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後、00 後真的不如改革開放那一代嗎?
我們來看看在「艱苦年代」成長的老人們會有什麼問題。老太被吐槽太愛佔便宜 每天帶孫女超市免費試吃--教育--人民網
老人每天從幼兒園接了孩子就帶到超市,參加超市的各種試吃活動,有時還擅自把一些散裝食品拿給孩子,酸奶、滷菜、餅乾、花生吃了個遍,孩子就吃不下晚飯了。
竇英還說,婆子媽不捨得扔掉任何過期食品,過期幾個月的豆奶粉、芝麻糊,婆子媽仍然兌給靈靈喝。竇英說,最近,婆子媽發現了一個撿便宜的好辦法:帶著靈靈去聽各種老年健身講座,不僅能免費吃水果,還能獲得雞蛋、牙膏等。
楊先生的兒子盼盼也是爺爺奶奶帶得多,最近發現盼盼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看到超市擺放的散裝食品、小水果,就吵著要吃。楊先生教育他「沒付錢的東西,不能拿著吃」,孩子卻說「爺爺奶奶就給我吃了」。
困難年代出生並不是什麼值得讓人驕傲的,物質的匱乏會導致對物質變態的追求,包括為了幾個雞蛋排隊幾個小時之類的;進而習慣於佔小便宜蔑視規則等。
當然他們會反駁說面對芊芊媽媽的提醒,孩子的外婆認為,「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而且我們也沒有做什麼不光彩的事,反而能讓孩子從小養成節儉的習慣。」
PS:昨天我去沃爾瑪買開心果,發現沃爾瑪機智的把所有堅果都包裝稱重了。堅果都沒有散裝的了,2333
看樓下評論這麼熱情,我不加兩句怎麼行呢?首先,有說我跑題的。看大家理解了,因為我回答的重點是「生活在艱苦年代的人也有自身的性格缺陷」。為什麼我要這麼回答呢?因為輿論方面多次看到所謂「生活在安逸環境的一代不懂拼搏所以不如上一代」之類的言論。包括題主的提問也包含了這樣的言論(儘管他是反對的)。所以我的回答,反駁的是生活在安逸環境一定差,生活在艱苦環境一定好的言論。其次,環境的確會對人有所影響,但是一樣米養百樣人,環境對人的影響不是絕對的。艱苦環境中成長的人也有懂得守規矩不會佔小便宜的,同樣生活條件好的人也有懂得拼搏的。我們討論環境對性格的影響,只能討論一個大概率。就好比,吸煙的人更容易得呼吸疾病……再次,至於有人跑題討論育兒問題或者家庭相處的,關我屁事。最後,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同性格之間的優劣,是看處於什麼環境的。早年間排隊買火車票的時候,農民工體力好肯吃苦排隊就是優勢,可是網路售票之後呢?懂電腦會上網就是優勢。同樣,當下的一代,物質豐富的一代,會享受,怕吃苦不見得就是劣勢。比如
兩天前,她看見女兒家冰箱里放著一碗紅燒肉,她怕放著浪費,就拿回家熱了一下吃了。沒想到,當天晚上就開始腹瀉,回家吃了點黃連素,後來又吃了氟哌酸,可是都沒有什麼效果。直到6月10日早上,她因為腹瀉,全身乏力、大量流汗,這才到醫院就診。「當時,已經沒有意識了。」她懊惱地說,就因為怕浪費了一碗肉,後來治療費用花了近萬元,還進了重症監護病房,實在得不償失。很多老人覺得剩菜看起來沒什麼變化,殊不知,儘管有的食物表面沒有變化,但其中的細菌數量會超過人腸胃的耐受範圍,尤其是老人的身體器官功能下降,這就會引起腸道感染。老人們平時養成了勤儉的習慣,尤其是看著外表還不錯的剩飯菜,捨不得扔。甚至有老人專門到子女家裡,去拿剩飯菜回來吃,子女多次阻止,老人也不聽。然而,隨著年齡增長,胃腸功能和對細菌、病毒的耐受能力也在不斷下降,很容易吃壞身體,不但自己健康受損,也讓子女操心。
謝謝大家…這是來自第三季第42期,下面是鏈接大概在19分23秒暴走漫畫—暴走大事件 第三季視頻
————————————
是時候了…
安逸的環境下子孫後代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嗎?
安逸環境的現代人不如茹毛飲血的原始人嗎?
所以現代人需要跟原始人去比野外生存?打個比方 法制完善的再下一代,需要去和上一代去比誰更會投機取巧?爺爺奶奶就務實,堅韌,踏實
Seriously?你確定?
