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名有機化學或物理教授有多難?
在職化競生,想成為大學教授,同時對物理有興趣,物理和化學教授都可以接受,甚至想大學雙學士。求答行業前景如何,成為教授難度如何,順便也可談談物理
…………………………我說我是化競生並不代表我說因為是化競生所以我選擇化學。還有我也有提到物理,怎麼沒人回答物理。。。我對物理和化學都有十足的興趣呀!————————繼續強調,我的原則與我的競賽科目沒關係,在知道不說我是競賽生了。我說我是競賽生,是想說我有信心進入很好的大學
————————甘守清貧
看到這麼多潑冷水的答案,周末寫個回答,給題主一點乾貨。
利益相關:無。
資格相關:過來人,物理、化學、材料方向,美國研究型大學助理教授。身邊認識的朋友中走學術道路的很多,認識的千青和美國助理教授(含外國人)都是兩位數。另外有幾名非千青海歸,也是211大學的正教授。
題主願意走這條路很好。特別是如果現在是競賽生,能夠進入一個好大學,同時又「甘守清貧」,那麼這條路是很有可能走通的。
當然,雖然題主自稱喜歡科研,又自稱甘守清貧,但我知道這兩點在未來幾年是可能變化的。題主應該時不時問自己這兩個問題,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有變化。具體體現在:
科研這條路艱辛而回報低。在研究生期間,博士後期間,甚至成為獨立PI以後,你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往往配不上你的才華和努力。只有把工作本身當作你回報的一部分,你的生活才有質量。就好比三四千塊一個月的遊戲代打,樂在其中就不覺得收入低。再比如四川的熊貓基地飼養員,不給錢我也樂意免費干幾個月。如果你對科研有類似的態度,那麼就不容易被打垮。並不是說如果你對科研興趣一般,靠著強於常人的意志堅持下來就不能成功——但是,圖啥呢?20歲到30歲,人生最好的年華,忍耐著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寄希望於以後「可能」飛黃騰達,並不值得。而且,這種情況,一旦這條路沒有走通,那真是辜負了美好青春。
甘守清貧,這句話在高中時代是很容易說的。尤其是家境比較好的孩子,吃穿不愁,父母健康,同齡人之間也沒有明顯貧富差距。然而,在你看到高中、大學同學們開始工作,收入逐漸和你拉開差距時,當你的女神向金融IT專業的同學們頻送秋波的時候,在你的女友提出不買房就不結婚的時候,在你的朋友圈大家都開始曬車子房子,你還在實驗室跑膠過柱的時候,甚至家裡急需用錢你卻幫不上忙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甘守清貧」這四個字是非常殘酷的。你的很多學長學姐們,當初懷著同樣的理想卻沒有在這條路走下去,有的真不是意志薄弱,而是客觀環境太暴虐。
上述內容算是一次輕微的勸退。如果你一直在這條路上走下去成為獨立PI,那麼這個過程中,各種勸退你會遇到n(n&>50)次。面對勸退,你應該明白這幾點:
1. 他們是為你好:勸退,對勸退者自身是沒有好處的。甚至,那些勸退同組師弟妹的人,這樣做自己是有風險的。他們完全是為了你未來著想進行的勸退。
2. 他們說的一般是對的:我認識很多成功獲得教職的例子。這些人往往是很優秀的人,以他們的智商、情商和努力程度,如果不做科研,在其它行業可能可以獲得同樣或者更大的成功。所以,即使你成功謀得教職,這未必是你最好的發展模式。因此,聽到勸退時,不妨想一下他們說得有沒有道理。尤其是,找教職未必成功的情況下,勸退者們提出的其它道路,至少可以當做職業發展的備選方案。
3. 要直面勸退的積極意義:勸退者並不是只勸退你一個人,這群nice的過來人會對你的同齡人說類似的話。很多比你聰明、能幹的同齡人會真的改行。即使你願意堅持,也不要與勸退的人argue,讓他們繼續勸退。最後成功找到教職的人,未必是最聰明最能幹的,而是興趣特殊(喜歡科研)、踏實、不缺錢,外加運氣好的。若沒有人勸退跟他們同樣聰明的人(去干更美好的事業),他們可能沒法熬到教職。
