神們去和GB 5749-2006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的Cr(鉻)含量和Ni(鎳)含量比較下:
OMG!!!! OMG!!!! OMG!!!! 重要的事說三遍。。。
304用這種方法測出來的鎳析出量是飲用水標準對水中鎳含量要求的5倍啊。。。。。
201用這種方法測出來的鉻析出量則是飲用水標準對水中鉻含量要求的100倍啊。。。。。。
所以別說錳了,鉻和鎳先要了我們的命了。。。。。。
真的要替江蘇省質監局捏一把汗。。
------------------再割--------------------
雖然說了那麼多,但是只能表明江蘇省質監局的分析報告不靠譜而已,高錳鋼做電水壺究竟會不會對水質產生影響還需要更多的試驗證據。
試驗方法至少也要接近我們日常用水壺燒水時的狀態,然後相對惡劣一點的環境,再然後取水樣來測定各種金屬元素的含量。
最後,不管怎樣用304總是沒錯的。。。。
--------------割於2016-3-24-11:30---------
補充點東西,高錳鋼未必就不是不鏽鋼,常見的如201(含錳5.5%-7.5%),202(含錳7.5%-10%),都是節鎳型的奧氏體不鏽鋼。
GB/T 20878-2007《不鏽鋼和耐熱鋼 牌號及化學成分》中的牌號對照表:
GB/T 1220-2007《不鏽鋼棒》中的化學成分和鋼種特性與用途的介紹: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喝的茶葉中的重金屬殘留問題更嚴重而不是應該關注水壺……
真的會的!真的會的!我爺爺今年80歲,自從十幾年前家裡換了高錳鋼電水壺,他老人家的記憶力是一年不如一年啊!!!
歐盟規定:與食物接觸的鋼,必須是304級別以上的不鏽鋼(304或316以3開頭級別的不鏽鋼,就是無錳的,絕對安全的,動手術的手術刀就是這個系的,絕對不會用所謂含錳的劣質不鏽鋼)。我們國家沒這規定,所以賣高錳鋼不違法。
以前本人傻傻分不清不鏽鋼,隨便長的像不鏽鋼就用。從3年前開始,家裡所有與食物接觸的不鏽鋼用品全部換成304材料的。舉例說,一個普通不鏽鋼(201)調羹/湯匙2元左右就能買到,但一個304材料的,起碼10元以上。水壺,基本上國內主流品牌現在都用304了,所以不必擔心。你買的時候,看他鋼材上的標緻,安全的鋼上面都會標明304或18/8之類的字樣。
不鏽鋼碗,盤,筷子之類,國產的基本上全是高錳鋼。所以還是買出口的。一般一雙304筷子價格在5元左右,高猛鋼1元一雙,外觀看上去沒區別。
我現在要把家裡的洗米,洗菜的漏盆換成304材料的,搜索淘寶,出來的數十萬件商品中全是高錳鋼,找不到304材料的。屈指可數的幾件出口貨,一個盆價格都在百元以上,並且不符合我的使用習慣。所以也是很悲劇。我曾經向一個賣家提出說,讓工廠做些304的洗菜盆賣,他跟我說,做出來賣不掉,因為價格是高錳鋼的2倍以上,人民群眾傻傻分不清,不會買高價的。而且,大量的賣家用的是高錳鋼,但介紹中都說自己用的是304,呵呵,誰管呢。
學校學生吃飯用的餐盤全是高錳鋼,每次看到家裡孩子用這個劣質鋼裝著米飯和菜吃的香香時,心裡真不是滋味。學校應該強制立法,必須使用304安全不鏽鋼,唉,不知還要過幾十年才能實現。
還有鍋,雜牌的都是用的高錳鋼,國內主流品牌最表面一層用的是304,內部不是,也算合格了。所以買鍋時,一定要看有沒有304標誌,這可是你天天用的玩意。
電熱水壺我剛才說了,100以下的國內主流品牌也能做到304了,比如九陽之類(雖然問題依然很多)。有條件直接買日系的,價格當然都在500以上。
調羹,筷子,勺子,炒菜用的鏟子之類,上淘寶找那些做出口貨的賣家買304的,也不算貴。千萬不要買那些看似銷售很大,又比較便宜的貨,有的還大言不慚說是304的,全是吹牛的,他利用的就是你不會分辨這個弱點。
