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發燒的過度醫療?

不講大道理,只說一件生活中遇到的事。

有一次兒子發燒39℃,我抱著兒子直接找了縣醫院兒科門診,查了血,當班醫生正在看書,說有炎症,要打點滴。我諮詢了友人,糾結了許久,只給兒子喝了點布洛芬,好了。

現在,但凡兒子頭疼腦熱,38.5℃以下我會採取物理降溫,38.5℃以上就喝點布洛芬懸浮液(這種懸浮液我發燒的時候也喝過,而且確定嬰幼兒也可以喝),然後2小時一次監控體溫。如果布洛芬沒效果,高燒持續的話,立即送醫不耽誤。但一般按上述處理,第二天就好很多了。

但事實上,也許喝布洛芬就能解決的問題,為什麼非要發展到打點滴呢?這樣不僅加重了你的經濟負擔,更重要的一點是,無形中你的孩子被過度醫療了。

說到過度醫療,事實上我們這代人普遍的都被過度醫療了。發燒了速度送醫,速度打點滴,速度降溫,沒過兩天就好了,而後循環往複。抗生素當飯吃,這個抗生素沒用了就換一種更強力的。誰關心細菌的耐藥性?誰關心藥物的毒副作用?誰關心你的抵抗力?我能說我吃阿莫西林已經完全沒效果了嗎?

貼下崔玉濤的關於小兒發燒的建議:

如果孩子突然發熱:

若孩子僅是高熱,沒有明顯的咳嗽、腹瀉等癥狀,還是應在家觀察,保持體溫低於38.5度、多飲水、保證大小便正常。

發熱24小時後,如果你特別擔心,可去醫院化驗血。末梢血白細胞和C反應蛋白不高,千萬別著急使用抗生素。

如果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至少超過15×10*9/L和CRP(C反應蛋白)超過30,才可能是細菌感染。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謹慎使用抗生素。

剛開始燒就去查血,意義不大,因為血液檢查的結果還不能很好反映炎癥狀況和性質。

鏈接:寶寶發燒怎麼辦?跟大家分享下看到的帖子--崔玉濤談發燒(精華收藏版)

感謝各位的回答,尤其是一些知友理性的回答,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個非醫務工作者,要想對醫學有所了解,肯定還是要閱讀相關專著才行,正如@陳鐳 的回答。

對待孩子發燒,我採取的做法肯定是比較冒險的,的確是不可取,這個我以後會改正。

可能是我所處城市的局限,醫務從業者的素質參差不齊,加上我數年患病的經歷,也希望孩子不被過度醫療,所以產生了此疑問。

再次一併致謝!


所以你想說的是其他情況都不管了?


首先你要結合實際情況去看這個問題

不了解這個行當的人總是容易把問題簡單化

「發燒輸液就是過度醫療」或者「發燒輸液不是過度醫療」

過度醫療,濫用抗生素,這種情況有沒有,肯定有,而且曾經還很厲害,不然怎麼會被點名,會被拿出來反覆講,這個問題是肯定存在的,現在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改變。特別是一些大一點地方的大一點的醫院,你想用一個抗生素,各種監控系統盯著你的,真的,有時候很明顯的一個感染了,但是沒有細菌培養結果,就是不讓你用抗生素,真的很著急的。

用錯一次抗生素,這裡的用錯是指本來這個葯說明書寫的是12小時半衰期,結果你每8小時就用了一次,怎麼辦,扣錢,用錯一次扣2000元RMB,一隻葯才80……

病歷裡面沒有說明原因和沒有檢驗結果支持使用抗生素,扣錢,沒得說

發燒,只是一個表象,後面隱藏的癥狀非常多

感冒可以發燒、肺炎可以發燒、白血病可以發燒、腫瘤可以發燒。。。

所以,為什麼要驗血啊,拿證據啊

減少誤診、漏診啊

抗生素的使用原則是什麼啊?

早期、足量、有針對性,足療程

足療程是什麼啊,有個標準,比如顱內感染,是在體溫連續正常3天以上,腦脊液檢查基本正常三天以上才能停用抗生素,不是說體溫一下來就要停抗生素的。為什麼?正是為了避免耐葯菌的產生!

還有,發燒輸水就是一定在輸抗生素嗎?

