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考古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作為一名即將升博的考古狗,我對自己所從事的這門行業真的是又愛又恨,它影響了我很多,同時也改變了我很多,現在我開始相信你的職業會對你個人的為人處世和思維方式產生幾乎是決定性的影響,畢竟和「她」朝夕相處(???????)?,有點「夫妻相」還是很正常的hhhh
首先,和別人討論任何問題都要考慮實物性證據和邏輯能否解釋清楚這個問題,這也是我平時不輕易在知乎回答學術性較強的問題,解釋不清楚不如不說。現在在知乎微信公眾號上很多回答和文章,完全不考慮實物資料是否支持論點,純憑嘴炮和唯心主義證明問題,打情感牌來泯滅證據和邏輯思維的重要性,我現在在知乎比較支持論點論據論證充分的回答和文章,哪怕長一些我也能夠看完,這些文章都是相對客觀的(不引用孤證,能自圓其說),最討厭的就是那些純憑臆想和YY,而不願意去網上搜集資料的文章,我在知乎和貼吧上看到很多將考古和盜墓相提並論黑考古的文章,很多都是無腦黑,人云亦云,或者是陰謀論,國家串通考古學家挖人祖墳建博物館收門票,我覺得收的都是這些腦殘的智商稅(?_?)ヾ。而這一習慣的養成,和看了無數篇優秀的論文和發掘報告絕對有著密切的關係。
其次,交了更多的朋友,雖然我不愛喝酒也不太能喝,但是到了考古工地,大家一起流汗,一起挖土,一起洗陶片,一起畫圖編報告,這種集體感情不是大學宿舍那種各玩各的,有事沒事吃個飯所培養的感情要深厚的多,可以說正是大三去新疆的實習堅定了我繼續學習考古的熱情,在實習期間除了可愛的同學們,我們也和當地的人民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真不是開玩笑的,直到兩年後的現在,我依然會不時和當時新疆給我們做飯的大叔發發簡訊,有的時候還會視頻聊天,實習真的是我心目中最美好的記憶。
在學習考古的期間我也讀了很多書,各個方面都有涉及,因為在田野發掘中碰到的問題和發掘到的實物資料是多種多樣的,什麼學科的問題都有可能涉及到,地質的,生物的,氣象的,歷史地理的,藝術的,只有想不到沒有碰不到,這也督促了我這幾年「廣撒網」,鍛煉了我從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還有就是審美能力有了欠缺,服飾一切追求耐磨舒適,美觀放到了其次,導致有一點直男審美(??ω??),家裡也在我實習期間處理了不少我姥爺老爸的舊衣服。實習可以說是最充實的時間,每天就是上工,不用想啥別的(除了中午吃啥就是晚上吃啥(*?▽?)),每天飲食和睡覺都特別規律,身體也強壯的倍兒棒,然而一回學校開始複習考研和寫論文,就完全相反了……還是懷念實習無憂無慮的日子(???)最後學習考古是我對中國考古學這個行業有了深刻的認識。中國考古學起源於金石學(可以說就是知識分子搞的收藏文化,今天的文物收藏走的也是這個路子,但和考古學有本質的區別),但在西方田野考古學和本國豐富的文化典籍的影響下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學科特徵,補史證史只是它的目標之一,但絕不是全部,真正的考古學,是要在對實物資料(除了與文獻對照外,還有相關科技數據)和文獻資料的充分研究和闡釋下,對中國文明的起源、文明演進發展的內在機制和規律以及文化因素的傳承與融合進行清晰充分的解釋,為了解與復原我們曾經經歷過的時代歲月提供堅不可摧的論據和論證。雖然距離這個理想還很遙遠,但俗話說,沒有理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我相信只要每一位考古工作者都能堅定本心,公誠勤樸,最終會一步一步無限接近這一理想和目標。誠摯希望每一位學習和想要學習考古相關專業的同學們都認真的思考自己學考古的原因和最終追求,在理想和現實尋找出自己的道路(?>︶<)樓上看到學長學妹們的回答了,感覺咱們院刷知乎的真多啊……感覺大家都答得很嚴肅很完善了,我來寫點東西賣萌騙贊~(≧▽≦)/~
