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黑色洛城》(L.A. Noire)?
玩的時候可起勁了。知乎上關於它的討論有點少,可能遊戲發售的時候知乎還沒有那麼多人吧。
我認為《L.A.Noire》這部作品是遊戲畫面進化史上的里程碑,僅僅憑藉著背後的技術含量以及極強的劇情也能在遊戲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無論如何《黑色洛城》都是一款被完全低估了的遊戲
下面我就為大家詳解一下《黑色洛城》背後的技術,最後再對遊戲本身做出評價。
- 首先,《黑色洛城》是第一款把人物面部表情從「做的像」到」做的活「的遊戲
這都要歸功於R星的面部捕捉技術(MotionScan),這個技術是《黑色洛城》的製作團隊Team Bondi的傑作(可惜目前團隊已經解散)
我們看到的黑色洛城的人物其實都是真人出演,再進行面部捕捉
MotionScan捕獲來自32個攝像機陣列的數據捕捉到演員的臉。這些攝像機對所述視頻流被以計算機使用立體視覺技術來產生三維模型,用於從組合視頻流中的每個幀進行處理。包含的數據是複合紋理貼圖和法線貼圖,一旦處理完成,在後台捕獲過程和各種參數可根據質量和解析度方面進行調整。這些參數被放置在用於處理一個伺服器隊列。在該數據就可以完成可用於處理的處理器的數量的函數。深入分析使用64bit集群來處理數據。
其實不光是面部捕捉,劇情里的過場動畫也都是由真人先做動作,電腦再通過演算法製作成遊戲圖像。
(左邊是真人戴上動作捕捉外衣,右邊是製作完成的遊戲畫面)(我們玩到的科爾搜集證據的動作都是真人動作的捕捉結果,這也就是為什麼《黑色洛城》里的動作完全不僵硬)那麼可能有人會問了,這項技術到底怎麼改變了目前遊戲呢?
舉個例子吧,最近很火的《使命召喚11:先進戰爭》里就運用了這項技術,通過面部捕捉把影帝凱文.史派西做進了遊戲里
所以無論如何《黑色洛城》都是不該被忘記的遊戲。
--------------------------------------------------------------------------------------------------------------------------------------------- 第二點就是R星出色的美工把遊戲的細節做到極致,使這款遊戲好似藝術品。
此外R星還完整復刻了當年幾乎所有的名車
也確實滿足了不少收藏愛好者的需求。
下面是最令我讚歎的,那就是美工對細節方面的處理,你可以發現,遊戲里所以的證物上面的筆跡以及小細節都做得極其真實,不同種類的文件上面的筆跡和字體粗細都不一樣....
更絕的是如果你在使用左輪手槍,打幾槍然後拉近一看,我天哪,原來空子彈的效果也做進去了,這簡直讓我懷疑製作組全體都是強迫症。。。。。。
總之,很多人玩遊戲壓根沒有注意到這些細節,不過確實很是震撼。
------------------------------------------------------------------------------------------------------------------------------------
下面說說《黑色洛城》的缺點。- 射擊手感太過僵硬
- 開車手感很一般,爽快程度遠遠不如師哥《GTA》
- 《黑色洛城》幾乎是史上通關後最無聊的沙箱類遊戲了,別看它是沙箱,但是基本哪兒也去不了,街頭的案子就幾件,辦完就木有了,你也不能像GTA一樣去進行娛樂,你只能到處轉轉收集汽車和警徽而已。
- 劇情其實還可以更好,沒有多結局比較遺憾
--------------------------------------------------------------------------------------------------------------------------------
那麼為什麼這麼一款IGN8.5,Gamespot9分的作品會賣的如此之差呢?原因就是偵探類遊戲在北美賣的不好,近期的《靈魂:謀殺嫌疑犯》不也滑鐵盧了不是?謝邀。這遊戲發售的時候,知乎估計確實沒多少人。但更重要的原因我想可能是就算當時知乎有眼下這個規模,也一樣沒多少人會討論這個遊戲。
LAN主機版本發售於2011年年中,PC版發售於2011年11月。對於中國的廣大PC玩家來說,主機獨佔的遊戲基本上可以無視。而2011年年末的時候發生了什麼,大家想必也清楚。2011年11月前後,睽違五年之久的上古捲軸系列正傳續作上古捲軸5上市;終結FPS遊戲堪稱歷史上人氣最高的子系列,使命召喚現代戰爭小系列的CODMW3上市;把FPS畫面和多人戰鬥規模推向新高的戰地3上市;終結X360世代又一超人氣子系列,刺客信條E叔傳奇的刺客信條啟示錄上市;蝙蝠俠系列中我個人認為到目前為止素質最高的一作,阿甘之城上市;乃至於模仿GTA卻也算是走出了自己獨特道路的另一個類GTA遊戲,黑道聖徒系列中的老三上市(順便一說我覺得SR3也算是系列裡水準最高的一個)……在這些人氣作品的包夾之下,LAN沒有受到重視,一點不奇怪。更何況,LAN的宣傳完全沒抓到重點。
