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學是不是太小眾化,或者說固步自封了?
看到有人寫林徽因的文章,說中國建築史不重要,所以想到提這個問題。學習建築史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言,我想討論下建築學的問題。
是普及率不夠嗎,是建築師太高傲不願意融入主流社會嗎?是這門課太刁鑽,讓想了解的人太少嗎?這種被大眾意義上的不了解,會不會就是造成古建築保護失利的原因?還有甲方對設計的不尊重?還有啊,建築師是不是該不再端著?說起這個職業很高大上,大家用崇拜的眼神看著你之後,就敬而遠之?昨天看庫哈斯的採訪,關於Zaha的。兩人都是著名建築師,可出了這個圈子,了解的人並不多……而且庫哈斯提到銀河soho代表了北京的氣質,可北京人真的什麼以為嗎?大褲衩代表了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真這麼想嗎?這些大師,為什麼又不為人知,他們在作品中表達的意思,又為什麼和使用者相去甚遠呢?因為這個圈子太小眾嗎?
任何一個需要學習的學科都小眾,因為人的精力與時間是有限的,無論任何學科,學過的(達到九年義務教育之上水平)人都是少數。所有學科的「常識」對沒學過的大眾來說都是陌生的,因為學這個學科的人學這些「常識」,大眾不學。作為建築的使用者(直接/間接),外行人有權力對建築進行評價(如北京人對銀河soho的評價,社會主義者對大褲衩的評價),事實上公眾也是建築批評最重要的主體之一。但涉及建築史與建築理論的話,外行人基本上是沒有發言權的,因為沒有能力。正如一個不懂編程的人可以評價一個app好用與否,但沒有能力判定java與c++哪個不重要應該淘汰。(以上答畢,以下跑題)那個黑中建史的答主為自己在不懂的領域指手劃腳找了一個看似有道理的理由:「一個觀點成立與否,和說它的人沒有直接的關係………美國總統說2+2=5,他也是錯的,索馬利亞海盜說2+2=4,他也是對的……」並稱其為「觀點的迷人之處」。為什麼說是「看似有道理」呢,試把美國總統與海盜的例子換成如下:數學系教授說2+2=5,他也是錯的,幼兒園小朋友說一個連續函數在區間 [ a,b ] 上的定積分等於它的任意一個原函數在區間[ a,b ]上的增量,他也是對的。看出問題沒有?故原答主在不懂建築學的情況下有權力與一群建築學人士爭論微積分是否有用,幼兒園小朋友也有權力與數學教授爭論中建史是否重要,但如果幼兒園小朋友對一群數學教授說「微積分不重要,我不學微積分上街買醬油錢也能算對,希望你們能重新審視一下微積分給數學貢獻了什麼,這樣就能更好地快速去理解這個學科最根本的東西......」 ╮(﹀_﹀」)╭
頂多算在國內是小眾吧。國外的建築,室內,景觀,傢具,服裝,產品設計等很多藝術類是通的或者都能兼職乾的,建築結構這種理科一體的也不少。
就以你庫哈斯為例,人家寫文藝評論,拍電影的時候你知道他么?那導演和評論家也小眾啦?20年前還沒網路的時代,我想去買本庫哈斯的《S.M.L.XL》沒地方買啊,這你讓大眾如何去知道他?知道他書里內容包容萬象?
建築學和建築設計還是有區別的吧。怎麼不問問生物化學是不是太端著了,沒有人勸天體物理學家核物理學家不要固步自封?一碰到諸如建築學、政治學、藝術史等等就都跳出來指手畫腳,是因為覺得這些東西「離自己更近」「似乎有話語權」。其實沒有。所有非本專業的東西,所有沒有受過系統訓練花過極多的時間精力去研究的學科,所有連基本理論都不知道的領域,你都沒有話語權。有話語權的人不需要浪費時間向你「開放」;沒話語權的人也沒資格指點江山惱羞成怒,有時間不如多學學。
固步自封與否,周榕先生寫過關於建築學內卷化的討論。作為拋磚引玉好了。
是的,固步自封還自鳴得意。
建築學和建築學教育的現狀就是固步自封。但這種狀態並不能完全怪建築師自己作,事實是臣妾做不到啊。自古以來建築學就是稍微滯後於生產力的高級學科。一切都得其它基礎學科技術研究到位了才能輪到建築學應用。沒有鋼筋混凝土你怎麼玩現代主義?沒有成熟的鋼結構技術zaha們怎麼顛覆人們對空間的認知?
