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一首歌是好歌還是爛歌?

請舉出客觀標準來回答,舉不出來的,請不要再答了,不要把這裡當貼吧和百度知道。

什麼「憑個人喜好」,什麼「看看能單曲循環多久」這一類的一句話回答,拜託不要答了,不說話沒人當你啞巴。


大一的專業老師說好聽的就是好歌。因為音樂本來就是給人聽的讓人爽的。

但是我比較喜歡另外一個理論,我忘了在哪看的了。就是說好聽的歌不一定是好歌。

好的歌曲應該是對音樂的發展有貢獻的,是可以推動音樂/作曲這個行業的,而不僅僅是好聽而已。

但是,不是學音樂的人沒辦法判斷這個作品是不是對音樂的發展有貢獻,因為要學的東西太多啦。

就連定義好聽都很難,你覺得好聽別人覺得難聽,或者反過來。

甚至一部分人感受音樂好不好聽只是根據和聲進行聽起來的協和感。比如我媽我爸我姑姑等。整篇三和弦am F em的進行都讓他們聽著要開始甩頭。

而且流行音樂已經跟一局dota,一局CS一樣變成一種快速享受快速拋棄的東西了。

所以判斷一首歌牛不牛逼就交給專業學音樂的人來做吧~

你只要知道對你來說什麼是好聽的歌就行了。

噢shit我已經21個小時沒睡了如果寫的不好給我說一聲我試著改一下。


什麼是好歌不好形容,但伴奏幾個樂器搞大齊奏的肯定不是好歌。

過分單調的只能是神曲不會是好歌。

在沒有技術上的硬傷的前提下幾乎每種音樂風格都有自己一個閃光點,一個吸引人的地方,以那個閃光點為核心,歌曲編寫過程中有沒有什麼 新意,創意,基本就決定了這首歌好到什麼程度。

比如說唱節奏設置有無難度,是否悅耳。

金屬riff律動如何

迷幻使用了哪些新奇的音效,製造了哪些感覺,大段音樂段落演奏是否好聽

放克的貝斯

爵士各種和弦帶來的氛圍等等…


欣賞流行歌曲無非幾點:旋律、歌詞、編曲、音色。

直觀感受旋律是否動聽,音色表現是否恰當,編曲有沒有正確推動情緒變化,歌詞是無病呻吟還是字字斟酌。

再進階點,作者在技巧性上有沒有花心思,旋律上有沒有呼應、有沒有反覆出現的主題性樂句,風格色彩是否明顯,演唱技巧上有沒有花樣可以欣賞,歌詞的押韻、節奏性、詞彙用意是否可以反覆推敲、或者引經據典等等。

好吧,我要開始吐槽了:

不要把「純傻逼地有簡單節奏的念歌詞」說成rap

網路口水歌拜託有點上進心,上世紀7080年代的編曲模式不要再拿來用了

有上進心的拜託長點腦子,不要無端端加電音,還是low到爆的電音、不要自以為很厲害地去混搭,民歌唱腔搭pop編曲再加點電子風你TM是不是還覺得自己很牛逼啊?

寫詞的讀多點書好不好?特別那首「男人就是累」累死你MLGB!就你這文化水平能活下來就TM不錯了!

還有「我的滑板鞋」!那幫在我「如何評價《我的滑板鞋》」的答案評論裡反駁的、罵我裝B的,全給我拖出去突突突!正如@李嫑嫑說的那樣,我們先談好不好聽,再來談情感!一塊沒醃製的、煎得一面全焦糊一面全生、然後狂撒鹽的牛扒,但是煎的人全心全意去煎,那這塊牛扒就好吃了嗎?!你TM吃一口給我看看啊!一群神經病!