記得3年前也是亂用不鏽鋼,分不清。後來看到一些對劣質不鏽鋼的報導,就開始留心了。再後來,搞到一小瓶304測試液,就是滴幾滴在不鏽鋼表面,來檢測是不是優質不鏽鋼,結果把我雷倒。家裡以前在超市買的所以調羹,碗,炒菜用的鏟子,以及一個鍋,還有一個半球牌的電熱水壺,全是劣質高猛鋼,滴下去測試液後,幾秒鐘,就腐蝕了,嚇壞了。但家裡有個出口的鍋,一直嫌太重,不喜歡用,擱置著,檢測了一下,結果是優勢304的。終於明白老外的有關部門不是吃白飯的,就算我那個不知名的出口鍋,那質量也是有絕對保證的。然後,就把家裡所有超市或淘寶買來的國產貨全部扔垃圾桶了。
再說蘇泊爾那個事件。全是消費習慣惹的禍。蘇泊爾口口聲聲說他的高錳鋼鍋是安全的,那為啥你家代工出口的鍋不用這種材料呢?為什麼要搞兩套標準呢?說白了,國內的消費環境下,你要做出真正優質的玩意來,消費者還不一定能買賬。你一個鍋用304好材料做出來賣200一個,人家愛仕達用高錳鋼做出來80一個,外觀一樣,你還能競爭得過人家嗎?說白了,蘇泊爾也是沒辦法,只好出口用好鋼,對內用爛鋼了。
看到了吧。一個鍋加2個勺子,才40元。呵呵,這就是用的高錳鋼,劣質貨!!它賣的很火,很多好評。你暈吧。但同樣類似一款304材料的,價格都在150以上,並且沒有贈品,買者寥寥無幾。雖說和題目相關性不大,用錳代鎳做的不鏽鋼壺確實不如304不鏽鋼用得久,但是新聞里說的錳析出也是可信的。恰好幫導師做過類似的實驗。實驗背景是,工廠送來了兩個不鏽鋼板,都是不鏽鋼,在同樣的環境下使用了同樣的時間,但是第一個材料完全沒有損壞,而第二個材料已經腐蝕得不成樣子。要對兩個成分進行下檢測。兩塊板的顯微組織是下面這樣的:兩個材料用EDS成分分析得出的結果如下:結果很清晰了,1號材料是正規的304不鏽鋼,2號材料也是奧氏體不鏽鋼,但是它為了節省成本,用了大量的錳代替了較貴的鎳。用錳代替鎳的結果是大幅降低了成本,但是也大大降低了材料的耐腐蝕性能。不過這也不能說,那個錳代鎳的不鏽鋼就是偷工減料。人家也是正規成分正規工藝生產的,只不過是二者成本的差距較大,因此用途也有差別,性能也有差別,這是很正常的。回到這個熱水壺問題上來,用錳代鎳不鏽鋼做的水壺更容易生鏽,報廢的肯定早,而用304不鏽鋼做的電水壺用的時間更久。當然二者在價格上也會有明顯的差別。選304不鏽鋼做的水壺肯定是沒錯的,但是,也不能是按照這新聞里說的,用高錳鋼做的熱水壺就有錳析出,水裡就含錳了。檢測報告說了,它測錳含量的方法是用4%的乙酸在壺裡燒開半個小時然後又泡了一整天之後從溶液里測出來的,這個溶液環境比我們日常燒水不知道惡劣了多少倍。。。即使是304不鏽鋼,甚至是更高級的雙相不鏽鋼,按著他這麼檢測,又沸煮又浸泡的,也可能會測出來錳、鉻、鎳、鉬呢。檢測也要用普通的純凈水或者家用自來水檢測才更有說服性么。
還記得小米的「奧氏體不鏽鋼」打造么......做金相的時候強酸都很難腐蝕304、高錳鋼,你們確定弱雞的番茄黃瓜拿水煮一煮就能釋放溶解我鐵?先去查查高錳鋼是啥玩意再說吧
水的化學式是H2O 方程式是2H2O = 電解 = 2H2↑ +O2↑ 最新研究顯示 由於水壺在燒開水的過程中都是帶電的 於是水在燒開過程中得到電解產生氫氣 氫氣具有易爆性 若人體喝進煮開的水會順便將氫氣喝入體內 引起人體自爆 央視已經曝光 水是不能煮開喝的 請奔走相告
以前賣保健品的時候叫人家微量元素,現在賣水壺了叫人家記憶力殺手…記性果然變差了,也是該換個壺了…
以下是方舟子的科普文章《不鏽鋼電水壺還能用嗎?》:
前不久江蘇省質監局發布對水壺產品抽查報告和風險監測報告。抽檢結果顯示,55.6%的電水壺產品錳含量在10%左右,存在使用高錳鋼的問題。網上有文章稱錳攝入多了會讓人「變笨」,使用這種高錳鋼電水壺燒水會把人「喝傻」,要大家不要使用這種不合格的電水壺。隨後又有「專家」、「科普網站」出來「闢謠」,說這種說法不靠譜,是炒作,要大家放心使用用高錳鋼做的電水壺。
