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沒有個人技術很出色的足球運動員?

如果說中國人在團隊配合的運動上不行的話,在個人運動上(如羽毛球、乒乓球等)出色的中國人,為什麼沒有培養出個人技術出色的球員?(哪怕團隊配合方面一塌糊塗)

===補充一下問題描述===

發現大家對我的問題有點誤解,我的本意是中國為什麼沒出現「世界級」的個人技術出色的球員……


沒想到排前面了,不敢掠美,內容來自百度百科,李華筠。下面幾個答案分析得更細,把贊留給他們吧。

1983年的世青賽,李華筠的表現震驚了全中國的球迷,他在球場上的「Z」字過人方式把中國人暴發速度和意識發揮的淋漓盡致。他的良好的射門意識並不遜色於同時參加世青賽的范巴斯騰,在這屆世青賽中,他與巴斯騰、羅馬里奧、普羅塔索夫和貝貝托等人六人被稱為世青賽六大新星。也就在當年,李華筠的表現被雷哈格爾看中,結果是肯定的,他被人為的留在了中國,他的腳跟腱在無數次國內不規範的場地中受傷,終於形成了嚴重的傷病情況,但是沒有人為他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服務,其結果是在 1988年,25歲的李華筠因為傷病被迫選擇了離開了足球場,此時的范巴斯騰以一記完美的零度角射門將自己鎖定在歐洲足球歷史。 而當巴斯騰完成自己不朽傳奇時,李華筠甚至連流眼淚的資格都沒有,他只能因為傷病放棄足球。


謝邀。

中國個人技術很出色的足球運動員當然有,而且一直很多。容志行、古廣明、吳群立、謝育新、郝海東、曹限東、彭偉國、高洪波、張效瑞、李金羽、徐亮、于大寶、邵佳一、張稀哲、武磊這些人不都是嗎?

97衝擊法國世界盃那一屆國家隊被認為是中國國家隊當中最好的,他們的個人技術基本上都是沒得說的。

中國足球和球員的問題不在於個人技術的培養方面,而是在於環境、選材、體制和思路上。特別是環境、思路和體制。


足球是個大產業,大到政府無力來完成,只有高度職業化、大量基礎人口壘成的金字塔結構,才有可能湧現高水平的運動員。指望誰天生會踢球,是不可能的。梅西要是生在中國,就是個侏儒症患者(不是我黑他,他真的有侏儒症,巴薩俱樂部幫他治療的)。

-----------------------分割-------------------

關於中國人從事個人運動出色的問題,這個你是誤解了。中國只在外國人不從事的運動項目上出色,比如舉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外國人熱衷的個人項目,游泳、網球、高爾夫、田徑,中國人基本上沒多少機會。少有的幾個出成績的,還是因為個人項目畢竟可以由舉國體制從小培養,而集體項目,舉國體制是很難培養的。比如說,西班牙足球強調傳控,巴西人注重靈氣和天賦,這些東西,這些風格的形成,仰仗的是底下幾百萬的足球人口,而我們體育部門能使之實現嗎?(我們軍隊才200萬人好不好?)況且,你認為,如果西方人也大量投入到舉重、兵乓球運動上來,中國人還有絕對優勢嗎?我個人認為,不說優勢,甚至可能會跟足球一樣。

---------------------分割-----------------------

最後,總結一下,前面說了好多,其實就一點:不要迷信政府的力量有無窮法力,若果真如此,計劃經濟時代為啥大家都勒緊褲腰帶,開放市場後政府不管吃飯結果大家都能吃飽了?


