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地方政府只允許外來人口在本地打工,而不願意提供基本的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務。怎麼解決?
如果這一點不解決,公民的遷徙自由將大打折扣,也極大地阻礙人力資源的流動和優化配置,阻礙經濟發展。
類似的不公平在中國是普遍的狀況。
怎麼解決呢?我覺得開放言論應該是第一步,首先要讓弱者發出能讓人聽到的聲音,這是是第一步,第二步則是成立一些能夠代表弱勢群體的政治組織,爭取一定的政治權力,在公共資源的配置上向弱勢群體有所傾斜。
當然,這個想法過於宏大,很快被人打臉。
比如知乎大v @姬軒亦 就教育我,說現在的政權是用鮮血換來的,你們這些公知要這自由,那自由,光動嘴哪行啊,你們也要流血,也要犧牲才行。你們不願流血,不願犧牲,不組織鬥爭,那就是慫貨,那就是SB。
我覺得這說的也是,知乎另一位大v @冷哲先生不就是溫文爾雅去申請了遊行示威,懇請廣電總局放寬尺度,給大家在電視屏幕上欣賞乳溝的權力,據說對方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他。我在此對冷先生的行動表示敬意,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革命的確不是請客吃飯,不能那麼溫文爾雅。
不批准遊行,那麼我們我們自發走上街頭是否可以呢?
知乎的另外一位大v,著名的 @玄不救非氪不改命又打了我的臉。他站在道德的高地鄙視了我:你這是在教唆別人跟執政黨剛正面,別的青年被當權者打擊了,報復了,一輩子的前途受影響了,你負得起責任么?
經過兩位大v的教育,我意識到自己的愚昧與軟弱,首先死人我是無法接受的,我連別人殺個雞都要躲到一邊去;其次造反的人被迫害了,非要我負責,我也負不起這個責,人家的大好前程沒了,我又沒有組織,又沒有經費補償別人。
於是痛定思痛,給出了如下解決方案:
第一,就是認命。你生在了中國,又生在了中國農村,這就是你的命,你得認。第二, 祈禱。在家裡面掛上決策者的肖像,沒事多燒燒香,多拜拜,說不定一些好政策DUANG的一下就出台了呢?怎麼解決?廢除戶籍制度。問題是,為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
跟你說,趙老爺們根本就不想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由於過去幾十年的種種歷史遺留問題,造成什麼?地區發展極度不平衡。這時候如果取消掉戶籍制度會發生什麼?大筆大筆地增加社會服務投入。人口流出地區逐漸成為鬼城,地方房地產泡沫破碎。再說趙老爺們解決這個問題有什麼好處呢?答案是沒好處。就是不給你們北京戶口你們都高高興興跑到北京來務工給趙老爺提供廉價勞動力呢,趙老爺們為什麼要給你們北京戶口?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過去十幾年經濟大發展,其中有大量外來人口的功勞。北京外來人口800多萬,上海有近1000萬。現在呢,房租房價越來越高、落戶政策原來越嚴,客觀上就是把外來人口往外逼。你來就業,來做貢獻可以,但想享受本地居民待遇,不好意思:資源有限,當然是先照顧本地居民。
尤其是佛山、東莞等製造業城市,大批來自四川、湖南、廣西的工人,打幾十年工,50歲之後,最終還是回到老家去。
這有什麼解決辦法呢?沒有速成解決辦法,有的只是嘗試和改進。
其中,重慶的地票制度是個很有意思的模式。其根本是:賦予農民土地財產權,並且這種財產權可以入市交易,可以獲取賣地所得,降低到城市買房和定居門檻。
在此之前的農民,只有兩項資產:農作物收成、自身勞動力,財產權是沒有的。中國這20年房價上漲跟普通農民沒什麼關係,城市買房人獲取上漲利益。現在地票制度,可以讓農民獲得幾萬、幾十萬的土地收益,為他們進城提供了更多資源。
這是一個嘗試方向。
提供了你還買房么
有聽過地主給長年短工蓋房子娶老婆外帶養孩子的嗎?之前看了一則新聞:有外來人口說,當地的繁榮就是外來勞動力創造的,然後本地人一句話就頂回去了:你們來打工沒給你們付工資嗎?!好有道理,根本就無法反駁啊!外來勞動力出賣勞動力,換取工資,在本地人看來不是兩訖的事情嗎?現在發達城市的發展,是集多個城市的資源發展起來的。這些城市的富裕也正是建立在不需要為外來人口承擔福利的條件上的!如果還要負擔所有外來人口的福利,那麼這些城市財政也就不會這麼輕鬆了!當地人和當地官府也是萬萬不會答應的!
