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的繁榮是否歸功於英國殖民地?


若果「成為英國殖民地」是因,「繁榮」是果,則「所有英國殖民地都是繁榮的」。可惜很明顯與事實不符。

=====分割線=====

以下的回答,已經超越了原問的範圍,但筆者覺得有必要答下去。

日本在幕府時代,長崎出現略型的繁榮,因為當時長崎與定為與外國(主要是荷蘭)貿易的專用港口。

1840年之前,廣州一市獨大,因為清廷執行「一口通商」的政策,自鴉片戰爭後,沿海城市陸逐開埠,廣州的繁榮打了折扣。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了在戰後的香港身上,當然情況比較複雜,需要一些篇幅講述。

博奕與制衡:香港禁運歷史的解讀 ⊙ 王永華

1949年,在新中國建立時,美國就對中國實施「對華貿易管制」,通過《美國1949年出口管制法》禁止向中國輸送包括軍火丶鋼鐵丶車船在內的戰略物資。1949年11月22日,美丶英丶法等國舉行秘密會議,之後成立了一個不公開的「對共產黨國家出口管制統籌委員會」,因總部設在巴黎,通稱「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是美國遏制東方社會主義陣營鐵幕政策在經濟和技術領域的重要體現。巴統的建立,使美國在推行冷戰戰略方面多了一個新的工具。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後,美國政府宣布自1950年12月3日起對中國大陸及香港丶澳門地區的出口實行全面的許可證制度(以前只對戰略物資實行許可證管理),要求「美國應當運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國共產黨人從非蘇聯的來源獲得直接用於軍事目的的物資與裝備」「凡是一個士兵可以利用的東西都不許運往中國」,甚至包括紡織品和廢橡膠,從而對中國實行了實際上的全面禁運。

為使禁運更有成效,港英當局規定必須領工商署頒布的許可證方能出入口。凡是違反禁運的出口一律被判為「未得工商署准許證私運禁品出口罪」,即港英當局所稱的「走私」。「走私」的交通工具一旦被抓獲,通常情況下是扣押貨物並將當事人移交法院審判,若「違法」輸出屬實,除了沒收其貨物及交通工具外,一般罰款10萬元,重則判處三年徒刑。

香港在貿易丶政治丶軍事等方面對英國來說都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英國政府自然不希望意識形態差異帶來的中英衝突損害著自身利益。基於其一向奉行的實用主義外交原則,1950年1月6日,英國政府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最早承認北京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西方國家之一。

港英當局對美國採取了兩面派態度:在表面上懾於美國的強大壓力頒布了一道又一道有關禁運的法令,做出嚴格執行禁運的姿態;另一方面在暗中支持英商同中國大陸進行貿易,並親自「包私出口」,從中謀取利益。在港英政府的職能部門中,工商署丶政治部丶海關以及專門檢查貪污的「反貪部」擔負著查緝禁運物資的任務,他們很清楚把禁運物資輸往內地獲利豐厚的情況,也有很多辦法將禁運物資輸往內地。所以「朝鮮戰爭以後……這些機關都經常包私出口」。其他部門從上到下,也都將禁運視為中飽私囊丶發財圖富的良機,因此都爭先恐後地參與到「緝私」中去。

香港港務局還默許與大陸進行貿易,「它口頭上禁止船隻往來我區港口,但出口多采默許態度。由港來津船隻,出口關手續皆準備兩份,一份是偽造的(如出口到日本門司),一份是真的,到我華北港口,以防萬一。英艦為保護其商船,在遇到國民黨軍艦時常有敵對行為。」甚至「傳言當時的港督葛量洪及其夫人也涉嫌參與到海上貿易中去。」「葛量洪本人雖無直接參与,但其夫人則在本港銀行存款膨脹,美國中央情報局調查人員雖無證據證明其夫婦貪贓枉法,但是也有形跡可疑之處,遂把事實經國家管道送交英國,至此英國也無話可說,惟有換人讓步……」由此可以看出當時「走私」禁運物資的普遍性,也反映了港英當局對美國採取兩面政策,沒有真正執行禁運和「緝私」法令。

以下是一段蘋果日報的專題報導:

中共建政60年:香港故事韓戰篇(1950-1953)突破韓戰禁運  何銘思憶述 霍英東被水警一腳踢暈

霍英東生前好友何銘思憶述,後來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霍老當年也曾疏通警察,又親自出海探路,「佢試過俾水警一腳踢暈,呢啲生意唔易做。」不管是為賺錢還是為愛國,香港當時確是中共抗美援朝的重要補給站。

