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的一天是怎樣的?
據說記者是十分累的工作,而且是個高危工作。請問記者的一天是怎麼過來的
在某省省級電視台做了三個月的實習電視記者,談談感想吧,也算寫個實習總結。
首先我進入的是都市頻道的某個社會新聞欄目組(具體名字此處就不說了),這個欄目在本省屬於收視率最高的本地新聞節目,主要播報本市以及其他重要四區五縣的社會與民生新聞,除了每天晚6點在省台準時播出,還同步進行汽車廣播、公交車與網路直播。我們欄目組有正式記者約30人,包括我在內的實習記者4人,我的實習老師是一位從業10餘年的老記者。
====================================================================
電視記者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據當天的市民熱線、派工處分配的計劃選題等,對新聞進行拍攝採訪(各別情況下還要進行現場連線報道),完成採訪以後,還要進行後續的寫稿、以及對拍攝素材的編輯後期工作,製作成一條時長3分鐘以內的新聞以後,再交予審核部審核,審核通過以後就可以在電視上播出了。
一天的工作流程基本是這樣:
早晨八九點來到電視台一樓的咖啡廳里,稍作休息並且等待派工(台里一樓有一個咖啡廳,屬於員工福利,也是我們這些新聞工作者的集散地),記者們有一個專用內部APP,每天可以在上面更新今天的熱線與新聞選題,攝影記者與文字記者的派工配對情況(比如今天是張三的攝影,李四的文字,然後這個組合就一起出新聞跑現場,這個搭檔組合是常常變動的)等,還可以互相聊八卦,以及遇事及時向同行求救(這個後面會講)。
每天的派工分為好幾種:
一種叫做「現場組」,行話也就是SNG組,一般是負責需要現場連線的突發新聞,哪裡出了狀況就要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台里專門配車),並且統一穿著印有台標的工作服」:「我是某某欄目記者,我在現場為您報道。目前可以看到火勢很大,現場濃煙滾滾,疏散的情況是這樣的……」(哈哈哈,基本就是這個調調,大家感受一下),上這種班的記者當天不需要寫稿,但工作時間不穩定,每天都要在台里守著「蹲點」,接觸的新聞類型一般都是突發性事件,比如火災、垮塌、打架、惡性傷人、車禍、以及一些演習活動,比較刺激,危險性也比較大。
還有一種記者叫做「跑口記者」,上的班叫做「跑口班」,所謂「口」,就是每個人負責的新聞板塊類型,比如有的記者專門做關於醫療方面的新聞,他的口就是「醫療口」,有的記者負責做的是社會底層各種雞毛蒜皮的事,他的口就是「民生口」,同理,還有「教育口」、「商業口」、「娛樂口」、「體育口」等,根據記者的人脈以及社會關係的分布情況,跑口的分配有所不同,比如年輕記者一般都是做「民生口」(要往城鄉結合部跑,比較辛苦),老記者就有自己固定的一些熟人和「口」。我的老師就是一個資深跑口記者,我們做的主要是「公檢法口」,即公安局接手的一些案子(大到引起過恐慌的搶劫案、殺人案、暴力犯罪案件,小到兩家人打架、小孩走失被放到公安局,電視台尋親之類)都會被我們做成新聞,此外就是法院公開審理的一些案件(如上述刑事案件的後續報道、具有代表性的民事糾紛審理、某貪腐官員的審判等重量級新聞)也是我們負責。跑口組的特點是和各自「口」里的宣傳人員都有比較好的關係(即人脈),因為不論是醫院、學校還是法院等,一般都要完成一定任務量的宣傳工作,我們做這些新聞報道,就相當於變相宣傳了各個單位的工作情況,所以做跑口記者每個月的新聞一般也有固定的數量,相當於「預約」好的,工作量比較穩定。
最後一種就是「熱線組」,即通過市民的爆料熱線決定要不要去做這條新聞,一般都是年輕記者以及當天沒有跑口派工的記者在做。流程一般是接線員記錄了市民在新聞熱線里爆料的情況以後,就把它更新在APP上,記者就像刷微博一樣,在咖啡廳裡面邊等邊刷,刷到他們認為比較有價值的,就「搶單」,然後這條新聞就歸你了。記者就可以自己與爆料人聯繫,並且去現場進行後續採訪等。
在我實習的這段時間裡,做的大多數是跑口新聞,少數是熱線新聞。一般早晨來到電視台以後,就先刷一下派工,查一下今天的攝影搭檔是哪位,去辦公室跟攝影大哥打個招呼,然後再看一下今天上什麼班,如果是熱線班的話,就坐在咖啡廳里開始刷熱線搶單。如果是跑口班,就看看今天「預約」好的新聞是哪一條,要去哪個派出所、檢察院或者法院,然後去車輛調度辦借採訪車(除了有幾輛車是現場組專用的,剩餘的車,先到先得,如果新聞比較多沒有車了,記者就只能自己打車去採訪然後報銷車費了)。
隨後就是正常的出現場採訪拍攝,一般情況下,記者會在早晨把採訪和拍攝工作都結束,然後盡量在下午1點之前回到台里(中午沒有休息時間),因為節目是6點播出,所以要抓緊時間進行後面的寫稿和編輯。有經驗的記者一般會在2點左右把稿子寫出來,和報紙新聞不同,電視記者的稿件就是寫「畫外音」以及主播說的「導語」。比如新聞聯播里,那些主播說的:「今天是幾月幾號星期幾,在哪裡發生了什麼事,有了什麼結果,下面請看詳細報道」,這就是我們寫的「導語」,畫面開始以後,背景里說的那些話,諸如「畫面里的這位就是受害人王先生,王先生介紹說……巴拉巴拉……」就是我們稿件的正文內容,而期間插入的那些採訪內容,叫做「同期」,也是我們選擇剪輯好的。電視記者的寫作需要盡量口語化,因為那不是印出來的,而是要主播和配音人員念出來的。
稿件寫完以後就要等待第一次稿件審核,審核完畢後,稿件就發到了配音室(由專業人員朗讀你的稿子),配音人員配音完畢後再傳送回來給我們記者,於是我們就可以開始最後一步:後期製作了。很多人以為記者的工作只是採訪與寫稿,其實對於電視記者來說,還要進行後期製作,就是把早上拍攝的畫面剪出來,按照稿件(配音)的內容把鏡頭和採訪畫面鋪好,比如你的稿件里說「今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惡性傷人案」,你的鏡頭就要配上人民法院的國徽以及犯人坐在法庭里的鏡頭,以此類推。這個過程非常繁瑣,雖然一條新聞一般只有一分半到三分鐘,但以每個鏡頭只能持續三秒的原則,單把整個新聞鋪設完畢,就需要剪輯幾十個鏡頭,再加上採訪的音頻的混縮與編輯,字幕的製作,有的特殊情況下還需要給當事人打上馬賽克,一條新聞製作下來,就需要再花一兩個小時。