技術的飛躍是需要時間的。那麼在技術停滯期建築學能幹啥呢?可不就研究理論嗎研究審美嗎?這兩種東西往往研究研究就玄學起來了。舉個蒼白的例子,為什麼西部的很多建築院校很多項目都很tech,而中部學校比較理論,然後東邊學校又啥都有一些?(總體而言)因為西部有矽谷西雅圖啊!人家有tech氣氛!東部人文底蘊濃厚,建築實踐多啊!中部比較各方面都要差一些,只能自己研究理論自己high啊!
當然,這些年很多美國建築學校開始越來越重視fabrication的研究。認識到要想實現建築學技術的飛躍還得從自身做起。西中東部學校都開始瘋狂配備機械臂、cnc,也有了很多很好的實踐。但話說回來,機械臂cnc們都是其他產業玩剩下的呀!
上學期Professional Practice課的老教授告訴我們,建築學是一個門檻極低,瓶頸期極長的學科。舉個例子,你會發現很多本科不相干專業的同學通過讀個三年的master項目,畢業找工作都不遜於科班出身的同學。正因為如此,建築學才有了註冊建築師的制度,以此來保護那些真正專業的建築師們。
所以,建築學為什麼固步自封?兩點:生產力、自我保護。
沒想到我們這個小眾學科以被人黑的姿態引起了非建築人士的討論,真是惶恐。
我覺得建築學就一普通學科唄,在我國會小眾可能有我國傳統的原因,以前建築師都是匠人,地位低,很難留下名字。直到現在大多數社會媒體介紹某建築某廣場某城市設計都不提設計師或者就提個一兩句,國外介紹某建築某廣場都會用一定的篇幅介紹設計師。國外既有傳世的古建也有名垂青史廣為宣傳的建築師,我國有傳世的古建但留下名字的建築師(匠人)太少了,這些名字還只能在一些專業書籍上才能看到。
另外我在義大利留學的時候,發現很多非建築學專業的人對於義大利古建築都很了解,關於一些建築的風格啊年代啊軼聞啊建築師啊,挺多人都能說出點什麼來,據說高中有學相關內容。而我國非專業人士對於中國古建就知之甚少了,我想很少有人知道什麼佛光寺大殿南禪寺大殿晉祠聖母殿吧?
就算在知乎這種用戶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的地方,還有大v說:『中國建築史就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學科,畢竟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中國式建築了,那麼,在這個領域投入更多資源就是一種浪費,因此應該減少其教授人數,招生規模,給很少的錢,讓其自生自滅,什麼專業都比中國建築史好。』
如果真如這位大v所願,中國一開始就沒搞什麼中國建築史,那我們現在就連建築專業的人都對中國古建知之甚少了,要想知道點什麼,只好去看日本人寫的支那建築史了,那場面想必很好看啊。
可能是因為那個建築沒法叫扎哈一號扎哈二號之類的吧,要是這麼取名那些建築大師就會被所有人知道了,畢竟物理化學學科的很多單位和定理(還是叫定律?)都是用物理化學學家命名的。哪有融入不融入主流社會一說嘛,什麼學科算是融入了主流社會呢。我覺得任何一個專業的學科對於非專業的人來說都是不太主流的,因為知之甚少啊。我們對其他專業的大牛,也是不怎麼了解的啊,生物物理化學歷史政治語文,課上學過並強制要求記憶所以就知道,要是問比如經濟學領域有什麼特別厲害的人,大多數人除了亞當斯密估計也想不起特別多的人了。只不過大家覺得建築之類的學科好像誰都能參與一下,建築師還來指手畫腳,實在是不應該。其實理想和現實還是有差距的吧,建築師很多時候都沒法在自己的專業上保持絕對的話語權啊,其他學科理論上應該是可以的吧,有點不同意見或者專業意見怎麼說也不算端著吧。
至於是不是固步自封,這個和小眾沒有什麼關係啊,我覺得可能是有一點吧,但建築這個學科本來就是一個古老的周期長的學科,這種周期長而且知識體系很完善的學科想要有大突破實在是很難啊,除非有科技上的大進步,不然很難有更多形式上的改變吧。
