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真的很苦嗎?為了成為醫生讀八年本碩博連讀值得嗎?

如題,我是一個高中生,按目前的成績考入八年制本碩博連讀臨床醫學的學校是沒有壓力的。

學醫是我從小一直有的夢想,但是聽說要讀八年,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樣支持我學醫了,但也不反對。我是很想當醫生,但是為了一個連理由都沒有的夢想這樣付出八年真的值得嗎?

還有,學醫真的很苦嗎?將來醫生工作也很辛苦嗎?我現在很疑惑。懷疑自己的夢想是不是錯了。

希望有人能夠解答我的疑惑。

(另,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提問,如果有什麼地方格式不太對的,還望包涵。)

-------------------------分割線-----------------------------

2月13日更新的新問題:

按大部分答主的意思說來學醫的確是苦,但也有答主說現在只是黎明前的黑暗。我想問的是,如果我選擇了臨床,八年後這種情況會有改觀嗎?

(不知道稱呼你們為答主合不合適,但是似乎評論區里是這樣稱呼的,如果我有什麼不合適的言辭,還望原諒)(鞠躬)


zju八年制在讀,第七年。

學醫怎麼樣不多說了,關於八年制的問題,先說結論吧,十年前超級值,超級棒,現在和未來不好說,很可能和七年制一樣成為+X的炮灰。

八年制到底好在哪,我覺得就一個字「快」,你說臨床能力,比不過人家5+3+3臨床型的博士,你說科研能力,別人5+5科研型的也秒殺你,那八年制的優勢在哪?我快啊,我年輕啊,我潛力無限啊!(現在附屬醫院好多導師招學生,醫院招聘,部分還是會看好八年制的所謂潛力,但再往後走,我真不知道這樣的口號能喊多久)但是就像7年制被5+3徹底摧毀一樣,如果未來5+3+X的X能夠有博士學位和博士學歷,那八年制基本就是炮灰了,我國醫學教育的學位制度,畢業後培養制度,晉陞體系之前是完全被割裂的,現在前兩者被結合的越來越好,留給八年制「快」的餘地也越來越少。zju八年制第一屆招是在05年,05級的學長學姐們畢業1年後基本都晉陞了主治(博士1年升主治),現在基本都完成了輪轉,回到科室里了。

然後再來說說八年制主要的問題:

1.沉沒成本太大,轉行不易。人的可能性隨著你書讀的越多,學歷拿的越高,是越來越小的。05級畢業大概50來人,只有1個人不做醫生。其實浙大因為4+4的模式,所以轉行出口相比別的學校八年制要容易一些,但是在結束八年的學習生涯之後,我都讀了這麼久,你好意思讓我不做醫生!而且,博士畢業,本來就業選擇面和本科比也少了很多,所以轉行的實在比較少。再說出國,樓上有些答案已經提了,國內五年制美國就認你MD,那我們八年制也認MD,我多讀3年,結果啥也沒差,/(ㄒoㄒ)/。包括新加坡也是,新加坡每年都有我們這邊的招生計劃,之前是八年制和七年制都招,未來是八年制和五年制都招,我多讀3年,結果啥也沒差,/(ㄒoㄒ)/。

2.臨床能力尚可/良好,科研能力極差。就我在臨床上現在實習的感覺來說,我們入臨床的時候,在各方面都會感覺差別的學制的實習生很多,但是基本通過自己的努力,後面慢慢都能跟得上。學長學姐都說,到畢業的時候,和別的學制的學生總體的臨床能力可以做到基本持平。加上前面幾屆zju八年制比較刻苦勤奮,目前八年制臨床的口碑還算不錯。很多臨床帶教老師一看是八年制來的,「你們八年制很優秀,管這些病人肯定沒問題」,「之前你們的學長學姐多少多少勤奮,多少多少厲害」。但是科研這個問題就變成了一個很嚴重很無解的問題,文章和基金在附屬醫院有多重要就不多解釋了,反正懂的都懂。zju八年制科研上之前一直是沒有要求的,說實話也真是沒有多少時間泡在實驗室里,生物醫藥領域沒個2-3年完全沉浸,是不大可能從零基礎到第一作者文章發表的。大家後來一看不對,沒文章找不到好工作,怎麼辦!部分XDJM開始了META分析之旅,短平快迅速發文章,工作倒是給圓滿找到了,未來的基金怎麼辦,你總不可能基金寫個META分析類的?所以說,當前環境下,3-5年基礎實驗室的培養對於醫學生,尤其是有志於在大學附屬醫院工作的醫學生來講,是非常有必要的。眼光要放長遠,發文章、找工作(對於八年制而言)並不一定是難事,關鍵是如何在競爭激烈的醫院中生存下去,如果沒有良好的基礎實驗工作,未來在科研上是很難立足的。