LAN是一個推理破案的遊戲。雖然相比於很多古典的推理遊戲,LAN有了開放世界和動作戰鬥乃至飆車這一類新派的殼子。但推理的這一條在當時的宣傳里很多人沒看出所以然,還以為就是個加了動作捕捉的小電影——畢竟一年前的2010年年中,《暴雨》給不少沒有PS3的人也留下了深刻印象。然後這些人們看完宣傳片,對LAN的印象變成了「這不就是又一個黑手黨2么」。同樣是在一年前的2010年中,這些人們當中有不少被黑手黨2的開車坑得夠嗆,於是對於LAN自然也就沒興趣了。
我記得LAN的PC版上市的時候,我也沒怎麼鳥這遊戲,因為滾5+COD8+ACRV三個加在一起,已經幹掉了我兩萬日元,間接導致我那一年聖誕節和元旦都沒吃上什麼好的。
但LAN其實是一款素質極高的遊戲。這款遊戲的核心玩點是推理和破案,儘管非常小眾,但R星所收購的實際製作商Team Bondi卻在這上頭動足了腦筋。調查場景,尋找證物,根據證人的表情和話語來進行判斷,打警用專線給總局尋求幫助,和搭檔一起開車前往下一個地點調查……LAN完美地呈現了一個1947年洛城警探的日常。這是很多偵探迷們在相對死板的早期福爾摩斯系列和不能自由移動的逆轉裁判系列裡所享受不到的東西(我個人認為可能是受LAN的影響,福爾摩斯近兩作相對生動了不少,但畢竟成本差異擺在那)。
「營造日常」這四個字說著簡單,但LAN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可全都是可以換算成真金白銀的鈔票的。偌大的一個洛杉磯城栩栩如生,百多輛老式汽車等著你去駕駛,經過考據而還原的老建築都配著資料卡,讓好奇的玩家可以點開來閱讀……但這些東西,和遊戲的核心內容是完全無關的。整個遊戲過程中的所有駕駛段落都可以跳過,如果你心急辦案,也可以讓你的搭檔駕車直撲目的地,美麗的街景你一眼都不必看。這才是這個遊戲真正的財大氣粗之處,也符合著R星的一貫風格:老子花了大錢,一定讓你看到錢花在了何處。(倒是EA經常花了大錢還給人感覺是小本生意的)
花了大錢卻和遊戲的核心內容相輔相成的,就是面部捕捉系統和請大量配音演員來全程配音這一條了。面部捕捉不用多說,這是這個遊戲最核心也最出彩的地方,要還原一個偵探的日常,沒有什麼比和偵訊對象面對面更真實的了。儘管這個面部捕捉我個人覺得略顯誇張,但畢竟是遊戲,不誇張一點,各種細微變化是沒那麼容易表現得出來的。
除了營造日常的亮點以外,這個遊戲最大的意義在於,它展示了古典冒險遊戲這一龐大且早已被認為瀕死的類型,和新型的設計成果(比如開放世界)相結合之後,也可以結出很多新的果實。古典冒險遊戲的巔峰早已過去,這一條是不爭的事實。漫長的旅程,銀翼殺手,冥界狂想曲(這玩意居然要重製了),塞伯利亞這些光輝的名字都早已經塵封在了很多老玩家的記憶里。很多人都認為AVG應該是最先死掉的遊戲類型,因為這類遊戲節奏太慢又偏難(不給提示就分分鐘難死N多人),和車槍球當道之後的主流遊戲市場太不搭調(當然,日本人在這種時候又一次展示了他們的獨特,他們把AVG以電子小說的形式保存了下來,而且還有不斷發揚光大的趨勢)。但LAN用其表現說明,在保留AVG的核心成分的同時,將AVG與一些新的設計成果(比如LAN里的開放世界和打鬥槍戰部分)相結合,依然不失為一條新的路線。
雖然LAN砸錢辦大事的做法基本上很難學,但群眾很快發現,LAN帶來的這個啟示是有意義的。群眾同樣很快發現,AVG這個模式是最容易用創意來彌補資金和技術上的不足的,乃至於比RPG都更容易。LAN上市的2011年,獨立遊戲還尚未如今天這般蔚然成風,但隨著這兩年獨立遊戲的崛起,AVG成了這些在資金上通常不算寬裕的設計者們最常採用的形式。2012年的Gone Home橫掃媒體評分,今年的伊森卡特的消失也好評一片。Gone Home算是一個完全復古的AVG,但伊森卡特的消失就摻進了很多新的要素,比如第一人稱,比如形式上有些像Portal的表裡世界。有理由相信,AVG很可能會重新成為一個未必主流,但卻足夠有生命力的新類型。
LAN的另一個重要啟示是:多分支結局可以藉由收集要素來達成。
以往的多分支結局遊戲,達成不同分支的分歧點通常是在於玩家所做出的選擇。這個選擇可能是話語,也可能是動作(比如遠哭里的殺不殺那個女人)。2010年的暴雨給出了一個啟示:不同的結局可以籍由挑戰要素來達成。這話不太好理解,說白了就是,針對特定操作挑戰(比如QTE),完成與完不成有相應的不同劇情走向。換言之就是不是QTE沒按准就直接Game Over從存檔點從頭來過,而是你按准了可能會進入A的劇情走向,沒按準會進入B的劇情走向。這一條讓很多玩家痛恨的遊戲內挑戰有了新的意義。
而LAN帶來的啟示是可以把討人厭的收集要素變成不同分支結局的切入點。在LAN里,如果一個案子有13個證物,你只找到8個,那很可能會因為你缺失了一些關鍵證物而造成你沒法還原案情,然後在審訊中造成誤判,結果指控錯了兇手。即便如此,劇情也照樣能繼續下去,當然就是你接著辦下一個案子。只不過之前的誤判會對你最終的結局產生影響(在LAN里之前的誤判還不會對最終產生影響)。如果這樣做了的話,最無聊的收集也就有了意義,對於多分支劇情的設計來說,也會是一個新的突破口了吧。雖然工作量恐怕要多出不少。搬運下自家的專欄:銷量大暴死,可我為什麼還是喜歡《黑色洛城》?