現在的電水壺大多是用不鏽鋼做的。不鏽鋼是鐵和鉻的合金,為了增加強度和抗腐蝕,往往還要加鎳。但是鎳比較貴,所以為了降低成本,有些廠家就用錳來代替鎳,這種不鏽鋼的錳含量比較高,被叫做高錳鋼。錳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們吃的食物里就有。微量的錳不僅對人體無害,還是人體健康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攝入過量的錳對人體健康有害,甚至導致急性中毒,主要是會損害神經系統。網上有「闢謠」文章說,應該擔心的是錳從呼吸道進入人體導致錳中毒,不需要擔心飲食中攝入的錳。這種說法是很誤導人的。如果飲用水、食物受到污染,錳含量太高,同樣會導致錳中毒。即使飲水中的錳含量沒有高到會導致急性中毒的程度,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表明,長期飲用含錳量高的水,也會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傷,尤其是會對兒童的智力產生不良影響,導致智商降低。不過,對這種慢性的傷害是不是真的存在,錳含量高到什麼程度會產生慢性傷害,目前還有爭議。美國環保署建議飲用水中錳的濃度不要超過0.05mg/L。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建議瓶裝水中的錳的濃度不要超過0.05mg/L。而此次檢出的高錳鋼電水壺錳析出量有的高達1.168mg/L(2016年電水壺產品風險監測質量分析報告 )。「闢謠」文章說,我國第四次全國營養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居民每天從食物、飲水中攝入的錳是6.8毫克,沒有超過11毫克的限量,這表明用高錳鋼電水壺燒水沒有問題。這個邏輯是錯誤的,營養調查結果指的是平均水平,也就是說有很多人每天攝入的錳比6.8毫克高,不能據此說明每個人的錳吸收處於正常水平,更不能以此證明高錳中的錳不需要擔心。「闢謠」文章還說,「我們用的鋼材都是合金狀態,這些狀態下金屬的惰性會很強。也就是不容易溶解到食物里,不論是平時吃的醋、醬,加熱,都沒有那麼容易析出。」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不鏽鋼中的金屬是可以析出到食物中的。國外對不鏽鋼炊具中的鉻、鎳的析出情況做過很多研究。如果烹飪的是非酸性的食物,析出的鉻、鎳量很少,與食物中原有的鉻、鎳相比可以忽略。但是如果烹飪的是酸性的食物,比如該「闢謠」文章說的醋、醬,那麼不鏽鋼炊具析出的鉻、鎳的量就不能忽略(J Agric Food Chem. 2013 Oct 2; 61(39): 9495–9501)。微量的鉻、鎳對人體是無害的(鉻還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到一定程度就對人體有害了。那麼錳呢?國外一般不用高錳鋼做炊具,我沒有見到有對錳的析出的研究。但是高錳鋼比鉻-鎳不鏽鋼更不耐腐蝕,理論上其中的金屬應該更容易析出。「闢謠」文章說,到目前為止未發現由於使用不鏽鋼製品導致錳過量、錳中毒的案例,沒有一個真正的受害者。這種說法也是荒唐的。我們擔心的不是大量攝入錳導致的急性中毒,而是長期攝入超量的錳對身體健康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慢性的,發生的時候難以確定病因,難以找到特定案例、受害者,而要通過流行病學調查來確定。那麼是不是要嚇得就從此不敢使用不鏽鋼電水壺或不鏽鋼炊具呢?也不是。為保險起見,要使用那些用食品級不鏽鋼做的電水壺、炊具。國內外監管部門對什麼樣的不鏽鋼屬於食品級其實並沒有規定,但是有行業慣例。國外行業的慣例就是,高錳鋼(美國標準屬於200級的不鏽鋼)因為容易磨損、受腐蝕,不用於食品用具。食品用具用得最多的不鏽鋼是含錳量很低(低於2%)的304不鏽鋼,其次是比304不鏽鋼更抗食鹽腐蝕也更貴的316不鏽鋼。正規廠商出的不鏽鋼器皿應該都會註明使用的是什麼樣的不鏽鋼。那些對鉻、鎳過敏會出現接觸性皮炎的人,避免用不鏽鋼炊具烹飪酸性食物也許是明智的。總之,用高錳鋼做電水壺、炊具並不是沒有風險的,雖然這種風險究竟有多大,還要做進一步的研究,但是既然有理論上比它更安全的不鏽鋼,那就沒有必要貪圖便宜去冒這個風險。高錳鋼電水壺應該被視為不合格的、有風險的產品,應該避免。那些「專家」、「科普網站」說高錳鋼沒有風險,要消費者放心使用,是對消費者的健康很不負責任的。