最後呢,名校八年制目前來講還是相當難考的,zju八年制的錄取分數線之前幾年一直是zju第一,我們這級zju浙江是680+,八年制平均大概是710左右,之後幾年也沒去關心。我想說的是,你考的辣摸好,為啥不搞個nice點的專業還有學校讀讀啊!還有,八年制是本博連讀,並不是本碩博連讀。

——————————————————————————————————

看見更新的問題,想再來答一答。

1.學醫苦不苦?

恕我直言,在這個問題上我和知乎一眾醫學生所持觀點並不一致。我並不覺得學醫很苦,要苦,自然有苦的學法,要水,自然有混混的學法,所以進大學之後,你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本科拿過國獎,博士生拿過國獎,然而dota2的遊戲時間大小號加起來大概2000h,玩了大概2年多。每天上上課,考前背一下,刷個題,拿個高分,空了去做做實驗,日子並沒有很多人描述的那麼黑暗。而且你要記住,在大學裡要優秀,一定是苦的,甭管你什麼專業,別人計算機通宵寫代碼,建築通宵畫圖等等等等,我並不喜歡好像我讀了醫,我是全世界最辛苦的那種姿態。

2.醫生工作辛不辛苦?

答案是不一定。當然這個工作僅僅指臨床工作,並不包括醫患關係、科研項目、做實驗、人際關係等等其他的當代醫生必須面對的東西。就我在zju附屬實習的經歷看,外科普遍比內科辛苦,主任級別的大牛普遍比手下醫生辛苦,主治比住院醫辛苦,住院醫比實習/見習同學辛苦,這是在zju!!!不是別的醫療系統!!!不是別的醫療系統!!!像內科很多住院醫級別(規培、輪轉、碩士研究生)的醫生,每天8點上班,下午5點左右下班,收收病人,寫寫病程,做一些內科操作。已經被大家黑粗翔的兒科,至少內科也是這個節奏,還加一條所有操作必須住總以上醫生才能做,一般住院醫連操作都省了。外科真心要辛苦的多,一旦上台,主任都是飯點、回家點不定,何況下面的醫生呢。但是你一定要說醫生很辛苦,我倒覺得工作本身沒那麼誇張,而且醫生也有不少輕鬆的二級、三級學科啊(根據醫院和科室具體情況兒不同,你可以自己選擇忙還是不忙啊)。

3.未來

怎麼說呢,未來這事兒,誰都不好說,但是有一點我比較贊同,各行各業你要是做到了行業的頂端,一定是有前途的,如果你真讀了醫,與其思考中國醫生未來怎麼怎麼黑暗,還不如想想怎麼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問我,為什麼讀醫啊,因為喜歡啊,上了臨床越發覺得自己喜歡和病人交流,為什麼不選計算機和金融啊,因為不喜歡啊,而且學不好啊。未來怎麼辦啊,中國醫生藥丸你怎麼辦啊,涼拌啊,我就這麼犯賤~


我改口,不要學醫了,除非你真的很熱愛。5000年都改變不了的制度不是8年就可以改變的。

人性本惡,如果沒有好的制度,惡性就會出來作亂。

題主我支持你去讀,

現在的醫療就是黎明前的黑暗,

因為掌控衛計委的都是一些60、70後外行人士,

根據年代與文化的不同,他們那一代人大部分是對別人講奉獻講貢獻對自己講貪腐的,

等你8年讀出來,他們也差不多被清理的乾淨了,退休的退休,雙規的雙規了。

8年以後,這個行業一定更規範更清明,

我建議你讀本碩博,在校期間相關考試能過就過,國外的行醫資格能考就考,英語必須熟練掌握呀,多一條選擇多一條退路。

畢竟資本主義的國際行醫證還是更硬朗一些。

但是仍然要相信我們國家的醫療也會跟國際接軌的。

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已!

