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曾經東方第一大港的泉州現在和廈門在城市建設和知名度上有這麼大差距?

題主最近在福建一帶旅遊 本來是沖著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和東方第一大港的名號而去,但到了之後卻大失所望。感覺城市規劃建設的實在有負泉州這座東方文化之都的盛名。街道狹窄交通不便,電動車橫行。知名的旅遊景點缺乏維護與經營,幾乎沒有外地遊客,景點外門可羅雀,唯一的遊客聽口音還是本地人。一種縣城即視感。 而比鄰的廈門卻又是另一派光景,城市風景秀麗不說,城市建設也明顯感覺好很多,不光在思明區,集美和其他地方也是,交通相對便利,旅遊發展成熟,服務業相對發達,知名度更不用說,看看鼓浪嶼上人頭攢動的景象就明白了。 然而根據我的了解,泉州穩坐福建省GDP的第一把交椅很多年了(我沒想到,一直以為是廈門)雖說很多人說是沾了晉江和石獅服裝製造業的光但好歹這兩個地區也是泉州下轄的。在海運上泉州相比廈門的優勢也更明顯 有製造業基礎也有深水良港。但就是不明白為什麼旅遊業發展的那麼差,同是閩南地區,閩南人的性格感覺很適合發展服務業(同我大廣東),景色什麼有深厚歷史底蘊和大小金門也是不遑多讓。求各位解答


一先答題主疑問:
古城隨時間、戰爭和人們起初對古迹文化的不重視,慢慢就衰落。
在廈門轉轉,感覺很多東西都是「新」、很「年輕」的,而泉州很「老」。
泉州是垂垂老矣卻曾名譽海內的老人家,廈門是改革開放時被賦予寄託的少年家。
泉州市區內遍布名勝古迹不便主城規劃建設,這是她無法像廈門一樣開發的原因之一。

廈門是經濟特區,這個九年義務教育歷史課上叫中國改革開放這章上有寫。
廈門得到了國家政府的扶持和建設,廈門建設的是「經濟」。
泉州呢,國家政府看中的是「歷史文化」。
所以私以為其實沒什麼好比較的。

二謝題主沖著「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和東方第一大港的名號」到泉州來

三駁題主評泉州「縣城即視感」

泉州老城區是小,是很小沒有錯,我自己在老城區很少坐公交車基本徒步走。但是不是一個「縣城」就能有泉州老城區這種文化背景的。
-----------------------------------------
廈門是光彩照人的,是很多人羨慕的「小清新」和「小資」的感覺。鼓浪嶼、沙坡尾、曾厝垵之類的地方都讓很多人嚮往。是的,這些地方現在都慢慢地得到了經營和規劃,他們的名氣和經濟發展一下就提起來了。這是經營的結果。

泉州,不需要經營,也沒辦法經營規劃景區建設
先瞥開郊區和其他縣區說老城區,很多景點在老城區。
開元寺怎麼經營?清凈寺怎麼經營?關帝廟怎麼經營?天后宮怎麼經營?
嗯?怎麼都是寺廟? 沒辦法 ,泉州就是廟多,各種宗教的廟。

一條每逢節假日和開元寺勤佛日就水泄不通的老西街,說了多少年的改建都沒辦法實現。
因為這一動就是一毀。
泉州路很擠?嗯,西街很擠。說實話,除了老西街我還真想不到泉州老城還有哪裡比較擠?擠到會讓一般遊客覺得這就是一個小縣城?

泉州老城的路,真的蠻舊的,沒有廈門的華麗。泉州也有和廈門同名的街道,泉州叫中山街, 廈門叫中山路。但是泉州的中山街沒有廈門的寬,沒有廈門的長,沒有廈門的漂亮。店沒有廈 門的多。

(但不可否認,這樣的建設能給當地帶來經濟效益。只不過,各人各地想法不一樣,大家想發展的路不一樣。)

泉州老了,老城區更是老得讓外人看來覺得破舊不堪

--------------------------------------------------------------------

泉州的景點名勝不不負「東亞文化之都」之冠。
泉州的景點是「文化」的象徵。這一點,她絕對絕對沒有辜負「東亞文化之都」這個名頭。這點不能只憑遊客量來斷。
百科裡是這樣寫的:

「泉州以深遠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鮮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觀、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悠久廣泛的對外交流等從10個初審入圍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國唯一入選城市,當選首屆"東亞文化之都"。」

在我看來,泉州是「文化」之都,廈門是「文藝」之都。廈門真的滿足了很多人心裡美好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題主說泉州幾乎沒有外地遊客,景點外門可羅雀,唯一的遊客聽口音還是本地人。

泉州老城區真的是幾步就一個景點,也確實是像題主說的那樣沒有經營管理。
但是我生活這麼多年也沒見過有門可羅雀的情況啊?老城區景點多是廟宇啊,廟前怎可能門可羅雀
(唯一門可羅雀的寺廟是清真寺,可能是信仰的問題吧,反正大多數泉州人其實都沒進去過,但是這個「清凈寺」真是個很有名氣很古老的伊斯蘭教古迹啊,《穆斯林的葬禮》里就有提到。)

