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部分年輕人現在是不是處於西方的嬉皮士時代?未來會不會更多這樣的人?

許多年輕人熱愛旅行,喜歡浪漫,厭棄工作和學業,尋求新的刺激,尋求自由。 根據這一點未來社會會有什麼機會和發展同時帶來什麼社會問題?


嬉皮士的核心精神是:愛與和平。

你描述的那些特徵並不是嬉皮士精神。


我覺得感覺上是的,嚴格定義上或許不是。

我先將不是。首先生活沒有富足到那樣一個水平,其次,中國缺乏一種核心理念,嬉皮文化是有一種核心理念的,再者,感覺並沒有那麼強烈的精神需求。

我想著重說一下是。我是覺得像後期的嬉皮文化。

整個社會,不單是中國還包括其他國家,缺乏精神指導,說白了就是缺少文學大師,震得住世界的文學大師,沒有。人們缺乏精神嚮導。這就導致了人們強烈的精神需求,人們精神迷茫了。其次,所處的階段和嬉皮文化差不多,都是國家突然富裕了,下一代有了更好的物質條件了,有了追究精神需求的條件了,最後,傳統與現代文化再加上科技的加持,人們應接不暇了,有些人跟不上時代了,意志消沉了,有些人找不到存在的意義了,有些人在於科技的智能化當中思索科技與人的關係中找不到出路,中國社會在固化,思想意識在開化,人們心中有所鬱結,吸毒,傳銷,約炮等都是這種思想的反應。似乎媒體的宣傳也是注重短期的光鮮亮麗,一時風光,現時的自由和慾望,可是我總感覺到對未來的焦慮、迷茫和恐懼,而不是期待和耐心。


嬉皮士運動的本質是個人主義的覺醒,是個人主義價值觀的覺醒,個人自由意識的覺醒,

從這個角度來看,是的,

個人淺見,


題主的「一部分」有一點模糊,所以我只能把問題展開來說。

聲明:以下內容純屬個人觀點,如有問題歡迎指正與討論,但瞎噴一氣的人將不予回復。

一、

如果「一部分」指的是「家境較好,生活無憂,從小接受良好教育,受國外文化熏陶比較重」的一類人的話,回答是「毫無疑問」。而且我認為不論是哪個國家的年輕人滿足了上述條件後,都會BeatGeneration的「癥狀」出現。原因?因為沒有生存壓力啊,人都嚮往自由嘛。年輕都愛叛逆嘛。BeatGeneration,很酷嘛。

二、

如果把這個「一部分」擴展到普通一點的家庭,適用度恐怕就不那麼高了。畢竟,中國現在的競爭壓力、生存壓力還是破為不小的,不說其他,你出去撒歡了3、4年,回來後以前的同學都站住腳了準備拿著父母給的首付買房了,你連像樣的工作都沒有,月租都供不起,怎麼破?大部分人畢竟是世俗的,恐怕承受不了物質的壓力,也抵禦不了物質的誘惑吧。

三、

題主的「一部分」顯然不是指那些家境較差的年輕人,但我在這裡還要提一下。因為這一部分人仍然佔了年輕人的很大一部分。他們可能也渴望那樣的生活,但是,不能夠啊。吃不飽穿不暖,還想改變生活提升社會地位報答父母blahblah。沒空去尼瑪想那些浪漫的事啊!

補、

要說明。網路上(包括知乎上)有很多很多牛人。他們講給你很多他們的故事,讓你產生一種錯覺,彷彿在中國大多數人已經過得像他們一樣好了。可事實是,過得差的人沒空上網啊!

至於你說的情況,我一定要承認確實存在。畢竟,這也是逃避現實的一種手段:逃避工作,逃避責任。

但總體上來說,我認為中國還沒達到可以允許年輕人那樣的程度。

而且中國的情況複雜的多,絕不是「類似西方」可以說清楚的。

至於有多複雜,怎麼複雜,請諸位大神繼續解釋。小生才疏學淺,只能到此了。


人家是要做愛不要戰爭,我們是要妹子不要加班,不是一個層次的問題


上面說的好像挺有道理的!

