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是印度人嗎?

看到這樣一條微博:

長知識~//@王自如TechMessager:電視上說:哪吒在佛經中的翻譯是梵文 Nalakuvara 的音譯之略。相傳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之子,正宗印度人,唐代進口的。今天的哪吒的形象是唐後歷代文人演義出來的。[黑線]


我覺得不得不說明一下,這個問題其實不成立。

原因在於,哪吒並不是人,也不曾是人。他在佛教、道教和印度教中都是神。所以問題我認為應當改為:哪吒是印度神嗎?

先說說問題補充中,那位微博作者關於哪吒名字和身世的謬誤。

在不同宗教系統中,神祗的名字不相同,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把不同宗教中的神名混同,就難免出問題。

  • 我國道教系統中,哪吒 的全名是:哪吒三太子。 父親是 托塔李天王。
  • 佛教系統中,哪吒 的全名是:那吒。 父親是 毗沙門天(多聞天)。
  • 印度教中,哪吒 的全名是:Nalakuvara。 父親的全名是: Kubera。

  • 傳承順序是 印度教=&> 佛教 =&> 道教

而有趣的是,在印度教中,Nalakuvara的排位是兩兄弟中的老大,其下有弟弟Manigriiva。到了道教中卻變成了金吒木吒的弟弟。

所以從神話傳承的系統上說,哪吒是中國道教的神,而Nalakuvara則是印度教的神。而如果說Nalakuvara是毗沙門天的兒子,這是完全錯誤的。

至於哪吒的形象:三頭六臂,手持乾坤圈、火尖槍、混天綾、金磚,腳踏風火輪,事實上更能說明他的傳承經過:

印度教中,Nalakuvara的父親Kubera是財富之神,夜叉王,傳說中他擁有世上一切財富。所以才有了哪吒「拿金磚砸人」的這一形象...未免太富二代了。

而「三頭六臂」並持多樣武器,,其實是典型的印度教傳承。佛教諸神中,有三頭六臂特徵的:大黑天、阿修羅、金剛夜叉明王、孔雀明王等等,全部是來自印度教的形象。

然而,Nalakuvara是夜叉王子,並不是阿修羅,所以在印度教里卻沒有三頭六臂的形象。而在現今台灣地區的傳承中,我並沒有找到真實的三頭六臂塑像。難道是三頭六臂的哪吒被拆成了三個人么...

所以,雖然哪吒三太子是道教的神,但其神話形象形象是來自於印度教的傳統。


這只是其中一種說法而已。所謂學者這麼說,是因為普通人都知道這孩子是托塔天王的兒子,突然冒出一個印度人,就顯得特別有知識了。

因為即使是佛經裡面的那個Nalakuvara,也只是一個神話裡面的人物,並不真是存在。神話裡面的人物,國籍根本不重要,因為按照佛教的說法,象天神級別的人物(Deva),根本就住在天界,所謂色界,欲界諸天,決不會住在人間。

象哪吒的父親,多聞天王,就住在欲界二十四天之中,早已超越輪迴,何來印度人?

照這種說法,還能說出一串兒來,以下所列的人物都是在梵語經典或者佛經裡面出現過的,和中國神話人物有些瓜葛,或者演繹,或者生拉硬拽,只是為了說明哪吒是印度人這種賣乖的說法而已:

韋陀 Veda 印度人

孫悟空 是印度神話裡面的猴子Hanumman 印度人

觀世音 ,不是中國南海紫竹林的中年婦女,梵語是Avaloketsvara ,所以印度人

牛魔王是民間傳說,和 Kumarajiva有諧音,所以 印度人

鐵扇公主 外號「羅剎女」Raksasi 所以印度人


哪吒是伊朗神!

賈利勒?杜斯特哈赫(Halil Doustkhah)先生在翻譯一部有關中國和伊朗古代神話傳說與信仰比較研究的著作譯序中說:

在漫長的歲月中,伊朗人與中國人影響並控制著亞洲西部到東部的廣大區域。伊朗和中國土地上的居民在各個時期相互交往、通商。毫無疑問,這種毗鄰關係與相互交往對兩個民族的文明與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值得人們從各個方面來加以深入研究。但我們對古代伊朗人與中國人之間的文化和社會交往至今仍知之甚少。今天如果不對古老民族的信仰、神話及傳說進行認真仔細的研究,那麼將無法對伊朗的古籍進行深入和根本性的研究。因此,我們需要對中國、埃及、巴比倫以及其他古老民族的神話與傳說進行比較研究,以便認識伊朗古代文化在其他古老民族中的地位。