如果你堅持看到了這裡,想當教授的想法完全沒有動搖,那麼繼續往下看。
你成為大學教授的道路大抵有三條:
1)美本+美博+美博後
2)國內本+美博+美博後
3)國內本+國內博+任意名校博後
之所以強調美本美博,是因為美國是科技領先的國家裡最開放的。一般找教職,目標無外乎中美兩國(其餘國家教職的職業發展道路太小眾偶然性太高,難上加難),對這兩國教職來說美國學位是很有用的。此外,對美國而言,其寬鬆的移民政策允許你相對容易地轉行。我認識不少志在當教授的人離開了科研,雖然沒有實現初衷,但是現在掙著六位數的年薪,住著3000+平方尺的別墅,朝九晚五,過著教授也要羨慕的生活。
如果你決心在國內當教授,那麼,國內本碩博,任意名校博後也是一條很好的道路。
選擇第一條路,適合決心在國外找教職的情況。申請本科時要注意,不要關注本科學校排名,而要關注US News在你想要發展方向的研究生院排名,因為這樣可以幫你獲得去名教授組裡做科研的機會,提升你研究生院申請的質量(主要是推薦信,吼吼)。比如,以後想做基礎科學類教授,Dartmouth (本科排名11)和UIUC(本科排名44),毫不猶豫選後者,然後死皮賴臉地進牛組做科研。如果申請困難,很難去科研環境好的學校,不妨考慮一些文理學院,尤其是教授多出自名校的文理學院。我發現很多來自文理學院的本科生,出人意料地有非常好的科研經歷,往往來自周邊的學校和國家實驗室。他們的教授雖然逐漸淡出科研,但是名校出身的connection對學生找到暑期科研實習很有幫助。另外,美本申請研究生院,本科GPA很重要,注意成績不要掉隊。
第二條路是我個人比較推薦的選擇,因為個人感覺國內好學校本科環境好於美本環境,且這條路對國內和美國的教職都適用。首先,你的國內本科一定要爭取進入拓撲兔或者華東五校。沒進入這七所學校,你的教職之路就堵死了一大半。拓撲兔和華東五校的學生,給了你在年級排名中等就可以進入美國名校讀PhD的機會,而且每年大量的出國人群,有很多戰友,讓你的奮鬥不孤單,獲取信息也很方便。而其它學校,管你是不是985,211,美國人一概分不清楚。這時候你就要努力獲得年級前5%的GPA,難度上了一個level。 申請研究生院時,要盡量去專業排名top 20的學校。特別是如果想在美國找教職的話,求職時你會發現研究型大學對PhD學校差的申請人歧視很嚴重。如果實在申請不到top 20的學校,那麼要注意選老闆,至少要申到前100的學校裡面的好老闆,但這時你的教職之路又被堵了一小半。注意如果目標是國內教職,前面說的本科2+5和美國PhD top 20的目標可適當放寬,但無論如何本科必須是985,因為現在國內招教職是歧視弱本科出身的。
第三條路適用於一心在國內當教授的情況,因為在讀博期間可以積累人脈,給力的博士導師可以為你今後的發展提供重要幫助。博士學校、導師水平和人品,缺一不可。在國內讀博,風險很大,第一在於導師因素不可控,第二在於轉行難度高,第三在於教職目標以國內為主,受政策影響大。有時候出了坑政策,不是你個人能力強就能跳出去的。所以,國內博這條路,只推薦給家境很好,心理素質強大,且有看好的導師(最好是家裡長輩知根知底的)的情況。
如果題主有把握走通這三條路中的一條,那麼你當教授的希望是十分可觀的。
在題主能走通這三條路中一條的情況下,你的風險來自於:
1. 文章。
能不能發出四五篇像樣的一區文章,是個挑戰。不過這點我也沒法教你。如果這玩意能在知乎上幾句話教會,那我們就全體失業了。不過教你個訣竅,看這個組過去幾年的人均文章數量和質量。發文章你不會,在一個群體里做平均水平你總會吧?如果這個組人手三篇一區,或者人手一篇Nature子刊,那麼這樣的組你的文章風險就很低。
2. 導師。
想當教授,好的博士導師有兩種:第一種是已經培養了很多獨立PI的導師,第二種是前一類導師組裡出來的學生博後,在好學校當了PI的。沒有簡單粗暴的標準能夠選出好導師,但是按這兩類選,你的導師風險降低了很多。至於有人說避開亞裔什麼的,我只能說,不予置評。畢竟作為亞洲導師不能拆自己台不是?