唯一的答案就是,題主去了相當相當冷門的景點,李贄故居、聖墓之類的位置比較偏的,再然後可能就是,剛好不是假日所以人不多。
要是題主能遇上開元寺一月一次的勤佛日,或者一些我也叫不上來的泉州風俗日,那真的是,難以形容得擠啊。不過居多還是信徒,其中也不乏台灣遊客。

哇,題主系廣東人,點知遊人講系咩口音?哦遊客叫閩南話了?講閩南話的可能是漳州人哦還可能是廈門人哦還有台灣人哦。泉州其他縣區也是講閩南話的,他們也是泉州人但是不算是本地人,他們也是來欣賞泉州「東亞文化之都」風姿的。

哎,我倒是很喜歡人不多的景點否則上個洗手間也要排隊。

------------------------------------------------------------
閩南人好客。題主也說閩南人的性格適合發展服務業。
泉州人對「經濟發展」的心啊都飄到外面去了,看不到旅遊業發展起來能帶來好處。
不過也好,名勝還是名勝,古迹還是古迹,一點兒沒變味啊。

遊客呢或許少點兒了,遊客呢或許覺得泉州的古香古色不如廈門的一派繁華景象
但是也會有懂得泉州魅力所在的人啊。

他們會知道,泉州的價值,知道泉州是為什麼會是中國第一個「東亞文化之都」。

他們會知道朱熹「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說的是泉州豐富的宗教文化,會知道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摩尼教等等不同的宗教為什麼能在一座小城裡共生共存。

泉州不會被忽視的,她的曾經的光輝成就了歷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認可她了,「東亞文化之都」評審專家委員會都認可她了。那麼,泉州會慢慢地慢慢地得到更多的認可,讓更多看中泉州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的人了解到泉州古城千年文化是不可能現代潮流代替和磨滅。

2016 猴年春晚!!!!!!!!!!!!!!!!!!泉州分場!!!!!!!!!!!

泉州啊,是時候被全國人民重新認識了。

-----------------------------------------------------------------------

不好意思啰嗦了一點,寫了大致意思為「題主真心是不懂欣賞泉州古城文化」的長篇大論。還有,其實,廈門很久以前,也是泉州的地方!!!!!!!!!!!!

手打的啊 好久沒打這麼多字了。
.....................................................................
我來補充一下 改一下錯別字。

2017.03.08
補充說明
1. 我說的泉州「老」意思單單只指歷史,畢竟前文的老字也是加了引號的啊。
2.可能我了解得不夠,真正悠遠的泉州歷史也沒有在前文具體提起,不過意思就是這個意思了哈哈。
3.前文沒有隻言片語是在黑廈門的。最後那句廈門以前是泉州的地方也算是事實,如果我黑了廈門不就是黑以前的泉州嗎。評論區看見不太友好的,心有不甘啊。

謝謝各位看了我的回答。


這個問題作為泉州人還挺想答一下哈。先說下會影響答案取向的個人背景:泉州人,也在廈門呆過,建築設計專業出身,在洛杉磯某大型建築事務所幹了幾年。目前也在做一些泉州,廈門的項目。憑著個人經驗來說兩句:

1,所謂曾經東方第一大港,這個頭銜目前沒什麼意義。這就類似於有人問曾經的世界第一城宋朝的開封現在城市建設怎麼和北京差這麼多。。

2,城市建設上,廈門有政策優勢和吸引人才優勢。整體上廈門的規划起點高,建設投入大,並且憑著其四面環島的地理優勢在『』城市感『上確實領先泉州幾個段位。在廈門島內驅車,整體的城市天際線,綠化,公建設計感都比泉州好太多。泉州至今還無超過200米的高層建築(世貿那個目前貌似爛尾中),沒有國際一線建築事務所設計的任何作品,整體公建基本沿襲閩南傳統元素,這種拙劣的仿古多了則顯得生硬無趣。而整體的城市規划上,除了古城保護,泉州也基本乏善可陳。東海片區,城東片區等新區規劃基本沒有任何亮點。千篇一律的高容積率小區攤大餅模式。。

3,知名度上,廈門鼓浪嶼,廈門大學,寫在小學課本上的特區頭銜。。等等,在城市知名度上,廈門可以打的好牌太多。每張牌在傳播廣泛度上都對泉州構成碾壓級別優勢。而泉州呢?東方第一大港類似開封宋朝時世界第一大城,在現今的語境並沒有誰能記住。東亞文化之都,名勝古迹標籤等在天朝古城,古都充斥大江南北的情況下似乎也很難脫穎而出。。

以上,城市建設,城市知名度,城市政策等方面廈門對於泉州的優勢又進一步形成了在人才吸引度上廈門對泉州的全面領先。而人才段位上的優勢又進一步轉化成話語權優勢。於是廈門城市建設更好也更出名了。再隨著國家級中心城市頭銜的確立,基本上把廈門放在和泉州一起比較好像有了那麼點『不是一個維度』的意思。。

以上說的是現狀哈。這點作為泉州人我感覺就是這樣,況且作為土豪遍地的泉州人來說,所謂廈門其實也是大量泉州人安居樂業的地方嗎~廈門牛逼了也有大量泉州人參與了建設並享受了好處。

