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可怕的terrible two階段,父母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我們家女寶寶,1歲8個月,最近進入了terrible two 階段,總是和父母對著干,亂翻東西,整天到處翻抽屜,對於這種行為我們也沒有過多的干涉,因為知道孩子這是在探索。然而現在動不動就哭,這是讓我很頭疼的事情,一天能哭n回,不合心意就鬧,要東西不給也哭。我想知道面對孩子的這種哭鬧,我們應該如何處理?是應該積極回應她的這個負面情緒,還是置之不理,任其哭鬧?心理學上說3歲前的孩子最主要的就是建立安全感,父母應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關注,這樣孩子才能獲得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所以對孩子的這種哭鬧不予理睬,會不會傷到孩子的內心,讓孩子覺得父母如此冷漠,讓孩子缺乏安全感?請知友們幫我解答下。


「兩歲」是孩子第一個叛逆期

兩歲其實是一個全新的階段,表面上看不出身體有什麼變化,但這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她開始發現自己的power,發現自己能做選擇,能夠影響別人的情緒,不再只是一個言聽計從的小baby,可以有自己的主見了。所以,她會開始表達,會運用自己的這股力量去挑戰別人的權威和測試自己的能力邊界。這是好事,也是正常的。

|語言表達|

這個時候,孩子的語言發展未完全能表達需求,但內在又很有能量需要發泄出來,脾氣變得有點大,又無法用語言立刻表達,就會變得沒耐心、煩躁,很多時候就會直接往地上一坐,哭鬧起來。

|行動能力|

同樣的,孩子的身體能力也未足以做到想做的事情。內在新生的力量需要發揮,但身體的活動能力又未能滿足自己,也會導致有挫敗感。有時候哭鬧,其實是在發泄這些鬱悶的感覺。

|冷靜陪伴|

很多時候她無理取鬧,我們都可以在旁邊安靜陪伴,等她發泄完,冷靜下來,再來和她溝通。我們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不要發火,不要硬碰硬。因為這個時候她也在學習你是如何反應的。如果你大聲斥罵或發火,她也會學習這種應對模式。

怎麼對應孩子的「Terrible Two」 ?

Try to be firm but gentle.「堅定而溫柔」確實是很抽象的詞語,我自己也鍛煉了很久該如何和孩子說話。有時候還需要在鏡子前面練習練習。這裡有些小建議給你,你可以嘗試一下。

|眼神注視|

等孩子哭鬧完畢,和孩子說話時,要蹲下平視。要有eye contact,注視著對方。親測有效哦。如果你在孩子眼睛沒有看著你時,不停和她說話,她是沒有在聽的,不是故意不聽,而是她的注意力沒有集中。

|身體接觸|

除了眼神,身體也可以有輕微的觸碰,可以用手摸摸她的肩膀或手,這也是引起她注意,讓她注意力集中的一個方式。

|平等對話|

然後,要非常認真地和她說話,不要baby talk。要以一種平等尊重且認真的語氣和她說。

|提供選項|

說話的時候,要避免問「好不好,要不要,想不想?」這一類問題。因為他們一般會說「No」。你先幫她做好幾個你能夠接受的選項,然後給她兩個選項,讓她做選擇。

比如現在是吃飯時間了,你不要問她:「你想不想吃飯?我們吃飯好不好?」因為,她會說「不好」。

要和她有眼神溝通,和她說:「寶貝,我們現在要吃飯了。你想坐在媽媽的左邊還是媽媽的右邊?」,「你想要拿這個勺子吃飯,還是那個勺子吃飯」,「你想吃西蘭花,還是胡蘿蔔?」

上面這些提問可以看出,吃飯這件事情是既定事實,無從反對。她沒有任何機會可以說「不」字。她只能選擇怎麼吃,吃什麼。而且,你很認真和她說話,問她意見,她還會覺得自己的意見很受尊重,也很樂意做選擇。當然,你要很正經地問她,不能讓她覺得你是在哄她或者騙她去吃飯。

|建立界限|

孩子有能量的同時,也會開始尋找自己行為的邊界。有些時候,哭鬧其實就是在尋求界限。其實,她會希望爸媽告訴她界限到底在哪裡。有界限的孩子,會更有安全感,也更自信。我們要給予孩子的是界限內的自由。所以,和孩子建立界限,是這個階段可以做的事情。那些沒有界限,被縱容的小霸王、熊孩子,其實他們的內心是虛弱的,沒有安全感的。

孩子其實最喜歡又能夠給他界限、又能給他愛的父母,這類父母能夠讓孩子很有安全感。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推崇的權威型家長(Authoritative Parent):高要求,高回應。有堅定的規則和界限,但也有很高回應的愛的表達。紀律和愛,都是孩子需要的,缺一不可。

|堅守底線|

孩子挑戰你的底線時,你就要堅守底線。不可以就是不可以。面對無理的哭鬧,我們首先可以在旁邊安靜等待她發泄完,冷靜下來之後再和她溝通說說剛剛發生了什麼。記得要有眼神交流,並以認真對話的方式和她說話。

