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很厲害的人物,本來可以做出一番重大成就或重大事業,卻不幸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英年早逝的?

歷史上有哪些很厲害的人物,本來可以做出一番重大成就或重大事業,甚至可以改變歷史的走向,卻不幸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英年早逝的?比如亞歷山大大帝、北大歷史系才子沈元,等。


紅軍的軍事天才——尋淮洲

我們高一時,他參軍(15歲);

我們大一時,他當了師長(18歲);

我們大三時,他當了軍長(20歲);

我們大四時,他當了軍團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21歲);

短暫而豐富的一生中,尋淮洲作戰英勇、機智靈活、深受愛戴,並培養出了粟裕這樣的人才。其軍事天賦、其少年成名、其評價,均在林彪之上。可惜的是,尋淮洲22歲時,不幸負傷身亡。

尋淮洲,1912年8月29日生於湖南省瀏陽縣一貧苦農民家庭,幼時體弱多病,4歲時仍不能站立行走,誰也沒想到,這麼個柔軟的人竟然會成為紅軍的鐵血猛將。

雖然尋淮洲沒有上過軍校,不過他卻也算是紅軍里的「知識分子」,他是他們那的學生領袖,1927年加入了共青團,後又參加了毛主席指導的秋收起義,起義失敗後又隨毛主席上了井岡山。

他作戰勇猛又富有謀略,短短三年時間就從副班長、排長、連長升至紅12軍34師100團團長,1930年的第一次反圍剿戰鬥中,毛澤東指揮中央紅軍主力採取「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於龍岡地區將敵前線總指揮、第18師師長張輝瓚以下9000餘人全殲。在這次戰鬥中,尋淮洲領導的紅100團擔任左翼主攻,由於他身先士卒,指揮有功,升為紅12軍第35師師長。1933年10月,紅12軍軍部和紅36師、紅22軍合編為紅22軍,他任紅22軍31師師長。不久,升任紅21軍軍長。12月,尋淮洲赴任紅7軍團軍團長。併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這時他剛剛滿21歲,成為了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

1934年12月14日,紅10軍團先在譚家橋地區設伏,想將敵打亂,可是當時的紅10軍團軍團長劉疇西輕敵,小看了王耀武,最終紅軍的陣地很快即被王耀武組織的優勢兵力所衝垮,軍團固守的制高點烏泥關也被敵奪去。

尋淮洲親自指揮紅19師猛攻,將制高點奪回,可是他卻小腹受傷,流血不止,接著被抬往茂林醫院醫治。

尋淮洲在突圍時中彈倒地後,紅軍戰士為救出他前赴後繼,以血肉之軀擋住射向他的子彈,在其倒地周圍有數百紅軍戰士遺體拱衛著,可見尋將軍在戰士中極具威望,深受愛戴。

可是由於傷勢過重,尋淮洲還是不幸犧牲,年僅22歲。

粟裕被稱無冕元帥,可是他都是尋淮洲帶出來的優秀將領,很多年後他回憶起當年隨尋淮洲征戰千里,依然對他深表敬佩,說:「尋淮洲是在革命戰爭中鍛煉成長起來的一位優秀青年軍事指揮員;他艱苦樸素,聯繫群眾,作戰勇敢,機智靈活」。

而紅十軍團的主要領導人方誌敏、劉疇西在戰鬥失敗就都被俘虜,最終慘被殺害。在獄中,方誌敏在他寫下的《我從事革命鬥爭的略述》一文中,他是這樣評價尋淮洲:「十九師師長尋淮洲同志,因傷重犧牲了!他是紅軍中一個很好的指揮員,他指揮七軍團,在兩年時間,打了許多有名的勝仗,繳獲敵槍6000餘枝,並繳到大炮幾十門。他還只有24歲。」一代軍事天才,隕落在譚家橋戰場。

以尋淮洲的資格及他天才般的軍事才能,如果沒犧牲的話,建國後是可授予元帥軍銜的。

反敗為勝的王耀武,派出一個步兵連尋找尋淮洲的遺體,捉到一個參加埋葬的人,便由此人帶路到茂林,把尋淮洲的遺體挖出來照相,以作為尋淮洲確實被打死的證據。他們發現遺體尚完好,但上身無衣。原來當時紅10軍團物質缺乏,曾下令:犧牲同志的槍支彈藥,以及衣物都要收集充公。而尋將軍這樣子的高級將領竟也不例外。

最終紅十軍團三個師,軍團長、師長全部壯烈犧牲;一萬餘部隊,最後衝出包圍圈到達閩浙贛蘇區的,只有粟裕率領的一個無炮彈的迫擊炮連、一個無槍彈的機關槍連、二十一師第五連,以及一些輕傷病員和軍團機關工作人員,共四百餘人。

十四年後,粟裕和王耀武這對老對手再度在濟南城相遇,最終粟裕活捉了王耀武。

「捷報傳來當紙錢」,我想當時粟裕得知活捉王耀武的消息後,一定想到了掩埋在茂林的尋淮洲,被槍殺於南昌的方誌敏、劉疇西,以及上萬的紅十軍團烈士。

————————————

向各位讀者推薦我的兩篇文章:「淺談中國人的信仰」與「東亞人群的特徵、及其在人類演化中所處位置的討論」。這兩篇文章分別從心靈和肉體的角度分析了以漢人為主體的中國人(或推廣至東亞人)的獨特性,可以理解為新時期下「華夷之辨」的小小註腳。歡迎批評指正。