但是,未來呢?廈門是不是就會這麼一直牛逼下去,泉州是不是只能固守曾經的輝煌無所作為呢?我覺得倒也未必。隨便再說幾點個人感覺。

1,廈門確實城建牛逼,環境牛逼,人才多。但是以上定義目前很大程度上只是針對島內而言。除了島外就答主主觀感受類似於一個四線城市的感覺。(房價則差不多在1.5線層次)而這幾年島外整體發展的大幹快上,其效果也令人不敢恭維。用簡單粗暴形容並不為過。比如所謂的杏林灣CBD,裡面的辦公樓寫字樓建設質量奇差。街區大而無當。。集美園博園的造園水準拙劣不堪。。各種不思進取的用地規劃和建設基本為島外的整體發展打下了一個60分的底子。集美尚且如此,同安,翔安目前來看整體發展方向也是一堆小號縣城奔著大號縣城的路子去的。於是,這就造成廈門不管怎麼發展,牛逼的永遠是島內那麼點地方。島外變成了島內人口擴散的外圍地帶。島外住的人各種不爽,暗暗發誓老子牛逼一定搬回島內呵呵。

2,廈門島內牛歸牛,但是基本上人口密度早就超過了宜居的飽和狀態。目前人口密度甚至超過澳門。於是,廈門島內,環境差的地方人越來越多環境越來越差。環境好的地方遊客越來越多交通越來越差。除了少數土豪享受著碧海藍天遊艇的紅利。大部分人其實在城市幸福感上是一個下滑曲線。再搭配上目前全國第四的房價,感覺對人才吸引力上會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現在還有什麼非待在廈門不可的理由呢?如果你住在島外一個配套四線的地方供著1.5線城市級別的房貸,好的商業醫療教育配套還都在島內。相信會有些疑問。

3,說回到泉州。泉州的優勢在哪裡呢?首先泉州的腹地大,面積遠勝廈門。並且周邊縣城均是土豪縣財政狀況良好。這都是潛力,是動能。不足之處在於泉州市區面積小,相對弱勢,難以統合晉江石獅南安惠安成為一個超級都市。但是現在難不代表以後不可能。一些超級工程和規劃比如泉州灣跨海大橋,台投區成立等等雖然目前看不出什麼效果,但這些東西都是朝著區域超級都市的方向去整合,未來這種行為由點到面,大泉州的格局總會形成。並且這個區域配套齊全的產業(高科技產業其實泉州也不弱的),低廉的房價,搭配上以後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在泉州的居住幸福感慢慢會和廈門縮小差距。這都是有可能的。並且,泉州這樣發展就不太會有廈門島內獨大的意思,整體發展也會比較均衡。比如現在洛江,城東片區的房價慢慢接近於豐澤,鯉城傳統老區。

4,泉州在評上東亞文化之都後,畢竟是個國際性的title。這讓整體官員的見識城市營造品味有所上升。規划上和設計上一些好的東西會慢慢出來。比如現在的環泉州山線綠道建設我覺得有望成為一個世界級的景觀帶,MAD中標的泉州文化中心說明泉州正在朝更開放的方向營造城市。如果能對於古城利用,新城開發確立一個很高的標準。引進一批國際頂級的建築師,景觀設計師,規劃機構或學者來到泉州貢獻智慧,這就不僅僅是項目本身的利好,對於領導的品味,市民的見識都是很好的洗禮。典型的例子比如成都,商業上光一個成都太古里的項目就讓整個成都的商業地產水準上升了一個層次。不要小看重大項目對城市的引領作用。

5,泉州的旅遊業呢?我覺得潛力大的驚人。雖然上文說什麼東方第一港沒什麼卵用,古城國內也很多。但是泉州有她的殺手鐧。這就是泉州的古城的兩個完整 - 古城區文脈脈絡完整和古城生活方式完整!第一個完整基本秒掉國內50%的古城,第二個完整秒掉90%的古城。所謂古城文脈完整,就是整個古城保存了很高的完整性,各個歷史斷面的文化和事物相對完整地保存下來。不管是走在古城小巷還是高處俯瞰,這種完整磅礴的古城氣韻顯得非常震撼。廈門有這種地方嗎?中山路有一片,鼓浪嶼有一片。但肯定比不上泉州的一整大片。而第二點生活方式完整,就體現在於古城的原住民都是有傳承的,至少幾個世代都居於此,整體的民俗,生活方式都完整保留。這點不管是從香火不斷的近百個寺廟還是街頭隨處可見的民俗活動都可見一斑。國內有這種地方嗎?很少。廈門有這種地方嗎?看看中山路和鼓浪嶼的住戶現在都是什麼人吧哈。

那以上這兩點的重要性在哪呢?重要性在於這兩點完美吻合現在新一代遊客講究旅遊體驗升級的趨勢。新一代的80,90後的旅遊觀早已經超越了前輩們什麼有名扎堆看什麼的粗放型旅遊觀。他們更加能夠欣賞泉州這種不疾不徐,原汁原味的古城風味。在這裡在地建築和在地文化高度融合。與全球範圍新地域主義的價值觀合拍。就答主個人的感受,答主的朋友圈以8090為主。這群人有良好的經濟能力,受過高等教育。在答主推薦下來到泉州旅遊的無不對泉州的旅遊體驗讚不絕口。而宏觀上看泉州這幾年旅遊季的住宿市場都非常火爆。可以說泉州的知名度走在一條穩定的上升曲線。而廈門的知名度呢?它已經很難變得更加有名了吧。而泉州這種旅遊體驗在國內是沒有可替代性的。典型例子比如近期國內幾個城市包括泉州打算打包一起申請聯合國的海絲非遺,結果聯合國官員考察一圈下來認為只有泉州符合申請要求。。(這個八卦聽家裡在政府任職長輩口述,未經具體核實)如果屬實,則泉州的獨特地位可見一斑。

