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王垠的博文《中國式母親》?

原文鏈接: 中國式母親


我媽被開除出中國籍了。


服氣。

自從我黑轉粉還滋滋滋送錢以後,我已為我已經可以全身心接受垠神對一切的批判……

然而千算萬算,沒想到垠神開始噴媽了。

這是垠神對我們垠粉提出了新的要求,突破自我挑戰極限,繼續粉垠神才是真愛粉。

哎呀,忘了匿名了。


為避免好幾億母親無辜中槍,建議改名為 《我那愛叨叨的老媽》。。。


一個人成熟獨立的標誌,就是從精神上斷奶。能夠理性認識到父母作為人類具有優點缺點和局限性,但是不再因此悲痛欲絕或氣急敗壞,也不需要從攻擊父母的過程中試圖獲得對自己童年不幸經歷的補償感。

顯然王同學還不夠成熟。


彷彿一下子明白了垠神為什麼會是這麼一個和諧性格……

我見過挺多這樣的母親,她們的孩子,除了錢賺得少跟有性生活以外,其實跟王垠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說都不玩知乎。

年輕人,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啊,他形式上是說「中國式母親怎樣怎樣」,但內核毫無疑問就是「我媽怎樣怎樣」,更悲傷的是,他明顯不具備直言「我媽」的能力,就好像他不具備在一家公司幹完不撕逼的能力一樣。

不要洗了,文盲裡面能出什麼多好的媽,而且,娘瘋瘋一窩啊。


有些人忙著劃清界線,聲稱這不是我媽。

有些人覺得這是在罵自己的媽,趕忙跳起來罵作者。

有些人覺得以偏概全,我媽好我媽棒,你有這樣的媽你呵呵。

有些人藉機嘲諷作者果然是個失敗人士只知道罵娘。

反正在這個時候,歌頌母愛是風險最低的,誰罵娘誰最沒出息!

虎爸虎媽早就當成正面形象宣傳了,何必還假惺惺地對「中國式」幾個字耿耿於懷?

如果以人數來算,恐怕這還算不上是大多數人的父母。

可否還有人記得,被關停的豆瓣小組「父母皆禍害」?

沒人關心,沒人反思,說父母不好的都是盧瑟!我們都是成功人士!


不過,我覺得作者這篇文章也是白寫,因為即將成為下一代「中國式父母」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是他博客的讀者:「可是中國的女孩們,你們可否不要再變成中國式的母親?」


《中國式母親》原文:

並非每個中國人的母親都是「中國式母親」,但大部分的都是。並非每個中國式母親都跟我感覺到的一樣,但也八九不離十。中國式的母親造就出中國式的孩子,中國式的孩子又有一半成為中國式的母親,這是一個循環…… 直到有一天,你接觸到很不一樣的文化。

在很小的時候,中國式母親教育你,要誠實,不要撒謊,對人要真誠。你聽了她的話,決定做一個正直的人。等你上了中學,卻發現她開始自相矛盾,她對你說:「看你們班上的小強,情商多高啊,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將來一定是當官的料。你為什麼不能向人家學習一下呢?智商不是一切。」 然後跟你講三國演義,爾虞我詐,中庸之道,情商…… 你本來想告訴她,小強今天搶了你的作業去抄,還欺負了女同學。可是面對這麼多對他的褒揚,你也不好說什麼了。

從小你就被老師教育,說母愛是最偉大的,母親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們養大,無私的奉獻,長大後你們要孝敬母親。是的,母親一把屎一把尿的養你,可是逐漸的,你發現這種「無私奉獻」其實是需要你付出代價的:你得聽她的話,忍受各種抱怨和嘮叨。一旦有意見相左的時候,你就會聽到她說:「我累死累活為了你,到頭來我還沒有對!」 於是你終於明白了,一把屎一把尿的代價是很大的,因為你得承認她永遠都是對的,即使你證明了她是錯的,她還是對的。

