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韓國電影《回家的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個豆瓣評分高達8.6的電影。劇的主線很單一,但是就是這條簡單單一的主線,絲毫不複雜的劇情,深深的吸引了很多人。這種體制下的社會片,拍起來是極其需要勇氣的。大家關於這部電影,無論從故事情節,拍攝技巧,成功因素或者是與中國電影的對比,或者是韓國大背景和中國大背景下的電影產業的思考,什麼方面都好,談談你的見解。
繼《熔爐》、《素媛》之後第三部看得淚流的韓國電影。。。表述能力有限,全靠貼圖說話了。總之,這是一部好電影。。。--------------------------------------------------------------------------------------據說這三部都是真實事件改編,都是小人物的悲情故事。本劇的大概思想就是:
- 交友需謹慎
- 充滿了大量對部分韓國公務員的吐槽女主被抓時,大使館來人,送了肥皂,牙膏牙刷並表示這是歐美大國,人家有法律,你這丟我大韓民國臉的大嬸就在這兒好好接受改造吧。女主在那邊語言不通,連法官都在吐槽。
3.善用網路解決問題
-------------------------------------------------------------------------------------------------------------------------------------我覺得全片最強淚點所在莫過於在在媒體的幫助下,男主在島國見到女主,在門口兩人深情流淚的時候。影片結尾處,女主已經回國了,和丈夫女兒幸福團聚的時候,丈夫接到韓駐法大使館的來電,電話里說恭喜他,說女主判決已經下來了,可以回國了。這結尾,真是神來一筆。這是一部社會責任感極高的影片,由真實事件改編,揭露了韓國公務員體系的諸多弊病。
在影片中,這些公務員留給人們的絕大多數印象,都是冷漠、高傲、自私、狡黠、無責任感、不作為、官僚作風。
關於對他們的抨擊,大多數原因都歸咎於體制。是體制嗎?如果是體制的問題,為什麼每個時代都會有大批這樣的人存在?人類社會的進程無論如何演變,似乎都無法從根本上徹底杜絕這樣的現象。在每個時代,這些代表著人類群體中最沒有人味兒的這部分人的背後,往往能牽扯出無數的社會底層的苦難與無助。恐怕這是人類社會最深刻也是最無解的問題之一。結尾的那個電話,是諷刺,卻也是現實。女主是回國了,可如果同樣的事件再次發生呢?從結尾來看,並不樂觀。悲劇的最大價值在於能批判錯誤,避免同樣的悲劇再次發生。可是,現實往往是,悲劇歸悲劇發生,無人為此醒悟,以致讓不幸者為此買單。而這不幸者,就像玩俄羅斯輪盤,可能是我們之中的任何一個人。這才是真正操蛋的地方。這部電影的立意、設定,在我看來不亞於《辯護人》,而電影分數卻沒有它高,多半是栽在這位導演過於繁瑣的抒情鋪墊上了。
好,切入正題……
之前,先拿朴贊郁我朴叔煮個栗子。
都說朴贊郁的電影虐,血腥,暴力,現實,人性……《黃海》,《我要復仇》,《老男孩》,《哭聲》,《追擊者》……我都有看過,但是看的過程中,說實話,沒那麼強烈的感覺,一個人死了,多半只會是一種「哦,又拿下一個人頭」的認知,而對於各種人性的刻畫,又實在是,真的是實話,實在是太偏激了。強烈的戲劇化衝突造就了強烈的戲劇化結局,整體自然流暢卻又自成一體,並不是說這些電影不好,而是這種感覺,只是類似於一種編造童話一樣的塑造手法。
確會心痛,卻無共鳴。