以上是我作為一個泉州人對泉廈兩地發展前景的一些主觀看法。總的來說我覺得泉州全面超越廈門可能性不大,但縮小與廈門差距甚至發展出很多廈門沒有的東西和獨特優勢則是很有可能的。


人在塔在

泉州是福建的泉州,而廈門是中國的廈門,這句話念三遍就明白為啥泉州如今城市建設和知名度不如廈門了。要知道,政策指哪兒,哪兒就發展。

細說起來,福建省這個行政區本來就是個大雜燴。

若要追源論史,狹義的福建僅局限於閩東和閩北,不然也不會取福州和建州的首字作福建之名啊。閩西屬於客家民系,閩南和潮汕屬於同一民系。中央不太放心客家民系和閩南潮汕民系這種有著巨量的人口和團結意識的地方山頭,因此強行將其分隔為數塊併入福建、廣東、江西甚至湖南(如客家民系)

這就意味著閩南在福建的地位很尷尬,雖然人口多和平原多,可是始終不是福建省政府的嫡系...閩南人的重商基因我覺得跟這個有關係。

然而到了改革開放後的特殊時期,局勢發生了變化。前文我也提到了,政策指哪兒,哪兒就發展。

廈門由於近代以來的後發優勢,加上當年尚處於對港澳台的統戰的特殊時期,廈門被中央相中,作為安插在福建的欽(qi)差(zi),與此地位相同的是廣東的深圳,於是廈門當上了計劃單列市,並且擊敗省城福州當上了福建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

此外,廈門的行政級別高意味著廈門的幹部待遇和地位也高,加上中央作背書,優秀的幹部自然都到廈門工作了,於是其他地方的幹部成色就沒法和廈門比了,這直接影響了其他市政管理水平的好壞,這一點福州和泉州都很吃虧,而泉州吃的虧就更明顯了。

由於廈門是副省級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廈門財政直接上繳中央,廈門和福州平分秋色,分管了福建海關的兩大關區。

相比之下,泉州在省內完全沒有任何話語權...

領導班子的成色固然決定了施政水平,可是話語權的大小更是決定了施政者的想法能不能落到實處,泉州的領導班子也不乏優秀的領導,可是他們無力推動自己的構想落地...

在新世紀的那十幾年裡,廈門可以說是萬事和東風都俱備了,在中央的支持下,廈門開始集全省之力建設自己,省城福州都沒有這個待遇,這也是為啥廈門的城市建設和知名度高的原因。

因為這哪兒還是福建省呢?分明是廈門省...

比起廈門獲得的逆天的的待遇,泉州自然黯然失色了...

至於歷史上泉州和廈門彼此之間地位的倒轉過程,這就要費些口舌了。

我在廈門生活了十四年,期間也經常隨爸媽到泉州膜拜古迹,正如很多答主所言泉州和廈門的關係其實挺緊密的,就我個人的了解,廈門這個城市歷史上屬於泉州府的一部分,泉州府下轄的同安縣就是廈門市的母縣,如今那段歲月仍保留著蛛絲馬跡,從地名上就可以追溯到,如同安區,嘉禾路、集美區和馬巷廳等等...

為啥泉州曾是東方第一大港呢?我看原因有二。第一,那時候的泉州港闊水深,還有諸多外島避風。第二泉州的位置簡直不要太好,它可以說是地處中國東南部的中心位置,是阿拉伯商人來華經商的必經之地,同時來自富庶的江浙地區的商船南下時也需要經過泉州,加上福建的造船中心福州近在咫尺,泉州作為航運中心的地位就奠定了。泉州的繁榮延續了上百年,橫貫唐宋元,直到元末因為兵亂而陷入蕭條...

倒霉事兒多半是一件接著一件,由於兵亂帶來的巨量人口損失,加上明初太祖朱重八的海禁,泉州港頓時陷入了無人問津的地步,無人問津意味著管理的缺失,管理的缺失意味著荒廢...

這麼折騰下來,沒有幾代人的時間,泉州港就日漸淤堵了,這其中固然有自然因素,可是在我看來管理缺失的破壞更大...

最令人扼腕的是,隨著明廷日漸消瘦,中央的束縛大大減輕,加上朱家掌門人意識到海禁的弊端,於是隆慶年開關,可是,泉州人還沒來得及高興多久,又趕上了萬曆大地震,泉州城區幾乎全部損毀...