早晚這個臃腫的吸血怪物會崩塌的!

學醫肯定是艱苦的,因為醫學的性質決定了它不是一簇而就的事業,它需要理論的研究,更需要經驗的積累,沒有定心和決心、努力、勤奮是學不好醫的,而且要心懷善與愛,秉持正義之劍。

從出生到死亡,大部分人都是渾渾噩噩無目的的走向結束,學醫其是一種人性的鍛煉,你可以稍微清醒一點的看待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以及看待生死、疾病與痛苦。

學醫的收穫,不是財富,應該是走在這個世間的心練,活的明白才是最大的收穫咯。

願聖光護佑你!


不值,學醫忌諱長學制,因為政策變化快,長學制容易被坑,還是五年制慢慢考,跟著政策變比較靠譜。

-------------------------分割線-----------------------------

我先來現身說法回答一下評論區的童鞋的提問。

我04年上大學,那時候還沒有住院醫師三年規培的制度,等到06年的時候,北京市開始搞,我09年畢業的時候這項制度在北京已經確定,當時大部分醫院是本科轉3年,碩士2年,博士1年。苦逼的是,部分醫院不承認七年制是碩士......七年制畢業也得轉3年。然後09年的時候開始出現專碩和科碩。開始的時候專碩和科碩的待遇是一樣的,有部分七年制就選了科碩,結果等11年畢業的時候就得知了科碩得轉3年,專碩轉2年的噩耗。這還不算,等到了2013年,北京基本開始執行四證合一政策,這樣就是上專碩就等於開始規培,三年後專碩畢業,規培也結束。這麼對比就是早期的七年制是7+2,或7+3,晚期的四證合一是5+3。所以現在5+3就把7年制給擠壓沒了。

-------------------------再分割線-----------------------------

看到題主又提出了新的問題,想知道八年後的醫療行業情況,我來談一下我的想法。

醫療行業會向多元化發展,向平民化發展,向實用化發展。

多元化:指的是醫療機構的多元化,像現在這種公立醫院一統天下的局面會動搖,醫療機構會變成公立醫院和「其他」醫院分置的情況,而且,高端醫療會趨化於主要留在「其他」醫院的這種情況。到那時會是這麼一種情況,大部分患者仍然慕名去協和醫院,北大醫院這種傳統大醫院就診,不過會比現在更難挂號,等待越手術或收住院時間延長,而土豪則可以通過去「其他」醫療機構更便捷的完成就診。

平民化:其最終目的是要將「社區醫院」建設至如飯館,理髮店一樣的程度,做到完全覆蓋初診,處理慢病或輕症的程度。這裡「社區醫院」不光有國家設立的,恐怕也有一些私人的,用以緩解大型醫院緊張的情況,雖然8年後難以發展到這種程度,但是8年後三甲醫院越來越難進,「社區醫院」越來越需要人的格局是一定比現在要明顯的。

實用化:實用化簡單講就是去科研化,我國到目前為止都是將醫生的科研能力和臨床能力並提,大多數醫院甚至將醫生的科研能力遠遠凌駕於臨床能力之上,比如我之前的醫院就出現過呼吸科為了SCI招了學骨科的博士這種事......這種做法雖然國家嘴上並沒有承認其錯誤,但是改革卻在真刀真槍的改,「四證合一」就是第一刀。現在的專業型碩士上三年,在自己本專業能待夠半年的都不多,這樣的碩士其科研能力幾乎是沒有的。不過他的臨床經驗要遠勝於只在一個科室學習的醫生。將來的專培會不會降博士也變成這樣?答案很可能是會。將臨床和科研統一的這種做法執行了10年,現實告訴政府這樣行不通,所以未來政府會逐步將醫療人員和科研人員分開,優先保證醫生的屬性,其次再去追求科學家的屬性。畢竟對於國家來說,醫生的主要任務還是要替政府穩住患者這一特殊人群,其次才是搞科學研究。如果真的這麼發展,那麼長學制是否應該存在都是需要重新評估的。