「白帽子、黑帽子,伴隨我們成長的老西部片里,人們都如此穿戴,以便我們區別開好人與壞人。但那只是在孩子們的世界裡,現實生活中卻截然不同。
——我生活在一個灰帽子的世界裡。」
這是2013年的美劇《洛城黑幫(Mob City)》首集開場時的一段畫外音念白。該劇所描繪的,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洛杉磯城中,警局與黑幫纏雜不清的亂象糾葛。可惜此劇叫好不叫座,首季播完,隨即被砍。
無獨有偶,在該劇開播的兩年之前,Rockstar公司也發行過一部題材幾乎完全一致的動作冒險遊戲:《黑色洛城(L.A.Noire)》。同樣,該作好評如潮,各大媒體均給出接近滿分的評價。可是它的銷量卻遭遇了滑鐵盧,再加上高昂的開發成本,導致開發組Team Bondi直接被宣布解散。
但這些,改變不了一款佳作帶給我的愉悅與震撼。
以至如今,聽聞《黑色洛城》被重製上次世代平台,甚至還會推出VR版之際,那種常常被稱為「情懷」的興奮與激動,依舊會湧上心頭。
「復刻」的藝術魅力
很不幸,若談及單純的「好玩」一詞,《黑色洛城》恐怕是很難與之沾上邊的。偏小眾的偵探題材、偏文藝風格的敘事手法、以及作為一款本質為AVG的遊戲所必需的海量文本,都讓《黑色洛城》從最初就失去了大批「追求爽快型」玩家的青睞。
然而,《黑色洛城》卻擁有著當年最令人稱頌的沉浸式遊戲體驗。這主要來自於其領先於時代的製作技術,以及其製作者們精雕細琢、力臻完美的「復刻」匠心。
沒錯,《黑色洛城》從頭到尾,都充斥著「復刻」的感覺。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Team Bondi嚴格按照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洛城地圖,完完整整、原原本本地將「天使之城」當年的模樣1:1複製進了遊戲的世界裡。更兼以時代感與特色性並重的建築內飾、當年市面上有據可查的著名車型、那些年處處入耳的爵士樂BGM,甚至所有遊戲中人物的妝容、衣著、口音腔調……就連各種報紙、文件的印刷或手寫字體,都極盡考究之能事,仿若當年實物一般。如此真實還原的開放世界,簡直由不得玩家不為之沉醉。而今的重製版VR移植,怕是只會如虎添翼。
這種強迫症級別的原樣復刻,無疑是它帶給玩家沉浸感的最大源頭。《刺客信條》系列的老玩家們,可能會對這種世界創設方式更為熟悉:活活能使一款動作遊戲變身旅遊步行模擬器。想想吧,當你操控著主角漫步街頭,或是驅車追逃之際,眼角的余光中,閃過的是洛杉磯公共圖書館、是日落大道、是中國劇院、是蒼翠山腰上的HOLLYWOOD標誌牌……此時的莫名激動,怕是只有截圖一張,才能平復了——正好,遊戲在這些地標位置,還真的「貼心」地備上了「一鍵取景」,並順手將其做入了收集品系統之一。相比於過程稍覺繁複、形態略顯單一的羽毛、問號、狗牌等等,這樣的逛街旅遊式收集,輕鬆愉快,豈不美哉?
但即便是浩大至此的「復刻洛城」工程,也還並非《黑色洛城》製作者花費精力最多之處。真正讓這款遊戲製作成本飆升的,是Team Bondi重金投入研發,讓當時的小島秀夫也讚嘆不已的面部捕捉技術(MotionScan)。正是這一技術,將所有演員的面部表情絲絲入扣地還原進了遊戲代碼中,打破了以往解謎類遊戲環節都以「尋物」、「文本邏輯」等方式來推進的舊例,造就了史無前例的「察言觀色」式解謎法——玩家通過觀察受審者在提供證詞之時,面部表情活靈活現的變化細節,來做出「相信」、「質問」或「謊言」的判斷,從而步步逼問,直至揪出真兇。
除了面部表情的捕捉之外,就連肢體動作,也是通過真人表演的捕捉採集製作而成的。《黑色洛城》中的人物動作之流暢自然,不同於當時大多數遊戲中的略顯僵硬,原因就在於此。
不過,也正是由於這項技術大幅拔高了製作成本,致使遊戲後來的銷量所得遠遠不足以填坑。製作組Team Bondi後來的解散,與此事也不無關係。
歷歷往事如目前
1947年1月15日上午十時許,洛杉磯諾頓大街旁的雷默特公園,路過了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婦。路邊草叢裡隱約可見的一副石膏模型,引起了她與她三歲的女兒的注意。
好奇心驅使著主婦走上前去,撥開草叢——
她的第一反應,是迅速捂住孩子的眼睛。
一具赤裸的女屍橫陳在雜草之中。本已遍體刀傷的屍身,更是被從肚臍下攔腰截成兩段。
其中上半身,頭部有重擊痕迹,頸部與腕部有捆綁淤血;面部自嘴角處,被銳器一直割划到耳根,呈現出宛如小丑的「笑容」;乳房也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其中右乳幾乎被完全剜去;多根手指骨折,且被拔掉了指甲。
而棄置於半米開外的下半身,則是兩腿筆直地伸展著,且被強力擴開至一個驚人的角度;腳踝處有被倒吊過的傷痕,皮肉外翻;腸子等臟器被沖洗過後又塞進腹腔,而子宮則被整個取走……
即便是今天僅僅在閱讀驗屍報告的我們,也會因這段慘絕人寰的描述而心驚膽顫。
這就是在洛城史上,乃至在加州史、世界史上都排得上號的著名血案:「黑色大麗花案」。迄今七十年過去,因此案而接受過調查的嫌疑人有上千之眾,但是「真兇何在」的終極疑問,卻仍舊未有解答。
而在2011年,這個震驚一時的名案,與其他諸多洛城卷宗中有據可循的大小案件一起,被改編進了《黑色洛城》遊戲劇情之中。從視覺效果上的「復刻」,到歷史事件的「重演」,《黑色洛城》儼然成了一個「戰後洛城模擬器」,帶給玩家的,完全是穿越般的體驗。
儘管這種「血淋淋」的穿越景象,有時並談不上什麼愉悅。
遊戲中,科爾在進入謀殺科任職期間,經手了「黑色大麗花系列案」。沒錯,不同於歷史上的真實事件,遊戲中將這起「孤例」改編為了系列兇殺案。
情殺?仇殺?隨機殺?