一把屎一把尿,還賦予了她無限制的嘮叨的權力,一切以她的標準行事的權力。每次當你或者父親好心要幫忙做一件小事,剛開始沒多久,就會被大聲喝住:「不是那樣子的!你走開,走開!還不如我自己來!只要我不動手事情就做不好,里里外外都是我!沒了我這個家可怎麼辦!」 你沒有嘗試新的做事方式的機會,你沒有犯錯誤的機會。甚至當你本來是按她的方式做事的時候,也有可能被誤認為「將要犯錯」,而被大聲喝住。

你納悶了很久為什麼會是這樣,好心幫忙總是被訓斥。到後來你和父親就什麼事都不敢做了,不是不想做,而是不敢做,因為幫忙做事等於挨罵。久而久之你發現了一個秘密,原來中國式母親就像大公司里的某些程序員,故意要寫出複雜難懂的代碼,讓別人無法插手。她們需要自己的「位置」,需要別人承認自己的「價值」,你去幫忙就等於在搶奪她的地位。她認為只有牢牢地把做事的方法掌握在自己手裡,你才會一直「需要」她,她才不會被人冷落。這就是為什麼她不讓你和父親做事,為什麼你們做什麼都是錯的!

中國式母親沒有明白一個道理,其實不管她做不做事,你和父親都是愛她的。愛不是一種交易,不需要你在物質上提供任何服務。

同樣的道理,中國式母親對你的關懷會過度的「到位」,讓你以為這就是「愛」。當聽見你打第一個噴嚏或者第一聲咳嗽時,她就會緊張地跳起來:「哎呀,今天什麼天氣啊!你穿那點衣服怎麼行,快把外套穿上!」 其實呢,人偶爾打個噴嚏或者咳一下是很正常的,也許是因為灰塵或者花粉,而不是生病,打一兩個噴嚏就不會再打了。實際上你因為感覺太熱,剛剛把外套脫了,現在氣溫超過 24 度,卻被下達了命令,要穿上外套!

如果你不穿,就不要怪她反覆嘮叨了 :p 嘮叨的內容從各種養生學家的傳道,溫差引發疾病,到說你是要風度不要溫度想吸引異性之類,都來了。中國式母親永遠覺得她的感覺就是你的感覺,她覺得冷,所以你也必須覺得冷,她穿很厚的外套,你也必須穿。你說她那麼愛你,為什麼就不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質,感覺和脂肪厚度,你也許根本就不冷呢?至少,她可以看看現在的氣溫嘛!

為什麼她要這樣做呢?因為她要讓你覺得,你永遠需要她的保護。中國式母親從來不「放養」你,她不喜歡你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即使你自己摸索出來了,她也要假設你不會照顧自己。她不給你犯錯誤或者吃苦頭的機會,這樣你就永遠也學不會那些離開了她可以耐以生存的技能。在這一點上,中國式的母親還不如母老虎,或者其它動物的母親。任何一種野生動物,都會培養它們的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這樣它們離開母親可以照樣生活得好。中國式母親這樣做看似愛你,而其實是因為自私。如果你離不開她,她就可以永遠控制你。

說到這裡,我想糾正一下很多人對於「愛」的理解。很多人都喜歡說,愛是一種責任。我覺得這是根本混淆的說法。愛就是愛,而責任就是責任。一個人可以為了愛而做一件事,他也可以為了責任而做一件事。同樣是驅動力,但愛仍然是愛,責任仍然是責任。

為了愛而做一件事,是跟因為責任而去做它很不一樣的。為了愛而做一件事,心裡想的是你愛的人。你為她做事的時候,心裡是美滋滋的,你的腦海里浮現出她為此而高興的情境。你對此沒有任何怨言,完全不計回報,實際上你想不起有「回報」這個詞。當然,你也有可能是因為體會到被愛的人的痛苦,而去做一件可以減輕她痛苦的事。但無論如何,你想的是這個人,而不是某種其它的「因果邏輯」。