而現實派的韓國電影,則針砭時弊,角度極其尖銳而鋒利的直指政府和體制。佳作不乏《辯護人》,《恐怖直播》,《熔爐》,《回家的路》……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似乎成了韓國這類電影的一大利器,將每個從現實里提煉出來的矛盾衝突,直接灌上戲劇化的修飾,使電影不只更具可看性,而且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因為電影主人公所生活的世界,你也在裡面生活著,看的時候如果稍一假想自己遇到了這種事……真的很崩潰。
作為一個看了這麼多片的「老司機」,唯一一種讓我看的時候凳子都氣得坐不住的就是韓國電影,而韓國電影里讓我看著最最心痛的,一個《辯護人》,一個《回家的路》。
《辯護人》,強權者在法庭上睜著眼睛說瞎話,扭曲事實甚至編造真相,把好人不分青紅皂白的往屎坑裡摁,輿論被顛倒,人心被操控。
《回家的路》,官員之間推卸責任,官官相護,尸位素餐,只知要面子而不知要臉,體制腐敗,打壓底層人民。
補一個,同類型真實事件改編片,我還想說說《七號房的禮物》。
它真的不值八分以上。
韓劇老式催淚彈頻頻扔出,BUG不斷,想像超群而不能自圓其說,整體尷尬著快進看完的。能夠看到這部電影完全出於機緣巧合,如果沒有看到那一份推薦電影列表,或許會在很久以後才會看到它。
從看到它的第一眼就有一種熟悉的感覺,電影講的是平凡人的不普通經歷。如果有這樣一段經歷,平凡的人將不在普通,可是,千萬不要為了不在平凡而擁有類似的經歷。
電影是分幾次才看完的,拖拖拉拉大概有近十天,直到今天中午,極為奢侈地拿出一個小時的午休時間了結了最後一段,所以難免會忘記其中的一些細節,但是幸運的是電影后半程才是重點,前面的內容只是鋪墊、基礎。
本部影片和「辯護人」、「熔爐」相似,揭示的是韓國當局不光彩的一幕,如果放在國內來拍?會有哪位導演來挑起這副擔子嗎?那麼演員呢?嚴格的審查制度呢?
電影開始的時候,男主和朋友們坐在一家汽車修理廠高興地喝著酒,不過,正是身邊的幾位朋友將男主和女主坑害到幾近死亡的邊緣。
其中的一位朋友利用男主做擔保人貸了巨款,後無力償還而自殺,於是償還欠款的責任落在了男主的身上,以至於男主的一家人受到牽連、流離失所。
於是電影非常順利地進入到下一個環節,男主女主為了生活而不得不拚命賺錢,但是身無一技之長的男主、女主一時並沒有找到一份賺錢多多的工作,這個時候,男主的另一個朋友徐文道登場,並且聲稱可以為男主提供一條發財的道路。
人不僅在貧窮的時候容易被別人利用,在任何一個走投無路的時期,都會輕易地走上一條不歸路,做出人生中最為錯誤的選擇,女主就是其中之一。
對行禮箱內裝有什麼東西毫不知情的女主就這樣成為了走私毒品的幫凶,甚至身陷囹圄,並且在國外「漂泊」長達兩年之久。
一個不會講法語的韓國女人面臨的第一個障礙就是交流和溝通的不便,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無法向身邊的人傳達自己的意思,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往往嚴重缺乏安全感的人第一反應是融入到陌生的環境中,而想要融入進去,開口說話是最簡單的一件事情,可是女主卻做不到。
在監獄受到欺負的女主於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和Yalka漸漸成為了朋友,於是那座使女主感覺到嚴重不安的監獄似乎也不在那麼可怕。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女主暫時逃離了獄警的視線,慌不擇路的她來到了加勒比海邊,那個和丈夫相約一起要去到的地方,可是現在只有她一個人,湛藍的海水是那麼的惹人喜歡,可是如果沒有相愛的人在身邊,即使眼前的景色多麼美麗又能怎麼樣呢?