我們同樣很少關注對伊朗這個一直位於中國西部、一度接壤、甚至在歷史曾經十分密切的國度。《從哪吒說起 1987年9月,我正式進入德黑蘭大學文學院歷史系學習。  時值兩伊戰爭的最後瘋狂。有一次警報聲起,我離開教室路過歷史系辦公室,被教授中國和日本歷史的阿扎利博士(Dr.Azari)叫住了。阿扎利博士送我一本他撰寫的《伊朗中國交通史》,隨後問我:「聽說你們中國有個神話小英雄叫Nuja?」我搖搖頭,實在不明白他指的那個神話小英雄。阿扎利博士:「中國家喻戶曉的Nuja,你怎麼會不知道呢?!他的父親叫Lijing,父子三次交戰……」我終於明白了:「這個小英雄的名字是哪吒。」   阿扎利博士又問我:「我們伊朗也有個哪吒,你知道嗎?」伊朗也有個哪吒?真是聞所未聞。阿扎利說:「我們的大史詩《列王紀》中有個魯斯塔姆,他的兒子叫蘇赫拉布,蘇赫拉布的故事與你們的哪吒故事一模一樣。」  哪吒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他已經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中國神了,出生在陳塘關,哪吒就是天津的陳塘庄人,也有人說他是四川人。然而,中國學術界目前多認為,《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中的哪吒故事基本上源於早期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早在北涼時代翻譯的《佛所行贊》對哪吒就已有記述,因此學者們認為哪吒故事是從印度引進的,其原形是毗沙天王

(Vaisravana,又譯多聞天王)之子那羅鳩婆(Nalakubala),哪吒便是那羅鳩婆的簡譯。  前人研究多是中國的哪吒故事之演變歷史,並沒有探討哪吒故事的源頭,最終結論也只是推測而已,以為「哪吒」一詞源於「那羅鳩婆」的簡譯,這些研究既沒有對故事中所含神話傳說的母題進行比較性研究,更沒有對故事情節本身進行探討。  阿扎利教授提醒我的伊朗「哪吒」蘇赫拉布的故事是伊朗著名史詩《列王紀》中的第二大悲劇。蘇赫拉布的故事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奇異童年、征戰、父子之戰。主要故事情節簡述如下:  英雄魯斯塔姆一天到伊朗與土蘭邊界去打獵,午睡時戰馬拉赫什被土蘭人所盜。他尋馬到了土蘭國屬國薩曼甘。薩曼甘國王對這位著名英雄極為尊重,隆重接待他,答應為他尋馬。夜間,薩曼甘國王女兒塔赫米娜公主慕名來訪魯斯塔姆,說王公貴族無人可配她,她一直暗戀魯斯塔姆並希望與英雄結緣。魯斯塔姆把公主之意告訴了國王,國王當即表示同意,並為魯斯塔姆與公主舉行了隆重的婚禮。  魯斯塔姆返回伊朗時,公主已有孕,魯斯塔姆留下玉符一個,囑咐公主如生女孩,把玉符作為頭飾;如生男孩,把玉符戴到孩子手臂上,以便日後憑此信物相認。結果公主生一男孩,取名蘇赫拉布。蘇赫拉布一生下就十分奇特:剛滿月就像一歲光景,酷似魯斯塔姆的身形,三歲就已能搏擊廝鬥,五歲時勇士不是對手,十歲時已有無比勁力,舉國上下已無人可敵  蘇赫拉布14歲時,從母親口中得知自己父親是伊朗英雄魯斯塔姆。他急於尋父,率兵進軍伊朗,聲言要找到父親,推翻伊朗國王卡烏斯,擁立魯斯塔姆為伊朗王。土蘭國王阿夫拉西亞伯怕他找到魯斯塔姆,對土蘭構成威脅,派兩名將官隨軍出征,目的是為阻撓他們父子相見。 蘇赫拉布到伊朗邊境一路斬將搴旗,無人能敵。詩人著重記述了蘇赫拉布攻佔邊寨白堡一節,白堡大將哈吉爾戰敗被俘之後,白堡統帥之女古爾德法里德代父出戰,蘇赫拉布俘獲古爾德法里德後對其產生愛慕之情,並將其釋放。白堡統帥父女隨後棄城撤離。蘇赫拉布直逼伊朗境內,迫使伊朗國王卡烏斯急召魯斯塔姆禦敵。蘇赫拉布與父親魯斯塔姆的戰鬥是史詩的高潮,也是故事最為詳細的一段。蘇赫拉布在戰前已經懷疑伊朗的老將是魯斯塔姆,並詢問白堡大將哈吉爾前來禦敵的老將是誰,哈吉爾害怕蘇赫拉布會加害魯斯塔姆,便故意說老將是剛從中國來救援的將領。

