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英語課上得有特色?

不想同於平時老師的授課,讓同學們印象深刻,又學到知識。


一位教師想把課上得有特色是再淳樸不過的願望。當然,淳樸可能意味著缺少點思辨色彩。例如補充說明希望,「讓同學們印象深刻,又學到知識」。這恐怕不是僅靠有特色就可以做到的。與眾不同很容易,收到實際效果則比較難。關於「特色」,下面第二部分將做具體討論。

另一方面,奶爸的回答讓我覺得有點突兀。他提到的各種變數固然有影響,但教學總是有規律可循的。至少,我們可以一直向上抽象,最後得到可適用於任何層次任何課型任何學制的指導思想。 「效率最高學生能扎紮實實收穫到東西」就是很好的總結。在緊張撰寫本回答的過程中獲知奶爸已經對英語學習方面的問題封筆,個人感覺有點兒遺憾。如果具體展開,說說如何做到高效,以及特色能為效率做多少貢獻,我想是題主很關心的。

下面是個人思考和一些實踐經驗。在知乎我關於英語方面問題的回答大部分都是針對學生,這個問題則主要面對教師,所以等於是同行研討。凡不當之處,歡迎批評。

另外要說明,我校是2004年由師專升為本科的師範學院,從學生到教師的整體專業水平無法與其他資深院校相比(剛好看到2014中國704所本科大學排名,我校位列倒數第96)。個人比較熟悉的是英語專業大三的精讀課,後來叫做高級英語,因為帶這門課時間較長。以下對於教學環節和學生狀況的分析討論都是基於這個特定的背景。如果某些理念、觀點、經驗和方法能夠被不同背景的同行認可,那很幸運。

一、基本理念

1. 學生為什麼要到學校來學英語?

乍一看,學校比你家多了太多的東西。食堂操場圖書館,美女帥哥逸夫樓,還有各種雞零狗碎。但就本質而言,學校只不過多了同學和老師。我認為全部奧秘就在這裡:同學和老師可以一起製造氛圍。獨自在家,花錢可以買詞典課本,各種影音設備,也可以請家教,甚至請外教做家教,但是你買不到氣場。在衛生間吊嗓子是一回事,到晚會上唱首歌,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許多人的某項體育活動玩得非常出色,但是一到正式比賽就掉鏈子,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不適應緊張的氣氛。只有經過多次比賽環境的考驗,最後變得非常放鬆,才能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實力。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引入的「交際英語」教學理念實際上就是要突出實戰導向訓練。

2. 英語是學會的還是教會的?

根據自身經驗,英語是學會的。大學四年,老師固然能講到很多關於單詞、辨義、語法、成語、修辭格、翻譯、寫作,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內容,但是無論從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方面來說,或是跟你最後所掌握的整個數量比起來還只是很少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整合各項技能於一體的任務基本是只能靠個人完成。實際上,個人認為在學校一邊上課一邊自學是學習效率非常高的方式。

3. 教師在課堂上起什麼作用?

可以類比足球教練。各種單項訓練,腳內側、腳外側、腳背,傳切、二過一、反越位,各種自由球、戰術套路,林林種種。教師需要多做一些的是傳授知識,因為足球已經是國際語言,跟文化差異基本沒有關係。另外,語言的專項訓練更需要重視舉一反三的能力,畢竟其複雜度要高出足球N個數量級。

說到區別,教練好比開的是電力機車。因為球員有淘汰機制。每個人必須自己努力向上,否則就得捲鋪蓋回家。教練把好方向盤即可。教師則很像開的是蒸汽機車。學生好歹得畢業,而每個個體狀況不同,時代潮流、學校氛圍和班級作風也不一樣。教師需要營造維護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既要掌控方向又得時不時顧及動力。一身二任同時兼司機和司爐比較忙活。

還有一個細微差別是,球員一腳出去效果怎麼樣自己知道,而學生用一個詞往往沒什麼把握,甚至很多時候他/她就是故意用自己不熟悉的說法,等著看老師會有什麼反應。所以來自教師的反饋很重要。

二、關於特色的非學術定義

實際上,要說特色這個東西吧,真是要多少有多少。別人帶教案,你除了課本什麼都不帶;別人主要講語法,你主要講文化背景;別人講美音,你講英音;別人出門都裝手機,你放家裡;別人表揚學生說Very good,你總是說Jolly good;別人打招呼說Good morning,你說「你好(how) are you」;所有老師上課都不戴帽子,你戴一頂澳大利亞牛仔帽,帽沿周邊掛一圈流蘇(不是為裝飾,是隨便一甩頭就可以趕蒼蠅),這特色至少是奇葩級。還是默認一下吧,我們說特色是指能夠為教學帶來正面效果的,因為運用者少而顯得比較新穎的方式方法。

特色至少可以分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一般來說,形式總是為內容服務的。經過多年和幾代人的理論探討與實踐總結,教學形式方面已經很難再別出心裁。所有的課堂活動都可以歸結為『講』和『練』兩個方面。個人認為還剩下能夠出新的方向主要有三:一是,精心編排講和練的節奏。跟編舞一樣,韻律可以千變萬化。二是,仔細考慮講和練的內容。這個空間還是比較廣闊。最後就是,上述兩項如何配合值得研究,這仍然是形式怎樣為內容服務的問題。

英諺說Do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 形式上玩新花招,一兩節課沒問題。經年累月天天出新招,就算後台有個班子專門為你設計,學生也受不了。從小學中學一路上來,他們已經是old dogs。換一個角度,我覺得所謂特色可以看做是一位教師長期堅持的由理念+方法+態度混合而成的風格。學生讚賞,同事肯定,教學效果良好,連續幾屆形成口碑效應,可稱得上是風格。一種風格到了別人不好學的地步,就是特色

三、特色的基礎

1. 幾乎所有你剛入行時聽到的有關教學的格言基本都是經得起時間顛簸的真理。比如: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水量與個人的閱讀量具有正相關關係。我在學生時代主要讀小說和各種課本。做教師以後基本只讀各種報紙和雜誌。英美主流紙質媒體就不提了,能到手的都讀。像Vogue也專門精讀過一本的廣告。印象最深的是Guarding Weekly和Reader』s Digest。第一份兒衛報周刊,32版,我讀了差不多一個星期。後來只需一個晚上。第一本讀者文摘對於我大約有300多個生詞,到讀完一年12本,差不多生詞只有開始的十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像讀者文摘這種天上地下三教九流無所不包的讀物對於了解美國社會非常有幫助。僅舉一個簡單例子。一則幽默說一輛事故車的後窗上貼了張紙,上面寫著tragic wagon。也許你覺得,嗯,確實好笑。但是如果你知道從前美國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叫Puff,the Magic Dragon,你就能夠多體會一層意味:原來這兒還抖了個機靈。

英美影視劇也需要不時看一些,無論你是否真得感興趣。我在一部很爛的電影里跟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學到不僅可以一隻手表示V,也可以兩隻手同時,甚至還可以把雙臂交叉表示特彆強烈的願望。

2. 充分利用跟外教交流的機會。有些語言點是任何工具書都查不到的。其實這些問題本身沒有難度,許多都是普通常識。只是你沒有在講英語的國家生活過,無從知曉。外教在這些問題上的作用非常大。更重要的是了解英美人士特有的思想觀念,這隻有在跟他們很隨意的日常交往中才能偶然獲得。例如,朋友找我翻譯個小米包裝袋兒上的說明,我譯好後請外教看看語言是否地道。結果譯文倒是沒挑出什麼毛病,完全沒想到的是,那位來自明尼蘇達金髮碧眼的馬克指著最後一句「特別適合哺乳期婦女食用」問這是什麼意思,男人不能食用嗎?老人不能食用嗎?孩子不能食用嗎?這種交流非常有意思,你能感覺到一種思維定勢會有多固執。我們學的是別人的語言,當然只能「順勢」。