就在泉州府城焦頭爛額、無力迎來第二春的時候,泉州南部的同安縣捕捉到了機會,它不僅具備泉州港的幾乎全部優勢,包括地理位置的優勢和港闊水深的優勢,而且它還具備泉州港所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漳州港和廈門港是相連著的,面積上也比泉州港大了一輪。

因此明末開始,廈門島的價值開始逐漸地體現出來,從鄭芝龍、鄭成功父子倆開始,廈門和金門兩大島嶼逐漸得到歷代兵家,包括洋人的重視,這就為廈門成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奠定了基礎。

我之前曾和別人討論過關於近代廈門崛起的因素。首先,五口通商為啥福建口岸最多,選了福州和廈門兩個口岸呢?就算是江蘇、廣東和浙江也僅僅各開一個口岸。

這就涉及到了福建的特殊性,第一,福州是省城,意義重大,屬於清政府不情願開放的口岸,因此就算開放了也有諸多限制,對洋人來說根本不夠用。第二,英國人深知廈門島的價值,而且開戰沒多久他們就佔領了廈門島,

英國人之所以堅持要求福州開埠,原因很簡單,因為福州是閩江的出海口,閩江是福建流量最大水路,出口茶葉、木材和瓷器都離不開這條要道,其次,福州是重要的造船業中心,有著完備的港口設施,遠航而來的洋人可以在福州港停泊修整,因此洋人堅持福州開埠。

不過福州和廣州一樣是一省的政治中心,清政府一直抵制省城的開放,生怕外國勢力滲透進來。這一點在雙方簽約前的談判時就已經鬧得很僵了,這也是為啥福州後來一直沒有外國租界,煙台山一直都在福州當局的管轄範圍內,洋人僅僅只是建設了聚居區、領事館區和商務區而已。當然廣州情況特殊,洋人志在必得,所以沙面島有外國租界。

正是因為福州的限制太多,洋人覺得不滿意,再加上當時英國人已經佔領了廈門島,所以福建不得不再增加一個口岸。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我前文所說的廈門的區位優勢外,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廈門和上海一樣,兩地的人口很少,不僅不是像福州和廣州那樣的省一級的行政中心,它們甚至還不是泉州那樣的州府一級的行政中心,所以在清政府看來,這種邊陲小地,給洋人也無所謂,他們對此並不十分在意。

對於洋人而言,他們喜歡居住在臨近港口的岸邊,而同安和上海的縣城都不在港口邊,洋人可以自由的規劃自己的居住區,而無需擔心當地官府和民間的干擾,這也是為啥鼓浪嶼和上海外灘成為了租界。

和倒霉事兒一樣,好事兒來了一次,之後就更是好事連連了,由於經過洋人的建設,廈門的現代化水平、商業制度和城市建設都領先於泉州,閩南華僑看中了這一點,他們也紛紛把廈門作為自己的商業基地,今天的中山公園、中山路和思明北一帶就是當年廈門繼鼓浪嶼發展成熟後,城市建設的延伸啊。

鷺江道

集聚效應形成後,華僑又完善了廈門的教育和醫療,比如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它們都是由閩南華僑籌資建設的。

泉州從這時開始就逐漸不敵廈門了,一步落後,此後就是步步落後了...

說到發展,每個地方政府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廈門也不例外,雖然說廈門發展的福利是帶動了整個閩南地區,盤活了閩南地區的經濟結構,使之發揮了地理優勢(人口最多,平原面積最大),所以很多泉州人喜歡廈門沒毛病。

可是我想說的是,泉州市政府和老泉州,比如我室友,他們不幹啊,他們覺得泉州沒享受到自身發展的成果,原因有二:

第一,泉州的企業和資本外流到廈門,泉州市區自身的發展被耽誤了,泉州周邊的各縣市創造了成果,他們變得獨立性極強,對市區看不上眼,所以市區可被害苦了,泉州的很多發展成果泉州本身享受不到,市政府的錢袋子癟著,眼睜睜地看著錢都流往廈門,廈門享受了這些成果...

要知道,這對泉州的官員來說,可是涉及到地緣政治的高度了,他們的施政空間被大大壓縮了。對老泉州來說,他們的戶口變得愈來愈貶值。

所以泉州市政府和老泉州怎麼能接受泉州被續的現象呢?

第二,企業家是沒有地域差別的,他們都是逐利的,君不見閩商有多少事業重心不在福建,而是在上海呢?再比如泉州安溪人陳發樹,老陳的事業重心就在福州啊。


有水斯有財。

給泉州供應淡水的是晉江、洛陽江,名字雖然很霸氣,但就是兩條小溪。

廈門背後是九龍江,流域面積14741平方公里。

福州背後是閩江,流域面積60992平方公里。

廣州背後是珠江,流域面積453690平方公里。

上海背後是長江,流域面積1808500平方公里。

不要問我北京,北京背後是圖章,流域面積 9572900平方公里(大英百科)。

這就是命啊。


背景:98年之前,常年往返廈門和泉州兩地。

喜歡對泉州的旅遊環境瞎BB。

我要是說如果純粹是旅遊發展差異的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鐵路。

當年泉州和廈門的鐵路發展是存在嚴重差異的,這是在當年由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過程中,泉州一個痛。

泉州當年的鐵路客運班次少的可憐,只有兩個班次大概,而廈門作為福建第二大的中轉站,班次好像達到了50幾個還是70幾個,數據上之前研究過,現在忘記了。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泉州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是缺乏進入渠道的,在這樣物流條件下,想發展旅遊無異於痴人說夢。

