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生黨有必要窮游嗎,還是應該先專心學習為以後打下基礎?

很流行的學生黨窮游什麼,可是作為家境一般的學生來說,是去背包旅行開拓眼界好呢還是先專心學習好?畢竟如今花的都是父母的錢,可是又說青春應該更有紀念,畢竟以後很難得有這樣的時間。

那麼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


謝邀。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不如讀萬卷書。

是否要走萬里路取決於個人條件。

1. 你是否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保障。

如果家裡沒有經濟壓力,父母又全力支持的話,why not? 窮游不窮游只是你自己的選擇。

如果家裡不需要你養家,但父母無力支持的話,可以自己打工攢錢,可以攢獎學金。這時候選擇窮游可能屬於性價比比較高。

如果家裡需要你養家,那麼我覺著玩可以往後放放。

2. 你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心靈母雞湯)

是的,每個學生都有假期。可是假期的用法不同。

有人用假期實習,有人用假期參加各種活動,有人用假期實習,有人用假期支教,有人用假期打工,有人用假期學更多的東西,有人用假期學英語準備出國,有人用假期旅遊,有人用假期發獃。

3. 想清楚萬里路和萬卷書的區別。

有些人走萬里路獲得的東西比萬卷書多多了。風土人情,民俗地貌等等,這些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不是去到此一游就能得到的。

對我來說萬卷書比萬里路獲得的東西多多了。萬里路我一般就是看看風景好看嘿嘿拍幾張茄子照片。看著什麼東西好吃趕緊吃。沿途一路wiki著過去。所以大部分我的知識還是從閱讀中得到的。 只是結合wiki和眼看可能比純wiki效果更好一些。

4. 工作後的時間問題。(心靈母雞湯)

有人在選擇工作的時候就考慮到每年需要給自己預留多久假期。

有人認為先努力賺一定的錢然後往世界地圖上扔飛鏢扔到哪兒去哪兒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有人工作一段時間就辭職去旅遊一段。

工作之後有沒有假期,依然看個人的能力和生活態度。

工作之後是否窮游,也看個人的生活態度。

--

我沒能力把旅遊作為自己的主業,沒能力靠愛好養活自己。

所以我必須要做好自己的主業,然後用自己主業掙的錢來養活自己的愛好。

大一大二好好參加acm競賽,因為每次比賽就可以出去玩了。大三出去開過幾次會,還去過歐洲,從此堅定了要去歐洲的信念。畢業之後去了英國,攢獎學金,利用假期出去玩。開學術會議的時候也可以當做出去旅行。

PS,我有父母的全力支持。家庭無經濟壓力,父母開明非常贊同我多走走(不過戰亂疫病自然災害地區尚不許去)。每次出了意外都會事後告知父母,以及講明應對方式。漸漸地他們發現「她倆有能力處理這些突發事件並且可能比我處理的更好」,然後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擔心。


等你真正出發了就會知道錢的重要性。

我上大學時也有一顆不安分的心,總想著環遊世界。然而唯一的一次出國是大三時去尼泊爾,這還都是我媽出的錢。雖然她沒說什麼,我也知道她出得起這個錢,但花起來總是沒那麼有底氣,要仔細盤算諸如「是不是該去住青旅八人間」、「這頓飯要不要啃個麵包算了」之類的問題,生怕超支,不然不知如何跟母上開口繼續要錢。尼泊爾的風景很美,但我游得彆扭。那次之後我再沒有要求母上贊助我旅遊,張不開嘴邁不開腿。

如今我工作好幾年了,依然懷揣環遊世界的夢想,也陸陸續續去了十幾個國家,與大學時期不同的是所有開銷由我自己承擔。沒有假期的時候我就好好工作,為了下一次旅行,為了我嚮往的目的地努力賺錢,攢夠了就出發。我很享受這樣的每一次旅行,不用為了省錢做出嚴重降低舒適感的事情,該住的住該吃的吃該買的買,總而言之,任性。

因此我的觀點是,如果你的能力還不足以afford你的夢想,那麼繼續努力。旅行如果是你的夢想你的人生,那它的意義不止在於開拓眼界,還在於你如何實現它,如何憑自己的能力跨出這一步。