我有點搞不清楚,不實行戶籍制度的日本可以把地圖炮堂而皇之搬到電視上搞笑取樂,實行嚴苛程度僅次於北朝鮮戶籍制度的天朝,網上隨便說一說都有人跳出來強行「正三觀」。
川普當選總統,有句話是咋說的來著,你現在打壓溫和右派,將來面對的就是極端右派
這句話用在地域上也很可以,你現在打壓溫和地圖炮,將來迎接你的就是極端地圖炮
極端地圖炮是啥樣子,班加西人怒懟的黎波里,這還是袖珍版的
----------------------------------------------------------------------------------------------
中國特色劣根性決定.舉個例子,大家沒當上官的都在狠罵貪官污吏,但是讓你當上了官,你肯定貪得比誰都狠,而不再考慮當官前困擾你的社會不公啊的狗屁問題.所以,想解決問題的沒那個權力,等你有了權力,你又不想或被迫不能解決問題了.國外至少還聽聽群眾的呼聲吧,國內官員想的卻是政績.
這個問題是雙向的,不是政府單方面的問題,民眾也是責任方,而且這個問題本身就是社會法則(甚至是自然法則)的演繹,很難解決。。很多人都說是資源不平等。首先說資源平等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發達的地方就是容易獲得更多資源。政府強制平均很難做到,即使做到了,自然發展個10年,差距還是會拉開。很多人說戶籍制度。但戶籍制度實際上只是表現形式,不是本質。歐美沒有戶籍制度,但是富人社區、中產社區、貧民區也都是涇渭分明。還是上段說的,經濟差距是本質。其次對於民眾來說,即使平均了問題依然很多。我這裡就說一個例子,一般的感冒發燒是個醫院就能看,國家也一直宣傳小病去二甲、三甲等小醫院看,但結果呢?三甲大醫院每天還是一堆人看發燒、出水痘。如果民眾改不了只去大地方的習慣,政府說什麼做什麼都沒有意義。
題主你這個問題本身有問題。概括起來就是:你把公平和效率弄混了。
題主你要是覺得這樣不公平不人道也算有理,認為這樣「極大地阻礙人力資源的流動和優化配置,阻礙經濟發展」這是連腦袋都不用拍縐出來的吧。中國過去二三十年用這套方式是什麼發展速度就不用說了,要是這還是阻礙發展,你認為的發展得多快?
之所以對外來打工人口不提供足夠的社會服務,主要還是在經濟發展情況下,政府、城市居民和打工者彼此的配置和需求決定的。
就政府層面來說,社會服務是花錢的事,在經濟發展不足,政府財政有限的時候,肯定要更加慎重對待財政支出。對於那些於經濟發展效果有限的方面,就暫緩對待了。而打工者群體龐大,一旦對其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務,需要資金過多,且並不能帶來大的經濟效益,所以屬於暫緩情況。
就城市居民來說,在總資源短期無法增加的情況下,一旦為打工者提供公共服務過多,就會嚴重影響自身的利益。而作為城市局面,一旦形成大規模共識時,是有一定話語權的。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政府肯定要考慮居民的意見,不會用削減居民利益的方式來給打工者提供服務。
就打工者來說,很長時間裡,社會化服務多少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問題。這個是最重要一環。因為打工者多來自貧困的農村,打工收入對於農業收入而言,是數倍甚至十多倍的收入!所以,他們更多關心的並不是公共服務有多少,而是收入到底有多少,就業是否容易。如果因為公共服務增加,提高了企業成本從而導致就業人數減少,那才是對他們真正的打擊。另一方面,對於大部分打工者來說,由於其本身的文化水平和收入並不足以支持其在城市立足,所以更多人對自己的定性就是城市的過客,賺些錢回農村,或者收入更高了到家鄉縣城去安家,才是他們更現實的願望。這種情況下,許多公共服務對他們來說,效果並不大,或者並不不是他們要面對的主要問題。
以上,是很長時間內政府、城市居民和打工者之間形成的一種默契組合。這種組合方式在很長時間裡其實是三贏的效果,經濟可以快速積累高速發展,城市生活環境大幅提高,打工者也可有了可以通過勞動致富的道路。大致上是皆大歡喜的局面。
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題主說的因為公共服務缺乏而制約人力資源優化配置,這是絕對錯誤的想當然!因為打工者從事的勞動本身和城市居民幾乎沒有多少衝突。打工者大都是從落後地區到發達地區務工,來補充發達地區底層體力勞動者不足的情況。這種配置既是發達地區的需求,也是打工者個人能力所能勝任的方式。外來的高級技術人才和普通打工者屬於完全不同的階層,不存在彼此流動的問題。而對於打工者來說,公共服務的不足,很長時間裡反而恰好使得他們來去更自由,工廠企業也招工更方面,更符合企業和打工者各自的需求。