奧斯曼帝國蘇丹艾哈邁德三世。1703年被禁衛軍推上奧斯曼皇位,1683奧斯曼經過維也納之圍,以及與奧地利隨後的戰爭,奧斯曼在中歐的爭奪中敗下陣來,奧斯曼國力進入到了衰敗期,對外戰爭勝少敗多,禁衛軍的開始落後於歐洲,艾哈邁德三世即位後,先後擊敗俄國威尼斯,收復部分失地,其中1711年包圍彼得大帝,擊敗俄國取得俄土戰爭中最大勝利。

他在位時期被稱為鬱金香時代,任命達烏德為首相,開啟了西方化改革,改革模版為法國,大量引進法國印刷,消防,造船,參考法國軍隊進行軍事化改革。引入法國宮廷生活方式,因為艾哈邁德喜歡鬱金香並且建造了一座鬱金香花園,所以被稱為鬱金香時代,但是其改革觸犯禁衛軍利益,1730年被禁衛軍推翻。

算是奧斯曼版本的「洋務運動」吧,因為改革觸犯禁衛軍利益敗亡,如果他沒被推翻並且對禁衛軍做出反擊或許奧斯曼帝國在近代的地位會上升,影響近東一百年的「東方危機」或許會有另一個結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就是東方危機發酵產生的一系列後果導致的,這裡不贅述了)


題主提到亞歷山大大帝

有人提到柴榮

我也來說幾個:

漢昭帝 劉弗陵

——素有賢名,但是二十歲就去世了

假使劉弗陵不死,我們就可知道這位皇帝的治國本領到底如何;同時,也可以看看他將會如何解決霍光專權的問題

北齊世宗文襄帝(追封) 高澄

十幾歲時就能整肅鄴城「四貴」,二十六歲接班之後就能對外拳打黑獺腳踢侯景,對內一言不合就「毆帝三拳」的牛人

——結果二十八歲時死在一個廚子手裡,可以說是非常丟人了~

如果高澄不死,北齊的開國皇帝就是他;雖然年紀輕輕,但高澄已經有豐富的軍政經驗和威望(擺平「四貴」,攆走侯景,俘獲王思政),再憑藉北齊的國力,西面的宇文泰怕是會倒霉;此外,憑藉高澄長兄的身份,也足以壓制他的一大幫神經病弟弟們,避免高氏家族陷入歷史上兄弟鬩牆的地步

北周高祖武帝 宇文邕

算是宇文泰的兒子裡面最出色的:對內親手殺掉禍國殃民的皇叔宇文護,勵精圖治又艱苦樸素,對外滅北齊,一統北方

——結果三十六歲就掛了

如果宇文邕不死,以北周之勢,說不定會把南陳給滅了,從而成為第一個統一中華的少民政權(當然,這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同時,如果宇文邕不死,他也許能夠看清他那傻逼兒子宇文贇和野心親家楊堅的真面目

織田信忠

年紀輕輕就幹掉了老油條松永久秀,二十五歲時攻滅武家名門之甲斐武田家,可謂是威震天下;織田信長賜言「天下の儀も御與奪」,可以說對這位兒子非常滿意

——結果不出幾個月,就和他老爹一起,死於某燒烤大會(霧)

一般人都會認為信長死於本能寺之變是非常可惜的;但我覺得信長去世時五十歲,也算是「活夠了」;但信忠去世時才二十五歲,這就真的太令人惋惜了~

雅可夫·米哈伊諾維奇·斯維爾德洛夫

年紀輕輕就參與指揮了十月革命;革命勝利後時就做了蘇維埃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33歲),之後還代替列寧(因遇刺而修養)主持人民委員會的工作,協助列寧為鞏固蘇維埃政權而做了大量工作和貢獻;可謂是早期蘇俄政權裡面的二號人物

——結果34歲時死於西班牙流感

如果斯維爾德洛夫不死,說不定蘇聯也會走上另外一條發展道路

===============

最後給你們提供幾個素材:

孛兒只斤·拖雷

清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

埃瓦里斯特·伽羅瓦

尼爾斯·亨利克·阿貝爾

伊凡·丹尼洛維奇·切爾尼亞霍夫斯基


斯維爾德諾夫

列寧在去世之前曾留下過一份舉世聞名的「政治遺囑」,即他在俄共(布)十二大前夕口授的《給代表大會的信》。在信中,列寧深深表達了對自己身後黨和國家前途的憂慮。他憂慮黨的領導集體是否能團結和穩定,憂慮幾位年輕的領袖是否能擔起治理黨和國家的重任。

為了防止黨的分裂,列寧直言不諱地寫下了對政局中幾位戰友的評價,以期讓黨的代表大會加以抉擇,從而選出合適的黨的新的領導人:

