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廈漳泉(閩南金三角)一體化舉步維艱?


看到泉州答主下有人在說期待漳州視角,那我就用家鄉的視角試著分析吧。

好像好幾年前就聽說了要一體化,報紙上也看到了,線路還規劃得很詳細。

但是進程很慢,目前我也沒看到什麼實質性的進展。不知道泉州那邊怎麼樣?

我隨機輸入了 廈漳泉一體化 看了下目前的進程。

《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發展總體規劃》提出,廈漳泉大都市區目標範圍包括三市全域;至2015年初步實現同城化,即交通通信基礎設施同城化聯網、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同城共用、基本社會公共服務有效融合、資源要素市場體系一體化形成和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大都市區的四個發展定位,即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國際門戶、海峽西岸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中心、國家海洋經濟發展先行示範區、兩岸經濟文化融合發展的先行先試區。《規劃》還提出著力優化空間布局,明確七個方面主要戰略任務,推動保障措施全面落實等。

作為一個市民回答,2012年的規劃,2016年了,我除了用到了E通卡這個比較實在,其他沒有明顯的感覺。當然有更多深入的感受的各位可以在下面評論補充啦。

好了,我們分開分析。

【歷史】

首先漳州的度娘百科來一發:漳州_百度百科,再說說海上絲綢之路的閩南四大港口,漳州的月港。月港_百度百科

漳州的行政歷史沒有泉州長,但也悠久,一兩千年是肯定有的,普遍按照686年陳元光在現今雲霄縣建州作為標準。所以這一兩千年還是按照這個標準來的。如果是人口繁衍大家都是萬把年了哈哈哈。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今年春晚在泉州分會場,中央的意思大家應該明白。泉州行政歷史悠久的歷史底蘊自周朝就有,如果要了解麻煩點擊泉州_百度百科

廈門的歷史:廈門_百度百科,話說我截取一段,你就會知道泉州廈門為啥爭得很厲害了,看了下泉州怎麼可能服啊。

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不久裁撤,併入南安縣,直到600多年後才再次設縣建制:閩國933年龍啟元年時升為同安縣,再次設縣 ,屬泉州。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唐光啟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為刺史,至947年,南唐滅閩國,同安地為王潮和閩國治地,歷時61年。王潮、王審知兄弟先後為威武軍節度使,同安為其治地,閩國開平元年909年,王審知為閩王,立閩國,都福州,大同場為其轄地。 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轄今泉州、莆田、漳州)。963年,宋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以陳洪進為節度使,同安縣屬平海軍。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陳洪進納土於宋,同安縣始隨平海軍納人宋土。同年,宋復平海軍為泉州。宋屬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

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廈門今日名稱由來始於明代。

【政治和政策,決策】

一個道理:一個好的領導,有遠見的領導非常重要。

廈門這不多說了一句話帶過去,因為上面有人說了不必要重複說:清末的時候作為開放港口和租界以及改革開放的政策傾斜疊加起來。一個人的發展啊,要有自身的實力,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泉州不清楚,留給泉州人說,不過目前看來,海上絲綢之路這個優勢,泉州請好好把握現在的機遇喲。

漳州的話,農業立市,這幾年變成工業立市,才有了真的發展。

【地理】

上面有人說的薌江平原為什麼發展不起來,我補充一下,除了政策,最應該考慮地理。

福建八分山一分水一分地,平原太小了,古代農業社會那會兒是成不了規模的,現在工業時代應該好很多了。

這裡我要說說地理的重要性,以閩南地形和關中地區對比,非常有對比價值。

福建多是山地丘陵,地形破碎。如果你有像西安咸陽這種大面積的關中平原的話情況好很多,西咸一體化我是真的看到人家在建了,難度小一點。

先上西咸地區地形圖,你看,這個地方是一個小盆地平原,就是關中平原和渭河平原。要一體化地形大而完整,而且水源充足。

現實版:再上個在咸陽到西安上空飛機上拍的航拍圖。強迫症福音,我看了非常爽,真·爽的飛起。

好了,重點來了,上閩南地形圖。

家鄉先來。

看,漳州基本上被山給圍住了,兩面環山,幾乎快三面了,但是漳州這有閩南最大的平原,就在中間和右邊,平原代表什麼呢?代表可以發展農業,建城防禦,所以廈漳泉的話漳州農業為主也是地形決定的。再者作為軍事基地的儲備作用還是不錯的。如果對付來自內地的地方進攻那可是進可攻退可守啊哈哈哈。