或許電影為了表示一份遺憾,於是才會特意安排女主一個人去到加勒比海邊,那原本是兩個人的目的地,兩個人本應該懷著一份喜悅的心情來到這裡,可是現在,只有女主一個人,以一個罪犯的身份出現在這片美景面前。
兩副絕對不應該有任何聯繫的畫面在電影中扯到了一起,矛盾的出現,往往預示著一份濃烈的感情。
電影分為兩條線,一條是女主在國外不放棄回家的念頭,另一條是男主在國內不放棄營救女主回家的希望,它們只是普通的夫妻,或許連「我愛你」這樣「肉麻」的話也很少說,但是它們在用行動詮釋著對對方的愛。
另一幕:當男主一步一步靠近女主假釋時居住的房子時,他在一遍一遍地叫著女主的名字。這樣的場景,多麼的像我們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尋找自己的親人,在漸漸接近目的地的時候,口中一遍又一遍地叫著對方的名字,如果沒有得到回答,一定會在第一時間撤離,如果得到回應,便會收穫一份意外的喜悅。
男主敲開了女主的房門,門被打開的瞬間,女主的情感大堤便輕易崩潰,淚水一同決堤的還有觀影的我。
或許我永遠無法真切的體會到那份情感,但是屏幕裡面的那一對夫妻,兩個普普通通的男女,它們的愛卻是真的、不平凡的。
盼望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才贏來了這一場相見,這樣的場景必然在夢中出現過很多次,只是她從來不敢相信它真的會出現在眼前。所以當男主出現的那一刻,她是不是傻傻分不清楚當時究竟是在做夢還是現實,如果那是一場夢,那麼她是不是會希望自己永遠不要醒過來?如果是現實,那麼幸福來的太突然、太意外,所以喜極而泣。
此處有一個細節,攝像機及時地收了回去,導演和攝影師為這一對久未相逢的夫妻留下了私人的空間,而不是為了新聞而拍個不停。
女主在法庭受審時,她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犯了罪,因為想賺錢的貪念和無知,才犯了罪,我是有罪的人,所以在過去的2年里,我祈禱犯下的罪能得到寬恕,但是我乞求寬恕的還另有其人,是我的家人們,是失去了妻子的我的丈夫,是沒有媽媽伴隨長成我的女兒,我女兒已經6歲了,當晚我拋下女兒,離開的時候她不過4歲,她到了5歲,,又到了6歲,我讓我女兒,受了無法抹去的傷,我想回去彌補我對他們犯下的錯,拜託請讓我回去,回去繼續當我家人的妻子和母親,我想回家」,當她用法語一個字一個字說著「我想回家」的時候,我的腦袋在急劇升溫,從來沒有想到過一個人回家的願望會是那麼的迫切。
當一個人不僅僅在用自己的母語說著「我想回家」,甚至學會了另一種語言來表達那份回家的祈想,這份回家的執念將是多麼的強烈。
女主終於能夠回家了,當她走下飛機,看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丈夫和女兒,女兒有些害怕的表情險些擊碎了一個偉大母親柔弱的心臟,眼前這個有些恐懼的小女孩難道真的是那個自己在國外想了七百多個日日夜夜的女兒嗎?
看到這一幕,讓我想起了「空中監獄」中男主和經久未見的女兒相逢時的場景,女兒抱著媽媽,不敢輕易上前,向父親發出一聲簡單的問候;而在機場等候女主的女兒,同樣在抱著爸爸,不肯相信眼前的女人就是媽媽。
附:第一次看到電影中女主的女兒,我的一顆心便被她征服,不僅僅因為她擁有著天使的容顏,而是那份明明剛剛還在哭泣,轉眼就可以破涕為笑的心境,很是值得動輒便輕言生死的我們好好地學習一下。
利用網路的力量,韓國的民眾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迫於各種壓力,於是女主成功回國;反觀我們的網路力量,已無力吐嘈。看到的多是地域攻擊,或者看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便蠻橫地詛咒、謾罵。內耗,是我們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解決的問題。
女主和另一個女犯人Yalka成為朋友的事情或許可以說明一件事情:待人以誠,終會贏來第一個朋友(陌生地方、異國他鄉)。還是那句老話,什麼時候輪到我們拍……?!?