把所有這些工作做完,一般就是下午四五點了,記者們把新聞成片再發到審片處進行最後一條審核,就可以去查閱自己的新聞有沒有上「播出串聯單」,如果已經「上單」,就說明這條新聞在六點的節目中可以播出了。
====================================================================
除了這些常規性的工作外,有的實習生還要值夜班進行「監聽監看」,即在節目播出時看有沒有哪個頻道的轉播信號出現異常,是不是每個串聯單上的新聞和廣告都準時播出了,這個班一般兩個人一起上,一個人負責監聽監看省台的,另外一個負責監聽監看市台的,還要實時對比收視率。作為匯總,第二天每個節目的收視率會貼在我們的辦公室里,實在是壓力山大。
以前總覺得,記者這個職業奮鬥在第一線,雖然危險,常也需要風吹日晒,但遇到人身威脅什麼的畢竟是小概率事件,但自己真正從業了以後才發現,遇到危險的概率遠比想像中大很多。
記得有一次我和老師採訪某全國連鎖的家居城拖欠房屋中介費的事,當時就遭到了家居城方面非常粗暴的對待,後來好不容易回到台里開始寫稿子,對方就開始了簡訊威脅和電話轟炸,不讓我們把新聞播送出來,最後更是衝到台里(台里是有武警站門崗,需要有門卡才能進入的,按理說比較安全,不知道怎麼回事這些人就殺進來了),他們一路衝到我們辦公室隔壁,要找我們算賬,還好沒找對地方,最後被保安帶走了,但真是嚇得我一身冷汗。
還有一次去某建築集團採訪,也是一個比較影響不好的事件,對方假裝配合,派了幾個保安模樣的人,說是給我們指路,實際上就是派來擋我們的鏡頭的,只要攝像機一舉起來,一定有一兩個壯漢的背影把攝影範圍完全遮住,怎麼挪動都沒有用。最後那幾個保安模樣的人還說「記者同志,前面太危險了,不要去了。」在我們的一再堅持下,他們答應給我們找負責人,把我們領到了一個類似於招待室的小房間里,結果一不留神,那幾個壯漢竟然把我們鎖了起來。還好老師機智求救,反映到台里,後來領導出面,才把我們放了出來。
還有一次我們去採訪某小區的物業公司,事件是住戶與物管的糾紛,結果遭到了一大堆人的圍堵,各種被罵各種躺槍,有一個保安更是指著我們的鼻子罵得各種噴口水,說什麼記者就是土匪,非常囂張,我感覺他馬上就要揮起拳頭來打我們了。這個時候經歷的多了,我已經相當的淡定,有危險就朝攝像大哥靠攏,因為攝像大哥有武器——三腳架,以及攝像機。果不其然,攝像大哥舉起了攝像機,對準罵我們的保安,說出了那句很經典的——「你哪個單位的?你對鏡頭說一次,我讓你上電視。」 哈哈哈,就這樣我們最後把對方圍堵的人趕跑了,也順利的完成了採訪。
我的老師對我說,在她從業的十幾年裡,以前年輕沒有名氣的時候,經常被派去做一些危險的新聞,有過三四次生命危險。有一次是去暗訪黑磚廠,在去之前他們就打電話給當地派出所尋求保護,但公安也不願惹事,採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最後的結局就是在高速路上上演了飆車的好戲——電視台的採訪車在前面兔子似的狂飆逃跑,後面四五輛黑磚廠的車緊咬著一頓狂追,一車都是拿著鋼管鐵鏟的人,好在最後成功的飈回台里才得以脫險。
還有一次,老師說他們去採訪化工廠排污污染環境的新聞,結果那個化工廠背景很深,十幾個大漢把採訪車圍住了,在外面敲打車門車窗,要求交出攝像機儲存卡,儲存卡交出以後,對方還是沒有放人的意思,還要求交出記者證,老師說「我們腳下就是一條河,證件給了他們肯定被扔到河裡,到時候被打死都沒身份了。」所以他們一直不妥協,最後雙方僵持了三四個小時,對方開始砸車門,好在這個時候省委宣傳部那邊直接派了領導來,我們老師一行人才得以脫險。老師說:「後來就淡定了,被警察解救出來以後,經常要被弄到公安局做筆錄,我那個時候都沒什麼害怕的感覺了,最擔心的反而是做筆錄耽誤了時間,新聞不能按時發出來。」
======================================================================
其實做記者,特別是做社會新聞的,背後辛酸很少有人能知,在大家咒罵各別記者沒有良知的時候,我們身邊的的確確存在更多的充滿新聞熱情的人,懷抱著他們的一腔熱血,在用自己微小的力量,為社會做著一些貢獻。有一句行話叫做「劣幣追逐良幣」,即在鑄幣時代,當那些低於法定重量和成色的錢幣(即劣幣),進入流通領域以後,人們就更傾向於把那些好的「良幣」收藏起來,久而久之,市場上就只剩下劣幣了。做新聞也就像鑄幣一樣,每一個勇於涉足黑暗領域的人都是無私而懷抱天真期許的「良幣」,後期或許會有一些喪失職業道德的「劣幣」充入,對於我,坦白來說,我沒有永遠奮戰在一線的覺悟和勇氣,但至少我能保證,在記者這個崗位上每待一天,都做一次良幣。各行有各行的苦,也希望大家對於一線記者多一些理解與包容,因為真的不容易。
前市級電視台法制欄目一線記者一枚,單打獨鬥風(沒錯,攝像採訪撰稿編輯後期特效字幕都是我,啥?你問我搭檔?我肩上的索尼180沒看到么?),專註出沒一線現場三十年,各種殺人現場,抓捕現場,審判現場,各種混亂的打鬥糟糕的地理環境和嚴酷的氣候中,爬山下水圍觀屍體不在話下。
【上午】
8:30 單位公交車準時到達辦公地點,開大門,打卡,開門窗電源。物色早餐,把前一天準備好的工作計劃整理在筆記本上
9:00 上班時間,本日工作計划上交給主編,內容包括:幾點出發,到某處(我一般都是要下鄉的,路程遠需要申請採訪車),採訪內容,大概接觸哪些人和單位,幾點能回來(基本都是天黑以後的事情了)
9:20 主編審核通過,獲得道具【設備提取單】一枚!然後拿著單子,到器材室,獲得道具【攝像機以及各種配件一套】!左扛攝像機右扛腳架,出發!