丈夫?情人?流浪漢?
可以說,這個「系列化」的改編,實際上是製作者們對於當年那起案件幕後真相的幾種猜想。
或許其中某一種,就是當年的事實,誰知道呢?在未知的事物面前,人的想像力總有無限的自由。
可是這種「自由」,科爾卻並沒有。
作為一個警探,一個立志還世間以公道的警探,科爾認為:自己唯一應該做的事,就是憑藉細緻的觀察和縝密的推理,層層抽絲剝繭,讓證據來說話。
這才是一個警探的本職,也是一個解謎類遊戲的本質。
可是,假如一旦連證據也噤聲了呢?
回溯到洛城警員生涯的第一案「深思熟慮(Upon Reflection)」吧。當科爾將一件看似不起眼的普通深巷殺人案,順藤摸瓜,一路摸到「槍支來源疑與警局內部有關」的線索之時,還記得他的搭檔那句彷彿是怯弱的勸告嗎?
「到此為止吧,科爾!」
只要你時刻不忘回味這句勸告中的深意,那麼,當你費盡周章將「黑色大麗花系列案」的兇手繩之以法,正準備為此慶賀一番之際,就不會因長官面色鐵青的命令,而感到過於憤懣了。
「你們就當從來沒有抓到過他,從來沒有這個人的存在。」
「為什麼——?」
「他是國家某高官的異母兄弟,明白嗎?官有多高?我們在他面前屁都不是。」
此城天使未嘗臨
如果說遊戲營造的完美的時代感與復刻匠心,是《黑色洛城》華美絕倫的「表」,那麼晦暗、深邃的劇情內涵,則是讓人沉醉其中的「里」。
1947年,二戰的硝煙剛剛散去不久。而即便在所謂「和平年代」里,也顯然不會是一片風平浪靜的景象。戰後之國,民情騷動、亂象頻發絕不是什麼新鮮事,更何況是在洛杉磯這麼一個三教九流混雜之地。
科爾·菲爾普斯,這名二戰海軍陸戰隊中尉,就是在這個時候,踏進了洛城警局(LAPD)的大門。夢想著憑藉自己尚未涼薄的滿腔熱血,做一名為洛城的祥和安寧獻出力量的孤膽英雄。
但正如每一個故事裡的英雄一樣,前進的路從來不平坦。
更別說,你也根本不是英雄——你只是一個妄圖逞能的普通人罷了,妄圖憑藉一己之力對抗這個已然形成某種「秩序」的社會。
隨著崗位的調動,科爾前後經歷了五任辦案搭檔。無欲無求、隨遇而安的小巡邏員鄧恩,樂觀幽默、稍欠勤奮的交通科探員貝克沃斯基,老腔老調、不失正義的謀殺科探員加洛威,外冷內熱、愛憎分明的縱火科老探員比格斯——當然,也絕對忘不了油滑精明、黑白遊走的刑事科「明星探員」羅伊。
他們與其說是「搭檔」,不如說是另一個版本的科爾——一個個選擇了另一條道路走下去的「探員科爾」。
看看他們吧,科爾。即便這也許並不會改變你的一些抉擇。
然而行伍出身、一身正氣的科爾,卻只會一門心思地關注著這座「天使之城」中的各類罪孽醜惡:殘殺結髮妻子的中年男、猥褻男童的領事官、為明星夢自願「獻身」的少女、制毒販毒的偽君子、活活燒死「釘子戶」的開發商……眼裡絕容不下這等沙子的他,擼起袖子,決心成為洛城的「啄木鳥」。
他絲毫沒有察覺,這株大樹,早已爛進了根。
不知當科爾在那個晦暗陰沉的暴雨之夜,為了救出同伴而逃脫不及,眼睜睜地被下水道的污泥洪波汩汩沖走之時,他是否能醒悟:自己終究改變不了這濁流滾滾的骯髒世道。
不知當科爾在天有靈,看見在自己的葬禮上,假惺惺地主持致悼的人,竟是那位遊走於灰色地帶、設計令自己身敗名裂的同事羅伊之時,他是否能醒悟:這社會終究還是改變不了「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的卑劣本質。
不知領略過戰爭年代的殘酷炮火之後,又見識了「和平時代」的醜陋人性的科爾,是否能醒悟:這洛城的「黑色」,從來不是由於這座城市藏污納垢;而是因為:在這個一心歌舞昇平的盛世大都會裡,你所謂的「正義」,永遠也別想得到伸張。
「在海軍陸戰隊,你要服從一系列命令,犯了錯,那就改。你知道自己在為何而戰,因此你們能團結一致——但是處理貪腐,那就如霧裡看花。你永遠不知道和你街頭聊天的人是否正好牽涉其間,抑或你的搭檔甚至上司是否也是其中一員——所以,科爾,你會相信誰呢?」
遊戲開頭,一個作為《黑色洛城》故事講述者的畫外音向科爾拋出了這麼一個問題,語氣中是無盡的嘆惋。
然而,一直到遊戲結束,或許科爾都無法對這個問題給出一個確切的、肯定的答覆。
或許我們也給不出。
結語
