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為什麼始終發展不起來?有什麼相關的經濟史研究嗎?
如題,是否與歐洲殖民活動有關?如果是的話,對其經濟主要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什麼因素導致了非洲經濟一直擺脫不了貧困的陰霾?
竟然得到這麼多贊&> &< 謝謝大家的鼓勵!評論里有人指出我這篇回答沒有照顧到政治、文化等與經濟的互動,也沒有細化到具體國家的討論,這些都是很中肯的批評,在這裡先謝謝大家!需要說明一下,非洲問題本身非常複雜,以我的學力實在難以在一篇回答裡面面俱到,當然這是我自己的問題...只是希望大家見諒。這篇回答所激起的討論和大家的感謝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 @吳樂旻老師的良苦用心,既然是做研究性的探討,為何不藉助網路和更多人一同分享呢?藉助這次寫作業的機會,我也看見了很多同學優秀的回答,讓我只用了短短的時間就了解了很多有趣的話題和觀點,不得不說一句,知識的外溢效應真是很棒呢!------------------------以下是正文----------------------------------
- 答主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本科生,這個回答算是我的世界經濟史課程期末作業。答主擔保,除文獻引用部分外,回答均為原創。
- 非洲問題是經濟史里一個很大的話題,相關的研究有很多,有意思的觀點更是太多了,奈何答主只是一隻大二狗,因此這個回答也只能是根據自己有限的閱讀來寫作了,內容難免照顧不周,各位多多擔待,如有事實錯誤,歡迎指正補充!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非洲一直都是「貧困」一詞的實力代言。不過,非洲的貧困陷阱並非從古至今一直存在,而是近代以後(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獨立之後)才出現的,而在這之前的非洲,經濟水平還是相當可觀的,在上世紀60年代,一本有影響力的發展經濟學書籍還將非洲的發展潛力排在亞洲之前。7個非洲國家被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列入「有著顯著的達到或者超過7%增速潛力的國家」。然而……非洲1965~1990以來人均GDP都沒怎麼增長,許多國家甚至是負增長,其中還包括上述被寄予厚望的幾個國家(也是real心酸)。
作為人類文明的起源地,非洲在自然資源上可真的稱得上是一個「富饒的大陸」,按理說非洲就應該保持自己優勢繼續向前才對,怎會突然(尤為怪異的是在獨立之後)想不開轉身掉入「貧困陷阱」呢? 從經濟史的角度分析,非洲經濟發展的阻礙到底在哪裡呢?
我先簡單說說我所知道的有關觀點,然後重點講一下題主感興趣,也是個人認為對獨立後的非洲影響最大的制度因素的影響。
一、 地理假說。地理假說強調氣候等地理因素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發展經濟學的先驅之一Gunnar Myrdal就曾經寫道,「氣候對各種形式的生活都有著強大的影響,而對不發達國家的問題的研究應該考慮氣候的因素及其對土壤、植被、動物、人類和自然資產的影響,簡而言之,就是對所有經濟發展的環境的影響。」 說得好有道理的樣子,然而這對題主的問題來說算不上一個有說服力的答案。在人類文明的演化歷程中,對於同一個地區,地理因素的發揮具有持續性和穩定性的,這無法解釋非洲在近代以來的「退步」。於是,White(1962)等人提出了「北方轉移假說」(The North Drift),指出,雖然地理環境沒有發生大的改變,但隨著技術的進步,溫帶農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增強了,而赤道地區喪失了優勢。可是,Daron Acemoglu將溫帶遷移與殖民地經濟發展」大逆轉「時機進行對比之後發現,非洲經濟發展出現逆轉在工業時期,而非歐洲農業技術擴展開來的時期。連時段都不重合,溫帶轉移假說在這個問題上當然也沒有多少發言權了。
二、生物基因。AshrafGalor曾經發表過一篇極(被)具(罵)爭(很)議(慘)的文章,試圖從人類基因多樣性的角度上回答各地區經濟表現的差異。作者提出,在遠古人類走出非洲的過程中,隨著遷移路徑的增加,基因多樣性會逐漸降低,而基因多樣性會對經濟發展產生兩種相反的影響:一方面,基因多樣性越高,人群中創新的可能性越大,使得生產可能性邊界外移,利於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基因多樣性越高,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合作越少,又對經濟發展有負面影響。在兩種影響共同作用下,基因多樣性對經濟發展水平的總體影響呈開口向下的拱形曲線。這就解釋了基因多樣性水平太高的非洲為何經濟表現不佳。然而,由於此文的假設過於簡化,數據不完整,定義跳脫等硬傷,這一觀點受到了鋪天蓋地的質疑和批評,我的同學 @黃殊晏 也對此做了駁斥性的檢驗,總之這個假說也不太靠譜。
三、自然資源。按照賈德·戴蒙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中的觀點,自然資源對於民族發展的歷史軌跡是具有重要影響。一方面,由於非洲大陸是南北走向,不同緯度之間存在著自然環境差別,因此即便某地創新了一項科學技術(比如農業技術)也根本不便於推廣至其他地區,從而生產技術的傳播速度被大大延緩;另一方面,儘管非洲的動植物資源豐富,但可被馴化的並不太多(總不能馴化一頭犀牛去耕田吧?),很多生產活動都只能通過人力完成。刀耕火種和遷移農業的生產力你懂的,導致非洲的農業生產水平始終落後於歐亞,一旦天公不作美,或是人口增長快了些,饑荒就會爆發。當工業化的班車到站,其他國家藉助第一產業的支撐總算能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反觀非洲……還在愁糧食不夠……
四、 生態特徵。去年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一篇文章「The Efeect of the TseTse Fly on African Development」就探討了非洲采采蠅對非洲農業和制度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其實也是間接影響了制度,所以亦可理解為制度作用)采采蠅是一種只被發現於非洲的昆蟲,它們吸食脊椎動物的血液並傳播錐蟲病,恰好采采蠅盛行之地處在農耕條件優良的地區,而采采蠅對動物的吸食導致大量牲畜患上致命的傳染病,導致所在地區農業生產力低下,不得不實行奴隸制度來強制使用勞動力。不僅如此,由於野生動物的免疫力更強,采采蠅盛行的地區往往使得當地延續了狩獵和採集的生產方式,較高的流動性讓集權國家更難以建立。為此作者使用了歷史上的采采蠅適宜指數(TSI)與政治集權和土著奴隸制兩種政治制度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證實了作者的觀察:TSI升高,使用奴隸制度的可能性更大,政治集權的可能性更小。
五、 制度假說。有關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代非洲殖民歷史與奴隸貿易對其政治經濟的長期影響上,也就是題主所說的歐洲活動的影響。制度假說的基本邏輯是:在缺乏產權保護的國家,人們缺乏生產和創新的激勵,而產權保護的缺位往往是政治腐敗,行政管理能力低下的結果,因此糟糕的制度與腐敗的吏治下必然有糟糕的經濟表現。對於非洲來說,由於其特殊的民族和政治問題,制度機構的弱化不利於統一民族國家的形成和壯大,削弱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
針對題主的疑惑,我以幾個具體的經濟史研究來說明吧。
首先,正如題主所問,造成非洲陷入貧困陷阱的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和歐洲活動有關?要證明歐洲活動所改變的制度因素確實會對經濟發生作用,需要解決反向因果的問題。即證明是制度決定了經濟績效而不是經濟績效反過來影響了制度。Daron Acemoglu 在其制度決定論的開山之作「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里機智地使用了歐洲殖民者面臨的潛在死亡率作為制度的工具變數,由於潛在死亡率只會影響殖民者對殖民地經濟政策的選擇而不會影響殖民地本身的經濟表現,所以就剔除了反向因果的可能性。文章中作者使用了三個假設:(1)殖民者的潛在死亡率與移民活動負相關。這個很好理解,如果面臨的地區人口稠密,疾病環境惡劣,殖民者移民定居的意願就會降低。(2)是否移民定居的選擇將產生不同的殖民形態。如果殖民者移民到殖民地,他們傾向於把自己國家的「好」制度也一同帶過去,但如果移民者不願意移民,那麼建立「資源汲取型」的制度便是其最優的選擇。(3)制度具有駐存性。早期制度可以駐存很長時間,即便是在殖民地獨立以後,由於建立全新制度和相關配套設施會帶來高昂成本,新的統治者往往傾向於沿襲舊有制度。省略掉複雜的計量,文章的基本論證思路如下:
通過實證分析,作者證明了制度對經濟具有重要的影響,並且,一旦控制了制度差異,之前一直被討論的其他因素(比如宗主國、法律、宗教等)的作用頓時就不明顯了,說明殖民活動對非洲經濟的影響更多通過制度作用而實現的。
於是更進一步的問題是,殖民與奴隸貿易時對非洲制度的影響通過何種渠道實現?這種影響又是如何持續到了現在?