這個時候,你想不起「責任」這種東西。不是責任或者傳統告訴你「必須」做那件事,但如果你做了,你愛的人就會高興,或者她就不那麼痛苦…… 你愛了,她開心了,這就是你要的結果,你還需要什麼呢?什麼都不需要。不需要回報,不需要對方聽你的話,不需要有人聽你抱怨。實際上你根本不會抱怨,因為愛已經化解了這一切的辛苦,它讓你快樂,讓你健康,讓你的臉上浮現出笑容。

但如果你是為了責任而做一件事,你只是因為某種「邏輯」或者「社會觀念」告訴你,那是你的責任或者任務,所以你必須做這件事,不做的話就會有不好的結果,或者會使你遇到更多的麻煩,或者讓你的「良心」受到譴責,或者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 總之,是恐懼在驅動著你,是社會在給你壓力。你心裡想的不是那個人(他的快樂或者悲傷),而是社會觀念,是某種不好的後果。歸根結底,你想的是你自己,為了讓自己可以逃脫困擾。你其實不是自願做那件事的,但你要假裝是自願在做它,並且是以「愛」的名義做它。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告訴你,愛是一種責任。其實呢,愛就是愛,責任就是責任。也許你愛和責任兩者都有,但愛仍然是愛,而責任仍然只是責任。也許起初有愛,後來就消磨殆盡,只剩下了責任。如果愛被消磨掉了,剩下來的責任仍然不是愛,它不能代替愛,也不能換回對方的愛。想想吧,要是對方感覺到你是因為覺得自己是一個麻煩或者包袱而做一件事,一邊做一邊抱怨,他會更愛你嗎?

明白了嗎?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母親不為孩子做很多事,但孩子卻很愛她。因為她們心裡有愛,所以她們也得到愛。愛可以驅動你做某件事,也可以驅動你說某些話,也可以驅動你去抱抱孩子卻什麼實在的幫助都不提供。這就是為什麼當小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你抱抱他,用心說一句「我的小可憐~」,比你立即跳起三丈高,做出十件事,為他解決實際的問題還管用。你要相信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會自己解決一些問題,他需要的更多是愛和關心,而不是你幫他解決問題!

很多人都告訴你,中國女人很為孩子奉獻。一旦有了孩子,就把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了。她們可以為了孩子而忽略丈夫,為了孩子,她們可以對丈夫指手畫腳。在她的心裏面,兩個人都應該是孩子的奴僕。如果孩子他爹要有自己的生活,偶爾忽視了孩子的需求,那就是大逆不道。有了孩子,生活中就只能有柴米油鹽,精打細算。紙巾都要反覆利用,這叫做節約。任憑你們當年如何風花雪月,也很難逃脫這個轉折點。

你的父親比你要慘,因為你發現做事要挨罵,那你可以不做。可是你的父親卻逃不掉。中國式母親做飯的時候,是會吆喝你的父親去幫忙的。來,給我遞一下這個!去,把這個菜給我洗了!這是必須的,做不好還要挨罵,做慢了要挨罵,做得好但不是按她的作法做的,也要挨罵。最後飯菜做好了,中國式母親會自豪的告訴你,這都是她的功勞!你爸做的怎麼可能這麼好吃!

經歷了這麼多「公司里的那些事兒」之後,你忽然醒悟了:中國式母親的一些行為特徵,跟你遇到過的最奇葩的 manager,其實沒有很大差別 :p

從你很小的時候開始,中國式母親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怕你「輸在起跑線上」,不惜血本送你去早教,各種培訓班。你好不容易有個周末,就是在培訓班度過的,都沒有玩的時間。按照她的說法,這些「都是為了你好」。