足球和其他運動項目不一樣,需要龐大的社會資源投入,不可能靠舉國之力去培養。

所以,它需要高度職業化、市場化。

中國的舉國體制,就是在體校抓到好苗子,然後把資源幾乎全部傾斜,將他往死里練。

所以,110米欄就出了個劉翔。後繼力量乏力。但牙買加不一樣,博爾特之前有鮑威爾,之後有布雷克。此外,牙買加女子短跑也已經到了讓昔日霸主美國追趕的地步。

為什麼?牙買加的田徑是可持續發展的。這個人口只有兩百萬的小國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參加田徑運動,每年大約有260個田徑隊、8萬多人參加近20種各級比賽。與此形成刺眼的比較,中國練跨欄的只有不到5000人。

然後,舉國體制一年花在劉翔身上多少錢呢?據了解從雅典到北京這4年是3000萬人民幣。摺合下來是一年750萬人民幣。這個錢大概就相當於NBA一個無保障合同的底薪。

但一年幾百萬的投入,已經足夠讓很多項目代表隊眼紅了。他們整個隊幾年的經費大概就這樣。

但是,足球是沒法這麼玩的。美國NCAA有一千多所美國和加拿大的四年制大學分成三個等級數十個聯盟,進行足球,籃球,排球,橄欖球等球類聯賽以及田徑,體操,摔跤等其他項目比賽,源源不斷地為職業體育輸送人才。西班牙、德國、英格蘭等都有俱樂部的青訓營作為人才儲備。他們動用的是是市場和社會的力量。如西班牙的俱樂部是會員制(類似於美國的公立大學通過優秀校友募集資金一樣,動用的是社會的力量),英超則是像NBA一樣的公司企業制。

而中國的運動員都是來自於體校的,是國家投入的。國家是不可能砸歐美列強那麼多的錢去投入到足球中的。在人才儲備的金字塔底基這一起點上,中國就落後一大截了。在下一個鏈條上,關於俱樂部的市場化、職業化、科學性、系統性上,就更無法與上述國家相提並論了。

據了解,悉尼奧運會到雅典奧運會這四年間,國家投入到奧運會集訓等各方面的資金大約是200億。這已經足夠讓人口誅筆伐了。但是,每年50億其實能做什麼?這還不夠四大聯賽一支強隊一年的開支。

大致如此。


在之前的答案中, @曾不才 提到的中國足球不夠職業化,投入不夠多是正確的。道理很簡單,你全國就那麼多人踢球,怎麼指望能和那些足球人口十倍,百倍於你的國家競爭呢?

梅西之所以這麼突出,是因為在他身後有同一風格的,但水準遠遠不如他的拉維奇,帕拉西奧們,在拉維奇帕拉西奧們身後的則是蓋坦,謝洛托這個檔次的球員,此外在中東,在烏拉圭聯賽,在葡萄牙聯賽,還有一個個「當地球迷心目中的梅西」。那麼就是說,你只有在有一個很大的基礎之上,才會有那麼一兩個尖子突出來。

回到問題上來,「為什麼中國沒有個人技術很出色的足球運動員?」。是有的。我想提一個人,就是邵佳一。邵佳一在慕尼黑1860和科特布斯的球我看了不少,很直接的說,邵佳一在當時的德甲技術實力是很突出的。他在中場的分球,控球,定位球能力是毫無爭議的隊內第一,在整個德甲能出其右者也不是很多,而且別忘了,那時的德甲在歐洲的競爭力雖然不如現在,但那是個 10 號橫行的時代。更進一步的說,曾在德甲獲得半程最佳的香川真司,並沒有邵佳一當時在德甲的技術優勢明顯。倒也是很可惜,如果邵佳一的體能狀態能再好些,他在歐洲也不會僅僅是這個成就。另外,我是確確實實的認為當初那兩傢俱樂部是對中國球員有偏見的。

但邵佳一畢竟是個特例,況且我這麼認為他技術很好不代表別人就是這麼認為,可能很多朋友還覺得我在扯淡不是?