到底是什麼產生了一輩更比一輩不爭氣這種觀點?
-------------
時代總是在不停發展變化,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規則,老去的上一代只是不懂這個時代的規則也接受不了這種他適應不了的變化罷了。
題主讀《三體》居然讀出了劉慈欣在表達「一代不如一代」的思想,我真是醉了。
劉慈欣想表達的是人類長期處於一種物質充分滿足,科技極度發達,社會和平無憂的環境當中,會逐漸喪失對危險的感知能力,會對人類文明的力量過於自傲,忽視可能威脅自身的存在。而面對巨大的危機時,人類也會失去應對的能力,帶來不可預知的結果。
具體的表現就是過於推崇愛,關懷這些傳統上屬於偏女性的特質,而鄙視冷酷,暴力,專制這種傳統上偏男性的黑暗面的東西。 所以劉慈欣描述那個時代的人都「女性化」,指的就是社會上普遍的這種共同文化心理。
從原始人到農業時代再到工業時代,人類一直在不停的向大自然索取生存權,同時還要不斷進行人類內部的爭鬥。所謂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枕戈待旦,不敢稍有喘息,世界才終於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 當有一天物質不再是一個問題,大同世界真的來臨了,人類這個物種能永遠免於生存的危機嗎? 所以大劉才會說出那句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而且我認為大劉並非在杞人憂天,他提出的觀點有著很深刻的現實意義。當然有沒有外星人沒人知道,但在人類社會內部,類似的標本卻不少。 比如今日之歐洲,高科技,高福利成長起來的歐洲人,在面對巨大的群體性危機時,他們還具備正確決策,果斷處理的能力嗎? 當有一天中國面對生死存亡的關頭,還會有勇氣按下那個發射器嗎?
這麼精彩而嚴肅的一個社會學命題,把它理解成「一代不如一代」,那真是小看我們大劉啰!如果他真的秉持這種理念,那他就不是一個偉大的科幻小說家,而是又一個會寫書的九斤老太而已。自己中二別連累作者。過去的人真笨,過去的人真難。(《地火》)
被70後鄙視的80後鄙視的90後終於可以鄙視00後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00後終於上中學了
中學正是自我意識覺醒精力充沛到無處發泄無限渴望被世界認可無限渴望自己成就一番事業,而能力學識完全無法匹配(幻想中的)野心的階段。
所以全社會都在關注如何將你們打造成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諸多方法中肯定會有一條是打壓和鄙視的。然後被斷章取義,然後被放大,被腦補,被段子化,變成了題主的問題。PS故事:
我高二時候一次沒帶化學作業。新換的化學老師想給我個下馬威說:你要是考95分以上你以後都不用交作業了。
我立馬回答說不好意思我上學期期末滿分。
她估計覺得很沒面子,想挽回,又說:不管怎麼樣我30歲你16歲,我肯定懂得比你多!你服不服?
我說:嗯,現在你是懂得比我多,等我30歲的時候肯定比你懂得多,你服不服?
然後,然後她哭著去找班主任,班主任叫了我媽……
這就是答主十幾歲被打壓的故事,現在答主也成為了一個高中化學老師,不謙虛的說,比當年那個跟學生還鬥氣的老師強太多了。
老一輩對八零九零的不滿完全是一種氣急敗壞,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熬白了頭髮起早貪黑建立的一套社會秩序與規則,在年輕人眼裡好像並不那麼有價值,並不願意去遵守,他們鋪好了鐵軌,等待著孩子們的火車安穩的開過去,卻等來了一輛輛越野車轟著油門從旁邊一躍而過
前兩天公司開年會,七零後的老總訴說當年創業多麼苦,你們現在加這麼點班(每天晚上九十點)和他相比算個屁,然後一通諄諄教誨,我在想,大家如果都聽你的,明天你的公司就空無一人了,都跑去通宵創業了~~其實無論什麼後,上一輩人對年輕人的態度永遠是控制和利用,在我眼裡這是赤裸裸的利益關係,控制而不得那就貶低和打壓作為80末90初,老夫講講自己的感覺。1.98後乃至00後整體強於80末90初,甚至老夫有些恐懼95後什麼叫畏懼心理?就是95後太厲害了。比方說下圍棋,現在老夫是打死都不跟小孩下棋,現在的小孩比我們那個年代厲害得不止一星半點。究其原因是基數大,專業的老師多,有條件送的家庭也越來越多。由於我下文講的原因,基本上2002~2005年是個教育的坎兒,80末到90初的童鞋們還是有幸受到了時代的洗禮,不至於落伍太快,但跟98後比,又略顯不足了。2.教育普及度,2002年開始有重大突破2000年開始,各大城市的學校設施、招生人數乃至教學質量都有長足提高。各個城市突破有早晚,但基本都是21世紀的事情了。我讀書的那個年代,還有很多學校是「名存實亡」的,不含糊地說,進了那種學校算半隻腳踏進監獄了。而現在,教育資源整合穩步推進,好學校越來越多。初等教育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還是上文那句話,架不住基數大。98後的孩子整體獲得了更好的教育,人才漏損率大大降低。3.信息化程度如果說90年代算半個愚昧的年代,氣功橫行,信息閉塞,那二十一世紀初基本上是信息初開化的年代。老夫讀初中時,學費才200塊,家庭收入也不高,下載速度80k,看電影有個幾百兆就覺得很奢侈了。現在呢?最爛也得是720p的,甚至1080p的。當年的信息主要來自書籍和報紙。現在呢?想要查什麼東西,微博、知乎、百度、谷歌、kindle,應有盡有。想出國也非常普及和方便,這對於見識的開化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4.為什麼70後大學生值錢而90後碩士也不怎麼值錢?