當然,如果是視金錢如無物的富二代,以上內容可以忽略。如果是跟我一樣家境普通的人,來,幹了這碗雞湯。


我是學生,大一,窮遊走過祖國的大江南北(二十左右個省吧),暫時沒出國,已經提上日程。

資金:來自父母

出行方式:黃金腳程+自行車短途+火車硬座長途結合。形象粗獷,沒敢嘗試搭車。

費用:細細算來,基本每公里五毛錢比較接近我的花銷。比如一萬公里五千塊錢之類的。大概是這麼個比例。

住宿:青年旅社,夜班火車硬座,帳篷和熟人蹭睡相結合。

意義體會:對世界越來越抵觸,每次都累得懶得出門,但是總還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一開始還是有裝逼嫌疑的,從初中開始,大概十五歲獨自出行,到現在二十了,基本沒什麼裝比的想法了,就是想去沒去的地方看看。也和路人甲乙丙丁神侃,但是體會不多。

小城市的孩子幻想多,意淫多,在外出走的背包小驢大多來自北上廣之類的地方。以前回去和一些人講述見聞總會被某些人不屑的說,哎呦,又在吹牛逼啊。壓根就不信你說的。

有時候還被一些女生特別期待的套出比如長安見聞之類的,你都不好意思說西安真不是你意淫的那樣的。

在見很多大場面或者一些問題上理性一些,因為多少見過聽過或者去過,被忽悠的概率小點。比如某騙子謊稱是哪裡人,因為XXX,我去過,你的口音不對,請重新騙。

當然也許成長是潛移默化的,總之,不會有醍醐灌頂的感受。

只推薦每次20小時內坐硬座旅行、


有些人沒搞清楚學習的定義,而有些又貶低了旅遊的定義。

學習並非特指在學校里讀書,那樣太狹隘了,題主所言的學生,是去學校求學的人,但是這只是一個重要手段,並不是學習的本意和全部含義。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並且大多數書生在家自學一段時間後,也需要外出遊學,見多才能識廣。

自己有個切身例子,高中班上公認讀書最多的人,雜書一大堆,可謂典故事例信手拈來,但是一個休學了一年的,然後到處陪父親闖蕩,走了國內很多地方的同學,他和我討論一些實際地點的時候,我只能回答書上某某評價此地如何秀美。而這位同學可以從自己角度形容那個地方如何,他喜不喜歡,我只能於腦中憑空想像。

其後,自身看書遇到瓶頸,以及不同作者對一些問題不同的看法的時候,一個人上路進行了近一個月的徒步旅行,之後又進行很多地方的旅行,在這些路途中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和來自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地理環境和文化的人交流,了解了一些單憑自身,或者自身所在的環境所不能了解的知識,和不同視角對於同一問題的看法,相同職業,但不同地區,如成都司機、西安司機、昆明司機都是抱有對自己工作不一樣的看法和苦惱的。

這些可算是書中學不來的東西。

最後再引用陸遊一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當你有地方想要去, 那便去吧! 這跟你是否學生, 是否窮遊, 根本沒關係。

如果說旅遊是挖掘未知, 那麼我覺得沒有比宅在家對著Google 的效率更加高了。

我是十分喜歡旅遊, 那些說到掙錢的時候沒時間和精力去窮遊的人, 要不還是學生, 要不只是不夠愛而已。去看看這個世界, 不枉來到人間, 單單這點就值得犧牲一部分的日常生活來作長時間旅遊了。


條件。

1、旅遊。

2、學生。

3、花家裡錢。

結論。

1、家裡不缺錢就可勁兒游。

2、家裡缺錢就呆著,窮游個毛線球啊。

3、我就納悶了。。。。旅遊就旅遊,旅遊哪兒有不花錢的,你不會真睡大街上,不會真啃饅頭。

還有,旅遊根本就旅不出來什麼人生體驗,別扯淡了,就是玩玩而已,除了讓你在旅遊期間開心點兒這個用途之外別的什麼體驗人生了,看到不同的人的生活方式了什麼的。。。純屬虛構好么。。


I have looked in the mirror every morning and asked myself: "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would I want to do what I am about to do today?" And whenever the answer has been "No" for too many days in a row, I know I need to change something.

