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營銷是戰略,還是戰術行為?

這是企業必須要考慮的核心命題,是階段性發展還是持久性發展,值得深思和研究。


品牌的塑造、強化,乃至更新,都屬於戰略層面,確切的說是一條河流,由支流、雨水、泉水及各種水在不同階段,通過不同渠道融匯而成。時間周期會很長,具有持續性。

戰術層面的品牌營銷,可以具體到幾種表象、若干事件、若干行為、若干交織在一起的細節,但總體依舊應該基於戰略基準的考量。戰術這方面,總是在推陳出新。時代不同,經濟構成、消費觀念的不同,衍生出很多具體的戰術,而進一步,逐一落在更具體的"戰鬥"中。甚至同一次的品牌事件,在不同的地理區域,具體戰術也會大有不同。

品牌戰略是持續在進行的,最終導向的是一個或多個目標。但具體到品牌的營銷,卻是分階段,每個階段戰術也不同,可以說是階段性發展。

補充:最好的品牌戰略是產品(服務)本身,是從買方的消費體驗(或叫服務體驗)來考量整體策略。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這類對產品本身極度熱衷的企業,往往獲得更持續的壽命,甚至略高一些的利潤率。從這個層面而言,是切實的戰略,宏觀布局,細節著手!

(此問題較為宏大,不好回答)


在沒有看舒爾茨的《論品牌》之前,對這個問題也是感覺非常困惑,正如各位所說,首先是對品牌概念的模糊,品牌無處不在,但品牌概念也因人而異,根本就不存在一個達成一致的定義;其次在各自的界定下,品牌營銷的效果是難以度量和把握的,給人的感覺也是虛無縹緲之間,似乎能抓住,卻又瞬間即逝。

在第一營銷網上面也曾有過「品牌」與「銷量」的對壘,雙方針鋒相對各執一詞,但是誰都不能把誰說服。在各自的領域依照各自的經驗來看,自己所作的才是正確的。

廢話說了一堆,下面進入正題。

觀點基礎

區分戰略和戰術的一個角度就是時間。戰略是長期的,而戰術是短期的。對企業來講,一切都是為了收益,而長期收益和短期收益往往會衝突。品牌營銷行為同樣也是如此,而品牌更令人難以捉摸的是收益難以衡量,之所以會出現品牌和銷量之爭,癥結就在這裡。 品牌營銷衡量的兩個維度,一個是時間,短期還是長期;一個是慾望,態度還是行動。有人說「態度決定一切」,有些人說「行勝於言」,而我們也常說「聽其言,觀其行」,應該來說,這些都是對態度和行為一種理解。關於「思考、感知、行動」的關係,舒爾茨的《論品牌》提到了伍甘矩陣,個人以為相當具有啟發意義。 個人觀點

個人的理解是,品牌營銷既可以是戰略行為,也可以是戰術行為。而將品牌作為戰略行為時,品牌資產將成為一種獨特的資源,與資金、人力、專利、設備等有形或者無形資產一起,成為創造利潤和價值的必要部分。

不管品牌營銷最初的目的如何,品牌一旦建立其無形資產也隨之而來,若看重這種資產希望藉助其提高企業的銷售和利潤,降低企業在市場銷售方面的風險,必然需要對這一資產進行維護。因為一個統一的、強大的、獨特的品牌的投入產出比會更加合理。

從這個角度來講,品牌資產的建設、延伸、審計、維護等等都需要專業化團隊的精心的管理。長期來講品牌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行為,而短期來看,部門作出戰術規劃,協調長短期的品牌價值。

戰術性的品牌營銷這裡不再贅述,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很多,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迎合公司的短期銷售目標,財務目標。一個簡單的公式知名度所擔負的增加銷量和提高價格的任務:

總利潤=銷量×單品利潤=(單人購買量×購買頻率×單個區域購買人數×區域數量)×(單品價格-成本)


塑造品牌絕對是戰略行為。一個品牌的建立絕對不是集中砸廣告就可以一蹴而就的。什麼是品牌,品牌就是你的客戶(包括你的業務夥伴)能夠感受到的你的產品(服務)的一切內容。甚至,你公司前台的服務態度都可以影響你品牌的建立。想做好品牌,就必須做好產品、做好服務,甚至做好PR等等。所以,品牌絕對是戰略行為,而非戰術行為。