交往多了,你也會清楚如果跟他們辯論不同的觀點,最好的方式還是「以夷之道」。來自南安普頓的詹姆斯曾為美國轟炸蘇丹的希發製藥廠辯護,稱因為那裡為恐怖分子生產化學武器。我說那阿根廷炸沉英國的舍費爾德號巡洋艦用的是法國生產的飛魚導彈,英國為什麼不轟炸法國?他一邊笑著說你把狐狸扔進雞群里,一邊說還要再想想。我猜他的深層邏輯很簡單,蘇丹是「流氓國家」,法國不是,但是這顯然在辯論中不具備說服力,因為美國並沒有拿出有力證據。我還跟澳大利亞外教中介機構的一位先生在電子郵件中打過筆仗。合同的扯皮使他很不耐煩,居然冒出一句,「難怪中國人的護照拒簽率全球最高」。我回復說,根據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國民人均收入達到目前中國水平的任何國家都是各種問題最多的階段。如果中國將來達到澳大利亞的水平拒簽率依然很高才說明中國的文化有問題,然後非常委婉地提醒他澳大利亞200多年前也不過是荒蕪之地。如我所料,下封郵件他做了非常誠懇的道歉。

我不認為東西方思維有什麼不同。當我說英語思維,僅僅指的是用英語思考,而不是英語思維與漢語思維有什麼本質不同。不過,要承認,雙方看問題的角度經常會有差異,對許多問題的認識不盡一致。作為英語教師,需要熟悉這些情況,並且在課堂上結合講課內容客觀地加以描述。一個有趣的例子。有一天在我家客廳跟一個美國小伙兒和一個中年英國男性聊天。忘了扯到什麼話題,我無意中說「中國女孩比西方女孩純潔」,這兩傢伙立刻把頭扭過來,四隻眼睛凶光側漏。我立刻(保持目光接觸)澄清說,至少一個本地女孩不像巴黎女孩會接觸到那麼多的思潮和觀念。這才澆滅了他們逼視中四散飛濺的咄咄火星。可以想像,在潛意識這塊兒相當廣闊的區域內,東西方確實存在相當大的認識差別。

平常就需要跟外教保持一種比較接近的關係,或者說就是交朋友。這要花時間精力還得搭銀子,不過事實證明把這就當做生活的一部分很有意思。實際上我跟不少前外教依然保持聯繫,甚至有幾位還會再次來中國看望我們。對待友誼這件事是不分中外的。

3. 工具書多多益善。這點無需多說,雖然現在已經有百度谷歌維基百科,似乎什麼都能搜到,但是手邊有書還是很方便。而且正式出版物可以保證出處的權威性,對於教學來說,嚴謹兩個字怎麼強調都不過分。以我在知乎的一個回答為例,沒有工具書很難做出這樣的分析:pro- 和 pre- 這個兩個 prefix 有什麼不同?

4. 抽一定的時間瀏覽專業期刊。雖然許多文章就是為了評職稱,其內容幾乎沒什麼實質性意義。不過,有時候還是能夠發現一些具有真知灼見的閃光點。例如,metaphor與metonymy的區別,一般詞典都把後者翻譯為「換喻」和「轉喻」,但實際上metonymy應該是「借代」,根本與「喻」無關。作者用了一個很好但有點古老的例句:游擊隊員出羅網,韓英不幸入鐵窗。「羅網」比喻敵人的包圍網,因為只有喻體沒有喻詞,所以是metaphor;而「鐵窗」是借監獄的部分來代替整體,沒有「喻」的成分。驗算就是:metaphor可以退回到simile,而metonymy不可以,不能說:鐵窗像監獄。很抱歉我忘記了這篇文章的作者和出處。瀏覽專業期刊的另一個目的是了解語言各個分支研究的進展,從語法、語用、語體、測試到認知語言學,等等。

5. 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分兩方面。一是,盡量用簡單辭彙,盡量用地道表達法。二是,注意語速、節奏和音量。美音或英音無所謂,混合著來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當然堅持一種最好。關鍵是課堂上一定要把握好語速,注意突出句子重點,每句話都講清楚。個人認為語調比較重要,這對學生是很好的示範。

6. 口譯經歷。強力推薦想方設法找機會做一段時間有償的英語現場口譯,或者是會議翻譯。我在海南東方市的富島化工公司干過三個月,收穫不亞於又一次讀研。實際上有關部門應該協調安排英語教師輪流做這種實踐。這對提高教學質量非常有意義。

7. 業餘愛好。尤其是涉及審美方面的愛好對專業很有幫助。個人認為,一項體育愛好對於腦力勞動者幾乎是必須的。

本小節是說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這個基礎不紮實的話,很難出有意義的特色。

四、特色的保證:備課

備課對我來說是一種生存方式。可以這麼理解,如果我不是在上課,那就是在備課。我承認這麼說是誇張,但是無論我做什麼,看電視上電腦聽音樂打球下棋自駕做飯散步等等,總有另一個我在備課。甚至做夢的時候。我猜想一個獨立開發軟體的程序員一定也會處於這樣的狀態,每天25小時只想一件事。我不過是把一個軟體編製周期放大到幾十年而已,所以才有閑做其它事,包括上知乎。估計我的備課就比較有特色,每次大致要分三個階段。

1. 第一階段基本就是神遊天外。叫做發散也好,不著調也行,總之是能想多遠想多遠,能想多寬想多寬。核心當然是要處理的那篇課文,無論歷史、環保、一篇演講,或是小說中的一章。中間會查資料並做筆記以及提要。很多時候自己也意識到太離題了,不是不靠譜,那是相當不靠譜。不過也有許多好主意就是這樣自己冒出來。這個階段可稱為務虛。

2. 第二階段從上課的前一兩天開始,這是傳統意義上的備課,務實。我有以下原則:

⑴ 每節課講兩個重點。我從教學前輩那裡獲得的最寶貴的經驗就是:講得多了沒用。一個太少,三個就多了。這兩個重點要側重不同的方面,比如一個是辭彙,另一個可能是修辭。這些重點在一個學期的分布應該各具代表性,就是說最好涵蓋用法、辨析、詞源、語法、典故、聖經、神話、修辭、幽默、思維角度、風俗習慣、肢體語言、段落翻譯、文章寫作,等等能夠拓寬學生視野對他們切實有用的所有方面。簡言之,大概三分之二或更多一些是關於語言,其餘關乎文化。這些也沒有開始就做整體規劃,前面涉及到的,後面就有意避開。語法部分的重複會稍微多一些。

重點是否要跟本課的難點結合,看情況,但一定要與課文有關,不可完全遊離之外。一般來說涉及文化的往往確實有難度,學生可能很不好理解,或理解不深不全面;涉及語言的則相對不那麼重要。修辭算是例外,常見的修辭格一般都需要作為重點處理。

怎樣才能「讓同學們印象深刻」,或者說讓他們「能扎紮實實收穫到東西」?經驗表明就是少講。講得少了對學生來說是損失嗎?請參照基本理念2,我認為英語是學會的,而不是教會的。所以,談不到什麼損失。另一方面,相信做教師的都知道「精講多練」的格言。如何才能做到「精」呢?少而精。個人猜測,能體現出這個特色的教師應該不多。

⑵ 注重以討論的方式處理課文。學生大致可以分四類。A)表現欲超強的,經常主動提問題。這種人每班也就一兩個最多兩三個,運氣不好的時候一個都沒有。B)教師提問題後會主動舉手的,也就是有意願參與討論,大概能佔到全班的十分之一強。C)另外有一半兒左右的學生屬於被動型,他們預習課文,心裡也做好了被提問的準備,但是不點名的話基本不會主動表現。D)其餘的就是能躲就躲型,用Sorry應付一切。個別調皮的還會說Terribly sorry。

備課的一項主要內容就是針對這些學生的狀況準備問題。為了配合「精講」必須「多練」,這是主要訓練方法之一。最簡單的提問D),一般的請C)合作,重點段落的問題大部分指望B)+ A),有難度的、好玩兒的、能滿足他們表現欲的留給A)。