有的時候小朋友發燒還會伴有脫水,輸水還可以補水和補充能量啊

我相信很多人連消炎藥和抗生素都還是分不清的

特別是一些搞媒體的

真的

簡單、粗暴、無知、不負責任

把一些複雜的問題粗暴的簡單化

不負責任的丟給一群無知的人

哎,痛心疾首啊

http://weixin.qq.com/r/fD92bpLE_s_FrdYN92pu (二維碼自動識別)


題主,我們把邏輯捋捋順先~很多層面的事情如果用一個回答來概括,那隻能是雞同鴨講。

你在問題里其實一共包含了以下數個需要回答的層面:

  1. 縣醫院兒科的普遍水平和抗生素使用規範情況;
  2. 對發燒這一癥狀的規範診治流程;
  3. 縣醫院的處理方案是否屬於過度醫療?規範診治流程是否屬於過度醫療?
  4. 具體到題主的個例,怎麼看待當事醫生的處理?

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 縣醫院兒科的普遍水平和抗生素使用規範情況:

縣醫院兒科的普遍水平總體來說是不盡如人意的,隨著醫療體制改革,這一不盡如人意的現狀還會進一步加劇,過幾年縣級醫院的兒科恐怕都會陸續關閉,除非用行政力量干預。抗生素的使用上,比之前還是要規範多了。至於什麼叫抗生素規範使用,請參考這個回答:關於發燒的過度醫療? - Gold RIch Money 的回答

  • 對發燒這一癥狀的規範診治流程:

@洪嘉君先生的回答很有幫助,基本上省會三甲大醫院都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了:關於發燒的過度醫療? - 洪嘉君的回答

  • 縣醫院的處理方案是否屬於過度醫療?規範診治流程是否屬於過度醫療?

同樣還是洪先生的回答,只有理解了「什麼是」過度醫療,我們才能回答「是不是」過度醫療,不把定義統一,問題無從討論。

  • 具體到題主的個例,怎麼看待當事醫生的處理?

從題主給出的信息看,起碼接診的醫生是遵循了一定的流程,沒有盲目開藥。相信看到現在,題主也應該清楚:發燒只是表象,原因可以很多,初步的查體和查血可以排除很多可能性,以便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至於該醫生的做法是否合理,在看到查體結果和血常規之前,我們都無從判斷,所謂的「打點滴」,究竟是什麼處方也不清楚。檢驗科的友人固然有一定醫療知識,但和臨床醫生比起來依然是術業有專攻,她的判斷不能保證就是正確的。隔行如隔山,我一個曾經搞心外的都不會對心內科醫生的治療方案指手劃腳呢。

題主的孩子經過簡單的退熱處理後,應該是沒有問題了,但類似的情況下,也有相反結果的例子:關於發燒的過度醫療? - 鄭小咩的回答很多時候,家長和醫生都在賭,區別就是醫生能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各種檢查手段,把賭的選項範圍不斷縮小。現在極端惡劣的醫療環境,也讓醫生必須把選項縮到極小才敢下注,有時候為了平衡風險還要分頭下注。

至於題主一些過於情緒化的表達,我也是為人父的,可以理解,但不建議把這些刻板印象存在深深的腦海里。像「如果發燒去醫院的話,一般程序是什麼?1、查血;2、打退燒針、點滴;3、開一堆葯。這個程序太熟悉了,要說這個程序有問題嗎?沒問題,因為你已經習慣了這樣處理,沒人關心你是為什麼得了炎症、導致發燒,以及是否需要這樣的治療。更要命的是,醫生還會建議你再掛幾天抗生素「鞏固一下」。」

這段槽點太多,我就不吐了。把其他答案靜下心來看完,題主應該會有不同的思考。

現代醫學依舊是科學領域非常落後的一個子領域,社會環境和規章制度又進一步制約了它的發展。醫務工作者和病患之間只有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才能在這樣艱難的環境里不斷前行。


縣醫院的門診醫生還在複習考執業醫師?確定不是在複習考中級職稱?如果沒考上執業醫師的人都安排到了門診,說明你們縣的醫療資源已經緊張到了何種程度,幸好有你這樣不輕易浪費醫療資源,能自己做主解決很多問題的家長。


所以題主的意思是覺得在門急診,醫生對於小孩子發燒的做法應該是"38.5℃以下我會採取物理降溫,38.5℃以上就喝點布洛芬懸浮液,然後2小時一次監控體溫"?