看企業規模和產業鏈定位。

對A企業來說,是戰術行為,對B企業來說,可能就是戰略行為。

行為本身沒有天然的「戰略、戰術」屬性,所謂戰略決策,是指影響大,牽扯廣的決策。

幾千把步槍的生產,在1000年前,叫戰略。

同樣的行為,放在今天的政府那兒,撐死了也只能叫戰術。

所以你應該看出來了,決定這個行為是戰略還是戰術的,是行為主體,而非行為本身。

在商業領域,例子是這樣的:

對索尼來說,隨身聽是它的戰略產品,這款產品為公司帶來的收益,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業務。

隨身聽本身,絕不包含天然的「戰略產品」屬性,但在那個時代,人們對便攜音樂播放器有巨大的需求,但市場上沒有任何同類產品,所以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在特定的公司那兒,它才是一款戰略產品。

如果當年發明隨身聽的是中石化,那麼它就稱不上是一款戰略產品(儘管是一款革命性的新產品),因為隨身聽帶來的收益跟壟斷能源企業的效益比起來,不過是九牛一毫,而且對於中石化未來在汽油分銷領域的布局毫無幫助,而這對於中石化來說才是真正重要的戰略決策。

品牌呢,也是同理。對於麾下擁有上百品牌的企業來說,品牌營銷不過是戰術行為。對於擁有強大研發實力或實施平台戰略的企業來說,品牌不過是產品的襯托。品牌營銷可不可以算戰略呢,可以的,只要這家公司沒有多少成功的品牌,除了品牌也沒有其他拿得出手的競爭力來源,那麼對他們來講,打造一個成功的品牌稱得上是戰略行為。


先說我的結論 :品牌營銷即是戰略,也包含戰術。同時品牌營銷貫穿企業發展的始終,即是長期核心命題,緊緊圍繞企業使命展開,也要根據企業發展狀況和階段性目標適時調整。

按照傳統的營銷4p理論,品牌屬於產品的外延,也可以說是擴大化的產品範疇,這裡的產品既包括實體產品,也包括服務、地區(比如景點)和概念(比如中國夢,三個代表等)。這個意義上講,品牌營銷就是在推自己企業的遠景和使命。

先佔個坑,有空再寫。


品牌絕對是戰略級別,品牌營銷行為則是戰略下的小戰術


正好在看相關方面的書籍,就試著說兩句吧

1、按照科特勒老先生的說法,現代市場營銷是圍繞「價值」而行動的,價值的選擇屬於戰略階段,價值的提供和傳播屬於戰術階段。通俗來講,我現在確定我要打仗的對象,確定之後,我就要以這個「對象」為假想敵,開始進行各項的準備工作並確保最終的勝利。選擇什麼是戰略,選擇之後如何達成目標,則需要戰術上的準備。

2、這麼說來,品牌營銷作為市場營銷中的重要環節或者說方面,應該是屬於戰術行為的。當然,屬於戰略或者戰術並不是最重要的,這些不過是給我們一個執行上的理論指導。

3、說到品牌營銷,其實是個太龐大的話題,這要涉及到你的產品或者服務的核心價值定位,這也就決定了你的品牌定位,同時,現實來講,最重要的是你的品牌建設的預算是否充足,這將極大影響到你的品牌建設和接下來的品牌傳播。品牌營銷某種程度上屬於營銷流程的後部階段,但其傳播成功與否的根本基於產品和服務的核心價值,同時後期營銷設計到運作策略,就不是我這個水平的可以多言的了。而且,談論營銷方面的話題,如果沒有結合實例,很容易陷入車軲轆的思維狀態,畢竟很多東西,說出來似乎大家都懂,卻又覺得似是而非,唉。。。

其實,本人對於營銷一直有一種偏見的,這東西本身是無形的,不是完全可控的,所以品牌營銷這東西,到底成功與否,標準也是在是不統一,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比如說現在的凡客,在我的周圍朋友之間,很難說是因為凡客這個品牌而購買,更多的時候,我們更大的動力來自於它的價格,當然,不可否認,對於我們這些草根青年來講,他的設計還不錯,這麼來講,凡客的品牌可能不算是「成功」,但是他的影響力、銷售額卻絕對是不可小覷的,比較之下,比如說二鍋頭白酒,沒有紅星之前,二鍋頭是沒有品牌的,如今紅星幾乎成了二鍋頭的代名詞,所以。。。

純屬胡扯,歡迎拍磚。


戰略吧。感覺做品牌目的就是為市場佔有率,原先做的小無所謂,賺錢就好。做大了不搞品牌很容易讓別人吃了。


品牌營銷是戰略,但落實到具體的執行層面上就變成我們經常看到的熱點事件、病毒營銷、爆款文,而這些行為都是戰術層面的。

具體看圖:

這是之前聽一個直播分享的總結,主講人是青山資本的李倩 - 知乎。(才發現倩姐在知乎上的職業信息還停留在格靈深瞳)

我的理解是,品牌也好,營銷也好,都是要跟企業的本質和三觀掛鉤才行的戰略,雖然品牌營銷大多的時候都會表現為方法、戰術上的細枝末節。

比如最近在杭州出現了一家往後卷餅店:門口排長隊,刷屏朋友圈,很多人都好奇真的有那麼好吃嗎?

