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知識因為工作上使用少,所以容易忘記,有什麼好方法?


知識體系的建立遠比知識細節重要。看一本書,學一門技能,要整理歸納和記錄其內部的邏輯。

理科類深刻理解定義原理,根據邏輯展開,歸納整理定理、曲線和應用。

歷史使用時間線和類比。

來自《希利爾講世界史》

自 《極簡歐洲史》。

歸類使用總分圖,統一格式。

步驟畫流程圖。

先固定樹榦,再豐滿枝葉。整理好內部邏輯,枝幹複習起來也就是一頁紙的閱讀量,再根據情況複習填充樹葉。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首先不要懶,其次不要自我否定。最後理論聯繫實際。


最近正在思考這個問題。

於是就弄了個工科生快速漲知識的平台。

因為本身就是通信+計算機出身,有感於這個行業變化太快了,新的還沒學會舊的就忘了。所以突發奇想,寫了一些很重要的知識點在公眾號上,都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話來解讀。裡面只有基本概念和應用舉例,這樣三分鐘就能學會了,並且還能獲得最重要的應用場景,知道這是幹嘛的。

這都是基於我以往的經驗來寫的,哪些是核心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如果你是工科,比如電子,通信,計算機的學生或者此方面的從業者,就關注我吧。讓我告訴你這麼枯燥的公式是幹嘛的。如果你是學生,可以提前知道很多這個知識點的應用場景,如果你是職業人士,時刻保持學習的姿勢不要落伍。

目前有傅里葉變換和卷積,熵編碼,馬爾科夫鏈,打算以後更新現在流行的人工智慧,大數據,機器視覺方面的,還有管理方面的,別說管理沒用,說不定未來你就是CXO了。

我的微信公眾號:紅猴子

這裡是其中一篇文章:

馬爾可夫鏈是什麼鬼

感覺好的可以關注我,謝謝大家。


第一,不清楚你指的是什麼樣的理論知識,離散數學還是黎曼三角(舉個例子),工作中如果用得少,那麼不記得也沒有關係,並不影響工作,只要記得大概是什麼,用到的時候再去查閱就行。

第二,如果確實需要記住,平時又接觸不到,我的建議是每隔一段時間系統複習一下。因為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知識,所以不好做具體建議。複習方法很多樣,比如每個月複習一門基礎課,如果一個月複習不完,那麼兩個月也無所謂,反正又不考試不趕時間。我感覺是常複習常新的,中間穿插一些新的知識和研究進展,也很有趣味。按這個速度,基本上兩年不到可以過一遍基礎知識。


既然用的少,為什麼要記?或者說如果用得多,為什麼還要記?


推薦閱讀:

如何成為博學多才的人?
如何進行知識管理?
比較好的個人知識管理的書籍推薦有哪些?
有哪些個人知識管理產品值得推薦?推薦理由是什麼?
構建一個知識體系時,有哪些高效的技巧?

TAG:學習 | 知識管理 | 學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