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主旋律電影,為什麼美國觀眾和中國觀眾對其的態度差別那麼大?
眾所周知,美國不乏主旋律電影,如《壯志凌雲》《美國狙擊手》《空戰英豪》等等這些,但是對於美國觀眾這些電影通常都是熱血勵志愛國的象徵;相比中國拍的那些主旋律,觀眾的反應一般都是噴、俗套、無聊等等。像這種差異請問究竟是怎樣造成的?
美國堵子彈的大兵多了去了,還有堵手榴彈的呢,還有身中幾十槍不死的呢,還有為救一個隊友死一大堆人的呢。當然,這一切都因為發生在皿煮國家,肯定是真的。
你的電影拍不好就是拍不好,你把美國大兵的真實事件安在中國人身上你也拍不好,扯什麼真實事件改編,真是隨處有理由黑一把tg。
上面的某位幾千粉答主讓我很懷疑知乎水平。一個是美國人的主旋律
一個是CCP的主旋律
你說拍攝手段可以,說導演水平可以
質疑朝鮮戰爭,解放戰爭的那個高票sb,只能說句CNMD
希望死在美軍手裡的越南人,伊拉克人,巴拿馬人,敘利亞,中國志願軍能為你鼓掌點贊。
FUCK YOU
主要還是故事拍得不好看,要不然你看最近的《智取威虎山》如何,小的時候看過一部《衝出亞馬遜》,到現在都記憶猶新。另外就是國人對美國電影比較寬容,很多就沒奔著劇情去看,所以很多爛片,如《超級戰艦》等也在國內大熱,實際上美國的屎尿屁,自負與傲慢經常看的我噁心不已。同時,美國電影都是迎著美國人的口味來的,而中國電影有些則沒搞懂國人的口味
美國狙擊手 拆彈部隊 這些都是基於真實人物故事改編。問題來了,國產電影中誰的故事是真實的,邱少雲,黃繼光,楊子榮?扯犢子不能太離譜,人的精神力量沒那麼強大,人的肉體擋不住機槍子彈,解放軍戰士沒有讓子彈反彈殺土匪的技能-----TG的戰士不是超人。
美國電影是美國人打恐怖分子、打納粹、打communists。對比之下,上甘嶺是幫誰打誰?淮海戰役是哪國人打哪國人?美國狙擊手打掉一個大鬍子,我們看了很爽;看國產片,那些挺過了抗日戰爭的國軍官兵一個接一個被TG殺掉,你是叫好,還是覺得痛心?
當然,中國抗日題材完全可以拍出美國電影那種效果,那麼多的國軍愛國將領的故事,可惜沒人敢拍。美國的越戰片、阿富汗戰爭片、伊戰片,宣揚愛國主義同時也有對戰爭的反思,有一定思想深度。國產的呢,除了英勇、服從指揮、熱愛耄主席,還有其他的思想嗎?國產片真的是膚淺、思想空洞。
中國值得反思的不少:二戰為什麼被鬼子打那麼慘?老一輩革命家辛苦打贏內戰結果卻***,這是圖什麼?抗美援朝帶來了什麼?如果拍抗日、內戰、韓戰題材,也能對中國的軍事失敗、後果都進行反思,那一定比現在的國產片水平高得多。美國這些電影對人物形象、內心活動刻畫非常好,英雄也有複雜的人性,遇到危險也會害怕,也會為家人著想而努力求生。國產片呢?人物一個個高大全,為了組織情願犧牲一切?國產片看起來除了假還是假。
《集結號》《亮劍》拍得還算有水平,人物形象塑造是比較成功的。如果國產片能刻畫出人複雜的性格,效果會改善不少。首先不知道提問中所說的「主旋律」是以誰的判斷為準,也不知道所謂「態度差別」具體是指什麼現象。根據個人對問題的揣測,認為各種可能的原因如下:
1.純粹從電影的觀賞性出發,兩國電影製作水平的差距很大。例如《壯志凌雲》和《殲十齣擊》,拍攝年代差了二十年。2.中國拍完了,組織單位、學校去看,看完思想彙報,帶有強迫性。美國基本是讓市場決定,你愛看不看。3.美國主旋律,基本是搞小鬍子、搞毛子、搞極綠,總而言之,美國的主旋律所展現的,是在國際上能下結論的事件;而中國的很多主旋律,在國際上根本講不清楚(甚至在國內都講不清楚)。4、對於「該宣揚什麼樣的價值觀」的分歧,集中表現為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分歧。個人主義語境下的英雄顯得有血有肉,這一點是集體主義的英雄敘事是無法抗衡的。觀眾作為個體,傾向擁護個人主義。除非這種個人主義表彰的是敵方的個體(對於多數觀眾而言,美國是「燈塔」而遠非「敵方」)。5、即使意識到自己的政府在「宣傳」,美國觀眾由於自信「我代表當局」,進而認為這頂多是當局「好心辦壞事」;中國觀眾由於自信「當局代表我」,進而認為這頂多是當局「壞心辦好事」。從心理學上看,比起「壞心辦好事」,人更容易接受「好心辦壞事」。6、歸根結底,是中美兩國影片策劃方和觀眾一方對於「common knowledge」的認知不同。中國,雙方分歧較大,近乎天壤之別,恨不得分出上下左右、五顏六色;而美國固然推崇思辨,在常識性問題(當然,不一定是其他社會的常識)上卻沒有太大分歧。物質先於意識。人首先追求物質享受,才能追求精神提升。生活在一個擁擠、混亂、壓抑的社會,目睹事故頻發、醜態頻出的各種怪現狀,中國的觀眾顯然還沒到追求精神提升的階段。這時候你硬要灌輸給他各種高大的理念和主義,他們自然是要拒絕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不懂人心,怎麼治政?不能治政,那麼其所演奏的,就不再是「主旋律」了。
如果天朝的導演製片人們是為了真的想去拍這個故事而拍。不是為了容易過審容易賣情懷順便可以編個愛國主義的噱頭去賺廣大憤青和老一輩的錢,煽動情緒為下一次情懷鋪墊。國產主旋律影視也會很不錯。如果演員們是真的想去演這種角色而去演,不是為了給自己刷活躍度順便對廣電和廣大憤青和老一輩表忠心求不封殺。那他們也會演的很好。(當然,只有大牌才有的選,小演員能演就不錯了)
能夠讓主旋律類型的電影受到歡迎,其原因應該是觀影者從這種類型的電影中獲得了自我實現的價值,從而產生對歸屬之地的自豪感,這個歸屬之地可以是已經存在的或者讓觀者產生努力去改變自己的所屬之地的動力。
所以同樣的主旋律電影對不同的人群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這和教育,文化,政治宣傳密不可分。就像早期的樣板戲對於那時的人們和這時的人們產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話到此處,我想讓子彈飛一會兒總歸是對的。好的主旋律電影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人們會忘掉那個主旋律的音,而更看重那張樂譜。就像好的音樂是沒有國界的-----雜質,在一開始就會對異族欣賞者產生干擾。
普世價值重要嗎?依法治國重要嗎?權力制度化重要嗎?當我們不能理順這些,所產生的作品就會或多或少過於偏重本國民族情緒。不是說不好,很正確,很光榮,很驕傲。然,也只會本國產生影響罷了。
ps:不要過於妖魔化普世價值,就連主席建國時也不敢公開反對的。然並卵,到頭來一句西方人控制我們的工具,西方人多麼壞就把我打敗了國產戰爭片很少表現戰爭的殘酷性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美國不喜歡足球?
※為什麼美國沒有皇帝或者獨裁者?
※為什麼日裔美國人比較少?
※美國城市如果按「線」劃分怎麼分類?
※美國的貨車為什麼那麼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