3. 文章通脹。
很多答案都提到文章通脹的問題。這個風險的確存在,且值得題主注意。然而考慮到其它答案已經充分論證了風險,我想提供一個積極的角度,即這個風險非常可預測,沒有那麼嚴重。文章通脹,一方面來自期刊數量增多,文章量增加,比如PRL、JACS等文章發行量比十幾年前增加了近一倍,外加Nature子刊快速發展,新雜誌,比如ACS Nano,Advanced XXXX Materials系列, 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的出現等。關於這方面,記住這點,你永遠只需要跟你同時代的人競爭。文章多了,你發文章自然就容易了。發了PRB發不出PRL的人去懷念20年前一篇PRB可以當教授的日子沒有意義,因為他回到二十年前可能連PRB都發不了。就好比現在買不起房的人懷念1993年北京20萬塊一套房沒有意義,因為現在600萬買不起的人,當年的20萬也未必買得起。我們既不能拿著現在的錢回到過去買房,也不能拿著現在的文章回到過去評教授。你的評價標準永遠是相對你的同齡人的。只要讀博人數不井噴,這方面的通脹風險可控。另一方面通脹來自出國的中國學生增多,很多人在世界頂尖研究組裡工作,導致中國人文章水平增加,國內學校招PI標準隨之升高。但是,要知道這方面的通脹不是無止境的,其上限就是其它同級別國家PI的文章水平。現在中國tenure track獨立PI的文章水平已經接近美國德國英國日本這些國家了,因此我感覺第二方面的通脹已經趨近結束。至於有答案中提到的「CNS只是敲門磚」,我認為不可能發生。如果真的發生,那麼你留在美國當PI好了。美國助理教授標準只受第一方面通脹影響,有CNS正刊,即使是亞男,找教職也是靠譜的。
4. 人才政策。
如果你想在國內當教授,這點才是最大的風險。我出國時根本沒有千青,當時想的就是爭取回國拿中科院百人。現在千青成為了海歸的標配,目前已有3000餘人。幾乎可以確定,等你讀完本科博士,做了一站博後想回國的時候,青年千人項目已經成為歷史。那時的人才政策會是怎麼樣,會有怎樣的標準,誰也說不好。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建議選擇國內博士的發展方案,因為那條路致力於國內的教職,轉行不易且受政策影響嚴重,整體風險大。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國家是希望有能力的年輕人回國的,不會把回國之路堵死。
綜上,評估你當教授的可能性,先問自己是否真的想當教授,有多熱愛科研,有多甘守清貧。如果不是真的那麼非當教授不可,那麼有很多其它方向值得你發展,幫助你當上總經理,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如果你特別想當教授,那麼看看你有沒有把握上一個好的美本或者2+5,堅持四年拿到好的研究生院offer。如果有把握,那麼你的風險來自文章、導師、通脹及政策四點。這條路很艱辛,不保證成功,所以,第一注意聽取勸退者們的意見,他們說的很可能是對的;第二,隨時注意選擇風險較小,有後路的發展道路。
最後,再分享一點,如果要離開科研,就走得決絕一點,不要再回頭。有一個大我十幾屆的師兄,兩篇Nature,找教職毫無問題,結果被人拉去開公司,做了幾年懷念科研,回到學術圈找一100名學校助理教授位置,此刻那兩篇Nature的課題已經被全世界很多組發了很多篇後續工作,重新上車已經落後,再加上時運不齊美國經濟危機大減funding,最後沒過tenure,黯然離開,流落於teaching school。另一位大我幾屆的師兄,中國人,博士博後搞定四篇強一區文章,適逢第一屆千青,如果參評必能命中。結果被某葯企高薪聘請,二十萬美元年薪瀟洒過了三年,猛然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遂聯繫海歸教職。申請千青,因為標準水漲船高且幾篇文章年限太久不能作數,沒能得中。仍然海歸211做正教授,但是沒有千青支持,今後傑青長江都落後於人,頗為可惜。