媽媽說多喝熱水對健康有益寧願智商低也不要跟那些智商高的人一起渴死
起初看這個新聞時嚇得整個人都不好了,後來
1.看江蘇質監局的原文2016年電水壺產品監督抽查質量分析報告2016年電水壺產品風險監測質量分析報告是包含兩份報告,一份是監督抽查,是強制性的,是需要做出合格或不合格判定,不合格需要作出處罰;一份是風險監測,是評估性質,不做出判定,更不會對有問題的產品和企業作出處罰,並且報告也說了「由於目前並無標準對食品用不鏽鋼容器及工具的材質問題進行明確的牌號限定」、「建議標準化管理部門完善產品標準,增加產品中與食品接觸部件材質的衛生安全指標檢驗,同時建議修訂不鏽鋼製品衛生標準,增加錳析出量檢驗指標,明確食品容器用不鏽鋼牌號問題」。這兩份報告是有明顯輕重關係。可是媒體為了嘩眾取寵卻本末倒置,對本應處罰的問題不提,而對未有確切定論的錳事情進行大寫特寫。2.標準沒對錳含量和錳析出量進行規定,雖然這未必就表示錳量高是完全無害,但江蘇質監局和媒體認為錳量高是重要危害這個論調,也沒有看到其出示足夠的令人信服的依據。
3.既然沒有論據,結果就是呵呵了,緊張個毛線。
4.標準《GB 9684-201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不鏽鋼製品》的上一個版本1988版對不鏽鋼牌號是有規定的,食物容器要求321,304,302。然而在2011年修訂時候「刪除了關於不鏽鋼牌號的規定」,注意,是有意刪除!這個標準是由衛生部制定,能作出這個修訂變化,是在全國範圍經過相關專業人士集體討論並且經過規定流程(調研、論證、徵求意見、公示等)才得以發布,其規格遠高於江蘇質監局一個地方和中大博士的一人之辭。
5.江蘇質監局對錳析出量的檢測方法存有可疑,其依據的SN/T 2829-2011《食品接觸材料 金屬材料 食品模擬物中重金屬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並沒有包含錳的測試方法,不曉得其」22批次在0.1mg/L~1.168mg/L「的結果是如何得來?使用錯誤的測試方法來得出報告那是嚴重的職業失誤。
6.江蘇質監局對錳析出量的限值依據存有可疑,其依據的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以及「限值0.1mg/L」,與其所用的檢測方法SN/T 2829-2011並不在一個標準體系里,也沒看出標準有顯示能相互引用。SN/T 2829-2011試驗用的是4%乙酸,其目的是使用非常態的方法來加快腐蝕試驗的速度,試驗後的液體並不是用來喝的,用日常飲用水的限值來作為依據顯然存在不妥。
7.成年男子對錳的日建議攝取量是2.3mg,最大不超過11mg(注1)。而女性和兒童要少於此值。也就是即使使用江蘇質監局結果中最差的水壺用4%乙酸這樣殘酷試驗後的1.168mg/L,喝2L(8杯水)後也遠不會超過11mg。4%乙酸比胃酸濃得多了,喝1L這樣的乙酸人都能掛掉(注2)。所以這樣的不鏽鋼水壺別說用來煮水,如果能拉得出來的話,即使整個水壺吃掉,溶出來的錳也不會讓人有事。
8.高猛鋼含量高,但不表示錳析出量就一定會超標,更不表示錳是洪水猛獸。403不鏽鋼的鎳和鉻含量比高錳鋼高,鎳和鉻反而是比錳更危險的金屬,所以GB 9684-2011對鎳和鉻有限值要求,對錳反而沒限值要求。
9.這個時代的生活已經夠驚悚了,懇請那些媒體別動不動就嚇你一尿。
注1:引用自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Recommended Intakes for Individuals (PDF), Food and Nutrition Board, Institute of Medicine, National Academies, 2004, retrieved 2009-06-09注2:百度百科「乙酸」詞條如果不鏽鋼真的有問題,那不但電水壺有問題,還有一般的水壺,湯鍋,餐具,怎麼光提電水壺?