然後她會開始跟你講「其他人的故事」。這些「其他人」,可能是鄰居的孩子,親戚的孩子,或者名人的孩子。總之她是要告訴你,這些人有多麼的了不起,你要向人家看齊。看人家張叔叔的兒子,上了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出國工作!從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清華北大」,被灌輸進你的腦子裡。彷彿除了清華北大,其它的學校都不算是大學一樣。

總之,中國式母親從小就在孩子的心中樹立起「攀比」的心理,所以很多中國人不跟人比心裡就不舒服。甚至有些中國心理學家公開宣揚:快樂的來源在於比較。我掙 5000 塊錢,要是不看到別人只掙 3000 塊,我怎麼會快樂呢? :p

你聽了她的話,奮發圖強,立志要出人頭地。最終你不但上了清華,還上了常春藤聯盟,受到高人指點,世界級大公司信手拈來。但你明白了一個道理,出人頭地並不能給人帶來快樂,跟人比較是「不快樂」的來源,而不是快樂的來源。

然而每次你回到家,仍然聽中國式母親在說同樣的話,跟當年一點沒變:「人家某某的兒子在本地的軟體園工作,一個月能掙一萬二呢!都生了兩個小孩了!」 「看電視上這個本地某某大學畢業的,人家現在搞大數據創業,都上了經濟半小時了!」 你問,大數據是什麼你知道嗎?她說,不知道,但人家上電視了!

你多希望母親只關心你和父親,關心「我們家的事」,關心如何享受眼下的幸福生活,但她總是喜歡跟你說「其他人的事」,而且這些人好些你甚至都不知道是誰。她的嘴裡幾乎永遠是其他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他們的生活如何。她坐在你面前,她的心卻不在那裡。她的頭腦里充滿了各位億萬富翁養生專家人生導師的話,她的鄰居,鄰居的兒子和媳婦,他們的工資水平,媳婦的年齡身高顏值,她今天在超市遇到的素質低的人占超市小便宜的人,想占我們家便宜的親戚,二十年前受的各種委屈…… 你想大吼一聲:這些關我們什麼事!但你知道吼出來也沒用的,因為每次她都說:「我只不過說一下……」 然後你就想起了『大話西遊』里孫悟空頭痛欲裂的痛苦 :p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式母親開始告訴你,要「走關係」。因為別人都走關係,要是你不走,可別怪辦不成事。為了讓你可以上大學,為了擺平一些事情,她會開始研究送禮要什麼檔次。如果事情沒辦成,她就會開始遺憾是禮金沒有走到位。要是你上醫院,她會研究如何給醫生紅包。因為她聽說,要是你不送紅包,小心你的小命!即使醫生一看就不是那種人,婉言謝絕,她也會堅持認為人家是嫌禮金不夠。

每次你出門去另一個城市,中國式母親都會跟你說,我聽說你的高中同學某某在那個地方,你要不要他的電話號碼?你說二十多年沒聯繫的人了,都不知道變成什麼人了,為什麼忽然要找人家啊?她跟你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硬是要東拉西扯找到你的高中老師問別人的電話號碼。她平時喜歡跟你抱怨某位親戚「無事不登三寶殿」,有求你的時候就來找你了,但現在她的做法,跟那位親戚不是一樣的嗎?為什麼總是想到要靠什麼人,或者利用其它人呢?她似乎不明白物以類聚的道理。如果二十年都沒有聯繫的人,恐怕根本就不是一類人。現在去找人家,話不投機碰一鼻子灰的概率恐怕更大一些。她沒有明白,同學或者親戚其實都不一定是朋友,而且很有可能不是朋友。真正的朋友不需要是同學或者親戚,而只需要是心靈相通的。

等你上了大學,離開了家鄉,中國式母親開始廣泛吸收網路上的各種信息。信息高速公路,讓她大開眼界。她的信息來源,包括了各種名人政要,專家,教授,明星,留美博士…… 但不包括你!她對這些人傳播的信息不加判斷的接受,然後通過網路給你發小廣告。內容一般是:某某富豪說了什麼話,某美國大公司的前副總裁說你要怎麼做人,某某留美博士說美國多麼多麼的好,著名博物館館長說不可以跟老闆說想漲工資,健康專家說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都有害……