9:30 出發時間由車程來定,比如六小時車程的話,攝像機和採訪計劃都是提前一天get,然後當天天還蒙蒙亮就得出發。如果不算太遠的話,基本就是上班以後出發。
10:00至11:00 上班以後去的地方一般不超過兩個小時車程,今天是個殺人案件(前一天提供線索),先到本地派出所對接,由對接人員介紹簡單情況,此時便一邊詢問一邊拍攝。了解時間不超過半小時。
11:30 由辦案人員帶往案發地點(一般都是什麼偏僻的山溝子之類的地方),路上對該區域地理環境,人文風俗了解一下,此外也了解一下本地的治安狀況,重案案發率和常出現的案件情況。
12:00以後 啥?你跟我說該吃飯了?你沒見大家都在工作么?吃飯?看情況吧,先指望著肚子里的早餐還有點殘渣吧。案發地拍攝(注意不要影響到現場收集證據的警方工作人員,也不要干擾法醫)。現場環境,證物,屍體(如果轉移了就直接在警局找法醫好了),然後讓發現人和第一到場的警察都說說情況。
【下午】
13:00 基本上現場搜索的證據get,視受害者的情況,身份可證情況看是否是必要拍攝或採訪家屬,無名屍的拍攝結束得比較快。基於殺人案一般破案需要一定時間,和警方保持好聯繫,以後可以繼續跟進報道
14:00 因為下鄉實屬不易,一般都不是奔一個案件去的。所以接下來會採訪近期未報到的案件,做計劃,然後可能能稍微吃一點盒飯= =
14:30 對其他幾個案件的素材進行收集,法醫的解剖視頻和屍檢報告,辦案人員的採訪,目擊者和報警人的採訪,嫌疑者或者罪犯(如果剛破案,一般是還在警局或者剛移送看守所,都是比較容易採訪到的,監獄採訪申請難度很大)的採訪安排。
因為案件一旦告破後,我是要出破案專題的,所以素材需求多,時長要長,基本沒有兩小時左右是結束不了了,可能還需要警方模擬重現一下殺人現場。17:00 開始撰寫本日發生命案的短新聞稿,300字左右不多,郵給主編。幾個已破獲的沒破獲的什麼類型都有的案件get,本日案件如果破獲的話,會再次來此地。踏上返程道路。
18:00 主編回郵表示稿件無問題或提出修改意見。完稿稿子郵給配音主持。車上補覺or看到街邊快餐或者什麼大餅包子趕緊搞一份,車上吃吃吃
【晚上】
20:00 回單位,開機房,素材導入系統,稿子列印,下載主持的配音,開始剪輯素材(新手可能要擼半小時以上,對於熟手來說,300字的新聞也就10+分鐘的事情)對軌,字幕,適當的馬賽克處理,工程打包。關機房
21:00 終於能夠敞開肚皮吃東西了,吃吃吃,然後順便整理一下幾天了解的其他已破案案件的思路,出長篇報道(就是你們經常看到的那種分幾集有點偵探味道的那種)
22:00 準備回家躺屍,正好回家路上看到車禍現場,攝像機在手就是好啊,新新聞get
23:00 在家聽著音樂準備洗白白睡(你要是倒騰這麼一天晚上11點還不困我簡直不相信),接警方電話。今晚上要抓【老鼠】
00:00 稍微眯了十幾分鐘,從警察叔叔手裡接過防刺馬甲(沒穿過防彈衣),穿好,攝像機檢查OK,安上燈。至於是蹲草叢還是蹲旅店還是蹲車上就看運氣了,總的來說蹲車上舒適度最好,無論夏天冬天
【凌晨】
2:00 一般不會讓記者熬太久的。然後這一晚上有沒有收穫就看運氣拉,一般有【意外收穫】比較多囧……有時候實在熬不了會跟警方說請警方用執法儀或者是手機幫忙拍點現場。不是我不敬業,確實是我已經困到拿不起攝像機了
3:00 回家睡覺躺屍
-----------------------------------------------------------------------
這個是比較普通常規的情況,如果是比較急的情況,比如某個既定的新聞要換下,由我的新聞頂替的時候,我就要加班剪片子到天亮了……望天……至於周末?節假日?=。=那些犯罪嫌疑人才不會只挑工作日作案呢,我能有一天睡到自然醒就開心死了++++++++添加or補充+++++++++
底下有小夥伴問起薪酬問題,我也在這裡補充一下吧。
首先作為一個事業單位,啥啥的五險一金肯定是幫你交齊了的。
然後工資是計件的(當然,每個不同地區的媒體計算工資的方式不一樣),沒錯!就跟工廠一樣!一個月做了多少條新聞,質量好的質量差的有幾條啊,然後根據這一個月做出來的這些新聞的質量分別算錢(好新聞錢多,中庸的錢就要少點,額,這裡再提一下怎樣get「好新聞」吧,就是召開什麼十幾大的時候好好弄個專題片,採訪點領導啊,說下好政策下犯罪率下降啊,鏡頭拍陽光正能量點,拿優秀穩穩的),再加上可憐的底工資(600,沒錯,就是600,不要999也不要888,600就是底工資!)
工資=600底工資+這個月跑的新聞的總稿費
一開始,你鬥志昂揚的聽到說工資不封頂,就想著,我要拼了!!!然後——
你發現一座城市每天發生的新聞,它是封頂的ORZ……也是,老百姓們平凡日子不過,難不成還天天給自己發生點犯罪案件這不是吃飽了撐著么=。=然後,你又很多競爭對手,對面的電視台,隔壁的報社,甚至和你同一個欄目組的其他記者。一天只有24個小時,除去睡覺吃飯上廁所,一天你可以用的時間最多就10+個小時了。守著110報警電話?也許你只能守來騷擾平台妹紙的電話(好吧其實這個也算新聞)。去易發生犯罪案件的區域蹲著吧,蹲半天發現只有草叢周圍的蚊子出現頻率最多。
所以就算沒有封頂限制,一個記者想通過純粹的跑新聞達到家庭步入小康是不可能的= =(好像話不能說的太死,好吧,我接受打臉)
當我仔細一想發現我每天的體力消耗量已經達到搬磚水準,但是居然沒有勞動力市場的搬磚工資水平的時候……我開始漸漸沉思這個職業了。
記者這個職業也是我踏入職場以來看到跳槽率居高的一個職業,我曾經並肩共事的同事,我的徒弟,包括答主我自己,現在都沒有在這個崗位上了。我並不是潑冷水,但是我要說明的是,記者這個職業並不只是外人眼中的【好玩】【刺激】,我拍的場面越驚心動魄,我個人在拍攝過程中的人生安全就越沒有保障。要做這個職業,做好這個職業,僅憑新鮮感或者去漲姿勢的心情是不夠的。
現在還留在這個崗位上的人,要麼是因為「愛」,要麼是沒有轉行跳槽的勇氣,要麼就是有升職升崗做後備管理層的能力。2015.04.15更新答案:
輪崗結束後,現在已調入政文新聞部,負責文化與科技報道,日常生活極其、極其、極其忙碌。從早到晚,隨時待命,基本沒有周末和假期。剛剛本科畢業的新記者,就職於南方某報業集團,目前在深度新聞部。每周一開例會,點評上周的報道、討論本周的選題。選題定下後開始找資料、找關係、進行採訪,記者沒有固定上下班時間,因此不用早起,只要在約定時間完成採訪即可。我自己喜歡下午3點左右採訪,所以早上的時間會用來找資料、做準備、列採訪提綱。下午採訪完後整理採訪信息,然後吃個晚飯,如果還有相關採訪就繼續準備資料,第二天採訪,如果沒有就開始寫稿。十點半左右完稿,洗澡,做面膜,看個美劇看看書就可以睡了。但這是深度新聞,大量時間用來準備,還要經歷多次採訪才能完稿,節奏比較慢,一旦遇上重大新聞事件,節奏會加快好幾倍,很可能還要出差,一天到晚都在工作,我有過半夜三點才回家的經歷。
常規新聞部的記者相對忙碌一些,每天有固定的截稿時間,常常一早就要去採訪,回來立刻寫稿、交稿,晚上七八點後才有自己的休息時間。「記者」只是個統稱,如果細化區分之後不同部門的辛勞程度是有顯著差異的。
我曾在本地某個號稱「四大報」之一的報社鬼混過差不多半年。
先說說如何做一名安逸閑散型記者。首先要有一個不專註於打卡考勤這類死硬的管理策略,而是注重選題和內容的領導,這是是基礎要素。其次在部門選擇上選擇餐飲娛樂旅遊,外事,文化這些比較不錯。當然想體驗財源滾滾,多勞多得的感覺則一定要去地產,汽車這兩大板塊。下面說說我是如何當一名閑散記者的。報紙每周一期,主要內容是東南亞各類二三線國家的家事國事和屁民之事,細化分類也是政治,經濟,民生,旅遊,文化。每個星期開一次選題會,部門各位記者通過自己的巧舌報選題,選題過了總監的法眼則這個星期活重有錢拿,要是沒有什麼亮點就派去寫娛樂版塊。如果遭遇重大選題,就會指派多位記者協同合作,稿費最後一起瓜分。之後的日常就是每天早上自然醒後搜刮各種二三線小國的新聞門戶網站(需要英語水平達標,不達標就依靠機翻吧,當然翻牆技能也是需要研究的),搜集有關於本期選題的蛛絲馬跡。選題容易的話三天搞定就可以四處閒遊郎當了,有難點的話可能要天天熬夜直到快發稿的日期都還在苦熬。還有一些涉及與我國經濟發展政策的合作項目,則要採訪有關部門,國外的聯繫駐地大使館,安排採訪事宜。遇上國際型會展會議,就得每天出動蹲守會場尋找接觸他國政要的機會。不過重要人物身邊總是壯漢成群,要是圍觀動作略顯激進會被眾大漢大手一推,身型瘦弱的記者妹子直接倒地鴨子坐。在外事部門最大的福利就是他國政府旅遊或是商業部邀請採訪宣傳,雖然是馬不停蹄的四處採訪,但是能極大的拓寬自己的視野和改變一些固化觀念。以上就是一名閑散記者的大概日常,其他有關記者紅包,企業尋求媒體合作,報社泡妹攻略有機會再更。本科即將畢業的新聞妹子來回答~
本科廣電專業,非名校傳媒專業學生記者起步,電視台報社行政宣傳崗位都實習累計三年。============================================================
先談談學生記者這個「行業」
大一從電視記者起步做,先是在學校的校園電視台。說這個可能好多人都有點看不起學生記者這樣子的但是我敢說講真,做學生記者的時候,好像真的可以看到自己未來好多年的生活先忽略翹課這個來說.....求不吐槽。
還原一個比較貼切的學生記者。切入正題
本科的公共課很少,專業課也不多在學校的新聞中心「上班」每天早上8點,比老師早來半小時,先去新聞中心大辦公室打卡簽到。然後回到電視新聞部的自己的辦公室。打掃衛生,燒水。打開郵箱收取各學院各工作部門傳過來的工作通訊,整理到WORD里。整理學生投稿。分類到應在文件夾。初審,修改各學院的工作通訊。然後列印成冊(學院院系很多,每天都發生很多工作。。以及各種大小演講比賽各種辯論啊文藝演出啊什麼的,專業人士勿噴),列印好以後送去新聞中心總編輯室讓主管老師修改複審,然後回來將修改過得在word文檔里再修改一次。送新聞中心的其他實習生那裡錄入系統,發布。然後一個早上就過去了。(以上不包括早上有需要拍攝新聞的時間。。。)
經常就是突然有會議啊,比賽視頻要錄製,就得放下手中工作去錄製。
然後磁帶採集,內存卡導素材進非編工作站來處理。撰寫新聞稿,送配音部來配音。最後包裝發布。熟練工一般會花費兩小時左右剪輯。不熟的新人大概半天到一天。負責學校以及各學院的宣傳片製作。包裝。剪輯
經常熬夜。今年招生宣傳片就是熬了4天4夜弄出來的。心累~
——————————————————
再說電視台記者
去年在某台王牌民生新聞欄目實習
手續繁雜,辦完手續感覺半條命沒了??*( ?o? )*°゜?°每天7點到。然後打卡進門。
先跟著老師整理前一天的磁帶。我跟著的老師是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老記者。一般每天都會有很多新聞線索找上門
我們做的最多的是調查訪問和後續調查(就是前面發生了個新聞,然後我們做後續報道)然後就是我們的的對口部門是我們省的消防部門。就是我老師跑的是消防口,所以採訪的最多的就是跳樓。。火災。。。或者有人跳河。。或者自然災害等等。我覺得我和其他答主不太一樣的是。。剛開始的幾天因為和老師不太熟所以都是7點早早到了。跟著編審的老師整磁帶。根本沒機會被記者老師帶出去出新聞。
很巧的是,第三天的時候有個老師看我太無聊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帶我了。問我會不會用攝像機,剪沒剪過新聞,我說以前在學校電視台弄過。他說有沒有作品讓他看看,我就在他電腦打開學校官網,讓他看了。然後剩下的7個月就跟著他了。(*′?`*)?"所以說,喜歡傳媒的小夥伴們千萬別忽略自己在校園媒體的經歷哦~貌似跑題了,扯回來。從那天開始我就不用7點去台里打卡了,而是直接被老師接走去采新聞。
因為老師手頭的新聞特別多,而且需要後續的新聞也特別多。最高記錄是一天跑了3個新聞的後續。一個是在省會的東邊的某縣的卡車撞人,一個是省會城市西邊的水污染,另一個是一個跳樓的事件。真是累死到哭。肯定會有人說了,你有老師帶啊,還有車坐。。。啊喂啊……真的後續新聞是最不好做的,因為我們去了事發點之後還要等新聞的主人公給消息,不配合的話我們還得自己調查,還要注意各種禮儀等等。3月是我過敏高發期啊!!5月熱起來的時候曬脫皮有沒有……以上是特殊的一天啊咧……再講倆比較特殊的吧