說實話,這樣實施起來真的不太可行。

第一,現在好多醫院,急診看病都要起碼排一兩個小時的號,病人多,醫護人員少,什麼時候見到醫生都是問題,誰來給你按時監測體溫?

第二,現在孩子在父母眼裡金貴的不行,不少家長都恨不得多給我家孩子做幾項檢查,多開藥。像這種,看見發燒就直接叫開劑布洛芬,真的不會被排老么久的隊的暴脾氣的父母打么。

第三,像題主這種做法其實想法挺對的,在住院部,幾乎都是這種處理,物理降溫or布洛芬。可是這個限於對孩子的病情有一定了解的情況下吧,像是急診要是這樣做,不會看起來很不負責任么。

第四,一般就醫時,家長都會問,我家孩子得病是什麼原因啊?怎麼會發燒呢?額……什麼檢查都不願意做,我咋知道為啥……

第五,想好再填……

其實我覺得,題主的做法有一定的可取之處,畢竟什麼重症絕症的概率看起來太小,有些病也都是自限性的,過幾天就好了。要是大家都這樣,醫院也不會這麼多人了,醫生的壓力也小了。

不過,這裡一定要加個不過,作為醫生,這一點點小的概率也不能忽略!!請記住,最後真的發生了,危害最大的是沒有及時就醫的孩子!!

要舉個栗子才有說服力:上周六的夜班,老師收了一個小孩子,才一歲多。周五晚上發燒,39度多,奶奶給吃了片頭孢,孩子睡覺前燒退了,奶奶就安心睡了。周六早上孩子臉上不太好(其實是黃疸),尿的也不太好(醬油色),奶奶也覺得不是什麼大問題。晚上五點半左右送到科里的時候,孩子已經休克了,急性溶血。搶救到晚上快十點,終是沒能救活。家長也覺得,發燒不是大病啊,我給葯吃了啊,孩子怎麼就說沒就沒了呢。

所以,請相信醫生,過度醫療什麼的,要是想在你們身上賺大錢,就不會來學醫,更不會學兒科了!!


不不不,題主你舉得例子不是過度醫療,而是正常的診療程序。

若有發熱,此時的診療分為兩個層次,一曰對症處理、目的是讓燒退下去,這樣的話,患者好受些,也會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利於康復;二曰尋因,也就是說,要找到病因,以便解決導致發燒的根本原因(題主應當也看到了米同學列出的導致發熱的一系列病因了)。

對於尋因,臨床上最常用的當然是抽血,也有其他少見的措施,比如骨髓穿刺、腰椎穿刺、胸片,等等等等。具體情況不同,醫生的決策方法也不同。一般來說,取決於患者的病史和體檢標準。譬如長時間低熱有盜汗和咳嗽,要不加個痰培養和結核抗體檢查吧;譬如高熱且有噴射性嘔吐和頭痛,想來多做個腰穿似乎是很有必要的;發熱咳嗽還有氣喘,聽肺有濕羅音?麻煩去拍個胸片,必要時CT好了…醫生就是這樣思考並決策的,普通人也許不懂,如果虛心請教,我想醫生一般都會解釋一下的。

就僅拿發熱並一些咳嗽、喉嚨痛的病例來說好了,查一個血常規是很有必要的,它基本會告訴你,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的可能(譬如白細胞總量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等等),如果有感染,給予抗感染治療也就水到渠成了。

所以,題主你看,抗熱/咽痛/咳嗽是對症治療(你說的布洛芬大法),抗感染是對因治療(醫生基於檢查認定的抗生素),兩者相輔相成,即便是好像配了很多葯,其實也不能算是異常。如果說是你不滿於醫生的服務方式,那毋寧說是你不熟悉醫療實踐吧!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你對配了那麼多葯感覺不爽、好貴,這個問題其實和醫生無關,實話告訴你,葯價不是醫生訂的,而且每張方子對醫生都有價格審核的,醫生如果超價可是要罰錢的(MD,我就被罰過),醫生吃飽了飯靠多開藥賺錢的(當然不可否認,還是有這種情況,特別是三、四線城市中小醫院)。