去了現場的朋友揭秘,火爆的原因其實是拍照發朋友圈免費。

看上去,這就是一個小戰術,拍照發朋友圈給優惠,讓用戶在他的朋友圈幫企業打廣告,很常見的小戰術,很多企業都玩,包括玩爛的集贊送禮都屬於這類戰術。

但再進一步思考,這是源於免費營銷的策略,是源於商家讓利給用戶的觀念,歸根揭底是本質上的選擇。如果該企業是個預算上極其摳門的,那該公司根本就不會想這樣的戰術(雖然可以對營銷費用做大概的預估,但這類企業會避免這種不可控的成本)

再舉個大家熟悉的例子——杜蕾斯。

我們看到杜蕾斯的品牌營銷莫過於其強大的熱點事件海報戰術,每次有任何熱門事件杜蕾斯都會發出一款帶有套套元素的蹭熱點海報,然後就有很多品牌和企業,跟著杜蕾斯做海報(現在,逢熱點就出圖的「歪風邪氣」可能就是杜蕾斯帶的頭)。

但杜蕾斯的這個戰術本質上是源於他們的戰略。因為品類的特殊性(涉及「性」),導致他們無法在常規渠道(如電視、廣播等)去做傳播推廣,微博變成了他們的首選陣營,而他們產品本身的特殊性,又成就了他們的品牌戰略——從心理層面上來說,通過這種類似「嘴炮」的表達可以提供微弱的性快感,所以他們的熱點創意海報會有很多人主動轉發,這種心理就有點類似於小年輕傳播小黃圖、小黃片的滿足感。而杜蕾斯的戰略就是通過一次一次的刷屏行為降低用戶對套套的不適感,讓更多人接受這個產品。

而其他大部分追熱點做海報的企業,絞盡腦汁地寫金句,配圖片,但最後做的圖只有企業員工在發朋友圈┑( ̄Д  ̄)┍


品牌和營銷分開來看的話,品牌是長期的戰略,營銷是短線的戰術。

品牌決定你如何面對未發生的事情,確保一段相對長的時間內你的行為不會讓員工、夥伴和顧客感到迷惑,而營銷則是對當下市場和商業需求的及時反應。

國內的大環境下,「品牌營銷」應當看做「利用品牌做營銷」,是短線行為,可能來自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1、國內的品牌概念是由4A帶進來並由廣告或創意公司推廣的,所以出發點和落腳點很多都在執行層面。

2、國內客戶大多著眼於銷售,導致客戶理解「品牌」和相關的知識出發點和傳播效果的評估大多歸於「營銷」。

現實情況是:通過廣大agency和專家們的努力,雖然很多客戶從理論層面上理解品牌是上層建築,但是在真金白銀的商戰中會把品牌作為手段而非策略方向。如果以「國內談品牌和做品牌的人(無論是客戶還是agency)的知識架構大多還是由做營銷的經驗和看品牌類理論組成」為前提來看的話,這一看似矛盾的現象就可以解釋了。

品牌是一個長期投入的過程,一個不小心就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風險大大的,在謹慎的商業環境中,無論從高層到中層領導層面,分別對品牌和營銷進行投入,特別是長期投入一個不是短期能見到成果的項目,並不是一個容易得決定。

當然,我們換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到國內的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有品牌意識,也開始進行相關嘗試了。現在這個過渡階段是不可避免的,可預見的未來一定是分工更細化,由品牌公司與企業一同制定大框架,再交由廣告、活動、公關做傳播策略和創意執行,到時候,企業和從業人員對於概念的理解也必將出現新的調整。

最後,從勺子君的討論延伸下來,品牌的影響愚以為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

1、市場來看主要是產品和服務

2、企業來看則包括但不限於:人事、研發、團隊管理和激勵、流程、體制等。

品牌策略作為核心需要會根據企業自身情況來提煉和制定,以滿足在競爭環境下面差異化的需求。市場需求和品牌策略一起將決定產品和傳播策略,而企業發展和品牌策略結合則行程了企業內部品牌/員工溝通演繹,二者相輔相成