Daron Acemoglu在他的另一篇文章,「Reversal of Fortune: 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Income Distribution」里指出,與工業化機會的互動是制度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作者先是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新大陸」殖民地在被殖民前相對貧困,近代以後卻越來越繁榮,而非洲、亞洲為代表的殖民地恰恰相反,過去相對繁榮的地區現在卻相對貧窮。通過對這兩類國家城鎮率演化軌跡的對比,作者發現「逆轉」發生在工業化時期,為此作者做了檢驗:將人均工業產出對制度變數與工業化機會變數的交叉項進行回歸,發現係數顯著為正,意味著「制度的逆轉」是通過影響工業化進程進而導致「財富的逆轉」。
將這兩篇文章的邏輯梳理一下,即是說,對於非洲這樣的過去相對繁榮的地區,其稠密的人口使殖民者面對的潛在死亡率較高,但因為非洲可以提供大量可供奴役的免費勞動力,再之經濟本身發達,殖民者於是傾向採用奴役勞動攫取資源的政策,建立起「汲取型」制度。到了早期工業化時期,工業發展需要廣大的普通民眾參與投資,而保護產權的制度明顯更能保障人們的投資安全,吸引大量的民眾投資。相反,在汲取型制度下,少數精英害怕大眾威脅其既得利益,進而阻礙工業化進程。
Nathan Nunn在「Historical legacies: A model linking Africa』s past to its current underdevelopment」里也強調了產權制度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在Nunn看來,連接非洲昨天與今天的,是殖民政策和奴隸貿易對產權制度的衝擊。他構造了一個產出的多重均衡模型,將經濟的參與者區分為從事「生產性活動」和」非生產性活動」的兩類人。對於一個經濟體來說,由於非生產性活動者並沒有創造新的價值,卻要求分配社會產生的財富,因此會給生產帶來負外部性。在非洲的前殖民時期,非洲所擁有的均衡產出處於較高水平,但被殖民之後,多了很多非生產性活動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納什均衡將從高產出水平降低至低產出水平並維持下去。
如圖,τ代表殖民者榨取對殖民地生產活動和資源的攫取程度,x代表非生產性活動者的比例。因為殖民者只能對進行生產性活動的生產單位徵稅,對非生產性活動者來說,殖民者的「榨取」影響有限,所以τ越大,進行生產的成本越高,當τ足夠大時,將會由一高一低的均衡變成只有低產出的一個均衡。
許多的研究和證據表明,制度作用的另一個重要的渠道是民族衝突以及隨之而來的政治腐化。非洲本就是民族最多的一個大洲,民族成分複雜,語言不統一。在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前,非洲已經形成了若干的獨立國家,隨著各民族交流的增加,也漸漸出現了使用統一語言的趨勢。但隨著殖民者採取了「分而治之」與強制同化政策,具有相同語言、風俗的地區被迫分離,不同的地區被強制性劃為一處,(從現在非洲地圖上邊界的整齊程度就可以看出歷史上的「瓜分」痕迹是多麼明顯)這樣一來,不僅許多統一民族被肢解,統一民族語言的進程被中斷,而且各個民族之間的不信任和衝突增加,政治不穩定加劇,起步不久的改革被迫停滯。 部落與部落、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防範助推了奴隸貿易的猖獗。插播一句,記得知乎上有個問題是問奴隸貿易時非洲人民都在幹什麼,為何不反抗。問題的答案其實挺好笑的,那就是奴隸販賣運動中,為了向歐洲人換取防身的槍支,大量的非洲人都在忙著抓奴隸,而當越來越多的人都被抓去當奴隸了之後,個人自衛的需求更加急迫,於是人們都希望抓更多的奴隸去換取武器,最後變成了一個「gun-slave cycle」,整個一惡性循環……事情到了多麼瘋狂的地步呢,舉個栗子,人們不僅欺騙和綁架自己的親人,連王公貴族都不放過,在剛果,貴族和國王的親戚就都被綁架了。一些地區的法律機構已經腐化到將司法懲罰改變為強制奴役,將奴隸作為貢品換取一時的和平。據學者杜波依斯估計,奴隸貿易使非洲損失了1億人口,而杜加斯的估計更高,達到了1.5億。
Nathan Nunn曾對奴隸貿易的長期影響做了一個實證分析,使用各國距離奴隸需求地的海上/路上距離作為奴隸出口強度的工具變數,與代表現代經濟表現的真實人均GDP進行回歸後發現,發現國家奴隸的出口數量與其後經濟發展呈現出顯著的負相關關係,即現在最貧窮的非洲國家往往是當年出口奴隸數量最多的。隨後作者進行了穩健性檢驗,控制了地理、伊斯蘭教徒佔比、法國法律淵源及自然資源等變數後,結論仍然成立。
奴隸的出口數量與其後經濟發展呈現出顯著的負相關關係。結果如下圖所示:
在進行了一系列穩健性檢驗後,作者實證檢驗了奴隸出口與民族分化和政治分裂的相關關係,均得到了顯著的相關關係。(見下圖)即:大量的奴隸貿易會導致民族分化和衝突,阻礙經濟發展和改革,也弱化了國家機制的作用,因此負面影響在非洲各國獨立之後更加明顯,因為這時殖民前的政治結構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突然增加,而出口大量奴隸的國家往往政治分裂動蕩,機構腐化。
民族分化對經濟的長期影響是不可小覷的,這也部分解釋了題主為什麼制度「難以改變」的表述。William Easterly Ross Levine(1997)曾針對撒哈拉地區的經濟進行了實證檢驗,他們發現,跨區域的民族差異對跨區域的政策決策、政治穩定程度以及其他關乎經濟長期發展的因素起到了顯著作用,因為民族多樣性更加鼓勵尋租行為,並且讓公共品的供給政策更難達成一致。數據顯示,民族的異質性越高,會引發更高的黑市溢價,導致更差的金融發展,更匱乏的基礎設施和更低的受教育水平。Alesina Drazen(1991)認為,民族的衝突和戰爭不利於宏觀經濟的穩定,而消耗性的利益爭奪更是會推遲和平局面的到來,因為先同意停戰的一方總是會受到更大的損失,因此雙方都不願意先妥協。Persson, Roland, 和Tabellini (1997)提出,不同群體之間的權力分離會產生「公共池」(common pool)問題——每個群體都會死死抓住池裡自己的那一份利益直到把水池消耗殆盡為止。能緩解公共池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制衡(checks and balance),而對於民族分化的地區來說,有效的制度牽制是不容易實現的。Shleifer Vishny(1993)則研究了民族分化對腐敗的影響。他們發現,如果每位獨立的受賄者不需要考慮其他政策制定者的尋租策略,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就會共同導致一種不協調的的尋租策略。