首先是有的時候一些術語會極大地干擾到生活?(? ???ω??? ?)?,腦內不自覺地就開始複習某些知識,當然這也可能是讀考古讀傻了是怎樣一種體驗。以下舍友@劉氮氮提供的段(栗)子(子)兩則:
和舍友在等公交,來了一輛公交寫著某站「沙井村」。死活覺得這個地方自己曾經去過,但是又的確沒有去過,後來想起前幾天剛剛做過沙井文化的ppt……
去聽史航老師的談話,他說自己很喜歡收集名人親筆信,說自己有安徒生的親筆信。堅持認為他說的是安特生,並因此認為史航老師也對考古和地質有著極大興趣,直到被邊上人提醒……
其次是從此會對文物有著很大的包容心,再也不覺得大多數文物丑了。在陶瓷器實驗室自己捏過陶器之後,再看看仰韶、河姆渡的陶器,只想撲通跪在古人的麻布衣服下○| ̄|_而且想想地下的保存環境,也就對那些所謂「面貌如生」的濕屍們有了深厚的感情,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會害怕了O(∩_∩)O
最後是滿足了好奇心。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鏟子挖出的是漢代的灰坑還是宋代的磚墓, 也永遠不知道明天是無所事事地繼續刮面還是緊張地清理遺迹、畫圖,是和民工大爺大媽嘮家常還是氣急地跟他們喊「再亂刨扣工資」……除非今天下大雨,那明天一定是水下考古~(≧▽≦)/~
好吧以下是嚴肅的內容,來看賣萌的可以走了。
一是能夠感受到歷史跨越時空的溫情。某位老師課上講過特別戳我淚點的一句話是「所以在西安學隋唐考古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開校門就是唐城牆,我們就坐在清明渠的遺迹上講清明渠」。看唐實際寺的資料,也能看到「東至學生食堂,西至教學八樓」這樣的句子,很容易在腦子裡勾勒出大概的範圍,能想像善導大師、鑒真大師的跫音,就曾回蕩在我們所踩的土地上。
二是能體驗到心靈的平靜。原話是浙江省所的孫國平老師說的「考古或許不能幫助你安身立命,但是它可以帶給你心靈的平靜」。好像北大畢業的老師都會比較講情懷,相似的還有趙暉老師說的「考古能凈化人的靈魂」。但是我在工地的時候確實體會到了這一點。本來我是個特別容易失眠還有起床氣的人,但是在工地上每天我很穩定地十點多睡五點起,帶著清晨柔和的陽光去上工。方圓幾百米幾乎沒有住戶,晚上我們是唯一的燈光,但是不但不怕,反而很安心。這大概就是考古的魔力吧。
這也是為什麼我心心念念一定要讀考古的原因:精神上的極大滿足。
Change log:
30/04/17第二次修改,修正少量語法、上傳一張照片
29/04/17第一次修改,修正部分語法、在2.社交體驗下加了點東西。
-------------------------------------------------------------------------------------------------------------------
我會告訴諸位,作為一個考古學的大三學生我等這個問題等了多久嗎??所以首先要感謝題主提出這個問題!謝謝!