廈門我是從92年看著它開始大建設的,建設之前的廈門比起當時的泉州來說,其實並沒有好到哪裡去,但是廈門抓住了特區的優勢,狠心大拆大建了一批,又較好的保留了部分現在看來很有價值的古建築,留住了旅遊的根,最後配上良好的物流環節和旅遊剛開始興盛期的炒作風,將很多閩南的小吃改為廈門小吃,來完善了旅遊的配套,很好的滿足了當時旅遊發展初期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完成了一次蛻變。

反觀泉州,一樣的大拆大建,一下把東西街的文化氛圍拆沒有了一半,還好,當時泉州的大拆大建最後停了下來。

現在你覺的泉州的配套不好,但是我反而慶幸,因為泉州的老城區,真心現在不好改了。我找個時間把幾個幹道上的老建築發一遍。


你這麼說,只能說明你不懂泉州人的魂。我們不需要去和廈門一般,我們只需要和過去一樣,安逸地生活,該做生意做生意。你來了,是朋友,那我們請你喝一杯茶。你若不喜歡還是去找你的小清新廈門吧,我要住我的紅磚厝,吃我的麵線糊,哼~

-------------------

沒想到有五個贊,已經很開心了!泉州不是什麼大城市,但是閩南人的氣魄我覺得在泉州人身上最能體現


為什麼一定要看現代化 或者追求那種現代化?(可能我經歷了一個城市由普通到現代化過程.. 更懷念以前吧)

好吧,我也同題主,到福建好好玩了一趟,我一個暑假去了廈門兩次,福州、平潭、泉州、莆田、龍岩,可以說福建玩遍了。最喜歡的是泉州和長汀(龍岩的一個小縣城),廈門很喜歡,但是不敵前面。

我覺得泉州很好,交通雖然亂了,但是保持了他們生活原狀,不是為了旅遊業而粉飾門面,很能讓人融入,去體會閩南人生活。

相比莆田... 莆田人也做生意蠻有錢的(我了解的好像是這樣)他們城市就會修路,建高樓,但說實話... 我不太喜歡,喪失了他原本的氣質,更喜歡泉州的特色和隨時在路上碰到的古迹景點.. 有種探寶的感覺。

我想可能正因為有錢,華僑多,看多了那種大城市,旅遊業發達的地方,才覺得保持原樣最好的吧。

然後題主是學城軌的.. 我曾經聽過一個觀點,說的是 我們的城軌標準很多都是根據西方的理論,更多適應西方的社會發展,但是中國人的想法思維環境不一樣的,應該研究出中國自己的方法。

拙見拙見.. 我不是泉州人也不是學城軌的... 不敢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就憑自己感受了。另 好喜歡泉州.. 喜歡他現在的感覺,不太希望被旅遊業沖毀了。


兩座城市的風格是不一樣的。

廈門已經被開發的很完美了。這樣的開發和開放會吸引很多外地來來廈門建設。我在上海念書,很多外地,大部分是北方的同學很多都有意向以後去廈門工作。還有,題主如果你去過廈門就知道了,在廈門的人大多數都是說普通話。因為廈門很寬容,外地人很多,本地人甚至都不怎麼說閩南語了。但是在泉州就不一樣了,很多泉州的老人家就只會說閩南語,你走在泉州的路上聽到的肯定也是閩南語多於普通話。

而泉州不一樣。泉州有著的是更厚重的歷史文化,樓上已經有很多答友說過了這裡就不再一一說了。不吹不黑,廈門的歷史和文化拿出來比比,別說泉州,漳州都比不過。廈門其實是閩南三市最沒有歷史的,但不得不說也是閩南三市發展的最好的。

一個城市不一定是以高樓大廈來評判的。建議題主去看看蔡崇達的《皮囊》,裡面有一段話我覺得很有道理。蔡崇達把泉州和廈門,比作北京和上海。現代繁華的城市都是一個樣,你走在這個某條繁華的街道上,你會覺得這裡似曾相識,因為在別的城市也有繁華的街道,這樣就沒什麼特別的。但是一個城市有歷史,有文化,就不一樣了。

最後,說泉州像小縣城?excuse me?!很好奇題主有沒有見過真正的縣城是什麼樣的……沒有惡意,只是覺得這個比喻實在是太奇怪了。浦西萬達,領袖天地,以及泉州各大休閑娛樂場所哭暈在廁所…………


作為一個在泉州生活了幾年的學生黨,最初來到泉州也有這樣的想法。

剛開始到這邊的時候其實對泉州印象不是很好,公交司機開車實在頂不順要是不坐穩分分鐘被甩出去(?_?),城市建設也一般,路又擠,電動車四處亂串,我有從東北來的同學到了這邊從來不敢一個人過馬路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就算是綠燈過斑馬線還是會有車過來所以我一直搞不懂這套交通規則=_=

但是慢慢地在這邊生活了就會發現泉州和廈門的區別還有差別。

問題所說的不同,說白了就是政策的導向不同而已。泉州的GDP主要來源於工業,而廈門主要來源於旅遊業。

泉州是首屆東亞文化之都,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其歷史文化氣息十分濃厚。崇武古城,開元寺,清凈寺(唐朝時期從阿拉伯來的兩位穆斯林到泉州遊學傳教,去世後葬於此),關帝廟,府文廟等古香古色的文化景點。還有南音,高甲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閩南傳統風味美食如麵線糊,薑母鴨等等。當然這些都是旅遊宣傳上必備的說辭啦。