Mauro(1995)對腐敗作用於經濟的渠道(channels)進行了識別並對其影響程度做了量化。使用了67個國家1980~1983的BI指數(衡量行政與司法體系腐敗程度)與人均GDP回歸後發現,官僚體系的效率與經濟水平有著顯著的正相關關係。不僅如果,作者發現,在一階和使用ELF(民族分化指數 )作為工具變數的二階回歸中,腐敗與投資都呈現明顯負相關關係,藉助其他手段進行穩健性測驗,控制住其他可能影響投資的因素之後,結果依然robust。據此作者認為,腐敗程度會降低人們對於每單位投資邊際產出的預期,進而抑制投資率。
這是BI指數與人均資本的關係:
這是BI指數與投資:
回顧以上的研究結果,歐洲活動對非洲的制度影響主要體現在其「汲取型」殖民制度對非洲產權保護的破壞和「分而治之」、奴隸貿易等殖民活動對非洲民族分化和隨之而來的政局不穩、政治腐敗的作用之上。制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在獨立之後的非洲,即便有著被看好的巨大發展潛力,卻仍沒有跳出貧困的陷阱的原因。
-----------我----是----分----割-----線-----------------
答主之前對非洲的發展問題也充滿困惑。這學期在世界經濟史的課程學習中恰好閱讀了一些和非洲發展問題有關的一些經典論文,對於非洲的貧困陷阱,特別是對其形成的制度因素有了更深的認識。這個回答更偏重於邏輯原因的解釋,因此很多的實證計量都被我省略了。如果題主感興趣的話可以私信我交流~
用知乎這麼久一直沒有回答過問題,第一次踴躍地發言竟是因為要完成作業2333,在這裡感謝一下老師的push!
真心希望能夠幫到題主~也希望能將自己一點淺薄的學識和大家交流分享&> &<
參考資料:
William Easterly and Ross Levine,AFRICA』S GROWTH TRAGEDY: Policies and Ethnic Divisions,(1997)
Paolo Mauro,Corruption And Growth ,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110, No. 3, Aug., (1995)
Nathan Nunn, Historical legacies: A model linking Africa』s past to its current underdevelopment ,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7)
Daron Acemoglu Simon Johnson, Reversal of Fortune:
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Income Distribution,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7(4):1231—1293, 2001,
Daron Acemoglu , Simon Johnson and James A. Robinson,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 91, No.5 (2001)
Nathan Nunn,The Long-Term Effects Of Africa』s Slave Trade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23(1), 139-176
Quamrul Ashraf Oded Galor, The 「Out of Africa」 Hypothesis, Human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mpara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3, volume 103(1):1-46(46)
Marcella Alsan, The Effect of the TseTse Fly on African Develop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5)
崔斌,《淺析西方殖民者入侵對非洲現代民族進程的影響》(1991)
嚴磊,《非洲貧困問題的歷史與現狀》(2008)
Yol叔完全不用謙虛,這個問題本身確實就存在一個問題。大部分普通的中國人(美國人更早一步發現這個問題)根本不關心「非洲」這個概念,非洲始終發展不起來?可問題是,你說的是非洲哪一部分?哪個國家?
例如,北非的利比亞,在第一次內戰前卡扎菲還沒下台的2008年,人均GDP高達15000美元,是正在辦奧運的中國的5倍以上;即使2014年陷入第二次內戰,GDP跌幅高達24%,他們的人均GDP還是中國的2倍;他們就像中東一眾土豪國如阿聯酋卡達一樣,人口少而又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人口只有600萬,還不到上海的三分之一。要說卡達菲政權為什麼沒把的黎波里打造成北非迪拜或者南地中海阿布扎比,維持阿聯酋卡達一樣穩定的獨裁政權,最大原因是他們沒有利用好金融工具集中賣石油換來的資源來改善基礎建設,升級產業。但至少這個國家是阿拉伯語穆斯林國家裡女性地位最高的國家,高等教育里女性學生佔比60%以上。另外,利比亞還有比南水北調規模更龐大的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大人工河;利比亞95%的土地都是沙漠,沒有常年不幹的淡水河,這個大人工河工程是把南部沙漠豐富的地下水用管道引導北部沿海的城市,解決天然水資源缺乏的問題。