中國企業是偽品牌營銷。莫談莫談。

大家真正忙乎的基本都是怎麼快速賺點兒錢的技巧。

品牌比較成功的是三鹿、中石油、紅十字會、百度等企業,三下五除二就建立起強大的震撼力。令人髮指是中國企業品牌優秀的標誌。


問題本身說明不太專業。


品牌營銷,品牌層面是戰略,是企業的頂層 設計。企業和品牌應該先有差異化的戰略定位,然後圍繞戰略定位, 構築環環相扣、無可複製的配稱系統。

這個部分大多數人的理解很淺,只是把品牌當成廣告創意的一部分,把戰略當成戰術。

營銷是戰術,以品牌戰略為導向,當品牌去安排一切,統籌品牌營銷上的各個環節。戰術為戰略服務的,沒有整體的戰略導向,戰術其實都是亂打, 短期看或許還有那麼點點收益,長期看損害品牌。

在營銷上如果不能從戰術上升到戰略的高度,恐怕只能讓整個公司充滿著游擊習氣,盡會出來一些靠點子與新奇的策劃。

002


品牌營銷應分開來理解,若單純的說品牌營銷是戰術還是戰略這個命題既成立也不成立。品牌營銷的命運是品牌必須生存發展,必須前進,品牌死了,品牌營銷亦將消失,直到該品牌重啟,這條路上必然面對戰略和戰術相結合方能基業長青!

從時間性的角度講:戰略和戰術是有時間性的,戰術可因天時、地理、顧客心理用一時亦可重複用,戰略則長期悉心耕耘,戰略對於品牌的「選擇」是走哪一路該走多久?該堅持還是改革均需要戰略,而品牌營銷既是戰略亦是戰術,因無論時間長短均需戰略與戰術相結合,經過時間洗禮去驗證戰略中的戰術是否奏效,戰術的成功與否將時刻影響品牌的發展,這一點上能說明品牌營銷是戰術還是戰略呢?我個人認為品牌營銷在一個品牌中扮演的角色無法確定,需因時因地!

從中國企業結構上看:品牌營銷是一個品牌企業生存的發動機,它既了解企業的優劣勢和市場的大小,競爭乃至未來的發展?品牌發展到現在講究的是差異化和用戶體驗,一個品牌可能人才好、或產品好、或服務好、或渠道好、或廣告力度大、或選擇市場准、等等,這些是品牌營銷的內功,內功決定戰略的高度和戰術的執行力,品牌營銷在目前市場中樹立的角色歸功於國內的企業結構和產品。但品牌營銷這個職位屬於高層,中國市場大部分均不是職業經理人,核心權利和經驗主義結合的企業高層在市場中依託經驗,決策去指揮和堅持。品牌營銷扮演的角色是戰略!

從市場執行角度上看:品牌為提升業績或佔領市場、或生存等需要不斷的刺激市場,這個市場有屬於自己的服務的目標顧客群,品牌運營者依託「消費者的品牌認同感」去提升自身品牌的價值或引導顧客選擇自己,這裡面不斷的強調品牌的差異化,差異化中產生的印象並為品牌增值屬於戰略營銷,而一步步引導消費者過程中的每一步均屬於戰術,這些戰術也依託於品牌營銷本身的利弊關係,優劣乃至企業評估!若從市場一步步的變換角色更新角色所運用的品牌營銷扮演的是戰術!

總之,我個人不會過於強調品牌營銷到底是戰略還是戰術,也無法分清是戰術還是戰略?因為企業性質和屬性不一,在教育行業,以人為本是戰略,如何系統性教學以及調動學生積極性則是戰術,誠信服務是戰略,但品牌必須賺錢,需要生存,品牌營銷隨時變換角色去挖掘品牌的價值,去體現」品牌「的價值,戰略和戰術二者是共存的,品牌營銷不屬於任何一家,戰術重複用久了並帶動品牌長青,您說是戰略呢還是戰術呢?還是品牌營銷呢?說到底,」品牌營銷「是品牌一旦生存或發展的發動機,一旦品牌運轉了,品牌營銷就無法休息,需要帶動企業的人、

物去整合資源,去構思,去執行乃至成為顧客的生活的一部分,基業長青。

個人片語,若有不合,互相學習,學到老,改到老!