題主之所以出現就診不就是那麼一回事的感覺,也有另一種可能,是什麼呢?是「看上去都TMD的一樣,沒技術含量?」其實,這就是題主的偏頗了,實際上臨床上絕大多數發熱(或者其他胃痛、肌肉酸痛…)患者都是常見病,適用於常見診療流程,絕對不是題主以為的固定無技術含量模式,所謂輸入輸出之間的Blackbox,沒學過醫的是很難理解的,就像在計算器中輸入1+1,它當然給出結果2,但是其中發生了什麼,我看不是電器工程師是很難為常人所解釋清楚的吧?你能說計算器就是這麼簡單沒技術含量的東西么?

至於題主後面說的抗生素耐葯什麼的,那又是個頭痛的問題,抗生素濫用現象一直存在,其實是一個系統性問題,我感覺並不在本題討論範圍之內。

過度醫療也當然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國內有,國外也不少,絕對不是我國特有國情,題主若有興趣,請移步本人在知乎上海的線下講座分享:過度診斷
。另外也分享一本更適合普通人閱讀的新書(切記,不要走火入魔,醫療實踐是一個複雜的決策系統):100種過度醫療大公開。


個別案例不能代表全部,無明顯感染證據,非感染高危人群不使用抗生素,這在很多醫院都是這樣執行的。

如你所說如果看門診的醫生連證都沒考到都話,你完全有十足的理由狀告該醫院非法行醫。

一個不是醫生的人給你開任何藥物,這筆賬你不能算在醫生頭上。


跟你談談發熱可能的疾病

稽留熱:大葉性肺炎,斑疹傷寒,傷寒高熱期

弛張熱:敗血症,風濕熱,重症肺結核,化膿性炎症

間歇熱:瘧疾,急性腎盂腎炎

波狀熱:布氏桿菌病

回歸熱:回歸熱,霍奇金病

不規則熱:結核病,風濕熱,支氣管肺炎,滲出性胸膜炎

布洛芬是非甾體類抗炎葯,通過降低PGE2來解熱,陣痛,抗炎,但是不治療疾病。

您在醫院的檢查流程一般是這樣的:

1.醫生問診,並且通過簡單的體格檢查分析可能是哪方面疾病。

2.血常規是最常用的篩查疾病的手段,屬實驗室輔助檢查。拍片,胸透是醫學影像學診斷,有時亦需要心電圖檢查。等等。

3.確診用藥,病情嚴重需要給抗生素或者採取其他治療手段。

要知道我上面說的是正常的診療規範,沒有過度醫療之嫌。而您用布洛芬是非專業診斷後的非專業用藥。

這是丁香園專欄的科普貼希望對您有幫助:

http://zhuanlan.zhihu.com/dingxiangyisheng/20334724

這是王小滿的文章,希望您能理解醫務工作者:

http://zhuanlan.zhihu.com/bushenyitang/20504226

中國確實存在抗生素濫用的情況,也存在部分醫生過度醫療。但是懷疑醫生的小聰明往往並不明智。


作為一名醫生,認為所有的患者

信佛教的,生病了應該去寺廟祈禱

信道教的,生病了應該去道觀祈禱

信基督教的,生病了應該去教堂祈禱

信中醫的,生病了應該去中醫院

……否則說明你們不虔誠

不信的不要來西醫醫院浪費大家的時間和金錢

來了就相信醫生!!!


不明原因的發熱絕對是醫療難題之一,普通的發燒它有可能熬一熬就過去了,但嚴重的也有人因為這個死了。SARS和H7N9不都是有發熱的癥狀的嗎?

所以,發熱有沒有必要查血?有沒有必要吃抗生素?