最後再說一下,長學制的設立是大學招攬優質生源的主要手段,並不意味著其一定有利於學生的發展。任何一名大學生,在高考時都無法做到熟知自己所學專業情況,並能預測其8年後的狀況。要知道政府都只制定「十五」、「十一五」這樣的五年計劃,而我們一上來就把自己未來8年的時光都賭進去,這實在不是一個穩妥的做法。尤其是在醫療這個改革瞬息萬變的行業上。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做選擇的從來都是人,怪不了別人。醫生這個職業的確是很辛苦,付出比得到太多,醫生很對不起父母,因為別人都賺錢養家,而我們還在啃老。醫生很對不起自己,看著別人假期都在外面陪家人玩得很開心的時候,我們卻孤獨的在醫院值班。醫生很對不起戀人,戀人想過二人世界的時候,我們卻還在加班。可是當你用心治癒了一個病人,病人對你真誠的感謝,你擁有他所有的信任的時候,你會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國內醫療確實不怎麼樣,那個衛計委我也實在不想多說什麼了,而且不良媒體也經常誇大摸黑醫生,許多醫生還面臨生命的危機。我們花了那麼多年讀書出來,還經常不被人理解,想想確實很悲哀。

夢想不會因為前路的坎坷而放棄,我不知道你8年出來之後醫療發展會怎麼樣?我也不知道你能不能再一次次打擊中堅持下去。說實話,每當報道上說每年醫學生報考人數都在下降,身邊很多同行都改了行,我心裡都不是個滋味。

我們不應該因為醫療環境越來越下滑而選擇逃避,總需要有人去面對,去改變的。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很小,但是有種說法叫做蝴蝶效應。所以我一直很堅定的走在這條路上,我曾經也後悔過,也迷茫過,想放棄過,可是現在工作了的我,還是打算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改變下。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撞鬼了呢?

小小提一下,我家已經三代行醫了。


對於第一個問題,用自己實習生活中的一段經歷來回答。

最近輪轉科室的帶教老師,周末因為有一名病人病情危重,做了一夜的急診手術。

到了周一早上,帶領我們查房,指導十幾個病人的診治。

上午,上手術。

下午,出門診。

而我作為學生在病房收病人,寫病歷,工作強度不到他的一半,中間還抽空休息了一會。

快到理論上的下班時間的時候,我幹了一天的活,已經覺得累了。這時他回病房了,開始和一名病人家屬談手術。此時他已經連續工作了至少一天了。

在他和家屬交代手術風險的時候,我瞄了一下桌子上他準備的知情選擇告知書,上面有一處錯誤。我悄悄地就拿走了,重新準備了一份改正過的放了回去。

和這個家屬談完,他說:「你叫一下4床家屬。」

我把4床家屬帶過來,看到他正在低頭休息。聽見我們過來,他勉強讓自己醒過來,繼續和4床家屬談手術。

他又開始準備4床的手術知情同意書。這時他已經忍不住開始當著病人家屬的面開始打哈欠了。我眼看著他把手術名稱寫到了疾病診斷後面。

我暗叫不妙,趕緊說:「知情同意書交給我吧,您來說,我來寫。」

他說:「太疲勞就是這樣,容易出錯啊,還好我不是開車來的。你來寫吧。」

和4床家屬談完之後沒幾分鐘,他又上手術去了。到了晚上8點左右才完事。

這是已經學有所成的人的生活,比我等正在學醫的人更加艱苦。而我在學醫過程中經歷的艱難,回頭想想,還算不上真正的艱難,不再細說,因為題主真正想知道的是「八年後這種情況會有改觀嗎?」。