漳州的話,更多是平原開發和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優勢吧,因為我也去過周邊縣市,感覺和市區內比起來,好聽點是有開發潛力,難聽點就是開發不夠,其實市區龍文區應該是以後發展現代化的地方,漳州萬達附近已經有現代化的形態了,老城區的話多做旅遊文化產業吧。其實整體也還在拓展的過程中。周邊縣市比較遠本身城市裡一體化也不好。

第二,上廈門市地形。

廈門六個區我都去過了,普遍還是以低山丘陵為主的。雖然這一片綠。

但是廈門的面積太小了,港口的話倒是可以,小也有小的好處,集中,便於管理。

航運優勢的話可能泉州更好點。但是地形更碎,島嶼太多,實在難以形成規模相對也不好控制,會增加額外成本,所以廈漳泉一體化提出也是地理戰略的考慮。取長補短吧。

廈門這個地形打仗和交流都適合打頭炮,而且離台灣最近的優勢也是地理決定的

上泉州。

泉州為什麼只能做海上貿易,為什麼闖勁大,是有原因的,地理決定的。

泉州區域瞧瞧這高山,還有這狹長的丘陵平原和破碎的港口,如果只靠這個泉州人可能要餓死了。估計就不是現在的泉州了。

泉州的話更適合航運和出口貿易類的優勢。安溪晉江石獅都很會發揮自己的優勢,你看有兩個大港灣出去。

【人文】:人心不齊 觀念不同

我剛剛把地理說的很詳細,為啥,因為等下很多的分析都是要源於地形來說的。

地理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人文心態。我這隻能說個普遍,但是都會有特例的少部分人。

1、年輕一代普遍都比以前愛闖愛嘗試了,至少思想不那麼封閉了。所以廈漳泉在人口流動方面,流通加快了。

這邊只是一個群體比例,不代表全部↓

泉州人比較有代表性最能闖,有生意頭腦,愛拼才會贏。

廈門人和漳州人普遍都有不同程度小富即安的思想。我看有答主也說到了。

廈門依靠著政策優勢吸收了不少東西,相對而言現代化程度比較高。

漳州原來本身平原的地形形成的農業為主的經濟,近幾年才開始工業化,但是還是很緩慢,本身起步就晚了。人的話,我接觸的三地人也是良莠不齊,這裡不分開說了。有些人很開明,年輕一代很多都走得遠了,有闖和改變的意識,但有些人就相反了。

2、小富即安這個詞,說好聽了是小資享樂知足常樂,說不好聽了就是沒有長遠的格局觀,雖然要看眼前實在,但是只看眼前有點狹隘了,小家子氣,這個三地都有人存在,沒啥好分開說的。

反正,政策是會變的,局勢也是會變的,以不變應萬變不適用所有情況。

3、利益分配不均,最本質的問題。

廈門和泉州撕逼得最厲害,所以舉步維艱主力是他們。

泉州人愛闖,廈門人處於闖和穩定的中間地帶,那我說漳州。

嗯……確實沒啥存在感,但是我長這麼大也很少聽到人說這種類似的話題,感覺漳州人比廈門人還更……就是很多人喜歡穩定的小生活。思想傾向不一樣也是問題。

4、人心不齊還有一個:近年來外地人落戶工作生活的多了,廈漳泉三個地方講同音不同腔的閩南語都時都會有利益衝突了,然後呢對外地人可能也會存在這情況吧。

其實中國不管什麼地方都有這個情況的,沒必要爭辯啥,我們只需要正視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教育】

基礎教育都不錯,廈門的雙十中學和一中、漳州一中、泉州的五中七中,但高等教育質量總體落後,可能是對面台灣的問題?

而且三個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留不住人(外省人)的情況。

這裡我真的有點奇怪為什麼福建只有一所985一所211呢?你看江蘇的學校……

暫時先想到這些了,我做個總結哈。

一體化舉步維艱原因:地理條件不同和經濟發展形式不同導致了人文的差異,還有一個,包容性雖然有,但不夠大,天下觀念還是欠缺,執著於眼前沒有長遠戰略,尤其是漳州地區。

對未來的一些小建議:

1、福建未來的發展應該是正面的,只要對面台灣不要作太大的死。一體化就是時間問題,只要利益分配均勻就有,各自取長補短,三個地方都有長處,但是都有短處,不要一葉障目。