題主問題補充里說,「中國人不善團隊運動,善個人運動」,我個人認為其實是不夠準確的。中國人擅長的乒乓球,羽毛球等球類運動,除了是因為舉國體制,外國不重視之外,還有就是,這是「不對抗」的運動。

「隔網而戰」,雙方運動員並不進行直接身體接觸,這對中國人,或者說亞洲人來說,是佔優勢的。

我不是在宣揚人種論,但是我確確實實認為人種的身體構成不同,是有一些先天優勢的項目和先天劣勢的項目的。

直接對抗的運動,足球,籃球,亞洲人的劣勢大家肉眼可見。

就拿中國男籃來說,當然我說的不是現在這個被中華台北和伊朗痛揍的中國男籃,而是那個有姚明的中國男籃。那幾年的中國男籃,在世界大賽上,經常可見的情境是,上來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在第一節或上半場取得不小的比分優勢。領先於美國,西班牙這樣的強隊也不是沒有過的。但只要對方意識到:「嘿嘿嘿,有麻煩了,我們要認真起來」。加強身體對抗,全場緊逼,變的 tough 起來,我們就會看到,一波流的進攻就能把中國男籃打趴下,中國隊的後衛連界外球都發不出去。

身體差距真的太大了。最近一次讓我有這種感覺,是今年的世界盃。小組賽日本和象牙海岸,日本一球領先到下半場,一口氣一直提著不松。直到德羅巴上場,象牙海岸全隊彷彿收到強攻的訊號,加強身體對抗,直接砸頭槌,立馬就砸進去兩個。說實話,象牙海岸進第二個球的瞬間,我真的有點絕望。我不是日本隊球迷,但我彷彿看到了亞洲球隊的極限。

日本的人才儲備和國內梯隊建設,足球人口的數量和訓練的科學化,和歐洲相比也不遑多讓。香川真司,本田圭佑,清武宏嗣,長友佑都,都是征戰歐洲的名將。但真的拉到國家隊層面來看,和真正的主流球隊相比,差距又何止是 10 年, 20 年?去年在聯合會杯上,義大利發力前日本踢的好像是西班牙,但下半場義大利加強對抗強度,就,咳咳咳咳。。。

而技術,是建立在對抗上的。巴西五人制球王法爾考,在 11 人制的環境下,技術就完全無從發揮。中國足球運動員身體素質真的達到能依託起技術的,目前不多。

所以說,本來就沒幾個踢的,身體素質還是我們大短板,你能看到個人技術很出色的中國足球運動員的幾率就微乎其微了。


中國足球發展,走過一條很腦殘的崎嶇道路,有些案例,即使是普通球迷看來,也是啼笑皆非。

舉例吧。大概八十年代,我們的足協領導就開始把衝出亞洲作為成功標杆,於是,徐根寶的國奧隊,就參加了聯賽,好像是二級聯賽。後來,我們覺得打亞洲隊其實靠身高更靠譜,於是有過聯賽頭槌進球算兩分的規則,不知道持續了多久,反正有球員單刀後就把球挑起來頂進去的。再後來,大家覺得中國球員體能不行,於是就又搞了個體能測試。

那中國足協的人為毛就那麼昏聵?其實,以前中國球員技術不錯的,本人接觸過,六十年代出生的球員,大多基本功紮實,但後來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因為中國足球後來壓根就是沒按照規律辦事,足協無非就兩個目標,一是完成政績二是撈錢,後者服從於前者,具體操作時往往又沒有矛盾,於是,各種急功近利,各種貪污腐敗,但這些人誰真正是「愛」足球的?這個環境能鼓勵更多人參與到踢球中嗎?

先寫一點


我始終覺得知乎上提問與回答足球方面問題的人,存在一個誤區,就是首先不給一個定義,這樣才有可以嚴謹討論的可能。比如樓主的這個問題的核心是:「什麼是技術出色」。

先看有球技術。簡單的說如果把」技術「定義為「無對抗情況下處理球基本功的平均發揮能力」,把」出色「定義為」在自己的位置能進世界盃的水平,其參考是世界盃各隊最低水平「,那中國存在許多技術出色的球員,因為在對抗比較弱的五人制足球中,中國已經進過3次世界盃了,中國之前的青少年足球也還可以,且在亞洲內的戰績不差。但這幾年國人的水平近幾年下降了,表現就是青少年隊的成績越來越差。

同樣,如果把有球技術定義為」對抗下的處理球技術的=基本功的平均發揮能力「,把出色依舊定義為」在自己的位置能進世界盃的水平,其參考是世界盃各隊最低水平「,毫無誇張的講中國沒有技術出色的球員,而且歷年來都沒有,包括02年那一批球員。也許孫祥、繼海等人在單賽季有過能進世界盃最差隊的實力,但這不是他的平均水平。