討論是教參無法控制的,甚至教師都不能完全掌控,有時候進行的流暢,有時候就會滯緩。但是課堂討論一方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所以再難也得堅持,算不算特色都得堅持。開始的時候可以預告下節課的討論段落和主要議題,以降低難度。比較成熟之後,直接課堂上見。

⑶ 凡學生自己能處理的,課堂上基本不管。例如講辭彙一般以動詞為主,主要是同義/近義辨析、用法歸類、有意義的詞源詞根詞綴介紹、以及相關的辭彙學知識。其餘生詞你自己看著辦,我反正每節課都要挑一些請你用英語解釋,不一定問到誰。這樣做是給學生一個明確信號。你現在是高年級了,必須有自主學習能力,不可以像基礎階段那樣對教師有很強的依賴。

⑷ 涉及語法有三個原則。一是,一般對課文理解沒有影響的語法不管,或者只要學生不問到的不管。二是,複習鞏固各種句型概念之外,重點講中國學生有可能把握不好的幾個要點,例如:時態比較、賓語補足語、比較級、虛擬語氣,以及冠詞。這麼做的另一個意義是,針對我校的師範性質,大部分學生出去是要教書的。三是,講語法的落腳點是語義,要讓學生明白所有語法都是為話語意義服務的。換句話說,每個語法現象都表達特定的含義,不能夠準確理解等於還是沒有掌握。避免grammar for grammar』s sake,這可以算一個特色么?

本階段備課的另一項重要內容paraphrase將在第六部分詳述。備課最後形成的書面內容主要是例句和一些提要,記在一張活頁紙上。課本乾乾淨淨沒有任何標記,裡面夾那張活頁紙。學期結束,把活頁紙訂起來,標上時間,存檔。我們學校的教務處也是經常要檢查教案的,我有另外的應付。

3. 上課前一個小時進入備課的第三階段,冥想。一般實耗半小時到四十分鐘左右。內容主要是預想大致的整個上課過程,前後環節步驟,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等等。凡開動腦子想問題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一定很有邏輯,但是這個階段對我同樣很重要。這也是一個很享受的階段,類似入定。有神清氣爽的感覺。再後來,我還把準備好的例句想一遍,這樣連那張活頁紙都不用帶。有的學生在課間翻我的課本,發現沒有任何標記,感到不可思議。對我來說,這是反覆考慮過的東西,很容易記住。由於這個習慣,我後來慢慢就不再吃早飯,只喝一杯咖啡。在知乎某個問題的回答中我提到了這一點,一位知友的評論說,這是要早死的節奏啊。我沒生氣,反而覺得有點好笑。難道您要跟我比早死么?我的回復是,多早算早啊。。。

說來也許難以置信,無論一本教材用了多少年,對於每一篇課文我都是重新備課。一方面學生總是新的,另一方面,或者我能體會到老課文中的一些新東西,或者要設計更好的處理方法、想出更明快的解析路徑、尋找契合度更高的例句,這一點兒不用刻意,自己就有新鮮感。對於文字意義解讀的具體例子,可參看我在知乎的另一個回答:如何理解泰戈爾的詩句「life is given to us, we earn it by giving it"?。以及一篇專欄文章的第三部分(下):桃花灼灼玄都觀 - 西夏馬幫 - 知乎專欄(預警:長文,慎入)。這篇雖然是針對中文文本,但可以體現對文字的理解思路。

關於備課,最後要說的是,每個班級都有不同的風格特點。班風一般是在軍訓後的一兩個月內形成。到大三接手的時候,要想做某些改變是很困難的。一般只能順應從基礎到提高這個階段的自然變化做努力,能成功多少算多少。另一方面,班級的情緒也會受某些因素的影響而發生短期變化,這些都是不可抗力。備課自然也得做相應變化,需要多講就只好多講,能討論盡量組織引導討論。

五、特色的課外因素

除了課堂上的表現,教師這個活生生的人,他的個性、三觀、生活方式等,實際上也對其教學特色的形成發揮作用。只不過,這些因素表現得不是很明顯,也不那麼直接。

1. 態度。我對「平等」這個概念很敏感。生活中、社會上各種不平等的事兒太多,除了忍耐沒有別的辦法,因為不可控。在可控的範圍內,我把「平等」擺在第一位。對自己的孩子如此,對學生也是如此。課上和課外都一樣。當然我在上課的時候發過火,也對學生說過刻薄的話,不過那是幾十年中僅有的一次。在觀念中,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教師,所以學生必須服從我。站在講台上,我覺得自己只不過是英語學得早,所以比學生知道的多,現在要盡量幫助他們縮短成長的過程。在辦公室,只要有學生找我,第一件事總是先示意他坐下來。如果因為人多沒地方坐,我會站起來說話。同樣的,無論男生女生,無論學習成績好還是比較差,我對他們都是一樣的態度。我真得一點兒都沒有裝,因為我自己的孩子曾經學習就很差,好在後來還發展得不錯。

對於更大範圍的態度,如果感興趣的話,可參閱我的另一篇專欄文章:棄子 - 西夏馬幫 - 知乎專欄。這可是專為本題貼的,因為以前在某個回答中已經匿名提到了主要內容。

2. 校園活動。如果你看了上面提到的文章就知道我參與了許多校園活動,從打籃球、各種比賽到涉及專業性的講座、演講、辯論賽,等等。新年晚會上,叫我唱歌就唱歌,要我摻合什麼節目就挺身而出,從不推脫。我唱歌真得是很爛,不過從來沒覺得不好意思,大家歡樂就好。給學生辦的報紙寫稿,應邀指導攝影和乒乓球社團活動,組織校際圍棋比賽,春天騎自行車郊遊,跟學生們一起玩兒,我覺得很開心。每到NBA冠軍總決賽,總會有些男生跑到我家來看電視。我不是刻意要這麼做,或者是理性認為應該這麼做。事實上,這是我的生活圈子,參與其中本身就有樂趣。比如,有次畢業晚會我有個小提琴節目,準備的是月亮代表我的心。站到聚光燈下的時候,我突然靈機一動賣個萌,對著話筒說,請允許我把這支曲子送給我一直暗戀的女生。你可以想像台下的尖叫和口哨是如何的回聲嘹亮。再比如,我校的籃球男女冠軍基本都是被化學系獨霸。我想到男子沒辦法,女子的話,只要提前訓練,應該有戲。我挑選了一隻看起來有運動基因的隊伍,每天早晚兩次訓練,練的就是帶球傳球投籃,結果到決賽打了化學系一個8:0,拿到我系歷史上第一個女子籃球冠軍。實際上比賽過程特別激烈膠著,我方一個隊員緊張到半場換邊後差點兒幫人家進一個球。終場哨響的時候,我跟每個隊員擊掌相慶,那個感覺非常爽。

由於以上原因,絕大多數學生都跟我關係很好。這樣在上課的時候,感覺就比較順。他們知道你差不多是個透明的人,教學上對他們的要求都是為了幫助他們進步,積極性和主動性會相對高一些。這總是有助於提高效率。你的課也會顯得有特色。

六、特色的體現:上課

課文的篇幅與難度不盡相同,一般要用六到八個課時。這就好比是一段規定了時間的旅途,什麼地方快,什麼地方慢,由你掌握。某個地段景色特別好,那就越野去周邊逛逛,剩下的路途要加快些腳步。每篇課文的內容當然不一樣,這意味著風景各異,能夠產生特色的客觀基礎就在於此。

當然,僅有客觀基礎遠遠不夠。凡英語專業教師一定知道張鑫友,他的教參系列把英語辭彙、語法、閱讀、試題、作文、學習技巧,包括課文翻譯、難點注釋到課後練習答案,全部一網打盡。還不說另有其他人編寫的不同出版社推出的各種參考資料。可以說,凡是需要學生動腦子的活兒,都有人替他們做到幾乎完美無缺。在學生人手一本參考書的情況下,先不說特色,你就想想作為教師還能講什麼?還有什麼可講?或者,有哪些地方你能講得過張先生?