斯大林,其時為俄共中央委員會書處書記,在政局中排名第五。「斯大林同志當了書記,掌握了無限的權力,他能不能永遠十分謹慎地使用這一權力,我沒有把握。」

托洛茨基,其時為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陸海軍人民委員,蘇聯紅軍創始人和總司令,在政局中排名第二。「托洛茨基同志,正像他在交通人民委員部問題上反對中央的鬥爭所證明的那樣,不僅具有傑出的才能。他個人大概是現在的中央委員會中最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又過分自信,過分熱中於事情的純粹行政方面。」

季諾維也夫,其時為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政局中排名第三。

加米涅夫,其時人民委員會副席和勞動國防委員會副席,政局中排名第四。

「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在十月的那件事當然不是偶然的,但是此事不大能歸罪於他們個人,正如非布爾什維主義不大能歸罪於托洛茨基一樣。」

布哈林,其是為治局委員。「布哈林不僅是黨的最寶貴的和最大的理論家,他也理所當然被認為是全黨喜歡的人物,但是他的理論觀點能不能說是完全馬克思主義的,很值得懷疑,因為其中有某種煩瑣哲學的東西(他從來沒有學過辯證法,因而——我想——他從來沒有完全理解辯證法)。」

皮達可夫,其時為政局委員。「皮達可夫,他無疑是個有堅強意志和傑出才能的人,但是太熱中於行政手段和事情的行政方面,以致在重大的政治問題上是不能指靠他的。」

從列寧的評價看,他對自己的幾個戰友都不能完全滿意。

托洛茨基,此人才華橫溢,理論修養深厚,擅長演講和鼓動。但他目空一切,甚至連列寧也不放在眼中。在基層有大量擁護者,但和同僚們關係都搞不太好。他在十月革命前夕才加入俄共(布),因而被老黨員認為是投機者。列寧承認他是中央委員會中最有才能的人,卻擔心他過分熱中於純粹行政方面,換言之就是掌握不好大局。實際上,列寧對托洛茨基很倚仗,但用而不信,認為他太自負,往往做出破壞黨的團結的蠢行來。

斯大林,既是政局委員,又是組織局委員,還是中央委員會記。直接溝通黨的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治局與執行機構,黨的各級領導幹部都要由他任命,因而「掌握了無限的權力」。列寧擔心他不能「永遠十分謹慎地使用這一權力」。

作為註腳,列寧的信中還寫道:「斯大林太粗暴,這個缺點在我們中間,在我共黨人相互交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書記的職位上就成為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議同志們仔細想一個辦法把斯大林從這個職位上調開,任命另一個人擔任這個職務。這個人在所有其他方面只要有一點強過斯大林同志,這就是較為耐心、較為謙恭、較有禮貌、較能關心同志,而較少任性等。」

由此可以看出,列寧對斯大林極為不放心。更令他擔心的是,斯大林和托洛茨基是一對政治上的死敵,處處明爭暗鬥。列寧在信中表達了這樣的憂慮:「我想,從這個角度看,穩定性的問題基本在於像斯大林和托洛茨基這樣的中央委員。依我看,分裂的危險,一大半是由他們之間的關係構成的」。

「現時中央兩位傑出領袖的這兩種特點會出人意料地導致分裂,如果我們黨不採取措施防止,那麼分裂是會突然來臨的。」

列寧的憂慮不幸而言中。他一逝世,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就展開了政治爭鬥。

對於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列寧評價得很簡略,但直接指出了他們的死穴:二人曾公開反對舉行十月武裝起義。這樣看來,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在政治上過於搖擺,是機會主義者,不夠格當最領袖。

布哈林和皮達可夫年輕,資歷淺,在列寧看來還處在培養階段。並且布哈林有繁瑣哲學傾向,皮達可夫不能掌握大局,都是嚴重的缺點。

所謂繁瑣哲學,即是指布哈林過於書生氣,在理論上形而上學,糾纏於細枝末節而不能從現實著眼,空談「左傾」高調,卻不能從黨和國家的全局來考慮問題。列寧本人寫過《哲學筆記》,精通辯證法,對於對立面的鬥爭和對立面的統一有過精到論述,能將理論和現實融會貫通,從而靈活自如地指導現實鬥爭。列寧對布哈林的理論修養評價很高,希望他能注意自己的缺點。而布哈林也沒有辜負列寧的期望,深入鑽研列寧的晚年思想,後來在理論上達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只可惜,還是輸在了政治上。

從字裡行間中可以想見,列寧的內心是如何的焦灼。自己重病在身,不久於人世,最有可能當繼承人的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卻互相爭鬥,有分裂的危險。而斯大林掌握了無限的權力,根本不能讓人放心。其他的人要麼在政治上過於動搖,要麼過於熱中理論,都很難擔當最高領袖。列寧是比較民主的,他不願意自己強行指定繼承人,而是對可能的人選進行了評價,讓黨的代表大會來選擇。重要的是,列寧提示了一點,即他並沒有指定什麼人可以當繼承人,但卻認為有一個人不適宜當繼承人,就是斯大林。列寧讓同志們想個辦法把他從書記的位置上換下來,換上「較為耐心、較為謙恭、較有禮貌、較能關心同志,而較少任性」的人。

列寧是巨眼人物,對於斯大林的性格和他的職位帶來的危險性看得很清楚。只是苦於再沒有合適的人選,便寫出了這樣的一封信。

那麼,這樣「較為耐心、較為謙恭、較有禮貌、較能關心同志,而較少任性」的人物有嗎?或者說曾經有過這樣一個人嗎?