也是這種配置,帶來了經濟的高速發展;而經濟的高速發展,又使得很長時間裡,這種配置下大家都各取所得。
但是,必須要指出的是,近十年來政府對打工者提供的公共服務越來越多。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是道德層面。倉廩實而知禮節,經過長期積累,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社會就會越來越多關注公平和人道的問題,而對打工人群的公共服務,恰好是這方面需要關心的問題。
二是隨著經濟持續發展,許多情況也逐漸在變化。
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招工崗位越來越多,而人口紅利卻沒有相應增多,所以用工荒終於開始出現。這就客觀上要求對打工者的待遇需要進一步提高。同時,經過二十多年發展,打工者也有了一定的積累,不是八九十年代完全沒見過的人了,他們隨著經濟能力的增加,也有了一定的訴求。這時候,就必須相應提高打工者的待遇,才能更好的保持務工質量,保證經濟發展。
同時,由於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對打工者的素質整體也在提升。而綜合素質更高一步的打工者,其中優秀的人逐步有了改變所在階層的能力。這時候,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務,便於優秀者改變階層,創造更大價值,也是優化社會配置的需要。
而對於政府來說,經濟發達地區由於長期積累,財政一般都是足夠充盈的,有能力增加一定的公共服務,既不傷害原城市居民的利益,又能保障打工者權益。同時,這麼做也可以更好的留住企業、留住打工者,從而促進經濟發展。
以上,是近十年來,對打工者公共服務逐漸增加的原因。這裡需要注意,社會只要平穩發展,公共服務就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否則容易造成大的社會矛盾。所以,儘管盡兩三年經濟下行,但對於打工者提供的公共服務並不能隨之再減少,只能保持原有水平——當然,一些地方的落實情況或許有所折扣了。
對於這種現象,題主大可不必抱怨。這幾乎是任何一個國家發展的必經之路。中學政治課本上說的西方原始積累時期的做法難道忘了嗎?原始積累是任何一個希望發展經濟國家的必經之路,這個過程中,對勞動的不公的絕對存在的。但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積累,你覺得公平有可能嗎?的確,歐洲的原始積累是幾個世紀前的事情了。但要知道,中國是起跑晚了,所以現在沒有資格做歐洲現在能做的事,追趕時候可以跑快點,但不可能跳躍過去。
至於上面某位公知,阿拉伯之春都過去了,就不要再把公平和發展說的這麼簡單的統一促進了。趙本山忽悠范廚子也就忽悠三回。利益相關:澳洲移民律師
發達國家也都是這樣的,和國土姓趙還是姓王無關。在移民路徑中,一些TR(臨時居民)在發達國家一樣並不能享受福利,你的確在產出在貢獻稅收在拉動GDP,但是在轉成PR(永久居民)之前福利與你無關,這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線城市福利哪裡來?還不是稅收,如果福利隨便放,稅收無要求,請問錢從哪裡來?
如果希望發展能均衡,你應該建設自己的家鄉而不是別人的家鄉,這樣你的家鄉才有稅收能提供更好的福利、建更多的基礎設施。但是你是拒絕的,因為你希望通過外出打工來實現更高的**個人價值**,從這個角度來說,最終受益最多的人是你,不是你家鄉的普羅大眾——因為你不為家鄉貢獻稅收,也不是你去往的地方的居民——因為和佔據的職位相比你只製造很少的職位,主動或被動的納了幾年很少的稅(有的還可能不納稅),你不是創業者,不僱傭別人,只是間接的通過工作創造需求,通過需求創造崗位,但是這種效應太微弱了。公平的講,你工作,僱主給錢,等價的物物交換,沒有誰欠誰的,非要說僱主是在剝削而非正常盈利(你創造價值&<&<你獲得報酬),那你可以選擇自己出去創業或者換一份別的工作——如果你創造的價值真的足夠大的話,會有人願意接受你的,總是有人願意給你更多一點的報酬只要你創造價值-你獲得報酬 &> 0,但是如果沒有人願意出更高的工資來僱傭你,那麼好像不是這個社會的問題。人多的城市更create negative externalities。經濟學上這種情況下政府還出台吸引措施來吸引更多的人前來這個城市務工就是政府宏觀調控出問題了。