1.xx購物中心小孩兒從電梯墜落的一個新聞吧。我首先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因為新聞必須客觀(不喜勿噴)。當時因為商場的保密工作做的特別好,對外媒體一律不公布事情細節,但是小孩兒家長一定要看到監控錄像,的確是個挺難做的新聞,因為當時家長情緒很難控制。所以我們是想著先去調查一下看小孩兒在哪個醫院。整整一天。我和老師都在我們那個市裡的醫院找。從外科兒科骨科顱腦外科找到整形科,別質疑我。因為商場做的保密工作特別好,但是我們又需要把真相展現給家長,和大眾,就只能找。當時是聽商場外的停車場收費大爺說送去一個部隊醫院了,當時我們本地的部隊醫院有好幾家。所以一家家找。後來找到了藍軍某醫院,兒科的人說轉到另一個部隊醫院了,我和老師才終於找到了這個孩子和家長。其實當時我開始做電視新聞不久,還不是特別明白老師為什麼需要找到這個孩子。但是出於人道主義又不能拍這個孩子。後來是費勁周折,取證後找到商場,才看到了監控。內容就不描述了。長這麼大第一次這麼直觀的感覺死亡很近。特別心疼的感覺真的……但是當自己還要剋制住自己揭露商場的時候,剪片子的手都止不住顫抖。節目是9點25開始直播。存好磁帶送審完畢的時候已經是9點15了。然後長舒了一口氣。2.xx村化工廠著火。
是我和老師去另一個地方採訪的時候半路遇到的突發新聞。當時車開到村口進不去了。我和老師扛著攝像機一路狂奔進村子的深處。那個路真心不好走。後來進村之後找到了工廠之後才知道是化工廠,消防進不來,然後只能用傳統方法滅火。然後明火撲滅了還有燃燒或者爆炸的可能。印象特別深,我做筆錄,老師攝像,另一個後來趕來的z老師做出鏡記者在化工廠里報道。然後身邊一點塑料突然復燃了。出來的時候我們三個人都是輕度燒傷和吸入化工粉塵什麼的。真的感覺,你們眼裡的記者都是拿著回扣和車馬費的壞人,但是我眼裡的記者,拿著最少的工資,做著最難做的事情,幾乎每一件事都是在拿命絆啊……後來從醫院簡單處理以後,老師又回去剪片子了。後來節目播出的時候,三個人在直播間門口哭成狗。真心怕死?(???)?3.泥石流。
這個不做多贅述。怕回憶。只記得自己是哭著看著老師在拍。很害怕真的。但是老師還一直在鼓勵我說我真的很棒,要別的女生估計就不來了,我還陪他一起淋雨,走泥濘的路。4.深夜某校小區液化氣罐爆炸。老師要求5分鐘收拾好然後他和我一起去現場。用了這輩子最快的速度穿衣服。凌晨兩點。沒洗臉。隨便穿了個鞋子。就出門了 。然後凌晨在編輯機房剪片子。然後早間欄目播出的。然後另一個建築古迹的一角宮殿也是半夜著火……也是半夜出去。。。凌晨剪片子。。。最後弄得我媽以為我不是在做記者而是從事了不正當行業。。尷尬很在校生和實習生談新聞理想是很廉價的,沒有門檻的,說了就行,還能夠賺掌聲,不需要付出什麼成本和代價。所以我過去在學校里經常談。後來實習的時候,我的老師告訴我,你們是來學習職業標準的,而不是踐行新聞理想的。學習職業標準和職業技能,比談理想更重要。
以上這段是一個新聞師兄講給我們的,我一直記著。生活像是一場巨大的隱喻,可能我是太想要去展示自己的能量了吧。我真的很羨慕那些能夠天天過得瀟洒的朋友們,看著他們在朋友圈曬吃的曬旅遊曬自己的愛人的時候就真的特別羨慕。我不是個特別洒脫快樂的人。我看到墜樓孩子的監控視頻會難過,報道工廠倒塌掩埋一個門衛的女兒時我會哭,看到化纖廠著火報道我會心疼附近村民,自己受傷了也會哭的很狠。記得我的記者老師給我說過,欄目已經兩年沒來過大二的實習生了。我聽到這話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驕傲而是惶恐。一直念叨著說積累經驗以後回饋給社會,可是我卻一直洗不去身上的戾氣和固執。「你為何不去寫一些吃吃喝喝玩玩樂樂的東西娛樂大眾,為何偏要揭露那些社會的傷疤呢」可那不是我的野心啊「你要想一個完美的世界,就要接受它的不完美」你知道嗎,這才是我想要的。記者生活變化多,每天都在干不同的事情,基本概括為寫稿子,採訪,寫策劃,找選題,與領導溝通,與採訪對象溝通,與專家溝通,做版(有的報社應該沒有),有時候還要搞活動等,很繁雜,一般手頭上至少有三個同時進行的事情。
行業報記者,因為是原部委機關報,人員冗雜,所以在社的記者分成兩個極端,一類原有的老員工,一類就是我們這群加班狗。
先說老員工,因為手上把控著多年來的資源,都不需要跑新聞了。有的錢也賺得差不多了,有些就是在等著退休回家呼呼了,混日子的。所以,一點都不累。
報社為了遷就一線記者制定了兩個作息時間表:早九晚五和早十晚六,就被演變成了早十晚五,而且因為涉及人員太多,啥辦法都用了都沒用,所以。。。關於工作,基本上就是一周、兩周甚至三周一塊版,也就是完成一頁報紙這麼大量的采寫任務,夾雜通稿之類的,有些沒有工作,上班開電腦,下班關電腦,並不累。第二類,就是一年年來新晉大學生,工作三五年的上進記者。這些人基本上是報社主力,在報紙集團化之後支撐報社生存的隊伍。
特別累,真的是特別累,特別累,特別累啊!講真,想當年我一個懷有崇高理想,不累的活不想乾的偽上進青年現在每天都埋沒在稿子里,懷疑自己的工作能力,天天吐槽,充滿負能量。舉例吧,報社的一副編輯,三十多歲,年青力壯,兩個月前因為勞累過度直接倒在家裡,休息一個多月了,還沒有正式上班,傳說中得了一種看見字就會頭暈的病。本核心報道組的助理,一個月前因為長期的精神衰弱差得得抑鬱症,硬請假才請了四天,就被拽回來高強度。自己也是,大學之後從來沒長過痘痘,但是現在每經歷一個大稿件,都覺得臉上長痘長得沒法見人了,睡不好覺,黑眼圈,黃臉,亞歷山大。再說工資,如果說付出這麼多得到相應回報,也就夠了,但並沒有。特別是現在紙媒效益不好,所有的因為單位采編兩分開之後,真正寫稿件的人並沒有得到保證。
基本工資三千多,稿件千字五十雷打不動,做版80一塊。比較受領導重視參與大稿件采寫並取得成功的,會發一些獎金。剛來的,不重視的,沒有。在北京住,房租都負擔不起。每天湮沒在稿件里,沒有周末,基本沒有節假日「其實我都在控制,不行就不幹了」,上班一年半以來只因為apec旅行一次。沒有男盆友,沒有男盆友,沒有男盆友。。。對,說三遍。別以為你會遇上霸道總裁以及霸道總裁的兒子哈,真的是機會渺茫。眾所周知啊,報社這種單位現在的主力軍全剩女的的,又不掙錢又累的。本部門十個人,九個女的,七個單身,最大的部門主任都快40了,部門裡面的小菇涼,長得也是都挺水靈,硬是沒有對象。也是,哪有時間跟男盆友玩。哼~有老公的姐姐也都基本上是來之前就有的。。。但不可否認,這份工作將我從一個怯生生的小姑涼,鍛煉成差不多可以獨當一面的人,這是我的理想,這方面離題就不多說了。
以上,希望有點用。媒體工作能給人帶來什麼?