― Steve Jobs


像體育、政治、經濟一樣,旅遊是一種個人興趣而已。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寧願呆家裡看看電視,也是不願意出去走走的,這很正常。

對於大學生來說,道理是一樣的。如果你還是喜歡通過這種不斷行走的方式增長自己閱歷的話,就不要猶豫,果斷的去。合理的計劃,加上一些自己打工,獎學金之類的收入,學生時代的旅行真的不會成為很大的經濟負擔。而如果你骨子裡就是一個比較喜歡平靜生活的人,那也完全沒有必要追別人的風。倒不如用騰出的時間做些自己喜歡的事。


受不了這些一面倒的言辭了。

旅遊本身就是被炒出來的概念,受益人是旅行社和各個景區,講什麼旅遊如何陶冶情操,不旅遊怎麼荒廢一生,真以為去趟西藏就提升情調了么。

我之前因為工作也算去過一些地方,跟經常往外跑的肯定比不了,但是了解當地風情足夠了。我真沒發現帶給我什麼好處,對我的工作生活也沒任何促進作用,現在唯一留給我的就是懶得出門,上飛機就困。

有人說某地去一次一輩子就值了,真的嗎,如果不拍照片你能記住幾個地方,用不了兩年就忘光了。

旅遊肯定有好處,但是好處遠沒有網路上吹噓的那麼多,和個人愛好,職業有關係。但絕沒有什麼不旅遊就怎麼閉塞,以後怎麼後悔的事情。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那時候沒電視沒互聯網,你想了解外面不走出去幾年能行么。現在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連你以後要用的那點東西都學不明白呢,跟人家學出門溜達有什麼用。那些名山大川,名勝古迹,不是對口專業的有幾個能看懂的,頂多拍個照,呵呵傻樂一下,回來跟人顯擺我去過XX地方,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各地風情,網路上照樣看得到,你感興趣嗎?垂手可得的你都不感興趣,一定要實地去了才感興趣?這叫自欺欺人。

喜歡攝影的,繪畫的,搞民俗的不去旅遊肯定不行,對旅遊本身沒多少熱情的就別湊那熱鬧了,尤其是那些下次飯店都得看著錢包點菜的人,與其跟風,浪費時間,還不如拿那些錢換個好電腦呢。


《北京青年》裡面的年輕人,有著相同的問題,所謂的走青春。我走過了這個歲月之後,才覺得在年輕的時代,是沒有絕對對錯可言的。能在年輕的時候出去走走看看,無論窮游還是富游,都可以達到一種閱歷的增長,這種遊歷本身對於人生就是有積極作用的。有的甚至可以改變一些年輕時代的一些想法和追求。體驗多了,本身就是好事情,就好比鞋子一樣,試過才知道真的合腳還是不合腳,看上去或者想像中的,總歸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如果年輕時候沒有機會出去走,看,只是在屋子裡面學習了,就如我,我的學生時代是比較閉塞的,但是並沒有影響我之後的發展。不過有一點我是相信的,就是同一雙鞋子,在不同的時代去試穿,即使同樣合腳,可是款式和價格卻未必是合適的了。


很多人抱著行萬里路的想法不去讀萬卷書,然後在宿舍打DOTA.......


趕緊出去走走吧,窮游能讓你在路上見到不同的朋友,更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

至於錢,自己想辦法,不要給父母增加負擔

工作之後休息沒那麼多,而且看風景的感受也不一樣了


為什麼要窮游?!

在父母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學生出去旅遊也沒什麼啊,就像父母給你付學費一樣,只要你不揮霍,不勉強父母

安全也更有保障,父母更放心


要窮游,因為

1.不管父母再有錢,本人還是個窮光蛋.

