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些反映社會現實的書?
美國作家Philip Roth發表在2000年的小說 the Human Stain (大陸譯名:人性污點)
兩個主題:政治正確與輿論暴力。
一條暗線:人如何面對自己的黑暗與不完美。
小說主角Coleman Silk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學教授。因為一次用粗話罵了兩個非裔的逃學學生,被指責是種族歧視者,被迫從所在大學辭職。他的妻子也因丈夫事業的變故,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突發中風,不治身亡。
Coleman為求排解精神上的迷茫和痛苦,與一位學校的保潔人員、34歲的有夫之婦Faunia開始了一段戀情。事情被Faunia的丈夫Lester(越戰老兵,有嚴重的創傷後遺症(PTSD)和精神失常問題)發現。一次次騷擾、恐嚇未果後,Lester精神病發作,開車撞死了Coleman和Faunia。
當輿論一片嘆惋時,Coleman曾經的同事、以女權主義者自居的Delphine Roux,開始站在道德高地上對Coleman和Faunia的私生活進行口誅筆伐,興風作浪,大獲眼球福利。而此時Coleman已經無力為自己辯護。
直到死,Coleman也沒有告訴別人,他其實有一半的非裔血統。他之所以絕口不提此事,為自己摘下」種族歧視者「的帽子,是因為對於自己身份深深的自卑:
「There was always something about our family, and I don"t mean color--there was something about us that impeded you. You think like a prisoner. You do, Coleman Brutus. You"re white as snow and you think like a slave.」
小說寫得非常冷靜沉著。關於輿論暴力,作者認為,其可怕之處在於仇恨無法用理性駕馭。一旦仇恨的洪水猛獸被喚醒,必成決堤之勢,永遠剎不住閘:
The danger with hatred is, once you start in on it, you get a hundred times more than you bargained for. Once you start, you can"t stop. I don"t know anything harder to control than hating. Easier to kick drinking than to master hate. And that is saying something.」
作者認為,追求絕對政治正確的荒謬性在於,每個人的生命里都有隱情、苦衷,有無法自拔之痛、不可解脫之恨。這些不完美的「污點」,不但與生俱來,而且深入骨髓,不是人性的缺點,而是人性的定義:
「We leave a stain, we leave a trail, we leave our imprint. Impurity, cruelty, abuse, error, excrement, semen - there』s no other way to be here. Nothing to do with disobedience. Nothing to do with grace or salvation or redemption. It』s in everyone. Indwelling. Inherent. Defining. The stain that is there before its mark.」
有評論家認為,小說的情節參考了柯林頓-萊溫斯基事件,也有的讀者看到了Schlink的小說《生死朗讀》的影子。
我想,無論作者的創作靈感源自何處,這本小說對於我們思考當今網路社會中,正確與暴力的界限、道德與隱私的關係,都有很大意義。
楊繼繩《中國當代社會階層分析》
受不了了,每次推薦書都一大堆推薦1984烏合之眾的,十有八九都是只看過1984烏合之眾的。
推薦謝邀,政府工作報告。
官場現形記,三刻拍案驚奇
柴靜的《看見》
幾天前,一位好萊塢A級大咖宣布「息影」,丹尼爾-戴-路易斯,不過,相比較於他那教科書式的演技,以及他那開掛了的感情經歷和傳奇家世,背後這位大佬才更值得一提。
筆鋒一轉,下面就來聊一聊這個人,Upton Sinclair厄普頓·辛克萊。美國現實主義小說家,「社會醜事揭發派」(muckraker)作家,以創作「揭發黑幕」類小說聞名。
1906年發表《叢林》(The Jungle),也有人把它譯作 《屠宰場》,描寫大企業對工人的壓榨和芝加哥屠宰場的不衛生情況,引起人們對肉類加工質量的憤怒,導致制訂了食品衛生檢查法。
1906年以後30年間,辛克萊繼續創作揭露社會黑暗面的長篇小說,其中比較重要的有描寫科羅拉多州煤礦工人罷工事件的《煤炭大王》(1917),抨擊壟斷資本家的《石油》 (1927),並被改編成電影《血色將至》,以及揭露政治腐敗和警察暴行的《波士頓》(1928)等。
從1940年開始,辛克萊以《世界的終點》為 總題,寫了11部長篇小說,描述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美國和歐洲各國的社會情況,其中《龍齒》(1942)曾獲得普利策小說獎。
雖說他的作品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但他的大多數小說則屬於新聞報道性質的作品,宣傳社會改革,文學流暢,但人物描寫一般化,缺乏藝術特色。( 說真的,真的很難讀,趣味性很低,寫實性很強。貌似他的作品並沒有以中文的形式發行 )【識局焦點】 柴靜、厄普頓·辛克萊、蕾切爾·森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3a0c3750102vngj.html
她是史上最重要的記者之一,用一己之力打破了新聞的男性壟斷 http://m.baidu.com/from=1019023b/bd_page_type=1/ssid=0/uid=0/pu=usm%400%2Csz%40320_1001%2Cta%40iphone_2_7.0_3_534/baiduid=05C47D89A1C41639C9E523AAAD0624A1/w=10_10_/t=iphone/l=3/tc?ref=www_iphonelid=6638548101264947292order=2fm=aloptj=www_normal_2_10_10_titlevit=osresm=8srd=1cltj=cloud_titleasres=1title=%E5%A5%B9%E6%98%AF%E5%8F%B2%E4%B8%8A%E6%9C%80%E9%87%8D%E8%A6%81%E7%9A%84%E8%AE%B0%E8%80%85%E4%B9%8B%E4%B8%80%2C%E7%94%A8%E4%B8%80%E5%B7%B1%E4%B9%8B%E5%8A%9B%E6%89%93%E7%A0%B4%E4%BA%86%E6%96%B0%E9%97%BB%E7%9A%84...dict=32w_qd=IlPT2AEptyoA_yky5e9cs47vIVNSbJwmzk9ZfATVwhY7YhoyRSNgwHPcggxsd_YSzvxx02A_K7PXTupuoAT5XZuNXU2wfi-wkDusvqmqakIDgU_D3V4YyQ3sec=22142di=b8349160d2490a5abdenc=1tch=124.0.53.341.1.148nsrc=IlPT2AEptyoA_yixCFOxXnANedT62v3IEQGG_yZZ0Wfgzo39h47aUbBnWzOqAp8HUpWbdzDQtxwCuHSg0G9i7hR0rrdnpTBqomja93nqhM4AUcc1f0Uk4df1USEml0qcn4UvdeByeqid=5c20dc53583db80010000003595666cewd=clk_info=%7B%22srcid%22%3A%221599%22%2C%22tplname%22%3A%22www_normal%22%2C%22t%22%3A1498834647用眼睛觀察周圍的世界
《1984》好好看,仔細看,你就會覺得,還真像
二號首長,描寫體制內接近權力中心的人,對待體制內的某些現象的反映,比較貼近現實。
我覺得錢鍾書的圍城到現在看應該都還頗有些批判現實主義的作用
推薦閱讀:
※你習慣買書還是借書?
※上海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圖書館?
※如何寫一本優秀的科普書籍?
※IT 新人下班真的有時間讀書嗎?每天的時間表都是怎樣的?
※在你的專業領域,你想推薦哪本書作為給入門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