這些景點大都去過,門票並不貴,有的甚至免費的,清源山是國家級景區(4 a還是5a不太記得了),但是爬起來沒什麼挑戰性從後山爬比較累一點因為要走很久=_=可能本人體力比較好經常爬山也去過梨園聽戲,泉州影劇院聽過南音,說實話個人感覺挺喜歡這些戲曲,很有韻味,可能是收到家中長輩的影響。

這麼多旅遊資源,按理說這麼多旅遊資源,旅遊業應該挺發達才對。但是相反,泉州竟然是工業比重佔多,旅遊業發展相對緩慢。

閩南人尤其是泉州人,「愛拼才會贏」的觀念特別深入人心,因此很多人都下海經商,做生意,做老闆,這邊特別多民營企業,大多都是本地人的(所以外地人都覺得泉州很多大老闆,事實確實如此),泉州政府的政策也是多數傾向於發展工業的。旅遊業是近幾年才開始投入,雖然擁有這麼多旅遊資源但是之前並沒有投入很多財政人力去維護並宣傳,這是社會文化以及政策導向的結果。

而廈門,作為一個熱門旅遊城市,首先政府扶持投入。因為廈門本身就是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後很多外地人湧入投資建設,雖然本身擁有的歷史文化景點不多,也是有一些,鼓浪嶼之類的,前幾年不知為什麼突然被炒熱起來,所有遊客來到福建必到廈門,到了廈門必去鼓浪嶼。這是政府宣傳與政策扶持的結果,同時廈門相對來說人口容納能力比泉州好一點,畢竟交通工具什麼的比較方便,好歹還有brt,公交很多,隨時都有,各種酒店旅館也很多,這些都為廈門的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方便。另外,個人感覺,雖然閩南這一帶都挺排外的,但是相對來說,廈門沒有泉州那麼嚴重,廈門第三產業發展,也吸引很多外地人前來投資找工作,所以廈門外來人口占很大比重,這樣一來,城市多樣性與包容性相對泉州更好,也會帶動旅遊發展。

我個人而言,有一次自己去泉州的中山路街結果迷路了(是的你沒看錯就是中山東南西北路我也迷路=_=)找不到回去的公交站,自己亂逛,發現泉州這邊的建築很有特色,紅磚騎樓,即使是居民區也是如此,看著讓人特別喜歡,綠化也做的挺好,問路的時候無論男男女女都特別友善。那時候開始就對這個城市有了好感。還有,泉州廈門都有地方可以看海,但是廈門因為遊客很多,自然垃圾什麼的也很多,清理起來比較花功夫,所以廈門的海,看起來,特別遊客扎堆的時候去看,挺髒的說實話,但是你來泉州看,無論什麼時候(當然除了颱風天前後=_=)海水都特別藍特別清澈,很多班級經常組織到海邊露營燒烤遊玩,是個好去處。其實泉州的生活節奏比較慢,很悠閑。

有一次在泉州公交車上看到一條宣傳標語,具體不記得怎麼說,反正意思就是要[發展泉州,超越廈門]之類的吧,當時看到心裡挺不好受,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覺得泉州並不是比不上廈門,兩個城市都有特色,這個標語不是向別人說明了泉州不如廈門么…

既然各有不同,各自城市發展的優勢不同,最好當然是揚長避短的同時取長補短。


其實泉州現在的知名度也慢慢提升了,網上很多關於泉州的遊記。泉州不似廈門喧囂,但我想這正是泉州的魅力。去泉州的老街古巷和廟宇走走吧,你會發現更多物質和非物質的歷史遺存。作為泉州人,我也不希望它喧囂,一旦喧囂它就不是泉州了。泉州的gdp也不需要靠旅遊業來撐門面,靠工商業就夠了,畢竟連續十幾年全省NO.1不要太好。


亦思巴奚兵亂,是元朝末年的1357年至1366年間在福建發生的一場長達近十年的以波斯人軍隊「亦思巴奚軍」為主的軍閥混戰,由於「亦思巴奚」是泉州波斯人的武裝,因此此事件也被稱為「波斯戍兵之亂」。在兵亂期間,亦思巴奚軍割據泉州並插手福建政治,一度北上佔領了福州,還參與了興化的鄉族內戰,引發了福建沿海的多個派別參加的大規模混戰,後來又與元朝的福建行省政府直接對抗,最後被元朝將領陳友定平定。這場兵亂波及泉州、福州、興化等地,造成大量平民的死亡,兵亂期間和過後還發生了宗教和民族仇殺,它重創了泉州、興化一帶的社會經濟,更導致當時世界最大港口泉州盛極一時的海外貿易大幅衰落,泉州伊斯蘭教也漸漸衰退。


泉州啊泉州,是能品出無限滋味的歷史小城啊!只有在這個小城生活超過十年,對它的喜愛一點一滴進入到骨髓里去!你的找這樣的喜愛泉州的人帶你看泉州游泉州吃泉州,你才能完全被征服!

