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師於十年前預測了「一路一帶」政策嗎?

最近研讀纏師的文章,為其才智嘆服。

在看到纏師天涯id發表的一篇文章的時候,就不只是嘆服,還有震驚。

文章標題《 中國民族復興周期與世界經濟大循環周期共振產生的歷史性機遇下的國家地緣與貨幣戰略 》

其中摘錄一段:

「 目前以長江流域為中軸,華北、華南為兩翼的戰略是和所謂的韜光養晦、消氣外交相配合的,不可能有大的作為,隱藏著極大的危險。從長期的角度,應以環渤海灣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秦川地區建構大的戰略三角。以珠江三角洲地區為起點打通東南亞一線,以秦川地區為起點沿原絲綢之路打通中西亞一線,兩者構成對印度的雙線鉗制。以環渤海灣地區為起點打通東北亞一線,抑制日本和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影響。中國以這個大三角的為基礎將逐步成為亞洲之王,其領土(或附庸性質的影響)應該從烏拉爾山往東直到大海與美洲對望,從北冰洋直到太平洋俯視澳洲,形成世界的中軸,讓歐洲和美洲成為其兩翼。 」

纏師十年前對中國經濟戰略的分析與習大大一路一帶戰略不謀而合,這是巧合還是歷史選擇的必然?


歸結於「地緣」兩個字。

地理上,古時的絲綢之路避開青藏高原而遠走西域直達歐洲,在地里角度是非常科學的。而海上順著鄭和的開拓,水路上的貿易通道明朝雖禁,但私貨不絕,倭寇之亂的背後經濟原因就是這個。

當然這一切貿易通道的方案和經濟上的計劃都來源於我國歷史上所處的絕對經濟優勢地位,這個地位一直維持到晚清鴉片戰爭之前都是無解的,鴉片戰爭的背後就是中英的貿易之爭。

之後天朝衰落而共和起,新中國半個多世紀的追趕和對美蘇兩大陣營的隱忍,就是纏說的「長江+華北華南」的經濟模式,長江口的上海,珠江口的深圳,受到建國初東北影響而略微北移的京津冀和其背後的東北老基地。但這種模式是和我國歷史上鼎盛時期的經濟模式相悖的,也是未來必須改良的。

我國明面上不是一個擴張侵略型的國家,但背地裡卻能把made in china的東西賣到世界各地,上到軍火下到玩具。這種骨子裡的擴張性是非常可怕的,需要現在國家構想的一帶一路來疏通,否者經濟繼續停滯減慢,國家在經濟上遇到的壓力越來越大,黨內一旦勢頭傾斜,像南海釣魚島這樣的問題分分鐘就能成為局部戰爭的導火索。

一帶一路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對外貿易和經濟的終極擴張通道,因為我國的地里位置決定了我們只能這樣做,而地理千年都難有大的變化。再結合現在地緣政治,印度對我國的防範同時使巴基斯坦倒向我國,俄羅斯無力大規模干涉東北亞事物,周邊陸上他國並沒有和我國相抗衡的資本,日本倒向美國,韓國受制於朝鮮和我國一起做三角關係,南亞各國心懷鬼胎有的對中友好有的倒向美國。這種較為平衡和不受大量鉗制的狀態正是適合重提「一帶一路」戰略的時候,如果現在不重啟這兩條貿易外泄通道,一旦天下有變,我國又要繼續受到美國壓制,重回世界之巔的進程就會變得再次遙遙無期。

且一旦戰略形成,印度永無翻身之日,從我國發源的經濟河流一條沖向歐洲帶動中亞各國,另一條迂迴打破美國的島鏈戰略,使其他亞洲國家包括澳洲受益的同時依賴於我國。最終的終極結果可能的標誌就是日本倒向我國,徹底擺脫被美國剪羊毛的尷尬。亞洲各國僅依靠我國的經濟發動機效應就能直接擺脫美國的影響,中國再次成為「中心之國」。

綜上,一帶一路戰略是終極戰略,既是歷史的選擇,也是古今中華賢人志士的統一智慧結晶。


不是預測,是戰略視角。

必要性來看,龍脈一說,是自古就很風光的,祖龍、真龍先不論,但「界風而藏、遇水而止「還是有道理的。基於此,從秦漢唐的長安輾轉至洛陽中州,而後在明清之際在沿海大盛,這一條脈絡已經近水了,上海正是這一路徑推演的表現。氣運南下,北上,同樣遇上三條主脈匯合的問題,所以沿海地區的氣脈折返已經是大」勢「所行了,西進遵從了這一點。