然後在回歸主題之前,先交代一下背景:
在下是加州大學倫敦分校,哦不,倫敦大學學院(UCL) 考古學院BA Archaeology大三畢業生(英國本科三年制),最近正在沒日沒夜地趕論文。跟考古學的淵源大概還會比大學早幾年,在此不做贅述。所以說如果要按背景細分,在下想分享的是在英國學考古的體驗,但是因為題主沒限定地域,所以斗膽過來分享一下。
(加粗加下劃線的是重點或者槽點)
以下為回答正文:
體驗類問題的回答格式有很多種,可廣可精,不知道題主最關心哪一方面,所以就整體來講一下。首先拋出一個在下認為比較適合的考古學的定義:
考古學是一門主要依賴物證來探索過去人類活動的學科。(註:考古學的定義有很多版本,此為在下認同的版本,受了英國考古學派、倫敦考古學院派諸位先烈等多方面的影響)
1. 學業體驗(1.1比較學術,1.2更加好玩)
考古學下分支眾多,在下所在學院光本科就有理科考古學士、文科考古學士、文科考古與人類學士以及文科埃及考古學士等等,除了前三個分支每年都有相對穩定的招生以外,其他分支都是「教授和資源都在那裡,就看今年有幾個學生報了」的狀態。每個分支第一年大致學的差不多,從第二年開始分道揚鑣(最後的相愛相殺我這兒就不提了)。但是,無論哪個分支,都有共性,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極其依賴腦!子!和!身!體!。
1.1 腦子篇
考腦子一考閱讀理解以及信息檢索能力。眾所周知,考古學是一門十分晦s...哦不,『高深』的學科,學的內容包羅萬象,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從人類起源到你昨天丟掉的垃圾。人類起源很好理解,為什麼包括昨天丟掉的垃圾這就容在下賣個關子,如果題主和諸位知友感興趣,在下可以另作討論。
言歸正傳,除了學科廣度以外,考古學還有深度(此為雙關語)。深度主要體現在每一個小話題,除非學生是該領域第一人,都有大量之前學者的文獻,其中涉及的內容從基本理論到方法、發掘成果到產出的新理論均有涉及。除此之外,雖然考古學主要依賴物證,但是歷史文獻也很有參考價值,所以說經常需要閱讀大量歷史(這點可能跟知友 負者歌 的學派不一樣,最後討論一下)。
(學院的祖師爺Mortimer Wheeler爵士,也是在下的頭像)
你以為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就完了嗎?too young too simple啊!!還有的一部分就是文字的廣度和深度,這兩方面簡單來講就是,某些文獻的原文有極大可能不是中文/英文的,法語和德語是早期考古學家們經常使用的第一撰寫語言(這個背景故事就不交代了,有需要再講)。所以說,你閱讀的文獻很有可能是經過翻譯的,再加上考古學涉及古文字的翻譯,翻譯上面衍生出的問題可以另開一個知乎問題了!
關於文字的深度,其實是因為考古學因為內容很廣很深,所以說經常有作為一個上了三年考古學的學生文獻里還有很多看不懂的詞 (作為一個英語國家待了有幾年的傢伙,真的不是因為英語差)。就比如,在下這個學期學了南亞考古學,要學一大堆佛教術語、經書、稱謂以及它們的梵文、古梵文以及巴利語版本啊!!!(全是淚)大量新詞再加上有些學者的寫作風格清奇 (Binford我沒在看你)就導致文獻讀起來很累。
閱讀量大的結果就是你的信息檢索能力也要很強,經常寫一篇作業就是15+的reference。再加上很多資料都不一定是文獻形式,有可能是膠片、是經書、是雕刻等等,所以說學會如何在繁雜的信息中找到有用的對於考古學生來講很重要。
考腦子二考邏輯思維能力和組織信息的能力。前面講到了考古學涉及信息之廣之深、所學文字之廣之深,直接的結果就是學生的腦中會有極大量繁雜的信息。所以說,我們寫文章的時候有大量的時間是花在組織證據並用系統的方式進行反饋以及總結。這一點有可能是我的個人習慣問題,但是不寫outline我是寫不出好文章的。哦對,還有,因為信息繁雜以及思考強度大,經常掉頭髮。在加上英國的重水,要不是家族遺傳頭髮密,在下的髮際線一定是扛不住的。
考腦子三考想像力,或者說,合理想像的能力。有知友可能現在心裡已經在吼了:「想像力?!你逗我玩兒呢?!你以為你拿個Bachelor of Arts就真的有想像力????!!!」
首先呢,這點心靈咆哮在下是理解的,但是您也得容在下解釋一句不是?沒錯,在下只用一句話來解釋,準確地說,只用一句反問來作解釋:
考古學的研究對象生活在百萬/十萬/萬/千/百/十年前,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物證只有很小一部分,試問,不依靠合理的想像何以詮釋/重建當時人類的生活/社會/樣子?