很多人說70後那會兒大學生能力多強?看看現在90後的大學生,云云。這其實這裡面混淆了很多概念。打個比方,有100個人,素質由高到低。70後們,當年大學錄取率低,分數線高,相當於100個人裡面只有5個讀大學的。這5個人當然是人中龍鳳啦。90後100個人裡面有40個讀大學的,這40人的平均素質肯定不如70後的5人。但90後拔尖的5人,肯定不遜於70後那5人,甚至要更強,這是毫無疑問的。而大學普及率升高,對人的素質提升是有利無害的。90後大學生不值錢恰恰說明了人才之豐盛。從老夫走南闖北多年的經驗來看,從80後進入社會開始,中國社會開始走向專業化,分工化,專業人才數量和質量都在上升。90後到95後乃至00後,只有可能一代比一代更強,不可能一代不如一代。題主你該看《夏令營中的較量》, 看完之後你該感覺為什麼日本小孩39°高燒光靠毅力就能戰勝病魔, 中國80後小孩沒救了,
另外我真想問句你接觸過90.00這兩代人沒有? 誠然,不是一個年齡段的溝通起來確實費力,不過你可以去生活中看看, 客客氣氣的跟服務人員說"謝謝","麻煩你了", 公交車自覺排隊, 主動讓座,這些人哪類人群多些,我在另一個類似問題這麼回答過,直接貼:
我的學校差不多是二本中下等的一批了,不是985,也非211, 我是93,接觸的非90後就是80後,
我們從小學接受的素質教育就是不亂丟垃圾,尊老愛幼,讓座排隊blabla。。。
我可以在沒有垃圾桶的情況下拿著飲料瓶和鼻涕紙走三條街,我認識的同學也能,
我的同學可以在一道6個小時的旅途中,還是有坐票的情況下讓一個老人一直坐著,然後自己站的腰酸背痛, 然後轉身出門抽煙隨地扔煙頭,
高中時三個同學碰見小偷被抓現行,全車滿員無人敢吱聲,看著小偷推搡婦女,然後同學張嘴了:你麻痹你還想怎地?小偷一見對面三個人就慫了,
然後我也可以在一個初中小mm被性騷擾的情況下淡定起身讓座給小mm,然後怒視那個痴漢中氣十足的來句:你瞅啥!!!
我也能看見一個殺馬特氣十足的90後少年看見中年男子罵過路老人時挺身而出大罵中年男子:草泥馬的你家沒老人,你再罵老子弄死你。
我也見過剛刁難完我這樣兼職大學生的年齡相仿的學生轉身幫一個菜撒了一地的陌生老太太撿菜,起碼在那條街上,路過的60後到00後海了去了,
然後我的學校里隨處可見流浪狗仗著食堂的人撐腰到處騙吃騙喝,各大男寢女寢隨處亂闖,還過夜(馬丹老子還沒進過女寢呢!)
圖書館門前的草坪也是流浪狗安逸的睡覺場所之一,沒有學生欺負它們,驅趕它們,但這也應該感謝學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是我也不認為我們這代人就是素質最高的一代人,因為我們有待提高的地方太多了,我想,等有一天,國外的那些中文警示牌都沒了,許多其他國家的人會拿中國這個禮儀之邦的個人或整體的行為來教導自家孩子,那樣,才是國民素質最高的時候,
光靠一代兩代的人可不行?
