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料中記載的日本歷史上的邪馬台國、倭國和大和王權、天皇的關係?

主要問題有以下兩個:

1.邪馬台國和倭國是同一個政權嗎?他們是大和王權嗎?

2.中國史料中記載的倭王是天皇嗎?天皇是大和王權的君主嗎?


邪馬台國(或者稱為邪摩堆、夜麻登及耶麻騰)是《三國志》中《魏志·烏丸鮮卑東夷傳》倭人條(通稱魏志倭人傳)記載的倭女王國名。根據《魏志》記載,2世紀末日本有許多小國分立,邪馬台國是統治這些小國的強大國家。女王卑彌呼統率周圍的奴國和伊都國等許多小國,數次向魏國朝貢。女王死了之後,統治力量被動搖,後立同族的台與為王,力圖復興。

關於邪馬台國的所在地,傳統上有畿內說與九州說,但因史料限制,尚無定論。

由於大和朝廷的主要據點為畿內,而邪馬台國與大和朝廷的時代也不過相差一世紀左右。假設邪馬台國位於畿內,那麼便可推斷大和朝廷是由邪馬台國所直接發展而成。

據目前的日本考古結果顯示,九州鐵製品出土量壓倒性的為全國之冠,這顯示了位於九州的邪馬台國擁有大量的鐵制武器,以強大的武力做為後盾,才得以統領諸國。但在卑彌呼死後,日本陷入了內亂,其中位於南方的狗奴國,是邪馬台國最大的威脅,甚至逼得邪馬台國派使節到魏國求援。在卑彌呼死後一世紀的近畿四世紀奈良古迹中,鐵製品大量的出土,鐵製品的中心從九州轉變成了近畿。這表示了位於九州的邪馬台國在內亂髮生之後可能有將首都向東遷移的情況,而在日本的傳說中,也有神武天皇東征神話的記載,這樣就得以解釋承接邪馬台國而興起的大和政權位於奈良的原因。

2010年琉球大學名譽教授、海底遺迹研究會理事長木村政昭又提出琉球說(或稱沖繩說)此說《魏志倭人傳》記載邪馬台的位置、風土等與琉球相似,而沖繩本島各間切的名稱又與邪馬台國地名發音相近,且在琉球出土的一些文物亦與《魏志倭人傳》相符,並推斷北谷海底遺迹為卑彌呼之城堡,與那國島海底地形則是補給地

広畠輝治の邪馬台國吉備?狗奴國大和説

中國語言學家鄭張尚芳認為邪馬台是 Yamato(日語大和)的音譯。大倭管市場,大夫管外交,大率是刺使(日後的太宰府)

邪馬台國(やまたいこく,Yamatai Koku),與邪馬台(やまたい),以及大和(やまと)的發音十分相近。邪馬台,漢語拼音作「yámǎtái」,注音作「ㄧㄚˊㄇㄚˇㄊㄞˊ」。公元600年到759年之間的《萬葉集》把Yamato寫作「山」(yama)和「跡」(t?)。Yamato的本意就是倭人自稱山跡之族。

那個時代記載的王權並非天皇,名為卑彌呼,是在《三國志》所載和曹魏往來甚密的倭女王,能使鬼道(方術),以妖惑眾,年長不嫁。漢桓、靈年間,倭國大亂,母系社會男主雖有漢綬金印不能服眾,因而造成倭國之亂,而卑彌呼以鬼道平定內亂登上王位,時年17歲。卑彌呼不參與政事,有男弟佐治國。女王居住深宮,僅由一男子出入供奉飲食,有侍婢千人常在其左右。彌生時代日本列島大小諸候國30多個,卑彌呼女王為了鞏固邪馬台政權,花費巨大代價交接曹魏,明帝曹叡封卑彌呼為「親魏倭王」,授其金印。卑彌呼在位七十多年,於九十多歲高齡去世。死後大作冢,四周長百餘步,殉葬奴婢百人。