我們總是說考察一個球員有球技術基本技術能力的關鍵,是看他的停球,而在中超比賽中所有的國內球員基本這項都非常差。停球差說明了兩項內容:1、國內球員對抗經驗差,無法在有對抗的情況下合理的做出技術動作。這也是中國足球的頑疾。一個球員的技術能力往往在14歲以前就決定了,之後是通過不斷的比賽增加其在場上合理做出技術動作的能力。中國年少年足球之前取得過不錯的成績,但這些人後來成績不如意,原因就是在於後來這些球員以賽代練太少。歐洲球員因為都經歷過5、6年的青少年聯賽鍛煉,他們中的許多人在踢職業聯賽之前的比賽經歷,就已經和一個即將中超退役球員一樣。你說你如何和比賽比拼!?;2、這說明國內球員的無球跑動能力太差,無法找到合適的街球點。我們經常看到國內球員是站著踢球,沒有跑動。這使得其在接球的一瞬間就遭到對手的背身干擾,很快球就丟了。

從中國球員跑動差,就引出球員的關鍵能力:無球跑動。無球跑動是區分職業球員和業餘球員的關鍵。也許足球在中國普及化差,以籃球為例,簡單的觀察籃球,就會發現一個人會不會打籃球,業餘與職業的差別,水平高低的區分,就是看他是否一直站在藍下,還是不停的穿插、擋拆。我無數次的批評國足沒有無球跑動,這樣的球員怎麼能稱為職業球員?國足當年被英冠、西乙(丙)這些半職業化球隊痛揍不是偶然,因為他們的跑動水平就是半職業化的。可中國球員為什麼跑動差?因為體能差。現代化的體能訓練,是需要很高的科技含量的,需要因人而異,對不同人的不同肌群進行有效訓練。克林斯曼給德國隊帶來NBA式的訓練系統,解決了德國隊員平衡力的訓練問題,這才為之後的德國隊技術化之路鋪平了道路。里皮來中國後,第一個發言就是恆大球員的體能差。帶來了先進的訓練技術,才有了後半場惹不起的恆大。體能除了訓練,還有康復,這裡就需要醫療和按摩能力。中國足球到底是什麼水平?我告訴你,在卡馬喬當主帥的時候,他要自己花錢請按摩師,之前中國中國都沒有現代按摩師。

不要提什麼郝海濤差點出國、亞洲第一鋒線,還有世青賽那一群小妖,吳磊之流,他們的能力都叫潛力,不叫「技術水平」。毫不誇張的說,由於缺乏地方學生聯賽,更別說阿森納和拉瑪西亞這類跨國的交流比賽,絕大多說中國球員在對抗情況下的有球技術能力一生的巔峰,最多就是歐洲五大聯賽新生的水平。同樣由於缺乏必要的訓練和康復,也許還有戰術指導的原因,中國球員的無球跑動技術就是半職業化的。


球感要靠時間培養的,牛逼的球員也需要天賦的,所以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有時間而且有天賦。


「世界級」的個人技術出色的球員

不要問為什麼,如果有一個都足以帶中國隊亞洲出線了(不出線也至少是個攪屎棍)。

別說什麼以前中國的某些球員技術怎麼怎麼的,這都是扯淡,別總拿過去的事來長臉好嗎?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懂嗎。

早些年中國足球還可以依靠在亞洲範圍內的人種優勢取得好成績,可現在別的國家的球隊正把他們多年來貫徹的戰術思想不斷熟練化,你怎麼跟別人打?

