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和古代中國相比孰強孰弱?

(包括古羅馬共和國和帝國時期)

古羅馬的文明先進程度(何時開始使用鐵器、冶金技術、軍事裝備、軍隊規模、工程建築技術、農耕技術、造船技術等)和同時期的中國相比怎樣?

古羅馬帝國時期算是中央集權嗎?有中國集權程度高嗎?帝國皇帝有我國漢唐時期皇帝權力大嗎?

古羅馬為什麼沒統一語言文字?

古羅馬有統一度量衡嗎?


結論在最後。關於古羅馬的宏觀制度,已有解答,故略過。以假設兩軍交戰的方式來論證孰強孰弱。

公元前54年羅馬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率七個兵團四萬兵力攻打【安息帝國(即帕提亞帝國)】,次年在卡萊戰役中大敗,幾乎全軍覆沒,本人被擒殺。而後有一支數千人的部隊向東失蹤,疑似輾轉被漢朝安置在了張掖郡驪靬縣。

《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西域傳》記載了當時人們對西域部分國家所做的評價,《史記·大宛列傳》記載: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屬皆大國,多奇物,土著,頗與中國同業,而【兵弱】,貴漢財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屬,【兵強】,可以賂遺設利朝也。

這是史料直觀比較。

另外武器裝備來說,硬度上:

實驗結果證實,這種青銅劍內韌外堅,外部硬度約290HV,可以印證兵馬俑秦劍的檢測結果。

(《戰國青銅劍的鑄制技術及「削殺矢之齊」研究 》《全國第六屆科技考古論文集》2003年8月)

當時西歐最好的鐵出在西班牙,因為那裡有很好的鐵礦,下面的圖片是書的掃描,從西班牙Almedvilla墓出土的鐵劍含碳極少,屬於熟鐵,硬度僅有95~135HV。還不到秦劍的一半。另外的一把劍含碳稍高,約0.2%~0.3%,但它的硬度也只有70~117HV。可這已經是公元前二世紀了,已經到中國西漢時期,環首鐵刀已經開始取代劍,各種滲碳技術、熱處理技術已經大量使用了。

兩把Basel博物館裡的凱爾特長劍,「not very much better",一個含碳量0.04~0.1%,也是熟鐵,不過硬度達到160~191HV。

公元前2世紀西漢劉勝墓的錯金書刀,也是低碳鋼滲碳疊打而成,經過表面滲碳,最後局部淬火,刃部硬度570HV,刀背表面硬度260HV,芯部硬度HV140。也是內韌外堅。劉勝的佩劍刃長達86.5厘米,寬3.4厘米,也是疊合鍛打滲碳和局部淬火,每層鋼層厚度僅為0.05~0.1CM,已經是花紋鋼了,刃部硬度達900~1170HV,比日本刀還硬,芯部硬度220~300HV,韌性是相當好的。

(《中國古代塊煉鐵技術》《粉末冶金材料科學與工程》 1999年01期)

數量上:

尹灣漢墓簡牘中的《武庫永始四年兵車器集簿》

武庫儲有弩機537707件,這其中有車用弩11181件,普通弩526526件;其次,還有未裝弩機的弩臂263798件

盾9991件,皮甲142322具,鎧甲63324具,甲札587299具;戰馬首鎧97584具,騎兵裝甲具5000餘套(用於重裝騎兵)

羅馬的我不知道,不過五十三萬具弩+一千多萬弩矢+六十六萬鐵甲(札甲+鎧甲),這只是漢朝的一個國家武庫之一而已。並且這個武庫在東海郡,長安的武庫作為首都應該要比內郡還要大很多,更不提邊郡。

軍隊數量:

西漢時期,羅馬馬略軍制改革,羅馬軍團轉化為常備兵。屋大維上位後裁軍(戰時編製必然大於平時),30個軍團約10萬服役16年的職業兵)。

西漢中央禁軍南軍加北軍武帝時期六萬五千人左右,地方郡兵和邊兵不提。

兩軍交陣,雙方都有幾百米的遠程投射武器,性能和數目對比不是很清楚。

但是在中程,漢弩以三段擊的戰術循環射擊,李陵五千人能擋住數萬匈奴騎兵,對於以步兵為主的羅馬人來說,可以說火力投送更加有餘裕。

關於弩矢對羅馬盔甲的殺傷,我看到有說羅馬是熟鐵甲和青銅甲,但是根據央視古兵器大揭秘的紀錄片,漢腰開弩是絕對破甲而殺傷的。

前文有提,熟鐵硬度很低。

姑且不說羅馬軍團能否近身,近身之後羅馬人有標槍殺傷,這個威力確實很大,但是臨敵也就一發,實際殺傷我沒法評估。

純近戰,30厘米的羅馬青銅劍或熟鐵劍剛抬手,九十厘米以上的青銅劍和鐵劍、鋼劍(刀)就已然幹掉了羅馬人。

當然,雙方都有盾牌,但是武器互砍,硬度上平均兩倍的漢朝兵器絕對幹掉羅馬短劍。(別忘了劉勝的配劍硬度是羅馬劍的五到十倍,比出土的惟一一件達到兩百多HV的也是五倍)

雙方都有五米以上超長槍,但是配比比例並沒有刀劍這麼絕對。

盾牌上,羅馬人沒有新意,漢朝的鉤鑲鐵盾以盾鉤鉤住敵人武器,在功能上要強於羅馬盾。

最後就是騎兵。羅馬騎兵只是輔助地位,而漢朝騎兵那是幹掉鼎盛時期匈奴的存在。

秦時就有弩騎兵,漢朝也設有專門帶領弩騎兵的校尉。

根據東海武庫兵簿,漢朝是有馬凱,也就是重裝或重裝騎兵。

綜上,我認為兩軍交戰,羅馬軍團騎兵兩翼必敗;正面極有可能無法接近(一個武庫有一千多萬弩矢,彈藥量是絕對夠淹沒羅馬軍團了)。即使接近,武器上的劣勢也會讓羅馬人近戰失利,更不提突破了。

鏖戰一段時間,漢朝騎兵包抄到位,羅馬軍團也就被圍殲了。


當然羅馬厲害。表音的拉丁文,經歷了分裂和蠻族統治都將近千年不變啊。

古希臘文更厲害,同樣表音,幾百個城邦啊,超過千年居然沒變啊

還有祖師爺古埃及,從第一王朝到希臘化,三十個王朝啊,不但民族,連人種都輪換了一波啊。3000年表音的聖書體都不變啊。

這前後五千年文字不變,才發展出這麼只領先中國一點,你信嗎。

中國就是渣啊,都表意文字,和讀音較為分離了,居然周以後還巨大變動了幾百年。怎能和偉大的西方比。

當然後來西方也沉淪了,自從中國紙傳入後,這班龜兒子居然三百年就分成了上百門語言。有些同樣語言的文字,居然兩百年就變得認不全了。難怪不如羅馬厲害。

++++++++++++++++++++++

雖然現在看到的羅馬建築,至早已經是哈德良時期重建的了。

但文字千年不變,我們這些建築一定也是原汁原味的。而且那些博物館裡面的白紙上的建築素描也是那個時候畫的。可以看到藝術演進哦。那時候只會畫光影,透視還比較差。。

至於哈德良記年詳細文獻,至早也是千年後。早些的文物有,但沒有詳細年份記錄的。但考慮到這是偉大的教廷認可的抄本。那肯定是對的。上帝使者怎麼可能記錯嘛。


bc753傳說羅馬建城,中國已進入春秋時期

bc509羅馬王政時代結束,孔子開壇設教

bc449頒布十二銅表法,進入戰國時期

bc264-241第一次布匿戰爭,白起攻韓

bc218-201第三次布匿戰爭,迦太基毀城,秦始皇下令征嶺南

bc230-130羅馬內戰,秦亡到漢武帝開始北伐匈奴

bc73斯巴達克斯起義,漢宣帝曾封霍光一萬七千戶

bc60羅馬前三頭結成,西漢設西域都護府開始行使管轄權

bc43羅馬後三頭結成,漢元帝巡行甘泉

bc27屋大維稱帝羅馬進入帝國時期,西漢絕對要說昭君出漢塞!!!