自江戶時代起,就有很多關於卑彌呼到底等同於《古事記》及《日本書紀》上何人的討論及研究。

有一種說法是天照大神,根據天文學的計算,大約在卑彌呼過世前後,於247年3月24日和248年9月5日、北九州地區可見到兩次日食。這樣的說法和日本神話中天照大神躲入天岩戶中,世界因而無光的記載(ja:岩戸隠れ)相符合。另外以統計學的方式,利用天皇的平均在位期間推算,也可得到卑彌呼的時代和天照大神的時代重合的計算結果。

因此,松本清張和井澤元彥等人提出了卑彌呼遭暗殺的說法。當日食發生之時,代表侍奉太陽神的巫女卑彌呼的靈力消失,因而遭到邪馬台國人民加以殺害。這種說法認為,卑彌呼遭暗殺後邪馬台國一時陷入混亂,直到新選出下任侍奉太陽神的巫女台與才安定下來;這就是《日本書紀》中一度躲入天岩戶的天照大神又重新出來的記載的來源。然而此一暗殺說基於想像的部分過多,因而亦有許多不表認同的意見。如果卑彌呼的確就是天照大神,那麼邪馬台國就必然位於九州地區。那麼,位於九州的邪馬台國為何又於何時東遷到畿內地區,目前則不得而知。有一說法是東遷即歷史上的神武天皇東征,但尚待進一步研究。

另一種主要的說法是神功皇后說,在《日本書紀·神功皇后紀》中,直接引用了《魏志倭人傳》中關於卑彌呼的相關記載。然而自江戶時代起,就有對於卑彌呼是否真為神功皇后的議論。按照此一學說,邪馬台國必然位於之後大和王權所建立的畿內地區。

但也有反駁意見認為,神功皇后之子應神天皇與其母一同祀於奉祀八幡神的宇佐神宮(大分縣宇佐市),這與大和王權所在地相距過遠(但亦有意見指出神功·應神時期大和王權和朝鮮半島的來往增加,因而於來往航路的瀨戶內海沿岸設立奉祀神功皇后·應神的八幡宮並無不合理之處)。總之《日本書紀》上的相關記載,現在多被認為是作者為了將大和王權和卑彌呼連為一脈所添加的內容,不應作為史實的參考依據。

神武天皇

神話中日本第一代天皇,天照大神後裔,最早在《古事記》中則名為神倭伊波禮毘古命

(日語:神倭伊波禮琵古命/かむやまといわれひこのみこと Kamuyamato iwarehiko no mikoto)。

較晚成書的《日本書紀》中的漢字譯為神日本磐余彥尊(

日語:神日本磐余彥尊/かむやまといわれひこのみこと Kamuyamato iwarehiko no mikoto)

傳說他建立最早的大和王權,為日本開國之祖與天皇之濫觴。

根據記載,神武十五歲立為太子,並娶吾平津媛為妻。45歲時與諸皇兄、子商討東征之事,該年(甲寅年)十月即橫渡瀨戶內海,意圖征服東土。歷經半年的旅程,途中經筑紫、安藝、吉備等地,終於在河內國登岸。這時大和國的土豪長髓彥因恐懼皇子入侵,遂於孔舍衛阪率兵迎戰。激烈的戰事中,神武天皇領悟到身為太陽神之後裔,不應朝向東邊(太陽自東方昇起)征討,於是向後撤軍,改經紀伊繞道進軍。途中五瀨命因前次戰役中箭受傷,不久傷重身亡。之後在海上遇到暴風雨,他的兄長稻飯命和御毛沼命以身殉海以求平安,僅剩神武天皇與其子手研耳命繼續率軍前進。最後在熊野的荒阪津登陸,卻因誤殺鄰近居民而遭神懲罰,全軍中毒而不得前進,幸賴武瓮雷神賜韴靈劍始能行軍。之後又在前往中洲的山中迷路,此時有八咫烏指引,方抵達目的地。