相信每個喜愛《黑色洛城》的玩家,在對它的優秀質量發出讚歎的同時,也會為其長久以來一直不溫不火的熱度而嘆息。除了如前所述的題材小眾問題之外,作為一款商品,《黑色洛城》恰好遭遇了2011年那個「神作」扎堆的年頭,也算是有點時運不濟。而在國內,則更是因為遲遲未能完成的漢化工程,而流失了大量「啃生肉有心無力」的玩家。
因而,不難想像我在聽聞「《黑色洛城》即將重製」這個消息之時的驚訝與欣喜。新的平台登陸、新的畫面品質、以及新的(VR)遊玩方式,無疑是吸引新的一群玩家,來體驗這場迷人舊夢的最佳契機。
作者:愛解碼的鼬
傳送門:銷量大暴死 可我為什麼還是喜歡《黑色洛城》? _ 遊民星空 GamerSky.com
用南極采來的雪融化成水,日本神戶牛肉,伊比利亞火腿,松露,松茸,長江刀魚,頂級魚子醬 ,放在航材料做成的廚具里,使用燃燒了遠古化石炭的加熱方式,不管二十一亂放點調料做成了一鍋大亂燉,然後用裡面的湯沖的一碗速食麵。
讓人驚喜的是,這款遊戲在前幾個月被R星重製了,並且登陸了NS、PS4、Xbox One和HTC Vive平台,借著這個機會我們再來談談《黑色洛城》究竟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希望能給更多喜歡這款遊戲,以及想要入手這款遊戲的玩家參考~
暴力、腐敗、謊言:重製後我依然深愛《黑色洛城》
在發售之初,《黑色洛城》爭議極大,銷量也不盡如人意。如今重製版推出,我們或許該重新審視這一款充滿爭議的遊戲。
網易愛玩百萬稿費活動投稿,作者 復調式
前不久,R星在新一代主機上發行了《黑色洛城》的高清重製版,這距離其初次發售僅僅時隔六年。在此作剛剛發售的2011年,《黑色洛城》的關注度被同期上市的超級IP分流,遭遇了商業市場上的寒潮,以致很多人都未曾聽聞過此作的名號。好在通過這次R星的高清重製,我們得以一瞥其獨具魅力的演出。
星雲群像與多線敘事
當讀者們厭倦了所謂的本格派、社會派推理小說後,硬漢派推理小說的橫空出世就像在陳詞濫調中出現的一股清流一般,重新吸引了讀者對推理小說的興趣。更加現實主義的轉向讓讀者們開始意識到,生活中沒有那麼多處心積慮的謀殺,更多的是一時過失的激情殺人;警探們也不像福爾摩斯般機敏狡黠,把駭人聽聞的案件偵察地浪漫優雅。
同樣在《黑色洛城》中,主角科爾在洛杉磯警局的每次職位調動,都會遇見一位新的搭檔。這些搭檔雖性格各異、卻都像是從硬漢派推理小說中走出的警探,沒有一位是活在浪漫主義的空想之中。
每位搭檔都有其自身獨具特色的個性。在與科爾的共事當中,兩位性格各有不同的人物相互對照,映照出科爾飽滿豐富的個性。而所有這些搭檔的性格也為位於中心的科爾性格所固定,形成了一個譜系鮮明的星群。
《黑色洛城》是一個圍繞利欲熏心的資本家、應激創傷的老兵、足智多謀的警探與殘忍狡詐的罪人之間的故事。為了全景式地展現這一故事,鮮明地體現其內在的矛盾與同一,創作者為這一故事創作了三條主體、時空各有殊異的故事線索。
第一條線索是科爾舊日的從軍生涯。隨著流程的展開,遊戲不斷地用過場動畫的閃回,來暗示科爾的當下生活依然無法與過往徹底決裂。過去的戰時煉獄生涯就像是一場無從逃離的夢魘,時時刻刻影響著他。這種影響隨著遊戲流程的進展被推至台前,將劇情推往無法回頭的境地。
另外兩條線索則像是互為表裡的兩端,分別描繪了主角與其過往戰友選擇的不同道路:科爾喜獲喬遷,轉業做了巡警,而他的幾位戰友卻沒那麼好運,部隊結業後等同失業的他們,誤入歧途地同犯罪分子沆瀣一氣。他們的故事被遊戲距離化地處理,借著另一種媒介——報紙,玩家得以觀望其幕後的故事。透過執法者與罪人兩方面的呈現,一個藏污納垢、喧嘩騷動的洛城躍然而出。
因而在這裡,筆者希望從人物塑造與多線敘事兩方面入手,來和大家聊一聊《黑色洛城》。它是如何通過次要人物的對照刻畫出一個血肉飽滿的主人公的?又是如何通過三條線索的並行遞進,描繪出一幅四十年代的洛城犯罪圖景?一位硬漢式的主人公,在善惡交鋒的撕扯和過往陰影的纏繞下又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起