ad14朱里亞克勞狄王朝,王莽篡漢

ad26弗拉維王朝,光武中興東漢建立

ad79維蘇威火山毀龐貝,班超出師西域

ad96安東尼王朝五賢帝時代開始,漢和帝賑貸并州

ad97班超命甘英出使羅馬,ad166羅馬使者入漢

ad193塞維魯王朝,曹操攻徐州

ad212卡拉卡拉頒布敕令,曹操征孫權荀彧病逝

ad284戴克里先改革,三家已經歸晉

ad313君士坦丁頒布米蘭敕令,五胡亂華

ad330君士坦丁遷都拜占庭,後趙擾東晉

ad395羅馬分裂成東西羅馬,北魏大破後燕

ad476奧古斯丁被廢西羅馬滅亡,南北朝時期

ad1453奧斯曼土耳其攻破君士坦丁堡東羅馬滅亡,歐洲中世紀結束,明景泰四年也先自立可汗。

東西兩國千年來都是波瀾壯闊。


換個角度。 看後世影響。

兩個文明,兩種制度,兩條路線,兩個結果。

其間的種種歷程,與不同,完全可以寫一部幾十萬字的巨著。我孤陋寡聞,不敢胡咧咧。

只說現象:作為古代西方文明的巔峰,古羅馬是光榮而偉大的,在後世諸多傳承者中,惟美國能出其右。

而中國作為東方文明的主要組成部分,現在是由我們的China PR代表的(什麼台灣香港新加坡日本只是地方意見,不具備整體代表性)。

文明:羅馬的毀滅雖然斷送了歐洲統一的可能(儘管羅馬自己也沒能做到一統西歐),但卻留給了後世兩個法統:神聖羅馬帝國和沙皇俄國,兩個帝國都和基督教有著莫大淵源(我甚至覺得基督教對分裂和滅亡羅馬帝國起了推動作用),神羅那一支連同西歐其它幾個天主教國家,把西歐人民的文化帶向了基督化,導致一千多年後的今天世界上把上帝當做真神的人超過了十億。而沙俄那一支締造了一個人類歷史上疆域最廣大的巨型國家(簡直是monster,體量和做派都是)。

總結起來其實這個文明的傳承不過是兩件事:信上帝,建大帝國。第一條兩個分支都做到了,後一條,前者逐漸走向了依靠資本主義建立經濟帝國(再不就是金融帝國?我實在想不出一個詞可以完全概括)後者逐漸走向了依靠強大武力建立軍事帝國。

說白了,他們要做的其實沒有本質區別:第一,要世界上的其它弱於他們的國家和人民信上帝。第二,不服的要用金錢或者武力手段壓制或者消滅。

這是核心,用個中國風的名詞來定義的話,就是霸道。

古代中國的文明是相對閉塞的,也就使得中國人不需要像羅馬人那樣即便武力極盛之時也還有想征服而無力去征服的地方(比如帕提亞,比如日耳曼,比如蘇格蘭),在中國人長時間幾乎是獨居的東方世界裡,適宜人類種植農業作物和繁衍生息的區域,基本都成了「祖宗疆土」,說實話,他們真能幹,秦長城一條線就分開了農牧業的邊界,那會可沒有衛星定位,完全是憑藉經驗。這樣的閉塞而自守的文明極易產生「天朝上國」的思想(唉,全是當年小夥伴們的襯托)。

雖說幾代大帝國的法統換來換去,終究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了,但好在還有個孔子後代和張天師的後代傳承了這麼多年。