還有一個,整體公民意識的姿勢水平啊提高起來,有時候別說廈漳泉了,整個福建內部都誰都看不起誰也很醉啊。= =

2、三個地方廈門的話我就一句話,保持好當前旅遊產業的開發,但要開始尋求轉型,這個不能當支柱產業太久,因為跟廈門一樣類型的很多啊,比如青島,海口,廣州,潮汕,會有後起之秀的。要借鑒的話深圳是個不錯的範本,但成為深圳前提還是得一體化或者自己得填海造陸了,到時候成本又高了。

漳州的話,我希望跟我差不多的年輕一代有闖蕩和奮鬥的意識,感覺行業發展還是單一了點,發展工業的速度不要停。

泉州的話,應該注意做航運外貿,the sea"s silk road啊今年春晚都這麼明顯了。

3、最後,不管命運是分是合,反正歷史上分分合合也不少了,都希望整三個城市和三個地方的人越來越進步越來越好,這裡指所有為這片土地發展而做出貢獻的所有人。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拙見。

-------------------------------------------------------------------------------------

2016.3.23 更新。

因為點贊的銀又回來重新審視這個問題,加上最近有打算去廣東工作,想說幾句。

和一位答主說的一樣,除非是廈漳泉合併成一個海西直轄市(而且最好別用三個城市任何一個名字),廈漳泉三個城市取長補短,發揮長處,比如廈門主打旅遊和互聯網產業、漳州負責農業工業和生態旅遊、泉州發展海上貿易和輕工業;同時大家也要看到城市的短處和不足,爭取發展,合則生。

廈門有段時間沒去了,等過一段時間如果定在那或者是有空再去看看。

漳州我只能說下市區畢竟對其他地方也不夠了解,市區現在老城區附近的中山公園周圍好像在做文化建築,閩南老建築已經拔地而起,漳州牛庄文創園也開了,還是慢慢在進步的,(雖然還沒去過,打算這段時間下雨過了去看下)這個以後再補充吧。

-----------------------------2016.7.19特別說明--------------------------------------------------

距離最初寫這個答案有一年,來到知乎也一年。

也許當時我表達不當,造成了一些人的誤會。

一年的成長和答題,讓我學會不帶情緒的說事,但有些事實擺在那裡,我之所以用這種所謂的「黑」來敘述,是為了讓一個城市能夠贏得前進的機會。誰不喜歡自己的家鄉發展得好?

我現在答別的題目也盡量有根有據,道聽途說的我也會標明。

請熱愛家鄉的各位不要對一些缺點選擇性失明。缺點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想去改進,覺得現在這樣就很好,這種不思進取的狀態最可怕,任何一個城市都一樣。共勉,不撕逼,有意見請理性發言,謝謝。


當時流傳一句話,一體化後漳州是農場,泉州是工廠,廈門則是CBD。有點偏激,但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為啥泉州不熱心一體化。

我的觀點是大泉州先一體化了再說!


知乎的慣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1 廈漳泉同城化的提出至今還不滿6年,想要在6年里將三個城市完全整合為一個行政系統,其工作難度可想而知。

2 政府層面的同城化進度實際上已經很快了。

a 從交通上看,

翔安隧道。2010年,廈門成功建成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條海底隧道——翔安隧道,成功地往北 與泉州對接起來,從而也推動了廈門翔安區的發展。單2016年上半年的數據就可以看出,翔 安區的固投資金高達160億。

廈漳跨海大橋。漳州可以直達廈門的海滄區,並經由海滄區進島。漳州市區距離廈門市區比較 近,主要以修建公路為主。廈漳同城大道的建設已經接近完工,而廈漳跨海大橋則是廈漳同城 化中的重要一步,因為它打通了漳州至廈門的「最後一里路」。

泉州灣跨海大橋。泉州灣跨海大橋於2015年順利通車,這條大橋的建立,使得泉州晉江、石 獅、惠安等地真正實現了交通上的快速互通,可謂是廈漳泉同城化內部的泉州小同城化。這條 大橋對廈漳泉同城化的意義也很大,因為通過這座大橋,廈漳泉北部經濟區才算是真正打通了 任督二脈。當然,這座大橋目前的最大的問題在於收費過高,如果政府能降低收費,那麼這座 大橋對經濟所起的拉動作用無疑將會更大。