任何階段性發展實際都是為持續發展服務的,(如果能活得比較持久的話)。

因此絕不能一廂情願從產品出發,應當完全以消費者或者用戶為核心展開。品牌營銷應當能隨時調整,去無限接近需求,接近市場,贏得更大效益。

所以,個人認為在品牌核心價值既定的前提下,品牌營銷在實際操作中是更偏向於戰術的。


品牌營銷及基於品牌戰略規劃及品牌定位的戰術行為,是品牌戰略的落地執行。

品牌營銷就是利用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然後用產品的質量、文化以及獨特性的宣傳來創造一個牌子在用戶心中的價值認可,最終形成品牌效益的營銷策略和過程。

  最高級的營銷不是建立龐大的營銷網路,而是利用品牌符號,把無形的營銷網路鋪建到社會公眾心裡,把產品輸送到消費者心裡,使消費者選擇消費時認這個產品,投資商選擇合作時認這個企業。SEO營銷同樣需要做品牌營銷,並把簡單的SEO核心品牌營銷推廣方案先製作出來,詳情如下:

  1.明確目標

  首先我們做的是把做出優質、穩定的產品或服務,同時注入旺盛的生命力使其具備可持續性。這是做SEO品牌營銷的基石,建立品牌誠信的基礎,接著我們就要以產品為中心,明確我們的目標所在的行業、關鍵詞以及品牌詞的定位。

  2.明確目標用戶

  結合線下行業環境從搜索引擎上的競爭對手開始進行整理分析,弄清他們在消費者的目標用戶分別是哪些,以及他們的優勢和弱點,結合自身產品的優劣勢,取長補短,對目標用戶進行準確定位,判斷的主要依據是用戶的實際需求。

  3.明確目標用戶的特徵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對目標用戶進行準確定位只是第一步,還需要對他們有一定的了解認識,這是我們就需要對目標用戶的行為習慣、訪客屬性、地域分布、系統環境等多方面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總結出目標用戶的特徵。

  4.明確用戶群體集中的平台

  在了解清楚目標用戶的特徵後,接下來就需要尋找到他們「藏身之所」,一般經過長時間的上網,擁有同樣需求的目標用戶群往往會集中在某些平台,這些平台很好地為他們提供了互相了解學習的便捷服務,尋找到這樣的平台就相當於尋找到大量的準確目標用戶群。

  5.針對用戶特徵展示產品亮點

  正常的品牌營銷不可避免會有許多競爭對手,尤其是熱門行業或熱門關鍵詞,想要超越競爭對手,成功打造品牌營銷,沒有產品亮點將舉步維艱,但往往大部分產品很難有亮點,這時就可以利用之前的整合的用戶特徵進行亮點打造,具體方法因目標用戶而異。

  6.確定策略和方法

  當前期準備工作都確定網站,接著需要的就是確定策略和方法,策略包括

  品牌個性、品牌傳播、品牌銷售、品牌管理等,具體方法包括打造生動化的視覺形象、人性化的品牌故事、差異化的專屬元素等。

  7.將方案執行到底

  方案如果沒有被執行,那終究只是方案,但僅僅執行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做到的是排除萬難,將方案執行到底,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品牌營銷是一個漫長枯燥艱澀的過程,但一旦成功,回報相當可觀。

歐賽斯渴望與眾不同。

歐賽斯渴望成為立意高遠、格局宏大、思維深邃、洞察深刻、商業敏銳,渾身上下又充滿了創新的氣息的公司。

歐賽斯研究的是新時代背景下,面向新消費者,在媒體環境下的品牌及營銷突破之道;

1、泛90後消費群體崛起,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主權大幅度提升背景下的品牌及營銷突破之道;

2、 品牌傳播發生深度變革,傳播主陣地從電視端向移動端轉型時代背景下的品

牌及營銷突破之道;

3、 品牌傳播背景噪音指數級上升,消費者品牌接觸點大幅度增加的時代背景下

的品牌及營銷突破之道;

一個以產品為中心的時代坍塌了,一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時代到來了,世界的變化比想像得還要快,商業模式迭代的速度正在加速,一個通過新思維、新策略、新創意、新營銷用突破性的想法在新時代創造大品牌,成就新冠軍的時代到來了,這就是歐賽斯要做的所有事情。

歐賽斯不認為自己單純是一家策劃公司,或者說是一家創意公司,或者說是一家數字營銷公司,歐賽斯更願意認為自己是一家戰略與技術驅動型的品牌諮詢創意公司,歐賽斯認為當諮詢顧問懂得創意的時候是偉大的,歐賽斯認為當品牌開始擁抱數字化手段的時候是偉大的,歐賽斯是認為當嚴謹的商業邏輯與腦洞打開的創意發想相結合是偉大的,歐賽斯認為系統化的品牌諮詢與最前沿的技術相結合是偉大的;歐賽斯立志於用前瞻性的視野、時代發展的高度、對商業深刻的理解及洞察構築歐賽斯獨一無二的方法論體系。