我一直希望有人能做個這樣的調查研究,發熱後不干預的會有多少比例死亡,或引起其他嚴重的疾病。是1%,還是10%。

你願不願意查個血,降低可能是1%的其他疾病的風險。


我覺得你這個問題應該與我國醫療環境結合來看。

如果只是單純的孩子發燒,的確應當先進行觀察,物理降溫,囑多飲水,應對高溫可以適當使用nsaid(即布洛芬,泰諾林這種藥物)。部分的發燒可以通過以上處理得到緩解。

另一部分通過這種處理不能解決問題,那麼感染相關的問題就要用抗生素,其他問題還要進一步追問病史和追加檢查。而這另一部分的病例,恰恰是醫生原意大範圍廣目標使用抗生素的原因。

再回到我開頭說的,中國醫療環境,是怎麼樣的,我想經過這幾年相對真實的報道後大家也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如果醫生什麼都不做,僅僅告訴你回家喝熱水,實在不行吃布洛芬,作為家長一般會有以下幾種考慮:1.為什麼人家的孩子發燒掛水,為什麼不給我孩子掛?你是不是故意害我孩子?打!2.病好了,庸醫,沒給我用藥,花了3天才好,打!3.病沒好,庸醫,告訴我的方法一點也不管用,耽誤了孩子的病情,打!基於以上大部分家長的顧慮,醫生會使用最簡單最不會產生糾紛的辦法,抗生素。至於是不是過度醫療,先保命要緊。

現在你這樣有一些基本醫療知識的家長多了,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兒科醫生的苦,大概也只有自己人才能理解了。

再次編輯此答案,十分抱歉,本人學術不精,經過詢問兒科的同學,的確是白細胞15以上才考慮細菌感染,在此鄭重道歉。


上班時間不能上網!嗯,好,你是對的。

上班時間不能玩手機!嗯,好,你是對的。

上班時間不能和同事聊天!嗯,好,你是對的。

………………

上班時間不能看書!wtf?!

那你說,沒病人的時候醫生應該干點啥?

打坐嗎?!


身為一個醫生,我也反感抗生素濫用,一般咳嗽發燒給點牛磺酸鮮竹瀝就扛過去了。

然而年前我兒子發熱伴間斷腹部絞痛,疼到滿床打滾,這就不像是感冒發燒吧,我還是在家給了兩天退燒藥以後才想起來看看嗓子。

化膿性扁桃體炎,扁桃體腫大到快看不到會厭了,馬上拎到兒科,醫生開了抗生素靜點,足足用了十天葯,然而,仍然留下慢性扁桃體炎的後遺症了,甚至現在感冒著涼睡覺會打呼嚕,因為扁桃體肥大了。

看病找專業,百度不賠錢。


不不,題主犯了一個重大的錯誤

發燒不是病

是一個癥狀

降溫不叫治病

叫對症處理


作為檢驗的告訴你,檢驗人員沒有診斷資格。

他們內外診斷都是一筆帶過的,因為他們重點不在這裡。

小孩生病還是要找兒科醫生比較好。


先講個真事兒:

一個晚上,跟老婆打車回家,在家附近的十字路口等紅燈時有人拍車窗。拍車窗的人是一位抱孩子的母親,隔著車窗大喊救救我孩子,我孩子要死了。讓她上了車,繞了道,送到附近兒童醫院。一路上這位母親一直在神經質的說覺得孩子沒事兒就回家了,咋會這樣。孩子當時已經無意識了。拼湊了一下孩子母親的念叨,大概就是孩子病了打了針,醫生讓留觀,孩子母親就給抱回家了。車前就沒讓她給,到了家我多給了師傅5塊錢,不為別的,就為師傅好事不能白做。回頭想想,這種自以為是的家長真心害人,如果至少能做到聽話,我還能多花5塊錢!寫到這兒還是有的肉疼。

我不是醫生,反而算受害者。

關於「所謂」的過度醫療我就問一個問題,如果不做檢查,單憑醫生經驗判斷,出現了小概率事件你要不要追責?

我小時候,大夫沒這麼慫,天天看病人,普通疾病問診、觸診很多就搞定了。現在不讓插隊就能打護士的環境下換你是醫生你要不要讓患者做相關檢查做診斷依據?

現在大家花這麼多冤枉錢還不是被患者自己作的?


要是醫生給你開了布洛芬 不查血 不弔水 然後人有什麼別的事 你會不會砍醫生


上聯:五年本科,三年規培,N年專科,上面老爺不管青年醫師死活。

下聯:底下病人,看看微信,查查百度,個個半仙能說會道自己開藥。

橫批:兒科已炸


我想從另外一個方面討論下問題。

我是骨科醫生,就是人稱醫生里的木匠,手術時人家小針小線細細縫,我們鋸子螺釘guangguang鑿,看著好大氣是不?