韓國大使館:中午去米其林三星的餐廳就餐。才三星嗎,要七星才行啊。你這人,三星是最好的了。啊啊啊,我開玩笑呢。這個電影看完之後我是眼淚爆棚,因為我就是個小人物,我也愛我媽媽,我也生活在一個溫馨的小家庭,沒經歷過多大風雨,偶爾抱怨抱怨大天朝。我想大家人生中也遇到過並對一些擁有權勢的人卑躬屈膝,男主角四處奔波打電話總算讓我覺得他還有點擔當,不過我覺得這個電影主要是凸顯zf的問題。後面法國方表示這就是個很簡單的案件,卻關押女主24個月。(我甚至懷疑韓國方面真的有這麼不作為嗎…這樣的電影居然都能上映,我的天嚕,太包容了)看完這邊電影你覺得好像什麼都想罵但是又不知道罵誰才好,好似我們都懂一點,高高在上的人哪裡懂得我們小人物。女主在監獄的生活是最苦難的吧,我在想這電影是不是想刷我三觀,我也不是天天看ccav的人,至少一起看的基友都是看個幾分鐘受不鳥就開始罵罵咧咧說我怎麼這麼變態看這種電影。(喂喂,變態的人存在於監獄好嗎)我們這些小人物,我們繼續小人物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可能會因為某種巧合而遭受苦難,我們也要繼續,要堅強。我們用自己來保護自己。男主角一開始全力的相信大使館會幫他解決問題,別人發怒也是很委婉表達自己的內心艱苦。(要不要把男主拍得這麼有素質,你給我上啊,揍啊)後面大使館的兩貨被揍的時候一點都不爽。(這就是個電影這麼認真幹嘛。這是真實事件改編的好嗎!)最後的最後,通過記者拍攝放到互聯網的新聞,然後改變了一切。男主在後面對女主說,他們說的話你一切都不要相信(你終於醒悟了!)我們小人物抱團,也是力量。如果有一天我遭受不平等,我一定先找媒體。(我亂拼亂湊的說了一大堆也不知道整體素質怎麼樣,希望別嫌棄哦。電影值得一看!)
上知乎很久了,沒有認真的回答過幾個問題,今天趁著喝了點夜啤酒,趁著剛看完這部電影,趁著坐在電腦跟前用鍵盤來敲打文字的機會,借用知乎大神們的語言叫「怒答此題」! 《回家的路》作為一部第一時間告訴你這是一個來自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的時候就把作為觀眾的我們的心牢牢抓住了,帶著探求和體驗的心裡跟隨主角一家人走進了電影的簡單劇情,女豬腳為了掙點錢明知道可能違法的情況下運輸毒品被法國警方抓獲,隨之而來不用說作為一個外國人在異國受審是很可怕的事情,從另一個方面看作為一個女性,作為一個母親的思鄉、思女之情無時不刻的在泛濫,我是一個為人父母的人,更能深深的體會到那種感情,我覺得女兒的表演可以再好點,表情不要總是一味的呆板,單單從女兒失去媽媽的角度可以更能催下很多淚水。 我看豆瓣的評分是8.6分,可以說是很高的分數了,順便看了幾個評價大都說是導演藉助這個故事增添了很多煽情的鏡頭。本人想在這裡插個嘴,如果我是導演的話,我可能會比他更煽情。因為這是電影,不是現實的生活,電影是需要找到故事、導演、演員、觀眾之間的共鳴的。既然說是真實的故事,現實中的女豬腳在那樣的異國他鄉的生活也好不到哪裡去,她的家人又在忍受怎樣的煎熬呢? 說道談談韓國電影和中國電影的區別,樓主自己也談到了一個很關鍵的地方那就是兩個國家的大背景不同,這也是因為兩個國家的根本制度和體質不同所造成的,人家大韓民族敢通過電影這個渠道狠狠的批判和諷刺政府,我們中國的電影人能做到這一點嗎?