在她無理取鬧的時候,切記不要發火。因為一旦你發火,其實就被她控制了。同時,也不要滿足她無理的要求,一旦滿足,她以後就知道無理取鬧是一種可以控制他人的方式。

包括吃飯也是,她無理取鬧不吃飯的時候,我們其實不用給她太多關注。我們可以說「好的,你不餓就不吃吧,等你餓了再吃。」讓她試試一次餓肚子的感覺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我們不能讓她覺得吃飯是爸爸媽媽的事情。如果她這樣想的話,就會用吃飯這件事情來控制大人了。我們要把吃飯的責任還給孩子,讓她明白吃飯是自己的事情,不吃就會餓。

當然,等孩子哭鬧完冷靜下來,我們也和她講完道理,重申完規則之後,別忘了要給她一個擁抱。讓她知道爸爸媽媽是愛她的。我們有界限有紀律,但也有愛。

|繪本閱讀|

另外,你也可以給孩子讀一些相關的繪本,例如講孩子不吃飯會怎樣,不睡覺會怎樣的。晚上睡覺前和她讀。以後遇到不吃飯不睡覺的時候,你就可以和她說,「你還記得那本書嗎?裡面那個小朋友不吃飯,最後晚上就餓肚子睡不著了」。

微博:@KateZeng

微信公眾號:katecasa

如果覺得有幫助的話,記得點贊哦~


我不是專家,只是想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我是幼兒園的老師,現在正在兩歲的孩子的這個program(我在加拿大,每個不同年齡段我們們分成不同的program)。很多孩子開始學會了說「no」,而且不管什麼事情都是特別理直氣壯,睜大眼睛對你說「no」,有時候能把你氣得半死,恨不得跟ta吵一架。但是他們是兩歲的孩子啊,所以只能嘆口氣說聲terrible tow。

說說我們對小朋友撒潑耍賴的作法吧(不是最好,我們也在探索)。

首先,弄清楚ta這樣做(說不或者是哭鬧)的原因。給他ta一個解決的方法。有時候小朋友尖叫或者想打人的原因很好笑的,有可能是他自己被什麼東西卡住了,或者蓋子打不開,這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幫他說出想法。一般我都會說,我知道,你是被卡住了對不對,我會幫你。然後給他ta演示如何解決這件事,在解決之後讓ta跟著我說一遍「say help」(告訴他向別人尋求幫助)不需要靠尖叫和打人解決

其次,成人對某些事情一定要有原則,可以讓孩子的情緒發泄出來,不要一味的安慰與安撫。

今天班上有個小姑娘吃飯的時候衣服被牛奶打濕了,照顧她的老師太忙沒辦法馬上給她換過來,她整個人就開始崩潰了,開始尖叫、大哭、在地上打滾(是的,完全就是Drama Queen)可以說是完全失控了。而且據她媽媽說,在家她可以因為拒絕吃飯、睡覺、穿衣服等各種原因這樣崩潰到把自己弄吐。家裡人怕她這一招,立馬抱起來又是哄又是親的,她目的達成,這招屢試不爽。因為我們想改善這一點,所以在給她換了衣服她仍然持續撒潑的情況下,我們有一個老師守在她身邊(給予關注),但是不給抱(她要求抱),給了她一個大枕頭讓她趴在上面(給予她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讓她一直哭(發泄情緒),老師會一直看著她,很堅定的說,你很好,你已經沒事了。她自己哭了大概二十分鐘(在家到這個程度家人已經把她當祖宗供著了)好了,沒事人一樣去玩了。

總結一下上面的,就是原則明確,不怕撒潑,給予關注,改變習慣。

例如你規定孩子晚上八點睡覺,那麼這就是你的原則,即使ta把自己哭得撕心裂肺也不能變(來幼兒園吧,奧斯卡級別的哭戲你每天都能看到),你可以陪ta哭一小時,態度堅定,語氣堅決,沒辦法,這是個考耐心的活。你可以跟他講道理(不管他聽不聽)。慢慢孩子會明白,規則是很重要的事。

關於題主說的任意哭鬧的事情,看哭鬧程度,我們的做法大概就是給予關注(守在ta身邊),講道理,不抱(如果ta錯了前提下,而且所有人都不能給擁抱)不哄(不將就、不違反自己定下的規則)。

至於題主說的如廁訓練,我覺得確定孩子準備好了十分重要(心理與生理)。我們這邊差不多兩歲半開始,到三歲左右才開始的也很多。(不知道國內什麼情況),一般覺得早於兩歲半孩子各方面都沒準備好。