干媒體的人,總有一股特別的氣質,容易在茫茫人海被辨識出來。當前新媒體風起雲湧,不少領軍人物就是從傳統媒體「轉業」過去的。無論是電視、廣播,還是報紙雜誌,記者編輯的工種具有高強度、高密度、高壓力等特徵,混跡多年渾然不知,現跳出媒體圈,恍然感覺媒體這份工作,還真不一樣。
媒體工作能給人帶來什麼?
首先,對信息的「有色眼鏡」。一則新聞的表述角度,直接影響民眾的態度。比如奧運會這件事,「失去金牌」就是一個很值得琢磨的辭彙,也是舉國體制下一個含蓄的批評。爭取權利,是擾亂公共秩序,還是合理維護自己權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記者如何表述、編輯如何呈現。所以,當前哪怕信息再多、再勁爆,媒體人的職業習性就是習慣性質疑,追根索源,或者保持沉默,當然,不排除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故意嘩眾取寵,明明知道有問題,故意惺惺作態混淆視聽。
其次,對權力左右新聞的再認識。媒體四年光陰,我的主業是新聞評論,間歇參與重大新聞策劃的採訪,一路走來,感覺到整個媒體環境日益趨緊,可以自由發揮的空間越來越少。宣傳禁令日益增多,大至國家大事,小至個別事件、媒體人個人微信微博,都進入非常嚴格的監視範圍。越來越複雜的輿論氛圍,越來越武斷的管理方式。爛尾新聞有時不能怪媒體人,我們也身不由己。除了一些重大突發,很多新聞都是有序登場的。
另外,對文字的敬畏逐漸失去。以前沒有互聯網,我對文字是非常有耐心的,一個文章,逐字讀完,好像不這樣,就對不起文字的高貴。當經歷了媒體工作,我知道不少文字生產如來是非常草率的。有些甚至是記者為了完成規定的字位數湊出來的。一掠而過或許是對自己比較負責的方式。這樣警示我,在信息爆炸的當下,一定加強自己的甄辨能力,不要墮落在文字的汪洋大海中,要懂得找精品。
第四,裝行家不是件難事。一個記者,可能一輩子要在好多新聞版塊工作,財經、時政、文化、藝術、體育等,深度報道是繞不過的。可是,一個沒有紮實專業背景的人如何讓行內人信服?在傳統傳播渠道中,記者必須行行通,以漂亮的文字功底、超強的信息整合能力博得讀者的認同,至少讓普通大眾看出點道道。傳統媒體人容易被奉為神,比如白岩松。很多人認可他的雞湯,甚至覺得他見識廣有見地,拜託,個人覺得不就是職業習性使然,沒啥,在媒體歷練幾年,你也可以裝的很好。當前,媒體傳播的門檻越來越低,一個公眾號甚至可以養活很多人,在這種背景下,新聞傳播可能會迎來一個春天,就是專業的人傳播專業聲音。律師、藝術家、經濟學家等可以以更專業權威的聲音,帶給我們豐富的知識盛宴。
第五,媒體讓一個人形成一種廣泛涉獵信息的能力。即使現在告別媒體,我還是保持一種廣泛涉獵的習慣。報紙、雜誌、網站,定時瀏覽。無法容忍自己落後於時事諮詢。有個老先生曾經跟我說:人與人的差別就是信息差。領導之所以為領導,就在於他的位置能看到的信息更多。此話我深以為然。也許在高度上無法企及領導,但不妨礙我在廣度上打下基礎。
第六,一種快速反應的能力。我以前所在的是日報。一天一大版,對發生事情的快速反應,寫稿,上版,要求思維非常敏捷,下筆快,審核准。這種高壓下,個人效率的提高是明顯的,以至於現在在事業單位,實在受不了慢悠悠的調子,所以只能找點雜事充實。唉,職業病。
媒體工作確實很鍛煉人,但要是問我,為何離開?打個比方,媒體猶如快速食品,好味、刺激、帶勁,但終究不是一日三餐。你不能天天肯德基麥當勞,生活還是要回歸白飯瘦肉青菜。現在的朝九晚五,悠閑調調,對於人的健康,呵呵,還是比較好的吧。
簡單回答:單說跑社會新聞的記者,線索主要來自熱線,每天早上由記者組組長分配線索。然後跟當事人電話聯繫,簡單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多半是糾紛、車禍),並預想好找哪些部門解決。然後就是去現場採訪。你會發現,事情的真實情況跟當事人打電話時說的出入很大,必須重新判斷。由於採訪的大都是社會新聞,跟糾紛有關,所以找到被指責的另一方,讓對方開口說話,非常重要。如果找不到,對方沉默,那麼稿子是不能發的,觀點必須均衡,不能偏頗。更重要的,要抓住問題的核心,否則稿子就成了流水賬,羅里吧嗦,什麼都沒說明白,或者讓自己陷入牛角尖。採訪完就是寫稿,寫稿後就要審核(一般是三審),然後做片,做片後再審。審後就可以播出了。由於是當天直播節目,會有人不停催。催。催。催。很多時候,當主持人正說你那條導語時,你才拿著帶子飛奔而來,演播室一片驚呼。(每天都玩得就是心跳,腦溢血的人能直接過去)長途跋涉+鬥智+奪命連環CALL+最後一刻飛奔進演播室+片子順利播出——OK,一天就愉快的結束了。有時很興奮,有時很疲憊,有時很無奈,所有的情緒在走出台門口的一刻煙消雲散,就像突擊考試後,走出考場迅速忘掉剛背的內容。不是健忘,冷漠,而是這個職業無法承載太多,此刻需要的是放鬆,用更飽滿的情緒迎接第二天的「戰鬥」。當然也會有後續採訪,也有記者跟當事人成了朋友,多半是救助類選題,善良的記者會自掏腰包,幫忙幫到底,身邊真的有這樣的記者,而且很多。向他們致敬。個人感覺記者是非常刺激的工作,你絕沒有時間喝茶水看報紙鬥地主。就算你再懶,每月也有任務量跟著你,做了多少工作,是要排榜的。時刻讓你想起上學時的成績榜。你一定會「不用揚鞭自奮蹄」。這份工作一定會讓你增加生命的厚度,但可能因為過度操勞,縮短你生命的長度。
政法小記者。
早上有採訪的話,就早點起床,按時趕到地方去。沒採訪的話八點半,或者更晚點起床梳洗。不論在路上還是在家,基本上最遲九點鐘左右,就要開始找找信息了。一是打開微博里自己歸類的「法制」一欄,包括最高法、最高檢這些機關,還有知名法制類報紙、節目,還有一些本地媒體的微博;二是澎湃新聞,主要看浦江頭條、法治中國和綠政公署;三是瀏覽器里搜自己條線單位新聞。能看到的信息先整個兒的看一遍,有什麼動態先掌握起來。當然了,很多時候網路上沒有什麼你可用的動態,而且這時候通訊員也才上班,沒什麼稿子給你傳過來。這時候你就苦逼了,因為領導要開始催你報題了。九點半左右,領導微信群里吼一聲:報題報動向,你就要把今天一天要去幹什麼,今天條線上有什麼信息編成1、2、3報上去。沒題沒活動可報,那隻好說:早上去XX法院/檢察院/司法局找找線索。好,那有活動的去活動,有題的去單位寫稿,沒題沒活動的就出發去XX法院吧。中午
早上有採訪、活動,或者找線索的話基本都有中飯吃~到單位寫稿的話就和同事出去吃~下午