還好,「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就是說,通往羅馬不止一條路。我們還是有路可走。關於上課,我想歸納一些實踐經驗和理念如下。

1. 課堂活動的內容應該主次分明。講解兩個重點15到20分鐘+討論10到15分鐘為主,其餘練習為輔。各項活動的順序不定,但顯然是交錯進行為好。

以我個人的看法,能不能堅持突出重點,能不能堅持講練並重,能不能堅持實戰型操練,是判斷一個英語教師是否真正具有特色的分水嶺。如果以講為主,哪怕講到舌燦蓮花的級別,我認為還是沒有一丁點兒特色。把練提高到跟講同樣重要的高度,特色就開始出現。以後我們可以繼續評定特色的鮮明度。假如這樣的觀念被絕大多數人接受,大家都講練並重,那可以認為我們都是有特色的教師。這甚至可以看做是時代特色。你的做法跟20年前一樣,顯然是落伍,怎麼說也沒有進步。現在的問題是,我真得不知道全國同類學校英語專業的精讀課是怎麼個上法。

突出重點,很容易構成簡潔明快的布局,符合現代節奏。但是,這樣做有可能帶來一個矛盾。學生從大一開始也許習慣了教師逐句逐段的講解,主題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都會分析到。現在重點突出,勢必要「輕視」某些局部。較嚴重的後果就是會給部分學生造成不適感。一篇課文學過還是沒學過,這個簡單的感覺對某些學生很重要。你把該喂的都餵了,他們就覺得學過了。有些內容要自己咀嚼消化,他們就覺得「沒學過」。尤其是可能關係到專四專八考試,這一點也不得不考慮。我的做法是相互讓步,做一點折中,在講和練的過程中至少把每個段落都覆蓋。雖然拖泥帶水一定會影響簡潔明快,不過為了實際效果,只能盡量緩和矛盾。重點突出到什麼程度,以及拖泥帶水到什麼地步,要依一個班級的承受能力而定。

另一方面,我的體會是,只要你以重型坦克的固執穩步推進自己的觀念,在練的問題上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大部分學生還是能夠逐漸適應,並且會有相當一部分人認可甚至欣賞這樣的做法。當然駕駛坦克的手法要融會貫通所有你能夠領會的儒道精髓和孔孟情懷,據我所知,只有精讀課一般不安排外教帶。本節開始提到,每篇課文的內容不同是能夠產生特色的客觀基礎。個人認為,課文其實不重要,我們學語言又不是學歷史文學音樂美術金融建築環保。課文只是講的掛靠和練的內容。所以,備課主要就是考慮講什麼和練什麼,然後哪一段聯繫緊密就選哪一段為重點。其餘可以拜託張鑫友。你既然買他的書,至少也該物盡其用吧。當然,凡學生提出的問題,總是要回答到令他/她滿意。但是現在願意問問題的學生還真不多。

2. 專業訓練手段。課文是全部都被翻譯了,幸好教參編撰者沒有用英語將課文全部解釋。其實,就算有全部課文的英語解釋,幾乎每個句子還是可以換很多種說法。這就是英語專業教師的利器:paraphrase,即,用英語解釋英語。課本要求的paraphrase都有現成答案,我可以用之外。甚至我可以請學生paraphrase某些paraphrase的答案,因為那個答案太高大上,我要一個接地氣版。Paraphrase這個詞,我們簡稱為『派』。教研室里,經常能聽到一位老師請別人幫他『派』一個句子。一個人英語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從『派』中看出來。

『派』有兩個功能。一是,作為探測工具,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及理解的深度。雖然你有課文譯文,但不一定真正理解原文。二是,作為訓練工具,鍛煉學生英語思維、邏輯表達、同義詞替換、熟練掌握句型,以及正常反應等等,的能力。

題外話:知乎上許多邀我回答的問題是,「XXXX用英語怎麼說?」「YYYY怎樣譯為英語?」「ZZZZ如何翻譯成優雅的英語?」如果這些人知道『派』,他們差不多自己就能翻譯。反過來說,如果你自己都不能用漢語解釋漢語,那怎麼相信別人為你翻譯的英語就正確?假如一位在中國學漢語的老外問你「屌絲」到底是什麼意思,你會怎麼說?哥們兒,這可是要考驗你的漢語水平哦。

除了計劃要講的兩個重點問題,除了設計要重點討論的一兩個段落,除了隨處可進行的問答,其餘活動實際上就是不同層次和詳略不等的paraphrase,從單詞、短語、句子到段落。這也是前邊提到的配合「精講」而「多練」的另一個基本手段。所以,備課的另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自己做paraphrase。先排除教參已經回答的,從其餘部分中挑出值得『派』的,然後看工具書是怎麼說的,最後再用盡量簡單明了的語言解釋。

『派』的實際操練要充分運用基本理念1中提到的氣場。教師應該有意識但很自然地引導課堂關注焦點的移動,並讓被操練者感到這種壓力。實踐證明,『派』是高難度,具有很強挑戰性,非常接近實戰,因而也是效果明顯的課堂訓練手段。教師特別值得在這方面下功夫。特色的鮮明級別主要由此判斷。

3. 盡量避免單調。每節課都是同樣的形式翻來覆去,會不會很枯燥呢?我得承認,不同程度的和不同時間段的枯燥感不可避免。教師本身的水平和能力總是有限,學生的積極性也並不總是很容易調動。不過,多花些心思靈活運用這些手段還是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效果。比如,提問中可能有『派』,講解中可能會提問,討論中可以插入『派』,『派』的過程中也可能包括簡短的討論,等等。這就是前面提到可以考慮出新的一個層面,課堂講練節奏的韻律編排。實際上課過程當然不會完全按你的編排走,不過這不要緊,有價值的跑偏儘管跑,無意義的抓緊拐回原路即可。

另一方面,作為潤滑劑也好,作為「分割線」也好,或者就當做類似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還可以隨機穿插一些其他活動。例如:

⑴ 單挑。優良的種子自己就會發芽開花結果,基本不用你操心。甚至那些優秀的學生偶爾問一個問題,你都會覺得受寵若驚。我有個學生畢業後考入東北師大讀研,去年又獲得去德國一所大學讀博的機會。對這些人,祝福他們就夠了。你要挑戰的是中不溜稍微偏下的學生,平常難得開口的那種。一般來說,男生好一些,他們皮糙肉厚。你選一個對象,然後連續一兩周,每節課都用幾分鐘時間轟炸性提問這哥們兒,等於是足球教練單練一位球員。問題當然要精心設計,最好從「腦殘」級開始。對他的每一點和每一次進步都要誇張表揚和鼓勵。凡做成「慣例」的東西都會讓人覺得有趣。這樣做會激勵一批人。只要有耐心,策略得當,效果還是明顯的。

當然這樣的慣例也不能一直延續,可以見好就收。過一段時間感覺必要時再換個對象單挑。讓學生們意識到第一誰都別想偷懶,第二隻要稍微努力一些,說得多說得好說得流利,也不是很難的事兒。這是主要目的。

⑵ 培養一種習慣。例如,學生非常喜歡用單詞或短語回答問題,做paraphrase的時候尤其明顯。講英語的本族人當然也經常會這樣省略,不過我覺得對學生來說,得先習慣說整句話比較好。所以,一段時間內我會不停地要求和提醒「Give me a whole sentence, please.」 「Will you
please use a sentence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Your
answer is so good ,but a sentence may sound better, I』m afraid.」直到大家都自覺地用完整的句子來回答問題。凡是你認為好的習慣,都值得以「不近情理」的態度去培養。例如,最好不要說maybe,要說probably。

⑶ 賣弄。在長期的閱讀和教學實踐中,相信每位教師都會儲藏一些乾貨。那可以在適當的時機,盡量掛靠課文內容,很自然地亮一下。例如,英語里沒有「第幾」這樣的疑問代詞,「這是第幾個?」用英語怎麼說。times不能用於2和2以下的數字,那「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怎麼說。in secret和in secrecy有什麼區別。在I touched it and it gave.這個句子中的gave是什麼意思,等等。甚至可以開玩笑,The moment he was asked to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emble and
shiver, he quivered suddenly.