我的結論如下:

  1. 好歌的特徵首先是悅耳的「感官鑒賞」走心的「情感鑒賞」飽含創作與製作誠意的以及內富深刻價值的「理智鑒賞」。我必須要說的是,大部分人確實還停留在「感官鑒賞」和「情感鑒賞」這個層面,雖然我知道可能有人會噴,但希望諸位請尊重這個事實;
  2. 音樂確實不分國界不分膚色種族,但是音樂之所以能成為一門學科,說明它是有門檻的。只可惜我們聽歌的人中並不是每個人具有完整的鑒賞能力,況且能力也分低中高。鑒賞能力意味著你對歌曲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感知能力、欣賞能力、剖析能力的不同,這種能力區別於我們普通的「悅耳(抓耳/洗腦)」,可以讓我們更進一步試圖了解歌曲的創作動機和創作價值;
  3. 爛歌有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不認真」。比如在創作時對細節的不認真、在編配上的不認真、在演唱時的不認真、在傳情達意上的不認真。這種「不認真」不符合真正意義上「嚴謹」的音樂創作態度,音樂之所以能被稱得上是藝術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包含了藝術特徵。但很顯然,有的人恰恰濫用了藝術對音樂的附加值做文章,把原本客觀存在的瑕疵進行藝術包裝化,使得大便都能踩著滑板鞋變身高大上的冰淇淋。這是為什麼?因為苦逼人生有夢想有情懷唄。

音樂有個特別有趣的論點,就是它有感性的一面,也有理性的一面。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用客觀的論述去解讀,但有時候我們人類又會被音樂或音樂背後的故事或人影響了情緒,從而導致喪失判斷力。可往往到了這個階段,我們人類已經不在乎歌曲的好壞了。這也是為什麼之前周三在《中國好歌曲》里能打動很多人,可我仍然說他那首歌不好的原因。

比如在這篇問題下 知友 @游淼 就沒有因為人物背景和故事渲染影響自己對音樂作品的判斷:

如何評價「中國好歌曲」中周三的原創歌曲《一個歌手的情書》? - 流行音樂

當然我的回答好像刪過,如果你想了解我當時是怎麼說的,可以看這個:

《中國好歌曲》民謠曲目全部落選,趙照、周三未能晉級主打,民謠類的貌似很難適合在萬人舞台的氣場嗎? - 音樂

但如果你讓我舉反例,知乎上還不少,為了不拉仇恨我是不會舉的,我在知乎因為這個也得罪一些人。用一句最討巧的話來說就是:「聽歌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過分的用鑒賞標準要求別人達到一定程度的鑒賞能力,是比較苛刻的要求。」但話說回來,有時候你不要求別人,別人也以此為傲,甚至有反智傾向,慢慢就演變為非主流和主流的碰撞,最後就開戰對噴。這種劇情推演我還是能想到的,我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希望更多知友不要一昧的對一些非主流音樂進行情感上的認同佔領,反而喪失了自己稀缺的理性判斷。情感固然要有,但所有情感都是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而不是浮空虛渺的感覺。

另外,如何區分好歌爛歌,終究區分這些歌曲的是人,是人就會存在主觀客觀,當我們過分理性的時候就喪失了人文情懷,當我們過分追求情感的時候就會喪失對音樂嚴謹高標準的追求與要求。

最後謝邀,以上僅個人淺解。


一個很直觀的標準是聽覺上舒不舒服,思想內容對不對胃。在這一點上,大家的差別並不大。

奇妙的是,聽過的曲子越多、聽過的風格越多樣,所培養出來的音樂品味就越是不同的。

你的耳朵會慢慢變得敏銳,開始關注到各種細節,節奏、旋律、和聲等等,感受到它們的強弱之分、音色之差,還有人聲所傳達出的人物的個性。

耳朵也會形成記憶。

例如當你已經很享受一首歌高音的程度,有一天你聽到別人拉不上去了之後,就會有一種失落感了。

再舉個例子,我在本地音樂里第一次聽某個演奏版本拉威爾的《Bolero》非常喜歡。後來想在網易里找這支曲子,就找到了卡拉揚指揮的版本。剛開始還不太喜歡卡拉揚的版本。可聽著聽著,我就喜歡上了它。為什麼?本地音樂只有14分鐘,而卡拉揚的是16分鐘。聽習慣了後者之後,它的節奏感已經聽得很享受,再聽前者,就覺得太局促了,少了從容。

正是因為這些細節感受上的提升,使得自己可以感受到作品之間的差距。一些原本聽著還不錯的流行歌開始經不住考驗,原形畢露了。

慢慢地,你會嫌棄流行樂柔軟無力,旋律簡單重複,人聲千篇一律,鼓點也只是像上班一樣到點打卡,完全不能為歌曲表達帶來益處。

於是乎,就有所謂的爛歌和好歌了。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音響效果也會影響聽眾對歌曲的判斷力。