2.井底之蛙是根本活不明白的,虛度人生而已

3.窮游可以讓人認真的了解世界,得到一顆堅強和智慧的心

gap year在西方很流行滴~


今年大四,家裡條件一般,小時候就沒怎麼出去玩過,大學也沒有去外面上,高中一畢業就特別想出去玩。父母覺得很不安全,也覺得家裡條件一般,沒錢讓我去外面亂花。但還是同意了讓我有個畢業旅行,於是高三畢業和閨蜜一起自助游去了西塘,蘇州,最後去上海看世博。第一次熬夜坐硬座,其實當時挺苦的,遇到好吃的,兩個人為了省錢就只吃一份。在蘇州吃東坡肉發現人家按盅賣,一個小盅就一小塊肉,兩人就著小碗分著兩塊吃了。當時多小的東西都能分成兩份吃。當時兩個人花了3000多吧,其實也算不上特別窮游。從這之後就還想再出去看看。

於是我開始賺錢,當家教,在學校也不亂花錢,省下錢就是為了出去玩。開始就挑最近省份,因為越近越便宜嘛,對於我來說,旅遊中最主要的開銷就是路費和住宿,省下的錢就去好好嘗嘗當地特色 。再後來學會搶到比火車票還便宜的機票,就可以去遠一點的地方了。知道賓館可以團購,大家平均下來可能比青旅更划算。知道要是旅行前做好計劃,會省更多錢。

為了能出去,我和閨蜜兩個人很努力的學習,考證,做家教,看著同宿舍的妹子每天晚上都可以上網玩,早上可以睡到自然醒,吃完飯可以買一杯5塊的奶茶,周末出去逛街看電影。我其實也會很羨慕,有時候不平衡到想哭,就給閨蜜打電話,彼此鼓勵,約定著我們下一次旅行的時間。既然想得到在路上的好心情,沒在路上的時候就要好好努力。我從不遺憾我失去的那些忙碌的時間,因為我收穫到了更多。每每回想起在路上的美妙時刻,覺得那些都值得了。

到現在為止,我們去過了西塘,蘇州,上海,北京,寧波,紹興,哈爾濱兩次,霧凇島,瀋陽,鄭州,洛陽,桂林,貴陽,鎮遠,西江苗寨,徐州,連雲港,武漢,西安兩次。可能在那些可以隨便就可以歐洲十國游,美國東西海岸游,最次也要港澳游,或者去了雲南,西藏凈化心靈的同學來講,我這個簡直弱爆了,但是我們花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掙的,玩的時候無比開心,那些走過的城市街道深深的刻在我們心裡,留著的票據,地圖,和照片也做成厚厚的遊記。

如果問我是不是真的打開了 眼界,得到了比萬卷書更寶貴的東西。 我只能說,寫這個回答的時候,電腦里恰好放著夜空中最亮的星,而我腦子裡閃現著情景是,那一夜再從哈爾濱回程火車上,兩人安靜的在漆黑的車廂里用小勺挖著帶上車的半拉西瓜,拉開窗帘,明亮的北斗七星掛在天上,那麼亮,那麼閃,兩人興奮拿出相機,卻發現誰的卡片機拍出來的都是只有黑色,於是只能睜大眼睛讓那星星永遠留在心裡。


可以考慮像對待流感一樣對待流行。

窮游可以一試。但不要以為窮游就一定會如何如何。

上路的原因是因為要去探索發現未知的領域。

讀書也是如此。

至於錢的問題,我遇到的很多同輩學生還沒有形成這種觀念:父母給的不是津貼,而是借款。


旅行也只是個愛好,如同文學音樂電影一樣,我覺得對待愛好的態度應該是不讓愛好成為一種負擔,也不要期望愛好一定能有收益。

所以這並不是一個必要與否的問題,只是你是否能從中獲得樂趣的問題。旅行的意義對每個人都不一樣,但太嚴肅的對待它恐怕是要失望的。學生自然應該專心學習,不過旅行就會影響學習了么?好像沒有特別矛盾的地方吧,學生的假期長,排課也自由,這個規划下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沒有旅行的話,很多人也只是睡大覺玩遊戲打發時間呀。至於要不要窮游,同一個路線什麼樣的預算都能玩得下來,花費在你的家庭條件能承受的範圍內就行。如果家庭條件很好,你的選擇也可以多些,如果條件有限,完全可以選擇低成本的窮遊方式,另外你也可以打工來貼補。但我覺得費用和旅行的質量並沒有什麼很大的關係。窮游甚至有它獨特的樂趣。