⑷ 炫技。我們都知道有不會游泳的游泳教練,但是一定沒有不懂英語的英語教師,吃空餉的除外。每周展示一次你的口語水平對學生是很好的示範。這個應該是在某項練習過程中很自然地完成。選口語最好的那位(一般是)女生,根據課文設計一些難度適中的問題,在你認為適當的時機,做一分鐘左右簡短快速盡量流暢的對話。然後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繼續其餘內容。就是說,你是刻意安排,但要讓學生感覺是上課過程中的自然環節。雖然對話是兩人參與,不過在比較平緩的課時流動中,這一段可以起到音樂里solo的效果。注意對話合作者應該每次輪換。

4. 聽到下課鈴就說so much for today。 這一條不解釋。

好吧,我都累了。Shall
we call it a day? 不過,本回答有特定針對目標,也許他們還意猶未盡呢。此前個人的長回答記錄是一個關於辯論賽的問題約8,000字,這個已經接近12,000。我想打住是意識到,本題不可能有完全詳盡的回答。實際上,除基本理念之外其餘的五個部分中都還有許多細節沒有提到,或沒有展開。例如,幽默是英語課不可或缺的成分。僅此一點就可以給特色加一個肥分。但是,這也是最不好把握的方面,更不好用語言描述。

收到回答本題的邀請快兩年了,因為很有難度,所以一直沒有開始,各種拖延。感謝中山大學碧海藍天Y碩於4月25日在問題評論中的督促,使我下定決心啃這塊硬骨頭。算來,整整寫了二十天。這個回答也是還知乎一筆到目前為止最大的債務,每看到一個精彩答案每覺得自己有收穫就會增加一分負債感,現在總算可以輕鬆一下。所以,回答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也是為自己解脫,能對他人有一點幫助都是意外驚喜。

假如還有來生,我不想當教師了。我要做一名程序員。


我閱讀了所有答主的答案,我覺得余老師@余和平 的答案已經很全面了。

我是個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生,本科學英語教育,研究生還學英語教育。在學校期間,我教過各種學生,上至大學生,下到幼兒園小朋友。在我有限的實踐經歷中,我認為想要做到教學有特色,首先老師本身需要有特色。

教學的routine無非就那幾種,英語教學法研究來研究去主流的為大家所接受的也就那幾種。

課堂設計再有特色也離不開那幾個環節,其實說到底,能在教學上創新的空間並沒有一般人想像的大。你有教學進度的要求,有課標的要求,有生源質量的限制。

但這些所謂的要求和限制都掩飾不了你最真實的一面。同一個教學設計,同一個教學環節,為什麼有的老師上起來就是跟其他老師不一樣?因為他們有個性。他們擅長結合自身的特點來設計教態以及教學用語。當這些細節上的東西一點點的成為你自身的style的時候,哪怕你的課堂設計活動設計都跟其他老師一樣,但是你不同的表達方法也會讓學生眼前一亮。

總而言之,你想要課堂有特色,身為老師你必須有自身特色。


以前是英語老師,主教綜合英語、雅思口語聽力。自我感覺挺受學生待見的誒嘿嘿。我的感受是,特色這種東西上幾次課自然就會有了。我建議題主還是多注重內容和實踐,用知乎話說,就是要有乾貨。

如果題主問的是增加上課的趣味性的話,我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吧:

1. 多了解你的學生。有個學期我帶的是要出國的藝術生,上課舉例子的時候就有意往設計方面舉。口語課Presentation乾脆讓他們用英語來展示自己在專業課上設計的作品。教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聽力,在主要任務完成後會讓他們聽蘋果發布會的段子。就我們學校而言,基本除了我以外沒老師這麼干,所以學生還挺喜歡上我課的。

2. 平時多儲備知識和技能。所謂特色就是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課本上的知識點每個合格的老師都能講清楚,除此之外你懂得越多顯得你就越牛。對英語來說,我覺得有兩個方面可以加強:1)經典 ,講到某個單詞,偶爾扯點狄更斯愛倫坡喬叟彭斯立馬就高了好幾個逼格。2)時事,語言是多鮮活的東西啊,學生都會去美劇里學點新詞,你要還只會課本上的幾個句式,那就弱爆了。

3. 注重實踐。英語課我覺得比較好玩的是課堂組織形式不要太多!每學期都能抽出至少一節課的時間來搞點活動。綜英課Presentation永遠是我的最愛!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所學的單詞句式甚至是文章結構,另一方面學生有多厲害你造嗎?每次都會讓我們這些做老師的有所收穫。聽力課Role Play很給力,也很好玩,口語更是不實踐就等於零的課。需要強調的是,每次活動都要好好策劃,切記活動不是為了佔用課時,不是帶著學生玩,主要還是為了練習某些知識點。

---------------

先寫這麼多,想起來啥再編輯。


我來提一下我大學期間一個非常受學生歡迎的英語老師Chris

每次上課之前她會根據課本,但非完全按照課本,來制定她的教學計劃。她自己由於業餘在做字幕組的工作,因此美劇看了非常多,也很了解。她每次都會截取一個片段,當時生活大爆炸和神探夏洛克很紅,她的許多上課內容都是結合這些影視劇的片段,譬如sterotype和geek她舉例生活大爆炸,但是british humor和acerbic她又會用夏洛克。這樣的課很有趣,留下的印象也很直觀,學生都學的很快,而且回去之後紛紛開始看美劇,不得不說看美劇英劇對英語語感的幫助是存在的。後來她開始更多的用到唐頓莊園,然後這部片子又在班級里火了。她的課缺席率是很低的,而且她給每個學生一次「毫無理由的缺席機會」,如果大家身體不舒服或者正好心情不好不想上課,只有一次,她允許你不請假的缺席。因為我們上她的課也更放鬆,如果今天實在狀態不好,沒關係,那就不去了。靈魂不在課堂上的課上了也別指望學到什麼啊。

順帶樓上說美女老師的反駁一下,我們這個老師更像以前5點檔大風車裡的金龜子。有這麼一個緊跟潮流,下課可以和你聊片子,上課和你聊英美文化,還不會緊緊逼著你的老師多好。


旁證博引和系統化。重要的不是引人注意,而是教授的東西成體系以符合人類的認知習慣。

口語是重要的,但是我學都沒學會更罔論如何教了。

語法上,應如旋元佑將不同的知識點聯繫在一起。比如用從句和省略,就可以一次性教授下面幾種寫法:

-ing作為adj

It was a soaring Valley afternoon

"James," she said, urgent, appealing, afraid.

The little girls sat watching the streets grow duller and dinger and narrower

省略

I learn to bind books, them to throw pots

過會去查 The book of tea 某句

Adj作為adj

A few minutes he slumped from his chair, dead.-

-ed作為adj

Repudiated, embraced, attributed, claimed, it turns up everywhere, changing shape with the times.

-ing作為adv

Concluding these reflections, he concluded these reflections.

His black heart beating wildly, he rushed over to his unconscious daughter and brought her to.