說起我們文明的特點,好像真的有好多,但是如果只是相對上文的那兩個特點,我想就很容易寫了:1,現實且不信神,2,不存在建立帝國的夢想,但一直有「天下」的概念。

挺好解釋的,你說中國人信神吧,沒誰真信,多數是敬而遠之的,子曾經曰過:不知生焉知死?中國人關注的不是上帝佛祖是否存在,極樂世界和天堂是否存在,中國人關注的是活著的時候,所謂「好死不如賴活著」,只有活下去,才有以後跟人BB的基礎。 其次,建立帝國什麼的……拜託,中國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特別不缺皇帝,也不缺帝國。漢唐已經很可敬了,開疆拓土,滅國無數。但除卻少數幾個雄才大略的統治者,更多人希望的是天下太平。 這個是真的(⊙o⊙)哦,只有天下太平了才能安心的種地和造人吶23333333。

況且文明沒中斷過就是好,至少不用總惦記著當初羅馬帝國要是還在就如何如何的事情。

制度 : 古羅馬前期的共和國和中後期的帝國,本質上來說,都是民主制度的祖先(不要拿皇帝說事兒,美國還有總統呢,你敢說美國獨裁么)。

也許我們需要很多個事例來證明古羅馬從共和國變成帝國的必然性,但其實說回來就一個原因:強權者受夠了元老院的推諉扯皮行為,國家要發展就必須有一個強有力並且高效的中央政府,於是乎~元老院華麗麗地從人代會變成了政協,原來負責投票,現在負責鼓掌╮(╯_╰)╭。(包括後世的參議院和眾議院,或者上下兩院,都有些模仿元老院的意味)

然而,即便是鼓掌,至少也是君主和貴族共治國家,君權始終不是絕對至高而不可侵犯的(尼瑪想一想中後期換皇帝的時候撕逼撕的就胸悶,堂堂帝國皇帝的名分有時候竟然需要禁衛軍司令承認才有效,有的乾脆就是禁衛軍指揮官自己來了→_→讓你們不講孝道,你聽說過曹操死了許褚繼位,劉備死了趙雲繼位的事兒么?在羅馬他們就這麼干過)。

總的說來,羅馬是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實踐得比中國好的地方。

扯得有點遠,其實羅馬保持了君主與貴族共治國家的傳統,對後世西方世界(乃至全世界)的影響是巨大的,在這以後,民主與分享權利已經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該怎麼分的問題。 這與建立國家並使其穩健運行的規律是有關的,所謂民主,不過是為了避免少數人或者某個人獨自決定一個國家的命運,這點非常重要,因為誰也不知道統治者的腦袋瓜里萬一產生了瘋狂的念頭的話,該怎麼辦。

所以為了杜絕這樣的可能(當然當然,更多時候我們必須承認,這只是客觀結果,而主觀動機很可能只是覺得自己不比君主差多少,自然也有發言權。一_一|)

插句題外話:而無論這個權利怎麼分配,普通百姓不過是得到一點殘羹冷炙。 羅馬也好,後來的西方君主(或者領導人)也好,終歸是沒有擺脫與貴族(或者多數社會資源得擁有者)分享權利的老路,西方所謂的「民主」,不過是一種權利妥協的產物,絕不是君主自己喜歡(是不是馬基亞維利們看了要點贊?),因為沒有哪個統治者中二病了特別喜歡看公爵和侯爵們在自己決定國策時不停地出於自身利益在那裡BB,然後君主沒辦法只好再開動腦筋互相妥協。。。。。。配合好了叫主明臣賢(比如俾斯麥時代的德國),配合不好叫豬隊友互相坑(比如中世紀被滅的波蘭和被英格蘭吞併的蘇格蘭)。

西方制度的精髓根本在於制約與平衡,這是從羅馬時代就開始了的。至於表面上它叫什麼……民主也好,共和也罷,不過是騙小孩子的文字遊戲,沒有制約與平衡互相促進和發展,就沒了靈魂。