翔安機場。與美國機場數與飛機數比起來,中國的機場建設實在是太落後了,在廈漳泉地區更 是如此。廈門的高崎機場根本無法滿足閩南地區的空運客流與物流。泉州的晉江機場的客運量 長期超載。漳州目前已投用的機場是軍隊的。因此,經過特別專家委員會的多次調查與研究, 廈門興建了翔安機場。這座機場建在廈門翔安區的大嶝島上,光是填海造陸就造就了非常多的 就業崗位。在未來很可能與台灣共用,當然這一點要看小蔡的了。

交通方面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b 從福利設施上看,

醫保卡通用。

廈漳泉同城免漫遊。

消防治安聯動。

以上三方面是與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相關的。至於其他方面的同城化進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大 力度。

3 民間其實早已實現同城化。廈漳泉之間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流動是極為頻繁與迅捷 的。三地之間的人員往來也十分密切。因此,與其說是政府打算推動廈漳泉同城化,不如說是民 間的力量在推動政府做同城化的事。

以下談幾個同城化的問題。

1 語言問題。這個問題本來是不成問題的,但是看到上面的答案中有知友強調閩南話的粘合作用, 就簡單講幾句。首先三地雖然都流行閩南話,但是口音上頗有不同。不要說廈漳泉之間的口音, 就是泉州內部的安永德惠晉石等地的口音也各不相同。其差異大致與河南話與東北話的差異差不 多。之所以說這個問題不成問題,是因為如今的人民都會說普通話,閩南話只是作為一個輔助的 交流工具存在。泉州人給人感覺排外,就是因為在日常交流中過多地使用閩南話,使得不講閩南語的人感到一種隔閡感。這一點上廈門做得不僅比泉州和漳州好得多,甚至比省會福州還要好。所以外來人口,尤其是白領階層的,很喜歡去廈門而非泉州。這一點上,福建省的其他城市確實要向廈門學習。

另外,講好閩南話並不等於你就能夠獲得認同。那種講好方言才能融入當地的想法實在是太幼稚了。歸根到底,能不能獲得認同與會不會方言關係很小,重要的還是辦事能力與做人好壞。

2 主導權問題。這個問題其實也不成問題。以上幾個答案之所以不靠譜,就是他們把城市人格化了。把廈漳泉說得好像是三個兄弟在爭權一樣,卻忘記了在閩南地區所生活的人口起碼有1500萬之多,這裡面的多樣性與複雜性豈能簡單地以地名來區分呢。廈漳泉之所以在往一體化的方向走,最重要的原因是三地的產業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補的。所以,當看到上面的答案說要從泉州的角度表達、要從漳州的角度表達之類的話時,我就呵呵了。中國人真是習慣被代表,也習慣代表別人。

3 閩南文化名片的爭奪問題。文化其實也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即使是住在同一棟樓里,一個知書達理的家庭的文化與一個吃喝嫖賭的家庭的文化肯定是不一樣的。因此,閩南文化只能是作為一種比較寬泛的概念存在。前面有個知友的答案污衊閩南文化喜歡內鬥,我真是呵呵了。請不要以你生活中看到的一兩個事件來否定真箇閩南文化好嗎?閩南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有著一下幾個明顯的特點:1 開拓海洋的精神。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閩南地區也是崇尚多子多福的,但是閩南地區畢竟是丘陵地帶,可耕種的土地很少,因此要以農耕社會的形式來養活越來越多的人口是不現實的,因此閩南人不得不積極地開拓海洋,由起先的捕魚「討海」,到遠洋貿易,最後到移民開拓,閩南人的海洋精神可謂杠杠滴。2 尊崇佛教思想。這裡必須首先說明,正如前面所言,閩南地區人口眾多,裡面也有諸多信仰共同存在。但是從歷史上看,在比較漫長的時期中,大部分閩南人還是主要受佛教思想影響較多。3 包容的商業精神。閩南人到外地去謀生的人實在太多,他們到一個地方要生根發芽,不是像西方人那樣靠槍炮,而是靠包容的商業精神。直到今天,閩南人愛交朋友,愛做生意,也是受到傳統的閩南文化的影響。

以上這三點,才是閩南文化的真正精髓,根本不存在搶不搶的問題。吸收了以上這三點精神,即使不是閩南人,也可以說是受到了閩南文化的影響。至於說南音等名片的歸屬,其實主要還是看哪個地方的宣傳做得更好。事實上南音雖然起源於閩南,但是現在廣東省的南音文化建設也做得相當不錯,難道你要說廣東搶了福建的嗎?這未免太狹隘了。