最近ISIS也想趟第二次內戰的渾水,佔領石油產區,致力把利比亞打造成中東以外最大的活動中心。最近在聯合國的推動下,他們的內戰交戰雙方打算結束內戰,組建聯合政府先把ISIS踢出去。一個人均GDP跟北京上海差不多而人口比這兩個城市都少許多的國家(應該是世界上最發達的正在進行內戰的國家)來說,要解決目前危機最重要的問題還不是什麼我們中國人老生常談的經濟發展,而是國家人民內部在強人下台後,政治意識,思想形態的確定;畢竟經濟問題,是中國最重要的問題而已。
所以,利比亞的動亂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政治矛盾,這也是我正在進行的利比亞研究項目。
畫風很不像你們腦海里的「黑非洲」吧?非洲很大,每一個國家都面臨著不同的問題,都是高原內陸國,賴索托和衣索比亞的貧困問題原因就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不能簡簡單單用一句生物基因複雜來解決龐大而雜亂無章的問題,這和說「讓我們去發展把非洲落後民族都屠殺掉吧」沒什麼區別,非洲每個國家的問題都能寫個一百來頁的論文。
btw,奈及利亞還有僅次於印度寶萊塢的第二大電影產量。班裡每一個同學都在做非洲不同國家的研究,希望我能在學期結束後一個一個國家地把這個問題回答完整。熱帶地區的發展瓶頸:
農業:熱帶沙漠氣候肯定發展沒戲的。熱帶草原氣候,一兩個月裡面把一年800mm的降水量全部完成。熱帶雨林氣候,一年四季都下雨。所以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土壤的淋溶作用很明顯,土壤中的鉀鈉鈣離子在熱帶高溫下,在雨水沖刷下,都流失了,剩下的鐵鋁離子,鹼性都很弱,土壤呈酸性。我們今天所食用的大米小麥玉米土豆等農作物都不喜歡酸性土壤。熱帶雖然理論上可以一年三熟,但是三季水稻的產量不如東北或者寧夏的一季。泰國很多地區的水稻單產還不如青藏高原的青稞單產。熱帶地區農業發達的地區都在山區,都是最近幾百萬年隆起的火山附近,比如爪哇島、美洲的安第斯山區、墨西哥盆地、東非大裂谷等地。山區么,交通自然是極其不方便,修路代價很高。有人會覺得,熱帶地區,各種水果比如香蕉什麼的很多,謀生不成問題。確實,填飽肚子問題不是很大,但是這些食物缺乏蛋白質,長期食用容易營養不良。熱帶地區傳染病流行,尤其是瘧疾,屠呦呦的偉大發現——青蒿素,很多地方的瘧原蟲已經對此產生了耐藥性。非洲還有萃萃蠅,會傳播致命的瞌睡病。畜牧業在熱帶很難發展,熱帶地區的食譜缺少動物蛋白,普遍營養不良。交通:
熱帶地區修路也極其困難。熱帶雨林氣候路基不穩,下面都是泥潭沼澤。熱帶草原氣候動不動就來洪水,沖毀一切。非洲的地理環境也不利於發展。非洲的沿海地區平原往往很狹小,往往幾十公里樣子甚至更小,然後就是內陸高原,幾十公里內海拔直接上升1000-2000米,沿海到內地交通極其不便。這種地形導致非洲的港口和其他很多地方的港口不同,港口向內陸交通極其不便,也就沒有什麼發展空間。附近沒有可以向上游內地通航的大河。剛果河、尼日河、贊比西河、沃爾特河……幾乎都是在離海岸幾十幾百公里處就來一個大瀑布,讓船隻無法繼續通行。尼羅河好一些,到了埃及南部才來一個大瀑布。甘比亞河可以通航,可又太短。想想長江,真正的黃金水道。農業和交通幾千年的不發達導致,體現在醫療、基建、教育等方面的落後和困難,同時難以形成長期的穩定的政權。除了北非、西非內陸、衣索比亞、東非沿海稍微好些,還有過相對成熟的政權,但是和歐亞大陸相比,落後很多,政權也不穩定,統治力薄弱。其他的地區更沒有相對穩定的國家。部族沒有整合,導致民族、部落衝突嚴重。大多數國家的內戰、選舉爭議、政治鬥爭……都可以從部落背景找到答案。一個國家經濟要發展,需要滿足一些要素:政權穩定、年輕人多、治安良好、疾病少、氣候安逸(太熱太冷會降低工時和效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基礎設施)、農業發達、人權及女性權益良好……【沒有列舉完,有些記不清了,至於日本是難得的大男權發達國家】以上這些不一定要全部滿足,但若全部滿足是極好的。但這裡有一些是必要因素,如政權、治安、氣候。很多非州國家是不具備的。在具備的國家中,他們不在世界的貿易必經之路,又沒有強大的農業是很難發展的。像南美、澳大利亞、甚至美國,在歷史上或現在農業都幫助了他們崛起。而對於沒有農業的國家來說,在世界貿易的交通口岸則有利於其快速騰飛,如台灣、新加坡。或者做資源出口,沙特和俄羅斯都明顯離消費者更近。非洲拿什麼競爭?不過,只要做到政權穩定,經濟開放,治安良好,再發展基礎建設,他們發展會是很快的。如果再加上人口多,氣候適宜工作,再進一步也不是沒有可能。你聽,這兩年非洲兄弟已經在慢慢起步了,我不知道他們會走多遠,但至少在前進了。
-
簡單一句話。
我們現代慣用的「墨卡托投影法」,讓非洲的面積,給人錯覺,幾乎跟格陵蘭一般大小。
其實非洲大的不得了。
最近的坊間有張圖片很有名。
非洲,等於一個中國,加一個美國,加一個印度,還能塞進大部份的西歐(德法英意)。
加上少部份的東歐,以及一整個日本。(第一次作這張圖,是「美國科學人」雜誌,因為點子太牛逼,所以襲用者多矣。)
(現在網上一搜,不過小半年,已經能找到有四五個不同版本)。(上圖,是最早最早的「美國科學人」雜誌版本)
(上圖是最誇張的版本,能把墨西哥都塞進來了。)(上圖是台灣某雜誌的襲用版)非洲實在是太大太大太大了。
所有對非洲問題的討論,第一件事,都要先回到「體積」二字上來,重新想像。(當然,我不是非洲專家,只是提醒諸君這個觀點。)
(別到評論串中說什麼文不對題了,原來雜誌題目,就是「非洲問題為何難以解決」……。)-因為沒有金坷垃
非洲是人類故鄉,分子生物學也證明了吧?
既然如此,這樣炎熱乾燥/潮濕的環境下,有本事的部落都外出謀生了,說明留守在故鄉的,是更晚從叢林里走出來,甚至還走不出來的社會發展低層次的人群,對不對?
你能指望他們在被先進社會重新發現的這幾百年里,如何取得人家進步了一萬年才有的成就?