我就有過這樣的經歷。不少好歌在我的音箱上播放會非常有味道,可一旦放到手機播放,就覺得沒多大魅力,甚至還不如流行樂。沒辦法,好多細節都流失了。而流行樂卻因為沒有這方面的損失從而活下來。

用個好點的音箱就會知道哪些歌是濫竽充數了。

還有一個因素會對鑒賞產生很大的影響,那就是歌曲的思想內容。這基本上是價值取向的問題了。有的人會因為它唱到心裡去而喜歡得不得了,即使歌曲「品質」一般般。有的人就不會太關注思想內容,更注重它的形式表現力,如果思想內容更契合那就更不用說了。


本來只是想吐槽lz「舉不出來的,請不要再答」的。。感覺這樣不太厚道就多寫了點。

希望lz別把知乎當作權威,大部分人只是來打發時間的。。

答題有規範,問題也有規範。lz提供了問題,但是並沒有權利阻止答題者分享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因為好歌爛歌,說到底還是要看個人喜好的,如若不然,就不會有這麼多音樂類型了。

或者lz的問題就該換個方式來問:比如如何區分一首歌是旋律死還是金屬核;格萊美獎評委如何區分一首流行歌曲是好歌還是爛歌。

回到問題,我講一些音樂的規則,一些現代流行音樂(歌)可能已經不再遵守的規則。

作曲家Aaron Copland在他的書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中提到,音樂是由節奏、旋律、和聲與音色組成的。(說要在前三者上全部別出心裁,可以說就是在整個音樂創作上都另立門戶了。這樣的作品不少都是Captain Beefheart這樣的。。)

節奏:不同類型的音樂、情緒有適當的節奏型和曲式。小到小節的重音位置,大到段落安排都是有規則的。比方說流行音樂的Verse-chorus form。

旋律:旋律和和弦進行是分不開的。不單獨說了。不和諧時有時會讓人覺得這段歌沒唱完就結束了。 @VinceWong 說得比我好。

和聲:音符的組合要在五度圈的容錯範圍內。並不是要完美的和諧,熟練地運用不和諧才是作曲家的才能。比如貝多芬命運的開頭。

音色:這個要樂手才有資格講。但是我好歹也明白Gibson LP是把好琴。Sonic Youth當年因為買不起好設備,用各種詭異的特效補完了自己實驗性的風格。Pink Floyd到了EMI給Beatles錄音的Abby Road,用上了當時最領先的設備,才有了後來的成功。

音樂是一種語言,也有語法。這種語法的根在教會音樂之中。啟蒙時代以來,哲學、美術、音樂的規則都被打破了。這種反對教條、封自己為神的行為,並不能為文明提供良好的發展基礎,它的終點是無政府狀態。產生藝術的方法在進化,美學的標準卻不曾改變。因此偉大的作品是永恆的。

音樂的法則是什麼呢?是J.S. Bach。據說作曲家成熟之後,都會有回歸巴赫的傾向。

訓練一個能創作勃拉姆茲音樂的作曲家,可能需要十年。培養搖滾樂手卻不需要。Pink Floyd,The Clash,唐朝等等的起點我們是知道的。在創作和演奏上都沒有,也不需要古典音樂那麼多的規則。吉他說白了我們能控制的只有延時和失真。複製Jimmy Page與肖邦的演奏,難度等級是不同的。

以搖滾樂手為例,他們不是缺乏「教養」,而是跳出了標準之外。他們追求的就是特立獨行的主觀意識。請問如何用客觀的標準評價他們?

