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文具是否面臨危機?
這兩年讓我 感受最深的就是很多國際奢侈品牌開始在各大視頻網站 等媒體插播廣告了 LV Dior 最不濟蔻馳等都已經成為出門標配了 有點偏題
以前小時候 用圓珠筆芯 論毛算價格 還特別經用 覺得一塊錢一隻的中性筆芯實在是貴 還不經用 到慢慢的習以為常 再到後來 喜歡上日系書寫工具 雖然一隻要七八塊錢 但是買來也是不疼不癢 所以一塊錢一隻的文具如晨光等 是否面臨危機 晨光目前也在做積極改變 推出的優品系列 有些也買到 八元一隻 可是這樣還有市場競爭力嗎 如果那天我覺得買幾十一隻的文具也不疼不癢了 那豈不是只要日系筆供我選擇了 再往上百元級別 照樣還有選擇餘地 當然還有德系品牌 那國產文具還有什麼競爭資本呢另外我覺得不止文具如此 國產很多品牌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存在
並沒有,國產文具的繁榮之路還很長。畸形的繁榮也是繁榮,更何況國產文具的大部分產品都是在正常的發展著。
文具的經營分為品牌直銷和代理經銷。
品牌直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手賬圈中受人追捧的國產文具品牌了,主要是依託淘寶店以及小圈子中的口口相傳建立品牌影響力,自己生產獨有文具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doki手賬,kaze手賬,筆墨公園。貼牌文具的店諸如本子事多,洛林等,還有貼的比較粗糙的敗家實驗室之流。。。。比較特殊的是九口山。
這些店開店時間不算太長,本身資本有限,雖然很多店一開始都賣過外產的文具來吸引客戶,比如上面幾家店的日產和紙膠帶,敗家早期賣的各款鋼筆等。但是受困於體量的限制沒辦法像美橙,東京書寫這些成立更早資本更厚的店擁有比他們更穩定的拿貨渠道更便宜的快遞合作,成本下不來,導致很多商品沒有價格的競爭優勢,所以只能另闢蹊徑,生產自己的品牌文具,降低更多的成本賺到更高的利潤。
上面幾家大多都是抄襲起家的,手賬圈就那麼大,熱賣的永遠是那幾個,所以不抄是沒可能的,抄多抄少的區別而已。不過好在如今他們都拿出了自己獨家設計的招牌產品,畢竟做大了很容易被人盯上,為了避免被告或是被抄,都必須樹立起新的形象。這幾家都擁有了招牌自產品,比如doki的冬日系列,KAZE家的各種真皮定製和忘川系列。
而貼牌也是一種方式,價格比獨家的便宜很多很多。比較知名的是本子事多和洛林,比如說中低端款的各種手賬基本都是一家代工的產品,同樣的產品在淘寶上還有很多很多,比如什麼復古仿O活頁,馬O龍糖果色活頁之類,還有各種仿製TN的產品等都是貼牌的代工品。同樣的,在體量做大之後,他們都自己找了設計重新做了商品,本子事多店裡最貴的那款植鞣革活頁就是真正的招牌自產品了。
貼牌貼的比較粗糙的諸如敗家之流,比如代工的極簡文具盒(笑),找尚邁和金豪代工的鋼筆等。還有上面提到的兩家的內頁,基本都是再生紙和道林紙貼牌而已,所以質量上不是很出眾。紙上比較出名的自產品是筆墨公園練字紙,KAZE的忘川,二柚的柚紙,當然,這幾家也有買來原紙自己裁剪貼牌的巴川紙系列。