是的,曾經有過。他就是雅可夫·米哈依諾維奇·斯維爾德洛夫。

斯維爾德洛夫生於1885年,比列寧小15歲,比斯大林小6歲,是猶太人。他16歲就參加了俄國社會主工黨,從而投身革命,曾多次被沙皇當局逮捕流放,1913年還被流放到了北極圈邊上的圖魯漢斯克。在這裡,他遇到了同樣被流放的斯大林。兩個人曾一起住過一星期,除了討論革命外,還一起去冰上捉魚改善生活,因而結下了一定的友誼。1917年二月革命後,斯維爾德洛夫從流放地回到彼得格勒,在這裡他第一次見到了列寧。在布爾什維克黨第七次代表會議上,他和列寧都被選入5人組成的代表會議主席團,並被連選為中央委員,負責中央記處和組織工作。在列寧被臨時政府通緝而轉入地下的時候,斯維爾德洛夫多次主持中央委員會會議,討論列寧關於武裝起義的指示。在1917年10月16日(公曆10月29日)黨的中央擴大會議上,被選為領導武裝起義的黨總部委員,直接領導了十月武裝起義。

在蘇俄內戰最激烈的時刻,列寧曾做過最壞的設想。他對托洛茨基說過:「如果白衛軍把我們倆打死的話,布哈林和斯維爾德洛夫能擔當得起來嗎?」顯然,列寧考慮過自己的接班人問題。布哈林,中央中的少壯派,有深厚的理論修養,但沒有擔任國家實際職務,顯得不夠全面。而斯維爾德洛夫,從各方面說,都是國家人的合格人選。列寧所以提出布哈林,是希望他專註於理論研究,脫離官僚習氣,與斯維爾德洛夫這樣的實幹家結合,成為黨和國家的中流砥柱。

然而,天不假年。在那場席捲世界的「西班牙大流感」中,斯維爾德洛夫也被感染,於1919年3月16日突然去世(也有資料稱其是在公開演講時遭到工人毆打而傷重不治),年僅34歲,這正是毛澤東初上井岡山的年紀。對於政治人物來說,生命終結了,再大的功勞也只能歸於塵土,留給俄共的,或亦說是留給歷史的,就只能是深深的遺憾了。

對於斯維爾德洛夫之死,列寧痛惜不已。他這樣評價說:「斯維爾德洛夫不在了,對蘇維埃來說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我們以後要另外組織一個幾十人的機構才能完成他一個人的工作」。

也正是這樣一個擅長組織與行政工作的人物離去,才讓斯大林抓住了歷史的機遇。隨著蘇俄國家的壯大發展,需要處理的各類事情不斷增加,中央機關的人手也開始迅速膨脹。1917年,中央委員會記處還不到30人,一年之後已經有602個工作人員了,這還不包括擔任守衛和執行通信勤務的武裝部隊在內。到了1920年,中央機構工作人員已經達到幾千人,作為常設機構的書處要正常工作,必須要有一個專門的領導人。

如果斯維爾德洛夫還在世,那麼他就是這個專門的領導人,也就是書記的不二人選。無論是領導才幹,還是他的領導地位,或是列寧的信任程度,斯維爾德洛夫都當之無愧。因為斯維爾德洛夫已經不在了,列寧才苦於中央領導層中缺少有能力處理日常工作的人物。對於斯大林,列寧對他的工作作風並不放心,認為他「只會做辣菜」,太粗暴。但從托洛茨基到李可夫排過去,都是喜歡做理論工作的空談家,只有斯大林喜歡腳踏實地地從事日常工作。而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本身,也不是最高權力機構,只是處理委員會日常事務和整理傳達治局、中央委員會和黨的代表大會決議的機構。這樣,列寧才同意斯大林擔任總記。

斯大林一上任,就一步一步地擴大了書記的職權。因為他既是政局委員,又是組織局委員,還是書記,身兼三職,實際上就成為了政局和它的兩大職能部門——組織局和書處的唯一聯絡人。這樣,斯大林就完全控制了這兩個部門,在傳達和執行政局決議的時候由自己來夾進私貨,在決定各級幹部任命時由自己來大筆一揮,在向中央高層進行彙報時可以自己任意截留。反正列寧在病中不能管事,托洛茨基和季諾維也夫等人不喜歡管這些瑣碎的事,斯大林就可以在國家行政工作中乾綱獨斷,在各級領導崗位上換上自己的人。就這樣,中央委員會記處的權力不斷膨脹,直到實際上成為了俄共的最高權力機構。

當列寧察覺這一切時,他已是沉痾不起,無力去親自與斯大林對陣交鋒。最後關頭,列寧懷著強烈的歷史使命感與責任心寫下了《給代表大會的信》,力圖做最後一搏。然而,因為種種原因,這封信卻未能在俄共(布)十二上宣讀。由於病情嚴重,列寧再也沒能夠重返政治舞台。8個月後,病痛過早地奪去了他的生命,也毀掉了人類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所可能創造的更好的發展道路。

