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兒童美術創作應注意那些問題?
以前我們老師給我們做過一個小測試,讓我們當場畫畫。你也可以先不往下看,試著自己自由創作一幅。
你畫了些什麼?
我們的作品嘛,不出這位老師所料,畫太陽、房子、樹的最多,而且很多在結構上差不多。
因為我們小時候就是這麼被教的。
所以,不要示範,一旦給予兒童范畫,他們的想像空間馬上就被限制住了。看過一個小研究,選了兩批小朋友,一批小朋友已經教了他們如何畫小雞(記得不是很精確,大概是雞),還有一批沒有學過。結果,同樣令人驚嘆,學過畫雞的小朋友畫出來的雞都模式化了,基本上都是一個模樣,而那些沒有學過的小朋友的雞,各種各樣,他們還沒有被束縛住!
我不知道題主所指的兒童是什麼年齡,至少在學齡前階段,我覺得給兒童示範畫是對他們想像力的扼殺。美術創作是兒童表達自我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因為他們語言發展的限制,一方面兒童可以通過美術創作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另一方面成人也可以通過分析美術作品獲得兒童發展方面的信息。如果,兒童從小被教育畫得像的作品才是好作品,那麼,他們可能以後不敢輕易再畫畫了,因為,他們擔心:這個我不會畫,或者,這個我畫不好。畫畫不再是他們宣洩的途徑了,而變成了一種技能,這種技能可能會增加他們的負擔!可惜!
然後,家羽同學說得很好,做到這些就可以了。另外再加一點,對於兒童創作畫的評價,千萬別以畫得像不像、有沒有體現近大遠小、遮擋等技能為標準。等到年齡大了一些後,可適當增加一些技能方面的指導。題主說「輔導兒童美術創作」,應該是從美術老師的角度提問的。老師應該注意的問題,是不要讓老師自身的局限性,束縛了對兒童畫的理解。怎麼理解這個說法呢?舉個例子:這堂課的主題是《企鵝》,對象時5歲左右的小朋友。小朋友通過動畫和圖片,觀察企鵝的形態,了解企鵝的生活習性,然後描繪一幅企鵝的主題繪畫。
這是第一幅小朋友作品:
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喲,畫得不錯啊!企鵝的形象憨態可愛,就像迪士尼卡通片里的一樣。正面和側面也畫了,說明觀察力很強嘛。還畫了一個企鵝窩,裡面有個蛋,說明有場景塑造的意識嘛。背景顏色也豐富乾淨,冷色和鄰近色的運用,平塗和點畫的完美結合……99%的家長都會覺得,這是一幅可以打99分的作品。但是,從真正意義上的兒童畫輔導來說,教這幅畫的老師,是不負責的。因為,這不是真正的兒童畫。
要麼是老師為了迎合家長固有的觀念,刻意「指揮」學生完成的這幅作品。
要麼是老師根本不懂兒童畫的特徵,用自己以為的「可愛、乖巧、整潔」等觀念來改造這幅畫。絕大多數家長乃至一些老師肯定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會「批評」這幅畫。這幅畫怎麼看都沒有問題啊?為什麼說它不是真正的兒童畫?要回答這個問題,來看看另一幅小朋友作品:同樣是企鵝,注意到這兩幅畫的差異了嗎?你會驚呼:天哪,這幅畫怎麼亂七八糟的??企鵝太小了,而且全是黑色,沒有白肚皮,觀察力不對啊!翅膀也長歪了!畫面的顏色也臟乎乎的,筆觸也夠亂的。。。。。但是,再比較兩幅畫看看,第二幅畫所呈現的,旺盛的創作熱情和獨一無二的生命力,幾乎要穿破紙面,撲你一臉。而第一幅畫,我不客氣地說,那兩隻企鵝更像標本,孤零零地左右兩邊擺放。很規範,很正確,但是死氣沉沉,沒有故事。即使你聽不到第二幅畫的小作者講述他的畫,你仍然能強烈地感受到,它的每隻企鵝非常好動,折騰個不停,有自己的喜怒哀樂,非常具有人格魅力。這幅畫好像是一本連環畫中的某一頁,根本裝不下小作者噴涌而出的想像力。這種力量讓人感動,因為成年人是絕對畫不出來的。
幾乎每個成年人都可以像第一個小朋友那樣畫得很正確,但很少有成年人能夠賦予他的作品像第二個小朋友那樣的旺盛生命力。這就是我認為,美術老師在輔導兒童畫畫時,應該注意避免的一個陷阱:不要一味的追求技法、追求描繪的準確度、追求所謂畫面的整體效果。我們真正在繪畫中要保護的,恰恰是孩子的創作生命力。寧可為了這生命力,犧牲一些家長們「喜聞樂見」的「漂亮、美麗、乾淨」。當然我並非一味排斥在技法上準確描繪繪畫對象,只是,這堂課面對的是5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沒必要刻意追求寫實與準確,更應該關注這些教學點:是否合理地展開主題、畫面是否有情節有故事、描繪主體是否抓住主要特徵等等。我不止一次給那些說「我的孩子拿起筆不知道畫什麼」的家長解釋,8歲前的孩子,不要老是去關注他畫得對不對、像不像,或者乾淨不幹凈。技巧上的東西,是術,經過集中培訓,能很快掌握;但是繪畫的靈魂,繪畫的道,如果不從小引導,長大了真的就沒了。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術亦不存。再多說一句:不要覺得卡通片里的形象就是兒童畫的特徵,比如米老鼠、小熊維尼等等,這些其實是成年人覺得兒童畫應該的樣子,而不是兒童畫真正的樣子。真正從兒童的角度來看,他們是絕對無法畫出米老鼠這種十分可愛、乖巧的動物,相反,他們筆下的動物,反而更嚴肅、更抽象、更表現主義、更超現實主義。再來欣賞兩幅兒童真正畫出的企鵝吧:通過交流了解小朋友的世界 引導小朋友將自己抽象化的想像具體化 如何將抽象化轉為具體化表達出來是關鍵 避免模仿性學習
引導孩子去觀察和思考,培養孩子自己察觀的能力,不要刻意的教她去模仿,避免把成人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而是給她嘗試的機會,讓她自己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
推薦閱讀:
※我要辦個小型幼兒園,要做什麼準備?投資多少比較合適?
※如何評價尹建莉關於自閉症的觀點?
※如果不讓孩子接受學校教育,主要依靠父母教育、家庭教師、遊歷實踐式的生活教育培養孩子,有什麼優勢和弊端?
※辦幼兒園程序?
※怎麼帶小孩才不會扼殺小孩的想像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