等你去了美國讀博,就經常收到關於美國的各種消息。聽說某州遭了颶風,有沒有影響到你啊?我看人家留美博士某某的博客上說,在美國公司里,大學裡要怎麼混,你學習一下吧。這個『美國公司 HR 如何選擇候選人』,『特朗普的新政策』,你參考一下吧…… 於是乎,你就發現各種跟你有關沒關的信息,你早就知道卻不屑一顧的信息,陸續到來,目不暇接。中國式母親從來沒有出過省,但她認為通過網路上的各種名人,專家,留美博士的博客,她比你還了解美國。

在中國式母親的眼裡,你永遠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孩子。你在美國讀博,你也有博客,但她更相信其它「留美博士」的博客。因為你是她的孩子,所以你在她的心目中什麼都不是。你只是她的孩子,你沒有發言權,你的話無足輕重。她只聽這些人的話:專家,教授,富豪,明星,今日頭條。你的博客喚醒了許許多多的人,讓他們擁有了自己的思想,卻沒能幫助你的母親。她仍然在被各種媒體名流洗腦。從某種意義上說,你失敗了,因為你的母親認為你是失敗者。

中國式母親為你付出了一切,為你做牛做馬,累死累活,她們認為這就是母愛。當她們很驚訝的發現,你其實很煩的時候,她們不知道為什麼。她們認為這很不公平,她們開始憤世嫉俗。為你無私奉獻的那個人,為什麼不是你最愛的人,反而是厭煩的人?

原因是很深層的,簡言之,因為那不是愛。被中國文化所讚頌的「無私奉獻的母愛」,其實混淆了「物質」和「感情」。一把屎一把尿,給你做飯,為你做各種事情,給你買各種東西,雖然值得感激,但那些都是物質,而不是感情。雖然物質的付出可能是因為愛而產生,但物質永遠不等於愛。愛是一種感覺,而不是一種交易。

雖然她們可以為孩子累死累活,然而她們卻可以好幾年沒有擁抱過孩子。當她們覺得自己在「付出」的時候,她們可以不停地嘮叨和抱怨,折磨你的耳朵,甚至讓你發狂。我付出了,所以我可以折磨你,不尊重你的價值和感受,讓你感覺不到愛意。但我仍然要把這叫做「不計回報的付出」,「偉大的母愛」……

沒有聆聽孩子的心,不重視感情,以至於完全不理解孩子的感受。這就是為什麼當她們自己感覺冷的時候,就會把孩子也用厚衣服裹得嚴嚴實實,結果孩子熱得渾身大汗,想脫下來。她們會對孩子說:「不要脫!會著涼的!」

如果你仔細聆聽孩子的心,就會發現他在說:媽媽,我不需要你為我做什麼,不需要你為我累死累活,那些都只是物質的,我會照顧我自己。我只需要你付出感情,聽聽我在說什麼,理解我的感受,理解我的價值,因為那樣我才會感覺到愛。

中國式的母親,恐怕已經無法改變。可是中國的女孩們,你們可否不要再變成中國式的母親?


快40了還在抱怨爹媽??這就很厲害


我感覺就是在寫我媽,簡直一模一樣~


只接觸過中國母親,我很愛她。

還有記得時常關心自己的母親,不要經常問候別人的母親。


不是很懂最近是怎麼流行起來提取不愛上網的人中某些特性開始以點概面掃射全部的?