列寧逝世後,在為俄共(布)十三做準備的俄共(布)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宣讀了列寧的《給代表大會的信》。在讀到對斯大林的評價時,他顯得面如死灰,其政治生涯中最大的危機已經到來。然而,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私心自用,認為最大的政敵是托洛茨基,斯大林沒什麼威望,只會做實際工作,成不了列寧的繼承人,只能仰仗自己二人的保護。因此,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放棄了原則,提議斯大林留任書記。關鍵時刻,托洛茨基保持了沉默,過分的自負和清高讓他鄙視眼下的爭權奪利。他怎麼也不會想到,正是他此刻的沉默,決定了16年後將被蘇聯情報單位的特務用冰斧砍死在墨西哥的小屋裡。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的提議通過了,斯大林終於逃過一劫。

幾年後,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在政鬥爭中敗北,被斯大林清除出局。季諾維也夫曾絕望地問斯大林:「你知道什麼叫感恩嗎?」

「知道,那是一種狗的病症。」斯大林冷冷地回答。


蔣先雲,如果他還在話,靠他的威望、能力和在黃埔軍校中和青年軍人聯合會裡巨大影響力,不會有這麼多騎牆派倒向蔣介石,國民黨右派也不可能把國民黨的基層黨組織徹底破壞。

在蔣介石無法徹底掌握軍隊時,汪精衛的態度也很可能搖擺,寧漢合流汪精衛可能和蔣介石爭奪領導權。

面對一盤散沙的蔣系軍閥和武漢國民政府,中共的武裝鬥爭環境可能會更好一些。


岳飛

岳飛遇害之時不過三十九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如果他能夠躲過秦檜和趙構的迫害,存活下來,那麼他的人生還會很長。

在他遇害二十一年後,宋孝宗繼位,發動「隆興北伐」,但當時以無可用之人,只能讓不善治軍的張浚為帥,最終兵敗符離,被迫議和。

如果此時岳飛尚在,年齡也不過六十歲,仍然能夠擔當大任,北伐統帥必然是他,一定能夠有相當的作為,而不會像歷史上一樣草草收場。

宋孝宗一朝,「有恢復之君,而無恢復之臣」。如果這位銳意進取的賢君能夠遇到超凡絕倫的岳飛,恢復中原就大有希望了。

岳飛也許還會遇到一個叫辛棄疾的年輕人,就像當年宗澤遇到他一樣。


明紹宗襄皇帝朱聿鍵,即大家通常所說的隆武皇帝。

隆武是朱元璋九世孫,按輩分算是崇禎的叔爺爺。雖然是天家貴胄,但隆武的童年並不快樂,隆武的爺爺老唐王不喜歡他們父子,幸而曾祖母疼他,才有機會讀書,識了字。十二歲時曾祖母去世,老唐王就把他們父子當犯人一樣關起來,一直關到二十八歲,祖父生病,他的叔叔為了王位毒殺他的父親。不過也因禍得福,他爺爺死後,隆武繼承唐王。崇禎九年,滿清第三次入口,剛剛安穩了七年的隆武在沒有接到勤王詔書的情況下帶著一支小部隊勤王,激怒了崇禎,被關到鳳陽的宗人府。一直關到崇禎十七年,還沒來得及放出來,崇禎自殺。

南明弘光朝立,恢復隆武唐王身份。弘光一朝,皇帝荒淫無道,大臣忙於爭權奪利,甚至意識不到誰才是真正的敵人,妄想聯虜(滿清)平寇(農民軍)。滿清大兵南下,大學士督師史可法親自把守的揚州在清軍攻勢下僅僅堅持了一天。南京城更是不戰而下。頭太癢水太涼的典故就是這時候出來的。

弘光覆滅後,深受東林黨愛戴的「賢王」潞王監國僅僅一星期就投降。隆武在鄭鴻逵的擁護下開始監國,二十日後正式稱帝。監國之初就公開立誓將親提六師「恭行天討,以光復帝室;驅逐清兵,以纘我太祖之業」。

幾乎同時,在浙江,魯王朱以海在王之仁和方國安的擁立下監國,因為浙江處於戰亂,雙方消息不通,一開始雙方都不知道對方的存在,在發現陣營出現分裂之後,隆武的第一反應是聯合,他派出使者表示兩家不分彼此,魯監國的官員在他那裡可以官復原職,魯王本人則為皇太侄「朕無子,王為皇太侄,同心戮力,共拜孝陵。朕有天下,終致於王。」可惜魯王本人不願意,手下的官員也不肯放棄這份擁立之功,甚至殺死隆武派出的使者,派人「勸降」隆武的官員。雖然最終兩家沒有聯合,但仍可以看出隆武少有的胸襟和眼光。

隆武的眼光還體現在對萬曆後歷朝黨爭之害的認識,親自撰寫三篇御覽曆數黨爭之害,致力消除黨爭,選拔官員,不管是曾經降順也罷,剃頭也罷,只要有才,均可錄用。當時地方上對於剃髮的難民非常殘酷,隆武下詔宣布對剃髮與否一視同仁,剃髮為難民,未剃髮為順民。這一舉動和滿清留髮不留頭的政策,以及弘光朝對降順官員的清算迫害相比,可謂大大的德政。此外,隆武治貪官「小貪必仗,大貪必殺」;興科舉親自出考題「歷代之受患,莫過於群臣朋黨之最大。於今兩京之覆,二帝之傷,皆此故也。……大明開天,黨肇於神廟之季。東林、魏黨;門戶、馬黨,交激遞變,而有如此之痛效矣。朕今志在蕩平,盡去諸黨之名,惟在廷嚴說謊之條,在外正貪婪之罰。……邇日在廷,似猶有不醒之迷,欲啟水火之戰,朕甚懼焉!何道可底太平大公,令文武真和衷而共濟乎?……朕今亦曰:『去寇易,去黨難。』然黨不去,寇不驅也,審矣。」