還有一件我印象特別深刻的事:
之前做兼職,新開發的樓盤開盤,組織活動,00後小朋友在魚池裡撈魚,我們看8著小朋友別出意外,並且限制每個人撈五條,驕陽似火的天,咱兩被曬冒油,恨不得能學會吐舌頭散熱的情況下,想吃給客戶準備的西瓜,卻又不怕被管事的罵,剋扣工資小朋友的家長會引導小朋友:快去大廳里幫叔叔拿幾塊西瓜。
然後在我們幫小朋友們轉學組裝魚盒的時候他們的家長會跟小朋友說:謝謝叔叔。
走了會對小朋友說:跟叔叔說再見。
我就覺得,素質這東西,也該從小引導,不能全靠自覺的。
另外說一句,10後和未來四年之後開始出生的20後可能會成為"垮掉的一代"抨擊90後最多的無非就是不能吃苦,衣著更追求「性格」,火星文,叛逆,燙頭,男女關係開放。
但你是說不如哪一代?
不排隊,隨地吐痰,跳廣場舞,碰瓷,到處佔小便宜的那一代?
我覺得是一代比一代好了,我感覺,90後明顯比我們80後更遵守各種秩序。
而且拿成年人的標準度量一群叛逆期少年,這事本來就很弱智。
——割——
回復里竟然有人談經濟,你是在說大鍊鋼鐵,大躍進,破四舊,還是人民公社?90後00後這一代還年輕,我們不知道將來他們能為中國經濟做什麼,但年輕人們至今沒搞些運動讓中國經濟倒退。紅小將們在這個年紀,已經登上歷史舞台了。1. 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並不是
2. 小說設定有道理么?有道理小說中也並不是誰都可以冬眠到未來的。到未來的除了章北海等「主角」,其他路人至少也得中產階級吧。所以這種比較並不公平,倖存者偏差而已。看過《三體》,沒注意一代不如一代的觀點。
對於「一代不如一代」這一觀點,個人認為,是每一代都各有所長。去年看過一篇文章,講一個學者到原始部落考察,但他發現在識別可食用菌類方面,他的技能遠遠不及部落人。每一代人都有這代人成長的環境,他們適應環境、習得相關技能。另一個例子,就是戰亂出詩人,而藝術往往興盛於治世。無論治世還是亂世,人們都各有所長。
對於中國現代這幾代人,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不同。比如00後,可能更容易接受自由經濟、接受法治社會,而中國改革的方向,恰恰是最需要這種思想。人人應時代而生,既然時代在前進,也就無需過分糾結比較結果。擁有足夠自信,掌握自己的生命、掌握自己的時代,似乎更重要。我只想知道
是誰給奶粉里加了三聚氰胺?是80後90後?是誰讓地溝油泛濫?是80後90後?是誰讓皮鞋做成果凍?是80後90後?是誰讓房價飛漲?是80後90後?是誰教導我們尊老愛幼,卻為老不尊?是80後90後?是誰碰瓷?讓80後90後不敢扶你們?我們也想扶,原諒我們沒有足夠的資本!80後90後雖然不夠完美,但是我們也愛國,我們一直在努力,你們只因個別案例卻否定我們這一代人。我們這一代的生活成本不必任何一代人低,可你們卻從我們出生一直說我們一代不如一代。你們可捫心自問過,你們做的哪兒好?你們總是用你們艱苦的歲月來教導我們,可曾想過,那不是我們造成成的!我們也不想,我們只希望祖國一天比一天強盛!原諒我們太善良了!!!!!九零零零他們現在也就十幾二十歲,你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最少也是四十歲以上了吧。要是還沒有十幾二十歲的人 務實,堅韌,踏實,還比他們理想天真不講道理,那才是見了鬼了好嗎。
並非本質上一代不如一代只是安逸環境下長大的,更傾向於認同適應安逸環境的規則,更適合在安逸環境下生活——這是不帶負面的,譬如一個律師回到古代不可能比周口店猿人有更好的生存能力。只是在三體里,宇宙大背景就是不安逸的,而且隨時可能把你拉到周口店猿人的環境里,所以在這個角度上自然一代不如一代。換個角度,技術爆炸也是發生在結束戰時體制之後(雖然還是被碾壓了),三體人的技術爆炸,也是發生在和人類交流,學會了人文思想之後的事兒。那麼這其實也就是在說——極端的,都是不好滴。威懾紀元前的三體人,和威懾紀元後的地球人,就是倆極端。
我現在就等著2100年的小崽子們為我們翻案,上個世紀90年代的先輩,是古往今來最傑出的一代人,後人不可望其項背『』,唉