說了這麼多,你自己是外來務工潮的既得利益者,不是這個城市裡的其他人。你的夢想,自己埋單,別人沒有義務幫你來埋單的。
又不是不讓你換戶口了,如果真的想要福利,納足夠的稅,創造應有的價值,該有的都會有。想著不勞而獲不算是公平的一種吧。
提問者是個偽問題國內多數城市,落戶都非常容易。那些落戶困難的城市,多數都有穩定工作?連續納稅一定時間就享受本地戶籍待遇、納稅累積達到一定數值全家落戶的政策。即便落戶最困難的北上廣深,也都有普惠教育的政策。
主要是宣傳和事實的割裂。
只有重新明定尊卑,才能邏輯自洽。
反正我是要輸出價值觀,一個答案可以多用幾遍。
如何評價中國的戶籍制度?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從早期看來,養不起太多城市人,就養得起太多農村人么?該餓死多少還是餓死多少,讓一部分人餓死來換取另一部分高等階級的溫飽,甚至更高階級的富裕。城市是權貴的家,限制人口可以保障權貴的生活質量和安全。
早期的戶籍制度,不僅有待遇差別,還有地理阻隔,可以讓饑民對權貴的待遇眼不見心不煩,大幅降低不滿和反抗。農業技術和土地才是制約糧食產量的因素,以中國的農村人口數量,再增加勞動人口,在大部分地區(新疆等地除外)對糧食產量毫無意義。
工業用糧不是大問題,吃糧食的主要是人口,人不論在農村還是在城市,都得吃糧。
貧民在城市,就一定是貧民窟?
中國的城市有很多貧民,並不是沒有貧民,以中國人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即便是貧民,在城市也會儘力維持較為規範的居住條件,不應拿印度、南美來比較,他們的窘樣,很大程度還是因為他們的人生追求遠遠不如中國人。包吃包住、集體宿舍、租房的很多都是貧民。如果能像在農村那樣給這些貧民一小塊地,他們也會努力的蓋出很不錯的房子。說預防貧民窟是借口,他們已經不再阻攔貧民進入城市謀生。根本原因,如果給予一樣的身份,不分配教育、衛生等資源給他們,就難以維持道貌岸然。但身份不一樣,即便待遇不一樣,看起來也會和諧得多。
眾所周知的,京滬大部分戶籍人口都是靠權力部門調配過去的,因為捎帶上了少量早期原住民,戶籍制度是掩蓋權貴利益的好方法,成功的把階層的不平等轉變了地域差異。
當前城鄉戶籍差異在縮小。權貴的特殊利益轉向更柔性,更偏向資本壟斷和階級固化方式來保障。如果有資金,誰不想當造福百姓的恩人?
因為政府無法禁止外來人員打工呀。
憑什麼給你解決,愛來不來,打工的有的是,不缺你一個。
覺得大城市不好,就不要來,在老家待著,等著大城市因為沒有打工人員,而經濟崩潰。你得到多少,取決於你的價值。如果父輩辛苦的資源這麼容易就可以給別人,人類還要努力幹什麼??有本事的人總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在大城市永久居紮根的機會,而不肯努力的人只會跑到這裡來抱怨。
類似問題我小時候就在想,為什麼社會這麼不公平?
現在我想通了,一個正常的社會貧富差距是必然的,甚至這種貧富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否則如果大家都很公平,其後果中國幾十年前就嘗到了。
我唯一覺得應該盡量公平的,是教育資源。教育是翻身的資本,應該多把關注點放到貧困人民的教育公平上,而不是在這裡酸溜溜地問「為什麼我給你打工你除了工資還有那麼多東西不給我?」
社會是會自己調節的,沒人逼你們來打工,為什麼要來自己心裡清楚。
人生來不公平,不過是替自己的父輩甚至祖輩的懶惰還債。現在這些人以「不公平」為借口,然而真的是因為不公平嗎?所謂的不公平只是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罷了,如果他們得到了比別人更多的資源,成為了優勢方,還能繼續為「廣大人民」讓出自己的福利嗎?
在這個社會還沒改變之前,如果不想自己的孩子和你一樣痛苦,需要自己加倍的努力,有朝一日對於所不滿的環境,便有能力或是逃離,或是改變。
想要更多而得不到又不肯捨棄,是一切抱怨的根本原因。
-----------
就知道大家的腦補能力很強,不好意思讓你們失望了,我是來自農村的,我深切知道究竟這些不公平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不適→掙扎→失敗→失望→痛苦→絕望。特附上一味雞湯:因為這會引起外來人口戶籍所在地的父母官的不滿,你們給他們醫保,讓他們子女上學,他們長期不回老家做貢獻,也無後顧之憂,就把我們在老家對他們親戚朋友做的惡事曝光,那該怎麼辦
這個鍋其實不該地方政府背。
社保,一般政府都是鼓勵交的,但是很多企業不交,當然,還有很多外來務工人員自己不願意交,企業不交是為了降低成本,務工人員為啥不願交呢?
