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給自己的職業方向定位?如何找到自己合適的發展領域?


古人云,365行,行行出狀元。

隨著現在互聯網技術、人工智慧的技術的來到。

職業的分類紛繁複雜。

但是歸根結底,在這個資本主義的社會裡。

無非就是三種大的職業方向。

術、錢、人。

1.術

術為技術、技藝、藝術、技能。

一個術的統稱。

比如玩術的人,可以是訓練自己成為一個籃球高手、畫畫高手、寫作高手、程序員、工程師等。

只要你是掌握這一個專門的技能,並且這個技能還能夠不斷的精進靠這個安身立命的人。

這種人,我們把他稱為,玩術的人。

也就是說技藝大咖之類的角色。

比如典型的如科比、黑澤明、袁隆平、楊振寧這樣,有一個靠其發揮的技能。

或者例如北京這邊,各種衚衕里做小工藝技術的人,日本的做壽司做一輩子的,或者做畫匠做一輩子的。

這樣的人,如果技能是無法精進的,比如富士康的流水線工人。

那麼他的一生就是底層人民的一生。

但如果他的這個技術可以精進。

例如我在北京這邊,接觸了很多,做設計的、美工、音樂、記者、研究人員的朋友。

他們的技能可以精進,可以不斷提升自己。

他們的前途就有很多可能性,甚至能夠做到世界一流水平。

2.錢

玩錢的人,大多是兩類人。

第一類,金融高材生。

這種就比較普遍了,例如我之前在西南財大TEDX做分享的時候,當時邀請我去的就是一個學金融的大二的學生。

現在已經去美國讀書了,計劃是去華爾街做投行的工作。因為那裡有很多校友和資源,可以相互照顧。

這樣的人,出來之後,可能剛剛開始進入投行是打工,為各種客戶跑。

但隨著對金錢的認識提高,以及投融資的實踐加深,未來就可能去做VC、基金經理、操盤手之類的。

總之,你有錢需要打理,比如集合一些有錢人的錢比如10個億,我幫你去打理一下變成12個億。

我可以拿這些錢去炒外匯,例如索羅斯就97年靠狙擊泰銖賺的彭滿缽滿,還引起了亞洲金融風暴。

或者炒股票、投資創業公司、國債、期貨等等。

之前我在聽一個財經講座的時候,就遇到一個互聯網金融界的大咖。

怎麼玩錢呢?

17年的時候,手裡有點閑錢,比如有個1000萬吧,其實,可以選擇在北京買一套房。

但是他覺得北京上漲空間不大了,所以選擇去成都買了12套房子。

結果買完不久,就成都房價就漲了很多,然後他就到處旅遊。

還比如在16年股市泡沫快爆掉的前兩個月,清倉,又是去國外旅遊,等回來的時候,該跳樓的都跳樓了。

人家有回來低價殺入。

因為普通的企業家,尤其是中國的,很多不懂金融,亂投資會把自己辛辛苦苦賺的錢玩沒。

所以交給專業的人幫你去打理。

所以玩錢,是需要高學歷一般,一般都要讀到碩士,比如你本科學數學,碩士學金融這種搭配是比較紮實的。

金融界的高富帥、白富美也很多。

因為這個行業,很多富二代喜歡進來。

畢竟父母輩的財富太多了,二代其他的不喜歡,錢可能還是喜歡的,所以不如去學點玩錢的活。

尤其是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上海陸家嘴一帶的企業,做的好的,背景很多都是二代,畢竟有家裡有底。