祝你好運。
補充說明:
評論裡面提及美本申請研究生院優勢很大,在這裡補充分析一下美本和國內本的差別。帶過幾個美本,也見證過美本申請研究生院。不過我自己是國內本,所以可能見識有限。歡迎在讀美本在評論里留第一手信息。
首先,要說明,美本還是國內本,對你的價值觀、世界觀、社交圈、職業理想和人生軌跡都有深遠的影響。選擇美本還是國內本,不應該把眼光局限於幾封推薦信,幾個研究生院的offer,或者幾篇paper的角度。而要站在更高的立場,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過來人可以從技術角度給你各種建議,但是人生的道路要靠你自己選。下面幾段話,僅僅是從「想當教授」的角度分析,其實格局已經相當狹隘了。
的確,美本在研院申請中有一定先機。語言過關不用考托福,GPA研究生院直接承認,外加可以直接在美國的實驗室做科研,獲得美國推薦信。很多在美本中上等的學生,都獲得了不錯的研究生院錄取。此外,美本能夠幫助你更好地融入美國社會,如果想轉行,美本是有顯著優勢的。
所以,如果你非常想當教授,在國內又進不了拓撲兔或者華東五校,那麼美本可能是一條捷徑。即使你能進拓撲兔或華東五校,美本可能幫助你更上一層樓,避開牛逼同學們GPA的競爭,更加直接地獲得美國頂級研究生院的門票。
然而,美本也不是一切都好。而國內本的優勢在於:
1. 你可以了解中美高校:如果你不確定想做國內教授還是海外教授的,直接感受下中美校園生活,對你若干年後做出是否海歸的決定非常重要。如果你更傾向於回國,那麼以學生角度了解中國的高等教育,對你以後成為一名成功的國內教授也非常重要。而國內高校僱傭美本背景教授的例子,是非常罕見的。
2. 你可以接觸高智商的同學:如果你能進2+5,那麼你本科同學的學習能力肯定強於美本的同學。包括大藤、小藤、MIT、斯坦福在內,美本沒有哪所學校的學生,整體智商和學習能力超過2+5。而如果你的選擇是2+5 vs 美國州立大學,那麼同學水平差距就更明顯了。好的同學圈子對你養成高效自律的工作習慣很有幫助。老一輩的不說了,近幾年美國高校理工科新聘的中國助理教授,在國內讀本科的仍然占絕大多數。不知道這個趨勢過幾年是否會改變。
3. 你可以獲得自立生活的演習:大部分孩子高中畢業以前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大學生活可能是你離開父母獨立安排飲食起居的開始,而在自己相對熟悉的語言文化環境中,這個過渡可能更容易一些。我的確見過能力很強的美本把生活安排的很好。但也有不錯的高中生,離開父母讀美本時迷失了。美本除了好好學習以外,還要處理好很多其它問題,涉及語言、文化、財務管理、租房、通勤、戀愛、性、移民身份、思鄉等多方面。處理這些問題能夠幫你成長,但也是很tough的挑戰。決定讀美本前,要想清楚自己是否做好了準備。國內的本科,可以讓你獲得從高中向社會過渡的機會。
4. 你可以省錢:四年美本花費大約15-25萬美元。如果你家境足夠優越不在乎這筆錢自然不需要考慮這個因素。如果這筆錢對你家庭來說數額可觀,還是要想清楚。你今後讀博做博後期間,可能會發現從時間和感情上對父母虧欠很多。幫他們省下這筆錢讓他們更好的生活,也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你是指985高校(或者其它化學學科不怎麼野雞的學校,以及中科院化學類的A類研究所)的化學教授(這裡指正教授或同等職稱且具有博導資格能獨立承擔科研項目)的話,你大概需要經過這樣一個生涯:
四年985本科
五年碩博/五年海外PhD
如果你是海外的PhD
博士期間有SNC且恰好運氣好關係到位被納入引進計劃
就能回國成為教授(當然,這種情況屬於萬里挑一,基本上就是中彩票的水平)
如果你不是上述的天選之子你就需要做海外博後
三到五年的海外博後
如果有SNC以及過硬的關係加上一些運氣
青千回國成為教授
如果有數篇一區以及過硬的關係加上一些運氣
青千回國成為教授
如果上訴條件你缺少其中之一的話
還想做教授那就只有兩個選擇了
做千老繼續碰運氣
繼續積累科研成果尋找引進機會
或者回國依附一個大老闆
經過六到八年的時間
如果在這期間你能有持續的科研產出
有可能就可以獨立帶組了
當然也有可能一直當小老闆當到大老闆退休
大多數人是拿不到SNC也發不了數篇一區的,這裡的關係是指你的師承,以及你在學術圈的network,所以過硬的關係更是可遇不可求。想當教授就只能選擇最後一條路,一切順利按部就班的話,4+5+3+8,差不多就是二十年的時間吧,加油,你可以的。但是事實上哪怕是最後一條路,現在也不一定能夠保證你能成為教授了,因為海龜學者越來越多,你錯過了年輕時候三四十歲的黃金期,也許就永遠也混不到正教授了。
教授基本上相當於公司老闆這個級別了,所以如果真是想做科研的話,教授還是個比較長遠的目標,作為本科畢業生更實際的目標是考研找個好實驗室,多發好文章,按時畢業,找個好博後。這其中的每一項都不是那麼容易
如果你是指成為國外大學的教授,那又是一條更窄更艱巨的路線了,這裡暫時不展開討論,簡單的說就是你的容錯空間更小,你需要的能力和運氣基本上又要提高一個層次
你是競賽生,那按高三來算吧。
你需要一個985本科,4年。
本科畢業後有兩個選項:
A國內強勢985,碩博,5年
B國外(美國)名校碩博,5年
走A支線,你需要申請一個國外名校博後,運氣好的話3年。
走B支線,你迎來了第一次當教授的機會,如果你有一篇NS級別的文章或者幾篇一區的話,此時可以嘗試一下國內某些發展迅速的211高校了。如果有關係的話,走各類人才引進計划進985高校也是有機會的。
如果都沒有(很大可能性是都沒有),同A支線,你需要一個國外名校博後。
博後出站,檢查一下你的成果:
如果有一篇NS,回來在985當副教授不難,評上教授也就是板上釘釘的。
如果有幾篇拿得出手的一區的話,回來當211副教授不難,評上教授也可以預期。
如果都沒有(很大可能性是都沒有),你又有了三條支線:
C,海外千老,等下一次機會
D,回國加入大老闆課題組,繼續搬磚。
E,回國進入雙非地方高校
支線C的問題在於,目前海外人才供過於求,你撞到青千大運的機會不大。
支線D的是個可以預期的選擇,如果你在大老闆手下做出業績,幾年內可以升到副教授,然後就可以另立門戶了,至於教授,那的看你發了什麼文章。
支線E基本就告別科研高峰了,灌點水刊,做點橫向之類,如果你能接受這個,我建議你碩士畢業就去考公務員……
現在很多基金、獎勵計劃都是以35歲為分界線的,而一個7歲入學正常高考的准大學生(19歲),4年本科+5年碩博+4年博後就是32歲,3年沒有拿得出手的成果的話,當上教授可能就是你退休時候的事情了……
最後說一句,生物和化學的話難度要更高,因為川普砍了NIH的經費,美帝那邊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海龜回國估計會成為未來幾年的大趨勢,而以上分析是建立在當今的條件下的,等你美國PHD畢業,可能CNS已經成為985教職入場券了。
謝邀
這問題挺難答的,因為當今中國正在快速發展,知道十多年前成為國內高校有機化學教授的標準嗎?你甚至都不需要有一區文章,十多年前海歸還很少,那時候多是本校博士畢業留校,然後講師副教授教授晉陞。後來逐漸有海外留學的學者回去,早年除了中科院有百人計劃,國家層面沒有統一的引才計劃,所以基本就是和學校談妥了就回來。一兩篇一區,甚至一兩篇JOC,OL之類就能在國內高校找到教職。因為那時候出國了回國的人很少,競爭不激烈,最厲害的都在國外找教職了。