涉及想像力以及腦子的方面其實還有很多,如果知友們有興趣可以單獨寫。在下先寫更好(can)玩(bao)的身體篇。
1.2 身體篇
題主知道考古學要挖地對吧?但是,題主您知不知道……
地都是本科生挖的啊!!!!!!
再說一遍,都是在下以及同學們一!鏟!一!鏟!挖的啊!!!
(ps. 國內貌似有時會有工人兄弟姐妹來幫忙,但是國外不是醬紫的)
(就長這樣,image from: HeritageDaily, use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SA 3.0 license)
作為我們學院的本科生,要在畢業之前完成總計70天的田野調查,也就是說70天的鏟土官(有幾天是學校的field trip類型)。雖然說70天可以在博物館中完成,但是在下依然選擇了挑(zuo)戰(si),完成了70天。
如果您認為只是70天的挖土就完了,不是啊!!!而是70天的野營+挖土啊!早上/下午挖土,晚上睡袋帳篷啊!!
考慮到野外中午會很熱每天的日常大概就是5-7點起床,干到中午之前,然後午休一會兒就開挖到下午/太陽落山啊!碰到設施不是很好的營地,就是晚上黑燈瞎火、沒電沒wifi、廁所自己解決還有每天冷水澡啊!
舉個例子,在下16年暑假在烏干達中部待了一整月,整個營地只有一個小發電機,沒wifi(也幾乎沒手機信號),廁所是一個超級大坑,洗澡都是(太陽光照加熱後的)溫(leng)水。
不提倒還好,因為經常會荒郊野嶺的搞田野調查,無線電靜默/失聯是常態啊!!跟你講,在下沒有女朋友八成就是因為每過兩三個月就消失幾天到一個月不等。
失聯不是問題,失聯成常態是問題啊!!!題主您知道嗎?在下有一段時間狀態不好大概沒跟父母聯繫超過一周,當時很奇怪為啥我媽沒追著我問,後面提起來我媽說以為我又去挖地了所以失聯了也沒有擔心。
我當時就在想EXO ME??!!!萬一我失蹤/被綁架了怎麼辦????
但是,挖地可以減肥哦!
2. 社交體驗
好了好了,跟學習有關的說完了,我們來聊一聊跟人有關的,也就是學考古的過程中和同學朋友/老師/妹子/陌生人/家庭等群體人際關係方面的互動。
首先就是同學。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在下和同學們的關係,第一個詞就是志同道合。可能是因為學科本身比較獨特(孤僻?高冷?晦澀?),再加上英國大學裡選專業大多都是愛好者,所以整個學院就是一個巨大的考古學愛好者俱樂部:興趣相同,所以親密無間。就是那種在討論考古學時,每個人的眼中都有光的程度。這一點大概是我最欣慰也是最感激的一點。
(所以說考古學是最要求團隊合作的學科之一)
還有就是由於大家都一起下地(雖然有很多項目,去的人也不一樣),會有很強的戰友情(畢竟一起挖過坑)。關於這點,在下要提一下學院本科新生的第一個活動,在別的系還沒有開學的時候把所有新生拉出去野營4天。野營的內容主要是各類實驗考古學項目(experimental archaeology),用燧石打制石器,用簡易製作的武器打獵等等很多項目。這個活動可以說是非常好的破冰,我的第一批、也是最親近的朋友就是那時候交的。畢竟,大家在一塊兒四天沒澡洗對吧……(用我們老師的話來說,就是通過親密活動熟悉互相的氣味。所以我們是狼嗎???!!還有,這可是腐國啊,難道不會……)
關於和老師的互動,可以說是平等有愛有笑料的。因為前面提到的『俱樂部效應』,所以說學生不僅可以對老師直呼其名,更可以東拉西扯聊大家有興趣的事情。由於學科很廣、經常和別的(或者新的)學科交叉,然後涉及的地域也很廣,所以老師經常會向學生請教,導致氛圍十分和諧。然後因為田野調查都是老師帶隊,所以說在師生關係更加親近了。
還有么,就是考古學教授都有一些自己很獨特的地方。這些地方有些是外表,也可以是行為、愛好、語言、態度、背景等等等等,導致每個老師都是有故事的人。輕言輕語、梳著馬尾辮的溫柔理論男老師其實是重金屬鐵粉、一米八光頭大塊的硬漢其實是傲嬌小公舉、自帶殺氣的毒舌教授其實是個愛女狂魔等等都在我們學院出現過。
然後,因為我們學院考古學很牛,所以經常會和別人口中的大牛一起喝酒吃披薩,嗯……(我就裝一個逼,就一個,喂,別拖我走啊!)