中國的制度

有人說中國人就喜歡集權獨裁。這是屁話。

沒人喜歡做奴隸,無論哪個膚色。

然而,就兩千多年的歷程來看,中國基本是在一路加強君權而削弱其它勢力。記得高曉松分類的時候把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帝國時的君臣關係評價為合作共贏關係,大家一起治理國家。這和前面所說的羅馬傳承下來的模式幾乎一樣。然而到了第二帝國時代,合作共贏關係,變成了天下都是皇帝的,臣子是皇帝的僱員(科舉制度)。科舉基本上算是改變了中國社會前進的腳步(太宗皇帝真長策啊……嘛?科舉不是他發明的?不打緊~誰讓他出名呢~),從此便與西方社會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當西方用兩千年的時間不斷完善著制約與平衡的體系時,中國人則在同樣的時間裡不斷提升君權,並逐漸用實踐完善了君權至高的理論。等到後來的明清兩朝,大臣就變成了君主從屬或者家奴,徹底沒有了挑戰君權的資格。

說實話,雙方做得都不錯,但也都有著自己先天的不足。過度的民主,分享權利,就意味著太過平衡,造成內部制約,社會無法進步,國家無法強大。而過度的獨裁,集權,就意味著絕對的腐敗,造成了國運很大程度上依賴出現「明君」,如果連續出現「昏君」,就離亡國不遠了(吶,清朝也是趕上了,誰讓你自己固步自封不和世界一起進步,那就活該被全世界暴捶,不管你是否有明君)。

好在,本朝玩兒了個中西結合,這個搞得就比前朝的全盤西化強太多了。至少我相信,我們現在的制度,現在的權利分配模式,是最適合中國的。甚至可以說,還是可以向世界推廣的(嘛,不是推廣某黨某主義哈,不然肯定完。這時皇太極看過後,鄙夷地哼了一聲:不就是八王議政么,有什麼大不了的。)

我們甚至可以說得直接一點,其實原來的獨裁製一定是比民主制差的,而現在的制度絕對比西方任何國家高效。

吶,如果這時有人跳出來說「你特么的為什麼要讓我的國家進步?我就喜歡它亂亂的樣子!這是我的自由!」

我也確實無言以對,這是您的自由。

最後說說結果~~~

結果是現在西方仍然主導著世界,但他們已然提不出什麼新的方案來解決現有的和未來可以預見的問題了。也是,連美國都開始走了下坡路,遑論老歐洲和俄國?

中國的國力在噌噌地往上竄。並開始試圖傳播自己的主張和文化(孔子學院確實養活了不少對外漢語教育者)。目前,已經有聲音(不論出於何種目的)開始宣布,解決未來問題的答案可能要在中國找到。

原因么,大約是因為我們從很早以前,人口就很多了,也從很早開始就著眼於如何解決人多了之後產生的問題了。

就是這樣。

最後的最後,題主問孰優孰劣,其實只有歷史能給出最終的答案。而我們,不過是其間浮雲而已。


倆帝國沒有正面交手過,這種比較沒有意義


我認為羅馬是沒挨著漢,挨著漢朝你不弱也會把你滅掉!如果沒滅掉那一定是那個地方不好不想要…


以前覺得作答的各位都好厲害,嚇得我看了一球書,回來發現後面的幾個作答的基本都是傻逼,尤其是被摺疊的最後一個,不知道就不要做大做答,學我乖乖看著。。。。西方人吹逼的本領一點不比我們弱甚至還強些,但是我知道人家自己客觀評價自己的書你們是看不到的。