 進一步比較,我們發現,《列王紀》和《封神演義》都毫無例外地將幼小的英雄描述得非常的早熟。根據菲爾多西的描述,蘇赫拉布一個月時便和一歲的孩子一般大,十歲時世上已經沒有人能夠與之抗衡。  蘇赫拉布「壯如雄獅、力大無窮」的形象在中國故事中也被描述得淋漓盡致,「哪吒年方七歲,身長六尺」,先後打死龍王三太子敖丙、打傷龍王敖光、用「無人拿得起」的鎮關之寶乾坤弓和震天箭射死石磯娘娘的弟子,惹出一系列禍事來。哪吒動用自從軒轅黃帝打破蚩尤之後無人拿得起的乾坤弓和震天箭,並射死石磯娘娘弟子碧雲童子,就連哪吒父母也感到吃驚不小:「若論此弓箭,別人也拿不動」。  父子之戰的過程十分相似。《封神演義》中,哪吒返回錢塘關找李靖報仇,力大無窮,李靖不是對手,只好落荒而逃,第一次被其次子木吒所救,但哪吒打敗木吒,李靖只得再次逃亡,又被文殊廣法天尊所救。哪吒被文殊廣法天尊所放後再次追殺李靖,最後李靖遇到燃燈道人,燃燈把李靖啐了一口,打了一巴掌,結果李靖功力大增,哪吒反而招架不住,最終被燃燈罩在玲瓏塔下,被迫認李靖為父,父子言和。    父子之戰的結果一樣相似,儘管兒子的能力比父親強,但還是以兒子的失敗而告終。 &>蘇赫拉布在伊朗與土蘭邊境要塞白堡的一戰,白堡統帥之女古爾德法里德代父出戰,迎戰蘇赫拉布及其夥伴,顯示了高超的武藝和計謀。直到古爾德法里德放棄城堡撤離之後,蘇赫拉布才得以奪取這一城堡,並因愛上這個烈女而備受煎熬。  這一節使人立即想到《封神演義》中的三山關將領鄧九公的女兒鄧蟬玉代父出戰一節。《封神演義》第五十三回寫到:三山關將領鄧九公出兵迎戰姜子牙,雙方鏖戰之中,哪吒「暗取乾坤圈打來,正中九公左臂上,打了個帶斷皮開幾乎墜馬」。由於鄧九公肩上受傷不能出戰,其女鄧蟬玉出戰為父報仇,並在第一回合中用五光石擊中哪吒面門,後來還相繼傷了楊戩等大將,最終被姜子牙設計俘獲,嫁與土行孫,鄧九公父女不得不歸降周軍。

  這兩節故事中,除了交戰方面的相近之處,交戰結果也十分相似,三山關通過計謀被姜子牙佔領,而古爾德法里德通過計謀逃脫蘇赫拉布追擊,穩住蘇赫拉布,並乘夜撤離,白堡被蘇赫拉布佔領。《封神演義》中事實上姜子牙是利用土行孫與鄧蟬玉的婚姻來設計佔領三山關的,而《列王紀》中古爾德法里德利用自己的美色迷住蘇赫拉布而逃脫 。  在上述解構之外,我們還看到一個十分相似的問題:藉助神力復活。  還值得一提的是,《列王紀》中的蘇赫拉布(如同中國作品中的哪吒)自始至終憎惡國王卡烏斯(或紂王)。   關於蘇赫拉布對國王卡烏斯態度,最好的解釋在中國作品中,在那裡哪吒是紂王最強硬的、最堅定的敵人之一。事實上,道教神仙讓哪吒復活並促使他與其父和解,目的就是使他能夠幫助推翻紂王。蘇赫拉布要推翻其君主的願望完全符合哪吒的行為。