講到喝酒吃披薩,不得不提一下,在下周圍的考古學從業者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排解寂寞/無聊的愛好。這些愛好中最普遍的是煙(捲煙/香煙/煙草/煙斗/雪茄都有)和酒(啤酒cider烈酒等等),原因大概就是方便攜帶/購買而且不妨礙聊天/交朋友等等。在下其實本來並不喝酒,現在也變得多少喝一點了(嗯……就一點,真的只有一點),但煙還是不碰的。
經常這些愛好到下地發掘的時候才會顯露出來(因為有時候會需要放鬆或者解解悶兒),在下就認識好幾個只在田野里才會抽煙的哥們兒/姐們兒。在下本人也是這樣的,有個音樂的愛好,平時不常練但是下地總會帶著個樂器。去西班牙帶著小提琴,去烏干達帶著口琴等等,實在不行就口哨或者功放,總之有點音樂對於發掘或者是休息放鬆都有好處。
看到這裡,感覺社交體驗不錯吧?
但是!
王剛老師《天下收藏》里的那種但是!!!!
學院內部太和諧的結果就是我們經常只和自己學院里的人玩。您可能會想:學考古的人可不多,豈不是社交圈很小?
這樣想沒有錯,但我們的學院其實是很大。在下入學那一年,三年本科生(都學考古)大概加起來有兩百多,每年60-70的樣子,最近兩年才降下來了(╮( ̄▽ ̄")╭)。
言歸正傳,也不是只和自己學院里的人玩,而是跟學院里的同學關係更緊密一點。然後UCL本身的校園文化不是很強,導致各系/學院經常各自為戰。在下大概前前後後參加過五個社團,也沒交到太多的朋友吧。
學考古在與陌生人社交方面有一點好處,那就是碰到誰都能聊兩句。由於學科特殊性,考古學的學生大多知識儲備比較多,然後因為文理混著學,所以就算碰到不認識的也不會沒有話題聊,也算是在下挺喜歡的一點。(雖然我的舍友們經常把我劃在文科生裡面lol)
家庭么其實沒什麼好講的,每家不一樣。在下家裡因為父母都挺學術的,而且也都是文科所以就比較聊得來吧。然後親戚們都挺可愛的,在下也樂意和他們討論一些開腦洞的問題。
至於妹子么……誒……啊……
在下就說一句
我們學院男女比例1:4(男:女)。
所以妹子是不愁的
但是
經常還沒發展就變成兄弟了(捂臉)。
3. 內心體驗
關於學習的、關於社交的都講完了,講一講關於自己內心的吧。首先大概就是,我認為每個學考古的人內心都有一個懷揣著夢想和熱情的孩子。知友負者歌 說教授的一席話讓她找到了學考古的意義,對我來說最初激起對考古學熱情的大概是一句很普通的、很中二的古阿拉伯諺語:
Man fears time, but time fears the pyramids. (人類畏懼時間,而時間畏懼金字塔)
作為一個中二少年、偵探愛好者,大概沒有什麼比像偵探一樣解決時間的謎題、並且正面挑戰這個叫做『時間』的傢伙更令人激動的了吧……
4.總結+福利
不知道題主/知友們有沒有看到這裡,如果有的話請收下在下一聲謝謝。我們學科關注的人不是很多,從某種角度來講對社會也沒什麼完全直接的貢獻,但卻是包括在下等一群人一生的追求,也可以說是全人類的追求。如果您看著覺得開心、有趣的話那就點個贊或者分享一下吧~點贊的人多了在下爭取再寫一點!