不要搞一體化,要就直接設立海西直轄市。


廈門是小城市的命,大城市的病。

泉州是大城市的命,小城市的政策。

漳州的話,太普通了 。


三個地方的方言同屬閩南話

但是還是有差別啊

其實還有一點就是廈門沒有辦法領頭啊


一體化之後你讓省會福州情何以堪


個人感覺就一句話——都沒有發展到可以一體化的程度。

一體化首先要有領頭羊吧?長三角、珠三角、津京唐,哪個一體化地區不是有至少一個超級城市或者一線城市?但是廈漳泉有哪個敢拍著胸脯說自己是一線城市?說得通俗一點,拉幫結派也要有一個有實力有威望的大哥帶頭吧,沒有一線城市的帶頭作用,一體化就沒有基本的經濟實力支撐和起碼的認同感。

再有,三座城市一體化意願不高,不論是基層人民還是領導層。一體化是要花錢的啊同志們,廈門按道理說是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奈何城市規模和經濟規模有限,自己過過小資生活沒問題,真要為一體化砸錢投基建,還真沒有那個實力,更何況廈門還盯著漳州和泉州的幾塊肥地,一心一意想納入勢力範圍讓自己的腰包更鼓一些呢,一體化可是要割肉啊,才不幹呢。泉州現在經濟發展勢頭不錯,政策也開始有所傾向,把自己做大做強才是頭等目標,一體化是什麼?可以吃嗎?至於漳州……靠著自己的那點農業和加工業的家底,以及福建南大門的地理優勢,混了個福建老四的地位(GDP上),然並卵啊,領導層沒有長遠目光,只知道來快錢,發展沒個恆心。好不容易搞個角美和漳州港,連帶著長泰都快變成廈門的後花園了,只要哪個地方發展得好點都想去沾廈門的光,恨不得脫離漳州成為廈門的第七個區。沒辦法啊,漳州這個親爹不給力,外貿、港口、信息、政策要啥沒啥,可不得找廈門分一杯羹嗎。如果將來真的一體化了,那估計也是因為被廈門吞併得差不多了吧(經濟上)……

第三還得說,大家高估了廈漳泉的共同體認同感了……閩南文化里最不好的一點就是排外加窩裡斗(別不承認,大家心裡都有數),光是這個閩南語腔的問題,別說市與市之間,就是縣和縣之間差別都很大,一個市裡的都經常撕逼站隊內訌,一體化的認同感可想而知,對於閩南人來說,不管出門多遠,內心深處都覺得同一個縣的才算老鄉,這種觀念直到年青一代都有。

So,真要搞一體化,至少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要至少有一個城市發展為一線城市,並且三座城市的發展程度都較好。第二,是領導層要有長遠目標和遠期規劃,不要只知道發展自己,成天惦記著鄰居的肥肉。第三,要加強認同感,這一點應該是隨著三地交流的密切和教育宣傳自然而然形成的,也是最後一步,這一步做到了,一體化只是時間問題

祝廈漳泉的明天會更好。

以上


從泉州的角度表達一下。個人非常反對所謂的一體化,因為並沒有合適的帶頭人,而並行也是不現實的(那還不如不一體化)。

一體化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廈門牽頭,理由可以有很多,但是一個改革開放後才發展起來(之前靠租界的黑歷史暫且不提)的城市廈門要管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泉州,文化上本來就不能認可。

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宋元時期還是東方第一大港,與亞歷山大港齊名。多元文化匯聚在這裡,是東亞文化之都。論歷史和文化積澱,廈門是遠遠比不上的。關於泉州的文化方面,可以自行查閱有關資料,當然如果是廈門市、福州市或者福建省的單位出版的,各位要擦亮眼睛,有一些無良業者把很多屬於泉州的東西劃給了廈門。泉州港也被併入了莆田湄洲灣港,暫不考慮合理與否,但泉州在省內的地位顯而易見。

往細了說縣級市,德化有陶瓷,永春有蘆柑,安溪有茶葉,惠安有石雕。廈門呢?海滄有什麼,翔安有什麼,同安有什麼,集美有什麼?就不用說翔安和同安在歷史上都是泉州管轄的。

大泉州範圍,製鞋大家都知道的,匹克去了nba,安踏、361°之類的也都是國產的名牌。有人曾經開玩笑說過,中央5套已經變成了泉州5套,因為到處都是泉州的贊助商。這也算是實力雄厚。在地位很吃虧的情況下,泉州的經濟依然在全省前列。