但就我們這麼大氣的科室,對待無菌術和感染可是如臨大敵。因為金屬內固定物是外來物體,不像人體自身組織那樣血運豐富,成天白細胞淋巴細胞抗體補體的輪番殺菌。一旦發生感染,後續會非常麻煩。大概說來就是天天過來醫院換藥洗傷口,等過了半年一年的再把內固定去掉。你可以想像下如果你術後每天或者每兩天都來醫院換藥,放下所有工作學習生活,你會怎麼樣?

在中國現在的醫療保障條件和醫療環境下,對患者,是非常大的生理、心理和經濟壓力,對醫生更是如鯁在喉,夜不安寢。萬一病人精神崩潰了哪天過來喊打喊殺的你都沒地說理去。

我就見過一個脊柱側凸術後的小姑娘,矯形非常漂亮,本來可以抬頭挺胸生活了,可惜術後並發感染,每2天過來科里換藥。衣服一脫,背上厚厚的紗布,掀開露出一個個不癒合的傷口和裡面閃著暗光的釘子。非常可憐。後來我出去輪科就再沒見過她,不知道怎麼樣了。她的管床醫生每次見到她都帶著歉意的笑容,仔仔細細的擦洗傷口。術後感染其實也算常見併發症了,手術操作可能也並無不當,但它就是發生了,對患者對醫生都是傷害。所以我的帶組教授明知道醫院對於抗生素的應用有嚴格規定,但他也總會打擦邊球,稍微的延長使用時間。他說,現在的抗生素使用辦法是按照國外的指南和循證醫學來制定的,但國外一直以來就控制得很好,耐葯菌本身就不多,哪像國內這麼亂七八糟的環境。

國內又哪裡不好呢?

提問者說了他/她吃阿莫西林已經沒用了,是的,現在國內的細菌對阿莫西林基本已經耐葯了,我自己慢性咽喉炎和扁桃體炎多次急性發作吃都沒用,只能升到頭孢二代。這就是個惡性循環,越沒用越升級,越升級越沒用。

但不升級又能怎麼辦?現在發燒去醫院,感染3天控制不住就已經有病人拍桌子鬧了,還給你機會升級抗生素和診斷性治療?保命要緊。這種情況多了醫生只會在以後得病例中上來就用高級抗生素,這麼做的後果是讓許多尊重醫生相信醫學的遵紀守法好患者受到了牽連傷害,不知不覺自己也成了耐葯菌的培養皿。

所以往往一個現象只是冰山一角,埋在水面下的歷史、民情、實踐等交織成的龐然大物才是事情的全貌。你我都只是龐然大物爪中的一顆堅果罷了。

--------------------------------------------------------------------------------------------------------------------------------------------

經 @杏林小草 哥提醒,阿莫西林和頭孢二代部分交叉耐葯,我這麼寫可能對大家會有誤導。多謝小草哥孜孜不倦、詳實準確的科普行為。個人經歷是,最開始慢性咽炎急性發作時我吃聯邦安必仙(氨苄西林)非常有效,後來有段時間買不到了,經藥師推薦就換成了聯邦阿莫仙(阿莫西林),但沒什麼好轉,最後換成西力欣(頭孢呋辛)才把感染控制住。 小草哥分析原因有二:1、聯邦阿莫仙為純阿莫西林成分,無β-內醯胺酶抑製劑。現在有售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後者為β-內醯胺酶抑製劑,可有效抑制耐葯菌對於抗生素的抵抗,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試用;2、服用劑量不夠。我是按照阿莫仙的說明書0.5g bid的服用,小草哥查閱相關指南後建議可酌情加大劑量使用。

小草哥認真治學的精神在下十分佩服,在此特表達*3的敬意!的敬意!的敬意!


題主生動地闡述了什麼叫做無知者無畏


推薦閱讀:

日本國民健保真的既不貴又不用排長隊嗎?這個世界性的醫保難題,日本是怎麼解決的?
你喜歡什麼樣的醫生?
醫保會給醫院帶來虧損嗎?新農合呢?
為什麼醫院的檢查費用那麼貴?

TAG:醫療 | 醫生 | 醫院 | 醫學 | 過度醫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