再度進軍大和的路途上,磐余彥依靠椎根津彥等重臣之力,先後收了大伴氏之祖日臣命等人為臣,並擊破吉野首部之祖井光、八十梟帥、縣主之祖兄磯城等勢力。終於,在撤兵半年後,再度遭遇到長髓彥。交戰之初,磐余彥尊連戰卻無法取勝,戰到一半突然天色大變,隨之於磐余彥尊弓上停著一金鵄。由於金烏的光芒刺眼,長髓彥軍無法張眼迎戰敵人,於是磐余彥尊軍大勝。為報殺兄之仇,獲勝的磐余彥尊軍窮追猛打,不放過任何打擊敵軍的機會,因此逼得長髓彥與磐余彥尊會面,並說出不投降的真相:原來其妹婿饒速日命也是天之孫,而天孫不該有兩個,故其懷疑磐余彥尊的神性。跟饒速日命見面之後,透過交換信物,兩人皆彼此認定對方為天神之孫,但饒速日命因長髓彥兇殘不改,將其殺死,並追隨磐余彥尊。至此,磐余彥尊正式定居於大和。不過此時大和四周仍由稱為土蜘蛛的土著勢力把持。經過六年的東征西討,方平定各方勢力,始建立起大和朝廷。

神武天皇是架空的天皇在日本學界幾乎已是通說,但是,由於時間久遠,加上大量神話的色彩,就如中國的三皇五帝一般,世人難以斷定世上是否真的存在過神武天皇這號人物。因此如何解讀「記紀」關於這位開國天皇的描述,便成為解答這號人物的關鍵。另外,有一說神武天皇就是秦朝時被秦始皇派遣尋找長生不老葯的方士徐福。


首先,倭作為地名泛指整個日本列島,這是以當時的中國來看的,因為那時的日本人比較矮,那麼他們居住的土地也因此名倭地,倭國,但倭國當時小國林立,並不是一個國家。

邪馬台是當時倭地的一個大國,它統領著周邊一些小國,此時倭地的情況相當於我國的春秋戰國時代,雖然有霸主邪馬台,但存在有實力挑戰霸主地位的狗奴國,不過因為邪馬台更靠近大陸,經濟文化上更強一點。和我國理解不同的是,當時的日本嚴格說是個宗教國家,卑彌呼(日御子)是最高女祭司,被認為是神的代言人,類似於羅馬教皇,但她沒有行政權和軍事權,魏國史官意識中只有王才有最高權威,誤把她寫成了女王。

大和國是位於倭地中部的一個國家,也有著不錯的地理優勢。

在日語中,這三個名詞發音是不同的。

那麼為什麼後來它們的意思一樣了呢?

因為邪馬台國後來不斷擴張,吞併了大和國,為了更好統治變大的國家,把國都遷到了大和地區,這樣,大和就成了邪馬台,只有強調中央政權的時候,會有大和朝廷這一說。在這個基礎上,邪馬台最終統一了日本列島,所以倭國也成了邪馬台。

因為日本古代沒有自己的文字,一開始他們沿用中國史書上對他們的總稱倭作為書面國名,後來為了體面才改稱日本。儘管如此,古代的日本人稱自己為邪馬台人長達幾百年,後來,邪馬台就成了民族的稱呼,正如同漢族也是因國號而來。

到了今天,作為書面語的大和和日本還保留著,而邪馬台只剩發音了,倭作為一個古老的名詞只有一些特定的名稱上才會使用。


最新說法徐福是神武天皇,擺脫秦始皇獨立領導日本,分裂後雅馬台國和百濟聯合統一日本,推古天皇重新控制政府和唐政府對打阻止新羅滅亡百濟


台上古屬之部魏晉之後分為咍韻,在雙母音前階段的讀音類似上代日本語乙類o。所以用邪馬台對譯大和やまと並無錯,倭國わこく不過是中朝對日本的前稱,他們自稱的還是やまと。所以現代日語中三者讀音不同不能支持它們三者不同。


推薦閱讀:

日本的風俗之上門服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為何中國軍事論壇很喜歡造假貶低日本武器?
日本主婦做的給孩子帶去學校的便當是如何保證到吃的時候不變質?
為什麼福原愛在中國如此受歡迎?
中國園林大多宜動觀,強調身體性的進入,而日本園林更多的適合靜觀,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差別?

TAG:日本 | 日本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