To與從句之類就不繼續了

語法教學我覺得Building Great Sentences也許有參考價值。

知識點上,舉個例子吧:

比如說困境,有impasse 這種無路可走,有catch 22這種邏輯上的,有兩種選擇不知選哪個的,有蘇格拉底基於自己的理念所以不走的這種的。(後二個忘詞了)(突然覺得這好像是訪談類的podcasts2)

然後讓學生寫一個300字的長句關於困境。


其實「大道理」大家都很懂,要扯也是能長篇大論的;很多做法也是「日積月累」型的,難免可操作性不強,很多文章便是一掃而過,並不會真的給英語老師的教學很快的帶來改變;在我看來,老師創造價值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課堂了,所以在課堂的教學設計上有所創新,改變,也將很快的給你帶來教學特色上的潤色和改變;這也是我創辦並堅持更新「腦洞英語課堂」的動力之一;

我曾經因為想法多,點子多,在還是高中英語老師的時候,上課特色就獨樹一幟;現在為了更大的發揮自己的價值,便找了更適合我的工作:英語課程教研;所以我想給你具體的課程設計上的一下指導的乾貨,希望能給你一些幫助:

以下內容,摘自我的微信公眾號:腦洞英語課堂

(文章的圖片可能還得到微信公眾號裡面才能看到,囧,平台限制,不好意思)

教你一招創新的套路!

請記住這個公式:

Pen + Apple = Applepen!

最近有一首歌特別洗腦,

這首歌的第一句就是:I have a pen; I have an apple; Bang! Applepen! 請問鉛筆和蘋果有聯繫么?好像不是很有聯繫,但是組合起來竟是一個很新奇的事物;所以 Pen + Apple = Applepen! 這個公式要傳達的思想就是:

要創新就要學會將不相干的東西聯繫成新奇的創意!

蜻蜓 + 飛機 = 直升飛機

網路 + 購物 = 網購

紅包 + 社交軟體= 打賞功能

其實這也就是德波諾博士總結提出的創新思維模式 — 平行思維法。根據這一公式,我們可以用這一方法鍛煉自己的創新思維,可以和學生,或者和自己的孩子甚至是其他的家人和朋友一起,玩下面這個遊戲:

激發創造力的遊戲

你說一個詞,別人說另一個詞,

兩人共同思考這兩個主體結合之後可以有什麼新發明。

這個遊戲在Tina Seelig 的書《斯坦福大學創意課》裡面也提到過,裡面就特別舉了德波諾博士是怎麼和別人玩這個遊戲的:

德波諾博士說了一個詞「印表機」,另一個人隨意說了另一個聽起來毫不相關的詞「鼻子」,然後大家就開始頭腦風暴;

請問你能想到什麼新奇的發明呢?

當時有一個人說:可以設計一個用鼻子來控制開關的印表機!— 不錯;

還有一個人的想法更有創意:可以把印表機的墨盒設計成用鼻子聞味道就可以辨別缺少哪種墨水!— Excellent!

在教學設計上的應用

上面說的Applepen的公式在教學上是這樣的:

教材內容 + Another Idea = 一個創新課程設計

Another Idea (下文簡稱AI )可以是什麼呢?隨便想一個么?當然可以,老師們大可以打開自己的腦洞,積累自己 quantity;

基於量的積累上,我慢慢總結出了下面幾個 AI 的套路,有了創新套路,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都提高了好多;

AI — 教材內容中出現的非教學形式

例證一:其實每篇課文裡面都會出現一些非教學形式的東西,比如介紹卓別林的文章,裡面出現了「啞劇」 — the mime — 只是很多情況下老師們只把他們當成了一種生詞,並極力去解釋,並沒有想過直接將這種形式搬到課堂上用;

(具體設計參考這篇文章:四個腦洞大開的quot;課程引入quot;方式 )

例證二:其實有一篇課文的設計上,很多老師已經用了「教學內容 + 教材內容中出現的非教學形式」 的模式了,就是公開課常用的一篇文章:Boby language . 這篇文章出現的非教學形式就是:肢體語言,所以很多老師想到了要在教學設計中安排肢體語言表演的環節,這個很容易想到,因為這篇文章的指向性很明顯;

例證三:再比如說 My First Work Assginment 這篇文章中隱含了一種非教學形式 — 找工作,找工作可以聯想到—簡歷,所以可以直接在引入部分設計找工作投簡歷環節,並在結尾與之呼應;

(具體設計參考這篇文章:四個腦洞大開的quot;課程引入quot;方式 )

AI — 文學形式

文學形式有很多種,比如:詩歌,修辭手法,歌曲,電影,名著等等;本來英語就是一門語言,語言就是產生文學的源泉和基石,所以教學材料和文學形式的結合,是很容易出彩的!

那麼大家現在開開腦洞,運用剛剛的那個公式,試著思考一下這些教材內容和文學形式的結合,可以得出怎樣的設計呢?

  • 寫作技巧課 + 歌曲 =?
  • 介紹加拿大 + 五行詩 =?
  • 介紹進化史 + 比喻 =?
  • 自我介紹 + 比喻 =?
  • 環保課文 + 排比 =?
  • 語法點 + 擬人 =?

上面提到的這些組合,我都在自己的課裡面進行了實踐:

  • 寫作技巧課 + 歌曲 =從歌詞中學習寫作技巧!

(具體設計參考:怎樣有趣的教學生寫作?)

  • 介紹加拿大 + 五行詩 =用五行詩介紹加拿大,用五行詩總結其城市

(具體設計參考:教你如何用Cinquain 五行詩上一節介紹加拿大的閱讀課)

  • 介紹進化史 + 比喻 =用比喻描述課文中出現的進化史中的物質,並讓學生猜是什麼

(具體設計參考:老師,你敢在閱讀課上對文章提出質疑么?)

  • 自我介紹 + 比喻 =自我介紹中將自己比喻成和自己的職業或者性格特點相關的事物

(具體設計參考:如何用英語做一個與眾不同的自我介紹 )

  • 環保課文 + 排比 =用排比句結合虛擬語氣的用法寫一首於文章內容相關的詩

(具體設計參考:老師,你敢在閱讀課上對文章提出質疑么?)

  • 語法點 + 擬人 =將虛擬語氣擬人化,結合泰戈爾詩歌的語境,為其做了一首詩

(具體設計參考:用泰戈爾的意境為虛擬語氣做一首詩 )

AI — 遊戲

這個方法其實蠻多老師應該有在用,但是大家在課堂上玩的遊戲種類比較局限,無非就是你來比劃,我來猜之類的常見遊戲。其實,老師們應該多豐富一下自己的業餘生活,去體驗一下學生們在玩的各種益智類桌游,或者多參與一些新鮮的活動,這將會給你的生活和教學都開闢一片新大陸的。畢竟,創意來源於生活,沒有生活的老師,何談精彩的教學設計?

其實現在很多桌游和綜藝節目上玩的遊戲都很有趣,且非常益智,在課堂上玩起來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從而使得課堂氛圍是相當熱烈的;

  • 課例:在課堂玩「誰是卧底」

我曾經就在課堂上和學生們用英語玩「誰是卧底」的遊戲,印象中當時上的課文是人教版的一篇講主人公旅遊各國的文章;(具體不記得是哪一篇了)通過學習了各個國家的特點,

Step1: 我給每個大組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一個文章中出現的國家,

Step 2: 並讓他們從第一桌傳到最後一桌;這幾大組中有一個組得到的是和其他組不一樣的國家,但是各個組之間互相不能直接說自己拿到了什麼國家,

Step 3: 我會點學生起來,用一句話描述這個國家(然後學生就會自然而然的用課文裡面學習到的內容來說了),

Step 4: 然後幾輪下來全班一起投票,找出「誰是卧底」

當時玩起來學生非常high,可惜是最後的升華環節,時間不夠了,但是大家都還意猶未盡;

還有一次,我在上海這邊看了一場外國人表演的即興秀,裡面的遊戲也給我很大的啟發,用在教學已定趣味無限,具體設計大家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Improv Comedy Show 教你如何不讓學生展示環節太做秀

其實還有很多通過「交流」才能完成的遊戲,都是拿到課堂上來玩的很好的素材,比如「隻言片語」 「模擬聯合國」 「殺人遊戲」 等等;這麼多遊戲素材,等待老師們去發掘,去嘗試,去總結!