打工仔來源地的阜陽,有可能建成國際金融中心,你信嗎?反正我不信,評論區就有個現成例子,可以證明。看了所有回答 有些話不吐不快
本人非洲生活15年 大道理不講 說點切身體會:
1 腐敗:
從我去過的非洲國家來看 政府部門腐敗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了 海關 警察 司法 各種權利部門 幾乎沒有不收錢的 小到幾十塊rmb 酒駕沒帶駕照 警察就能放你走 大到部長辦公室直接給錢
2 文化教育
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數太少 相比較黃種人 本身黑人傳統上也沒有黃種人這種勤勞 節儉等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每天吃飽沒事幹吹牛逼的黑人不要太多 剛去非洲的時候看到草地躺著黑人一動不動 以為死那裡了 後來才知道是趟那裡睡覺 多少黑人周末給double pay都不願意去加班的 思想身體雙重懶惰
3 自由
自由是把雙刃劍
非洲經濟 包括社會制度發展最好的應該是南非了 南非是1994年獨立的 南非現在的基礎建設 放在國內來看 也是超過大部分2線城市 現在剛剛過去20年 白人留下的老底 已經被霍霍的七七八八了 現在大城市已經出現拉閘限電 治安更不用說 警察基本是擺設 惡性犯罪層出不窮 每年十幾個華商被槍殺 經濟增長乏力 蘭特一泄到底 就這答案裡面還有拿南非出來當正面典型 呵呵呵呵
其他非洲自由浪潮獨立起來那些個國家 更不用提了 獨立幾十年了 基礎設施還是殖民地時期白人留下來的 政府四年換一次 個個撈完錢拍屁股就走了 那管你洪水滔天 就剩下一人一票的自由了
說句政治不正確的話 以非洲這種自然條件資源 如果再晚個幾十年獨立 應該很多國家經濟會發展比現在好很多
4 個人認為 改變非洲應該還是從教育入手 從基礎教育就開始改變民眾 改變一些劣根性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我不否認黑人中有精英 但是太少題主應該想表達的是黑非洲地區為什麼沒有發展起來吧,提問要嚴謹,不然會被挑刺。
…………………………………………2016年1月21日1:02更新…………………………
大致瀏覽了下其他人的答案,發現知乎這個社區也是少不了那些喜歡惡意揣測的人,甚至有人直接對非洲人(智商)進行貶低,還有不少贊!今年6月要去非洲,待我回來再來補充一個真實的非洲。………………………………………………原答案………………………………………………有一個人毀掉了現代非洲的發展,他就是哈耶克……新自由主義=自由民主+市場經濟自由民主=政府的控制力下降,容易遭到外國干預市場經濟=關稅的降低、甚至0+更低的外資准入機制+……=自由地搶非洲人的錢新自由主義=新殖民主義上面的並不是很準確,只是大致的一個思路吧……
對經濟了解很少,也可能有誤,以上只是針對於20世紀後期的非洲————————————————————————————————————非洲是一個很神奇的大陸,直接套理論很容易出問題的……(後半句是我導師所說……)審題錯誤,忽略我 ,謝謝
好多北大的答題啊,我不是北大的,我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小學校的,我就來班門弄斧說說我的看法。
我覺得可以拿非洲大陸上的國家來和印度以及東南亞各國來做對比來做對比,我之所以不用非洲和中國來做對比是因為中國並沒有經歷一個全完殖民地化的時期。
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有兩個:人種的差別、政治的需要,還有比較重要的原因:個人的追求
1、人種的差異:從解剖學上看,非洲黑人的腦容量是所有人種里最低的,雖然不能說這就意味著絕對的智力低下,但是這肯定限制了大部分人的智力水平,這一點其他答主都有說明,我就不再廢話了。
2、政治的需要:政治的需要分為兩點,自身政治的需要和其他國家對非洲國家的政治需要。
2.1先說自身的政治需要,非洲國家以及東南亞國家及印度都是在二戰之後殖民地獨立熱潮之中獨立的。非洲國家獨立的之後,因為英法意等國國力的收縮,基本不再會面臨被世界大國吞併、瓜分的危險,由此喪失了要求自我進步的外部壓力(其實就是動力);反觀東南亞國家及印度,他們的北方都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威脅——中國,無論中國當時多麼虛弱,中國畢竟是一個統一的大國,而且文明得以延續,攜二戰戰勝國之威擁有超然的國際地位和一個比較好的國際環境,國內人口眾多,工業雖然不強但是已經完成了啟蒙,有大量的閑散勞動力還有大批享譽世界的精英,由此可以預見中國的快速發展,如果東南亞國家及印度不謀求自身的發展,勢必面臨中國的巨大威脅(從現在看來,中國的威脅已經是實實在在的壓力了),這些新興國家為了自身的安全,肯定會加強發展自身的力度。
還有一點原因,基於統治者的角度的政治分析,當非洲國家進入了實際的發展之後,國家內的人民必定會追求更進一步的民主與自由,這對佔據非洲國家元首大多數的獨裁統治者來說,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對於統治者來說,人民能不能過上安穩富足的生活根本不重要,甚至就不能允許人民過上安穩富足的生活。2.2其他國家對非洲國家的政治需要:這裡所指的其他國家指的是五大常任理事國以及日、德、印等區域性大國對於非洲的政治需要。在這一點上,我們先來看東南亞國家及印度,同樣因為中國的因素,其他大國希望有一個國家能在中國的邊上制衡中國,最起碼是噁心中國,現在看來,東南亞國家及印度就扮演了這樣的角色,所以,大量的援助源源不斷地注入這些國家,有了這些援助,加上這些國家自身也比較追求進步,所以國力得以大幅度提升;反觀大國對於非洲的援助,雖然也是比較積極,但是比起對於東南亞、印度的援助那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而且限於非洲的落後條件,援助並沒有落在實處,就算是中國這種良心援助,因為西方國家的干擾以及非洲人民的懈怠,最後也都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現在對於非洲國家的援助越來越像是不同的大國之間的角力,變成不同的大國為了自己榨取非洲資源便利而做的努力,說白了就是不帶非洲國家玩了。隨著國際社會對於非洲援助的深入,大國們也發現分而治之的好處,越來越不管非洲國家的死活,只要你能滿足我的需要,我才不管你的國家亂到什麼程度,因為利益範圍也都大體劃清,非洲國家即使又爆發內亂,大國們的損失也算是有限,比起從非洲榨取的好處根本不值得一提。大國們也發現了民智未開的好處,你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非洲人民都能開得上汽車,那麼大國們勢必要給非洲國家留出部分石油產能,但是非洲人民一直貧窮,我們采多少就帶走多少,根本不用考慮吃相,這樣一來,大國們更加不會全力促進非洲國家的發展。
3、個人的追求:我並不是為了南非的種族隔離唱讚歌,但是對比數據可以發現,種族隔離時期的南非國力要遠遠強於曼德拉之後的時期。非洲國家越來越追求政治正確,但是卻失去了發展的機會,殊不知貧窮會導致更大的不公平。據我在非洲援建的兄弟姐妹們說,非洲人比較慵懶,不像中國人一樣上進,有些時候就算看見一樣讓自己眼饞的東西,下一秒也就忘了,並沒有我們那種追求更高生活質量的心氣。大國們的援助也助長了他們怠惰的性情,他們覺得,就算不勞動,也一樣會有吃的,那為什麼還要勞動,他們根本沒有勤勞敬業的念頭。當然,這一點是我自己的推測。
我並不認為環境因素是一個限制非洲發展的因素,大家可以看看以色列,看看印度,條件要惡劣的多。
好了,總結一下:一個國家的命運啊,固然要靠自我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行程;缺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精神,一點小事都做不好。
謝謝大家。如果沒地理大發現,美洲的土著估計還是合著石頭刀打架吧。。。
全球化的另一個名字就是大分工,非洲為什麼發展不起來呢?因為,根本就沒機會。忍不住出來談一下有人說非洲很大。
我當然知道非洲很大。我還知道非洲上人種豐富。我還知道北非以埃及利比亞為代表的穆斯林國家人種主體是相對淺膚色的高加索人種(即白種人的近親)。就題論題,很明顯題主在問為什麼黑非洲發展不起來。我在後文也完全在針對黑人和黑非洲在回答。而且連美國人也管黑人叫African American,怎麼不跟全體美國人叫板去,跑來這裡玩文字遊戲?就好比一提亞洲,第一想到的一定是東亞而不是中東印度和東南亞。因為我們不會用亞洲去特地表示非東亞。如果要強調是非東亞我們會特別說明是印度、東南亞甚至中東和亞洲地區的俄羅斯。然而我們卻常常亞洲來暗示東亞。而用五大洲劃分地域是極其不科學的。為什麼沿用至今,那是另外一個話題。既然大家都這麼用,那我就順著大家思路用下去。
---------------------------------------------------------
當今經濟學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啊等等等等各種分析非洲為什麼落後的,幾乎無一例外地都在避免討論黑人本身的問題。為什麼有問題?因為制度有問題。因為環境有問題。因為社會有問題。哪怕涉及一點點的黑人智商不行,或是間接,類似的結論,都會被徹頭徹尾地扣上種族歧視的帽子然後加以否定或批評。這本身就是對真理和事實的褻瀆。為什麼黑人不發達?