-------------------------------------------------------------------------------------------------------------------------------------

嬉皮士是什麼呢?我沒百度過,所以我不太清楚哈!但是不能因為愛旅行 厭惡學業之類的就說是嬉皮士或者垮掉的一代吧?說說我的理解唄

目前國內不可能出現太多真正的嬉皮士,不可能因為很多家庭有錢了就出現吧?除了文化背景啊社會背景啊啊啊啊啊啊一類的東西就是中國文化的基因傳承必然在一些事情上面影響著一些判斷決定性的東西!受西方文化影響又怎麼了?再怎麼影響能有生養自己的爹媽影響的多?要知道這種影響是你爹媽受你爹媽的爹媽影響,你爹媽的爹媽受他們爹媽的爹媽的影響.........如此往上,所以啊。這一部分的因素考慮進去愛去旅行啊,不愛學習厭惡工作玩樂啊不過是天性使然,有些人釋放出來了而已!跟嬉皮士關係不太大吧?

如果中國出現了一大波的嬉皮士,那會是一個全新的中國!至少不管是那些寫兒的,畫畫的,唱歌的水平都拔高几個高度吧?一些和尚們就不會吃喝嫖賭抽的那麼容易啦!也不會出現那麼多亂七八糟的事兒了~愛與和平好嘛!

反正,個人覺得如果中國能出現三分一的真正嬉皮士,會是很牛逼的事兒,因為能改變很多很多很多很多,至於改變什麼哥不曉得啊~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覺得自己內心的核心價值觀是偏嬉皮的,不過囿於現實壓力,很多時候不得不偽裝出一副雅皮的樣子。所以這算得上是折衷嗎或是其他什麼的,對社會應該不會構成太大危害,因為仍能夠像個社會人一樣工作生活,嬉皮,更多的成為一種趣味性的自我環繞。嬉皮的價值觀其實適合藝術家,如果在現實競爭中嬉皮味太強的話,很容易就敗退,為什麼呢,因為嬉皮的本質就是逃離工業化競爭,然而光憑愛並不能發電。所以即使是現在的年輕人打著嬉皮的旗號,也不會傻到過一種完全的嬉皮生活。


嬉皮士就是縱慾。非常的簡單。

也就是:如何對待的自己的本能、本性、或者說慾望。這三個詞意思差不多。

傳統的,都是要用理性來約束人的本性的。

對,基督教說:人性本惡,所以要用理性來分析人性,如果惡的話,就要約束它。

儒教也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遣。也就是如果不用道來教育,人性就會變壞。

儒教還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也就是,如果某一個財產的獲得,是符合道義的,那麼就得到它。如果不符合道義,則要用理性和道義,來約束自己的愛財的慾望。

對,就是這個意思。

而嬉皮士,則是對這些說法的大顛覆。

嬉皮士說:

1、所有人性都是好的!

2、既然人性都是好的,那麼,說明所有對人性的約束都是壞的。

3、所以,自然要不能約束自己的人性,由著自己的本能和慾望,想怎麼干就怎麼干就行了。

這三條,就是嬉皮士的根本原則。其它的都是胡扯蛋。

很簡單:嬉皮士就是墮落!

所以,當嬉皮士在青年中流行的時候,他們的上一代稱呼他們為:墮落的一代,垮掉的一代。

嬉皮士能夠流行,不過它恰好符合了人性中的墮落的一面,恰好符合了人類的劣根性。

現在,嬉皮士們長大了,成了政治家、大學裡的教授,他們就是所謂的白左。

結果就是:我們這些人,將來有生之年,見證西方的衰落,以及人類文明的衰落。

墮落正在進行中:在法國、在德國、在瑞典、在希臘、在加拿大......


中國的嬉皮士在四五線縣城的小慢搖吧里拉著k溜著冰呢!國家算什麼?未來算什麼?好啦,其實中國這個大環境下幾乎不可能產生嬉皮士。第一,政治上缺乏民主,人民較難對人權,自我意識有明確認識。

第二,儒釋道根深蒂固,這三者都有著壓抑人性的本性,嬉皮士則與之相反。在中國與道德傳統相違背常常會掛上反社會的牌子。


你說的這個在中國叫文藝小清新


嚴格意義上的嬉皮士是排斥科技產品的。


《在路上》看過沒有,如果看過再來回答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女子組合SNH48里的S隊在2017年9月9日晚表演的星夢劇院四周年特別公演?
有哪些人如其名的人?
江蘇內鬥大省的名號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中國人吃饅頭,外國人吃麵包?
有哪些影響力被極大高估的歷史事件?

TAG:文化 | 商業機會 | 社會現象 | 中國 | 嬉皮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