第二個問題,值不值得,要看你的目標是什麼。

如果如題所說只是為了實現成為醫生的夢想,那當然值得。有很多人,為了夢想付出的不是八年,而是一輩子。

而問出這樣的問題,說明這個目標並不僅僅是成為醫生,還包含了其他的東西,比如建立家庭,擁有可觀的收入,等等。想明白自己的目標究竟是什麼,自然就會知道值不值得了。


其實其他很多行業也很苦。

我以前也以為學醫,當醫生苦。

後來得知了:

學生物的,凌晨一兩點還呆在實驗室。

搞設計的,客戶經常都是交稿前一個晚上又提出新的修改要求,於是,通宵開始修改。

學會計的,畢業後去四大,出差到處飛,加班到凌晨。

搞科研的,寫標書通宵達旦。

自己開飲食店的,早上要很早起來準備,晚上很遲才能收檔。

做律師的,剛出來,誰找你打官司?不一樣要給大律師當下手,干各種累活?

做銀行的,基本上都要先去櫃檯干,在櫃檯一做就是幾個小時,去個廁所都難,經常受氣。脫離櫃檯了吧,走各種指標壓著你,一個月辦多少信用卡,多少存款。

干記者的,到處跑,經常不在家,按照稿件量算獎金,沒稿子就沒錢。

當教授的,犯愁怎麼拿課題,沒有課題經費,什麼都不好辦。要拿經費,除了寫標書,還要跑江湖交際,喝酒,周末都要去應酬,我一個老師,都副校長了,去年喝酒喝的中風了,才五十歲左右。

現在最火的好像是計算機,也不輕鬆,加班到深夜也是常態,近年猝死的報道,很多是來自於碼農這行當。

所以,我覺得吧,也別把學醫看的多苦。

真的,很多行業都很苦的。

看你自己興趣吧。


讀8年就當醫生!擦,太快了好嗎?哥哥我讀完醫學博士用了11年好嗎!還不算培訓的時間!


八年制即將畢業的前來答題,先說結論:非常堅定想做醫生的,八年制和五年制之間選八年制。

如果身邊沒有親戚朋友是醫生,普通高中生是不太能深入了解目前國內醫療現狀的,更不要說信念堅定的想做醫生。五年制的好處在於退出選項比較多,五年制畢業之後考研,出國或是進入其他醫療相關行業都可以。要知道國內五年制畢業在美國可是被認為是MD(醫學博士)哦~ 從進校開始積極準備USMLE,出國完全沒必要讀八年制。

學習無法速成,八年拿到博士學位固然省了三年時間,可是人家一步步考上來多的三年也不是白學的,臨床經驗or科研經驗還是會比新鮮出爐的八年制博士水平高,但是科研差距八年制可以用博後的時間補啊。八年制和同齡人相比學歷優勢明顯,和三年制的博士比年齡佔優。據我所知一些醫院還是會覺得八年制的學生素質好潛力大,比較傾向的。至於說專科培訓可以拿博士學位讓八年制的優勢減少,我認為目前沒有。能開展專科培訓的都是三甲醫院,除了婦產科兒科或是關係戶,三甲醫院收碩士的很少了,能進專科培訓的絕大多數都是博士生。

八年制讀到後階段是考驗心理素質。五年制讀研是了解醫療,思考過後做的選擇,而八年制的八年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高中生決定的。當看到身邊的小夥伴的一個個出國工作,自己還在啃老讀書心裡還是會鬱悶的,感覺自己和社會脫節。今年終於要畢業,好感慨


我這種5年制的都後悔了,別說8年制的了


謝題主邀。

已經有很多有道理的回答了。作為一個過來人,想從相反的方向回答一下。僅了解北醫,請注意。

多年前的北醫八年制是頗受非議的,總體臨床能力弱於五年制本科,我們常笑談讀書讀傻了……這其實與培養制度有關,也在改進,雖然收效有限,但個人覺得沒必要苛責,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現實環境決定了一切,動手機會確實越來越少了。