這些店有個共同點就是無論是自產品還是貼牌的自產品基本都只能在自家店裡買到,其他淘寶店和線下都難尋蹤影。
而九口山作為其中比較特別的一個,靠獨特設計打出來的口碑和鋪滿線上線下的產品無疑是可以當做國產文具品牌確立的範本來學習的。
以上是國產的新興文具,當然,僅僅佔據了龐大文具市場的一小部分。
我們再來看代理經銷,這才是國產文具的大頭,目前國內最大的幾個文具品牌晨光、真彩、白雪等,新興的諸如KACO和九口山都是這樣的方式。
在無法形成品牌的絕對優勢的時候,文具最傳統的還是走薄利多銷的路子,大量的鋪貨。走的是「耗材」的路子,這個路子下的文具都是廉價的易耗品。會被個人和組織大批量的採購,以求壓低使用成本。
學生的慾望是無窮大的,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文具愛好者,需要高質量的文具提升使用感受;大部分的人只在乎文具能用與否,然後把在文具上節省的成本用於其他的慾望上。這一部分人佔據了市場的絕大多數。
而且既然是易耗品,容易損耗的原因也並不僅僅是使用造成的消耗。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做一個調查,要求書寫用黑色筆的學生中除了黑色中性筆外其他顏色的筆能完全用完的比例是多少?非美術專業生木杆鉛筆能用到最後四分之一的比例是多少?自動鉛筆的鉛芯有多少是中途斷掉而不能使用的?中小學生經常用的騎馬釘作業本能完整用完的而不是中途因為質量太差導致本子破損不能使用的比例又是多少?愛好買筆的女生購入新文具和舊文具消耗的比例是多少?更別提諸如醫生之類的職業中,有多少筆是正常用完而非遺失的?各企業定製的logo文具,各機關發放的文具,又有多少是用到壽終正寢?國產文具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沒能被用到最後就進入了垃圾桶,或者遺失或者被遺忘N年以至於在發現的時候已經不能用了。
這是城鎮中的情況,而農村以至於更加貧困的山村中呢?更沒有人會追求那些翻上十幾二十倍的高品質文具了,或許他們也想要,但是現實並不能允許。各級機關組織的扶貧獻愛心活動,希望小學的援助中,國產文具始終是佔據極大份額的。
這些僅僅是傳統文具,而晨光、KACO等已經開始涉足此前沒有生產過的手賬以及其他的周邊文具,開拓的新市場也是對抗外產文具的重要緩衝地。而這些大牌廠商所表現出來的誠意和質量也比粗糙貼牌賣情懷的某些國產貨要強,至少證明了在文具這個大的市場上,並沒有像是鋼筆那樣的短視,過度的透支國人對國產的熱愛。依舊有希望在。
雖然國產文具從來不以高端為賣點,但如今,國產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將外產文具的差距逐漸縮小了,而且,國產文具擁有足夠龐大的客戶群來換取足夠的時間讓自己發展,而不必當心很快就死於外產文具的擠兌。從這一點看國產鋼筆死期將近。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更加健全的市場環境,不再被營銷和情懷所影響,能夠讓每一個真心做文具的廠商不會被只會賣文案情懷的貼牌貨擠兌出市場。願所有國貨支持者都能得到回報。
以上文字是我瞎掰的,我根本不懂文具,以上。
危機固然是存在的,從我的視角,說說危機在哪裡,如何解?