一般我們這邊如果孩子不願意我們是不會勉強的。但是會把如廁訓練說得特別神聖光榮,在廁所自己拉的小朋友會有各種獎勵,所以很多一開始上廁所如殺豬的小朋友最後也會高興的去(關於這個如廁訓練感覺可以再寫一篇了。)所以我覺得樓主說的孩子故意尿褲子不一定和terrible two有關。

不好意思,我的答案肯定很零散,都是工作里的一些想法。希望有好的答案,我也在學習

為啥我記得提問里有說孩子故意尿到褲子里的問題,所以還專門說了如廁訓練這事,回頭看問題好像又沒有…還是不刪啦,大家一起探討。


孩子是一直需要理解和陪伴,而不僅僅是可怕的2歲和恐怖的3歲,很多事等到了這個階段再面對處理,就已經晚了。

在不危險的情況下,隨他探索。

在會妨礙別人,和涉及安全的時候,溫和而堅定的拒絕。

其他事情,共情和商量,告訴他不可以的時候別忘了告訴他可以做什麼,怎麼做。

能接受他的壞情緒,只要不打擾到別人。

誇獎孩子很重要,和他聊聊天,抱抱他,感謝他來到你身邊,感謝他為你做的事情,更重要。

別忘了感謝的真誠一些。

別把他當孩子,很多事他能懂的,他也能理解。


幫孩子發展語言

2歲多的寶寶,同時也處在語言敏感期,但鑒於辭彙量不足,他往往思維走在嘴前面。有想法卻不會表達,一急眼可不就光說不!不!不!了。

父母要多跟寶寶交流,教他說話的同時,也認真傾聽他的表達。孩子感覺到你的尊重,自然不容易起急,會說的詞多了,當然也不會只說NO了。

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感

當寶寶積累了一定辭彙量,父母就要教他將辭彙與對應的情感聯繫起來。比如:

食物好吃,玩得開心,就要用高興、喜歡、舒服這類詞語來表達。

被搶玩具,沒實現願望,要用生氣、不高興、不舒服這類詞語來表達。

要告訴寶寶,心裡想什麼要勇敢的說出來,而不是用扔東西、打人這種發脾氣的方式來表達。

讓孩子做選擇題

既然寶寶已經有了自我意識,想要自己的事自個拿主意,與其生硬的命令他,還不如聰明的讓他做選擇題。

你是想先看繪本還是先聽音樂?你想現在睡覺還是十分鐘以後睡?等等這樣的,既給他權利又不無原則的依附…麻麻們自己領會哈。

和孩子玩「定規矩」遊戲

凡事有商有量,不拿大人的威嚴來強迫孩子,也不無原則的妥協。

既然這時候的寶寶對秩序很敏感,那就用「規矩」來說話,反正誰說話不算數,誰是小狗~哈哈!

比如看動畫片的事,提前商量好就看15分鐘,取得孩子的認可後,家長也要嚴格執行。這樣都不是小狗啦~皆大歡喜!

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寶寶的心理承受能力遠不如大人,正在做件開心的事如果被打斷,肯定用會哭鬧錶示不滿。

比如寶寶在公園玩得正嗨,你不能突然就對他說要回家,至少提前30分鐘開始,不斷提醒他我們一會兒要走了。有了充足的心理準備,孩子自然就不會耍賴。

允許適當發泄情緒

畢竟只是個2歲多的小東西,就算再懂事,有時難免還是想哭鬧一會兒,這沒毛病啊,男人哭吧都不是罪了,更別提幾歲小娃~

我們不希望孩子無理取鬧,可喜怒哀樂是人的正常情感,他想抒發,我們一定要理解。

可以對寶寶說:媽媽知道你心情不好,可以哭一會兒,平靜了咱們再聊好不好?

耍點「心機」說反話

孩子喜歡跟你對著干?這太好了~家長可以盡情滴說反話了,嘎嘎!

孩子不愛吃菜,你就故意對他說,寶寶啊,媽媽知道你最不愛吃菜,正好,全給媽媽啦!

以前我跟米粒就用過這套,當時他小眼一瞪:我要吃,我要吃,不給媽媽吃…雖然偶「心碎」一地,嘿嘿,騙他吃菜的目的達到啦~哇卡卡。

尊重孩子的意見

有了自我意識的寶寶,對自己穿衣打扮,吃飯,玩樂都有了小想法。你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擺弄「布娃娃」似的,啥都直接替他做主。

今天想穿哪件衣服?想吃什麼?想去哪兒玩?都可以先問問寶寶,充分尊重他的意見。無論大人或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情緒都會更加舒服,平和。

不在別人面前批評孩子

如果孩子有不願意「分享」,或大聲說「不」的行為,就算家長生氣,如果跟前有別人,也絕不要當人面大聲批評孩子。

寶寶有了自我意識,有了物權意識這都是好事,他的「不合理」行為,只是因為沒學會正確表達。

當外人直接責罵,會很傷害他的自尊心,激起更強烈的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很可能孩子真就變成你口中的自私鬼,煩人精了。

利用榜樣的力量

孩子幼小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他會明白任何是非好壞,家長的言傳身教功不可沒,榜樣的力量也絕不能忽視。

帶孩子讀一些情緒管理的繪本,和他一起看相關的動畫片,當那些主角成為小人兒心中的榜樣,不用你多說,他也會很積極的有樣學樣。

因為人,都有想變得更好的意願,無論是2,3十歲的你,或是2歲多的他。榜樣,會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力量!