最多也就是無病呻吟幾下而已了。從客觀的角度來說近幾年中國的電影還是有很多進步的地方的,也湧現了一批有思想、敢說話的電影人,總體趨勢是好的。但是不好意思了,在這裡和我們對比的是把電影工業當作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韓國,作為一個資深觀影人,在這裡我們真的是不能小視我們這個鄰居。從一個觀影人而不是影評人的角度隨便說說吧,韓國電影已經把中國電影落下幾個街區了。 最後多嘴幾句,可能大家不愛聽,但是還是啰嗦一下吧,我的簽名是「愛好廣泛的公務猿」,作為一個公務員,我不敢奢求別人會怎樣,我只想苛求自己能為群眾做幾件簡簡單單的實事。像什麼服務群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這樣的大話、嘴子話就不說了,我只求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為能服務到的人用心服務,用心做事,用心做人,謝謝大家。
看這個片子,基本從頭哭到尾,只有公務員們出來的時候能放鬆一下。
我之所以哭,是因為作為一個弱者在同情弱者。
另一方面,我深知你國比韓國更加操蛋。
網上群氓能救你,也能用U型鎖砸爛你丫狗頭。
媒體能救你,但是他要會把你失魂落魄的樣兒拍下來,他為了收視率,而且,這裡是你國。
一個弱者該怎麼生存,是認命還是自殺。
看這電影的時候想起自己曾經在監獄跟同樣是運毒入獄的外國女人面談過(只是訪問不是審訊),同樣跟我說自己不知道那是毒品,我只是一笑而過。運毒犯的話真信了那會被人說我太傻太天真,嫌疑人有時候也很狡猾,一切只能靠證據說話。在中國運毒量大的外國人一般是判無期的,這個女人要是在國內被捕大使館不出面提供證據資料的話很可能一直關押下去,運毒是事實。不過在國內大使館不出面我們也會有翻譯人員,走任何程序都會有翻譯,包括像將她移送到別的地方關押包括任何需要當事人知悉的事情都會有翻譯向其說明。曾經在工作中遇到過韓國領事館可以幫忙解決卻沒有解決的情況,導致某韓國人多關押了三個月。至於某些落後地區國家的人,他們的領事館都不會搭理他們的,甚至有出去時把現金髮還給他們而在過關的時候卻被自己國家的邊檢人員硬扣貪污。像美國這樣比較發達的國家,領事館會很關注案情進展,甚至多次要求探視。看完這個電影我也告誡自己不要先入為主,要始終保持客觀謹慎態度。
這部電影,作為男生都快感動哭了。女主絕望奔跑的時候一個淚點,男主絕望要自焚又一個淚點,彷彿剛好的對應。雖然有評論說女主的戲份比男主多,並且男主沒那麼在意,估計是都被女主吸引了,男主在國內的生活,還債,白天工人,晚上網吧。24小時連軸轉,還要四處跑各種部門,即使把自尊放到最低,也希望妻子能回來,向害妻子的後輩下跪,都能體現他的一片愛。真心推薦這電影。家庭的愛,社會的愛,還特別突出了政府的腐敗。感動哭。
剛剛看完,哭了三次。第一次是女主被教官強姦。第二次是文件被銷毀。第三次是男主詢問他老婆是生是死。。。。。這部電影太現實了。結局真的是會心一黑。
你的國家不愛你怎麼辦?
