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三四線城市工資不高,但物價高」的現象,原因是什麼?

坐標三線省會城市,工資低,物價不低。

日常副食蔬菜都比北京高几毛,可能煎餅果子便宜,4塊到5塊。

老闆為了省錢從北京搬到本地,說北京雇一個人8000到10000,但本地2000至3000足夠了,還不用上保險。

是什麼原因導致工資低,但物價高的原因?資源配置還是競爭不充分?


過去發達地區貴,落後地區便宜,因為物產主要是就近自給自足為主,發達地區需求旺盛,但生產不足,所以貴

而當今全球的生產都是分類專業化批量,然後用發達物流配送,成本更多取決於交通而非生產,偏遠的地方物流貴但消費需求低,所以配送少,於是供給不足物價貴

總之,是不同生產模式導致的今非昔比,原先的當地自給自足小生態轉變為如今全社會大批量生產集中配送大生態,大批量生產極大的降低了生產成本,導致物流成本佔比升高,而人口越多的大城市消費量越大,物流越發達,配送份額也越高,商品就更豐富,所有的供應商為了更快速的銷貨都加大重點城市的供貨量,這就和前幾年同樣商品外貿比內需還便宜同理,供應鏈更偏好低價批發而非高價零售,消費效率所致

隨著物流的發展,以及商品信息業的發展,偏遠地區的商品物流成本也會逐步降低


以前大學期間就有發現,大學在北方二線城市就讀,老家在江蘇五線以外小縣城。例如,在學校期間看場電影也就二三十(那時候真心不貴~~)步行街買衣服,大眾品牌,如美特等價格很良心。回家以後發現電影票大概五六十,打完折的,衣服像以純等,基本沒有折扣。即使是鄉鎮的服裝店裡也有上千的衣服,普通衣服價格五六百。

我想到的原因有兩點

1. 小城市的物流相比於大城市要遠遠落後,不易形成規模化,造成商品成本升高。同樣的美特,上海的門店可能幾百家同一個配送,而小縣城可能只有一家,那成本上肯定有所區別。

2. 競爭環境上,大城市的競爭充分,使得商家有多銷的動力,在價格上會有所考慮。

3. 壟斷,小城市的服務等方面比較基礎,延伸服務或者稍高級的服務較少,導致一旦有該種類的服務出現,即是唯一。例如,當年的電影院就一家,電影票五十。隨著現在電影院的增多,電影票的打折力度也在增加。再如最近新開的遊樂園,項目就幾個,門票一百多。

另外一些可能的原因,如信息的不對稱,有些品牌在大城市可能就是普通檔次,但在小城市可能就會上一個檔次的定位。再如現今人們的消費水平在提高,社會心態也顯得浮躁,購買高檔次的東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民群眾面子上的需求。等等……


簡單說就是供需決定。

(其他變數相同的話)當小城市的工資比大城市低、物價反而還更高時,理性人都會選擇往大城市跑,以獲取更高的生活質量。

當小城市的人跑到一定程度時,需求減少,物價自然而然就降下來了。

可為啥現實生活中反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逃離北上廣」呢?

因為大城市的房價真TM高啊(?_?)


瀉藥。

我本人老家就是浙江某城市,算三線吧。

工資一個月5k的人,吃一頓飯,人均可能比上海北京都貴。

我以前也沒想明白這個問題。

後來突然有一天,我覺得我似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所謂的「眼界」。

以前交通、資訊不發達的年代,落後地區的人只有到先進發達地區走一走、看一看,體驗當地的生活,才能知道自己原來的生活有多麼艱苦樸素。

現在不同了,在這個資訊泛濫的年代,我們甚至不需要出去旅行,只要看看電視、看看微博、朋友圈,就能了解所謂時尚潮流是什麼。

我們學習新的知識、先進的技術可能不容易,但是學新鮮的、刺激的吃喝玩樂的方法,攀比,是太容易不過了,這就是人性。

所以,這麼牛的大學上海有,我們這裡沒有——沒關係,考到上海去。

這麼高科技的公司上海有,我們這裡沒有——沒關係,想辦法去應聘工作。

這麼好吃的餐館上海有,我們這裡沒有——沒關係,我們想辦法把廚師挖過來,或者偷師學藝,搞個差不多的。。。

這個名牌的專賣店巴黎有,上海有,我們這裡沒有——沒關係,打飛的去買!

