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福特」、「喬治」、「彭斯」等音譯根據的是方言發音(如吳語),還是根據中古漢語發音?

「特」是定母入聲字,對應「Ford」的濁音 [d];「喬」是群母字,對應「George」的濁音 [d?];「彭」是並母字,對應「Burns」的濁音 [b]。

這個問題實際上涉及中古漢語全濁聲母及其在現代漢語方言中保留狀況的知識。


謝邀@王天。

題主說的這個問題,我個人意見是大概與中古漢語全濁聲母及其在現代漢語方言中保留的知識沒有太大的關係。

音譯的問題可大可小,具體翻譯成什麼樣的形式,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在其中。其中跟譯者的關係最為大,我個人認為可能有幾個因素:

例如:1. 翻譯者本身的母語;2. 翻譯者本身文化修養;3. 翻譯者本身的社會地位;4.翻譯作品的流傳程度等等。

其實大部分的翻譯還是講究常用字,以及遵行母語者的說話習慣。

不同的方言背景確實在翻譯的時候會產生很多不同的讀音。最為明顯的大概是粵語和普通話對於一些外國人民不同的翻譯。舉幾個例子。

從這些例子看出來,首先要考慮的語言學因素應該是:音節結構

粵語和普通話在翻譯人名時有很多不同重要的原因,就是粵語允許CVC結構(即允許音節末尾有塞音),而普通話並不允許。這是音譯中很核心的因素,就是遵循母語者的說話習慣,本身語言系統內部若是不允許,那麼翻譯過程中就會進行本地化,典型的就是,這種在後面加「母音」,構成完整在語言系統內部合法的音節。

次要就是考慮語音的相似性。其實翻譯對於語音相似要求並不高,可以從上述的Beckham的翻譯中就可以看出。採用相似的語音往往就可以,例如t- t/th兩種。音譯是近代的事情,除吳語之外的大部分漢語方言幾乎已經不能夠完整地保留了濁音,事實上吳語是否是濁音這個問題也是有所爭論的(breathy voice),所以以上字的選擇,可能與清濁無關。


弱弱地舉個例子,比如用心母的「西」譯/si/,用曉母的「希」譯/hi/


福特:明顯是特te對應Ford的-d吧,應是沒有入聲韻尾的官話譯的。如果用有入聲韻尾的方言譯,直接翻譯成「佛牌汽車」好了。「福特」多出來兩個尾巴。

喬治、彭斯:作為人名被翻譯年代久遠,待考證。官話和吳語較有可能。

不過都沒可能按照中古漢語發音就對了……


推薦閱讀:

粵語內部有多少種方言?
現在小孩接受教育都能說標準一甲普通話,以致不會說家鄉話了,這樣到底好不好?
為什麼大多數人潛意識裡不認為粵語是一門方言?
為什麼不會任何方言,自幼就說普通話,但普話仍然不好?
閩南語中的福佬話和潮汕話之間有什麼異處?

TAG:方言 | 音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