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漂浮在水面上的盤子上有個裝滿水的水瓶,然後將他們沉入水底之後,問水面是上升還是下降?
這是上互動創新思維課的時候老師提出來的一個問題,不是選擇題,也不是判斷題,但根據現場回答,大家都默認成3個選項的選擇題,分別是上升,下降,持平。我當時的答案是持平,通過僅有的物理競賽的經驗,迅速用極端推斷法判斷出當盤子和水瓶無限小接近於可以0的時候,水面也是無限接近於既不上升也不下降的,但很明顯這個答案是錯的因為這不是判斷題,無法用極端法解答問題。但我對最後的答案有很大的懷疑,覺得這道題應該是分情況討論的問題,而不是都是下降的,因為在符合原題的設定下,沒有考慮到水面張力的問題,我的設想是當盤子和水瓶小到 浮力&<=水面張力 的時候,就要分情況討論了,私認為考慮水面張力的情況符合題意且不偏激,求幫忙分析分析~謝謝
簡單分析下,我們首先認為:
然後將他們沉入水底之後
說明瓶子和盤子都可以沉入水底,換言之瓶子和盤子的密度都比水要大。
又由盤子浮在水面上可以得知,水提供了瓶子和盤子足夠的浮力。也就是說瓶子和盤子浮在水面上的時候,排開了與他們等重的水。從剛才的假設得到瓶子和盤子的密度比水大,也就是相同重量的水的體積比瓶子和盤子的體積大,故而,沉下去後,水面下降。但是!事實上,盤子受到的表面張力很大,甚至可能比浮力還大。考慮這一點,這個題目作為物理題是不嚴謹的,沒有正確答案。
如果「盤子」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只考慮浮力作用,我認為,當盤子的密度大於水的密度的時候,水面下降;當盤子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的時候,水面上升。
水的密度是,塗黑的是盤子和瓶子,密度是。
原來水的體積是;盤子水麵線以下的部分的體積是,盤子水麵線以上的部分的體積是,兩者之和為盤子的總體積;盤子中的水在水麵線以下的部分的體積是,盤子水麵線以上的部分的體積是,兩者之和為這些水的總體積;盤子內部水面下以下的空氣的體積是。盤子加上盤子里的水的重力是,盤子排開的水的重力是。
根據浮力定律,這兩個相等,也就是。
所以。
此時水麵線以下的總體積是。將代入,得到。
也就是說,如果,則,水麵線以下的體積變小,所以水面下降。
反過來,如果,則,水麵線以下的體積變大,所以水面上升。
有同學說了,如果,盤子是不會沉下去的。的確,盤子不會自己沉下去,但是,我可以給它拴上體積可以忽略不計的繩子,然後繩子的另一端綁在埋在水底的電動機上,用繩子把盤子拉進水底。
至於考慮水面張力,我不會......我覺得,如果考慮水面張力的話,「水面」就不再是平面了,這時候,怎麼定義水面高度呢?如果盤子是靠水面張力浮在水面上的話,近似考慮,,水麵線以下的體積可能變大了,所以,「水面」可能會上升。我感覺跟盤子密度、水瓶密度這兩個參數有關係——試想如果盤子和水瓶密度小於水的話,壓根沉不下去。不過更深的分析,由於馬上要去密西中午飯,就留給其他物理大拿考慮了。
如果盤子和裝水的瓶子都可以沉入水底(密度大於水),那應該是下降。
水位下降。
一開始浮力F1等於重力G, 後來浮力F2小於重力G,又因為排開水的體積V正比於浮力,所以後來的體積小於先前的體積,也就是說液面後來下降了。
想那麼多為什麼不去實驗?就像我們的選修課戶外釣魚,上了大半學期理論,最後要求交的作業是在老師面前表演組裝魚竿魚餌魚線。以前看過一則故事說物理課上老師教大家怎樣釘釘子更省力,一節課講的是怎樣握鎚子,要從哪個角度打下去,題主問題與此類似。
下降是一定的
如果系統原來是漂浮的,要讓其沉底需要外力了,最後排開水的體積明顯比原來大,故上升。不需要外力的情況下,要如何讓這個系統沉底呢,我是沒想出來,如果能做到的話最後結果就是水位下降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質子中子電子在製造過程中沒有公差?
※統一場理論如果被建立對現實生活會有怎樣的影響?
※是不是能量守恆定律不能用數學方法證明?
※學完慣性力後的一個疑惑?
※為什麼打滷麵的鹵子大部分會聚集在碗底和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