再說說廈門某些無良媒體都做了什麼:麵線糊、土筍凍、春卷、海蠣煎等一系列特色小吃均冠以廈門小吃,其實這些都是從泉州出來的,包括沙茶麵、五香卷也是從漳州過來的,廈門也毫無顧忌地搶走了;某些網站的討論區經常帶走歧視色彩地報道閩C牌照的車違章如何,事實上廈門本地車在廈門違章起來更可怕,還不算上來泉州闖紅燈加塞瞎變道之類的。有這樣的無良機構在,領頭了還得了?這個性質和某東亞國家把端午節、孔子、韓寒、周杰倫都搶走有什麼不同?

這些也就罷了,人在做天在看,懂得的人都懂,可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廈門還要來插一腳?廈門以前有啥大港口?歷史上出現【廈門】這個地名是什麼時候?懂歷史的人都笑了。廈門還跟泉州搶閩南語的正宗?一個島成為正宗你們這些媒體真的說的出口?

當然,我們不否認廈門的優點和優勢,有政策的支持發展肯定快,有新興大城市光環,能吸引更多人才留下。作為特區,各方面已經發展得超過了福州(別的不說,島內的計程車這一項和福州一比就把我們的省會甩出了太陽系,福州的士呵呵呵)。很多泉州的企業正是承認、看到了這樣的優勢,遷到廈門來尋求政策支持(比如鴻星爾克)。我們同樣也與那些尊重歷史、尊重事實的廈門市民保持友好的關係,對於閩南語(台語)使用區的人來說,廈門人大部分還是很好相處的。

一體化這三個字意味著很多,其中資源共享就是一部分。廈門畢竟小,資源相對缺乏,有很多必然要從泉州漳州這裡來獲取。而在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任何追求泉州、漳州快速發展的行為都會被視作與廈門搶風頭,不考慮大局,然後就只能坐看廈門起飛而自己依然慢慢走。這樣的一體化對泉州無疑是極大的不公平。至於漳州,因為我不熟悉,我不會發表意見。

綜上,一體化是一個傾向性較強的行為,在掌握好平衡之前,在某些無良媒體無良網站停止惡意抹黑之前,大泉州範圍的大部分市民都不會同意。即便一體化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現實,我們也會保持自己的立場。

ps:強調一下,本回答中所提及的關於廈門不好的部分,均針對的是做出無恥行為的單位或者個人,並不針對所有廈門人,請不要亂對號入座以免誤會。


再更新一下,

看到評論,我想說一下閩南的外來人口。

閩南的未來將會是外地人的融入,不只是廈門,泉州也在經歷,就連閩南經濟最弱的漳州也吸引這大量的內陸民工,我們可能都必須要面對越來越多只會說普通話的人
群,雖然目前他們有一個難聽的名字叫做北仔,但是他們的子女必須是閩南人,雖然他們不太會講閩南話,但他們在這裡長大,這裡才是他們的家鄉,記得我在漳州的某鎮
讀小學的時候,班級里總有幾個外地人,他們也在積極的融入,好多人都能聽懂,甚至是會講閩南話,那時候外來人員很不受歡迎,但今天已經有很大的改善,
如今家鄉那個小鎮外來人口的比例已經非常大,並且沒有減少的跡象,他們的地位也比以前高,他們的到來給小鎮增添了非常大的活力,今天他們也很重視教育,聽鎮里的老師說這幾年外地生的成績較往年優異,

然後,來了不是客,也是主人。特別是二代移民們,這裡才是你們的家鄉,不僅僅是廈門,希望全閩南都是包容的。

更新一下,

一開始挺不忍心說的,怕一些人玻璃心,

首先廈門除了規模比不上泉州,其他各方面都挺強的,兩次現代化指數都比泉州高。

然後廈門的中心地位其實是地理位置和地形以及港口條件決定的。就算上海不是直轄市,上海依舊是上海,廈門也一樣,我相信五口通商不是亂通的。泉州的位置挺不錯的,福建沿海的幾何中心,要做福建中心有可能,但要做閩南中心?那港口條件和位置還是洗洗睡吧,漳州莆田港口條件好像不輸給他。