我家裡條件很一般,最糟糕的的是他們不贊成一個女孩子這樣出去玩。我爸最反對的倒不是會不會耽誤學習的問題,而是我這個在家連拖把都沒碰過的人,能不能平安回來的問題,經濟封鎖在他看來最有效果。顯然我不可能從父母那裡拿到旅行贊助了。窮游是我唯一的選擇,不過即使當初我有額外的經費,我還是會選擇窮游的。最大化的降低成本本身也是一種樂趣。我比一般人更懂得怎麼去計劃,掌握各種公共交通的路線、時刻,尤其是多點的統籌,裡面很多門道的。要是你安排的好,就可以少一天的住宿,少一點路費,少一點無謂的花銷。07年我和三個朋友去臨近的湖南省鳳凰全部費用人均不到400。

那時候,我還有一個省錢的方法,就是逃票。大部分時候也不是故意逃票,就是確實買不到票或者沒有時間排隊買票了。(那時候還沒有12306,像我那樣A-B-C-D-A的玩法沒票好正常)。無票上車自然不僅沒有卧鋪恐怕還得擠在過道里,遠途的話就得有點覺悟了。不過沒票混過重重檢查上車後還要混過挨個查票的技巧,真的有成就感,雖然是挖了社會主義的牆角。。。泰然自若、臨危不亂、審時度勢,良好的溝通技巧和觀察力都是在摸索中進步的。有運氣好從頭到尾就沒有檢票的,也有周圍的好心人主動把車票偷偷遞給我,甚至有次查票員發現過了我們補票的那站還沒有下車也只是默默的看了我們一眼就放過我們了。

出門旅行前我都做足了功課,去一次太不容易了——我得跟父母周旋很難才能爭取名正言順的出門,得時不時晚上啃饅頭渡過錢荒,得計劃的仔細再仔細一些,省下哪怕一筆費用,對幾個學生而言都意義重大。我住過20元一人的青旅,環境其實也很乾凈;我搭過陌生人的車,世界上還是很多善良的陌生人;因旅行而認識了很多我所在的生活圈子裡永遠不可能碰到的人;有些路線還沒有完全開發,我們有過最接近原生態的體驗。那時我們有著年輕的身體,才有精力去享受旅途中這些計劃外的刺激。

如今我和大多數上班族一樣,很難有時間,更難以有那樣輕鬆的心情。

旅途的每個時刻都有它獨有的樂趣,錯過一個風景,下一次體會它便是另一個味道。所以有時候旅行真的是件很奢侈的事情,過了那個年紀,不是誰都有資格這樣去瘋狂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都是必須的。

如果你只是個過生活的人,旅遊對你來說無所謂,你只需要把自己的生命一點點耗盡,然後像所有人一樣平靜地離開。但如果你是個奔生活的人,是個對生命有著熱情的人,你一定要去旅遊,最好是窮游,那樣你才能體驗到生命中最大的不同,而體驗,決定了你生命的質量和你對生命的熱情程度。


用以後的錢和現在的時間出去走走吧,收穫是看書看不到的,因為感受轉化為語言就有局限性了。

已經工作的人強烈建議你現在旅遊,工作以後嘛……真正有長假寧可休息也不想出去和人擠來擠去……


你想旅遊嗎?你問下大學生估計90%都會說想。我身邊的同學都把旅遊當做近期目標之一。在這個年紀,真的,打一個學期的兼職可能也就換來一次臨省的出行,還是要況且況且地去的。有人說,用父母的錢會不好意思,她們都不捨得吃好喝好,還沒有錢讓父母出去玩玩怎麼可以自己先追求享樂呢。說是窮游,路費不用嗎生活費不用嗎?再怎麼省對窮學生來說還是個負擔。行萬里路能做到的還是那些家裡有能力的,或意志堅定的。應不應該其實只要記得一個事就好:不要為了旅遊而旅遊。不要為了跟別人有些談資或為了能跟人炫耀自己去了哪些地方而出去旅遊。如果你不想出去,那就好好讀書唄。旅行是種修養。另外,記得找好路線,不要隨性,注意安全


推薦閱讀:

當老師一定要讀師範大學嗎?
期末考試前不想複習是什麼心態? ?
大學裡的人能對你的未來造成多大的影響?
你中二時期在課堂提出過什麼問題讓老師無言以對?

TAG:旅行 | 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