好歌的例子:貝多芬的歡樂頌

爛歌的例子:Captain Beefheart的Trout Mask Replica

p.s. metalstorm點評專輯的不成文標準是songwriting, originality, performance和production。這也代表我個人的判斷傾向。按照這個標準給流行音樂打分的話能上6分的恐怕沒幾張。所謂客觀標準,我認為只在極小的圈子和極特殊的情況下存在。


節奏,旋律,和聲。

三者都有特別革新之處則上之上品,依次類推。

  • 節奏:

一般來說一首歌個從頭到尾就一個基礎節奏型不加切分,

甚至慘到連鼓點都不加花的,

非常適合催眠和感覺厭倦的,稱為爛;

節奏型能完美體現歌曲的情緒起伏,

帶動聽眾情緒,

並且鼓點運用別出心裁的(比如樂器、音色、切分等),

讓人一聽節奏型都幾乎能馬上對上歌曲的,

稱為上品。

  • 旋律:

一個音重複幾個小節,

整個篇幅保守的完全使用五聲音階,

音程沒有一點跳躍的,

基本上就是爛旋律無疑;

大量使用變化音,

音符隨著情緒有大跳動,

低音旋律能完美配合高音旋律並且形成律動的,

並且和歌詞本身自帶音調不會有大衝突的,

就是優秀的旋律。

  • 和聲:

基本只有三個主和弦,

很少使用副和弦,

一個和弦持續三個小節不變的,

沒有轉調和離調的和聲是非常無趣的;

隨著低音不斷做出改變的和弦,

有豐富的感情色彩的複雜和弦,

甚至大量的離調無調試運用都得讓人不感覺突兀的,

這種和聲絕對是讓你能細細品味很久的。

所以綜上所述,我覺得完全符合好歌標準的典型:Radiohead - 15 Step

視頻封面【Edwin】2000-2011格萊美十大現場之電台司令Radiohead演唱15 Step—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完全符合爛歌特點的典型:崔健 - 花房姑娘

視頻封面花房姑娘 演唱會現場版—崔健—音樂—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歡迎大家收聽我的個人專輯 宙 Time ∞專輯 ??點擊~~~也許全部都不是爛歌。


我的認知是旋律,節奏,歌者,歌詞(排名分先後)綜合實力。

旋律最高,就像周杰倫(事實方文山的詞全部是垃圾)他的劃時代之處就在於是個真正的"音樂人"。完美主義里大段周杰倫周杰倫周杰倫repeat,讓我發現他真的是旋律天才加節奏大師。安插自己的名字,排除詞所帶來的干擾,沒有人文情懷,完完全全回歸音樂的天馬行空。

節奏是旋律的搭檔,它是音樂的「進行式」,決定了音樂的運動形態。輕重緩急就從這裡來。有時候一首歌曲調好聽,但結構鬆散,就是節拍和速度沒有做好,會影響歌曲的檔次。

歌者,天籟的決定對象。優秀的歌者有獨特的氣息,我認為好的歌者反而是「小氣」的,即這首歌的氣質只能屬於他。比如陳奕迅,他的歌聲就是自帶情境功能的。熱帶雨林里:閑談被關掉了,伴奏只有那煙味,真的可以聽到見鳥獸走避的靜悄;明年今日里同伴新婚的盛宴惶惑等待對方出現,聲線間確有焦慮忐忑與無法不期待的焦灼,他的獨特性就在於適合演繹畫面感強烈的歌。

歌詞:詞控太多,事實詞是最不重要的(歌曲中我們要的不是詩人),但由於詞的門檻最低,最容易勾起「情懷」,所以被賦予了太多想像。自我代入總是容易的,不值錢。

所以旋律好聽;節奏恰當;找到最合適的演繹對象;歌詞具有美感,做好和節奏旋律的搭配(比如尾音,重音上的那個詞),不要太多刻意做作的押韻,就是一首好歌了(至少肯定不會爛)


名叫「好歌」的歌單里不應該有你會按「下一首」的歌。


給曲藝愛好者聽搖滾

給歐美追崇者聽鳳凰傳奇

給無肉不歡者天天吃素

給愛平底的姑娘天天穿高跟兒

怎麼都不行 怎麼都是不好 怎麼都是討厭

所以

音樂作品沒有好與壞 這是個很主觀的東西 對於聽眾來說 只有喜歡與不喜歡 喜歡就好 不喜歡就是壞或者爛

還有一個因素是「從眾」 即多數人對一個作品的評價是好還是不好就代表了這個作品的好與壞


能上排行榜的新歌基本上就沒幾首好歌。


說好壞就要先說目的吧?