最後的最後,用一小段話總結『學考古的體驗』:
腳下一片未知,手中一把鏟子。
身邊一群同志,內心一個……
嘿,傻小子。
-----------------------------------------------------------------------------------------------------------------------
多謝各位點贊,附上帳篷外的星空以表謝意!(攝於烏干達Ntuusi)
大四考古,對考古有一些體會,說來話長,權且寫幾點。
1、這是一門比較冷的學科,經常遭到誤解,比如「考古就是挖墓(不客氣的人會說盜墓)」,「考古就是鑒定」,「考古就是挖寶」「考古神秘莫測」,實際上都不是,不過是擦邊球引起的錯覺罷了。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問,不能只待在圖書館裡看書(當然這至關重要),還要經常去考古工地學習,很多東西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體會到,讀書也會很模糊。3、與別人說話有談資。多是在解釋這門學科到底是怎樣的。4、需要腦子,不是糊弄人的,雖然很多東西看起來比較懸,但只要有理有據便值得尊重和討論。5、需要不斷更新思想,隨時都會有新的發現改變既有的看法,互相討論也是互相提升的關鍵。6、考古學逐漸吸收諸多學科的長處,融入了很多科技因素,如科學定位,小飛機拍照,科技分析,3D合成等。7、考古工作經常會面臨一些問題,多有不盡如人意之處。8、考古學理論和方法在不斷前進。作為一個考古的大一新生,看到這個問題真的是太親切了!
我只學習了短短一年的考古,可能對考古的理解並不是很透徹,但是我還是想講講自己的感受。
大一主要學的是基礎課程,專業課很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其實是一個學歷史的吧!我們的課程跟歷史專業的學生沒有太大的差別。
但是專業導讀這門課真的是讓我初步了解了考古,專業導讀就是一些院系老師、考古大牛來給大家講講考古現狀啊、考古小故事、以後學什麼呀之類的,我記得教授在講到考古學的意義的時候說:「考古學最大的意義就是重塑了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當時我聽到這句話真的是醍醐灌頂,也許考古不能直接產出GDP,對中國的經濟沒有什麼幫助,但是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企圖用有形的東西打敗對手就是失敗的開始。」考古學所產生的無形的價值也正是我們這些考古人所不懈追求的吧。
學考古也會發生一些很有趣的事
比如你高考完了之後就經常會有父母的同事問「你家孩子學的什麼專業呀?」
一般像什麼學會計、土木、醫學的話題就止於此了,但是我們不一樣,阿姨們會跟我們深入探討這個問題(這個話題還是很好撩妹的喲)
學考古還有很尷尬的就是,過年回家的時候經常有親戚問我,我們家這個東西值多少錢?我們真的不是鑒寶的呀!怒!我們宿舍的桶裝水一直都是我搬的。我的酒量在碩士期間得到了極大的鍛煉。冬天不管捂得再白夏天都會黑回來。大家都跟我說考古好啊工地都是男生你隨便挑,呵呵呵呵呵我在工地比漢子還漢子。回答了上百遍「我們不能隨便從工地帶東西走」和「我不會點蠟燭」等等問題。有的人覺得這個專業特別牛,自帶光環,也有的人覺得是違反道德。要學的東西要看的書要學的語言真的好多啊好多。去一個新地方必去博物館文管所什麼的,故宮和國博的展覽都不知道看了多少了。每次我回答不上別人問我的歷史問題他們就會嘲笑我居然還是學歷史的。因為我就不是學歷史的啊!噢這樣那你給我看一下這個花瓶是什麼年代的。我不會啊我真的不會!讓我看錢幣行嗎求你了~
@嘻嘻嘻 瀉藥
這個問題是師兄前兩天邀請我回答的
前天和昨天我在和搭檔架設全站儀,設站放樣拉基準線,因為手生所以問題不斷效率很低,別的方都下去十幾公分了我還沒動手鏟呢,後來抱怨了一句,勞資來實習事來挖土的,不是測點的。
今早開始和方友清理第一層,中午回來問師兄,我昨天說這麼傻逼的話,你怎麼不攔我一下。寧願放一天樣,也不願意挂面兩個小時好嗎美國在讀人類學專業,估計快要選分專業了。就是考古了。大一的課比較輕鬆啦。什麼方面都講,考古就講挖掘現場的各種名詞。教授也會講自己正在做的項目給大家長見識。這學期好死不死上了一節生物人類學....必修課。講了一大堆專有名詞,從往上數800萬年開始。各種monkey.primate. Homo啥啥啥。用生命支撐。還好考試不難。下學期就可以上考古學必修課和骨骼學了!開心!