咦,我們這裡也開了啊?!這個牌子好啊,我們就穿這個,穿過這個牌子怎麼還要穿那種爛牌子?

ta穿那個牌子,我和ta差不都,我也要穿。。。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


謝邀……

這個問題我想了想,可能有幾種方式來解釋……但我現在還沒來得及建模計算,不能確定哪一種更合理……

無論如何,這個問題的解釋都應該從某種赫克歇爾-俄林理論的變體出發尋找解釋……

但我現在還沒確定這種情況是一種市場尚未出清的表現,還是一種市場已經出清的表現……所以就不能給出更細節的說明了……

我個人是這麼想的……如果市場尚未出清,該問題可能與伴隨著兩地商品流通的行業變化有關……而如果市場已經出清,那麼該問題可能與資金的湧入有關(有人從三四線城市以外賺了錢,到三四線城市去花,並且購買的不是三四線城市生產的產品)……不過我目前還沒來得及建模計算,所以更細節的猜想也說不出來多少了……


三四線城市,工資低,物價高。說明城市人口飽和,城市平均人均消費比較低,也是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也有剩餘的大量低學歷勞動力。 主要的消費者以農村為主,在你們那的城市一般到了七八點大部分店面關門的比較快,城市人口的貧富差距比較大,農村去外打工的流動人數大,給農村人口有了貯備的消費基礎。城市規模的變化滿足不了人群需求的變化你們那裡的房價普遍要比很多地方要高帶來的連帶機遇也會有很多。

他的主要消費者,是農村,消費能力不高對應的服務門檻自然要求就低,所以城裡可以有很大的人群參與進來競爭,造成了平均工資的分化。

農村外出流動人口多,一般呆在家都是中老年居多,他們謀生的職業以前是務農為主,年齡大了,自然就有外來子女對其生活的一部分承擔,他們就會減少勞動,造成一定性的物價居高。。。


第二第三產業不發達,經濟基建落後,導致人才流失嚴重,人們的觀念相對落後,人治思想還很普遍,導致本地企業競爭力差,營商環境惡劣,工作待遇偏低;本地工業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需要從外地大量的輸入商品和服務,由於稅收、物流成本以及本地政府在引進商品時的黑箱操作,使得物價會比其他發達地區要高。但是,在政府、國企、事業單位上班的人們會相對好過一點。

想一想,還好我們是中央統籌的國家。像我們青海,如果不是在中央政府治下,估計就會變成商品傾銷地以及純粹的資源輸出地,本地什麼像樣的產業也沒有,人的工資更低,物價會更高!


一群靠大潮流發了點財並自認為特有錢的土豹子裝逼無形帶高了一部分消費,而當地群眾的面子心裡促使他們在不停的追逐著那不足百分之一的土豹子。然後,原本只針對那一部分土豹子的店鋪擠滿了人。但是,土豹子哪肯給員工漲工資?(另,大多數人與工資想比較首要想到的是房價。五千的房價你想要八千的工資?!我管你吃的煎餅果子跟北京差幾塊。明天去財務結算下。)


小地方產業不發達,容易壟斷


樓上正解,就是因為房價


推薦閱讀:

商家按身高打折屬於價格歧視嗎?
5元買雞,6元賣,7元買,8元賣。他賺了還是賠了?蘊含哪些經濟學原理?
怎麼樣才能讀懂經濟類新聞,理解甚至理清國家相關經濟政策的脈絡和相關發展趨勢?
從經濟學角度解釋,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是怎樣形成的?
1997年的50w,約相當於2016年的多少錢?

TAG:政治 | 經濟 | 收入分配 | 經濟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