如果交通同城化十分成功,那麼廈門工作的一部分人會考慮來漳州買房,比如漳州港,龍海等等,那麼房地產公司就會考慮開發漳州而不是只在廈門,甚至一些公司嫌廈門貴,會把一部分產業搬到漳州。。。你覺得廈門市政府會同意嗎?(泉州太貴,太遠,所以我感覺對廈門沒什麼威脅)

三個地方的GDP不放到一起統計是不可能高度同城的,畢竟官員得交差

我是瞎扯的

說說三個城市的八卦

泉州廈門撕逼,漳州在旁邊默默取暖,畢竟PX在著火

說什麼土筍凍是泉州的,不是廈門的。。。我也是挺無語的。

那麼,你們要不要和台灣去爭燒仙草去爭炒米粉去爭蚵仔煎。

還有啊,要不要去新加坡和大馬爭肉骨茶和炒果條?

我可以告訴你們:土筍凍不僅是惠安的,麵線糊也不只是泉州的,牛肉羹也一樣,我的漳州外婆從小就吃,這些東西說是台灣小吃也罷,說是漳州小吃廈門小吃泉州小吃都沒問題,這些是屬於我們這個族群的美食,不要總是狹隘的覺得人家搶了你的東西,那些你有,但是人家也有,別忘了,廈門原住民有多少漳泉人,廈門的新移民中又有多少漳泉人,自己人做出一樣的飼料不是很正常嗎?


什麼叫一體化?一體化就是無界限,可在中國現有行政體制下,各自為政不大可能隨意在一些地方利益上無門檻的接受外來者。另一方面在經濟一體化方面,有一個大的城市作為中心城市,能夠承擔服務周邊區域的作用。在廈漳泉這裡,廈門理所當然是一個中心城市,但他的能力還不夠強大,省內很多資源還集中在省會福州。廈門的優勢是在旅遊和服務業,金融,研發,總部等功能不夠強。另外如果你的標準是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那麼閩三角還差的很遠,如果標準是長株潭,武漢都市圈,鄭州都市圈這樣級別的,或許閩三角已經是了。


明明是一個媽媽的孩子,可是永遠在相互比較和嫌棄。


其實看這個答案下面的回答就知道了:

因為它們誰也不服誰

╮(╯▽╰)╭


誰也不服誰,內鬥不止,何談一體化。廈門島嶼意識強烈,產業空心化。泉州自我感覺良好,目空一切。心不齊下,各自為戰,一盤散沙。


比起其它兩個城市,漳州的一體化意願要好多了吧,不管泉州還是廈門來領頭都能帶動自己發展,畢竟經濟實力是三個中最差的。


我在吉林讀書,學校有120個福建老鄉,莆田最多,泉州比漳州多


發表一下個人觀點吧。

廈漳泉一體化已經速度很快了,閩南地區人口和財富往廈門聚集的程度,相信廈漳泉人民深有體會。然後再說說難處:

一是地形。福建地區通病,八山一水一分田,廈門去往漳州、泉州以前有多不方便大家都能感受到,原來竟然還只有一條鷹廈線,如今高速擴建、高鐵建設、廈沙開通、同城地鐵推進,路橋隧軌不斷建設,天塹即將變通途。

二是經濟。漳州不太清楚,廈泉都是外貿型經濟,可是呢,一道海峽擋在面前,你讓對外怎麼走的順利呢?海絲一出,泉州沒有倒下的小夥伴有出路了,自貿區開通廈門的小夥伴有出路了,漳州的小夥伴你們的出路在石化(雖然這對你們環境不一定友好)。

三是文化。其實整個福建都一樣,福建地區方言太可怕了,閩南語系也一樣,我的老婆是南安的,我是同安的,現在住島內。閩南人民內部交流用番薯普通話更親切,我會亂說?

最後說一點,廈漳泉同城化是趨勢是必然是好事,一杯鐵觀音、一柱天公香、一張八仙桌、一間紅磚厝、一粒大肉粽、一隻紅龜粿、一張平安符……這裡本來就是一家。


改開近40年以來,三地間民間及官方,長年累月堆積的矛盾與衝突背景下,註定是舉步維艱


作為泉州人旗幟鮮明地反對廈門單方主導的同城化


泉州的環泉州灣城市圈建設都提出好幾年了,也沒有看到多大的進展,自己都沒發展好,說一體化還是早了


推薦閱讀:

閩南語的 「分西東」 是什麼意思?
在你的印象中,福州大學是一所怎樣的大學?

TAG:城市 | 政治 | 經濟 | 商業 | 福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