記者:張文傑丶林社炳丶陳沛敏

「凡是一個士兵可以利用的東西不許運往共產黨的中國。」1950年12月美國宣布對華實施禁運,翌年英國立即跟隨,擁有至少六丶七艘船的霍英東知道,這是一個機會。霍老生前引為知己的何銘思,今年已屆87歲,接受本報訪問時卻清楚記得,霍英東向他講述當年突破禁運的事迹,「佢話最初只系想做生意,後來先明白系乜嘢一回事,覺得系一件中國人要做嘅事。」

霍英東是水上人出身,戰後購入幾艘貨船,開展航運生意。韓戰爆發後,1951年初中共控制的華南企業在港搜購了大量戰略物資,包括鋅片丶鐵片丶橡膠和盤尼西林等,要找法子運到內地。曾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統戰部長的何銘思指出,那時霍英東被當局認定是偷運物資的理想人選,他只須負責運輸,運到深圳蛇口落貨,有時就經澳門運往內地其他口岸。

「呢門生意唔容易做」

何銘思形容,霍英東行事細心,事事親力親為,為確保行動順利,親自「上警車講數」,給錢疏通,取得當局緝私艇的行動消息。當時,霍英東住在六國飯店,晚上在窗前用電筒發訊號,指揮貨船何時出海,「佢系水上人家,知道風會唔會來。」

有時他更會親自出馬,先駕駛沒有載貨的船隻出海探路,但有次遇上水警巡查,「水警上船查唔到嘢,個番鬼佬幫辦嬲起上嚟,一腳踢落佢度,成個暈咗落地,佢視此為恥辱。」偷運物資始終存在風險,霍英東旗下的「黑貓號」就在偷運物資時遭水警和緝私船隻撞沉,「佢親口同我講過,話呢門生意唔容易做,相比起賣樓花,唔算系好搵到錢。」

話雖如此,經過三年的「走私」生涯,1953年霍英東已可拿出280萬元,購入利希慎家族位於銅鑼灣的使館大廈。霍英東轉為投資地產,更首創樓花制度,身家暴漲。不過,韓戰時他偷運物資到內地,卻埋下了他與港英交惡的伏線。

除了在實質上壟斷中國的對外貿易之外,香港還接收了大量南下的資金及技術,特別是上海的實業家。這樣,香港就快速地進行了殘酷的原始資本累積。閑話休提,直接上圖:

安利一下筆者有關香港的專欄文章:脫苦海的文摘【香港】

專欄短網址:http://blog.tokuhon.org

相關問題:

脫苦海:如何看待2015年十一黃金周赴港遊客大減?

脫苦海:有哪些關於香港的冷知識?

脫苦海:我想知道香港一般說方向是以東西南北來分的嗎?

脫苦海:去香港,到底從哪裡走?又快有方便?

脫苦海:香港有哪些跟內地不一樣的民俗?


繁榮,這個詞,太籠統。

按這個邏輯,

上海解放前的繁榮是因為被帝國主義殖民,而他們走了就應該沒落下去。

再對比一下,

深圳一直沒有被殖民過,沒接受過西方制度的熏陶,是不是也不應該想現在這樣繁榮。

其實問題問的很可笑,答案也簡單的很可笑,香港的繁榮在於地理優勢。無論香港,還是上海,他們都在沿海,一個長三角一個珠三角,在全球化的形勢下都必然成為物流集散地,物資帶動貨幣,貨幣帶動金融,金融帶動人才,人才帶動繁榮。而英國人看中香港的原因也就是地理位置好,知道有發展前途。

可以看出香港的形態更接近上海,暢想一下,如果沒有英國的殖民,香港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繁榮,擁有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因為與上海的競爭不一定有優勢,上海會成為更大的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這從解放前就已經看出來了。而香港可能只會發展成一般規模的金融城。如果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沒有了,國家的改革開放也就可能不會這麼傾斜廣東了,現在的我們也可能不會看到廣州和深圳的崛起,可能就像如今的南京杭州只能屈居二線了。

如果非說英國殖民給香港帶來什麼,那就是金融中心的國際地位,這確是英國人擅長的。但即使沒有,它也會成為國內能與北京上海匹敵的大城市。那種把英國人當做救世主的意識是不必要的。


恰恰相反,香港的繁榮完全歸功於PRC政府的領導,英國殖民是香港歷史上的至暗時刻。

英國殖民期間,香港人始終是被壓迫的二等公民,社會貧富差距擴大,階級矛盾激烈,是犯罪分子的天堂。無論是來自大陸還是越南的難民,大量逃到香港,給香港治安帶來極大危脅。所以那時的港片題材永遠都是警匪片、黑幫片,深刻諷刺了殖民政府的黑暗腐朽。