@Sertorius已經說得很完整了,不知道還有什麼可以補充的。。

文明與物種類似,所謂「更高級」的物種,無非是說更複雜的,但是物種的存續不是看它是否足夠複雜,而是能否適應環境。古羅馬文明和中國文明在盛期都成功地適應了當時的自然、人文環境,將技術限制下一定範圍內的自然和社會資源利用起來,從這點上來說,它們都是成功的文明。但是沒有一個天平能夠將二者對比,也不存在一個競技場能夠讓二者和平發展記分取勝或者打一架看看誰的爪牙更鋒利。題主說的「甩10條街」就更沒法量化評判了。

另外,羅馬帝國的皇帝制度和中國的皇帝有很大區別,之所以用了同一個名字,大概只是因為二者都是帝國元首,然後翻譯的時候就這麼確定下來了。要區分中國皇帝和羅馬皇帝,不僅要從權力的角度來討論,還要討論繼承權問題。另外,帝國這個概念對於兩個文明來說分別意味著什麼,也是一個很值得考證的問題,二者恐怕不是在同一個意義上被稱作「帝國」的。


@IDF301

實名反對

首先,初二歷史內容,百家爭鳴的根本原因,鐵器的大量使用,提高生產力解放思想。

越王勾踐劍千年不朽,鍛造方式,化學方程式3Fe+4H2O=Fe3O4+4H2。

這僅僅是戰國時期的水平。

羅馬帝國全盛是在漢代。別的不說,單從武器層面:

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尤三當一。

——漢書,卷七十

而就是這些三當一的匈奴人,跑到歐洲後佔領了一大片地區,這應該可以說明什麼問題了。

總之,如果就從冶金這一塊,羅馬不說差,至少毫無優勢。(說羅馬大鍊鋼鐵的你穿越回去建的高爐嗎?)


北極熊和●◎▲◇(某種外星動物)哪個厲害?


抖個機靈

漢朝操翻了匈奴,匈奴操翻了日耳曼蠻族(這個有爭議,匈奴和匈人的關係不是那麼肯定),日耳曼蠻族操翻了西羅馬。

唐朝操翻了突厥,突厥西遷到小亞細亞操翻了東羅馬。


古羅馬時期以古羅馬人為統治者,其他部族為被統治者。也就是以少數民族統治多數民族,這很類似蒙古帝國。國家越擴張,技術越先進,實力越強大,內部矛盾也越突出。古羅馬的文字和度量衡就是高貴的象徵,就是通用的標準,野蠻人及奴隸沒文化也不配使用。在當時來看,古羅馬擴張到地理極限,而漢王朝也擴張到接近地理極限,雙方是不可能碰撞到一起的,因此只能說各自具有各自的優勢,也不存在誰甩誰的問題。古羅馬經歷了共和到帝制的過程,但是由於部族壓迫的存在,並不存在中國這樣的中央集權到專制的地步,實際上這樣的帝國很難持久,很快便出現了內部分裂。內部的離心力加強如果再加上外來強者的入侵,就會很快分崩離析。