但是,如果題主的意願是讀完書還在國內做醫生并力求在現有體制下進取,八年制其實還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一步到位,不需要再額外耗費時間和精力彌補學歷的缺憾,對於晉陞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是大有裨益的,而且,八年制的科研基礎相對較好也可以少走一點彎路。至於臨床能力,作為當年嘲笑人群中的一員,回頭看看,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不管五年八年,不努力都是扯淡。

未考慮衛計委新的規培方案的影響。


值得

不連讀的我 光本碩讀完就要八年


如果你權衡了利弊之後覺得值得,那你就去讀。學醫艱苦,周期確實長,但你希望成為醫生的話,這對你而言還是值得的。


個人覺得如果一定要學醫,不如五年本科+三年碩士+三年博士。

這樣在本科的時候可以再考慮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醫學,如果後悔,改行相對比較容易。

如果特別喜歡醫學,喜歡看病人,選5+3+3其實更省時間,因為現在的規培制度,專業型研究生和住院醫培訓並軌,碩士三年同時進行規培,博士三年同時專科培養,比八年制博士畢業後再規培能更快正式工作,考職稱,晉陞什麼的。

如果喜歡科研,碩士加博士研究六年,也會比碩博連讀研究三年的科研能力強~

當然啦,如果選5+3+3肯定要考研,考博,比高考複習更辛苦,這個要考慮進去~不想再這麼苦逼的複習,八年制也是很好的選擇,畢竟畢業後是博士~比本科,碩士好找工作。

最後,想說能不學醫就不學,短期內醫生的職業環境不會有太大改善,不怕掙得少,就怕死得冤啊~實在想學,推薦口腔專業~~缺口特別大,工作比臨床專業好找,醫患關係相對好處理的多,如果研究生期間選了口腔正畸學,被各種傳染病傳染的風險將大大減少,幾乎見不到血,飛沫也很少~真真醫學界的良心專業~而且,我們口腔專業,治療的是牙齒,但改變的是人生,讓每個人都能在80歲還擁有燦爛的笑容,是牙醫們最大的追求和成就~

補充些關於口腔醫學生的日常吧(^_^)

1.本科階段:

前兩年的基礎課科目和臨床專業一樣,不過病理,解剖,免疫,藥學這類的醫學基礎課,甚至是高數,要求都比臨床醫學低一級,看大臨床的同學背各種神經走行,我們只要知道有哪些腦神經就夠了,確實比較暗爽≧v≦當然我們只能笑笑臨床同學了,和其他學校的小夥伴一比,憑什麼你們都浪一個月了,我們還在考試(?_?)明明是我們先開始期末考的啊~

第三年會學習內外婦兒這些學科,也是了解為主,掌握常見病的診療原則,考的不難,期末兩個月的大臨床實習感覺就是為了大四一年的奮鬥而休息一下,順便花痴一下病房的帥哥老師們~

第四年,終於開始口腔專業課的學習了~我們是上午學理論,下午實習課,每天從八點到四點半,排的滿滿的,幾乎沒有休息。周末會休息。各種零零碎碎的課,一年學了20多門,考了半年試(?_?)經過這一年,你對口腔科的疾病都有了一定了解,也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就可以準備正式接診了。

第五年,正式進入口腔臨床培訓。口腔科最好的地方,就是他的病人以門診病人為主,自己的操作機會多,就是實打實地去給病人補牙,拔牙,洗牙什麼的,不會像病房的同學只能當助手,自己肯定不能在本科實習階段當主刀。只要你認真,一定會在大五結束時,有了基本的接診病人能力,去小醫院或者診所,還是可以找到工作的(轉行也沒問題,kava,3m這些公司都超好哦)。工作以後動手機會多,有個兩年,不是特別難的病人,都能上手,實在不行還可以往專科醫院介紹~嗯…規避一些醫患風險還比較容易,眼力要練好啊~