二戰歸來的科爾與其戰友分道揚鑣後,作為一位戰場倖存的幸運兒,一個來自上級嘉獎的銀星徽章使其獲得了部隊轉業當巡警的機會。他自身也足夠努力,稱職負責地對待每一次巡邏,獲得了警局警監的賞識與提拔。
交通科的斯蒂芬·布科夫斯基是科爾喬遷後的第一位搭檔。圓滑世故的布科夫斯基面對初來乍到的科爾,剛一照面就來了個下馬威,誰知轉臉就喜笑顏開,聲稱只要兩人涇渭分明便能友好相處。就連腐敗的警探羅伊·厄爾都在背後譏諷布科夫斯基是一個兩面三刀的騎牆派。可當科爾在交通科乾的如魚得水時,布科夫斯基卻提醒他洛杉磯警局的生存之道。看起來似乎鋒芒畢露、剛正不阿的科爾遲早要被這腐朽的警察系統所拋棄。
科爾對遠離那段戰時的煉獄生活是有過幻想的,而這幻想也顯得不合實際,最終讓他陷入了自我毀滅的漩渦當中。其實,逃離過去又哪有那麼簡單?
在遊戲流程中的初幕,科爾過往戰友的故事就被引入,幾句印在報紙上的標題背後,是現實對退役老兵的無情嘲弄。比如謝爾頓結業後考上了醫科大學,為了救治一併作戰的戰友所罹患的戰後創傷應激,他去向一位道貌岸然的精神科醫學教授請教。在滿足了教授的瑣碎要求後,教授卻話鋒一轉,告訴他:「有些疾病是無法治癒的,你只能去延緩這類患者的死亡。」。
科爾是不相信這套鬼話的,或者說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在積極地為自己謀出路。伴著交通科案件的偵破,主人公解決了讓人啼笑皆非的夫妻矛盾、團伙作案的汽車走私、看似自然的交通事故,這一切都讓他足夠自滿,自滿到可以意氣風發地宣稱自己已經和過往徹底決裂。
交通科的故事在案件「偶像迷夢」中達到高潮。好萊塢聲色犬馬的繁華背後,藏著一位位鄉郊舞會女郎碎裂的迷夢,未成年少女飛蛾撲火般地尋求知名導演的青睞以圖星途璀璨,而導演們也熱衷於此,以試鏡的名義擊碎了她們的夢想。知名的演員更不是善茬,攀龍附鳳、狐假虎威,最終讓一次電影的選角變成了你死我活的黑幫爭鬥,電影的取景片場更是淪為一個活生生的修羅場。
高潮展開的地點頗為讓人玩味,這出聲勢浩大的滑稽戲上演於D.W.格里菲斯的《黨同伐異》拍攝選景地,同時也暗示了往後導致科爾最終悲慘處境的罪魁禍首。
承
二戰後大量退伍士兵的回歸極大地動蕩了社會的穩定。在一次乘車外出辦案的途中,科爾驚訝於最近不斷發生的「殺妻案」,拉斯蒂卻對這一問題給出了周到獨特的見解:「夫妻間的矛盾本應被坦然柔和的溝通所化解,實屬難解的矛盾最多也以離婚作罷。可習慣了殺戮與暴力的退伍士兵卻不能容忍妻子的桀驁與冷漠,最終釀成了社會化的慘劇。」
基於這一背景,曾經名震一時的「黑色大麗花」一案的兇手被創作者有意設計為一位殘忍狡詐的連環殺人狂,其兇惡殘忍的罪行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整個社會的病入膏肓。而實際上,真實世界的「黑色大麗花」一案同樣令人匪夷所思,在案件發生後短短几天內,竟有33位嫌疑人自告奮勇地前往警局自首。
拉斯蒂是一位空有資歷的糊塗警探。他曾經離婚三次,並過著日夜酗酒的日子。對於探案,拉斯蒂有著簡單粗暴的認識。因此在處理黑色大麗花一案時,拉斯蒂提出「首要懷疑和死者上過床的人」,被主人公戲稱為「拉斯蒂的糊塗蛋定理」。對比著拉斯蒂的愚鈍,科爾過人的斷案本領顯得尤為可貴,以致讓洛杉磯警局重用了這位總是不合時宜的警探。
科爾的機敏過人和稱職負責幾乎是與生俱來的,這不僅僅體現在他的警探生涯中,更體現在了他在軍事學校的學習與戰場作戰的指揮當中。從軍事學校高分畢業後的科爾隨軍隊進駐沖繩島。在這場戰役中,他不僅堅決地執行了上級進軍與肅清敵巢的命令,更是在一場殘酷的「大屠殺」中幸免於難。也就是這次慘痛的經歷,為他贏來了一枚嘉獎英雄的銀星徽章。
兇殺科的案件很好地融入了對退役老兵這一特殊群體的關照。在案件「白鞋慘案」中,被定罪的嫌疑人是一位退伍後無法正常融入社會的流浪漢,因此科爾對他持有著同情理解的態度。談起自己過往的從軍生涯時,他說「這種噴火小隊的士兵往往壽命極短,什麼樣的政府能讓公民去背負這麼大的重擔?」。談及自己的殺人動機,這位士兵卻這樣回答:「我殺人是因為人們需要殺戮,我也正是因此而受訓成為士兵的。」