總要有熱點才能引起關注,感謝江蘇質檢局的新聞,讓更多的人把目光聚焦在我們使用已久但卻未曾認真去探究的領域——不鏽鋼廚具的安全性上面來。
曾經,作為一名消費者,我也未曾對材料的安全性進行過深究。但現在不同,作為從業人員,我們有必要給大家來一次正經地科普(認真臉.jpg)
一、不鏽鋼材料的命名(依據/來源)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不鏽鋼隨處可見,無論是生活用品還是裝飾材料都有不鏽鋼的存在。可能大家聽說過304不鏽鋼,在部分產品上面也看過有標明18-8不鏽鋼的,有帶磁的以及無磁的,還有雷軍蜀黍曾經在手機發布會上面所提到的奧氏體不鏽鋼。那麼問題來了,這麼多不鏽鋼種類應該如何分類、如何辨別?各有什麼物理屬性和用途?
我們首先來看一張不鏽鋼牌號對照表!
日前國際上和我國不鏽鋼牌號日益增多,各國對不鏽鋼牌號分類方法和規定有所不同。常用不鏽鋼的分類,我們按其成分和化學結構可以分為:奧氏體不鏽鋼、鐵素體不鏽鋼、馬氏體不鏽鋼和雙相不鏽鋼等。
通常大家會使用磁鐵去驗證產品的磁性從而判斷產品的好壞,在這裡,奧氏體不鏽鋼就是我們所說的無磁(或者是弱磁)材料,而其它的都是有磁性的不鏽鋼。帶磁的不鏽鋼也就是所謂的「不銹鐵」,容易生鏽,其耐腐蝕性比奧體氏不鏽鋼要差。這時候你可能會問:什麼?!不是叫不鏽鋼嗎?為什麼還會生鏽?咳咳,棉花糖裡面也沒有棉花啊!
其實不鏽鋼是一類合金鋼的總稱,跟普通的鋼鐵相比不鏽鋼是加入了其它合金元素減少合金中各相的電極電位差,同時使金屬表面腐蝕後形成緻密的氧化膜(鈍化膜),從而提高了抗電化學腐蝕的能力。
回到上圖《不鏽鋼牌號對比表》,我們會發現其實304就是屬於奧氏體不鏽鋼,部分產品會寫304或者SUS304,也有的寫18-8或者高級點的18-10。18代表是鉻的含量,而後面的數字代表是鎳元素的含量,含鎳越高其耐腐蝕性也隨之加強!18-0是什麼?其實就是430不鏽鋼,上圖當中馬氏體不鏽鋼,因為其具有磁性,所以一般用來作複合底(電磁爐專用)產品的外部包裹層,起導磁的作用。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總體來說,我們只需要了解最常用的三種材料,分別是304、201和430。
二、是什麼原因導致目前市場上流通的產品主要以這三種材料為主呢?