在這樣的時候看到這個問題,不禁百感交集。作為一個正在考古工地的研一學生,這一段時間的發掘讓我在心中不斷地追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到底在做什麼。大學四年,我們學習的知識告訴我們,追尋人類的過去是我們的使命與任務。然而在幾次田野發掘中,我不斷地覺得這個目標的提出,過於天真與樂觀。古人生活的遺迹是客觀存在的,但是要辨認它們,特別是史前時期的遺迹,一般是不容易的。很多情況下,你對遺迹的判斷是你自己對探方的主觀認識,你覺得這應該是房子而不是垃圾坑。而領隊也有他對遺址的判斷。當兩者出現分歧時,你將會極其痛苦。因為完全不能接受某些遺迹性質的判斷。這樣的考古學闡釋,沒有限制條件,無法被證偽。我們不知道它是對的,或是錯的。我們懷疑,卻無能為力。有時候我經常想,我們是在重建呢,還是在重構?我們到底是在復原它們原本的樣子,還是在構造一個我們認為的古代社會?這種矛盾不斷糾纏著我,讓我產生質疑,卻又無法解決。但其實看看考古學史,就會明白很多考古學問題的闡釋都是當時社會經濟政治狀況的折射。正如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一樣,也許一切考古學都是當代考古學吧。
十幾年前熟人就說:歷史系能吹牛能喝酒的能人多是考古的。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高蒙河寫過一本書《考古好玩》,很有意思。總結幾點:1.三分精力考古,七分精力在和人打交道,要會入鄉隨俗,和基層打成一片。2.考古不是鑒寶,二者不在一個圈子。一個是術業有專攻:另一個原因是做文博的鑒寶很掉價。3.考古圈子講師承。
聽到有人說考古就是盜墓之類的話,就算是在手機電腦上的,也想穿過屏幕去扇他。
真的沉浸在專業里以後,周圍人的看法,詫異的眼神什麼的,其實都已經不在意了。畢竟這本質上就是一個專業而已。學習過程要下苦功夫,不管是理論還是實踐。龐雜的知識點和特殊的實踐環境特別能鍛煉人。最標準的考古人應該是能文能武,於是執著於考古的女生就變成了漢子。。。。。。
今天周日,工地挖土能有個飯碗我媽還是挺欣慰的,再也不用像他們以前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看天吃飯了,但我一直不敢告訴她,我現在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還是看天吃飯。。。
學的是文物保護技術專業、
對於學考古的同學,我想說好好乾!你挖出來的東西將來都會落在我手上!(迎合這個社會段子手的潮流真是不容易啊……目前本科在讀,闖入了考古領域。
先提一個誤區:考古學是中國人尼瑪自己翻譯的,濃濃的不入世的封閉拋棄之感。
Archaeology的詞源來自Greek的 Archaiologia (Ancient+ Logic),所以Archaeology該翻譯成兩各層面:1. 探尋過去,2. 解釋時代邏輯背景的學科。
我強烈建議把Archaeology翻譯成,溯源學!!!溯源學!!!溯源學!!!