當然是中國完敗,中國落後的冶金技術,根本不堪羅馬人的攻擊


羅馬帝國就是個環地中海沿岸帝國,主要依賴海運和步兵建立帝國,砍砍周圍的凱爾特日耳曼農耕部落那是無敵,面對比他規模更大裝備更先進的漢軍,只有八九會輸。


我取消了回答刪除是因為我發現了一些答案居然重複著我本來的文章里用來釣魚的比較思路。。。而這些思路在經過一定的學習後都是頗為。。。怎麼說呢。。。另人哭笑不得的。

先謝邀,這種問題年年有人問,格式也基本沒變化過:「漢朝能秒殺羅馬嗎」

「中國能甩羅馬十條街嗎」等等等等……

如果在知乎里給出了不符合一些人預期的答案,這些人大可以再去另一個地方尋找認同感,層層而下,至少最後到了鐵血肯定會發現找到了組織。

當然,對於這種需要比較大量知識儲備的問題,還犯不著去鐵血呢。

所以我就不讓很多人跑遠路了,我來提供一些網友在履行維護國家榮譽的義務中所體現的智慧。

「對,中國的確甩了羅馬十條街」

「重農抑商的中國要比歐洲的商業文化淳樸多了」

「整個歐洲都沒中國大,你羅馬怎麼可能比漢朝大」

「咱秦朝上百萬的兵力分分鐘碾死你個羅馬」

「羅馬的奴隸制殘暴不仁,而天朝多麼先進?」

「你可知道秦朝的弩有多厲害」

「你知道羅馬人多無恥?前一個月訂了和約第二個月就又打到你家門口了!」

「我大可以把孫子兵法拍你臉上告訴你中國的軍事智慧是多麼超前,再指著韓信告訴你我們中國軍隊是多麼威武。」

「我們中國存活到現在,羅馬?兩千多年前都被淘汰了」

「被我們打跑的匈奴肆虐羅馬?嗯,光這一點就夠了」

「中國的諸葛連弩一回合能攻擊三次,全文明第一!」

「我們中國有59,你羅馬有什麼?」

所以,羅馬比不過漢朝,西方文明是落後的,當年李鴻章那句「我朝制度曆法接勝西方唯火器不能及」是多麼正確的看法啊。


戰爭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國家實力,以此而論:當時亞歐大陸上漢朝和羅馬帝國軍隊所向披靡,孰強孰弱沒有交鋒無法比較。但是有個民族叫匈奴,大漢能以舉國之力滅匈奴,迫使其民族分裂部分遷移歐洲。百年過後匈奴卻在歐洲恢復往日榮耀,攻破西羅馬帝國首都,間接導致了羅馬帝國滅亡。歐洲各民族望匈奴而喪膽,人口向西遷移一波又一波,其中不列顛群島更是飽受各民族侵略。所以我竊以為若以匈奴為參考,大漢實力會更強。(我覺得這種比較沒啥意義,因為羅馬與漢都曾造就燦爛文明,在人類那段歷史裡交相輝映,光芒應不輸彼此)

以整體觀之。當時歐亞大陸上隨著東亞農業文明崛起,游牧民族(尤其中亞細亞民族即中亞游牧民族)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其中許多被迫西遷,侵略歐洲。當時相比歐洲寒濕環境,中國農業生產環境更為優異,一年兩熟(憑印象)。在那個時代地理環境優勢更能造就強大文明,也因此在中世紀以前中國與歐洲交流中,中國在其中都主要扮演貢獻者的角色。


個人覺得中國比羅馬強,因為中國留下的文獻資料遠遠大於羅馬留下的。就像現代美國遠遠強於中國一樣


就是「黃禍」嘛,上帝之鞭多次抽在歐洲人身上。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關公戰秦瓊。。

答案是沒有定論的。。

如果只是一萬人vs一萬人互懟那肯定是古代中國要強 為什麼 遠程兵種啊中國的弓弩技術是可以單懟游牧民族的

但是你要是真的是戰爭那又要考慮到比如說人口問題啊 技術體系啊 後勤保障啊政治穩定啊 那就太複雜了 所以很難討論。。。

只從片面的武器技術談勝負,那不就是耍流氓


中國文明的強盛不需要藉助古羅馬帝國來證明。中國文明比較早熟,在古希臘時代中國就是強國。


既然已經跨越了時空,以後類似的這種問題可以換個角度思考,漢朝打得過蒙古嗎?打得過帕提亞嗎?打得過帖木兒嗎?打得過明朝嗎?問題的性質是一樣的。但你的結論和思考就會完全不同。


推薦閱讀:

在航海業蓬勃發展之前各個大陸或島嶼都存在人類文明,但最後為什麼亞歐大陸的文明卻成了主流?
蒸汽機的發明對世界格局產生了怎樣的深遠影響?
為什麼中國能夠形成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大國家,而歐洲不能?
關於大航海時代(地理大發現)的歷史,有哪些值得推薦的書籍?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比較清廉的政府或朝代?

TAG:考古 | 歐洲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 | 世界歷史 | 羅馬帝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