我們分兩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第一,技術角度。人類社會的發展會促使新材料的開發與使用,歐美國家在不鏽鋼廚具的生產和運用上比起我國要先進許多。德國一直以嚴謹和優良的製作工藝享譽全求,目前全世界較為知名的幾大不鏽鋼廚具生產商基本都是來自德國的企業。從使用的歷史來看,304被公認為目前最適合作為廚具材質的不鏽鋼材料,因其強抗腐蝕性以及材質的穩定性。但是304材料的製造工藝又比普通的不鏽鋼來得更高,目前國內的鍊鋼水平還不如國外,所以304材料更多是由國外進口再加工。
第二,經濟角度。鎳在不鏽鋼合金元素當中的主要作用是耐腐蝕,所以生產優質的不鏽鋼需要大量的鎳礦,而目前我國是紅土鎳礦資源相對比較緊缺的國家之一,這就導致了304材料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而201材料當中鎳的含量較低,錳元素含量較高,相對而言我國的錳礦則豐富得多。性能接近,並且生產成本比304要低得多,所以才促成了大量201產品的面世與流通。一句話,有需求才有市場。
但回過頭我們應該思考一個問題,那201同為奧氏體不鏽鋼,又比304便宜,為什麼不直接取代304呢?嗯!不錯有想法,來,我們從它的化學成份來看。錳在201的含量相對較高,而304不含錳,這當中牽涉到一個問題,材料的穩定性。我們要問,201材料在日常使用過程當中會不會釋放出鉻、錳離子或其它金屬離子?會不會影響到人體健康呢?
我們來看一份資料,關於不同材質中鉻離子的遷移性對比實驗。
利用國標方法測定的不同材質不鏽鋼鉻遷移量。數據來源:趙俊鴻, 不鏽鋼食具中鉻離子遷移量研究及購買和使用不鏽鋼食具時的注意事項 [J]. 科技世界, 2013, 25:60-62再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不鏽鋼製品 GB9684-2011》當中對於不鏽鋼材質理化指標的要求:
可以發現,除了410材質(比較少運用在廚具產品上)之外,其它型號都在安全範圍之內。
錳離子的在使用過程當中是否符合安全規定呢?結果我翻查了許多材料最後發現——居!然!還!沒!有!權威機構出來證明201材料在使用過程當中會影響人體健康!會有錳離子釋出但是不知道遷移量多少,你會不會一臉懵逼?!
國家衛生部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不鏽鋼製品 GB9684-2011》頒布過後提到重金屬錳的未在標準中設定遷移限量指標是因為錳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與攝入量規定,成人錳適宜攝入量為3.5mg/天,最高可耐受攝入量為10mg/天。其實我大天朝對這個問題也是爭論不休,從2011年底制定本標準(GB9684-2011)過後,有關部門就向社會各界徵求錳指標的立項建議,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三、作為消費者我們應該選擇什麼材料?
簡單一點,看發達國家,德國產品一向以304不鏽鋼為主要的製造原料,美國及歐洲都有自己的食品安全檢測標準,可以這麼說,只要通過了美國FDA或者德國LFGB、歐洲CE等機構安全認證的都可以放心購買。
關於201材料的爭論,其實歸根到底是環境變數的討論,這種爭辯就好像目前關於轉基因大豆和非轉基因大豆的調和油是否安全一樣,還沒有最終的定論。我們相信,沒有絕對的安全,這就像毒理學之父瑞士醫生帕拉塞爾斯(Paracelsus)1538年寫下的拉丁文一樣:
Dosis facit venenum.
中文意思就是我們熟悉的:拋開劑量談毒性全是耍流氓!
四、總結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給大家一點購買建議。如果你經濟上允許,我們強烈建議您使用304材料的不鏽鋼產品,因為可靠、安全!但是否我們是否能完全拋棄201或者430產品呢?不可能做到,這是大環境所致。而我們對於201的態度,就好像買股票一樣——股票有風險,投資(購買)需謹慎!
更多廚具相關內容,可以關注以下公眾號,我們一起交流學習共同成長!
http://weixin.qq.com/r/KURkfPDE1K2rrbQf9xE7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回可信度還是非常高的,畢竟磚家自己親身試驗並根據試驗結果才得出的結論!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大多數的食品保質期都是 6 個月或 12 個月?即使類別、性質不同,保質期卻如此高度一致?
※食品添加劑相關常識、知識,從何途徑可以系統的學習了解?
※地溝油符合國標為什麼要禁止?
※各種食品的保質期是怎麼計算出來的,有標準嗎?並且確實在保質期內不會變質嗎?
※一瓶25年陳釀的酒,為何保質期只有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