首先明確一點:任何尋求「職業導向」專業的學生,根本不適合這個方向,因為它不屬於現代工業化社會裡的任何一種「螺絲釘」工作。In contrast,考古學者是真相的挖掘工,是一群理想主義者。
這個專業只適合一種人:對探索事物起源擁有長久激情,且溫飽能自足的人。
以我目前的理解:考古的本質學的是關於時間的理解。承認時間的力量,才是接納個體渺小,進而帶著敬畏之心去探索的開始。
這個學習過程中,基本的研究的邏輯是:把一件曾經不知是何用途的物品從大量紛繁的遺迹里單獨isolated出來分析;通過觀察其本身具有的各種物理特點,加之已知的背景知識把它進行classified;最後進行分析infer,以期待回答數個潛在的問題:這件東西處於社會文化發展的哪一個環節?背後代表當時文明怎樣的思考生活的邏輯?等等等。
考古不僅僅是個單獨的專業,如樓上的回答所說,閱讀乾澀不熟悉的異域文獻只是常態,它需要具備的一系列強大的乾貨基礎,如自然科學類內容,文學歷史等領域的基本內容,達到高點就是所謂的文理兼修。
那麼有人會問,考古與歷史有什麼不同?最大的區別就在於:resources,即,資料的來源。
- 歷史的最大依據是人為記錄的文字「史實」,最大的問題在於,書寫永遠是主觀的表述,書中的思想可能需要屈服於同時代權威,亦或是受同時代的認知學識限制。
- 考古則側重實物資料,絕對的以小見大的思維方式,通過對某一件微觀item的inference來解釋一系列的起源或變化。
這就是對於我來說,考古比起很多研究學術性學科更加吸引人的原因,自己可以成為過去歲月的見證人,儘可能完整地述說它,並去揭示可能的但有時並非唯一的真相。
其實學習Archaeology也不貴啊,一鏟一刷,(正如我標註的那樣,這兩樣道具的四兩撥千斤之效),再加上一顆腦子,簡單不???
另:通過Archaeology的溯源式思維方式的建立,學習者在很多領域都能發揮所長(當然前提是要學的紮實,學得超然,學得接地氣,脫離大學專業考試的範疇)。
諮詢金融?IT?AI?這些學科教你的是戰術(skill),而Archaeology帶來的是則是戰略(value)。
一個大學工科女,考研的時候跨考考古。。。研一快要過去了,感覺現在讀專業書還是很吃力,可能是閱讀量太低(我師兄說可能是理科思維跟文科思維不太一樣,當然他說也有可能還是我沒用心讀書)感覺現在我做那麼一厚本數學練習題都比讀同樣厚的書要簡單(??ˇ?ˇ??) 我可能是個廢學生了。。。但是儘管如此,如果讓我選擇,我還是會堅持我當初的選擇,學考古 (??????????????)
就是,很開心的體驗。玩中學,學中玩。興趣愛好和專業一致簡直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不過,風吹日晒的。
The Road Not TakenROBERT FROST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這個感覺你可能要去問我媽。
前些日子回家吃飯(那段時間剛好忙完一個綜述),因為很久沒吃家裡的飯了,所以一開飯就急急忙忙地上桌了上桌後發現自己面前還沒擺上碗筷
就朝廚房裡的人母上大人喊了句
「媽,我的食器呢?!」
我媽:
什麼鬼。。。。。。。考古是我大學報考的第二專業,第一專業是地理專業。
推薦閱讀:
※世界歷史中有沒有像海賊王中消失的100年那樣,出現了明顯的斷層?
※考古人員怎麼防範墓中暗器的?
※為何要考古?考古的終極意義是什麼?
※中國有哪些史書的記載被考古研究證實?
※海昏侯墓里挖掘出了哪些比較獨特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