最大的原因在於轉移不方便,雖說大城市裡都社保聯網了,但是很多西部地區還沒有,根本無法對接。上屆政府要求社保全國聯網,現在還遠遠沒有做到。
另外還有就是,按照現有政策,社保轉移,只轉移個人繳納的部分,單位繳納的不轉移。這由造成什麼現象呢?
舉個栗子,你在深圳工作的洛陽人,你養老之類的都是正常交了,等你年滿60了,準備會洛陽養老,誰叫深圳房價太高呢?申請社保轉移,深圳方面會很開心的幫你轉走,這樣他的社保資金里會留下一大筆你所在單位繳納的養老資金,而洛陽方面對於接受你就十分不情願了,因為轉過來的只是你個人繳納的部分,意味著他需要從自己的資金里拿出一部分來墊付你被留在深圳的那筆單位繳納的養老。教育,義務教育法第十二條規定「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為其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看到沒有,法律規定的責任主體是戶籍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而對於流入地政府的要求是下放給各個省級政府決定的。從理性的角度,流入地政府真的沒有啥積極性。建學校對地方政府來說是一筆長達幾十年的支出,建設成本在其次,關鍵是要養活那麼多的老師。而且,流入地政府還在想,萬一我把學校都建好了,你們tmd的都不來了,我這些學校、老師干喝西北風啊。
所以,我一直認為,義務教育,最大的責任主體是中央政府,中央政府應該設立專項資金,向對方政府購買學位,外來人口多的多拿錢,流出人口多的不拿錢。世界各國都有大城市壁壘,沒壁壘大城市就維持不下去了,因為畢竟是現實物理世界,城市有地理限制。
只不過很多發達國家是歸於市場經濟手段來限制外來人口,典型來說就是超高房價,倫敦,香港,曼哈頓目前都是20萬人民幣以上每平米,太貴了貴到你落腳不下來(東亞幾個核心城市還有一條——超小戶型)。而中國呢?中國是計劃經濟加市場經濟。大家都喊中國大城市房貴,但如果不限購,大城市靠剛需就還能再把房價推高,因為大家認這份資源稟賦。限購就是計劃經濟,戶籍當然是更全面的計劃經濟手段。
計劃經濟不是人類自發的,是掌權者強加的,所以人們的逆反心也會更強,不如盡量多的市場經濟,盡量開放,任憑物價去阻礙。政策沒有上限,而物價在每個確定時期都有其上限,因為收入有上限。到了物價上限,壁壘就會比較平衡地存在,能穩定地吸引一部分外來人口的進城意願,但又不是一種「全民皆想來」的狀態。
當然也有問題,那些計劃經濟的既得利益者可能有一部分不會喜歡全面放開的市場經濟,尤其當他們自己掙錢能力不足、主要吃老本的時候。但怎麼說呢,這就是階級流動性,有人進來,哪怕綜合是進來的人越來越多,也還是要有人出去的。
解決哪是這麼容易的事兒啊……要是可以,你以為這些地方政府願意背這種罵名啊……
首先 可以明確的一點是:
大部分外來務工人員都來自欠發達的地區而外來務工人員集中的地區基本上都是發達城市1.這是發達城市為限制外來人口的一種辦法
誰不想去發達的地方獲得更好的生活啊?所以大家拼了命地往北上廣擠。要知道,在沒有社保、教育的情況下,這些一線城市就已經被擠破頭了,一旦開放了這些服務,還有多少人願意呆在自己相較之下更為落後的家鄉?...如此一來,中國這些欠發達地區誰來發展?擠滿了人的發達城市也會產生很多社會問題..
2.發達城市資源有限 再怎麼花錢大力投資公共服務也跟不上這外來人口湧入的速度啊……
近來 打擊北上廣號販子的新聞上了百度首頁 大城市看病難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這是在沒對外來人口開放社保的情況下....一旦開放,北上廣的醫療系統、教育系統甚至交通 都會癱瘓 ..如果我們國家這幾匹領頭羊都癱瘓了....大家都落不到果子吃,別說好果子推薦閱讀:
※2017 國慶假期,你發現家鄉有哪些變化?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市」的行政面積通常很大並且包含很多並不是城市的區域?
※截止今年,中國農民人口究竟多少?
※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民越來越少,中國經濟未來會發生什麼大的變化?