後來出了青年千人計劃,現在已經搞了六年了。中國越來越好,同時國外的科研環境相對在走下坡路,所以想回國的人越來越多,申請的人越來越多。第一批青千一篇JACS就能入圍,後來水漲船高基本每年加一篇,現在五篇JACS也未必保險了(有機方向競爭尤其激烈)。而且在大量海歸的衝擊下,不出國留本校任教這條路基本被堵死了。
題主還是個高中生,若你一切順利等你要找教職那至少也是十多年以後了,誰也不知道十多年後的中國是個什麼情況。
前一陣子知乎上有個問題挺火:北京的房價是不是透支著年輕人的創造力。
其實我覺得放在科研領域:985的教職崗位是不是透支著年輕人對科研的熱情,這話也可以說的通。
在北京買房和在好學校謀到教職,都是一樣的一看出身,一個看有無戶口,一個看學歷夠不夠牛;二看本事,一個看掙了多少錢,一個看發了多少牛文章;三看運氣,一個看能不能搖到號,一個看是不是跟到了好老闆。現在北京買了房,也還有可能房價下跌吃大虧的可能性,雖然可能性小,而現在拚命在985上找到了工作,也有可能以後過不了非升即走這一關而功虧一簣,這個可能性甚至可以說高。
博士學歷是科研的最低入場券,實際上很多人正是因為讀了博,看清楚了走科研路是什麼樣才徹底滅了心裡對科研的熱情。如果目標是科研,那麼這條路每一步怎麼走都幾乎是既定的,按部就班走下去就沒什麼問題,偏偏眼前的路明明這麼清晰,自己卻每走一步都感到困難無比,這才是讓人最絕望的。四年本科加五年PhD ,這就九年了,然後你還要跑贏這九年的文章通賬
沒人關注題主有機化學教授的訴求嗎?來說兩句。
幾大化學裡如果想做學術上的理論研究,有機還算是一個不錯的方向,但是,你如果只是化學競賽,可能感受不到每天待在實驗室里十幾個小時過柱子的絕望吧。而這僅僅是有機化學路上成為大拿的最微小一步。如果選錯了方向,走得再遠都是倒退,你看之前多火熱的石墨烯,現在又是什麼場景。當然,石墨烯這個例子跟材料更相近,回暖不回暖的也有待觀察,但就是這麼個理。
照我說,年輕人,活著不好嗎?為什麼要小小年紀就矢志投身基礎學科,特別是明明是坑的基礎學科?此處學科包括但不限於物理,化學,生物,數學。並且,此處學科僅討論純學術科研,想要跳板工業界不在此討論範圍。
以上。看這語氣,樓主估計是高中奧賽班的。
那就首先潑點冷水:近十幾年的統計表明,奧賽得獎和以後的科研成就基本上沒有相關性。
要說原因,我大概總結的兩條:
1、高中奧賽,還有現在一些宣稱重視動手能力的實驗競賽,考的東西都是機械記憶、熟能生巧,只能培養工匠,培養不出科研能力。
2、科研能力與科研成就也是兩碼事。光有本事不夠,科研還需要混圈子、搞條件,這方面水深得很。不僅國內如此,國外也是這樣,投靠一個有資源的大老闆,或者師從某領域的學術權威,都可以抵得上各人十幾年的奮鬥。
所以這個問題,建議你再過幾年,至少到大三之後再自己找答案。到那時候,你大概就能看懂前面幾位過來人給出的答案了。
啊。我認識的人里Chem+phy雙學士的人只有一個,以前uiuc的老羅。當然老羅大牛啊。當然,年輕人啊,我給你指導一條人生的經驗。你可以在其他領域功成名就以後,apply for professor,這樣更容易些。
物理和化學,綜合各方面來看,大學教授都是比較理想的工作。專業對口,工作強度相對低,可以有一定社會資源,待遇不高不低但勝在穩定;如果是在強985且做出一定成績,成為學術大牛那麼得到富貴也是可以的。
但如果從就業角度講,純粹的物理與化學,在學術以外的就業情況其實都遠遠談不上好。相比而言,物理由於有著紮實的數理知識訓練,轉行到其他應用學科會有優勢;化學類有不少生產企業,但是崗位競爭激烈,待遇普遍較低,工作環境差,且轉行難度大。