歐賽斯渴望用領先的思想、正確的方法及多元化優秀的人才武裝自己,歐賽斯努力工作、深度學習,歐賽斯開放、共享、迭代、跨界,建立一個「以奮鬥者為本」的學習型組織,打造一個「不斷迭代、兼收並蓄」自我更新的知識管理體系。

歐賽斯認為要達到以上目的,需要實現統一及多元矛盾統一。統一即六大統一:價值觀統一、文化統一、方法論統一、形象統一、管理統一、財務統一;多元即人才多元、團隊多元、策略多元、創意多元、風格多元、設計多元。

歐賽斯認為思想是戰略、策略、創意及設計背後的根本源動力,思想產品及成功案例是歐賽斯的追求目標,也是本質。

歐賽斯如何做事

1. 以始為終:目標為導向

2. 三大思維基石:戰略思維(Strategic Thinking)、創意思維(Design Thinking)、數字思維(Digital Thinking)

3. 銷售力:短期、中期、長期的盈利能力

4. 一件事:頂層設計只能有一個主腦,每一個驅動引擎都需要系統化打造, 一體化成型。

5. 做正確的事,把正確的事做好:一個是頂層設計,一個是執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6. 跨界及融合:創意能力最強的品牌戰略公司及營銷能力最強的數字創意公司。

7. 開放及迭代:開放能打敗封閉,快速迭代將會打敗一成不變,這個是我們的做事方式,甚至是我們的信仰。

8. 正道誠信、真知灼見:思考、說話、做事的出發點是純粹善良的;真知灼見;至誠勝於至巧。


最近一些日子,最讓我有感觸的一篇專訪稿是《室內設計師》對梁志天先生的專訪,標題為《梁志天:每一個十年,我都在尋求變化》。

梁志天

1957年出生於香港,以現代風格見稱,善於將饒富亞洲文化及藝術的元素融入其設計中;1987年創立建築及城市規劃顧問公司; 1997年重組公司,成立梁志天建築師有限公司 (SLA) 及梁志天設計師有限公司 (SLD);2007年成立"1957 Co."品牌,進軍餐飲業;2014年及2015年期間成立三大新品牌公司——梁志天酒店設計有限公司 (SLH) 、梁志天國際有限公司 (SLX) 及梁志天生活藝術有限公司 (SLL)。

我建議年輕的設計師都看看這篇訪談稿,從梁志天先生的設計生涯的發展和變化過程中,我們實際上看到的是梁志天先生如何在這政治和經濟變化的30年中(1987年到2017年),去應變,去創造,去實現設計品牌之路的過程。

也有老一輩的設計師在與我談梁志天先生的時候,說到一些很久遠的過往,那時候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歷經這30年的發展,也都見證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沉浮,甚至在今天想起來,還會感慨良多,一如兒時一起玩耍的小夥伴今天已經離了很遠。

然而經營公司,我們一定要談的幾個問題:設計,管理,市場。

今天的中國市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我們獲得知識的能力比20年前要好太多,中國設計師在美學上的認知也越來越好,或者換個說法,我們與國際接軌的能力更好了,甚至很多作品已經超越了國際上的一些設計師。從這個層面上來說,設計師普遍成長帶來的好處是驅動設計師不斷創新,堅持設計技能的提升。昨天,我和設計師邦邦聊天,她說:「設計行業是一個非常殘酷的行業,如果不創新,就一定會被淘汰。」

設計師如果創辦公司,除了專業能力之外,又面臨了另一個課題,就是關於「設計管理」的問題,良好的設計管理會驅動公司的發展和設計的傳承、設計的創新,這個毋庸置疑,很直白的講就是,你一個人只能幹一個人的活兒,但是如果有良好的管理,會有一群人來干好這個活兒。梁志天先生在訪談中說:把一棵小苗培育成一棵大樹,甚至擁有自己的一片森林,多少人能做到這步?但說回來,一個公司也不止一條發展的路。一個公司可以只有兩個人,可以有二十人,也可以有一百人、五百人,甚至更多。像我從最初自己一個人做到現在一間四百人的公司,經營的方法肯定不同了,而這種變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實上,公司越大,對於管理的要求,對於市場和品牌的要求也會更高。

事實上,公司越大,對於管理的要求,對於市場和品牌的要求也會更高。關於市場的問題,最近,又開始有設計師跟我說,要做公司品牌,要用「非常規的創意的品牌手法」。在這個上面,我依然會說一個跟不同的設計師都說過的觀點:對於一個公司品牌來說,如果咱們的事業是要做很多年,那麼,把「品牌建設」這件事看作是「系統性的工作」會更好,創意是在執行過程中要去關注的點。事實上,這個問題我曾經遇到過很多次,在10多年的品牌工作中,實踐證明,一個好的品牌必然是要有系統性的戰略和規劃。