危機一:全球化市場背景下,進口文具搶佔部分市場。
就如題主所說,因為技術上的差距,以及對文具的定位不同,不少進口文具的品質優於國產文具。同時,隨著人均收入上升,越來越多人追求更高品質的文具,購買途徑更暢通後,進口文具的市場份額逐步增大。
危機二:原材料不斷漲價,薄利多銷的銷售形式難以維繫。
薄利多銷型的銷售,註定了公司輕設計、輕質量、重成本。長期使用控制價格的方式,打壓競爭對手,利潤薄弱。
但紙品的原材料價格一路上漲,這微薄的利潤也難以維繫。根據我的了解,我們複印紙這塊線上銷售,加上運費一直都是虧損的。
危機三:數字化的時代,電子設備部分代替文具的功能。
很大一部分用戶,在離開學生時代後,就很少使用文具了。無紙化辦公時代,也已經不再是一個說法。人們對文具的常規功能需求越來越少,從這點上來說,不只是國內文具,全球文具公司都面臨同樣的處境。
說兩個可能的解法,也是廣博現在主要的拓展方向。
5月,廣博舉行了「文具讓生活更美好」主題新品發布會,在活動中王總提到,在原有的學生文具、辦公文具基礎上,要更重視生活型文具的發展。
這裡的生活型文具,指的是手帳及周邊產品,相冊,皮具等等。
這些文具,不僅有基礎的功能,還承載了用戶的情感寄託。可以說,是從「用文具」,轉變為「愛文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產品的設計、品質都有相應提升。
廣博的管理層在參加了幾次手帳集市後說,這些手帳er,爆發出的對文具的熱情,和相應的購買力,都是非常驚人的
除了生活化文具,另一個重點是基礎文具的改良。在生活文具方便,廣博建立了子品牌Kinbor,在基礎文具改良上,建立了Fizz。
Fizz將重點開發具有高品質、好設計的辦公文具。
官話說完了,再說一點,別人走進來,咱們走出去呀。我們的外銷,也是做得很不錯的喲~
國家倡導一件事倡導了很多年了,就是從中國製造向中國質造的轉變。正如你所說,現在許多行業都面臨著產業轉型或者產業升級。如果同等質量的國貨與日貨,如果國貨價格佔優,沒有人會拒絕使用國貨。國產文具在現在的低端市場上處於絕對的壟斷地位,與外國品牌的競爭主要在中高端市場上,如果國產品牌可以憑藉自身優勢贏下競爭,當然是皆大歡喜。但是如果輸掉,也沒人會因為情懷為劣質商品買單。
作為一個消費者的消費體驗而言,看了看自己手邊的都是日牌居多。不是不想買國牌文具而是質量設計做工是在欠考慮。更可怕的是出現大量抄襲模仿現象。當然也有一部分自己創新的東西做的很棒但真的是比較少。就像紙膠帶,很多抄襲日本mt倉敷等等,雖然價格便宜了很多但是質量堪憂。當大家有一定經濟收入之後都會選擇好的用的舒心的產品,而且現在越來越注重支持原創。如果國產文具還走在抄襲模仿跟風國外產品的道路上,而不想想創新以及改進質量,那可以說是已經到頭了。
本身文具市場就在縮小,不過有中小學生市場起碼能保證去國產品牌不至於餓死。但是只要稍高點的市場(如:大於幾塊錢的中性筆以上的市場),懂的人都知道這個領域國產品牌基本已經喪失競爭力,日德系都已經把好用,便宜的這塊蛋糕分完了,剩下的高端更沒有國產什麼事了。
就在回復的昨天,新聞上說中國國產除了圓珠筆頭,新聞說的很籠統,估計也不敢細說。我自己的理解是,當勵志新聞看看好了。可能是中國研製出了制筆尖的材料,但世界上其他有此技術的國家產品已經非常便宜,所以在這方面深耕市場也已經飽和,說白了基本上已經走到頭了。
筆尖材料有了,但是機床,生產線可能中國也沒有,這才是關鍵。最主要的是現代工業講究分工,有生產墨水的廠家,有的生產筆尖,有的做注塑部件,沒有一家從頭到尾全產業鏈做。拿國產文具品牌來說,如果哪天真正中國全部做出了筆尖,國外廠家技術也在發展進步,價格會更低,只會比當前更好。這時候對筆尖這種低價產品來說,可能國產沒有任何利潤,甚至在質量方面都不如。
國外工業發展這麼多年不是什麼都能追得上的。中國總覺得以舉國之力可以與他國一教高下,這本身就是對國家的損傷。世界這麼大,不可能擁有一切產業。