如你要成為雙非或二本大學教授,一路985本碩博是底線,作為化競生,本科985應該問題不大。事實上在大學教職競爭激烈的現在,碩博牌子再響,本科低了也容易被一票否決。
如果目指985大學教職,那麼985本科外帶美國名校博士+博士後經歷算是標配,底線是強985本科以及國內名校強導師博士+國外博士後經歷+優秀學術論文傍身。也就是說出身+經歷(特指海外)+個人實力+導師人脈都有不低要求,整個時間花費從大一起到獲取教職約至少10年(少數極為出色的人才),也可能15年(普遍時間)或20年(部分其它原因導致),而這還只是拿到教職,離教授還遠著呢。剛告別學生成為大學教職員工,普遍需要幾年打拚時間才能升到教授,這個階段更考驗你獨立科研與經營獨立課題組的能力。
題目談到了有機化學,那難度要double一下。因為有機化學本身工作強度高,出成果周期長,學科各領域都已被前人探索了七七八八,要做出什麼成果難度很大。
而最重要的是國內教職坑位少而競爭人數多,曾經南京某211高校招聘化學老師,將近三百多國內外畢業的博士競爭一個崗位。
所以要做大學教授,承擔的風險很高,回報嘛,一將功成萬骨枯,看你是將還是枯骨了。自己多斟酌。我覺得這個問題相當好,很多年輕人有理想,有衝勁,但是沒有人幫他規劃道路,這是很可惜的。
不少答案說的太悲觀了,實際上環境沒有那麼凄慘。最核心的問題是,你想去哪裡做教授。985,部分211比較難,但是還有很多其他選擇啊。。 現在中國窮,不代表10年後還窮。而且中國國力增強後,向上侵蝕產業鏈的趨勢非常明顯,以後會科研的需求會越來越大,位置也會變多。(就十年前,上海大學,蘇州大學,浙江理工,溫州醫學院都不能說是理想的僱主,現在呢?)我對中國的經濟是有信心的。雞湯灌完,開始說實際的。
化學競賽含金量不高,如果你只拿了省一,忘掉他該幹啥幹啥,沒有任何意義。如果進了國家集訓隊再認真思考以後是否要從事化學吧。你既然在知乎上問長遠職業規劃,我假設你沒有能力在本科出國讀書。那麼你需要進入C9高校或者行業內的特色985,211。不管是在國內直博還是出國還是以後找教職,你的第一學歷都會是非常重要的砝碼。
然後任務線分為三條,理科工科還是醫科?粗略來說理科讀博士的概率較大,但是博士轉化為教職的能力較差,工科相反。醫科則比較複雜要具體分析。任務線繼續一分為二,是在國內強組讀博還是出國?我們知道科研是一個模擬經營遊戲,你需要了解市場需求,融資開發並賣出自己的產品。科研的融資是憑藉自己的信用的,所以出身和交際網路非常重要。 從目前的行情,參考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如果回國找教職,海外牛校強組&>國內強組=海外牛校一般組&>海外一般校強組&>國內牛校一般組&>海外一般校一般組。絕大多數人都倒在讀博士這一步。讀博士期間要有堅實的成果且和老闆有良好的關係。國內牛校強組指973首席組,或者起碼你答辯委員會能拉到院士來。2005年以前很多非常優秀的學生去了美國一些比較坑的組(當時出國很不容易),直接導致了他們的學術生涯提前結束。如果從國內牛校一般組以上博士順利畢業,就該考慮做博士後了。同樣兩個選擇,國內牛校強組和海外強組。土博需要出國至少三年,硬性規定。
然後如果你在風口上,就可以回來找位置了。文章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如果是冷門方向,就要隨機應變了。多看新聞聯播,science前20頁和最後10頁。路線錯了,知識越多越反動。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的人口結構問題,比方說當年的人口斷層導致了高校很多教授是80-85年入職,那麼大概會在2020-2030年退休。如果你趕不上這一波,難度就大了。