真心催淚在大時代的洪荒中,我們個人如何去抵抗呀!個人的生死存亡,榮辱興衰,都會被涉及的某個機構的一個會議,一場宴會,一次官員的來訪而擱置,甚至沉積,最後湮沒。一場冤屈,可能會被一次怕麻煩,一次推脫,一次退讓,而讓一個人的一生被毀,讓一個家庭敗落。我們奮力去抵抗錯誤觀念的侵蝕,不良風氣的助長,道德意識的滑坡,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清高,去炫耀,而是,你我的一次抵制和不妥協,都可能會將陷於大時代洪潮中未來某一天的你我,自己,甚至親朋,拯救於水火。想起在美國波士頓猶太人屠殺紀念碑上,銘刻著德國新教牧師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留下的短詩:當納粹來抓共產主義者的時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共產主義者。當他們囚禁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時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當他們來抓工會會員的時候,我沒有抗議;我不是工會會員。當他們來抓猶太人的時候,我保持沉默;我不是猶太人。當他們來抓我的時候,已經沒有人能替我說話了。我想我們受到高等教育的最大收穫,不是知識的積累,也不是人脈的建立,也不是世界的開闊,而是高度的道德責任感和良好的自我約束,這種力量會督促你我肩負社會改造的不竭動力,自我修為的不斷深化,對於社會和家國的情懷,努力去為社會底層的民眾去爭取權利,去爭取公平正義,其實何嘗不是為了芸芸眾生中最普通的自己去爭取這份本來應得卻被各種利益和團體遮蔽的權利呢。我想,黨的95周年的短片,之所以感動人,是真的開始關注底層,最普通,最小人物的悲歡,我們不需要大而化之的概念,形而上學的理論,我們只需要真正的去關注每一個個體,就夠了。我想這或許是影片最大的感觸。
幸福的一家人,艱辛的回家路
看完後久久不能平復,在女主陳述懺悔的時候,我哭了。
這種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韓國是真的強,總有觸動人心的地方。我們不缺這種故事,更不缺優秀的導演、演員,而是大清自有國情在啊!
人權,在韓國如此,更別提某國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開始關注韓國真實故事改編成的電影。可能是在看了《熔爐》以後,也可能是看了《斷箭》之後。具體的我記不清了,因為忘記了這兩部電影是先看的哪一部。
在韓國這些以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我感覺大多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諷刺現實社會法律的缺失以及執法人員的不作為。這些電影,有些是催淚的,有些是看了就讓人義憤填膺的,但是毫無疑問,電影的結局都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這也是韓國電影最讓我佩服的一點,不得不承認,同樣的題材拍出來的東西情節會更引人入勝,感情會更細膩。
韓國以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幾乎被我看了個遍了,《回家的路》這部電影之前注意到過,卻一直沒有看,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開始看,這一看就看到了現在。看到媽媽那麼努力卻得不到回復的時候家裡的被單都被淚水打濕了。一個女人在異國他鄉,語言也不通,住的不好吃的不飽還被欺負侮辱,長時間營養不良卻帶著對丈夫和女兒的思念與愧疚頑強的堅持著。女兒那麼小就要和母親分離,就要和爸爸住在那麼小的一個天地,到最後媽媽回來時都對媽媽認生了,女兒是無辜的,同時這也是媽媽心理上的創傷。爸爸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一直努力工作,一直在為媽媽回歸努力著。電影中有一段是媽媽寫信讓爸爸給郵寄衣服和照片什麼的,爸爸找衣服的時候看到了媽媽的內衣的破了,爸爸心裡很難過。爸爸後來寫信告訴媽媽說找不到媽媽的內衣,買了新的給寄去了。可能這麼多年爸爸這是第一次注意到媽媽破了的內衣,我想當時爸爸的心情肯定十分不好受。而諷刺的是他們說好10周年要去的地方,就在媽媽監禁的地方。後來他們兩人海邊漫步,心情肯定不平靜。