簡單地說,黑人人種不行。說得更加直白一點,黑人的腦子不行。為什麼黑人腦子不行,是進化學,生物學問題。我不清楚,也不想去深究。我所探討的起點是人類古文明發源時期,即公元前3000年左右往後。(政治正確者請耐心看完文章後再發表意見)三國第一句話叫「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文明誕生之前,人類長期地處於一種分裂落後的狀態。然而為了生產力、統治勢力的需要,在芸芸眾生中,會出現一個非凡的人物,引領著族民征服異族,形成強大的勢力,完成對地方的統一,建立強大的中央政府。統一後會在各個方面極大推動文明的發展。文明誕生出文字,發展科技等等。
遠有黃帝、埃及法老、凱撒大帝、秦始皇、穆罕默德,近有華盛頓、毛澤東、希特勒(雖然以失敗告終)。然而唯有非洲大陸上從來沒有任何強大的帝國誕生。
為什麼?
除了人不夠有智慧,我想不出其他答案了。無論是國內外,都能找到針對智商,學術成績等等反應智力的數據和研究。所有的結果都是黑人或者非洲裔人的平均水平低於其他人。根據正態分布我們可以知道,當平均水平低下的時候,出現一個極高值就更加困難。(就好比黃種人出一個百米賽跑冠軍何其困難)
於是,沒有統一的帝國,沒有統一的文字和語言,黑非洲長期處於分裂獨立的狀態。很多研究都把這個當做原因。我看來這不僅是個原因,也是個結果。
很快地,人們就邁入了工業化社會。殖民浪潮開始。亞洲非洲美洲無一倖免。
有很多人說黑奴貿易,殖民剝削是非洲貧窮的原因。我覺得這個完全就站不住腳,完完全全地就是安慰黑人,宣揚政治正確的借口。這個因果關係實在是經不起推敲。
比如賴比瑞亞,由從美國回非洲的黑奴建立起來的國家,沒有任何被殖民的歷史或是很坎坷的國運。自然資源也比較豐富,如今發展成了什麼樣子?
再看韓國,在工業革命前根本是彈丸之地,幾次三番被中國或是日本侵略征服。工業革命後到二戰結束之前也是日本的殖民地。而且大部分的工業基礎都在北朝鮮,韓國沾不到一點光。自然資源也極其匱乏。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完成了工業化和現代化,成為屈指可數的發達國家。
一個國家,從一貧如洗到富國強民,也只需要短短的30年時間。如果說沒有二戰後這樣絕佳的發展時機,那姑且放寬一點,60年。試問,從奴隸貿易的結束,非洲大陸度過了多少與世無爭的和平歲月?
說歐洲按自己的利益瓜分非洲,導致現代非洲國家民族問題不斷。當年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中國的時候何嘗不是這樣?大概又有人要反駁說中國統一了是因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統一的情結。那我就要問了,這種統一的情結是充話費送的?
再微觀一點地看。
美國黑人是各個種族中最貧窮,收入最低的。很多人把原因歸結為他們收到的歧視和被奴隸主的剝削。
真的嗎?君不見,當年修鐵路的華人礦工過的是怎樣的日子。當年華人受到的歧視,根本不比黑人好。如今呢?亞裔收入是所有族裔中最高的。就算考慮那些後來移民進來的富有新移民,試問,你見過黑人貧民窟那樣的華人貧民窟嗎?二戰結束後,國家獨立浪潮,非洲紛紛獨立。大家定定心心發展。幾個非洲國家,資源如此地豐富,明明可以靠石油建設成發達國家,偏偏要把自己國家弄得跟屎一樣。為什麼?亂七八糟什麼制度啊,社會啊原因,不是沒有,但都是次要的。
根本原因就是因為非洲人腦子不好使。
比如貪污腐敗吧。你從一個窮國家裡面撈錢,和從一個富國家裡撈錢,撈到的錢能一樣嗎?個別非洲高層就是想不明白這個道理。就算高層想明白了,開始打擊反腐,底下人還是想不明白。想要好好發展,擔心有餘力不足。大家都是中國人,我們平時是習以為常的邏輯和道理,非洲人越沒辦法理解。我一時半會舉不出很好的例子。隨便說一個吧,比如付錢,價格10.5元,我只有20和5毛,那我付20.5,找十元方便。非洲人就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這找零還算小問題。同樣的事情,在辦事、處理問題上是很致命的。大家很多事情都不能理解的話,整個社會的運作那就是可怕的。我們測智商的時候,考驗的都是數理思維,抽象思維,這些東西雖說對辦事,發展國家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巧合的是,這種思維最好的人,辦事就越靈巧,越機智。一個舉國上下都不靈巧的民族,怎麼可能發展好一個國家?發展社會的核心,永遠永遠永遠是人。人就是社會最重要最重要的零件。制度是靠人來建立,不是靠殖民者給你建立。外部條件是靠人自己創造。不利自然條件是靠人改造自然去改善的。不然你怎麼不去討論為什麼黑猩猩沒有發展出文明呢?你再怎麼說外在條件怎麼樣,卻終究逃不開對人本身的討論。許多研究非洲的文章,總是千方百計找出一個新穎,獨特的點,卻迴避最最最根本的東西。
我一直喜歡這樣和我同學打比方。你把一百萬個中國人,啥都不給,扔在非洲大陸上。和一百萬個非洲人比一比。不出意外的話,過一千年,一百萬個中國人能發展出文明,而非洲人依然過著自己的部落生活。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在非洲一個小國家待了有一段時間了,還會待很長時間。對題主的問題,我只想從這段時間我自身的觀察回答兩點。
1. 國民性格
以前教科書里說「中國是一個勤勞的民族」,當時只當是一句很平常的話沒在意。那時想的是,哪個民族不勤勞啊,不幹活等著餓死啊?現在回想才覺得當時的無知。因為沒有比較就看不出來差別。非洲國家比中國窮多了,我們公司這邊的清潔工月薪摺合人民幣450塊,司機550,超市裡的打貨員約200塊,每天最辛苦的建築工人也才1200塊,算是非常高了(我附近也有一家中國公司,正在建廠房,後期準備開工了)。中國人相對大部分國家來說算是比較富裕了,早已經不為吃飯穿衣操心,,但是呢,咱們還沒日沒夜的干。我以前在一家貿易公司工作,經常去供應商的車間里,我們的工人太辛苦了!每個月休息兩天,每天12小時兩班倒,每天被繁重的體力活耗的精疲力盡,但是他們還能從艱苦中找樂子,有個「3年後結婚」、「孩子的首付馬上解決了」這樣的奔頭在。
但是在這裡,我看到的反差太大了。這些當地人每天8小時下班後一定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去,要麼三五好友聚一起,喝酒、吹牛、跳舞。我們30分鐘就能解決的晚餐,他們每天要花3個小時才意猶未盡的結束。有同事說,這裡以前是英國殖民地,所以風俗習慣也朝英國靠近。但是你的經濟水平跟英國差了大老遠啊,你吃了今天明天就可能餓肚子,酒今天喝了明天就沒得喝了,你跟人家能比嗎。不管工作如何忙,他們周天一定要休息,因為要去教堂(這個要尊重人家的信仰,就不多說了)。總之,從他們的生活方式上,我看不到像中國人這樣積極向上的一面,他們不為自己的未來著想、不為孩子父母考慮,過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這樣的人要是生活在中國,早被家人、親戚罵成什麼樣了。