以目前國產品牌的質量來說,就算倒閉了頂多心裡一聲嘆息,根本不值得悲天憫人,事物淘汰有它的理由,自然會有國外質優價廉的產品補上空缺。假如真走到那一步只能說事在人為,如今的下場是當年不思進取做的孽,活該。
辦公幾乎都是得力。
學校鋼筆都是白雪。彩筆真彩晨光扛鼎。小米15塊的圓珠筆都賣的飛起,幾大國產為什麼養活不了自己?一個個的真以為小孩拿來裝b的無印良品辣雞圓珠筆要壟斷市場啦?本身而言,小學的我追求便宜,一塊錢的筆都算貴的;初中的我追求漂亮,有了一定的零用錢,各種好看不實用的筆,現在想想還是好心疼;高中的我追求性價比,晨光那種辦公筆,一元一支,成盒買,筆芯成盒買,好用就行,誰在乎外殼。大學之後,使用感,流暢感是考慮的重點,不在乎多花那幾塊錢,用起來感覺好,格外喜歡寫字。個人習慣不同,根據紙質不同,用不同的筆,當然到現在為止沒找到適合寫答題紙的筆所以,國家文具市場還是蠻大的
不可能。絕大多數中國學生的文具盒裡最貴的筆仍是晨光的金屬中性筆。
絕大多數中的絕大多數文具盒裡最貴的筆不超20。
以上不請自來,這個問題很宏大。先給結論:是的,面臨危機。
題主表達的意思應該是:在新一輪消費升級的前提下,國產文具品牌在和國外文具品牌競爭的過程中,是否處於劣勢?是否終將被淘汰出局?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那麼先反對 @白笑 的回答,理由很簡單。哪怕現在國內文具市場被國內品牌佔領了80%的份額,危機依然存在,諾基亞、柯達的前車之鑒擺在那裡,無需贅言。或者說,危機任何時候都存在。然後 @廣博文具 的回答,危機1/2/3贊成,4保留意見。
一、先交代幾個基礎點,好繼續下文的討論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有幾點需要先交代——
1、文具的分類,非常之多,除了日常接觸最多的筆、本之外,有多大幾千種文具品種。有興趣的童鞋可以參照我的這篇文章文具的分類。在這麼多分類中,因為消費習慣、購買力的差異,國外品牌不可能在所有分類中,都做到領先於國內品牌,細分品類出現隱形冠軍的可能性一直存在。比如說來自德國的J.Herbin手工墨水,吊打國內任何綜合文具品牌(得力、晨光、齊心等)出的墨水、或者傳統制筆品牌的墨水(英雄、白雪等)。但比如說證件卡(又叫做胸卡、卡套),國內品牌優和相對國外品牌來說,佔據著絕對的市場份額領先地位。
2、中國市場南北東西差異非常大,城市農村的差異也很大。導致的結果就是貴的有人買、便宜的一樣有人買。到底什麼價格段的文具產品買的人最多?下面這張筆記本類產品價格區間分布圖可供參考。橫軸表示價格段,縱軸表示該價格段的銷售金額佔比。這個圖標中數字來源於淘寶後台數據,取的是2017年9月的數據分布情況。如果連續取2013-2017年的數據 樣本,來做同比分析,我們會很直觀地看到,藍色的柱形在慢慢地向右遷移,但現在淘寶後台看不到2016年以前的數據,所以暫時沒法對比。換句話說:新一輪消費升級,在文具中也有多表現,緩慢而堅定。
有了這兩個前提,我們繼續討論
二、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系列之文具
題主說到奢侈品牌開始做文具,別說筆了,還有更誇張的回形針,具體可以參看我以前寫的這篇文章。奢侈品牌出品、壕破天際的回形針: 一隻頂一個iPhone。不過奢侈品牌之所以做文具,圖謀的可不是題主所揣測的普通日用文具,而是更為高端的「個人辦公」。就好比雲南白藥、依雲礦泉水是為了滿足富人區別於窮人的觀念「我為什麼要和窮人用一樣的東西」一個道理,這部分文具的象徵價值,遠高於使用價值。用奢侈品牌做文具,來推測國內文具品牌面臨危機,這個前提不成立。
三、國內文具品牌vs國外文具品牌,差異到底在哪裡?