梁志天先生也在訪談中說:假如要回顧我的歷史,基本上我在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一直到現在快六十歲,每個階段都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轉變。這裡面有一些巧合的成分,但也可以說是我的一種計劃。1987年,也就是我30歲的時候,我成立了自己的建築設計公司。在最開始的三年是我一個人在做,而在1990年加入了一位合伙人,合夥關係一直維持到1997年。這十年里,我基本都是在香港做建築設計的項目,有跟發展商做的項目,也有跟私人業主做別墅類的項目。到了我四十歲的時候,就是1997年,我覺得對我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主要有兩個大方向的轉變。第一,我想我不能只做建築設計,還要去做室內設計......當時我把原來的公司一分為二,一家是梁志天建築師有限公司,另一家是梁志天設計師有限公司。

30年路程,其中經歷了多少艱辛,多少變化,放棄了什麼,堅守了什麼?我們無法去想像,雖然年輕人可能說:哦,那是多麼黃金的時代!可時勢造英雄,為什麼英雄並不多?梁志天先生的三個十年,顯然都是在應變大環境大趨勢的過程中的戰略應變,通過戰略布局,來實現設計、管理和市場的發展,在品牌建設上來說,把公司當做一個長期的事業和品牌來做,才成為了時勢造的那個「英雄」。在公司的品牌建設上,我們常常說真正的品牌塑造是基於公司的產品和服務,給出自己的承諾,真正的品牌,並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始終如一的承諾。

每個品牌人心中都有一個斯巴達

對於品牌人來說,有一場狂歡曾經上演在2015年7月22日,數十位老外帥哥,身穿棕色短褲和斗篷,以斯巴達勇士形象走在北京街頭,所到之處排兵布陣,大秀肌肉。「斯巴達勇士」引起了群眾圍觀,拍照,瘋傳,後來影響到交通,這場秀被朝陽警方終結,但也是朝陽警方的出現讓秀達到了高潮,100多個媒體對此進行了關注和主動傳播。後來證實這是甜心搖滾沙拉做的商業促銷活動。

這場活動在品牌人中常常被複盤,被稱為《每個品牌人心中都有一個斯巴達》。在針對快消品的時候,我們常常會非常重視營銷活動的創意性,但是你不得不承認,甜心搖滾沙拉本身在這個過程中,是有戰略和系統在支撐的,其背後在商業模式和產品的研發上面有用心,不然這場活動引發的突發情況可能直接導致品牌的消失。

金地天府城:豪請4萬杯星巴克

金地·天府城二期登場前,就來了這麼一出「前戲」:不僅4萬杯咖啡任君品嘗,還有外籍俊男靚女壓陣。大家究竟喝了多少杯?這不重要,關鍵是「金先生」的豪氣人盡皆知。

綠地GIC:全城尋「G點」

GIC對應「G」,都市槽點對應項目賣點,再加上「520」天時地利,這次打擦邊球的營銷還算成功。

恆大:全明星足球盛宴

小羅,里瓦爾多,菲戈,「風之子」卡尼吉亞……即使「恆大杯」2016南美VS歐洲全明星足球賽明言是一場營銷活動,依然有大把球迷蜂擁入場

在地產營銷中,由於商業項目的高額營銷預算,針對某一項目的營銷活動也會存在這種可能性,通過某個明星或是某種方式來吸引眼球,形成話題。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地產項目的預算量級和時間周期與設計公司的品牌投入有著極大的差異,而且不管好的壞的,這類營銷話題自然會被新的層出不窮的營銷廣告給覆沒。

范冰冰華師大遭斷電威脅被趕下台,馮小剛發飆

另一個擅長炒作的是娛樂圈,一個電影或電視劇的發行前,也會有相關的「非正常手段」的曝光,比如《我不是潘金蓮》的電影上映前,范冰冰到華中師範大學做活動被罵「戲子」並提前趕下台,范冰冰激烈回復某教授,這一事件得到了媒體的大量傳播,但事實上大眾很難辨別真假,品牌人會把這事跟炒作直接關聯。

用「非常規的手段實現品牌傳播和品牌關注」這件事,可以被廣泛用於快消、地產和娛樂圈,一是這些品牌商本身有很多資源可以去實現,二是這些行業話題更迭很快,不管好壞,事件本身引起的關注可能會被有效控制。