充分性一說,就是對於亞洲三角的論證了。為什麼是三角?為什麼要將上海的地位向南北轉化?戰略不是空中樓閣,實是基於解決最大問題。當前,還有比幹掉美國更宏偉的事情嗎?美國一二百年崛起,既是天命,也是人為。從地中海發芽的對外經濟,輾轉流至西歐和北歐,最後大英帝國將海洋文明發揮到極致;美國的優勢除領土寬廣之外,大洋的分隔也使得」門羅主義「休養生息、韜光養晦的較長時期能夠維持,從而完成了中樞構造,最後得以借一戰完成中樞最有力的向上一筆,二戰完成中樞回拉構成第三類買點。這是海洋文明的升級版本,更應該成為」海陸文明」,2億5千萬級別的競爭。很顯然,我們面對這一不斷擴大的趨勢,理所應當地需要有更廣闊的陸地和海洋配合。唯一的方向只能是「亞歐大陸」。為什麼是12億5000萬?這個基於乘法的因子沒有必然性,而是說,這一級別肯定要足夠高,能夠把2億5000萬的老美區分開。

級別的不同,對應的時間周期也不同。(技術提升了速度,這恐怕也是一個大命題)亞洲三角是突破性的,其目的就是獲得在地區間的主導權,「勢壓全局」,先得其勢,纏說的三角是中規中矩的楔子棋,量出的這一手,屬於秀策的「小尖」,沒有大小飛,更不是採取極端冒險的天元戰法。為什麼不這樣?因為必要性來看,這一走法順理成章,根本沒有冒險的必要。

那麼,當前的一帶一路戰略算是落子嗎?

也不盡然。對於俄羅斯的態度,決定著中亞腹地所屬;對於印度的態度,決定著能不能俯瞰澳洲;對於日本的態度,決定著東南亞的歸途。這三者的定位不同,但戰略層級卻是緊密相連的。

另外,戰略也不僅是經濟上的,更是文化上面的事情。東亞的儒教文化算是近親,印度的宗教文化也有相近的一面,儒教的外柔內剛與西亞宗教融合性更強,等等。這就意味著,企業先行之際,解決國家間文化差異的部門也要努力了,解決全球問題的律師事務所啊、投行啊、慈善機構啊等等都需要政府鼓勵走出去了。至少現在,」孔子學院「比較shit。

目前來看,一帶一路只是戰術層面的規劃,對於各地區國家應該有的起、承、轉、合仍在摸索中。纏說的戰略大三角確是基於地緣論的,12萬5000億層級的競爭勝出,最大概率地將在黃金地帶產生。

亞洲三角是基於幹掉美國的戰略推算出來的。至少,目前的一帶一路與該戰略尚遠。


禪師確實很牛。

不過其實中國的選擇是有限的,那些站得高看得遠的人基於現實大都會開出類似的藥方。

一路一帶就是如此,但是我感覺持樂觀態度的人有些多了。

一路一帶是中國的策略,也就是如何走。但是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其根基不在於策略,而在於自身實力,我覺得一個國家的實力根本是被科技知識武裝起來的人口數量。

一路一帶的目的是為了保證中國能夠繼續發展而不用受到他國的限制,我認為這個才是一路一帶的目標。

一路一帶如何保證中國持續發展?一來是丫頭航這個印鈔機的存在,其在亞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美聯儲的作用提供經濟所需貨幣;二來是一路一帶使得中國能夠擴大國際市場產能輸出,有利經濟的持續增長;三來是一路一帶使得中國對自身的貿易通道具有一定的控制權。

所以目前的一路一帶是主要屬於經濟層面自我防護的策略,而禪師的眼光是一種多層次的戰略進攻的思路。兩者其實是有區別的。

再來說一下一路一帶成功的幾率大小。只能說是有戲,但能夠起到多大作用,這個真不好說。而且中國復興的過程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


纏師若是沒有戰略眼光,又何能在金融市場中呼風喚雨,自成一家?


別高興得太早,只是一次更大規模的四萬億而已,錢最後還是花到了鐵公基上面,並沒有入市,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歸根還是說,給13億人找個大規模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做罷了,論科學技術,我們跟美國 德國 日本 差的太遠 更何況文化 文明產生的制度,嚴重的抑制了生產力的發展,類似北宋的三冗才是當今政權的真實寫照

核心,還是維穩

未來 國富 但並不民強 經濟上像明朝永樂時期


推薦閱讀:

當下中國如何能以低到令人髮指的人均GDP,完成中國經濟的各種爆棚,讓影響力超過老牌資本主義強國?
中國目前進入流動性陷阱了嗎?
如何看待關於2016上海經濟下滑以及各大媒體反駁的觀點?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 較之前城鎮化有什麼變化?
一帶一路到底指哪些地方呢?從哪裡到哪裡?

TAG:經濟 | 股票 | 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