第二類,資本家。

金融高材生,可以通過幫別人打理錢,然後不斷的積累資本,成為資本家。

除了這種方式成為資本家,還有另外一種。

就是剛剛說的,從企業家轉變為資本家。

典型的例如,馬雲、王健林、馬化騰、史玉柱等。

當然王思聰也算。

你有錢,人們就會來找你。

這個不是受你趨勢的。

因為,人們需要錢投資,需要錢做事情。

資本在這個世界的力量,是可以用來購買時間的。

購買很多人的時間,你通過時間來售賣你的勞動力。

從創業者到資本家這條路。

也是可以的,不過,太艱辛,太過於風險。

而且,一般人都是不行的。

知道有這回事就可以了。

3.人

玩人的人。

例如任何公司分為兩種角色。

搞產品和技術的是一種,還有一種是搞營銷和運營的是一種。

後者就是偏玩人。

企業家也分技術出身和銷售出身。

銷售出身會比較多。

互聯網行業,技術出身比較多。

但也有例外,比如馬雲、史玉柱,就是典型吃透人性、會營銷、會演講的類型。

玩人的人,基本有懂三個東西。

1.行業潛規則

2.人性和社會常識。

3.會忽悠。

其實特朗普也是這樣的。

當時他老爸給他很少的錢。

他拿著這點錢,就一個人跑到紐約去打拚了。

三起三落,從租破房子開始,但是靠著自己一張好嘴,忽悠,以及對人性和房地產行業的深刻了解。

創出了一片天地,甚至現在做了美國總統。

有機會可以去了解特朗普的一生,其實是很精彩的。

玩人的人,一般從銷售、營銷、運營開始,當然也可以你是本來就很會為人處世,情商高到爆那種,交友廣泛,很會調動人力資源。

其實我認為,玩人的人,是最高級的,也是生存能力最強的。

也是為什麼現代智人能夠打敗尼安德特的人一個關鍵。

那就是領袖的造夢能力。

在《人類簡史》里,尤瓦爾·赫拉利多次提到了,人類是靠構建想像共同體把人們聯繫在一起的。

例如我們想像有一個中國的概念,而聯繫我們的紐帶就是中國人。

想像家的一個概念,聯繫我們的就是血緣。

這個東西,都是人去定義的,人們按照人們定義的方式去活著。

高級的關鍵在於。

其實資本也好,技術也好,背後的載體都是人。

只要能夠有人,資本和技術都會隨你而來。

你可以造一個夢,去忽悠技術和資本來。

所有的創業者都是這麼乾的。

但是為什麼別人願意跟著你干。

那必然是你跟著你是有利益可圖的。

你讓他們看到了無窮的可能性。

這種能夠給別人帶來潛在巨大利益的能力。

叫做人格魅力。

用來忽悠女人也是一樣的。

當然忽悠這個概念,我並不認為是個貶義詞。

就像錢一樣。

其實只要你目的是好的,發心是好的,手段也不傷害別人。

那就可以大膽去用。

玩術、錢、人。

其實都很好。

關鍵還是,自己定位是什麼。

自己對什麼感興趣。

找到自己的定位,不斷鑽營,但最好同時能夠,涉獵其他兩個方面。

當然所謂的,文藝復興人。

跨界大師,也是有的,比如本傑明富蘭克林就是一位。

政治、科學、資本、教育文學都搞的好。

但普通人,能夠去做好一個,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可以適當去涉獵不足的短板。

有助於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


這個事情也困擾過我很久,大學的時候就一直在想,直到現在也工作多年了。我個人的建議是,先去做,不要空想,哪怕是為了錢、為了興趣去做一件事,做過了你就會發現自己喜歡與不喜歡的是什麼,去見識他人的生活狀態,慢慢就會找到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


我個人認為所謂的職業發展定位沒有外界說的那麼神乎其神,搞得像推銷似的沒意思。

如果題主不知道自己今後要做什麼,往哪方面發展,建議題主首先要好好思考一下你對自己人生的定位是什麼。

如果你的定位是沒什麼追求,平平淡淡過一生就好的話,很簡單,只要做壓力不大、沒有太多晉陞空間、比較穩定的工作就好;但如果你的人生定位是追求刺激,不安於現狀,喜歡嘗試,那可以看我接下來給你的建議。

你可以先花時間認真想想,在你的人生中有沒有什麼東西是讓你一提到就非常感興趣,並且這種興奮感會持續,這個感興趣的東西讓你覺得有意義且能為社會提供價值,想哪怕是窮其一生也想去追求,想花費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去接觸的。

比如你喜歡打遊戲,你可以考慮做職業選手,也可以考慮去遊戲公司做策劃;如果你喜歡研究時尚潮流,對很多大牌潮牌都有一定了解和研究,你可以考慮去時尚雜誌社做編輯或拍攝助理;如果你喜歡研究金錢市場運作的規律,那麼就可以考慮去金融機構或證券交易所…

如果你還很年輕,找不到方向沒關係,先不著急自己30年後有什麼規劃,而要先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東西,如果你找到了,恭喜你,不用擔心什麼職業發展的問題,去找相關公司,去投簡歷,去做,就好了。

但如果你跟我說你好像想了很久,並沒找到自己到底對什麼感興趣,那更要恭喜你,你更加有理由不用擔心什麼職業發展的問題,想嘗試什麼工作就去找公司,去投簡歷,去做,嘗試過不同種類的崗位之後,你終究會選擇一個你認為做起來最舒服的工作的。


結合自身興趣和專長,綜合性格,學科背景,自身能力等因素考慮。同時也要看社會環境的變化。行業前景什麼的


先了解自己是什麼。把最憧憬的,和所擁有的資源做比較。擅長也是種技能資源,還有人脈資源,資金資源,等等。 資源是可以隨意選擇的,遵從本能


24怎麼才能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也不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


做擅長的事而不是做喜歡的事,兩者並不總是統一的。很多人誤把喜歡做的事情當成自己擅長的,所謂擅長的事情就是你在相同付出的情況下會比一般人做的效果好,有些方面你不需要思考太多準備太充分憑直覺也可以做的不錯。

至於喜歡的完全可以當興趣,也許還能做個斜杠青年。

當然這些都不能憑空想像就能明白,需要嘗試不同的職業方向,因為你的信息量其實是很匱乏的,當你真正做了,才會有更多新的發現,才能把你個人和環境結合起來,從而不斷調整你心中的那個初始方向。

同時需要和潛在行業的先行者不斷請教,了解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否和自己的潛能匹配;需要不斷的反思總結才能清晰的認識自己。這個過程可長可短,也有運氣的成分,有的人也許工作了好多年也沒法完全明白。


自己的職業方向只有在工作之後才最為了解。工作後你會發現要學的實在很多。只要想學,就去學,一切都還來得及。


推薦閱讀:

人在想放棄一件事的時候該如何判斷到底是因為對這個事沒興趣或者不擅長還是只是因為自身懶惰或者怕困難?
24歲,給你三年的時間,不考慮經濟等各種因素,該如何提升自己?
想在HR道路上有所發展最終成為職業經理人,目標是外企或500強,應從現在起如何做,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26歲,已婚男,酒店管理專科,工作5年,現在月工資3000,想轉行學編程,跪求建議?
怎麼樣的情況下你會覺得這份工作不能夠再幹了?

TAG:職業規劃 | 人生規劃 | 人生的抉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