祝好運。不了解物理如何。如果是化學,一般而言就不要指望了。99%以上的可能性是你一輩子都上不到教授了,連進學校的幾率都極低,現實就是這麼殘酷的。早兩年,幾片一區就能進,晚兩年要青千。早幾年,一兩篇jacs就上青千,這幾年子刊是最基本的要求,再晚兩年,沒有正刊就不要試了。多少新人比在職的成果強,結果只能進不入流的學校。沒有遠超普通人的能力,運氣,人脈和財力,不要走學術這條路了,走不通的了。
有這個志向好啊
反正不管你本科如何
博士期間至少得有點文章吧
我見過5篇JACS國內不給副教授的
所以你得有個厲害老闆的博士後經歷吧,而且文章層次得NS了
我見過最年輕的教授,28歲,2jacs,2nature子刊
5年phd+1年博後年輕就是好啊,什麼話都敢說……
我們一個普通省屬學校,新進老師至少三清或者留學回來。10年後,更難說…
題主還是高中生,還有著大把選擇的機會。
首先化學方向想進入教職標配是頂級985本科4年+海外牛校/牛組phd5年+博後三年+海量文章+大佬推薦。一步走不好可能就會被逼轉行甚至成為千老。即使成功拿到教職相對於工作勞累程度,回報也很低。整個這條路意味著多年的底層收入,無法回饋家庭,性價比太低,所以如果不是真愛還是不要選了。
如果題主堅持夢想,最好的一條路就是現在考SAT,托福,雅思等等讀海外本科。現在美國大把的公立學校本科招生要求並不高,成本也比私立低很多(如果家庭出不起這個錢,請重新慎重考慮走這條路長時間低收入的問題)。美本參與研究的機會非常多,申請牛校phd,真正開始科研的時候比國內本科容易很多。萬一中途發現不是真愛以後轉專業非常自由。之後Phd期間可以跟年輕有活力的一起灌水,也可以跟著大牛憋大招,如果是有活力灌水大招兩不誤的青年大牛就更好了。
當然這都是理想狀態,這條路走下去難度很大,能最後拿到教職要在同齡最牛的人中殺出血路,性價比實在低。作為現在國外物理博四的老人來說,只想說good luck。不說了,去西部雙非高校找工作去了。人只給特聘副教授,愛來不來,囧。
一步一個腳印,高考上個好大學,讀碩士博士,搞科研搞教學,帶研究生,評職稱。你可以先問考上好大學的難度有多大。另外我覺得把一個頭銜當成理想其實並不好,爾更應該把一種職業當成理想。改成科研工作者或者大學教師這樣更好
實話實說,千萬不要學化學和物理這種基礎學科
物理競賽渣渣。
高中里已經深刻認識到一個事實:我不適合搞科研。家庭背景,性格品質,乃至智商水平,個體差距懸殊。
從純科研的角度看,你研究一個方向,可能一輩子沒有突破性的進展,而要是你花個十年二十年做出一個成果,別人略微搶先一步發表,你也無可奈何。
我覺得,要是真的想搞科研,至少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之一:
1.家庭科研背景濃厚,從小培養出優秀的心智品質,長輩也都希望你繼承他們的事業。2.智商超群,在某個領域有獨特的天賦並對其抱有深深地熱愛。3.具有極強的自律意識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家庭條件小康及以上。然而,我們大部分人沒有優秀的家庭背景,沒有超出常人的毅力,沒有對某一學科超凡的熱愛。
做科研真的不適合。
還有,高中里的競賽黨海了去了,不管你取得了多少成就,不管你是否得了國一甚至國際金牌,但那畢竟只是高中,以後的路,誰也不清楚通向哪裡。
我們有那麼多的可能,別限制住了自己的青春。推薦閱讀:
※本科生怎樣正規地進行CS前沿科研內容的學習?
※如何又快又好的完成一篇學術論文?
※過柱子過不純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做物理科研有多困難?
※中國有哪些產品或技術與西方有代差級領先幅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