腫么樣,這十招秘籍麻麻們掌握了米有?


做父母,也是修心的過程,轉一篇我公眾號上的漫畫《你為什麼害怕孩子哭鬧》,希望能給題主一點啟發。

本文內容均為「麻麻愛囤貨」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擅自轉載將被追究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麻麻愛囤貨(mmath123)


最近被蒙蒙「可怕的兩歲」虐到不行,迪斯尼天堂之旅差點變成地獄之旅。此次香港之行,和蒙蒙鬥智斗勇,算是積累了應對「可怕的兩歲」的一些實戰經驗。一回到家就開始翻出《發展心理學》,學習到很多tips,急著和大家分享,爸爸媽媽們一起來學習吧。

在美國,「可怕的兩歲」是自主性所帶來的一種正常表現。學步期兒童必須驗證一些觀念,即他們是獨特的,他們對這個世界有控制力,他們有一些新的、令人興奮的力量。他們有強烈的意志去嘗試自己的想法、實踐自己的愛好以及自己進行決策。這種驅動力還典型地以叛逆的形式表現,他們很容易說「不」,哪怕只是為了拒絕權威。幾乎所有的美國兒童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叛逆,這通常開始於2歲前,3歲半到4歲達到高峰期,6歲時逐步下降。如果照料者把兒童的自我意志表達當作為了獨立而進行的正常且健康的努力,而不是倔強的反抗,就能幫助兒童學會自我控制、增強信任感和避免過度衝突。

美國有句俗語,叫"Terrible 2, Horrible 3, and Unbelievable 4." 這還讓人怎麼活!最讓我崩潰的是蒙蒙的氣質屬於那10%的困難型兒童,具體表現為情緒強烈且消極,經常大哭、大笑,接受新事物較慢,睡眠和飲食不規律,接受新食物較慢,對陌生人懷疑,適應陌生情境較慢,遇到挫折易怒,對新慣例的適應較慢。幾乎百分之百中招!所以,面對這種困難型高需求寶寶,我真的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

蒙蒙1歲半過後就開始說NO,感覺那時候的造反還比較溫和;2歲過後戰況越來越激烈,這次去香港到達一個巔峰時期(希望不要有再糟糕的狀況發生了)。哭鬧時,她開始發出持續不斷的刺耳的尖叫,哭鬧的理由也越來越奇葩。她需要高度的一致性(睡覺時她抱著我的手,要找到最適合的抱著的姿勢,而且我的手不能移動一絲一毫);非常有主見,什麼都要自己來,偶爾需要我們幫忙,但是需要點到為止(最近自己學會了脫鞋,有時她一定要自己來,有時她又允許我幫她脫兩隻鞋,有時她只允許我給她脫一隻鞋);非常多變(她喜歡坐在行李箱上讓我推,大部分時候我讓她下來就會乖乖下來,可是,有一次,我們要坐手扶梯下去了,她就不樂意下來,我只好強行抱走);突然有一兩天她睡覺時,爸爸一進房間她就哭,也不允許爸爸媽媽說話;她討厭我給她吹頭髮。讓我們哭笑不得的哭鬧理由還有許多許多,不知你們家的寶貝有哪些奇葩的哭鬧理由?

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如何應對「可怕的兩歲」。

要靈活。知道兒童的自然節奏和特殊的好惡。

例:蒙犯困時,鬧得最厲害。那天,在她最困時,我們去餐廳吃飯,把她從手推車上抱下來時,她已經強烈反抗。F君排很長的隊伍拿餐,我一個人帶著蒙找了個桌子等他,蒙各種尖叫大哭,所有的人都盯著我看,我也崩潰了。覺察到她犯困後,我們就不應該在那個點就餐。她那麼喜歡坐手推車,應該在她心情好一些時就提前把她抱下來。她哭鬧得厲害時,我應該帶她走出餐廳,讓她坐手推車,等她心情好了再回到餐廳。

把自己當作一個安全的港灣且有一定的安全限制。兒童能從這個港灣出發去發現世界,並且也能回到這個港灣獲得支持。

例:蒙害怕坐滑滑梯又很想嘗試。我就會把她抱到低一點的滑滑梯上讓她嘗試,等她大膽一些後就提高高度,她一旦表現出害怕,我又會帶她回到讓她舒適的高度。

為兒童創造安全的家。使用不易破損的物體以便於兒童能進行安全探索。

例:與其對孩子說不要碰這個不要碰那個,不如把那些容易摔碎的物品、葯和化妝品放到他/她夠不著的地方。

拒絕體罰。體罰通常是無效的,而且可能對學步期兒童產生更大的傷害。

例:有時候孩子真的會讓我們抓狂,好像不打不痛快,但是打完肯定會後悔自責的,所以還是要盡量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提供可選擇的機會。即便只有有限幾個,也會給兒童提供一些控制感。

例:你是想現在洗澡還是閱讀後再洗?