2.研究生階段

本碩連讀和5+3的區別其實就是一個考研…話說口腔的考研比臨床簡單,這個是真心的…

我們專碩現在是每周四天住院醫輪轉培訓,一天跟導師,兩天休息,休息日是排的,趕上哪天是哪天,不一定是周末。休息的兩天在第一學期會回校本部上基礎課,英語政治統計什麼的,第二學期開始,有的專業要上專業課,有的不上。休息的時間,你可以選擇休息,自己學習,跟導師出門診,可以和導師商量安排。

最幸福的是:除了口腔頜面外科專業的同學有病房實習的要求,其他專業除了急診輪轉培訓要上夜班,其他科都不用上夜班(^_^)以及,公認的是,跟大臨床比,口腔科值班最少,夜班最少……這個對女生太幸福了~~

科研任務的話:臨床課題和基礎課題都有,和導師商量,趕上臨床課題還比較輕鬆。

3.博士階段

沒經歷,不知道啊~但看學長學姐們每天都要做實驗,上臨床,寫文章,就覺得好辛苦~不管哪個專業,學到博士都很辛苦吧~


八年本碩在讀,隨便扯幾句。

師弟/師妹你好

1.我周圍的很多同學都是在高考之前沒有進醫學院的慾望,但是高考時候報醫學院的簡直瘋狂地飛起。光是我們班就有將近十好幾個,中醫西醫都有,從一本到大專都有。至少我身邊的家長們沒有因為說學制長、醫患關係亂而不讓孩子去的,有也是極少數。甚至還有家長攛掇著孩子去。很多人原來根本不願學,硬是被弄進去。所以題主和那些人比的話,至少是有興趣上的優勢的,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學醫的確不簡單,課本像磚一樣,考試難得要死,甚至會有奇葩教授給你出考試範圍外的題給你做。但是這更體現了醫學專業的嚴謹和高要求,我們老師不止一次的告訴我們:「你連基礎課都學不好你怎麼去給人治病?庸醫!」我母親是他們醫院婦產科主任,她說她們醫院跟她一樣大的很多「醫生」連證都考不出來,上班給人看病還得查書。你想像你是一個患者,你在去看病的時候你的醫生一邊給你問診一邊翻課本,你對他的信任度能有多高?

3.醫生是一個普通的職業而不是一個神聖的職業,脫下白大褂依舊是一個普通人。


夢想怎麼會錯,只是看你想不想去做


如果你鐵了心要做醫生,不值得。

雖然比5+3+3的模式節省了三年時間,但在競爭中,同為博士,評判標準是相同的,十一年博士意味著更紮實的臨床功底和更豐富的科研經歷,本博連讀的學生需要在八年內取得別人十一年的成果。

且國內八年制教學模式不完善不統一,受政策波動影響大,選擇面也會小一些。

最致命也最慚愧的一點,八年制學生不用面臨考研保研等問題,也很少有人因為成績太差而被分流,很多學生在學習中感受不到競爭壓力,會慢慢鬆懈。雖然入校成績八年制最高,但兩三年後五年制後來居上者大有人在。

以上。


哈哈,真的不值。我中西臨本科五年,浪了三年,因為想著反正最後考研平時也就基本浪了。現在正在複習考研年底考,當餵雞委的婊子政策一個一個砸下來的時候發現浪了幾年喪失了五年畢業轉行的幾乎所有機會。現在安心考研,考上以後以研究生身份也許可以去醫藥公司,也許進醫院熬幾年出來考證做醫療律師,反正是不準備做醫生的,我只想工作賺錢養家有完整的休息時間能旅遊,治病救人有崇高理想的人去做吧,這種投入遠遠大於產出要靠你一腔熱血和崇高理想維持前進的工作,我真的不想做。

醫學是要你奉獻的,如果你有這個崇高理想,願意自我犧牲,你可以去。如果你只是像我一樣,想著過工作賺錢結婚養家旅遊,工作賺錢第一件事是買台遊戲主機外加練唱歌最後還能有極限運動,那你就會發現這個一周很可能休不到一天,一周兩個夜班還沒有加班費,一堆和老爺一樣的病人外加各種職業風險生命風險,然後苦的和煤礦工人似的卻工資很長一段時間沒只能在環衛工人身上找優越感的工作,不是你想要的,對你沒有意義。收入一樣甚至更多卻能保證五點下班沒有夜班還有雙休日最不濟也有加班工資的工作還是很多的。