隆武最主要的政策改變就是把弘光的平寇變為御虜。看起來好像只是簡單的兩個字變化,但後來闖營的改編,西營的聯明,都是在這個大政策下進行的,如果不是隆武及時的改變政策,何騰蛟和堵胤錫也不一定敢和闖營余部接觸,當時李自成的遺孀高皇后是贊成投降滿清的。在得到明方的善待之後,以李過為首的闖營余部改編為大明的忠貞營,隆武賜名李過李赤心,高一功高必正。之後忠貞營在湖南發起過大規模的反攻,一度接近收復湖南全境。並且成為大陸上最後一支打著大明旗號的軍隊,李過義子李來亨一直抵抗到康熙三年。而和西營的聯合也為永曆朝續了十年左右的壽命。這些可以說都是因為隆武的寬宏的胸襟和長遠的眼光。

隆武雖然有才有德,但運氣是真的差,雖然他是鄭芝龍和鄭鴻逵兄弟擁立的,可是鄭芝龍只是想把隆武當成傀儡,對隆武的行動處處阻攔。當時多鐸的大軍因為受不了南方的暑熱已經班師回朝,南方只有一個名為勒克德宏的年輕貝勒統帥一直滿軍駐紮於南京可作為機動部隊。隆武明白機會難得,剛繼位就想率領鄭芝龍御駕親征恢復國土。但鄭芝龍心裡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不僅不出力,在朝堂之上還多次態度不端、囂張跋扈。隆武無奈之下,只得聯絡何騰蛟,希望何騰蛟能派兵到江西,一方面可以配合當地明軍防禦金聲恆的進攻,另一方面也可以接隆武前往湖南。拜託鄭芝龍的控制。何騰蛟在隆武就藩期間是南陽知縣(唐王封地在南陽)隆武把何騰蛟看成是老鄉故舊,非常信任他,對他加官進爵,然而何騰蛟卻生怕敢作敢為的隆武到了湖南以後會影響他大權獨攬,隆武正月就派人聯繫何騰蛟,希望他能夠派兵,結果到了五月何騰蛟才派郝搖旗和張先壁慢慢悠悠的出發,走了四個月才到湖南江西邊境,先頭的使者才面見隆武,磨蹭的幾個月,正是明軍在江西節節敗退,鄭芝龍與滿清私通款曲,隆武在江西進退維谷的時間。

隆武明白江西的戰局對於整個戰爭非常重要,其中的關鍵在於重鎮贛州的得失(日後金聲恆和李成棟反正都慘敗於贛州城下)於是希望親自趕赴前線,一則提升士氣,二則就近節制各省軍隊。這份勇敢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但最後,因為何騰蛟的不作為,和江西明軍作戰失利,前有狼後有虎的情況下,隆武試圖冒險前往湖南,最後因為帶著文武家眷太多,跑的太慢被李成棟追上浮殺。比起身形魁梧、體格強壯可以「日斃童女二人」被俘之後卻光著腳哭著求饒的弘光;以及姿貌雄偉卻無數次寫信給吳三桂表示饒他一命做什麼都可以的永曆。隆武和絕食而死的弟弟邵武(邵武被俘後面對李成棟表示:朕若飲汝一瓢水,有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可謂是真正的君王死社稷。

隆武在位只有短短的一年多,但卻展示出除了運氣以外一個中興之主應該展現的所有品質,倘若鄭芝龍、何騰蛟等人能與隆武一心,或是金聲恆、李成棟能早點回心轉意,哪怕隆武跑得快一點能跑到湖南或者廣東。南明的局勢都會大不一樣。隆武若能到達湖南,沒有何騰蛟的處處阻攔,忠貞營大有可為,後來的西營也可以全力施展,鄭成功一生更是以隆武的賜姓為最大榮耀。只可惜隆武死的太早,一切都化為泡影,可能真的是明祚該絕吧。


公子扶蘇

秦始皇長子 剛毅勇武為人仁義 極具政治遠見

他認為天下未定 百姓未安 反對實行焚書坑儒 重法繩之臣等政策 因而觸怒秦始皇 始皇帝將其派至上郡監軍 協助蒙恬修築長城 抵禦匈奴

公元前二百一十年 秦始皇攜第十八子胡亥 第五次全國性巡遊 途中始皇病重 倉促擬詔召扶蘇回咸陽 主持自己喪事 繼而登基既位為秦二世 但最終其未看到信送出那一刻 便駕崩沙丘

嬴政死後 趙高等人懼怕扶蘇繼位對其不利 便偽擬詔書 指責扶蘇在邊疆和蒙恬屯兵期間 為人不孝 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 隨逼其自裁了斷