當孩子有了一些控制感後,他/她會更加有信心去面對困難。而且,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這確實是我們容易忽略卻值得嘗試的一個tip。

提出要求時必須一致。

例:每天可以吃多少塊餅乾,什麼時候可以吃糖果。如果要求和規則變來變去,孩子肯定會很困惑,很委屈,自然會用哭鬧來表達他/她的不滿。

如果不是絕對需要,不要打擾孩子。盡量等到兒童自己轉移注意。

例:打擾孩子,一方面會破壞孩子的專註力;另一方面,孩子會抗拒你提出的要求。孩子玩玩具玩的正開心,你突然讓他/她吃飯,他/她肯定會不爽。

如果必須打擾,給出警示。

例:再玩五分鐘,我們就要回家/吃飯/換紙尿褲。

當行為變得令人討厭時,建議其他的活動。

例:當孩子開始用奶瓶砸你時,可以說:「你想不想去畫畫?」

建議而不是命令。用微笑或擁抱而不是批評、威脅或身體限制來提出請求。

例:蒙最近開始喜歡打爸爸媽媽。「不要打爸爸媽媽!」 再怎麼吼也是無濟於事。我想她估計無法把握輕微的撫摸和打人的力度,就耐心教她什麼是輕輕的撫摸,什麼又是打人。這樣她比較容易聽進去。

把高興的活動和要求連接起來。

例:你要是想和媽媽一起去超市,現在就不要再玩樹葉了。她可以在路邊玩上一個小時的樹葉!

讓孩子知道你的期望。

例:你坐手扶梯時一定要拉著媽媽的手。不能在手扶梯口停留(然而,還是經常得硬把她拖走)

當孩子沒有立即順從的時候,等一會再重複你的要求。

例:有時候,蒙就是不樂意換紙尿褲,就只能等她先玩一會,心情好時再換。

採用「暫停」和非懲戒的方式結束衝突。把自己或孩子從衝突情境中轉移出來。

例:今天,蒙又因為我get不到的理由哭鬧和尖叫,我只能把她抱出餐廳哄她。如果,她繼續留在餐廳,我們肯定會因為眾人的目光尷尬到死,會因此把氣發泄到她身上。脫離了那個讓她哭鬧的情境,她很快就平靜下來,又開開心心回去吃飯了。

在應激期間(例如生病、離婚、兄弟姐妹生日或搬家),不要期待太多自我控制。

例:蒙舅舅結婚那會,家裡都是糖果,根本沒法控制她吃糖。最後,只能把糖果藏起來。

期望學步期兒童遵從「做」比「不做」更困難。

例:要求學步兒童「整理自己的房間」要比「不要在傢具上亂畫」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使氛圍更加積極,從而促使孩子合作。

除了書上的這些tips,我個人還有些體會。

身體健康,飲食清淡,作息規律。

所謂「身心」,「心」始終排在「身」之後。我們身體不舒服時,睡得不好時,甚至接受的日照不足時,很容易就會發脾氣。孩子也是一樣的。這點我做的不夠,一直在努力中。

教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

孩子生氣不滿時,往往只會用哭鬧、打人或扔玩具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這並不是很好的表達方式,哭鬧沒什麼用,因為爸爸媽媽不知道他/她需要什麼。只有說出自己的需求,爸爸媽媽才知道怎麼做。所以,幫助孩子發展語言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蒙還不太會說話,這也造成了她經常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孩子沒有違反「三不」(不傷害自己,不影響別人,不破壞環境)下,盡量滿足他/她的需求。

她要拿水杯喝水,好,倒少一點就是了;她不喜歡吃這個菜,好,那我們換一種;睡覺時爸爸媽媽不許說話,好,我們一起保持安靜;剛從香港回到家,她就要去姐姐家,我很累,還是推她去了……因為,當我沒有滿足她的需求時,我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善後。

爭取情緒獨立,學習培養積極情緒。

我們家是情緒聯合體,一個人的情緒很容易觸發別的家庭成員的情緒,所以很容易爆炸。我一直在努力不受F君和孩子情緒的影響。因為當蒙哭鬧時,我凶她吼她根本無濟於事,她只會哭得更凶。我很容易受她情緒影響,因為我總覺得她生氣哭鬧是我的教養出問題了,我是個失敗的媽媽。我只能不停提醒自己那是她的天性,我不必太過內疚、自責和惱怒。前幾天,有位朋友問我如何能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我告訴她,在那個情境下,控制情緒並非易事,我們只能預防。預防的作用遠遠大於控制。平時就堅持聽音樂,讀詩,畫畫,練字寫感恩的文字,人的情緒就比較容易保持在積極的狀態,自然不容易被觸發怒氣。

帶孩子不易,帶Terrible 2的孩子更不容易,各位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挺住!再怎麼說,我們的孩子終於踏出自主的第一步了。所以,希望我們都能像我朋友說的那樣,enjoy terrible two!