寫稿、寫稿、寫稿、寫稿、寫稿兩點多再報一次選題,到三點半部主任要拿著你們的選題去開編前會了。然後這會兒條線上蟄伏的各通訊員大哥們就活了,尤其是周二、周三,通訊員大哥們創作熱情澎湃,各種稿子刷刷地發過來,這時候開始改改他們的稿子,拎出新聞點之類的,有時候需要電話採訪一下。好了!交上去!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五點半公務員下班為止。然後稿子不夠,領導:你們這是要開天窗啊!!各個條線上再問問,各條線官網看看,我不管你們給我找!!這項工作持續到六點半(期間吃晚飯,我們是單位訂飯送來)。六點半本地電視新聞看一遍,看看有沒有什麼大稿子漏掉的,沒有就可以回家啦~漏掉的話是誰的條線誰就趕緊補,補的同時耳邊:跟你們說多少遍,條線一定要握緊!!沒事兒就去他們單位坐著!信息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啊!!!!晚上
基本上七點鐘可以回家啦周四晚上的話,要開選題會,每個人報兩個選題,要做跨版大稿子的那種,這是最心累的。唉。報上大選題之後呢,有四五天的時間操作,穿插在每天的工作當中~總結這樣寫出來,感覺自己每天還是蠻有規律的,但是為什麼實際中我總是焦頭爛額。尤其是早上下午都有活動,晚上回報社還要寫一堆稿子的時候,這時候領導催得急,那滋味簡直酸爽的你不會造句。看怎樣類型的記者把,電視記者普遍比較累,你想如果是電視台日播節目的記者,不得天天出去跑啊~如果是周播的,節目組又有好些記者,這就能閑下來了。不過一般情況下,記者的工資是做的做工資就越高的。紙媒和網站的記者也同理~我的問題發半天了,也沒人回答&>。&<
不請自來強行回答一波,我上大學的時候有一門必修課叫新聞寫作,而我們老師的階段測驗不是筆試,而是他布置選題,我們去拍攝一個選題的新聞成片。我當時正好抽中的選題是,11月8號記者節。採訪的過程暫且不表,我來說說我看到的記者的一天。
我去的是在省會城市的市台,頻道和欄目分工不同,某某tv-1一般是方針政策方面的節目,某某tv-2可能是實事民生方面的節目,某某tv-3可能是影視節目等等,以此類推。早上8點半記者上班,打卡。我採訪的記者是做民生社會節目的,所以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接選題。先找領導拿到爆料的線索,然後打電話聯繫核實。可能有的爆料人不願意露面,有的消息不實,那就重回上一步。在確定了選題之後向領導報備要做的選題之後出去採訪。採訪一般都是兩人一組,一人負責出境,一人負責攝像。也有人手不夠時利用腳架拍攝,自己報道的情況。到達現場一般先拍攝素材,即空鏡頭,為後期剪輯補充畫面。一般以播出時長與空鏡頭時長1比4的時間比拍攝。在公共場所拍攝時,還是會遭受拍攝地點單位的阻攔。然後記者出境,報道現場情況,採訪當事人和周邊群眾。在素材和採訪都結束後,一般已經中午了,這是要趕快趕回台里。所以記者是沒有午休的。記者的忙碌程度取決於節目的播出時間和次數。我上次去的那個節目是每天晚上5點30分播出,所以當天必須要做出來,以供晚上播出。再回到台里以後,記者開始寫視頻播出時所配的文稿和整理拍攝的視頻素材,因為是兩個人,所以分開同時進行。我那天寫稿子完全寫不出來,太對不起新聞寫作老師了 在記者寫完文稿後,會拿到領導處審核用詞啊、政治正確啊什麼的,通過後就去樓上錄音間配音。而另一位記者已經粗剪素材完成,開始聽同期聲,這是一個辛苦且受折磨的過程,需要把方言轉化為普通話寫下來,用作視頻中採訪的字幕,並且會只挑最重要的部分保留下來。等到配音完成後,就把所有的文件命名上傳到電視台的系統中,方便剪輯和查找。然後就開始剪輯,每個電視台使用的軟體不一樣,有的是大洋,有的是obei。剪輯完成後就開始打字幕,幾乎每檔節目都有自己的字幕和背景模版,把所有的採訪和文稿的字幕都要打上去。在以上所有的工作都完成後,記者的一天才算完成了一大半。最後一項就是把做好的新聞成片發送到電視台的主機上,由導播人員負責播放。然後記者就可以下班了。附上我當時採訪的照片某市都市報三年從業記者。。。。。一直是社區口,天天跟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和區局聯繫。每天8點到單位,看一遍當天的報紙和敵報(對手報),口面有消息就去採訪,沒消息就找線索做社區稿,經常遇到奇葩、天使、老賴……總之生活很豐富,也不用蹲辦公室,挺好噠,尤其是夏天曬得黑黑的,更是健康~~
在南方系地方記者站呆過一年,但本人身份比較特殊,並不完全是一名記者。首先我不是讀新聞等相關專業的,其次我是自投簡歷從地方站的廣告部「爬到」新聞部的。(具體不暫不細述)作為三分一個當局者,我簡單說下某位正式編製報社女記者的一天吧(畢竟大家分的線不同,沒法把每位記者的日常安排告訴大家)。早上能睡到9點,也可能6點就要起床,按照今天採訪內容而定。早上基本不在辦公室,中午回來以後就開始寫稿,吃飯,寫稿....接下來5~6個小時都不要吵她哦。因為騷擾一個每天都要擠出幾千甚至上萬字的姑娘你會死的很慘哦~ 晚飯呢?呵呵,大家基本沒啥早飯午飯晚飯、上班下班的概念,所以某程度來說你很自由;但一旦領導跟你說XX突然發生了某件大事、今天約了某某和某某以及某某客戶、哪份稿不過關得馬上重新寫,你就會忙成風一般的女/男子咯。周末基本也是這節奏,不是在採訪的路上就是在寫稿子的電腦前。
呵呵,其實記者做習慣了還是比較自由的。我看了下,有些人早上八點半到單位,可能是體制要求或者工種還不算熟吧。我在一家全國排名前二十內的都市報,以節奏快出名。跑條口,每天必須報選題啊,不然領導打電話問的那種。頭兩年辛苦,之後對條口熟悉了,大稿子多,單位也會照顧給分助手。至於收入,直白講,媒體曾經輝煌過,目前在普通白領中,記者收入屬於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現在一般早起都做自己的事情。中午盡量自己做著吃,上午有採訪了再出去吃。下午去單位改改實習生的稿子,或者自己補充採訪類的,一小時一千來字,很快的。遇到了自己感興趣的選題,或者得意的策劃,帶著實習生一起出馬。在這種單位有一個好處,按資排輩並不算太嚴重,年輕但寫得好一樣有資歷。所以說,紙媒也算是讓人留戀的夕陽產業吧~
我在電視台做每天日播三小時直播的記者的時候,壓根沒時間答這個題。
前提:日播三小時且直播(什麼周末,節假日都是浮雲,除了過年可能備播,也就是說全年基本300多天都在做新聞),可想而知這個新聞量有多大了吧?