AI — 另一學科或領域

這個思路應該是現在教育界很推崇的一種趨勢,也是終於讓教學回歸了「英語作為語言工具」 的真正本源問題的一種教學思路。用英語解釋就是:

「interdiscipline "

跨學科的教育思想。芬蘭就是全球最先合法化普及這種教育思想的國家。

試想,不同學科或者領域和英語課結合,將會產生多美妙的結合啊!

英語課 + 音樂課 =?

英語課 + 語文課 =?

英語課 + 邏輯學 =?

所以我設計了用英語解讀邏輯學原著系列課程,不管現在瀏覽量怎樣,得不得到大家的認可,我都堅持將這個做下去,或許失敗,或許成功,時間會證明一切;

AI — 高科技

這個套路其實是最容易出亮點的套路了,但是操作上也是最難的,因為課上還要看機器,網路,活著軟體們的脾氣,一不開心罷工了,再好的課也泡湯了;這也是很多人嫌麻煩不喜歡用這一招的原因;其實這樣蠻好的,科技的力量自動淘汰了一些懶惰的人,讓適應力足夠強的人又少了一大批競爭對手。

作為一個 」技術狂「,我在課堂上嘗試過很多軟體:

用表情包軟體上了一趟講情緒的口語課:用自己的漫畫表情包給學生上一節關於情緒的課

用QQ布置作業,上傳作業,投票,做評論:教你如何用「高大上」的新技術上一節關於「Future」 的英語閱讀課

用遊戲軟體製作微課:微課新玩法!用「遊戲軟體」製作一堂和學生雙向「互動」的微課!

等等等等;

我在這篇文章: 識時務,造英才!---新技術給外語教學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分析高科技的利弊的時候,就說過:

「對於教師來說,現如今已經不是一支粉筆打天下的年代了,有高科技而無視之,無非是選擇了一條最原始最艱辛的步行跋涉之路,當別人慢慢的開始使用現代先進教學交通工具馳騁在高速公路上的時候,緩慢步行中的教學者便只能被遠遠甩在其後。」

所以高科技化,必然是將來教育的趨勢之一!

AI — 時下熱點/自身經歷/情景設置

這三種方式上是老師們用得最多的,也最上手的創新方式,在此我就不多說了;

總結

平日上課傳統隨意,公開課臨陣磨槍,從不總結反思,是很難有源源不斷的創意或新點子的;如果你現在還在迷茫,不如看看我總結的下面這個腦圖,找找靈感,想想方向,或許創意會來得更快,備課效率會更高:


做事最怕認真和用心,講課也不例外。把講課當作一門藝術,把講台當成你的星光大道,你的講課自然會出彩和很有特色。

1. 講課是一門藝術。同學們的眼睛是雪亮的,你講課講得好不好,做PPT用沒用心,大家都是看得一清二楚的。如果你把講台當成星光大道舞台,那麼你就可能成為那顆耀眼的明星。如果你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那麼你可能就是那個教書匠。呵呵

2. 翻譯是一門藝術。周二的中外翻譯史就是這樣一門講述翻譯藝術的課程。今天是周二,我習慣性地會看下講課次序表,才發覺 16場演出已經永遠地謝幕了,悵然若失。每到周二我就特別期待,就如同孩子們期盼著六一兒童節的的演出一樣。因為大家都很重視這堂課,所以每個同學都特別認真,特別用心。從收集材料到製作ppt,再到不斷演練直到脫稿講課,大家為這堂課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我們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同學們在講台這個星光大道上盡情展示著自己的才華,當了一回明星老師。李老師精彩的點評猶如畫龍點睛,為整堂課划上了圓滿的句號。

16場演出如同一桌滿漢全席,豐富多彩。其中譯文賞析這個部分是最難講的,因為翻譯本來就是見仁見智,並沒有標準答案。特別是大家譯文賞析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要想說服每一個人,這很難。但這個部分也是最精彩的環節,大家進行頭腦風暴,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真理有時是不辯不明的。

這門課程的意義是什麼?我個人認為 ,也許我們成不了翻譯家,但我們可以成為翻譯家的父母或老師。我們在梳理翻譯家的成長過程中,也許我們就找到了他們成功的路線圖。他們的精神和思想可能會成為我們前進的指路明燈。

同樣是這樣一群同學,只是老師不同,上課表現卻會有天壤之別,這是為什麼? 難道上課也是一門藝術?

---讓人無比懷念的青春飛揚的課堂


我知道有的人自己本身就低級趣味然後把髒水使勁的往出題機構上面潑帶著學生哄堂大笑的特色老師,樓主你想要追求這種特色么?

摺疊我吧。

一個星期後要是該答案依舊存活我就來寫點工作中碰到的好特色老師和差特色老師。


謝@梅鵬飛邀請

首先因材施教,針對年齡和能力。

@李浩說的那種情景教學適合中階段的中學生,主要意義在於培養興趣。但是高中生就免了(除非專門的drama club),這方法效率太低

教中國孩子英語一定要注意發音(pronunciation),而不是腔調(accent)

年齡越小的就越要視覺化的教學(visualization),年齡大的就要抽象化的(相對),以閱讀思想,邏輯關係,正確表達為主。

你搜索視覺化教學,應該能找到不少很好的東西。引導好高年級的話,應該多給學生閱讀時間和獨立思考,寧可自己一句話都不說,或者走下去解惑。這也是無為而治的思想吧。

我覺得英語老師不應該過於注重形式(form)上的特色,而應該注重內容(substance)

(PS。我在English Literature課上就寫過form and substance的essay,我的論點是form is the structure in order to better present the meaningful content)


教師的作用,就是把草嚼細了給學生喂一遍:老師自己都懶得嚼,那隻會有更懶的學生來齊齊刷新底線。


不知道 你覺得這算不算有特色 我覺得還可以 至少我的公開課是這樣上的 讓外行覺得好玩 讓內行覺得有水平 估計就成功了。

田湘軍小學英語教學視頻

http://m.iqiyi.com/w_19rrc2iyz5.html


讓學生選一段自己喜歡的美(英)劇情節或者一首英文歌上台去講,老師補充其中與考點有關的短語啦語法啦什麼的。當然也可以老師選擇推薦材料。簡單來說就是用生活中的英語作為教材。那些空有形式的什麼duty report啦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負擔,還不如讓人家好好看劇聽歌呢……


記得四年級的一節英語課上。老師對上一節課的內容進行提問。是關於水果。搶到問題並回答對的獎勵是裝在飯盒裡切好的水果塊。至今感覺那節英語課過的超happy。因為那節課上我吃的最多。哈哈

:-p


利益相關,新東方新老師。

新東方作為全國最大的英語培訓機構和全國最大的青少年交友中心,在英語教學上還是有一套的。

進去的時候經過了hr,主管,校長等層層面試,成為了一名高中英語老師,在暑假教新高一,就是初中剛剛畢業,即將升到高中的學生。

剛剛教學生,內心不是不惶恐的,尤其是聽說還有各種熊孩子的存在。後來正式上課,才覺得沒自己想像中那麼嚴重。但是問題上來了,就是課堂反應一般。

在知乎上學習,看到此文,結合自己的反思和時間,貢獻自己的第一答。

------------------------------------------------------------分割線------------------------------------------------------------

套用句式,在我們說「把英語課上的有特色」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

作為一個英語老師,我覺得實際上的無論什麼樣的特色,首先保證一點,就是內容要好。手下要保證正確。有人吐槽的「很多老師連語法都沒弄明白就講課」其實也還是有的,不僅僅是培訓機構,我在公立學校也見到這種情況。所以是不是把知識的基礎打牢更加重要呢?