回歸以後,香港經濟騰飛,發展愈來愈好。每年都有大量的大陸遊客赴港購物,極大促進了香港奶粉銷售業的繁榮。香港的影視娛樂方面也湧現了一批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比如成龍大哥,指導《建軍大業》的劉偉強,以及香港人的女婿,吳京吳冷鋒同志。香港學生也積極響應團中央「走下網路、走出宿舍、走向廣場」的號召,身體力行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

總之,在PRC政府的領導下,香港的明天會更好。


是。

英國是保守主義,倖存者偏差,馬克思死了這就是真理。

回顧以前村長寫的保守主義。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zEyOTU2NQ==mid=2653021067idx=1sn=5dbe4b26a52fce3a043c94e7a9036694chksm=f1c96eb9c6bee7afbb13d357d6a628f226a71bc4fc3217e599942a91f1fda1e8a23a7bfc4a0c#rd

(導讀:英美保守主義產生的背景。)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zEyOTU2NQ==mid=2653021800idx=1sn=650f1b34057f451249b89b3c96891339chksm=f1c96b5ac6bee24c3566586157cc689b5c5107cb82c8f3cc833de97f6782516f08e48f34b36f#rd

(艾德蒙-柏克是保守主義從經驗升級為理論的關鍵人物。)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zEyOTU2NQ==tempkey=OTM2X0VVd01uNENwY3NTQU5KMno5djRJeFAxR05wWVl1Mml3dW5vMC12RS1vdWZUVEdoNVJsdl9fRkhYYlBPVTBCV1NkUE52LUdIb2M1M2s4WXB6ejI4WHM2amhBZUVHdk1kWk1FTWRwSTZ4YzNwNjhGNXMyYmhSaEtPSjkwam1MQXYybWRLZW9DNXVINFpFLTFKR2xoNnFBRGhKZGdKUmxZMTFXVjd5THd%2Bfg%3D%3Dchksm=71c969f946bee0efd8bc039d4cd0baf27def66fa4ecee2041015bb0370aed49e8ba138847de8#rd

(保守主義的邏輯認為發動世界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捍衛世界和平。)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zEyOTU2NQ==mid=2653020424idx=1sn=aaaf0adbe391a24cba3fdcee36954aecchksm=f1c96c3ac6bee52cee8de3d346d3fd2b469db08b1b41f9021acb0e55bf7eae1482dc7421e024#rd

(2016年11月,村長談保守主義價值觀對唐納德行為的影響。)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zEyOTU2NQ==mid=2653021855idx=1sn=42ec34eb20649219eb535e58d1c75914chksm=f1c96badc6bee2bb0ef9840733659045b5203fb74faba85938fe563a34cbe18baf60276180cb#rd

(一年後的2017年11月,村長再談保守主義價值觀對唐納德行為的影響。)


如果沒有英國的經營,香港絕對不可能發展成這個樣子的,深圳也不會發展成這個樣子的

當初英國人就是看中香港這個港口,然後要了,當年還是轉口港。

49年PRC之後,那香港肯定是轉口不成了,大量人口包括資本家融入,造就了工業起飛,和英國的政策息息相關,當然還要謝謝prc賣水賣糧食不然只能吃鐵了。

67年又大事之後,港英意識到要對華人更加寬鬆,而且要用香港作為看著PRC的重要地位,某港獨甚至認為香港人不滿不是因為迫壓而是惡劣的生活環境,著手大力興建公營房屋,70年代香港進行了經濟高速發展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今天觀塘,南區,葵青,沙田,荃灣,屯門的建設都是那個港督一手策劃的。

然後回歸啦,PRC與其是造就香港繁榮不如說是更加拉近與祖國的交流,並且成功令國家歸屬感降低。

總之,別說什麼英國人為了什麼利益才發展什麼的,沒利益的東西誰tm會做?事實是事實,70年代的確是經濟發展期,回歸後反而是大力推動了廣東發展(競爭),當年英國搞的玫瑰園計劃,不就被PRC說燒錢,斬了很多內容,導致現在東涌線難以加班(青馬大橋容量問題),當年PRC批評新機場浪費現在要建設第三跑道還不更浪費,沒有玫瑰園恐怕新界西北交通情況比北京還差。

這些是有目共睹的,回歸21年了,經濟是回升了,人心卻散了,政府不知道,反對派不知道,甚至香港人也不知道,我們要的,就是70年代那種默默為自己貢獻,靠著良好制度支撐的時代。

可惜人事物非,獅子山下精神體現不了香港現在精神。


八九十年代,香港電視劇火過一把霍元甲陳真馬永貞。

裡面的人物都以自己是中國人自豪。

假如真是英國帶來了繁榮

何以這些劇這些人物如此受歡迎?