油膩的中年男子?中國式母親?就欺負爹媽不上網唄。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答主把王垠的這篇文章粗暴地概括為「噴媽」。不知道他們是沒有認真看,還是他們只看到他們想看的部分。

在原文中,有這樣的段落:

「中國式母親沒有明白一個道理,其實不管她做不做事,你和父親都是愛她的。愛不是一種交易,不需要你在物質上提供任何服務。」

「如果你仔細聆聽孩子的心,就會發現他在說:媽媽,我不需要你為我做什麼,不需要你為我累死累活,那些都只是物質的,我會照顧我自己。我只需要你付出感情,聽聽我在說什麼,理解我的感受,理解我的價值,因為那樣我才會感覺到愛。」

看了上面這些段落,我實在無法接受很多答主對這篇文章「噴媽」的概括。

然後再講講我對這篇文章的看法。

先講瑕疵,當然是有點以偏概全、主觀臆斷了。

其實王垠在最開始也出於嚴謹提了一句「並非每個中國人的母親都是』中國式母親』」,但接著一句「但大部分的都是」,轉身就掉坑裡了。後文中,在描述某人母親(:-&>)的各種惱人言行時,都推廣到「中國式母親」這個概念下,說得好像中國的大多數母親都會做出這些事,也不合適。

再來說說這篇文章讓我欣賞的地方:

看看這個問題下的諸多回答,就能發現,王垠的確抓到不少中國母親的某些特徵,讓很多人產生了共鳴。即使你的母親不是這樣的人,你也會覺得王垠描述的形象特別鮮活熟悉,甚至直接讓你聯想到某個阿姨。

更有意思的是,王垠不光是抱怨了一下那些惱人的言行,還清楚地指出了產生這些言行的本質原因,其中大部分我都同意。看清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所以這篇文章並不完全是毫無意義的抱怨。

總的來說,我覺得這篇文章就像他的其他一些文章,不能讓我完全認同,但的確讓我頗有收穫和思考。


看了下,其實感覺他寫的還不錯,早十年五年,可以考慮下投稿《讀者》《看天下》。

並非每個中國人的母親都是「中國式母親」,但大部分的都是。並非每個中國式母親都跟我感覺到的一樣,但也八九不離十。中國式的母親造就出中國式的孩子,中國式的孩子又有一半成為中國式的母親,這是一個循環……

直到有一天,你接觸到很不一樣的文化。

王在開篇就點明,此文中刻畫的是一個抽象化的舊式母親形象。

從小你就被老師教育,說母愛是最偉大的,母親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們養大,無私的奉獻,長大後你們要孝敬母親。是的,母親一把屎一把尿的養你,可是逐漸的,你發現這種「無私奉獻」其實是需要你付出代價的:你得聽她的話,忍受各種抱怨和嘮叨。一旦有意見相左的時候,你就會聽到她說:「我累死累活為了你,到頭來我還沒有對!」 於是你終於明白了,一把屎一把尿的代價是很大的,因為你得承認她永遠都是對的,即使你證明了她是錯的,她還是對的。

這篇文章中這樣的描述很多,認證去考證細節,大腦中大概率應該是會想到幾個大娘的。說明作者對於過去那個時代的生活,觀察是非常仔細且認真的。

久而久之你發現了一個秘密,原來中國式母親就像大公司里的某些程序員,故意要寫出複雜難懂的代碼,讓別人無法插手。她們需要自己的「位置」,需要別人承認自己的「價值」,你去幫忙就等於在搶奪她的地位。她認為只有牢牢地把做事的方法掌握在自己手裡,你才會一直「需要」她,她才不會被人冷落。這就是為什麼她不讓你和父親做事,為什麼你們做什麼都是錯的!

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分析,邏輯不嚴密但也算清晰,還算恰當。

後面就是差不多了,舉例子然後分析分析,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就不貼了。

中國式的母親,恐怕已經無法改變。可是中國的女孩們,你們可否不要再變成中國式的母親?