hh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回答!不過只是作為古建築學生黨發發牢騷啦 實際的答案我也給不出來我學建築之前覺得建築高大上,學了之後發現學建築的人都認為自己高大上。老師也時常這麼說,說這個學科多麼多麼好啊,搞設計的就應該怎麼怎麼樣,b格要怎麼怎麼高才行……我就很厭煩,覺得他們好自戀啊。建築系是我們學校最好的系,實際上建築系的人就是有意無意的高傲起來了。就算他們自己不承認,但實際上確實是這個樣子……然後有的老師自己開了工作室,改造四合院,每天朋友圈就是發點小資生活那些東西,然後安利自己的改造,覺得很無聊……就像近幾年一提到四合院改造的建築大家就一股腦衝進去參觀……開在四合院的咖啡廳也往往更受人青睞。我是學古建築的,不知道是大家保護意識提高了,還是因為在這個圈子所以看到了,感覺近幾年保護古建築的呼聲變多了,爆出個古建築被拆除大家也知道在微博上聲討了。但是有時候我卻覺得這些為古建築報不平的人中,有很多只是跟著潮流這麼說了而已,所以說保護失利什麼的…感覺還是很正常的。至於為什麼我會這麼覺得呢,因為在生活里說我們同學老師中,很多人就只是轉個微博朋友圈然後加以評論一番,他們本身對這件事雖然有著政治正確的評論但我卻看不到他們對於這件事的熱情,而且一個人一個想法所以真做起來也會有很多矛盾。保護古建築這事,我認為並不僅僅有著對破壞古建築的人的憤怒就能做到。而且他們中很多人該怎麼說呢,就是連做人都不會,我覺得他們何談去保護古建築呢……本就是一件充滿匠人精神的事,現在卻走了一些偶像道路的感覺…但這也是發展的必然吧……畢竟要先讓大家關注起來,而後才能提高水平。所以說高傲這件事…還挺普遍的。但是哪個行業的先鋒們不高傲呢。設計是個很難界定好壞對錯的行業,高傲自然也就順理成章。我覺得也沒什麼不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愛這個行業 也許看上去對門外人不友善 但進來了就發現和任何一個工作一樣 有了專業知識才能開始,有了熱情才能堅持。期間也會遇到迷茫的時候,也會有和上級產生矛盾的時候,有時候也會像別的行業一樣有黑幕,也有官僚主義,有的人對此很震驚,我覺得倒是很平靜,因為是人類社會所以這些事難道不是很普遍嘛 學習的時候覺得設計是個理想化的專業,和大家的想法一樣,覺得門檻高看不懂設計者的意圖,學進去才發現它跟很多學科一樣務實的很,和自己的想像差距很大很難過,而且到現在也看不懂hhh就像自己的設計意圖別人理解不了一樣 所以說建築是一門語言,就像文字一樣,很多手法其實有共同之處,看多了才能很好去理解去表達一些設計理念,所以說它門檻高也是有點的 但是一個建築做出來就是為了大家使用,這才是最本質的,所以即使不認識大師也無所謂吧,我覺得大師也會是這麼想的,因為讓人喜愛自己的作品才是對他們最好的讚賞
1 建築學是不是太小眾,最本質的環節在於大眾的認知水平,而非建築學自身。學科本身是固定的,大眾的認知是在不停變化的……
2 大眾輿論中的庫哈斯的「大褲衩」,姚仁喜的「並蒂蓮」這種大眾娛樂層級的東西與建築學本質的內容相去甚遠,真的是太過遙遠……目前輿論對於建築的評論與認知都很原始,如果所謂的這就是「不小眾」,那建築還是繼續小眾下去吧……
3 深入了解是對一門學科評價之前最起碼的尊重。
額,我們建築畫圖狗地位哪裡高了,還不是天天被訓。。。
別說建築史了,就算藝術史懂的人又有幾個,,,不過知足吧,相比藝術史,技術史更是可憐,有多少土建出身的能把當初往混凝土花盆裡插鋼筋的園藝師的名字說出來呢?我本科是水工的,我倒是很感謝我本科水電站的老師每節課都給我們科普我國水利的先驅。不過說來慚愧,我真的忘光了, ,,畢竟轉行不幹了,, ,_(:з」∠)_
大部分人關注歷史都是王侯將相的。。。我會別人不會,憑什麼我們不能高傲,好可笑的問題,那麼多端著的專業卻只看著建築,哪個專業的人不高傲了?哪個專業的人不會看不起不懂自己這一行的人?建築在進步,不是因為我們這些為了一年溫飽而拼死拼活求甲方收圖的人,而是靠那些端著的大師。中低階層不了解大師是因為大師對的人群都不是他們。生物電子那麼多大神不也一樣沒被人了解?真是無趣的問題
現代社會錢權為大,就建築這個賺錢能力和話語權,能有外行聽說過這專業名就已經是奇蹟了好么…
同樣的問題你換成it行業也是可行的。。。估計有不少人連it到底是幹嘛的都不知道。。。