廈門為嘛那麼火?那是因為完善完整的商業開發,名聲在外嘛!甚至現如今我認為已是過度開發透支開發了,現今的廈門再沒有五年前十年前文青的優雅與寧靜了,反而像個步伐遲暮的中晚年大叔不斷喘著粗氣,那腰身,就快要讓不堪重負的旅遊折斷腰了。

我才不要泉州如廈門般的旅遊商業開發,否則我怎麼還能悠哉悠哉騎著小黃車在鯉城穿街走巷走走停停,品味古城品嘗美食呢?

發幾張前一段國慶圖吧:

太多了,發不過來。

發完圖像素也太次了吧


福建省城市分類泉州僅是三類城市 你怎麼看?(圖)-閩南網

福州、廈門是一類城市,二類空缺,泉州和平潭、長樂等等屬於三類。

政府不重視你,沒有政策扶持,城市規劃不能貫徹堅持,來一個領導換一種政策。

別提政策不重要,廈門沒政策,我小時候去那就是一個老街漁村。


青州歷史上多NB,現在不過一個縣級市


我不喜歡泉州像廈門那麼繁華 那麼擠 泉州的慵懶 市儈 都是我所喜歡的 。

踏遍萬水千山總有一地故鄉。

如果你來泉州 我可以帶你去百源路吃麵線糊再去水門巷吃麵線糊然後再去新華路吃麵線糊然後再去吃橋頭醋肉 中山路小籠包牛肉羹海蠣煎 鐘樓肉粽 阿秋牛肉 東興牛肉 五中青蘋果 七中小火鍋 現代鐵板燒 六中四果湯 還有秉正堂 古趣燒烤 雞腿怣 鐵霞燒烤 金魚巷菜頭酸 欽啊大腸羮 池啊肉燕 奎霞巷拌面大骨湯 花巷湯包 祥遠路煎包 西街潤餅菜 塞林木我想不出來了[微笑]

還可以帶你去石獅吃冰島的炸雞翅蜜汁墨魚丸海鮮豆腐飯芋頭蜜瓜巧克力雙色冰淇淋 新華路的大排檔炸浮粿 路口的滷味 福記的蚵仔煎 大侖街的肉粽豆粽和大骨湯 馬腳橋的肉粽肉燕湯肉羹鯊魚羹 新惠的牛肉羹 水舞功夫的奶茶 第一佳的雞排 月娟麻辣燙 木谷仁的麵包 人民路的冰水花生湯 Encore的熱狗 源記的甜品 香吉士的壽司 紅磚的日料 韓石頭的烤肉和拌飯 帕帕羅蒂的巧克力麵包 閩商會所的法式鐵板 恩寶的西點 大閩府的閩菜 榮譽的早茶 松苑對面的麵線糊 阿概的芋圓 實驗幼兒園門口的炸菜粿 還有芋泥 拳頭母 五香卷 油條和馬蹄酥

還有家裡煮的滷麵 粉粿 炒米粉 米粉湯 炸醋肉 雞蛋腸和潤餅

再開車去海邊吃海鮮 魚粥炒海鱟煎墨斗白灼蝦白灼花螺雜燴魚清蒸白鯧

如果還想 我還可以帶你去吃永寧的水煎包甜粿 崇武的魚卷 洪瀨的雞爪 安海的土筍凍 晉江的薑母鴨

和我一起嗎[微笑]


廈門的房子快被泉州人買光了。


我覺得和區位有很大關係。
廈漳泉,廈門位於泉州和漳州的中間,可以更好的聚合整合整個閩南的資源。
單純地理位置的話,選擇廈門港或許比泉州港更加合適

有點類似上海,長三角很多城市都是歷史名城,實力不容小覷,但現在的中心卻在上海。

個人觀點


還不是那位老人在東南畫了一個圈。廈門經濟特區啊!!!開玩笑!!我們只是小三線城市。。。


雖然說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是我國的經濟體制始終帶有計劃經濟的影子,能否得到中央利好的政策對一個城市的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廈門是經濟特區、副省級城市(連省會福州都不是)、計劃單列市、自貿區獨立片區。。可以說該有的政策廈門都有。。反觀泉州,雖然GDP連續十幾年全省第一,但是一點政策傾向都沒有,而且泉州也困於產業結構單一、產業升級不及時的問題,市政建設、城市規劃的不合理等。

雖然我們泉州沒有各種各樣的政策,但是靠著我們泉州人愛拼才會贏,敢為天下先的精神,相信她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政策傾斜。

不過題主說到的印象跟我聽到的不大一樣,說來慚愧,身為泉州人,我去市區的次數一個手指頭都數得過來,小時候去過感覺確實不好,但這幾年聽到越來越多泉州的消息,想找機會去重新認識他了。有朋友對泉州評價極高,相比廈門的景點擁擠,泉州的景點還是更有閩南味,當然,如果是要體驗現代文明,在福建,廈門當仁不讓。

政策驅使下,泉州很多人都在廈門買房了。。。


推薦閱讀:

哈爾濱是座怎樣的城市?
你是如何探索你所在的城市的?
如何評價滕州這個城市?
上海哪些地方落後於北京?
我國各城市建成區面積排名(前20)是什麼?建成區面積占城市面積比率排名(前20)又是什麼?

TAG:城市 | 旅行 | 經濟 | 廈門 | 泉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