文章來自我的個人公眾號:啟蒙心理。

蒙蒙媽,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教育心理學碩士,積極心理學的實踐者與推廣者,感恩生命的記錄者。分享積極心理學育兒理念、親子閱讀與旅行。


你家有terrible 2的熊孩子嗎,如何面對和教育

我和我老婆的公眾號:xixiyoumadi,剛剛思考過這個問題,針對我家娃寫了一篇文章,歡迎來看看


我兒就快兩歲了,我也開始逐漸領教到傳說中terrible two的殺傷力。

怎麼說呢, 娃還是親生的那個娃,就是感覺他的身體里多了一座活火山,時不時的,就要噴發一下。

他跟我死磕。

好像忽然間,他就不再是那個懵懂好忽悠的小呆瓜了,對自己的所欲所求清楚得很,也執著得很。

管你帶著他拐幾個彎,中間打幾次岔,他還是能直接清晰的不停表達,「要……!」「不要……!」

賣萌賣慘,雙管齊下,反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更多的時候,他跟自己死磕。

看起來再小的一件事,都能讓他瞬間炸毛,忽然變身。

你懂的,小朋友一哭起來,可不是梨花帶雨那種。

抱大腿,躺地上,激動起來再打上幾個滾,扯起嗓子哭喊嚎叫,抬起頭來皺巴巴的小臉上鼻涕眼淚一大堆,樣子就如同馬景濤上了身。

讓你錯覺是不是天地就要崩壞,宇宙即將毀滅。

而不僅僅只是因為積木沒搭好,畫筆的顏色不對,瓶蓋子擰不開,拉鏈拉不動,想看的書找不到,一起玩的小朋友要回家了…

難以想像後面還跟著一個horrible three。

啊,能給我一個時間進度條的英雄在哪裡?!快讓我跳到peaceful four吧!!!

鵝,空想一下還是得言歸正傳。

我也算是初嘗滋味吧,冷靜下來想一想,似乎能引爆他的,都可以用「我」來打頭——

我要……,我不要……,我想做好……可是我做不好……

他還不會說「我」這個字,但他的「自我」已經開始成長起來了。

並且,那個剛剛成長起來的」自我「,好像從一露面,就顯得格外巨大,格外強勢。

有點噔~噔~噔~噔~閃亮登場的意思。

這是人的第一個自我中心期,第二個是如雷貫耳的青春期,老年期是最後一個。

那個從前只會吃喝拉撒的小傢伙,學會了爬,學會了走路,學會了說話,他的探索範圍越來越大,跟外界的碰撞越來越多,他開始有喜好,有偏向,有目標,並嘗試著用自己的辦法來達成。

這些都是自我意識的萌芽——是不是越來越像,一,個,人?

一方面,自我建立的初期,屬於「不破不立」的階段,你可以想像他們的內心豎起了一道籬笆,把那些異己都攔在外面,所以你會聽到無數個「不要」,「不好」,「不行」,「不可以」。

另一方面,如果說之前的娃是完全依賴家裡人照顧的話,到這個時期,他們越來越多的開始自己嘗試做事情:自己吃飯,自己控制大小便,自己操作玩具……如果早期親子互動的質量不錯的話,孩子會有很明顯的自戀,認為自己無所不能。

這兩個方面,一個是「我想」,一個是「我能」,它們兩個一起,構成了每一個人的特別之處。

可以想像得到,帶著這些強烈的自我意識去跟外界發生碰撞,會遇到多少挫折。

但唯有經歷了這些挫折,才能讓孩子意識到「我想」的邊界,和「我能」的路徑。

這些是人內心的那個自我踩進現實的腳印。

最後再來談談那令人聞風喪膽的情緒大爆發。

想要的東西得不到,想做的事情做不好,想表達的意思說不出來,這樣的情況每天發生一百八十次,是你的話,你惱火不惱火,胸悶不胸悶?

當然要暴走!

這個時候你怎麼辦?我建議忍著——那些共情啊引導啊都是高階心法,保持冷靜才是基本功。

為什麼?因為不忍著,也跟著一起暴走,甚至試圖以暴制暴,過後你一定疑神疑鬼:我這樣會不會給娃留下什麼心理陰影?然後你會後悔,會內疚。

當然了,忍字心頭一把刀,忍著很辛苦。很多時候我也是一邊咬緊牙關,一邊在心裡暢想如何花式暴打那個小崽子。

如果實在忍不下去,找個合適的機會離開一下,相信我,跟娃分開是母愛充電最快的方式。

用不了半天,你再看到那個小崽子,就又覺得是親生的了。

獨立有主見,不隨波逐流,對自己有要求有信心,遇到壓力也能夠堅持做自己,你是不是也希望孩子能夠成為這樣的人?