客觀來說音樂作為一個產業,它的目的太複雜了,有人靠它吃飯有人靠它泡妞,還有人靠它上春晚有人靠它跳廣場舞。這個每個人都心知肚明我不需要多說。

主觀來說這就是音樂和人相互作用的事情,看過一個研究說,不管什麼人在聽什麼音樂,只要自己喜歡的,腦內的滿足感就是相似的。所以說沒有什麼規則可循。

也就是說:主觀標準不存在/因人而異/好聽就沒差。


個人看法

一首好歌,能讓人靈魂都為止顫抖,或者是歌詞讓人共鳴,或者是曲子讓人感到一種升華。

就好像這首,time to say goodbay,又或者這首純音,一人靜-姬神。都給我一種身心被清洗或者為之共鳴的感覺。

但是,這些都是看人的,或許有的人喜歡TFboy你也不能說他品味低級,有人喜歡肖邦你也不能說這人真高雅,都是看個人聽感,但是有一點,如果一首歌(純音)能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並且喜歡,那這首歌(純音)就一定有過人之處。


爛歌不好聽,或者不耐聽。

當然了,人各有所好,所以這是統計意義上的。

對個人來說,你聽100遍不會吐的就是好歌。


如果這個好和爛指的是好聽和不好聽,完全取決於個人。

如果這個好和爛指的是藝術價值有多高,不同類型的音樂有不同的追求的東西,不能一概而論。


對藝術形式的鑒賞大概都是主觀的,根據主題經驗的不同而導致評價的的差異,所以好的音樂,如同問好的文學,好的畫作,根本就沒有什麼「客觀標準」。——但是,觀察者的經驗是不同的,這個「經驗」是個複雜的構成,可能包括了修養的一切方面,以及最重要的,對所欣賞藝術的總體視野,不管是歷史縱向的、橫向的,甚至更加細微的該領域的具體知識,並藉此判斷眼前作品在藝術歷史長河中的定位,是怎樣繼承怎樣開創,以及手法上的優秀與稚拙,最終判斷一個作品是垃圾、庸品還是天才之作。最根本的還是對心靈的碰撞,雖然眼界高低有不同,欣賞時所獲得的快樂是相同的,只不過刺激的闕值不同。最後還是要說,專業的評價是由專業的人做出的,大眾的意思就是平凡、庸俗。


標準很多:

1、銷量;

2、業內權威人士和媒體評價;

3、大眾評價;

4、前三項說的都是狗屁,你如果愛聽,滑板鞋也是好歌。


我是一個狹隘的人,覺得歌曲的靈魂在於旋律。一首歌就像一套衣服,練過鋼琴學點樂理什麼的或者天生樂感好的話,能聽出哪些是簡單廉價而通俗泛濫的,哪些又是美麗動人別出心裁的。

編曲就像搭配,也很重要,粗糙的編曲會降低整個歌曲的檔次,同理有時巧妙的搭配能化腐朽為神奇。

詞就是模特,好歌應該填好詞,但重點還是應該在show上,如果你只是想看俊男美女的話不如去讀詩,還比模特長得漂亮。

歌手就是設計師,有各自風格,但不管老牌還是新人穿,好看的衣服就是好看。

雖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品位,但是好品位都是基於大眾審美的。如果你不自信自己的審美,就買一些大牌經典款,王菲啊涅槃啊施特勞斯啊,不會出大錯。但如果想時尚點就得多花點心思。


金坷拉是檢驗歌曲的唯一標準!


音樂是個很主觀的東西,有技巧性的高低之分,卻難有好壞的統一標準。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但是,歌曲,特指有歌詞的音樂,我想往往是可以通過歌詞稍加區分的。歌詞太過低俗的歌曲一定不能算作是好歌曲,儘管,它的旋律或許很好,也只能將兩者分離時才能將旋律的部分成為好音樂。


推薦閱讀:

在你印象里,林夕的巔峰之作是哪一首?
有哪些老牌爵士歌手?他們的經典名曲有哪些?
如何評價Ray Charles?
英文比中文是否更能表現一首歌曲的魅力?

TAG:音樂 | 歌曲 | 價值觀 | 音樂人 | 流行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