竊以為,國內文具品牌廠家對比國外品牌,最大的劣勢在於:只會抄襲、鮮有創新,更遑論對消費者使用習慣的深入研究。何謂使用習慣研究?可以參看這篇文章錦宮(KING JIM):只有做不到、沒有想不到。如果國內文具品牌長此以往,大開國門之日,就是國內文具品牌大舉潰敗之時。
四、叫好和叫座往往是衝突的
叫好,指的是產品品質好、口碑好、品牌定位高;叫座,指的是賣的好。就好比電影一樣,叫座又叫好的電影極少極少,這樣的現象放在國內品牌和國外品牌文具的對比中,一樣存在。很多在國際上都很有知名度、設計也很好的文具,在國內知道的人都很少,更別說銷量了。比如X-Factor的美工刀、J-Herbin的墨水、KingJim的文件夾等等。百樂、LAMY算是極少數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但這麼少數幾個放在成百上千的品牌中,佔比1%都不到。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內品牌早點提升自己的研發能力,趁著國外品牌還沒有攻進來,還有機會。
最後一句話ending:國內品牌早點提升自己的研發能力才是正途,比如說KACO,做的就很不錯。
危機是存在的。
單從養活自己的員工上來講,國產文具無論是中高低端無論是傳統大廠和新興小廠、無論是抄襲起家還是華山一條路走原創的,得益於市場的體量,幾乎都沒有大問題。
危機比較大的是,雖然整個行業在升級(從中低端開始走向中高端),市場也在擴大,但是未來的競爭力不夠,尤其是在原創能力和品牌建設上,很可能原地踏步甚至被國外品牌吞噬現在已有的市場。
拿姑娘們都非常喜愛的Hobonichi來說,靠著之前的耕耘已經在日本上市了,上市新聞一出現,幾乎是在手帳和文具圈的愛好者們的朋友圈在刷屏,然而仔細推敲其營收,其實並沒有多厲害:2016 年Hobo盈利37.67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2.31億),其中70%是手帳,也就是1.617億左右的營收,這個規模要是拿到中國來,都是小公司,小打小鬧;先不說晨光之類的大集團,恐怕連很多國內的悶聲發大財的小公司都比不過。然而它的口碑、品牌滿意度、品質幾乎可以說是虐殺國產品牌的,也就讓其在高溢價的情況下依舊可以高歌猛進。
那麼國內是否可以培養出Hobo這樣的品牌呢?暫時還很難,第一本身國產的材料就沒有那麼好,真正好的紙張大部分還是從日本和義大利獲取,第二加工工藝和代工廠的能力也處在有限的水平,需要不斷的磨合;第三,許多有能力的大公司思維中靠著鋪貨佔據市場的思維還是沒有改變,導致其沒有在質量上進行必要的投入,而小公司又沒有這個能力。第四,Hobo相關的理論體系其實也是相對完善的,而國內暫時和文具、手帳相關的書籍和理論體系可以說剛剛才開始搭建。第五,用戶群體還沒有養成相應的生活習慣,依舊是跟隨消費主義導向的安利在嘗試培養習慣中,而現在又出於和電子設備搶關注度的階段,文具的使用是否可以維持原有的蛋糕也是一個未知數。
所以危機其實不小,可以挖掘的潛力也不小。
高中時買了好多漂亮本子和花花綠綠的筆,高一高二用的是鋼筆,主要是英雄,高三用的中性筆,都是國產的。現在大三,碰到喜歡的本子還是會買,基本都是國產的。大一時買了一個特別漂亮的本子,現在還沒用。。。。筆的話就隨身帶著一隻日系鋼筆,百樂78g+,實用大過裝逼。本身專業主要是計算機,如果手寫情況更多一些的話可能會買更多花花綠綠的筆。如果沒什麼特別需求,不假思索的就是國產文具吧。
個人覺得並沒有。作為文具的很大一部分使用者學生而言,大多數還是用的國產的晨光,真彩等牌子,還有很多不知名的雜牌子筆。外國牌子的文具對於一般學生而言,確實性價比太低。
推薦閱讀:
※作為共產主義者,您認為共產主義是一定「會」實現?還是一定「要」實現?
※林文夫(Fumio Hayashi)在計量經濟學界的地位如何?
※能不能舉例說明下什麼叫「典型的金融思維」?
※南半球大國沒有北半球多,這造成了哪些影響?
※如何提高分享經濟的交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