那麼那些政府官員都做了些什麼呢?只是顧著自己的前程,只是顧著自己的享受,吃喝玩樂吧。不管出了什麼事情,自己的公民在國外出事了不是應該盡其所能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提供一切可能的幫助給他嗎?要求翻譯說沒錢沒人,什麼幫助都提供不了,請官員吃喝卻到米其林三星,還想著米其林七星呢。。。說去看一下媽媽不想去,說去加勒比海度假才有反應。。。曝光了就威脅媽媽威脅電視台。。。。這樣的官員還好意思說是公務員考試進來的。。。。看得真叫人想揍他兩拳呢。結尾的那個外交部的電話,真的是及其諷刺了。
通過這個電影,我也再一次認識到了媒體的強大。這件事情要不是電視台曝光了,論壇發帖多了,關注人多了,肯定不會這樣順利的結束的。媒體是把雙刃劍,好的方面是能幫助底層群眾,給需要幫助的人一個訴說與請求重視的機會,也給了廣大網民言論自由的權利。當然同時也就造成了不好的方面,言論自由與人身攻擊是相對的,並且有些在網上博取同情的事件其真實度也是值得考究的。
最後再一次強調一下本電影,最後的大結局是幸福的,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都可以兌現自己的承諾了。真好。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小小的舉動會對身邊的人帶來多大的幫助,更何況那本身就是你的工作。體制之下,養的到底都是些什麼人。大使館戴眼鏡男人那一句「我們都是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的人!」真是鏗鏘有力得可笑。以及「國家公務人員就是用來給你們跑腿的嗎」,呵呵了,那難不成你是國家用來養著當擺設的咯?不是國家不愛你,只是國家他沒選對人。
女主在異國他鄉受盡欺凌,拘押兩年,語言不通,國家不管,能夠堅持下來得依靠多大的信念。說實話,看開頭的時候,女主的丈夫交友不慎,誤做擔保,惹得一身債務。在搬家無力交付房租,女主遭房東催租奚落的時候,男主的表現真的很想讓人踹過去啊摔!女主冷靜略帶絕望的一句問話「你覺得自己沒錯,是嗎」,讓人深感其感。幸好金鐘培(女主的丈夫)還是個漢子,在後來盡了自己的努力幫助妻子回歸,也沒有變心。
假設把自己代入到女主的處境中去,那種孤獨 沒有依靠 擔驚受怕 遙遙無期等待的感覺,真心會讓人絕望。感恩生活。
最後放兩張女主終於回國,和分別兩年的女兒素麟見面時候的截圖。(小朋友尊的很可愛呀~)Ps:淚點低的旁友請務必備好紙巾。剛剛看完,感動到哭了,韓國電影揭露了好多社會現實,也是韓國審查方式和程度跟中國不同。看到最後,最最讓我觸動到是孩子那句「真的是媽媽嗎?」好心酸,因為政府的過失,讓一個家庭支離破碎,連孩子都快忘了媽媽長什麼樣子,難道不是這個社會太過黑暗了嗎?
越來越喜歡韓國的電影了,真實事件改編的很震撼人心
很棒的電影,剛看完覺得心靈收到了震撼
熔爐,隧道,辯護人,計程車司機,恐怖直播,回家的路…都從某個方面暴露或諷刺政府。回家的路這次瞄準了外聯部和大使館,當自己國民在國外遇到困難推諉責任,消極怠工,官架十足,毫不作為。其實,我們也是在這樣的政府部門的「服務」下生活的,只是現在從一些方面看到在改進,只能說任重道遠吧。這部電影本身故事很簡單,敘述方式也沒啥玄虛的,按照時間線一點一點推進,只是在順暢的敘事節奏中充分發揮了其催淚能力。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想到了前陣子火得一塌糊塗的《戰狼2》,裡面宣稱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外交部我們的大使館是可以讓人依靠和信賴的,他們會極力維護每位國民的權益。我沒出過國,也沒麻煩過這些機構,不知道到底是怎樣的。最後,這部電影值得一看。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V字仇殺隊》是被過分解讀的電影」?
※有什麼以「吸毒」為題材的好電影?
※你怎麼看「樹大招風」?
※哪些電影里出現的犯罪手段在現實生活中是不能成功的?
※如果評價狂獸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