即使現在,國人的身體素質,身高優勢,體能優勢,絕對是能在亞洲排前的(多虧了偉大的祖國),可光有先天的東西,不去好好利用、科學利用(說實話看看國內一些普通足校的訓練模式實在是非常非常過時了在去了解了解國外普通足校的訓練模式就知道了,丫的,就是扯淡。


贊同排名第一的答案,我再補充一點大家了解一下。出自百度百科。

最後悔的事情是沒給兒子改年齡

2010年47歲的李華筠有一個20歲的兒子,俗話說「虎父無犬子」,按理說李華筠的兒子此前正是應該出來踢球的大好年紀,說起兒子,李華筠一臉的遺憾,他語出驚人,「我最後悔的事情就是沒有給兒子改年齡,結果他一路吃虧……」「今年只能讓他去讀大學算了。」李華筠說。

李華筠的兒子,曾在大連實德二隊,綠城青年隊,亞泰青年隊待過,由於一直沒有隨大流將年齡改小,因此,在改年齡成風的足壇中,的確是吃了不少虧,。「我兒身高1.82米,速度和身體條件都不錯,現在就是參賽太少。球員要成長要踢出來,一定要多參加比賽,別說我兒在梯隊,就算在一線隊,一年又能打幾場比賽?你看,我在英國考察時,英超球隊一年至少能打五六十場,咱們也就人家一半吧。說到底,還是體制有問題,你就說現在足球體制改革,反倒把最好的東西改沒了,原來我們都在體校訓練,現在都搞足球學校了。足球是窮人的運動啊,窮人哪拿得出來那麼多錢給孩子進足球學校?到巴西看看就知道了,滿大街,還有沙灘上,都是小孩子在踢球,這是個氣氛。咱們這邊,不管孩子多大,上來就教戰術,小孩子教戰術,天性就束縛了對吧?」

最讓李華筠難受的是,由於自己這些年一直在外漂泊,足球運動員出身的他對自己兒子並沒有多少言傳身教,這讓李華筠多少有些難受,「由於一直打不上主力,他已經決定去讀大學了。唉,我最後悔的事情就是沒有給兒子改年齡。」李華筠一聲嘆息


其實我個人認為, 怎樣才是技術出色?

如果單純地指在非對抗的環境下做各種牛尾巴的動作,傳中準確,自由球、角球都能指哪打哪,這其實都是相對容易的。我也毫不懷疑上述網友提及的一系列名字,他們都有這個潛質或實力,但,我要說,這些都不那麼重要。

我們很少在正式比賽中看到有中國球員搞出人球分過、牛尾巴等等花式動作吧,中國隊的邊路傳中鮮有靠譜的吧,申思號稱自由球世界前三,正式比賽中自由球進球並不高吧?WHY?

因為,不熟悉,也沒有把這些動作融為意識的一部分,也沒有一個體系。中國球員就像是死讀書的學生,打個比方,就像我們上學的時候把教科書的定理、公式背得很熟,但是考試不會靈活用來解題,因為缺乏平時的題海戰術做模擬、理解。中國球員也是,單個動作反覆練習很熟悉,但是缺失激烈對抗下的運用,說到底還是在青少年時期比賽太少了。我絕對相信梅西、C羅開始也踢得很爛,但他絕對是在街頭或者拉瑪西亞的一堆正式非正式的比賽中,不斷總結,最後熟悉到能顧自如地在某種情況下自發地做一些動作,就像圍棋對弈的時候,看到一個局面就自發有好幾種對應的對策一樣。

此外,我還堅持認為,對現代球隊來說,個人意識甚至高於技術本身:隊友持球的時候,其餘人怎麼無球跑動,拉出空當和接應點;搶點的時候如何跑位,防守的時候怎樣卡位、協防;2過1的時候怎樣傳球;助攻和防守怎樣平衡。。。。這些都是需要團隊成員具有整體意識的。C羅在曼聯開始的時候叫做過人王,可沒有誰把他當做頂級球星,因為你技術再好,也不能總是一條龍,但他逐步開始學會融入到周圍的團隊中的時候,他就能獲得金球獎。

中國球員尤其缺乏意識,以至於我們看的幾乎每一場國家隊的比賽都很少有連續幾腳流暢的傳球(高洪波的時候有,但是其實客觀來看,那是在相對低烈度的熱身中頻率相對緩慢的傳球,我們幾乎很少看到像歐洲聯賽那種高速中的傳遞配合),而且球隊一旦推進到中場,前面就只有前鋒1個孤零零的點(早被重重盯住),持球隊員除了回傳常常都不知道怎麼出球,我們很少能在局部形成多人的相對優勢;防守也是,常常3-5個人,盯不住別人2個人,就是大家沒有默契和意識,不知如何協防和分配防區、盯防對象。至於後衛助攻更加,已經不止一個外教抱怨中國球員喜歡做選擇題,最希望教練說完全不上去或每次都上去,不能自己靈活掌握。。。。