另外就是不守時,你說5點到,人家6點來就算是不遲到,還奇怪你咋來這麼早呢。(以前跟朋友有聊過這個,他說:這邊的經濟沒發展起來,手機、手錶還只是富人的奢侈品,還沒有普及,所以他們仍然以日出日落來確定時間,很不靠譜,所以就老是遲到了。客官權當是笑話聽吧。)所以我跟他們約好什麼事了之後,一定會撂上一句狠話:You must get there on time, or you"ll never need to do that.(要麼你按時來,要麼就他媽別來了)
還有,他們做事懶散磨洋工,有點像咱們以前國企員工的精神狀態。拿一件小事,保安開門來說吧,他們一定要等到我們的車到門口了,停穩了,才慢悠悠的過去開門。我去當地別的中國公司也是如此。咱們中國呢,我從來沒見他們這樣的,我們進出廠門口時,司機會提前鳴笛,保安聽到就跑去開門,車到門口正好門也開了,基本上是不用停的。有一回我實在看不下去了,我問司機:Why does he just stand there and do nothing? 司機跟我的解釋是:He did it just according to the rules. 跟我說規定就是如此。Fuck the rules!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性格。國家是有一個個的公民組成的,公民的性格、整體素質會極大的促進或抑制這個國家的發展。國家的法律、規定,以及人與人之間達成的默契與共識都是建立在彼此共享的國民性格上的。比如色情行業在很多國家合法(事實上也具有很強的可行性),但是中國絕大多數的老百姓認為這個不管在道德層面還是感情上都是說不過去的。儘管很多受過良好教育、思想較先進的公民已經開始接受這個,覺得這也不算什麼事兒。但為本國人設計的法律會照顧到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所以色情行業暫時還不能算合法。50年後就說不準了,因為那時候持保守意見的人已經老去或死掉了。社會總歸是要進步的。
無上進心、愛享樂(或者說得好聽點「心態好」)、拖沓懶散、不守時……等等這些特性構成了非洲國家的國民性格。所以,國家要發展,想快能快得了嗎?國家是由這麼一些有如上特性的國民組成的,做什麼都得就著他們的步子來,所以就一直窮下去了。
2. 缺少一個強有力的、有經濟作為的政府
民主和效率是衝突的,毫無疑問。在經濟發展的初期,過早的實行民主(歐美國家的民主改進了幾百年,進化成了一套很成熟、完善的體系;而這裡的民主有別於此,可以叫它「不成熟的民主」)對這個國家的發展是不利的,因為這樣註定了效率的低下。美國和歐洲經濟已經很繁榮了,成熟的民主體制使得商業、文化等領域呈現出一片百家爭鳴的局面;而這些非洲國家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民主只會使它陷入騷亂、貧窮,和規則的喪失。
以上是來自現場的不完整的觀察。如有不對請指出。
謝謝非洲農業不發達,種地需要金坷垃。
? 我是北大的學生,目前在經濟學院二年級。 ? 這是北大世界經濟史課程的課程作業。 ? 自己的答案屬於個人原創,沒有剽竊。(絕對原創,懶得抄)我的核心觀點:效用(慾望)的不滿足是人類發展的動力。這是我對這個問題解答的核心。你為什麼學習?是因為你有想知道的東西(注意這個想,光這個想當有供給產生的時候就能給你帶來很大的效用)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慾望。沒有了對比與競爭,自然沒這麼多慾望,去活的這麼累。當人很快樂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去費勁去滿足自己。金錢只是滿足效用的間接手段 ,當市場很小的時候,一點用也沒有,假如你向某個神燈里的藍精靈許願,你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你周圍是給你帶來最多歡樂的人。你還沒有競爭。 你可能會學習,但是請問你會想我今天一樣一天就把知乎寫完么?沒有老師在你後面催債一樣。(玩笑)以上可以簡單概括為,假如你從來沒見過豬,甚至沒有聽過連這個字都不知道,自然也想不到吃豬肉是什麼個滋味,也想不到該怎麼去殺豬。更不會怎麼去馴養豬。(貿易所帶來的信息傳遞雙方相互作用促進彼此的發展)
首先感謝南瓜同學對經濟史研究這塊提供的資料。相當的震撼,自愧不如(吾等學渣已經沒臉見人了)。
但是光有制度沒有相應與之對應的社會化發展程度,制度也很難起到作用,制度與社會發展程度是相輔相成的,誰都不可能脫離對方單方面發展。
更何況一個從部落時代剛剛過度到現在文明的大陸,在很多如道德,法律,所有制觀念上還尚未建立。道德法律倫理是維繫合作的基石,若缺少這些,人與人的合作並不能充分發揮其的潛能和規模。所謂社會不過是人的合作程度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高度合作化的一種形態,只有這些深入到一個社會的整體當中,這個社會就有了層次的提升。說白了,上層建築還沒有呢。簡單的想一下,西方的商業文明,東方的農耕文明,和北美與非洲的部落時代對所有制的觀念,部落時代應該是最單薄,畢竟跟一家人沒什麼區別,想用就拿(有空我想寫一點關於道德對經濟的影響,我的個人觀點是,道德是人們出於自私對他人的約束是降低合作風險和成本的一種社會博弈結果)
記得當時來我家的黑人,直接挑明的說我想要你家什麼東西,毫不客氣,要不就是順走一些,道德上還沒有於現代接軌。加上得過且過的生活態度(比如黑人反對華工加班甚至動用暴力)這種道德上的不完善導致了合作上的困難,如說了不算算了不說。
既然南瓜同學分析了制度是主要原因,那我就分析一下為什麼非洲沒有發展出與現代文化相對應的文化和社會基礎。
經濟是需要文化傳承(社會偏好)的,物理類聚,人以群分,當你的周圍都是好吃懶做之徒的時候,你也必然受到影響。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如果一個人大量偏好於跳舞音樂,那麼他在其他方面上可用的時間和思考就相對較少。(你也可以看到黑人的在影星歌星在藝術上的造詣可以說是十分的了得)而且他也會產生一個外部性,簡單說就好像為什麼人被安慰時會感到輕鬆。同樣當一個輕鬆快樂的環境當中,如果不是特別原因是不會有很大的危機感。自然在一個懈怠的環境當中,沒有努力的壓力。(如:老師催作業)
我的觀點是:大量的群體性娛樂活動,和天生的舞蹈音樂天賦,以及天性樂觀的文化,限制了社會發展(生於憂患,死於安樂)PIGS諸國也是如此。大量的娛樂性活動,導致人們沒有努力工作的動力.大家可以想一下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努力的去學習,因為不這樣做就會被淘汰,就會失去。還有彼此攀比中的落敗感