   一些學者甚至還指出,伊朗《列王紀》中的魯斯塔姆與蘇赫拉布父子之戰故事與中國的薛仁貴與薛丁山父子之戰的故事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對於「哪吒」名字的來歷,目前通行的說法是,「哪吒」是梵語中那羅鳩婆(Nalakubala)的簡譯,「那羅鳩婆」的意思是「俱毗羅(Kubela即毗沙門天王)的兒子」,也就是說,Nalakubala是由Nala和Kubala或Kubela兩個部分合成的,即哪吒譯自於Nala。金鼎漢教授根據自己的研究得出結論:「我認為『哪吒』不可能是從『Nata』或者『Nada』、『Nala』翻譯過來的。」

  印度學者科亞基(Coyajee)在其作品《古代伊朗和中國的信仰與神話》中曾經指出,哪吒的真身「靈珠子」的名字可以幫助說明伊朗的蘇赫拉布名字的詞源,因為「蘇赫拉布」(Sohrab)在古波斯語中的詞義為「明亮的、有光澤的」,引申義為「卓越的、傑出的」,與「靈珠子」的詞義十分相近。  一些伊朗學者曾推測,「哪吒」一詞可能來源於波斯語的「Nuzad」(新生兒、小孩子),因為哪吒的形象一直是一個七八歲孩子的形象。  伊朗神話傳中還有一位不太引人注目的英雄值得我們注意,不僅他的名字與哪吒十分相近,而且其身份、家族和一些經歷也同樣與哪吒相近,這個人物就是伊朗傳說中的王朝「皮西達德王朝」(Pishdadian)第七位國王努扎爾(Nuzar)。首先,我們可以看出,Nuzar的讀音與今天我們的哪吒讀音幾乎一模一樣。  哪吒一詞在漢語中的詞義迄今無人知曉,但努扎爾(Nuzar)一詞在阿維斯陀語中有「年輕、嶄新」的意思,也有著波斯語Nuzad(新生兒、小孩子)的詞義。努扎爾的身份亦如哪吒相似。其一、努扎爾是伊朗著名國王瑪努切赫爾的三個兒子之一,同時又是瑪努切赫爾國王的太子;哪吒是後來成為托塔天王的李靖的三個兒子之一,同樣被稱為太子,但人們並不知道他為何年齡最小卻成為太子。其二、根據伊朗神話傳說和著名史詩《列王紀》,瑪努切赫爾執政時間長達120年之久,努扎爾作為太子一直隨大將們四處征戰;哪吒作為西周的征戰先鋒討伐商紂王則是《封神演義》的重要內容。其三、努扎爾最終在與圖蘭人的戰鬥中被俘被殺,伊朗傳說記載中有認為努扎爾在父親執政時被俘被殺,而史詩《列王紀》中說努扎爾在父親死後接過王位,執政7年被圖蘭人俘虜被殺;哪吒除了兒時「剖腹、剜腸、剔骨肉,還於父母」,在征戰商紂王的過程中也曾死亡而後復活。其四、努扎爾雖然死後沒有復活,但他本人及其眾多後代都成為伊朗神話的聖人,將在世界末日再度復活,拯救世界,被稱為努扎爾家族;哪吒不僅本人肉身成聖,而且其父、其兄金吒、木吒都成為聖者。


不是,哪吒是天津人


1.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之子是那吒,不是哪吒

2.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傳說中的四大天王之一。「四大天王」源於古代南亞次大陸的傳說,住在須彌山山腰,任務是「各保一天下」,又稱「護世四天王」。南亞次大陸不等於印度,說其是印度人/神都是不嚴謹的。

3.毗沙門天王經過西域到了中國被《封神演義》《西遊記》以及眾戲曲改造,漢化成了托塔李天王,毗沙門的三太子那吒也漢化成了李天王的三太子哪吒。

哪吒是由那吒演繹出來的,題主引用微博的說法馬虎著一看沒問題。


叫李夫人情何以堪呀?


是韓國人……


那必須是韓國人。。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上海話里包子叫做饅頭?在上海,饅頭叫什麼?整個南方還有哪些地區是這樣叫法?
怎麼撕膏藥才不會粘到汗毛疼?
飛機是如何發動的?
芥末真的能殺菌么?
為什麼我們喜歡和我們喜歡同樣電影和音樂的人,而不喜歡和我們穿同樣衣服的人?

TAG:印度 | 神話 | 冷知識 | 惡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