20170426更我認為建築學及城市規劃、景觀設計、室內設計的最大意義是帶給人更好的生活、居住環境。包括對古建築史的研究。這些學科就在你的身邊,你走的城市道路,穿過的公園綠地,看到的商鋪店面,自己的居家環境都是數不清的設計師,畫圖狗奮鬥的結果。這麼說吧,你家附近有家大保健,每天晚上都會有激勵的鬥爭發生,90%的人經過的時候都會會心一笑,可是90%的人都沒見過她們大晚上的努力掙錢的樣子。
這個圈子說小不小,說大不大,看得見摸得著,但是請記住,千萬不要問一句話講不清的問題。
比如你不能問人們大晚上在大保健里打的什麼仗?叔叔們不會告訴你。
沒事,很快建築師會都一個一個猝死,就沒有建築學了(?-? )你們開心就好
我看不學就能欣賞的,只有美女和金錢之類的。 ——劉家琨
扯淡,懂有機化學的有幾個?懂天體物理的有幾個?知道倫勃朗的有幾個?哪輪得著建築學故步自封?老百姓了解不了解扎哈又有什麼關係?楊振寧還有人說為房子換國籍呢。
的確有很多傻逼喜歡裝逼,但是不要理他們就好,因為他們拉不到活,因為他們收15一平米設計費,或者乾脆就是找不著工作的學生。你去看看室內設計師,是不是做家裝的最喜歡裝逼,因為最不值錢。
設計院的人想的跟你們完全不一樣,他們完全不裝逼,他們只想讓甲方滿意,到點付款,合同都能正常履行,他們只想安全收工,不要出什麼設計質量問題。
掏錢的甲方就是大爺,一個建築項目投資以億計,設計費以百萬千萬計,跟老百姓真的沒什麼關係的,所以老百姓說什麼也不關建築師什麼事,因為你們不是掏錢的,也掏不起這個錢的。樓盤設計成什麼樣,你們都會搶光的,你們不給建築師消費一毛錢。
普通人撐死了接觸的也就是家裝設計師了,對了我們室內室內團隊真的很優秀,收費基準是1000起,1000平米以下沒空談,聽過彙報的甲方雙規了不知道多少,所以跟大部分人也沒有關係對不對。
文物保護,全部政府投資,跟老百姓更沒幾毛關係了,你們關注不關注,專項基金都在那裡,一分不多,一分不少,你也不給錢,你只會給微博上的大v點贊罵政府,罵專業人員不如日本人,真跟日本人合作的項目,還貼假照片抨擊,詳情請見唐陵石雕洗包漿事件。
綜上所述,建築師就是給政府和有錢人幹活的,設計不能零賣,也不服務老百姓,一單是一單,全是辛苦錢,忙得很,在網上裝逼的混子居多,忽略就是了。
建築系學生,逐條回答,主觀問題主觀回答回答
一、請假楊振寧和他的學科的時候,請撇開他的私生活,評價林徽因同理。不管是從冰心林洙還是青春文藝青年的評論大都流於庸俗。二、建築專業過飽會使本專業趨向正常化,逐漸向小城市分散。可以參考包豪斯的理論,藝術的普及已經比上個世紀初好很多。是否刁鑽,當然刁鑽。超長的瓶頸期和工作壓力會篩掉非常多的專業學生,並轉向別的就業方向。社會分工細化,大多文科理科工科理論都很刁鑽,外行人基本插不上嘴,所以無所謂大規模普及。但是與審美觀點人皆有之,且偽中產階級以下幾乎不需要和本專業有直接接觸,想了解的人當然少,且想插嘴的佔大多數。找建築師設計完,轉身找風水先生的人不單活在段子里。三、古建築的淘汰是正常現象。甲方有部分是專業出來的,但是考慮的點在經濟和效率,這種和需求的調和和衝突也是建築設計的一部分。四、第四段語言不通暢,建議修改。第四點依然是和周圍的人交流的矛盾,主觀來講,你在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已經不單純是拿崇拜的眼光看待建築師了。五、關於外部對城市的定位。soho是否適合北京,大褲衩是否代表社會主義,艾菲爾塔是否適合法國,盧浮宮改造工程是否適合盧浮宮,這種主觀問題請不要妄下定論。如果真的能推翻愛因斯坦的理論,完全不需要一百個理由。六、還是主觀問題,視角不同會有不同的側重。先鋒建築師會更加重視理論和未來的建築風格發展,知名建築師的建築不一定好用。建築師不為人知是因為設計之前不被重視。比如說第一代林姓建築師的設計的知名度遠低於其私生活。
以上沒看都猝死了嗎……哪裡端著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國家大劇院的設計?
※工程造價專科,我該怎樣堅定自己的選擇。?
※為什麼梁與柱子一定要直線形狀?有沒有整體是環形的梁搭建起來的構築物或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