隨著對案件調查的不斷展開,科爾也漸漸地意識到警局內部的腐敗與墮落。尤其是在他與搭檔合力射殺了「黑色大麗花」一案的兇手後,當局卻下令他倆不要聲張,原因僅僅在於兇手是某位政府高層政客的親戚。墮落的當局與受理此案的警探們一起,最終掩蓋了案件背後的真相。
轉
戰後歸國的軍艦上,一眾戰士們議論著戰後的去向。這群在佩里硫島和沖繩島的大戰中倖存的戰士們,無法接受從英雄到凡人的轉變。相比於科爾這位獲得了銀星徽章的少數幸運兒,其他的戰士則依然前途渺茫。以謝爾頓為首的一眾戰友動了邪念,決定劫持這艘軍艦上的軍用嗎啡。科爾斷然拒絕,雙方從此分道揚鑣。
在此之後,風紀科的案件卻讓科爾與曾經並肩作戰的戰友重新相遇:調查一批失竊的軍用嗎啡。儘管遊戲已對退役老兵遭受的冷遇有所鋪墊,身為屏幕前的玩家,我們還是對除科爾以外的老兵境遇知之甚少。在為祖國獻身捐軀之後,他們得到的補貼卻微乎其微,要麼做著器械維修的雜活,要麼日復一日地開著大巴車載客,卻還要被利欲熏心的資本家們敲骨吸髓,用數額不菲的金錢換取一個供家人居住的柴火屋。
鋌而走險的謝爾頓一行處境也頗為艱難,本以為將劫持來的嗎啡出手便能大發橫財的他們,卻發現事態的發展不盡如人意。隨著軍用嗎啡流入市場,社會上不斷出現因其純度太高而吸食過量的受害者,這將謝爾頓一行捲入了風口浪尖。城市的毒梟無視這一問題,希望從他手裡收購更多的嗎啡,但謝爾頓一行卻渴望著急流勇退。在尋求老戰友幫助未果後,謝爾頓接受了此前求助的醫學教授方丹醫生假公濟私的幫助,將這批燙手的嗎啡轉手於他。
至此,兩位曾經並肩作戰的戰友已然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隨著又一次升職,作為風紀科警探的科爾與作為毒品販子的謝爾頓已然勢如水火,面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作為科爾的新搭檔,羅伊·厄爾在一出場就扮演了丑角。這位風紀科警探穿著招搖過市的服裝,痛恨毒蟲與妓女,自己卻和各種各樣的污點證人、幫派頭目關係曖昧,收取他們的黑錢。雖然工作要求他去遏制毒品的流通,但其本人卻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一次次的共事搭檔過程中,羅伊·厄爾的腐敗警探形象被刻畫地淋漓盡致。
在案件「賭注圈套」中,遊戲的開場並不是在洛杉磯警局裡接受長官的命令,而是主人公和羅伊去參加賭馬的場景。羅伊提前透過幾位幫派頭目的消息得知了比賽的作假,卻沒成想拳擊手如《低俗小說》中的布奇一般,為自己下了高昂的相反賭注打贏比賽。辦理此案的羅伊絲毫不在乎拳擊手、幫派成員的越軌犯法行為,反而是為自己先前投進的高昂賭注而暗自傷神。
看上去科爾被劇情塑造成為一個愛憎分明、機敏過人、剛正不阿的完人,但這樣的一位浪漫主義的主角不會存在於滿是硬漢的警探隊伍當中。拋開科爾堪稱勞模的警探生涯,這位舊日戰爭英雄也曾在戰場上犯下過致命的失誤,並且在生活中婚內出軌,與一個體面人眼中的「德國毒蟲婊子」有染。
最終,科爾道德上的污點被腐敗的搭檔當作黨同伐異的武器,他自己也被逼著降職調任,正在調查當中的嗎啡失竊一案自然無疾而終。
合
二戰時的沖繩島上,成群的日軍藏匿於一個又一個洞穴與地道中,科爾所率領的聯隊承擔了清剿地道與洞穴的職責。在一次草率的行動中,科爾命令一位噴火兵使用噴火器清理一個尋常的洞穴,卻不料火勢瀰漫過後,灼傷燒死的並非日軍,而是衣不蔽體的平民。看著因自己過失而釀成的慘劇,他雖然錯愕萬分,還是讓士兵們開槍射殺了未被燒死的平民,「結束」了他們痛苦。
這場修羅地獄裡的烈火很快就消散了,可一場真正灼人的烈火才剛剛燃起,並最終燒到了科爾身上——降職後的科爾來到了警局的縱火科,一個近似於消防員的工作崗位。
像過去辦理的所有案件一樣,縱火科的案件看上去只是意外失火,其背後卻是血淋淋的真相。案件中所有失火房屋的屋主都是阻礙了利蘭·門羅建設軍人福利房不願拆遷的釘子戶,看似意外,實質上卻是受人指使的故意縱火。而所謂的軍人福利房實際上是資本家劃定地皮坐等升值的幌子,房屋的建設材料甚至全部來自於一家好萊塢的道具廠。