其次,有特色,實際是一種主觀感受,在課程的內容一定的情況下,你應該在形式上有所創新。就像前面的答友提到,老師分析美劇,就算是一種形式的有意思。因為美劇這樣的東西引入了情景,讓學生更容易帶入,從而掌握詞句的用法。

-----------------------------------------------------------又是分界線-------------------------------------------------------

下面說一下我自己的教學思路。

1,在正式入職之前和之後,把所有的英語語法全部都仔仔細細過了一遍。這些是最最基本的東西,如果基礎的知識都無法保證,課程做的再有特色也都是「偽特色」。

2,新東方的暑假班是九天。本來我的教授順序是語法、辭彙、閱讀、寫作。後來內部的培訓師分享時,把順序變成了

寫作——寫作是最可以看出學生英文水平的方法,先教寫作,是為了學生認識到不足。

辭彙——和公立學校的講法做出差別

語法——讓學生會做題,會翻譯以及會寫作

閱讀——其實是讓學生認識到「基礎大於技巧」,與其寄希望於考試技巧,不如實實在在打好基礎。

好像內容井井有條,但是在上課過程中這些東西是纏在一起的。比如,閱讀課講完後,最後的一步是讓學生仿寫,是告訴學生文章的結構、詞句應該對應於什麼樣的題目、什麼樣的考題。再比如說,這裡面沒說到聽力和口語,但是這些都在閱讀,辭彙等講解的時候一點一點給學生滲透的。

3,英語是立體性的學問,不要太過割裂聽說讀寫不同側面的能力。這一點也是新東方內部分享時的感悟。

———————————————————————————————————————————

今天先到這。


Old dogs can not play new tricks


作為一個英語系學生,

我希望老師是有思想的,不是言語中透露出來無比淺薄的價值觀(我的很多老師都是非常淺薄的。)

我希望老師是富有學識的(因為我的很多老師水平低下很多基本問題回答不出來)。

我希望我的老師有著很好的口語(因為老師個人的中國式英語讓我感到非常難受,對同學造成了糟糕的影響)。

我希望我的老師是有活力的(能和學生交流學習經驗和人生經驗,而不是純念書無聊到要死)。

做到以上幾點,上課無節操無下限都無所謂,同學會愛你的。


我的班主任看到自己班有個學生頭髮不合格

也不像別的班一樣直接上剪子

而是在他面前深情地望著他唱了首傳奇

我們笑了一節課=-=

第二天 那孩子乖乖把頭髮剪了

--------------------------------------------------------------------------------------------------------------------------------------------

老師一定要風趣,定期要聽反饋,如果你的風趣在孩子們心中是冷笑話 ,那你就跑偏了。

絕對要喜歡孩子!孩子們絕對會感覺出來

老師千萬不要自以為是,有錯誤一定要承認。千萬不要給自己找借口。錯怪孩子 一定要公開道歉!

一定要佔在孩子角度思考問題,比如今天作業多不多 ,這個課這麼講孩子們能不能聽懂 千萬不要佔課 壓堂!

能做到以上這些即是特色,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真想艾特我們英語老師過來回答這個問題,可是她貌似不在知乎啊T_T

我們這學期的英語是英語視聽說,顧名思義,主要是口語和聽力了。我真的超級喜歡她,人超漂亮,英語發音超棒,而且每節課都感覺真的是認認真真準備的。她有好多好多都是好實用的方法,當然針對視聽說這一類。

首先,ppt完全不用那麼炫酷,不需要充滿各種令人眼花的技巧。但是一定是注重循序漸進,用PPT來引導我們思考。關於聽力,要從一個dialog里聽不不同側重點的知識。先聽一次做做小問題,再聽裡面那些很nature的一些表達,然後再自己做對話練習,然後再怎樣怎樣,總之就是絕對不要只局限於topic,不要局限於對話的內容。有點像EnglishPod那種。

其次,可以講些很好玩的英語俚語類,活躍氣氛,大家也樂意聽。多用地道的口語代替那些老掉牙的表達,我們也受夠 I am fine ,and you了好么!

還有,老師經常會在課前放TED或短短的視頻,都是和所要練習的topic 有關,先看的是帶字幕的,然後第二節課再看不帶字幕的,一起討論裡面的觀點,反正就是有一個熟悉和自己理解的過程。還有什麼電影之類,效果真的很差,大家都關注劇情,所以習慣看字幕,耳朵處於關閉狀態。這可能些許不妥,不過真的好多人都有同感。

最後,適當講講自己的經歷,大家都很有興趣的。


老師自身水平過硬。熱愛教學。個性風趣。心理健康。比如賴世雄老師。不過中國中小學教育基本都是上了師範實在沒出路才去當老師。像葛傳椝這樣師德與洞見並存的,真少啊。


我們來一直分析下這個題目吧,題主的問題是「如何把一節英語課上的有特色?」

那麼這個問題的落腳點在於 有特色的英語課

然後把一些傳統的英語課的特點給找出來,然後反其道而行之,是不是可以得到有特色的英語課了?

讓我來描繪下傳統的英語課吧:

這是一個炎炎夏日,老師在講台上哇啦哇啦的講著語法,並一遍一遍的讀起了單詞

「one two three follow me surprise surprise 驚訝的, 驚訝的」

然後學生們也開始一起讀「surprise surprise 驚訝的......」

整個課堂就是這麼悶。

........蘭後呢這學生把黑板上所有關於surprise的片語,筆記抄在和自己無關的小本本上

蘭後........uh......class is over.......

對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傳統的一節課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不管是課文還是老師的說的單詞和我們的生活差很遠,所學的單詞老師沒有提供應用的場所,這樣就造成的了傳統上的英語知識和生活的一些脫節

那麼,我們一起來構造出一節生動的,有特色的英語課吧

首先,你所以講的知識必須和學生有聯繫,而且你要具備抽象的知識給生動起來的能力

比如樓上說的是可視化,在介紹surprise這個詞的是時候,你可以用這張圖

這樣是不是生動的那麼一點點,是不是把學生的注意力給吸引了過來?

在學生看圖的過程中,你可以講surprise意思:the feeling you have when something unexpected or unusual happens

蘭後,我們接著講關於surprise的片語,to one『s surprise

這個時候,我們的造句不要是這樣的

To her surprise,she gave him her phone number.

這是不是太一般,太抽象?

我們的造句是不是要講一個有趣味點的故事,蘭後再把這個句子引出?

我們可以說:哎呀,昨天非誠勿擾節目組竟然給我打了個電話,讓我去參加節目,blah blah。。。云云。。其實說白了,無非就是新東方老師的那一套(這個問題的回答你可以好好的讀一讀新東方的老師是如何做到風趣幽默的?演講如何做到風趣幽默?),平均每一節課都有相關的笑話穿插其中,讓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

既然你想講出有特色的英語課,那麼就要求你是一個有特色的英語老師

要想做一個有特色的英語老師,你需要比其它的英語老師花更多的功夫去備學生,備教材。

我是新東方老師。

目前主要講授四六級,以及托福,GRE辭彙(10000)班。

最開始的時候,一門課程的自己講課內容就先寫幾十萬字的稿子。

然後隨著上課或者備課,

不斷熟悉,不斷更改,不斷添加,不斷斟酌語言。

同時,也是一個大量資料查閱,大量書籍閱讀的階段。

大量英文學習書籍,一些學科代表著作,還有希臘神話,羅馬歷史等等,

從中找出東西來跟講課內容所結合。

可以說,台上的每一個小時,在下邊要準備幾十個小時。

而且每次講課之後,也會根據學生的反饋盡心調整。

最開始的講課階段,每天熬到備課到三點。

(不過不到迫不得已還是要盡量保持鍛煉保養身體啊)

每一個好笑的地方反覆斟酌。

經常看看糗百 = =+...

收集了很多比較好笑的東西。

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能講出好笑以及引申出英文知識的地方

這是我教學中的一點感悟。

希望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提高!


推薦閱讀:

學習歐洲多國語言的捷徑真的是從拉丁語學起?
為何很多英語母語人士把belong [b??l???]讀成[b??l???]?
強大的英語學習論壇有哪些推薦?
promote 和improve的用法有什麼區別?
作為一個能看不能說的啞巴英語人(大學六級水平),如何最高效提升口語聽說能力?

TAG:英語 | 英語學習 | 英語自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