我認為地理和文化是決定非洲發展不起來的主要元素(當然完全說沒有基因是不可能的,我也不只是這方面的專家,我想天性容易滿足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我提出一個自己的假說,來解釋這個答案。(其實搜集了很多資料...但是就是找不到非洲古代的數據...恍然大悟,改成假說)
1 大量的娛樂活動代替了科技所帶來的效用,成為了發展科技的替代品(南歐,和北方普遍的發達)
人類學習和發明在於自己內心有慾望的不滿。或是求知慾或是虛榮心。科技無非是取悅人的一種工具或者間接方式人們常說北方相對發達,而南方相對落後,這個無論是在整個世界範圍還是一個國家內都有體現(也有少許例外),如南歐北歐,東北亞南亞,北美南美。甚至美國內部也是如此。南方相對娛樂性文化比較多,比如舞蹈,原因在於氣候和資源(食物)的相對富庶,對比北方在衣服上所花的心思就稍微少了些(這是個大點可以展開腦洞,畢竟蒸汽機最容易應用的就是紡織業,機械最早應用的在農業和紡織業)
這篇文章有詳細分析跟我的論點近乎相近。
(參考具體說明非洲是否誕生過一個統一強大的國家?如果沒有,為什麼? - 歷史)
2 語言數量
由於非洲的特殊地理環境,造就了部落間的隔閡,所以產生了很多的語言。語言的不同,使彼此溝通意思上理解的有限,增加了合作的成本,甚至會產生歧義。使合作的可能性有限。再加上我下面的分析,基本也沒有碰面的機會。(這是導致他們語言分化和基因差別很大的原因)
3 特殊的地理環境
由於特殊的氣候,導致大量的部落需要靠狩獵為生,而大多數的動物生活在草原,由於在草原地帶樹木的有限,導致生產工具的落後(沒有足夠的柴火冶煉),也就不可能產生高效的生產工具。(參考祖魯戰爭祖魯人的武器,大部分以木質武器為主,有少量的鐵器。)。
當周圍的資源剛好能夠養育一個部落,使你的生存率和死亡率持平,無法擴張,也沒有與其他部落溝通的必要(壓根不會走出這個生存圓圈)。這種特殊的生死平衡使之沒有產生像日本一樣的情況,資源貧瘠的同時,還能維持大量的人口。同樣大量的人口存在必然導致貧富差異的產生,人們產生了彼此膨脹的慾望(隨著社會化程度的提升人們攀比欲的也隨之上升),而在部落時代這很難產生,大家都差不多,無非是誰有個小吊墜或者誰先吃肉,還有就是對於配偶的競爭。非洲嘛,很兇猛,有好多好多獵豹獅子大象,男女比例甚至女性比較多一些(男性死了),還有就是沒有倫理綱常,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所以沒有美麗的妹子勾住男性,男性自然也就懈怠了很多。(書中自有顏如玉,英雄難過美人關)
(歷史日本還因為跟中國等外交的原因,見過豬,沒吃過,所以想吃豬。可見溝通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
(以下都是都是個別情況,不要以偏概全)作為在南非出生的我,發表一下我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吧。畢竟我對非洲還算有些許了解
當時在曼德拉解放南非前,我家就在南非定居了,那個時候南非還實行種族隔離制度。當時買了套房,房子不錯還附帶送黑佣,說白了就是專門修繕花園的傭人,當時還有一個黑人女僕照顧的我挺好的,人非常的淳樸單純,是職業女僕專業培訓出來的(白人迫害出來的),跟我那是相當的好。
但是即使這樣我媽都不敢給他們發月工資,怕餓死。都是按周發。一周前三四天就能把錢全部花光了,什麼好吃的,去玩啊。然後剩下幾天就餓著。同樣他們也從沒有想到過要更多的工資。
還有在華人間很流行的,老太太賣蘋果,必須一個一個賣,多了數不過來。甚至會生氣不賣了。
為什麼現在南非那麼亂.人家黑人壓根不想過白人的生活,也不理解我們為什麼活的這麼累。,一個雞腿他們就能快樂一整天,無論是去教堂里禱告,還是出去跳舞。。
欠缺數據:
1 古代非洲部落分布
2 古代非洲人口密度
3 古代非洲部落男女比例
最後。這片並非種族歧視的文章。造成南非黑人如今這樣的固然歸根到底還是白人的錯。曼德拉解放了黑人的身體,還需要一個人來解放黑人的靈魂。現在的南非不過是黑白顛倒。
趙家村地處偏僻,地廣人稀,物產還算肥沃,隨便打點什麼都可以糊口,村裡人也不願出門打工,村裡沒有村長,但也相安無事。隔壁老楊村離大路近,一直被土匪流氓騷擾,時間長了也有了尚武風氣,村裡人出於生計都樂於到外面闖蕩,有開荒的、行商的,也有打家劫舍的,但老楊村的人漸漸發現,憑單槍匹馬沒法在外面混,只能凡事商量著辦,大家得把有限的本錢集中起來才能辦大事。離得最遠的幾個村子,一開始跟趙家村和老楊村都有交往,但因為自給自足,祖上傳下來的家產殷實,也不把兩個村子當回事兒,老楊村一直想跟這幾個村子交往做生意,但無奈兩地之間隔著太遠,又有土匪強盜,只能繞遠路。老楊村歪打正著,繞遠路的時候發現了很多新村子,為了爭奪新發現的地盤,自己村裡打了很多架,漸漸分的差不多了。多年的打拚,老楊村積累了很多財富,也有了很多見識,知道世界是很大的,但也知道資源終究有限,自己得盡量爭奪。趙家村還是那個樣子,大家各自生活,隔壁老楊村偶爾來村裡招工,後來乾脆搶了,但趙家村也沒人覺得不對的。最遠的那幾個村子,雖然也被老楊村欺負了,但大家推舉的新村長很能幹,把老楊村那一套學了個七七八八,還把老楊村的人耍的團團轉,後來甚至混的壯了,跟老楊村打了幾架,也有了話語權。終於趙家村還是沒村長,大家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的,村裡有人在老楊村打工,回村也學著想當村長,但無奈村裡人不理解啥是村長,只好自說自話。
列兩個聽說過的故事。一,曾認識個朋友在哪個亞辦酒廠,屬國企投資。他說工廠里的大部分工人很有惰性,工資在當地還算不錯,但工人堅持不加班,每周最多40小時工時。工人的工作熱情低下,打罵也是有的。酒在當地很受歡迎,男人基本都飲酒,甚至有的個人工資不抵賒的酒錢。有的工人從下午醉到晚上。有意思的是這些黑人信基督,但對自身並無太多節制。好多工人並不積累財富,得過且過。二,有個記錄片叫中國人來了。中國人在非洲當地辦養雞場。黑人認為中國人太勤勞,破壞了當地市場:言外之意是中國人為什麼要來賺非洲的錢,逼迫我們早起出攤,提高商品質量和服務,還得降價,逼我們進步。最可氣的是中國人給雞胸部充氣,讓雞看起來又大有好!太奸詐了!愚昧狹隘和惰性會嚴重阻礙民族進步,這可能還在並不開放的非洲嚴重存在。
非洲現代發展不起來的很大原因是氣候。熱帶。
結論放在這。以後再補充論據。你看紐約布魯克林區發展的咋樣?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最近的中日韓首腦峰會?
※中國的衛星城市對白領來說就業機會如何?
※如何看待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的減稅法案?
※一個國家如何在經濟發展後不失去勤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