但是,對於一個公司的品牌來說,公司的存在會去到10年,20年,30年,甚至更久遠,尤其對於提供設計服務的設計公司來說,不管是規劃、建築、景觀、室內還是軟裝設計,設計是個很專業的事情,客戶為此要支付的是百萬或者千萬的設計費,購買的就是你公司的專業技能,如果僅憑「非常規」與「創意」的曝光,我想沒有任何客戶會為此買單。

今天的中國設計界,大多數的公司仍然還處在品牌建設的初始階段,在品牌創建這件事上,不要相信短期的廣告利益或「非常規的創意手段」能大於長期的品牌利益;不要把其他行業的「創意手段與炒作」硬套在這個專業上;在活動和話題的策劃中,「非常規」與「創意」一定要運用得當,也不能盲目跟風與模仿:

不是有了一個創基金或心設,就覺得抱團一定有作用,那這就是只學皮毛不看本質,有一句話叫「寶劍鋒從磨礪出」,這群人曾經堅守的歷史、他們在行業內和專業上所作的努力以及他們自身資源的力量也要去看;

不是總參加數十個人的論壇,就覺得自己牛逼,陪太子讀書的時間靜下心來練自己的功也很重要,畢竟今天行業內數得出名字的100多號設計師,絕大多數都是踏踏實實靠作品拼出來的實力派,還有更多並沒有那麼出名的設計師,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精心耕耘默默付出,等待有朝一日降臨的機會;

不是拍了個大片,就覺得一定會被傳播,本質上設計是個靠專業吃飯,不是靠臉吃飯的活兒,畢竟,跟你談生意的大多數還是地產公司的職業經理人,沒人會用職業前途去冒險用一個靠「炒作」出名的設計師。

像老一輩的設計大師的品牌之路那樣,品牌建設真的是一個系統的、需要規劃的、要有戰略的、持久的工作,每一個公司的品牌建設都應該基於其自身的條件和素材,制定適用於其自身的品牌戰略與規劃,因為公司品牌不是兩年三年的事,而是我們要為之付出一生的事業,在這點上,我認為「匠心」是可以同樣運用在品牌建設上的。「創新」這件事,還是要在尊重品牌資產和符合品牌理念的基礎之上,做好專業技術的基礎之上,去形成思考全面的、合適的、適宜的創新,不能捨本逐末。

哦,以上,純屬有感而發,與大家共勉。

———————————————————————————————————————————————————————————

大道恆美是植根於設計行業(建築|景觀|室內|軟裝 | 文創),專註於品牌戰略、品牌傳播、營銷管理和品牌設計的新型服務機構,我們以前瞻性品牌定位為靈魂,以策略性的品牌策劃及傳播,創意性的品牌設計,為客戶樹立在行業中一流的品牌形象並持續增值。我們以「讓世界認識中國設計」為初衷,以價值服務為導向,提供卓越服務,始終如一地為了客戶的成功而努力。從客戶角度:我們希望幫助客戶,通過品牌之路,如踏上大道,暢通無阻,一路輝煌,實現美境。從公司角度:大道當然,通過我們的專業,經驗和智慧的集合,能夠輕快自如地,去到一個更高遠和美麗的地方。更多觀點:大道恆美品牌傳播


所謂的品牌營銷,就是如何把企業塑造成為一個人的形象——有自己的性格、喜好、品性、衣著特點等等,然後廣泛交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如此看來,品牌營銷,就是一個人(企業)如何主動地感染別人(受眾)或者有意識地向別人(受眾)推銷自己。公司創始人、工作環境、企業文化、產品等等這些因素所組成的環境相當於一個人(品牌)的原生家庭,這決定了你的戰略,而如何提升自己(品牌)的內涵、如何穿衣打扮則是戰術。


戰略還是戰術,總是要短兵相接。在競爭格局中,如何吸引顧客,佔領心智,並通過長期有效的植入保留顧客就是此番戰的目標。


戰略行為。

品牌建設步驟。

明確使命

構思品牌故事

激發用戶群體參與

忽悠——造夢——畫餅

這些都可以拆分戰術來執行。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聯想手機放棄vibe品牌推出樂檬和moto的雙品牌戰略?
有一款男士香水前調是海味,中調是洗澡後陽光的味道,後調是松木的味道,這款香水叫什麼,哪裡能買到?
有什麼可愛的公仔娃娃?類似姆明這樣的?
有哪些剃鬚刀品牌值得推薦?為什麼?
為什麼澳洲護膚品牌 Aesop 在香港開了那麼多店鋪?

TAG:電子商務 | 市場營銷 | 品牌 | 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