扶蘇在民間的聲望極高 胡亥即位之後 民間未知扶蘇已死仍交頭相傳 聞二世少子也 不當立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其後 陳勝吳廣高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起義 也仍藉以扶蘇名義告天下 今或聞無罪 二世殺之 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公子扶蘇 為秦始皇之長子 是正經的統治階級 如果他還活著 理應是鎮壓起義之人 打出他的旗號著實是毫無道理 因此 只有一種解釋恰為合理 那就是公子扶蘇的品行極其優秀 他的影響力 已然超出了他所在的階級 成為了天下人的希望 試想扶蘇若承大位 秦雖不可萬世為繼 亦不至二世而亡 楚漢相爭弗存 歷史全然大改


後周柴榮,37歲病死,若是不死,燕雲可收。中國歷史當大改。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本姓柴氏,邢州龍岡人也。柴氏女適太祖,是為聖穆皇后。後兄守禮子榮,幼從姑長太祖家 ,以謹厚見愛,太祖遂以為子。太祖後稍貴,榮亦壯,而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沈重寡言。太祖為漢樞密使,榮為左監門衛大將軍。太祖鎮天雄,榮領貴州刺史、天雄軍牙內都指揮使。

  乾祐三年冬,周兵起魏,犯京師,留榮守魏。太祖入立,拜澶州刺史、鎮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榮素為樞密使王峻所忌,廣順三年正月來朝,不得留。既而峻有罪誅,三月,拜榮開封尹,封晉王。是冬,卜以來年正月朔旦有事於南郊,而太祖遇疾,不能視朝者久之。

  顯德元年正月丙子,郊,僅而成禮,即以王判內外兵馬事。壬辰,太祖崩,秘不發喪。丙申,發喪,皇帝即位於柩前。右監門衛大將軍魏仁浦為樞密副使。二月庚戌,回鶻遣使者來。丁卯,馮道為大行皇帝山陵使,太常卿田敏為禮儀使,兵部尚書張昭為鹵簿使,御史中丞張煦為儀仗使,開封少尹權判府事王敏為橋道頓遞使。漢人來討,攻自潞州。三月辛巳,大赦。癸未,鄭仁誨留守東京。乙酉,如潞州以攻漢。壬辰,次澤州,閱兵於北郊。癸巳,及劉旻戰於高原,敗之,追及於高平,又敗之。丁酉,幸潞州。己亥,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步軍都指揮使何徽伏誅。壬寅,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為河東行營都部署。夏四月乙卯,葬神聖文武恭肅孝皇帝於嵩陵。汾州防禦使董希顏叛於漢來附。丙辰,遼州刺史張漢超叛於漢來附。辛酉,取嵐、憲州。壬戌,立衛國夫人符氏為皇后。取石、泌州。乙丑,馮道薨。庚午,赦潞州流罪以下囚。如太原。忻州監軍李勍殺其刺史趙皋,叛於漢來附。五月丙子,代州守將鄭處謙叛於漢來附,契丹救漢。丁酉,回鶻使因難敵略來。符彥卿及契丹戰於忻口,敗績,先鋒都指揮使史彥超死之。六月乙巳,班師。乙丑,次新鄭,前拜嵩陵。庚午,至自太原。秋七月庚辰,閱稼於南御庄。癸巳,樞密院直學士、工部侍郎景范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魏仁浦為樞密使。冬十月甲辰,殺左羽林大將軍孟漢卿。

  二年春二月,御札求直言。夏五月辛未,宣徽南院使向訓、鳳翔節度使王景伐蜀。甲戌,大毀佛寺,禁民親無侍養而為僧尼及私自度者。秋九月丙寅朔,頒銅禁。閏月癸丑,向訓克秦州。冬十月辛未,取成州。戊寅,高麗使王子太相融來。取階州。十一月乙未朔,李谷為淮南道行營都部署以伐唐。戊申,王景克鳳州。十二月丙戌,鄭仁誨薨。

  三年春正月,增築京城。庚子,向訓留守東京。壬寅,南征。辛亥,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李重進及唐人戰於正陽,敗之。甲寅,重進為淮南道行營都招討使。二月丙寅,幸下蔡浮橋。壬申,克滁州。甲戌,李景來求成,不答。壬午,景使其臣鍾謨來奉表。丙戌,取揚州。辛卯,取泰州。三月庚子,內外馬步軍都軍頭袁彥為竹龍都部署。是月,取光、舒、常州。夏四月,常、泰州復入於唐。五月乙卯,至自淮南,赦京師囚。六月壬申,德音赦淮南囚。秋七月,皇后崩。揚、光、舒、滁州復入於唐。八月乙丑,課民種禾及韭。九月丙午,端明殿學士、左散騎常侍王朴為尚書戶部侍郎、樞密副使。冬十月辛酉,葬宣懿皇后於懿陵。十一月庚寅,廢諸祠不在祀典者。乙巳,殺李景之臣孫晟。