所以首先,我們沒有周末和法定節假日,進入正軌的記者會有輪休,八天能休息兩天,但是能獨立做事卻沒有參與輪休排班的新人們,呵呵。到了法定節假日,可能會有休息四天的安排,但那實際上是你加班半個月把兩個兩天一起休了的緣故,並非小長假。(過年稍微能鬆口氣,一般有六天),而一旦我們與競爭對手進入白熱化階段,那麼動不動就是血戰60天,血戰90天這種事,也就是幾個月無休的意思咯。
這個基礎上,你再來看看我們每天的工作情況,工作強度我個人覺得還是很大很大的。當然這個可能只是我自己所處的強競爭的電視新聞的工作狀態,不代表全國所有電視記者,不過我想差不多是程度輕重的區別了。
由於我是晚間新聞
所以我們的生活基本是早上找線索(或者前一天找好,我們有熱線電話,為了刷到更好的線索,同一欄目的記者之間也要不停刷線索搶線索,或者在深夜和清早來搶)然後是報題報單(攝像和司機)採訪回來,寫稿,粗編。一天的基本任務是兩到三條的新聞量,當然,多多益善。一般完成這些事,能八點做完就不錯了。但這樣就完了嗎?當然沒有,然後再開始找線索,準備第二天的報道和任務。
以上還是理想狀態,畢竟線索不常有,一般情況下,如果你沒線索出去,要麼領導會指派給你,要麼你就在台里呆一天(簡稱坐台),再次強調由於我們是晚間新聞,直播到將近12點,所以一直到節目結束,就算沒有任何線索,但也只能一直做找線索這件事。
此外,還要考慮到,有線索出去了,線索不一定是有質量的,新聞一做砸,要麼繼續找繼續做,要麼就和上面一樣,呆到直播結束。
如果湊巧當天還要開會,那麼恭喜你,凌晨3、4點睡覺不是夢,我們沒有早上必須幾點鐘來上班的規定,但一般10點不能再晚了,再說你還得做事啊,完成不了任務有各種結果等著你。
哎光回想都很累了,就這樣吧。
====
暈,幾天返回來看別人的答案,才發現自己的答案怎麼被刪了一段,可能是之前複製忘記放上來了,具體內容忘記了,大意吧:說了這麼多,為什麼當時還在堅持?說新聞理想什麼的就太大了,但真的有成就感,當你做的採訪出現在屏幕上並影響到很多很多人時,當能幫到當事人時他感動得切不成聲時,當真的做了一個有意義的稿子時,你真的會非常非常有成就感。
如今我已經不是記者了,工作也比之前輕鬆很多很多,我常常會回想過去的生活,當時的抱怨、不滿、煎熬和委屈,也都是一種成長的經歷,我們都是被經歷賜予的人。而那些還在堅持的同事們,我永遠滿懷著敬意。人生經歷豐富:有可能第一天進人民大會堂參加國家和國際重要會議,第二天就暗訪注水豬肉和造假窩點,第三天與大名星聊天合影,第四天被警察叔叔扭住手關小黑屋,第五天被保安毆打住院,第六天走上領獎台,第七天到冰天雪地凍成狗,第八天在南沙光腚游泳,第九天到邊境聽槍炮,第十天到小區蹲點守候。
不入流的小雜誌社采編過來渾水摸魚。
月刊,提前兩個月要定選題,定完選題就忙著採訪約稿,聯繫一個專家,人家不理你,再聯繫一個,人家還不理你,聯繫了N個,人家終於理你了,一看快到截稿日了,趕緊約時間寫提綱帶著攝影師大叔衝過去,嘰呱談完熬夜寫稿。
期間還要約稿,約了半天好不容易約到了一篇,沒錯別字就阿彌陀佛了,編輯得改,把話捋順,把邏輯擰出來,把觀點拎出來,傷筋動骨改完之後寫上作者的大名,just OK,我們只是幕後默默無聞的人
排版的時候我們還得找作者專家照片,還得校對(雜誌社很小,專職校對都沒有),先看自己負責的欄目,改完之後再看其他人的,別人的不能亂改,要商量改大家好,我是一個美國大學生,二年級。我雙專業是人類學和中文,我的小專業是記者,另外,我的打扮是當學校報紙的記者。所以儘管我不是一個真的記者,但是我可以介紹一下美國大學生記者的一天!之所以當大學生記者很難是因為我也得上課。我平常7點起床,因為我是電商第一門課,所以上課的之前我常常安排採訪人。從8點到9點三顆我採訪人,然後上課。星期一三五,我12點下課,所以我吃午飯,然後常常跟我的文章有關的事情,比如說藝術家的展覽或者城市政府的開會。有的時候,這個事情一完的時候我就得寫完全的文章,為的是給編輯做夠時間看一看,發給出版商。每一個星期我上17個小時的課,另外,我覺得一般來說,每一個星期我寫2-4文章。有的時候,我也想一想我自己的文章注意,比如說我在中國留學了我寫了一篇文章關於我在中國的經驗。雖然當記者和學生很幸苦,給我很多壓力,但是當記者也給我很美滿的感覺。
寧波日報旗下中國寧波網做過記者。一般9點到公司,除非妳有外出採訪。有空就刷微博,當地論壇,十九樓,天一等等,線索全在裡面。刷出線索,聯繫,跟進,寫稿,交編輯。實在刷不出,可以做專題。稿分,真的要你追求時效性,否則,收入真的會很低。
喝水 玩手機 看書 一天過去了
下鄉採訪 欣賞當地風景 吃飯 假笑 百度搜稿 玩手機 一天又過去了開會 玩手機 百度搜稿 一天又又過去了調研 下車 上車 又下車 又上車 凍成狗 百度搜稿 一天又又又過去了這就是一個縣級電視台記者的一天又一天推薦閱讀:
※如何迅速成為一個能夠養活自己的自由職業者?
※軍人是否比其他職業更高尚,更值得尊重?
※近五年出現了哪些有前途的新興職業?
※外語專業的學生,做記者有什麼優勢?職業前景如何?
※29歲女生,理工科碩士背景,已婚未孕的事業單位苦逼,想轉行,真誠地求各位大神得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