除了利蘭·門羅,謝爾頓和方丹教授也參與進了這一規劃。透過遊戲中報紙的背景故事,我們得知方丹教授正是靠著接手了謝爾頓的嗎啡賺足了啟動資金,然後去進行軍人福利房的規劃。而謝爾頓本人也被蒙在了鼓裡,全然不知所謂的軍人福利房僅僅是一個幌子。察覺了案件背後貓膩的科爾與比格斯下定決心搜尋證據,將整個犯罪集團一網打盡。
縱火科的比格斯就像是科爾日後的寫照:這位受到了警局同行的一致冷遇的警探,在縱火科不曾升職,而其本人也因此變得孤僻,不希望與任何人搭檔破案。在與科爾的合作過程中,比格斯意外發現他是洛杉磯警局少見的卓越警探,對其的態度也大幅改觀。其實比格斯內心依然古道熱腸,面對著一屋被燒焦的屍體,他咬牙切齒地希望立馬捉到兇手就地槍決。當得知科爾執意要搜查局長的好友、警局退休金基金會的股東利蘭·門羅時,比格斯也義無反顧地陪同科爾一起調查。
隨著調查的逐步深入,三條並行的線索交叉彙集,故事也因此進入高潮:貪婪的謝爾頓最終成為了方丹教授用來犧牲的棋子,被其注射過量嗎啡殺害;科爾看著自己慘死的戰友被聞訊趕來的羅伊·厄爾污衊為吸毒過量的毒蟲,一怒之下與後者爆發了激烈的衝突;而機關算盡的醫學教授最終也被自己教唆放火的精神病人殺死,這位病人正是曾在沖繩島執行清剿命令而罹患應激創傷的噴火兵。
故事結束於科爾與連環房屋縱火案的罪犯、自己曾經的下屬士兵間的重逢。逃離了沖繩島地下洞穴這一人間煉獄的科爾,卻在現代都市的地下洞穴中迎來了自己的毀滅。
雨夜帶來的洪流吞沒了在地下水道押送罪犯的科爾。這位本該被腐敗的洛杉磯警局排擠打壓的警探,最終卻成了警局裝點檯面、粉飾腐敗的英雄人物,從一位與同事格格不入的警探,變成了洛城警局所有警探們的朋友。
結語
作為一款遊戲,《黑色洛城》有著很多瑕疵,但卻瑕不掩瑜,其獨一無二的氣質與神韻在如今同質化嚴重的遊戲市場中尤為獨特。這種獨特不僅僅體現在其影像與敘事對好萊塢四十年代黑色電影風格的繼承,更體現在對早已日薄西山的古典冒險遊戲玩法的繼承上。如果你對這兩類娛樂商品頗感興趣,那麼我深信,《黑色洛城》也一定會讓你愛不釋手。
原文:六年之後,我終於玩懂了《黑色洛城》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網易愛玩,每天晚上陪你嘮嘮遊戲里的那些事兒。
往期薦文:這些遊戲開發者,需要這樣一份2018新年禮物
沒玩過遊戲,但是OST絕對是不容忽視一部爵士樂佳作
神作啊。可惜漢化太監了。還需要努力學習英文啊~
高自由度的遊戲里,我的小破電腦唯一能帶的起來的...
不好意思,不知道這是啥。。。。
玩過一小段,PC平台真心不好操作,原本是用手柄來操作的,可能會好點。這平台搬運有點生硬,用筆記本玩的話感覺電腦都要被按壞了。豆瓣評分普遍說遊戲性跟劇情性成反比,這點比較認同。可以看出這個遊戲是很用心的,每個案件的場景布置都很精細。各種細節。然後BGM也很給力。因為是真人演的,所以表情動作都很自然,估計請演員也不少錢。最大賣點劇情是挺值得回味,各種搜查也感覺比較真實,但是有點悶,主線劇情寫得太散了,不到後面還真有點雲里霧裡的。再說遊戲性,可能因為劇情設置原因,整個遊戲基調偏昏暗,破了案主角也不會特別開心,感覺沒啥成就感,玩得挺壓抑的。看遊戲解說視頻比自身玩遊戲帶來的快感更多。
好遊戲,廣大硬漢推理粉絲的神作。尤其是真實還原的40年代la以及在當時來看OMG的面部表情捕捉,配以R星成熟的沙盒模式,讓人感嘆原來推理遊戲還能這麼玩~
要說缺點的話,我認為有兩處。其一是每個案件結束後沒有告訴你到底你的判斷是不是正確的,O.C.D患者表示不能忍…其二嘛,流程太短了啊!教練我想一直玩下去啊!出十幾個dlc每一個都是一部案件好伐!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2016年E3展會?
※如何評價岩田聰社長去世一年間任天堂的變化?
※氪金和內購會是主機遊戲的大勢所趨嗎?3A 大作以後的發展方向會是怎樣的?
※眼前總有一些90%人都說好玩的遊戲但自己怎麼也玩不下去,怎麼辦?
※主流賽車遊戲,如極限競速、極品飛車、飆酷車神(The crew)、賽車計劃、塵埃等各有什麼系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