公司里有很多九零後的同事,都很聰明,而且非常努力,比起我們這些有點老油條了的八零後,他們的態度其實更加認真。廣告公司加班是常事,常常為提案忙到半夜,他們給我的感覺總是精力充沛,累了就去沙發上躺會兒,干不動了就打會兒遊戲放鬆下,打完一局從沙發上爬起來繼續干,他們會相互吐槽,但很少抱怨。其實想起自己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年輕,真的很讓人羨慕。作為一個八零後,我已經無法再回到那段歲月,時間改變了很多事情,但我由衷地希望,我們所失去的那些東西,他們不要再失去,我們沒得到的東西,他們能有機會得到。我想,這才是一個前輩應該有的姿態。很多時候,老人們不斷放大年輕一代的所謂缺點,不過是出於內心深處的一種嫉妒罷了,社會總是在進步,一代總比一代強。一味地強調經驗,只是因為害怕承認自己已經老去,體力和精力已經衰退的事實,何必呢?我很喜歡和九零後的他們一起工作,這會讓我感到年輕,或許確實有一些品行不端的人存在,但那終究只是少數,而且這樣的人哪個時代沒有呢?我非常反感用xx後這種方式給人貼貼標籤,自己年輕時沒條件嘗試的事,有什麼資格不讓年輕人去嘗試?又有什麼資格對他們的生活說三道四?永遠記住一件事,年齡不是用來驕傲的理由,人人都是平等的。如果你本身就討厭上一輩人用長輩的姿態教訓你,就不要學他們,用同樣的方式看待你的後輩。不要試圖用自己狹隘的視野去定義任何人任何事。說實話,你真的是對他們的作風不滿嗎?你不滿的,只是老了的自己而已。
我2002年生,現在是初三。
可能是因為父母都是政治老師的緣故,從小就比較……憤世嫉俗。記得有一次和我爸聊天,我爸說:「現在社會主流思想無非就是你們所說的什麼『小時代』『刺金時代』,和那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完全不同。很難說這兩種思想哪種比較好。」我固執地認為,後者遠遠高於前者——可能和題主比較像。在網上讀過一篇文章,其中舉的一個例子至今印象深刻:
《泰囧》和《1942》湊巧同時上映,一部是輕鬆幽默的喜劇,一部是嚴肅正統的歷史片。「它們的題材已經決定了他們的票房」。我以前認為,這是文化領域的精英淘汰制,是劣幣驅除良幣。今年4月份,我開始讀《南風窗》。6月,我們收到新一期的《南風窗》,封面是《讀懂00後》。我把封面報道翻來覆去地讀,翻來覆去地讀。有一篇文章《「現在的學生怎麼變成這樣了?」——一位城鎮初中老師的困惑與擔憂》,文章的最後這麼寫:我們知道,每一代人總是「看不起」即將登場的下一代人,認為「一代不如一代」,但結果往往是:一代勝過一代。
這回,面對00後,我們也希望:所有的這一切,不過是上一代對他們的偏見罷了。
看完之後,我悲哀地想:這不一樣。現在的00後,連他們的同類都對他們有偏見。
前幾天收拾書房,找到一本第4期的《南風窗》,封面是《保衛生活》。
我一年前去讀編輯寫的序言,沒有讀懂。現在又讀了一遍,自認為明白了。……我們的生命,我們的存在,必然是以生活的內容來體現。但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里,很多東西往往高於生活,或者認為只有那樣生活才有意義。這些東西有「革命」,有「文學」,有「賺錢」,有「改革」……它們溶進了我們的血液,但生活本身,是在這幾年的社會演化中悄然醞釀,直到現在成為趨勢。
讀完之後不禁莞爾,人文主義者。
卻又啞然,人文主義者。西方在幾百年前已經完成了這種社會進化。我們才剛剛開始。是的,這確實是社會進化。無論我們喜不喜歡。推薦閱讀:
※醫生吐槽像《青年醫生》這樣的醫療劇是一種什麼心理?
※在網路上噴人是一種什麼心理?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網路噴子?
※能者多勞和你弱你有理是一回事么?
※為什麼每次過斑馬線等綠燈亮了才走會很尷尬?
※性污名化現象是如何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