  四年春正月己丑朔,赦非死罪囚。二月甲戌,王朴留守東京。乙亥,南征。三月丁未,克壽州。夏四月己巳,至自壽州。己卯,放降卒八百歸於蜀。癸未,追冊彭城郡夫人劉氏為皇后。五月丙申,殺密州防禦使侯希進。秋八月乙亥,李穀罷,王朴為樞密使。癸未,蜀人來歸我濮州刺史胡立。冬十月己巳,王朴留守東京,三司使張美為大內都點檢。壬申,南征。十二月乙卯,泗州守將范再遇叛於唐,以其州來降。庚申,濠州團練使郭廷謂以其州來降。丁丑,取泰州。

  五年春正月丁亥,取海州。壬辰,取靜海軍。丁未,克楚州,守將張彥卿、鄭昭業死之。二月甲寅,取雄州。丁卯,如揚州。癸酉,如瓜洲。三月壬午朔,如泰州。丁亥,復如揚州。辛卯,幸迎鑾。己亥,克淮南十有四州,以江為界。三月辛亥,李景來買宴。四月庚申,祔五室神主於新廟。壬申,至自淮南,回鶻、達靼遣使者來。六月辛未,放降卒四千六百於唐。秋七月乙酉,水部員外郎韓彥卿市銅於高麗。丁亥,頒《均田圖》。九月,占城國王釋利因德縵使莆訶散來。冬十月丁酉,括民租。十一月庚戌,作《通禮》、《正樂》。十二月丙戌,罷州縣課戶、俸戶。

  六年春正月,高麗王昭遣使者來。辛酉,女真使阿辨來。三月己酉,甘州回鶻來獻玉,卻之。庚申,王朴薨。丙寅,宣徽南院使吳延祚留守東京。癸酉,停給銅魚。甲戌,北征。是月,吳延祚為左驍衛上將軍、樞密使。夏四月壬辰,取乾寧軍。辛丑,取益津關,以為霸州。癸卯,取瓦橋關,以為雄州。五月乙巳朔,取瀛州。甲戌,至自雄州。六月癸未,立皇后符氏,封子宗訓為梁王、宗誼燕國公。戊子,占城使莆訶散來。己丑,范質、王溥參知樞密院事,魏仁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癸巳,皇帝崩於滋德殿。

  恭皇帝,世宗第四子宗訓也。世宗即位,大臣請封皇子為王,世宗謙抑久之。及北取三關,遇疾還京師,始封宗訓梁王,時年七歲。


盧本偉,原本鬥魚一哥,快要成為全平台一哥的時候涼了


大一學高數的時候數學老師給我們介紹過,

分享給大家: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宋教仁。宋教仁有足夠的威望,有足夠的資源,如果他不死,他本來既可以制衡袁世凱,確保共和之路不被袁世凱走歪,也有極大希望成為下一任領導人帶領中國走在更正確的道路上。那樣,中國就不會出現復辟帝制、二次革命、南北政府、五四運動、軍閥混戰,中國就不會在剛剛結束帝制,民族意識高昂的情況下迅速陷入四分五裂的混亂局面,以至於中華民族遭受外族全面入侵,被暴打淪入百年來的最悲慘境地。


劉秀的哥哥劉縯,他的軍事才華和號召力都比劉秀強,但是政治嗅覺和心機不夠,被更始帝害死了。不然東漢豪強世族可能不會勢大。

孫堅享年37歲,孫策26歲,都是英年早逝,如果他們當時能進軍爭鬥中原,天下尚未可知。


魏明帝曹叡

在對外戰爭方面廟算能力很高

深刻認識到與蜀國持久戰終歸是己方佔便宜

在對內統治方面預見性很強

通過「浮華友」事件打擊世家大族新生代的關係網 進而對文帝朝開始坐大的世家大族勢力進行抑制

若假明皇帝以天年,耗死司馬老烏龜的同時完成武帝朝中央集權重建的任務,不說完全避免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但中國歷史走向拐彎的可能性將大大增高


霍去病啊,雖然他年紀輕輕已經做出大事業了,但還是死的太早,如果霍去病還在,後面也許就沒李廣利什麼事了,武帝後期的北征西徵結果也會好很多吧


洛桑!我小時候看他的表演至今覺得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看。可惜英年早逝。


對近代的歷史人物比較感興趣,提名兩個人

1.鄒容 近代著名的革命宣傳家。十七歲時就開始撰寫《革命軍》。被投入獄中枉死時年僅二十歲。想一想我等無名之輩,十七歲二十歲之時在幹什麼?有的人只怕都還沒斷奶吧。

2 .馮如 我國第一駕飛機的設計者、製造者,我國航空事業的開創者。1908年造出我國第一駕飛機時年僅二十四歲。1912年因飛機失事遇難時年僅二十八歲。

這兩位出生便趕上了清朝民國更迭那個風雲際會、人才輩出的年代。如果不是天妒英才,以他們的資質和影響力,必將在他們的那個領域有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作為。


劉穆之吧


殞於朝鮮的太子


曹沖

稱頭大象就死去了


推薦閱讀:

秦始皇統一文字是歷史的必然還是秦始皇自己的天才?
如何評價漢奸?溥儀、汪兆銘、鄭孝胥等人和孫中山、袁世凱有何根本區別
劉備和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到底誰更強?似乎三國演義和三國志過於誇大了孔明的能力。?
英國人是如何評價貞德的?
如何評價 李贄這個人?

TAG:歷史 | 歷史人物 | 歷史人物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