題主知道香港為什麼繁榮嗎?原因有兩個,首先,香港有數量驚人的中轉貿易,其次,香港曾經是是大陸與西方交流的窗口。

首先,我們來看新加坡,彈丸之地經濟繁榮的驚人,不是因為被殖民,而是因為中轉貿易量驚人,催生了金融業,服務業,以及其它第三產業的高度繁榮。新加坡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地理位置好,馬六甲海峽啊,那麼香港為啥也這樣呢?原因很簡單,上海被封閉了,東亞缺少重要的中轉港口!曾經的上海可是遠東第一大都市,因為長江的船隻需要在上海換船才能出海,因為東亞各地的貨物很多都在上海集散。同時期的香港呢?只不過是英國人的兵營罷了。但是隨著新中國與西方交惡,上海的作用被極大的削弱了,這就催生了香港的繁榮。別以為香港是靠電影和金融發家的,沒有貿易繁榮就沒有資本繁榮,更不會有三產的大繁榮。現在再看,香港經濟衰退的很大原因就是上海港的崛起,沒有了龐大的中轉貿易體量,沒有了龐大的資金流,金融業不可能太繁榮,間接地,電影產業也就不太行了吧?

其次,香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中國與西方交流的窗口。很多貿易在這裡進行,很多資金在這裡集散。同學們不會真的以為新中國曾經閉關鎖國了吧?不僅是中西貿易促進了香港的繁榮,更重要的是中國和西方都高度重視香港,香港的價值尤為被凸顯,所以香港才會如此吃香。

所以,香港的繁榮是大陸造就的,香港的衰落也是大陸崛起的必然趨勢。英國人?他們只把香港人當二等公民罷了。總督是英國派的,政府部門首腦都是英國人,什麼時候聽說香港人投票參與英國選舉了?英國政體在香港的應用的確是對資本的發展有一定作用,但是完全不是決定性因素。現在很多香港年輕人面對經濟衰退,就認為是大陸的問題,真是可笑了。


香港繁榮是一個歷史上的偶然,是不可複製的。

不全然歸結於英國殖民統治上,也跟地理位置、時代背景、人民數量種族有關。


37年以前,西方電影的亞洲首映式都是在上海。沒有香港、東京什麼事。


應該說是中國人的生意頭腦加上英國人的嫻熟治理。英國認為香港成功的秘訣在於法治、公務員制度、經濟自由和自主的生活方式。

在1842-1997年的一百五十六年間(除了日本佔領的三年),香港一直作為英國殖民地,由擁有絕對權力的總督實施全面治理。香港的法律不得違背英國議會頒布的決定。直到 1985 年,英國議會通過了《香港法案》,才賦予香港立法機構有修訂或拒絕英國法案與決定的權利。在實踐中,總督對香港的統治是相當寬鬆的,他不干預社區的事務,對傳統風俗、宗教活動、社會習俗相當尊重。總督的職責是維持高效率的管治、法律制度、司法獨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公民權利,以及公平和合理的競爭精神。這是一種仁政的殖民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對經濟繁榮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在政治上,英國從來沒有將民主制度賦予香港,直到殖民統治的最後幾年,才開始改變這種情況。

1965年的香港殖民地時期街景


God save our gracious Queen!

天主保佑我君!

Long live our noble Queen!

保她尊貴命長!

God save the Queen!

天佑我君!

Send her victorious,

要幫她打勝仗,

Happy and glorious,

快慰再加威望,

Long to reign over us,

坐穩這江山,

God save the Queen.

天佑女王!

O Lord, our God, arise,

天主請你顯身,

Scatter her enemies,

趕走她嘅敵人,

And make them fall:

畀佢地沉降:

Confound their politics,

佢嘅政治亂龍,

Frustrate their knavish tricks,

佢嘅伎倆途窮,

On thee our hopes we fix:

搞番曬願景:

God save us all.

天佑女王。


問這種問題的多半是憋著壞的,而不是真心提問的。


(個人見解)香港能有今天的繁榮被人成為東方小巴黎,這個原因應該是多方面。英殖民導致的文化碰撞帶來了當時西方較先進的東西是有這方面原因的,但是他根本繁榮的原因還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的優越 當然也離不開大陸的扶持


推薦閱讀:

王祖賢——編年史,關於她你知道的不知道的都在這裡?
你心中的張國榮是怎樣的?
張家輝在香港電影的地位?
現在的韓國人還看香港電影嗎?他們對香港電影的看法如何?
唐鶴德先生是怎樣在藝術上成就張國榮的?

TAG:香港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