那就從現在開始,認真的把他,當做一個「人」來看待吧。

理解他,尊重他,幫助他,陪伴他,讓他心裏面的那顆種子,好好發芽。

微信公號:懶媽邦。一個有點懶,還想把孩子帶好的媽


我家女寶,快18個月,奶奶把寶寶寵的不行,寶寶有點熊,奶奶性格略強勢,在家庭中一直處於女王的位置,加上幫我們帶小孩,家庭遇到事情我們對她會稍微避讓一些,關於寶寶的養育問題也是都遷就她,反正吃飽穿暖,都沒問題,寶寶還小,教育問題我們只是偶爾討論,但是寶寶一歲後就快速成長,心智各方面,迅速發展成一個小熊孩子。

手隨意抓菜,剛放進嘴巴就馬上吐到人身上或者吐地上,掐人打人,每次我和孩子她爸教訓寶寶,奶奶都護,說還小沒關係,長大就好了,寶寶可有眼力見兒了,演變成只要我們管教她,她就求助奶奶,最近在我和爸爸的強烈要求下,奶奶才在我們管教寶寶的時候不加干涉,寶寶就算哭,也是我們等她平靜了才過去抱抱,溫柔的講道理,寶寶稍微好點了,至少知道不能肆意妄為,有時候我一個眼神她手就收回去了。

但是有一點,在室內玩自己的滑行車或者扭扭車的時候,故意把車抬起再砸下,以前寶寶這樣干奶奶都誇她厲害,她就很來勁啊,我們住商品房,樓下都上來敲過門嫌我們動靜太大,我一開始是一邊講道理說這樣會吵到樓下的住戶,一邊做擺手的手勢表示這樣不行的,她能明白,每次我管教她的時候,她都邊擺手邊嘰里呱啦亂說,表示她知道,這次她也回應我擺手加嘰里呱啦,我以為這樣就行了,就繼續吃飯,但是一分鐘不到她又拿車子砸地,我只好又停下來管教,她還是好態度,這樣反覆幾次,我感覺她是在博得我的關注,平時我上班,中午回家吃飯,晚上下班回家才能陪她玩,只好先迴避這個問題,把車收起來,跟她玩,就算我在吃飯,也要時刻把注意力放在她身上。

我感覺,現在她關注點不在這個事情上,她希望得到我的關心和陪伴,我以後還是會繼續告訴她在同樣的我情況下要為別人考慮,我也不知道這樣處理對不對……希望有同樣經歷的家長可以一起和諧的討論。


我的體會,首先哭鬧原因要分清。因為缺乏安全感的哭鬧要安撫。任性的哭鬧要堅持原則。要說清道理。獎懲分清。剛開始會覺得效果非常差,會認為她根本聽不懂道理,重複無數次的犯相同的錯,但是一定要堅持。這絕對是一場持久戰。


原諒我寫了一個無意義回答,不過我真的特別想吐槽,這種什麼「terrible two」之類的東西有依據嗎。。基本上每一歲都有人說「啊,這是個特別關鍵的時期」。從小就看到這種東西實在是感覺很噁心。

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對別人不停的嘮叨 「XX 歲是重要的時期」、「XX 年級是最重要的年級」 非常不適應,如果一兩個年齡、年級這麼說還好,關鍵是每個年齡每個年級都有人這麼說。。更重要的是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就算有 60% 的孩子真的在兩歲的時候會有變化,剩下的 40% 沒有任何變化的孩子反而會對父母相信所謂的「terrible two」而採取的變化而感到非常的迷茫和無助,所以我覺得如果真的為了孩子好就好好想想孩子的感覺,不要干這種反而有反作用的事情,更不要相信那些賺錢的公眾號說的,他們只會把問題誇張。孩子的心理很脆弱的,如果孩子什麼都沒做,父母卻突然變了,對他還說會是很不好的回憶。

我搜索 「terrible two」 發現的結果


我家娃雖然還沒到2歲,但已經開始前T2階段,脾氣大,執拗,喜歡說「不」,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有時也會被她氣得哭笑不得。但在與她多次正面交鋒之後,我也逐漸摸到了門道。其實,要想搞定娃還得講究策略,畢竟她還懵懵懂懂,無法以成人的道理來說服,而硬碰硬也只會適得其反。因此,這註定是一個鬥智斗勇的過程。概括起來,就是以下幾個字:

恪守底線,溫柔堅持

寶寶哭鬧很正常,我們要做的不是抑制他們情緒的爆發,而是接納並且疏導他們的情感,同時教他們明辨是非——「媽媽知道你不開心,盡情哭出來會好受點。但這麼做是不對的,你需要改正。」