不值啊,真的是不值的。不過這個工作倒是穩定,你只要不怎麼出醫療事故基本上比公務員還是鐵飯碗。說到公務員,我可能以後也會去試試吧。沒辦法咯,考上研究生增加自己附加值然後再圖後路吧


比5+3+3+3+x值。


在「為了成為醫生」這個前提下,最值得的事就是本碩博八年連讀。這是最省時省力的選擇。

就算是學其他的專業,讀完本科考個研讀個博,早就超過八年了。

學醫的確苦,但是學什麼想學好都很辛苦。如果喜歡,那就不苦。

比如我,除了學醫,我什麼都不會,所以每當我背不下去書的時候,都會想想如果我穿著藍色工裝拿著扳手在數控車間修機床那我得多不開心呀因為這不是我的愛好。

學醫課程多,這是公認的。但學醫也很簡單,只要願意背,就一定能學好,跟智商無關,付出與回報絕對成正比。

儘管如今醫生飽受非議,醫患關係緊張。我仍然覺得做一個醫生在我心裡偉大崇高自帶光芒。我喜歡「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現在的努力都是在為以後我有能力與死神抗衡蓄力,至少,我要保護我愛的人不受病痛折磨。

在愛這一行的人看來,一切都值得


不知道回答中多少人是真正醫學八年制的。答主八年制第八年,想談談感受。

1、關於學醫:看你是不是熱愛醫學,有治病救人鑽研科學的理想。恕我直言,現在這麼多醫學生抱怨,第一,學校質量不咋地;第二,不是因為熱愛而學醫,想賺錢,這行不適合。如果你愛你的病人,想為人類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緩解一些些病痛,送去一些些溫暖,請學醫。另外,我信奉的觀點是,無論幹什麼行業,如果努力目標不是行業最優,都是浪費生命。所以,請把目標設為成為醫學界大牛,即便最後沒有完成,永遠超那個方向努力。經濟條件允許,請不要在意短期經濟收入,目光長遠。永遠懷抱理想,永遠富有激情。

2、關於八年制:看學校。協和北醫能上,最優;其次中山、湘雅;再其復旦、華科:浙大那個不建議,業內人士表示呵呵呵呵,浙大八年制勿噴我。我接觸的名校八年制,跟名校5+3+3的博士,都很優秀,前者短期科研和臨床能力差些,但能力強,後期可趕上。八年制勝在年輕,後期無限種可能;跟不怎麼樣的本科+名校的博士比,抱歉,後者不是一個檔次,所以非常了解為什麼很多三甲醫院招人看第一學歷。很多第一學歷不怎麼樣但讀了名校博士的醫學生抱怨這點,但在我接觸的博士中,基本上半天就能判斷對方的本科出生。當然也不排除後者中有少數很優秀的,別噴我。

另,答主華科八年制,非北京人,今年畢業北京求職,找到了心儀醫院,覺得自己一直是非常幸運的人。談的很多感受也是在北京求職過程中得到的。北京的醫院目前還是優先要八年制的,協和北醫的八年制在求職生物鏈頂端。

再另,無論去哪上大學,請認真學習,不要聽信成績不重要的言論。課外活動和業餘愛好可以與好成績兼得。努力發文章,努力做科研。不要聽信任何比你差的loser言論,多和比你優秀的人交談,對loser默默地微笑


推薦閱讀:

和醫生談戀愛的感覺怎麼樣?
如何看待「醫生在手術台上毆打患者」這個視頻?
如何和女醫學生談戀愛?
有哪些疾病雖然不傷及重要臟器但卻給患者造成巨大精神壓力?
人工智慧時代下,還應該鼓勵學醫嗎?

TAG:醫生 | 高考 | 臨床醫學 | 醫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