最後總結全文,沒寫為什麼中國式母親無法改變,這算是個敗筆。然後呼籲中國現在的女孩們,不要變成題中寫的這樣,跳出第一段寫的循環論。

全文完。

這篇文章其實還算不錯,作為一篇雜文。有效的結合了自己的實際經歷,條理清晰,邏輯沒什麼太大的問題。而且作者其實並沒有想指責某個具體的母親,據我看,更多的是指責的那個時代的風氣,並期望不要影響到下一代。

但是本文實效性不是特彆強,他描寫的是70.80和部分90後的母親群像,是舊式的母親影響。但時代在發展,部分90後母親和00,10後的母親形象和作者描述的形象比,已經改變了太多。他所說的風氣,內核流傳了下來,但表現形式已經變了太多。

總得來說,不在文化崗這麼多年還能熟練使用寫作技巧寫出這篇雜文,說明作者在基礎教育階段作文分數想必不會太低。(滑稽


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實王叔叔是想借中國式母親的一些缺點去批判大公司占坑不動的程序員。。


這文章應該改名為《喪偶式教育的弊端》


不對這篇文章發表完全贊同或完全反對的看法。

沒想到這篇文章被樓上這麼多人噴。據我觀察確實存在這樣的母親,但是也不是所有母親都是這樣,比如我母親就比較理性。畢竟逼乎都是高素質群體,如果大家覺得自己的母親沒有這些問題,應該感到一絲慶幸和驕傲。

「中國式母親」這種「中國式」說法顯然是以偏概全的,當然不可能所有媽都有問題,也並不是只有中國媽有問題,也不一定王垠就是在批判自己媽。就像「中國式過馬路」這種稱呼一樣,都是客觀存在的群體,但是顯然不能理解成中國全體人民獨有的。

這篇文章的思想和《巨嬰國》等書有些類似之處,這本書把中國式家庭整個的惡性循環全批判了一番,如果能平心靜氣讀一讀了解一下「異端思想」我覺得挺好。當然贊同不贊同自己本身也要判斷,畢竟心理分析嘛,很難像物理一樣能搞得非常令人信服。我只能說這些書的觀點有部分可取之處而已。

最後在反中醫等異端思想回答下習慣性匿名。誰叫不是所有人都能心平氣和地討論,而總是代入自己的情緒呢(逃


終於念完好的學校,找到好的工作,談了好的女朋友。

-

反而回想起和母親相處的一個細節。

"楊雲帆,媽媽對你最大的期望,是身體健康,開開心心就好,但你要想明白,不學習,是不是能讓你一直開心。"

這是媽媽在我高三考試四百分,全班倒數第一名時,對我認真說的話。

-

看了文中的母親,非常慶幸。很多時候我們想要一個梨。母親給我們蘋果,然後講,我所有的就是這個蘋果了,都奉獻給了你,你怎麼不爭氣。然而我根本不需要蘋果。


其實某種程度上還挺有共鳴的。

不過我從幾年前開始就已經不會再想這些了,因為我已經認識到,既成事實的東西改變不了,只能去適應。有時候,應對父母,就用巧妙的言語應付一下,讓他們開心就行了。

人生終究還是要靠自己的,責怪父母是沒有用的,沒有建設性的,解決不了問題的,實際上是對自己軟弱無能的一種發泄,也是不成熟的表現。


簡直就是我媽。。。

我媽的經典語錄就是:「我是你媽,你不能跟我講道理」


這個確實就是我媽。。。

我感覺我媽在玩RPG遊戲,她覺得每次她做了什麼我就該得到什麼經驗加什麼技能點。

經驗長得太慢我要被罵。

經驗只能加一個技能點她會不爽,怎麼不能多加幾個呢?

你數學已經滿分了!別天天搞數學了,多學點語文加加語文技能點吧!

初中這破關你都打不到全年級第一,垃圾角色!

簡直了。。。


普天之下皆他媽?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王垠新博文《經驗和洞察力》?
聽說王垠加入了微軟,是否屬實?
如何評價王垠最新文章《關於離開美國的決定》?
如何評價王垠的《如何贏得技術爭論》?
如何看待王垠最新更新的博文《一個人的罷工》?

TAG:王垠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