舉個例子,娃有一回玩球,因為自己沒抓住讓球滾遠了,便莫名其妙發脾氣,不但大喊大叫,還把她的玩具統統摔在了地上。這個時候,我做了這麼幾件事:嚴肅但沉靜的看著她的眼睛,搖頭,告訴她做錯了,不能這樣。當時她看到我臉色不對,哭鬧得更厲害,並示意要我抱。我只是蹲下摟著她,指著滿地的玩具跟她說:撿起來,才能抱。僵持了幾分鐘,小傢伙居然邊哭邊開始收納滿地的狼藉。等她全部收拾好,我第一時間抱起她,狠狠誇獎了她,小傢伙很快又破涕為笑了。所以有時候,適時的給寶寶台階下也是很有必要的。

及時響應,延遲滿足

針對小傢伙脾氣急的特點,我覺得延遲滿足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比如她想得到某件玩具,我會在第一時間回應她的要求,但是讓她「等一等」,要求她坐下來才能得到。從一開始兩三秒鐘到後來幾分鐘的延遲,鍛煉的不僅僅是小傢伙的耐心,還有平和的心態、容忍和意志力。

樹立榜樣,正面引導

繪本其實是個好方法,一些寶寶行為和情緒正面引導的繪本,比如《小熊寶寶》系列、《小雞球球》系列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有幾回娃不好好睡覺或者洗澡不配合,我就拿出相應的繪本給她看。而非常有名的繪本《大衛不可以》,我卻很少給她看,因為這本書的側重點是通過反面列舉來說明錯誤的行為有哪些,對於還不能明辨是非的寶寶來說,反而會加深他們的印象、強化類似的行為。

此外,抓住小盆友的興趣點來引導,也跟有效。比如娃特別喜歡小豬佩琪,每次無理取鬧,我就會告訴她:「快看,佩琪是怎麼做的?我們跟她一起好嗎?」再比如她喜歡看月亮,每次不聽話,就跟她講:「月亮婆婆喜歡懂事的好寶寶,你做得不對,月亮婆婆就躲起來嘍!」


很慚愧,看了題目才發現自己寶貝也到了這個時期,今天還打了她,記得當初看育兒書的時候還覺得自己在這個時期要怎麼怎麼樣,沒想到顧著工作而寶寶進入這個階段也不知道!


我的孩子現在17個月,也處在Terrible Two。說來慚愧,這還是我的一個美國客戶告訴我這麼新鮮的詞,之前我也是認為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是terrible。。。

說說我怎麼處理的吧!

我的孩子每次都是倔強的把頭一揚,「不要」。於是呢!當她對我說「媽媽,抱抱」。我學她的動作表情說不要,她看懂了我在學她,笑著再次舉起手,「媽媽,抱抱」,我還是這樣,她有點兒著急的說「媽媽,媽媽,抱抱,抱抱」,我把她抱起來,跟她說」平時媽媽跟你說什麼,你都是說不要,媽媽也不喜歡呢!……「

孩子需要我們足夠多的愛心和耐心,可是適當時候,我們也要讓ta感同身受。


剛剛辭掉了早教老師, 但是還是來答一下吧,不夠專業不要太在意。

孩子在23個月到兩歲半的階段里就是大家說的terrible two 正是孩子想像力開始發展的階段,而且會有對周圍環境的探索,有了獨立的意識,所以家長可以給他紀律性的東西來幫助他,比如每天必須完成一個10?min的活動。


作為兩個寶貝的媽媽,小女兒剛好2歲,也是這個階段,不合心意就哭,還看著大人的臉色哭,求關注求滿足,會拿走大人的東西說,不給你,不給不給就不給。但我倒覺得沒有關係,她在升級她的心理,形成她的個人意志,自我。我覺得家長只需要看到,讓她知道自己的情緒能被看到,再言傳身教她處理方法就可以了。

媽媽首先要自己想明白孩子們的心理,沒必要焦慮,沒必要壓制或者忽略,過了這個階段自然會好,不需要很緊張


我覺得terrible two 的意思是兩個恐怖的父母,小孩好奇好動不是很正常的么?


沒什麼好答案,該打還得打,小孩無理起來會跟你要天上的月亮。每當我洗澡的時候,小孩就會把我浴室門劃拉打開,冷風直竄,然後開始要這個要那個,講道理哄都沒用,只有把小孩拉進浴室打一頓,順帶給她洗個澡。


terrible two?這你就受不了了?後面還有terrible three four five呢


推薦閱讀:

「拼爹」不是一種公平么?
為什麼美國教育如此成功,但是犯罪率還這麼高?
你的家庭都教給你們怎樣的禮節?
清北等頂尖大學是否存在期末劃重點等情況?
美國上不上政治課?

TAG:心理學 | 教育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發展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