說到底,比賽太少,高水平教練少而且換帥頻繁,而且風格老變化,一會巴西一會德國一會西班牙。其實,選定好的外籍教練,堅持一種風格(哪怕你就堅持學日韓呢,多比賽(足協杯或再搞個聯賽杯啥的),肯定能夠有大的提高,也能產生出大批出色的球員


很簡單,青訓教練不行唄,再加上現在足球環境不好沒有好苗子,那就更慘了。羽毛球、乒乓球這些項目的青少年教練,很多都是世界冠軍級別的。但是在足球青少年培養方面,我們的教練那水平,還是和世界頂級水準有很大差距的。

當然,我們有些國腳和名帥也開過足校,譬如高豐文足校,培養出陳濤、杜震宇等一批技術底子還不錯的球員,可惜前幾年倒閉了。武球王,也是靠徐根寶在崇明島熬出來的。

即便如此,我們目前的教練,也就最多培養出武磊、邵佳一這種級別了......


我提一個 原先天津的張效瑞 個人技術絕對在國內一流,要像貝克漢姆克洛澤一樣勤奮 ,早就踢出來了,可惜中國球員的通病就是職業素養不夠啊。。。


有,曾經很多,現在不少。只是你沒見過。

中國國家/地方隊選拔隊員技戰術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條件。

技術出眾,並不代表臨場發揮出眾。

以上。


國內不是沒有個人技術好的球員,而是成名之後都在各方利益糾結下慢慢被廢了。相比於鄰國日本的倒貼錢送球員出去,國內的俱樂部幾乎都選擇了把人扣在自己家裡,奇貨可居的心態十分操蛋。

當年的張效瑞,後來的陳濤,初亮相時那份驚艷至今難以忘記,後來逐步泯然眾人,其中原因或者很複雜,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假設,我們也能像鄰國一樣爭先恐後的把優才送去更好的環境呢?當然,非常可悲的是這也只能是假設了。

國內有成型梯隊建設的俱樂部,極少,而且太容易受其他外部因素影響,當年的大連就是明證。今後個人技術好的球員還會出現,但是幾乎可以現在就斷定,結果不會比陳濤們更好。

真心希望國內出幾個大師級的球員,哪怕沒有齊達內沒有小羅,出幾個孔卡也好啊。


個人技術是中國足球提高里最簡單的一項。技術好的球員很多,只不過在當前的中國足球環境里,你只能自己去發現,靠看新聞聽結果是毫無用處的。


為什麼西方沒有一位很出色的書法家,能寫草書、行書、正楷、瘦金體、大篆、小篆?


郝海東我不知道你聽說過沒有,年少成名,當年可是得到了許多西方媒體的盛讚。

其他個人技術出色的球員也有啊,而且有許多都在歐洲踢球。

其實整個亞洲也沒有幾個世界級球員啊,朴智星,中田英壽?可能兩隻手都能數的過來了。

作為一項對抗性強的運動,亞洲人的體質本來就是吃虧的,凡是不能強求。


中國人不擅長在強身體對抗下完成高質量的技術動作。

所有運動中國人皆是如此,無一例外。


成功學的後遺症吧,通過一項特長獲得名利。目標導向錯誤


推薦閱讀:

為什麼這麼多人罵國安?
很多進球隊員都會在進球後把球從球門中撿出來,防守隊員經常阻止進球隊員這麼做,為什麼?
一個正規職業化足球俱樂部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組織結構以及部門?並且應該由什麼樣的人進行管理?
山東魯能逆轉廣島三箭的比賽表現如何?
歐洲各足球俱樂部或國家隊各自的特色是什麼?

TAG:運動 | 體育 | 足球 | 足球運動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